第一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发言稿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课改的同仁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发言。我想以今天的示范课为依据,谈一谈我眼中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教学抓手是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的模式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我们听的这两节课:都是高效的教学模式,都是科学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会知识,课堂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是那么流畅、那么活跃,课堂上出现了那么多的亮点。学生的能力提高了,爱学了。这是最理想的课堂。
这两节课,体现出很多亮点和优点,我一一加以列举: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4)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这两节课的课堂上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课堂方面: 给我饿的感觉是,在课堂上,结合内容,让学生激趣启智,教学中各环节自然过渡;以快节奏、高密度的形式开展;小组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用积极思维探究;师生是配合默契、思维深刻;学生是100%参与,主动积极思考。
课堂活而有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文化浓厚;时间分配合理;过程组织严密;学生行为管理到位;课堂评价及时、到位、适度。学生方面:给我的感觉是,这课堂上: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总结、会记忆
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导入、高效的探究、高效的讨论、高效的展示、高效的合作、高效的反馈、高效的讲解、高效的小结、高效的板书。
我想,今天的两节课,一定会让我们与会的各位老师受到很大的启发和触动。作文一名青年教师,一定要向授课的教师们学习,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做引导,让学生真正在“知识的超市里,完成生命的狂欢”。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发言稿
开发区一中
熊在亮
第二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发言稿
互动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平邑二中的暑假读书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林华民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作者引用了中外经典案例阐释了新课程下教师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在新课程下,老师的定位、作用、策略和方法,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很多深刻的启示:
1、最好的老师是幽默的“诱导大师”,诱导出自信、快乐、成功的人。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行为的诱导者,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助推其一步步走向成功。
2、好的老师是一把万能钥匙,是学生智商、情商、道德商的培育者,教学中,除了要调动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应该积极地致力于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3、好的老师是一个开拓者,创造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生成快乐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满足,感悟做人的道理。
4、好的老师是一名出色的导演,创设真切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共鸣的氛围下参与学习,把教育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乐在其中。
5、好的老师是一个灵魂的维护者,呵护孩子的创造力,塑造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
新课程下应该使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推理发展的全过程,经历与科学家类似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为此,我们二中物理组的各位教师经过多年不懈的探索改革,逐步形成了互动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受到了的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其中李茂华、刘静峰、孙卫东、孙登全等老师在市、县级教育局举办的教课比赛中均获得了一等奖。面我就向各位汇报一下这种模式。
一、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简介 互动是指师生、生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互相促进、互相推动;探究是指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意义与价值,熟练掌握科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互动探究式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验并理解掌握知识和规律的阵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师不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探究学习。
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互动”和“体验”,这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和要求的。
如何让学生学会探究,在课堂上手眼口脑都真正动起来,这是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我认为关键是要打“有准备之仗”,工作做在前面,从细处着手安排学生课堂要做的事,探究什么?怎么互动?怎样把握学生的释放和节制的度?使课堂既活泼又井然有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试想:如果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没有任何准备,只是让他到课堂被动的听,能实现互动那是很难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教学设计,如果你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讨论归纳,占领课堂,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解决问题的阵地!
