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共产党宣言》
学习心得一
第一节课老师讲授的主题是解读《共产党宣言》,主要是从《共产党宣言》的地位,产生,传播情况,结构,意义几个方面讲述的。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其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之前马克思起草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论证了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形势下产生的,可以概括为“三上三下”。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蒸蒸日上,政治走向反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无产阶级的觉悟提高,资产阶级觉悟日益下降。当时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指导思想,缺乏一面旗帜领导,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共产党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另外还有七篇序言
《宣言》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共产党宣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
它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它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由此诞生。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他明确的指出了无产阶级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它像一面旗帜带领无产阶级开始了革命的历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中国就是最好的实例。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都思想,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取得胜利,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度过了一个个艰难时刻,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过了一些波折,因为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最终能够找到并改正错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指引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如今的我们,也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里不开党的领导。更离不开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还将会继续指引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这个伟大的真理给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160多年过去了,在21世纪,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会继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会认真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二篇:共产党宣言经典解读
共产党宣言经典解读
1.逐章解读
摘要:一百六十多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至今仍然在某种程度上指导、鼓舞着国际无产阶级的实践,以其经典的力量不断发挥着光和热。这篇文章围绕宣言的内容,从其产生的背景、写作目的、以及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解读,力求对《宣言》的原理有进一步理解,对《宣言》的精神有更深刻的感悟。正文结构:总-分-总
引言:,《共产党宣言》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完备而周详的党纲,其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头。经过了160年的风风雨雨,世界的变化天翻地覆,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把宣言的基本原理运用到现在,用经典的力量解决新的问题呢,我想,必不可少的是对宣言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今天重温经典的原因。
正文: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1.阶级条件:无产阶级的充分发展是宣言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资本阶级的迅猛发展,无产阶级也壮大起来,到了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的出现,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社会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这使得马克思看到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同私人占有制间不可克服的矛盾.3.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发展与经济矛盾危机的爆发,使得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在1836-1837年,英国爆发了第二次经济危机,工人的生活进一步恶化.4.理论条件:马克思经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并将此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为宣言分析资本主义提供了方法。
此外还有剩余价值思想的初步阐述、对于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众多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继承等,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5、组织条件: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宣言产生的组织基础,宣言正是作为其党纲而出现的。
二、共产党宣言内容介绍
1、序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序言发表二十五年后从1872-1893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为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写了七篇序言,分别是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
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在每一篇序言中,作者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革命斗争形式的新变化,以科学的态度,根据宣言的基本原理,对原来的理论进行了新的修正、补充和发展。正如两位大师本人所说,《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历史文献,我们已经没有权力来加以修改,但是可以通过写序言的形式和写其他文章来加以发展它的思想。七篇序言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讲了这样几个问题:
1、宣言是共产党的纲领。
2、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
3、对宣言做了一些重要的修改和补充,4、运用宣言的基本原理要结合具体情况。
5、宣言的传播历史反应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
6、无产阶级对待民族民主革命的态度。
在这里我主要提及两个方面
1、序言用充分详实的语言深刻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性质和任务
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因此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再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后来在1888年的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又曾重申了这一思想。
1872年德文版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是共产党的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必然灭亡”。共产党人要彻底消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杜绝产生剥削和压迫的根源。
2、宣言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并及时修改了宣言中某些已经过时的观点
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法国二月革命以及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以严谨的态度坦然承认了纲领的某些过时之处。主要有三点:
1、关于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问题的修改
2、指出了有关社会主义文献的批判不完全性。宣言中所列举的文献仅限于1847年以前的,而这些“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
3、指出了共产党人对于各种反对党派态度的论述已经过时。
引言部分:
文章在引言中文章粗略分析了共产主义在欧洲的传播情况,交代了写作宣言的原因和目的。
作者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包括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在内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并且认为“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神话的时候了。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
这一章,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
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文章开门见山的阐明“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正是阶级斗争推动了阶级社会的发展,而当今的时代,阶级对立趋于简单化,真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互相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后作者详细阐述了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且揭露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资产阶级脱胎于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十四世纪之后,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城关市民中,少数富裕的行会师傅,突破行会规章限制,采用新技术,来增加帮工和学徒人数,逐步变为资本家。而帮工、学徒和一些贫困的行会师傅就变成了雇佣工人。而随后美洲大陆的发现、东印度和中国市场的开发,美洲的殖民化等等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解体,而资本主义从一开始的行会手工业到工厂手工业再到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工业,资本主义不论在社会的哪一个领域都在进行着一日千里的发展。宣言预言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但同时也辩证的看到了资本主义在历史革命中的作用,诸如它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代替了封建宗法关系;它促使了生产工具、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它开拓了世界市场、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尽管充满血和暴力);它使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它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等等。
但是尽管如此,出于它自身不可调和的,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以及矛盾所必然导致的经济危机,宣言预言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正如原文所说“像一个巫师那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而这个魔鬼,以及后文中所提到的武器,就是不断发展的生产力。
与资产阶级同时壮大起来的是广大的无产阶级,这个群体迫于生存,迫于来自资本家的剥削、机械的排挤等等方面的压力,将不可避免的奋起反抗。从个别工人、某一工厂的工人到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再到后来的反对资产阶级的同盟他们的规模越来愈大,越来越集中。无产阶级一无所有,无产阶级受着最深的剥削和压迫,这就决定了它的彻底革命性,而正是无产阶级彻底革命性的特点意味着他们会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
第二章
这一章,是讲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和路线,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要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革命的任务是要彻底消灭传统的私有制和传统的观念,无产阶级专政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力量。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一样,都是为着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斗争,除此之外,并没有自己党派的特殊利益。
但是作为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它与其他工人政党也有着一些不同:
1、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原则,强调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团结与互相支援,坚持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
2、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整个斗争过程中,共产党具有彻底革命精神。在斗争的每个发展阶段上,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使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将革命进行到底。
共产党的最近目的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里,是革命首要的基本标志。当然,至于夺取政权的方式,共产党就与其他政党有了明显的区别,那就是被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革命所奉行了的,暴力革命的方法。除了最近目的,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也就是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在随后的文章中,作者批判了反对者的一系列的诬蔑和诽谤。诸如共产党消灭个性自由;消灭文化教育;消灭家庭;实行公妻制;企图取消祖国、取消民族等等。归根结底,只是资产阶级为私有制所做的辩护。
即便撇开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作者又论述了他的有关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思想。其中提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其实,也就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者还提出了十项具体措施,当然这仅仅是就事论事,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肯定会超越这些朝向更远大的方向。正如两位作者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承认的那样,随着时间的变化,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
第三章
这一章,是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十九世纪上半叶,由于资本主义的弊病越来越明显,各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越来越尖锐,在英,法,德等国,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各种社会主义派别。他们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进行活动,对工人运动产生了有害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教育共产党人和广大工农群众,提高辨别真假社会主义的能力,对各种社会主义派别,逐个进行了分析批判。当时假的社会主义有三种。一是反动的社会主义,它又包括了3种:
1封建的社会主义,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企图复辟封建统治;
2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主要是小资产阶级以社会主义为旗号,妄图恢复封建时代的小生产经济;
3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它是在德国产生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它的危害非常大,它妄图维护德国的封建统治和小市民利益。二是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由于资本主义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的统治发生了动摇,这时就有资产阶级中一部分人妄图在社会主义的旗号下,用改良来缓和矛盾,维护他的统治。三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由于他们产生于资本主义刚起步阶段,是以很多问题不能深刻的认识,在很多方面都很幼稚。
那么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冒牌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呢?恩格斯给出来明确的定义,他说:“我把共产主义者的宗旨规定如下:(1)维护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利益;(2)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
(3)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那么用总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用暴力手段消灭私有制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这是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第四章
这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各阶级的相互关系,阐明了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策略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统一战线和不断革命的思想。
在法国,在瑞士,在波兰,在德国,共产党人都在和当地的先进的,积极的政党
积极联手打击落后的反动的势力,为了短期的目标,我们当然也是必然要和非无产阶级联合的,现在我们的力量很小,或者说资本主义还没有走下坡路,我们的时机还不是很成熟,这就需要我们和资产阶级联合去反对更落后的阶级。当然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我们还要教育我们的工人阶级要时刻牢记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个根本任务。总之,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本章作为全书的总结,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2.专家解读:在谈到《共产党宣言》对如何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发展意义时,王兆铮教授指出《共产党宣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示有二,一是如何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总结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另外一个就是如何吸收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教训,更好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王兆铮教授谈到,《共产党宣言》160年以前在欧洲写的,当时也是针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产生了很多矛盾,因而指出了这个矛盾解决的途径,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讲得比较透彻。今天160年以后,我们的情况已经很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而且我们已经是改革开放30年,在中国社会主义已经走了几十年的路了。但是它还有很多现实意义。《共产党宣言》从160年来大概经历了三个大历史阶段:一个就是在19世纪的时候,当时主要是批判资本主义,然后希望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人们为了这个需要来研究《共产党宣言》。到了20世纪,特别是从十月革命开始,就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人们又从革命这个角度来研究《共产党宣言》。到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社会主义很长时间的实践,经历了社会主义本身成功和不成功以后,再来研究《共产党宣言》,就更有新的意义了。我们既看到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主义本身有着很大优越性,同时也使我们懂得要搞好社会主义,必须按照《共产党宣言》这样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论来对待,那就是理性地认识资本主义。特别是在今天,我们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外围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研究资本主义。
王兆铮教授指出马克思并不是停留在感性色彩上,而是具有高度的理性。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那是很大的进步。社会主义要取代资本主义,就是要实现干的比资本主义还要好,要在这种条件下做出文章。
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码有两个东西对我们启迪是很大的:
一个就是我们认识到工业文明在资本主义国家里面已经走过了这个过程,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现代化,也需要工业文明,我们就要研究资本主义条件下,他们做了哪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我们也坚定不移做下去,又有哪些由于他们制度局限做得不公正、不合理、不确切的,我们又怎么把我们社会主义干的更好一点。
另外一个,今天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不多,我们面临着资本主义世界,我们怎么和资本主义世界相处,特别是怎么利用资本主义一些东西为我们这个社会主义服务,把我们国家建设好,为人民造福。这可能是为什么今天《共产党宣言》尽管已经160年了,本身的直接的一些内容对我们今天的问题好象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是它所提的一种方法、揭示的原则、展示的前途,对我们来讲还是很有
意义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到了160周年,很多人还在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李士坤教授指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有句非常著名的话,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个话现在我们来看,应该说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几十年,甚至也不是一两百年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因为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从现在来看,它所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完。在某种意义上,资本主义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尽管步子很慢,有时候也遇到挫折(比如现在的金融危机)。但总体来讲,资本主义还在向前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资本主义要有一个认识,就是说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确实是——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个代替的过程里面有一个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和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存在。马克思原来设想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在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只是在个别国家获得了胜利。这样就有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国家一定有一个阶段要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处,同时存在。
李士坤教授接着强调,很多人在读 《共产党宣言》都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做了批判,这一点是不错的。但是,同时要看到在《共产党宣言》里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给了非常高的评价。资产阶级思想家自己都没有对这个阶级的历史做的评价像马克思做的那么准确和确切。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资产阶级在它100多年的阶级统治当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历代所创造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马克思还讲了这么一句话,说资产阶级按照它自己的面貌创造了一个世界。这都是《宣言》里的原话。也就是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是采取分析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的否定的态度。因此,我们要理性地对待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以及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来讲要理性地去对待它。
第三篇:共产党宣言解读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的阐述。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客观历史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背景、内容提要、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
(一)历史背景
《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发表于1848年2月。
《宣言》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条件下产生的。
《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争取得巨大成效的情况下产生的。《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
(二)内容提要
引言部分说明写作《宣言》的背景和目的。
“资产者和无产者”这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1--5段)。
考察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第6-28段)。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历史使命(第29--54段)。
“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这一章,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批判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主义的各种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和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第1--14段)。
批驳资产阶级攻击共产主义的各种谬论(第15--68段)。
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和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第69--86段)。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这章,分析和批判了当时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指出它们代表各自的阶级利益,但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进行活动。
反动的社会主义(第1--34段)。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第35--42段)。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第43--56段)。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一章,主要是从共产党人对带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上,阐述了共产党的策略思想。
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策略的基本原则(第1--4段)。
共产党人在德国的斗争策略(第5--7段)。
共产党人运用斗争策略的目的(第8--12段)。
《宣言》结束时强调: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宣布,用暴力革命推翻全部现成的社会制度实现共产主义。让一切反动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的面前发抖!无产阶级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它将获得整个世界。《宣言》用响云霄的最强音,发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伟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三)指导思想
贯穿《宣言》全篇的基本思想或指导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宣言》的中心思想是关于“两个必然性”的原理。即运用唯物史观论证并阐明无产阶级解放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尤其是关于现代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工人阶级先进政党得历史地位、历史使命指导思想和它的先进性、预见性、战斗性、原则性、策略性等特征,从而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指明了科学的途径。
(四)主要特点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部成熟著作的纲领和红线,是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是为实现《宣言》中的“两个必然性”,为实现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而进行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使理论变为纲领,使纲领付诸实施,是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使科学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其它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区别的主要特点。
二、《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一、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主要任务。
第三、扼要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建党学说和策略原则。
(二)《共产党宣言》是工人阶级解放的伟大旗帜。
工人阶级蕴涵着自己解放自己的最强大的力量源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工人阶级是在改造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这种力量的发现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块主要的“基石”。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利益的理论表现,即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因此,它一旦产生出来,并向工人阶级进行灌输后,它就能掌握千百万无产者的心灵被觉悟的工人所接受,成为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导致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
《宣言》阐明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性质、条件与目的。《宣言》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为不可战胜的物质力量。
(三)《共产党宣言》给予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影响和光辉指导。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2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