二、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程序
1、集体备课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基础,而集体备课能发挥出我们的群体优势。备课时我们注意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本着落实新课程标准,用好新教材为基本出发点,通研新课程标准,通研教材,通研考纲,并根据二中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尽量处理好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
2、组织形式
教学程序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所以我们借鉴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拟定了“三步六段两线”教学程序。“三步”即“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 “六段”是指课中的六个教学环节“出示目标、学习展示、问题探究、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两线”是指以课本为知识主线,以学案为探究主线。
第一步:课前预习
我们整合了县编和市编教学案,提出要求,让学生先在课下以课本为主,自主探究预习,然后各个学习小组再合作讨论,找出有疑问的地方,并得到结论。目的是将课堂向课下延伸,向自习要效率。
第二步:课堂探究
在课堂上我们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以引导者的身份构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疑释惑,深刻体验、理解知识规律,学会应用,同时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化结构。
课堂上在明确课堂探究学习的内容、目标以及既定程序的基础上,应充分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活动空间,鼓励各个小组的学生自定探究方案,做实验,提问题、找思路、析错误、辨是非、比异同,评好坏,归纳总结规律,找出应用知识解题的思路。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自我调控的机会,将“启迪思维、调动参与、主体主动、平等互动、掌握知识”的教学思路贯穿始终,从而恰到好处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真正高效的课堂。第三步:课后巩固
我们除了平常让学生用县编学案练习外,又选取市学案个别好题,进行拔高,并用县统一的章节测试题尽兴单元过关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达成三维目标。
3、评价机制
通过听评课,利用素质教育课堂评价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改进;通过对学生和学习小组的表现打分以及单元检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模块考试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调动
1、划分学习小组,明确任务职责
每学期都要先划分学习小组,确定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检查作业,讨论预习问题,并上课堂展示预习成果,主持讲解新课或说明解题的思路方法,在自习时间找时间组织每日一题活动。具体由课代表安排,小组长组织实施。
2、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
个人课堂表现的得分大部分由全体学生共同评价,课代表负责记录,个人得分计入小组得分。课代表及时检查各个小组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也评价打分。
谁做得好,那个组优秀,到期末一合分一目了然,交给班主任作为评优选聘的主要依据。
3、调动方式的多样化
让学生占领课堂,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构建突出学生活动的互动探究程序,调动学生,放手让学生主持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
当然,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地表述展示自己的想法,确实很难,这需要慢慢的激励和引导,告诉他们“人类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人类交流的理想工具,它能使你的思想逻辑化、条理化,并趋于丰满------”如果学生怕做不对说不好遭到别人的笑话,你就再加一句“人类的语言这么美好,但是低等动物却不懂得欣赏!”鞭策学生学会欣赏和宽容。并让学生想象一下:总有一天自要走向社会,你怎么面对单位招聘,你现在不锻炼语言表到能力,人家怎么会知道你有什么本事?所以你现在就应当好好利用课堂这个舞台尽情的表现自己,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抓住命运的缰绳!
一旦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很多事就可以由课代表安排,由组长组织学生去自觉完成,老师随时做好指导、检查和评价工作就可以了!
在课堂上以指定、随机、抽签、击鼓传花等多种方式,鼓动学生上讲台,敢于探究质疑,争论辨析,力争迸射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从而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探”达“思”,促进发展。同时注意通过课堂调控,做到收放自如,提高效率。
4、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反思
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突出学生学习的探究实践活动,多方面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进行知识构建,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帮助其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模式可供选择,任何模式也都不是万能的,不论什么模式,必须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才是好模式,即使同一种模式,也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不断完善,灵活对待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受众,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互动探究式课堂不能流于“大放羊”,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的进行,要在互动中积极引发学生的思维并能将之推向深层次,即在课堂上充分挖掘课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在应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杜绝看似热闹的整节课都是大呼隆,其实是水过地皮湿的做法!
四、平邑二中学情分析与对策
平邑二中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养成不好,这属于心理学上的“冰山效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用温暖的阳光固然能使冰山露出的一角熔化,但是藏在水面下更大的坚冰仍然会露出来。这几年,在陈校长特色教育办学思想的引导下,学校虽然努力通过家校联系、学生发展导师制、星光教育、儒学思想教育等“特色育人”措施,全方位的用温情从学生心灵的深处去溶解坚冰,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是仍有许多学生不能安心学习,甚至连基本的知识点和公式都记不住,所以二中教师依然任重而道远,要想方设法组织教学,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那么,如何处理好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即活泼又严谨,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呢?
高山无巨木,是因林木伤于山巅之阳;树下无茂草,是因草禾伤于树荫之阴。万物负阴而抱阳,所以凡事不可走极端!
1、阳刚严厉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探究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有些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怕课堂出乱,就制订了烦琐的课堂规范,课堂组织按照教师的指令,井然有序的进行,这样就使整个课堂处于教师的严密控制之下。古语云:严师出高徒的!不严格要求学生,只图让学生说个好,放任
自流,这等于是溺爱学生,更何况二中的学生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不严很难使之学习。但是教师牢牢控制了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势必受到制约,思维机械,活动放不开手脚,内容不深入,这样师生之间就不能真正达到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三维目标的落实势必成了一句空话。使“林木伤于山巅之阳,造成了高山无巨木”的窘状。
2、阴柔宽松型:新课程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唱主角,师生互动起来后势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部分教师面对课堂新变化,一时束手无策,生怕被扣上不民主的帽子,担心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不知该怎样去管理,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样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管理的后果是:在课堂上学生想说就说,胡乱插嘴,高谈阔论,旁若无人,人声鼎沸,游离主题;乱成一团,教学效率必然大打折扣。致使“草禾滥于树荫之阴,造成树下无茂草”的境况。
一个人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的本领,更重要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对待学生多一些赏识和提醒,即使是批评也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掏着心窝说话,让学生知道你的诚心和善意,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将来的成功做准备的,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地接近你,进而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因此对待学生要宽严适度,并根据学情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适合学生互动探究的教学思路,这样就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五、结语
人的一生所有的经历都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辉煌的职业,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重任,所以不必羡慕别人的辉煌和富有,不论是遇到高才生还是“差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坦然面对,尽心尽力!
平邑二中华逢胜
2012-3-19
第三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步三查法”
第一步:自学(独学)
课前发放导学案,学生自学教材及相关文本资料,解答导学案上的思考题、练习题,完成自学任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讨论(对学、群学,生教生)
“对学”是指两名同等水平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是成对讨论解决独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群学”是指小组内不同水平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以及组内“小老师”讲解组内共性疑难问题。“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第三步:展示
分小展示和大展示,先进行小展示,再进行大展示。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组内展示,目的是展示独学的成果和问题。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主要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将大展示设计成演讲、辩论、朗诵、竞赛等各种形式。大展示的后期,安排学生答疑、提问、点评等阐发自己的观点、归纳要点、总结规律等。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对教师的要求: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第四步:精讲(讲授、讲解、提炼、归纳)
“精讲”环节可以由学生讲,但主要是教师讲。教师精讲环节注意了两个方面:第一增强针对性,第二控制时间。第五步:检测
学生当堂解答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教师验收教学效果。当堂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可以是导学案中预设的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可以是临时添加的问题;可以是组内结对互查,也可以是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或是小组长之间互查。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第六步:小结
课堂结尾,教师或学生对当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学生整理导学案,理解记忆。通过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究竟要落实哪些重要的、核心的问题。“三查”指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1.一查:查自学成果(查学生课前导学案的解答情况); 2.二查:查练测过关(查学生课堂练习、达标检测过关情况); 3.三查:查学案整理(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整理、理解、记忆情况)。
第四篇:“2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本模式以学生自主先学为先导,以合作研讨、多向互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当堂训练、即时反馈为效能保障的崭新课堂教学模式。
2是指施教方案的两个角度:教与学的设计角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突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没有了学的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盲目的,很容易陷于低效甚至无效;而没有了教的学则是无僵之马,无鞘之剑,极有可能偏离重心,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3是指三个 “三”,即是三种教学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个时段(课前设计、课中巡查、课后反思)、三个关注(学生的角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的角度: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效果怎么样)
4是指课堂教学的四个一般流程:1.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2.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3.讲评课:“自纠、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提前预习,自主先学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自主独立学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努力发现新问题,为合作讨论做准备。
教师在学生预习环节中并不轻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设计预习的过程和方法,要充分预测不同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尤其要关注学习“弱势群体”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做好“预习”,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信息线索。
在整个“预习”过程中,教师始终穿插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了解每个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有共性疑难问题,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不要“输”在基本教学内容的学习上。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要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另一方面要通过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合作研讨”做好准备。
——以上环节重点体现“先学”,鼓励学生超前学习,利用自习、早读及课余时间完善“预习”教材,让学生通过联想、摹仿和探究等手段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体验解决教材中的新问题,知晓哪些内容是单靠自己是不能解决的,其要义在于“不教而教”。
2.合作——合作研讨,重点突破
在班级内形成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广泛多向对话,以交流“先学”成果与疑问,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
——这一环节重点是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形下,让学生解决自己“不能”的问题,自己“不能”,也许小组内其他同学“能”;本小组“不能”,或许其他小组“能”;各小组都“不能”,小组之间经过讨论也许就会成为“可能”。有可能让学生学,教师就不教。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教师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学。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重在激活,组织、主持小组内讨论与小组间讨论的持续进行,并激励学生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教师依据情形,适时点拨、梳理和引导。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以学定教”,没有了学的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盲目的,很容易陷于低效甚至无效;而没有了教的学则是无僵之马,无鞘之剑,极有可能偏离重心,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教师必须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确定“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通过训练、测试、展示等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予以精当点评总结(自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
——此环节重点解决“消化巩固”问题。会做才是真会,课堂上务必做到即时反馈,当堂训练。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反思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第二高级中学
李云鹏
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亘古常新的话题,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是教学以班级和课堂为单元形式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学校存在的价值所在。或者说,有意义的教学必须是有效和高效的教学。张校长在总校八届三次、四次职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树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教学观,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以学习力提高为重点”的学生主体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对于第二高级中学而言,学校建制几经变化,学生现状显而易见,构建高效课堂尤为必要和紧迫。从2011年开始,我们借助高中课程改革,积极探讨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54321”课堂教学模式,现就有关情况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敬请各位领导及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一、“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
二高学生构成以补习生和一高录取后的其余上线学生为主。如何面对生源现状,有效提升办学质量,成为二高人必须思虑决策和付诸于行动的极为紧迫的事情。
高中课程改革的本质在于通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我们发现许多老师仍然以课堂主角独霸课堂,以讲代学、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学生依旧处于被动接收、无暇思考或懒于思考、重复训练的境地。长久以来形成的时间加汗水教学定势或思维惯性已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需要。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二、“54321”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 1.理论的准备
(1)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过渡。
根据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观点,针对学生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经过有效课堂的过渡阶段。
第一阶段:有效课堂“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模式。第二阶段:高效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实际,经过第一阶段过渡后,可形成良性循环:学会—兴趣—愿学—学会。否则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2)提高学生听课效果。
美国加里·鲍里奇教授的办法是“讲授-练习-反馈-监察”四个步骤相互协调,不断反复。这四个步骤要不断往复于课堂教学中,并于个性化的学习相结合。
(3)教学起点的选择。
加里·鲍里奇教授认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都是依赖于自己以前的知识结构来解释、重构新的知识的,也就是说,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就必须理解学生当前所处的水平。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解释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垫着脚就可以够的着的。
2.模式的探研
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入新课——展标设疑——精讲释疑——训练提升——总结反馈。
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时间模式:5+30+5(5 分钟为教师检测预习和制定学习目标,30 分钟为学生单独完成,教师点拨提升。后 5分钟学生反馈练习完成。课堂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三大基本操作程序: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后达标测评。
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融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二学会”:学会知识,学会学习。30分钟目标是学会,10分钟目标是会学。“三阶段”:预习阶段,学习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四落实”:“听、说、读、写”落实到每节课。“六环节”:学生自学,展示交流,训练提升,评价小结,检测反馈,预习指导。
历史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了北京志鸿教育“1333教学模式”:学、展、点、练。“1333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板块式教学。
地理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第一步:导学案进行基础知识梳理(10分);第二步:学生提出相应知识疑惑点(2分);第三步:学生合作探究所提出疑惑点(3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第四步: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疑惑点(20分);第五步:真题演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5分)。
化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归纳——发展 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重点讲解——整理吸收——练习巩固。
政治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学习——展示交流——启发点拨——释难解疑——反思提高。
3.模式的确定及内涵
在各教研组本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学科教学模式的空泛,形成学校统一的教学模式的范式,并在范式的规范下经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完成由“通式”到“变式”的学科细化,学校及时修订“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5”(五个步骤):目标定位—课前预习—探究展示—点拨解难—反馈升华。
目标定位:就是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前臵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依据三维目标、课程标准,对于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恰当整合,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使学生达成。
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落实和实现课前预习的效果,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有效检查,否则,预习会流于形式。
探究展示:“问题是知识积累、思想、方法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的探究展示需要问题意识,需要情境创设,需要氛围营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点拨解难:点拨疑难的关键在“导”,导的内容是导之以关键词、导之以原理、导之以思维起点和推理过程、导之以方法;导的方法是启发引导、点拨诱导;导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增长智慧。
反馈升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通过两个方面检验,一是基础知识达成的直观展示,二是能力的发展升华——后续学习力的形成和发展。
“4”(四个要领):“低、小、多、勤”四字要领。“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勤”即勤反馈。
“3”(三个环节):课前抓好预习环节;课堂强调交流互动;课后重视反思反馈。
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特别重视课堂的前伸和后延,即构建“大课堂”概念。
“2”(两个基本点):依标施教,因材施教。
“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针对学生实际可以有所不同。“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二高学生实际对教材要有适当取舍,对教法、学法要大胆创新。只要是适合学生实际的且学习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口味。
“1”(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从“为考试而教”向“为学生而教”转变,以学生(兴趣、经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第二,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第三,从强迫学生学习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逐步推广、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通过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从教学的起点上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1)实行领导蹲点制,使集体备课常态化,扎实做好集体备课参与程度相关考核工作。
(2)通过大教研展示活动交流、展示各教研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情况。我们开展的“开展经典诵读,提升文学素养”的语文学科大教研展示、“不等式教学研讨”的数学学科大教研展示、跨校际专题教研等活动,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2、通过总校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示范课、创优课等,让各学科老师在观摩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反思中优化,为本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3、通过凸显办学特色,构建切合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1)扎实推行分层教学。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文化课班级动态调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有所长,增强了学习信心。同时,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2)对艺体特长生独立编班、独立编排课表,针对特长生实际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使艺体特长辅导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学校组织艺体特长辅导老师编写了艺体特长辅导教材,电子版已经整理完毕,填补了艺体特长辅导没有专业教材的空白。
4、提高对导学案的认识,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
5、通过日检查周小结月通报制度,督促各学科有序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活动。
四、工作反思
实质上和大多数高中一样,我校进行高效课堂模式构建以来也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有:
1、因学生实际,部分学科从有效课堂模式向高效课堂模式过渡还需要一段时间。
2、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意识比较差,长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老师转变角色不到位,不能放开手脚将课堂还给学生等原因导致高效课堂模式不能有效推广。
3、针对学生实际,目前各科还没有编写出系统的学案,不能很好解决现有教辅资料普遍偏难的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推广效果有所影响。
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1、编写精小学案,提高现有教辅资料利用率。
所谓精小学案是指学案的版面大小控制在8开单面以内。学案内容要精选精编,做到预习内容问题化,探究题目典型化(具有基础性、典型性、探究性和拓展性),反馈训练达标化。增加学案“导学”的实用特性,把“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落实到实处。
为了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案内容尽量利用正在使用的教辅资料进行筛选,做到重点不遗漏、内容不重复,从而提高现有教辅资料利用率。
2、狠抓养成教育,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作者、教育专家于春祥认为:“课改深处是习惯”,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针对二高学生习惯差的实际,以习惯培养为抓手,夯实小事德育工程,力求好的生活习惯成就好的学习习惯。
3、抓教师观念转变的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在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模式建构中,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真正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如果观念不变,就很难深刻理解和有效把握高效课堂的技术,最多使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似而神非,必然无法取得高效之实。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加强教育,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根本在于通过教师有效高效的教,达到导学促思、乐学善思、轻负高效的目的。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理想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真正能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做不到这一点,新课改也好、高效课堂也好,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4、寻求家庭、社会的帮助,不断促进我校高效课堂构建工作。高效课堂中的课堂指的是大课堂,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部分,预习和课后作业等都存在于课堂之外,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习惯不好,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总之,第二高级中学在高效课堂模式建构方面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学校已有成熟的模式相比我们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将针对学生实际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抓好每一个细节,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实现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最终构建出真正适合我校实际的“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高效课堂模式,使课堂真正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