决定了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要为此而贡献自己的一切,舍此而空谈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共产主义。
三、学习和对待《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一)对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在《宣言》的出版序言中多次说明,对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对个别原理和具体原理更要根据此时此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这里关键是准确把握基本原理和具体原理的科学界限,因为对基本原理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基本原理就会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葬送革命成果,从而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可耻叛徒。
(二)要实事求是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观点
从长远看,社会主义终将彻底战胜资本主义,终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完全胜利。而在此之前,社会主义在每个国家的实践有可能发生一次甚至多次的暂时失败或挫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还可能经历若干个高潮交替的时期。因此,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既要满怀信心又不可掉以轻心,任何悲观的论调和盲目乐观、麻痹大意侥幸心理,都是极其错误和十分有害的。
(三)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说过:“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废除静止地孤立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离开本国的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出路,也没有意义。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那样:“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发展。”
(四)要正确认识从《共产党宣言》到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关系。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深厚根基和主要来源,邓小平理论是包括《宣言》在内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原则的继承和发展,二者同处于一个科学体系之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应人为地把二者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所以,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的是非问题必须予以澄清,对已经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的有些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观点应当认真加以纠正和克服。
结 语 :
在过去不到一个半世纪中,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经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巴黎公社的创立;第二次高潮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首先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第三次高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70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一系列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取得胜利。
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决不是什么空想,而是已经或将要变成活生
生的现实,这是经过革命政党和人民持久奋斗终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崇高理想。同时表明,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很曲折的,它要经过多次的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潮,这样迂回曲折的历程。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不断创造性发展和用新的原理代替个别旧的原理的过程。就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而言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以实践为源头活水,不断与时俱进。会过时的是个别原理,而个别的原理的过时,正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学说永具活力的保证。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和学说,在总体上能象马克思主义这样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就有一种理论和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强调理论的运用必须联系实际,必须具有创造性。
关于读原著的几点思考
同学们,大都在想如何利用在校学习时间,静下心来,读点原著。事实上,读原著的动力,主要源于你能否从“老祖宗”的书中读出新意来。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几点思考。
第一,读原著要读出新的思维方式。提倡读原著并不是让我们去死抠书本,把活的灵魂读僵了,而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符合逻辑规律的方式和方法。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从人们整天看见的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细胞分析入手,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特征、剥削实质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并使之成为照亮经济学领域的阳光。“科学社会主义也是以此为起点、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这种“小中见大”的思维方式具有摄人心魄的逻辑力量。因此,我们要努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用全面思维、开放思维、市场思维、战略思维的习惯,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读原著要读出新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我们提倡读原著,不是装装“门面”、做做“样子”,而是通过读原著,来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从而用新的理论视角去解决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在这方面,革命导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列宁从俄国革命实际出发,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列宁到了晚年的时候,通过对十月革命后实践经验的理论思考,不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其晚年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是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理论视角给予回答,使马克思主义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三,读原著要读出新的全球眼光。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不论是其创始人,还是后来的继承人,无一不是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观察人类历史,从而对社会发展做出科学判断。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相互依赖所代替了”。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大的趋势面前,如果我们缺少世界眼光,我们就会落后。因此,我们在读原著的时候,千万不要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去读,而要紧密联系风云变幻的世界,从中读出点全球眼光,以瞄准世界市场,自觉地把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
中去,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全球资本、全球技术、全球人才,力求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进而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深刻充分的体现。
第四,读原著要读出新的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总趋势。但是,由于我们对原著读的少,加之一些马克思主义教科书都对“两个必然”讲的多,而对“两个决不会”讲的少,致使我们对“代替”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认识不够。因此,我们读原著,重点要读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是生产力的观点,他认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发展生产力乃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人的发展。他们把未来社会称之为“自由人联合体”。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离开人本身的发展,也就无所谓社会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
第五,读原著要读出新的务实精神。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要使主观思想同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因此,我们在读原著时,既不要纠缠、争论“老祖宗”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论断和观点,也不要牵强附会,硬从原著那里找出什么现实的理论根据来,而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们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具体运用上下功夫。在这方面,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堪称典范。发展是硬道理,务实是真本领。我们读原著就是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那种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务实精神,以激励我们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来,并注重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求真务实的能力。
第四篇:《共产党宣言》解读
《共产党宣言》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诞生的标志。160年来,没有哪一本书传播得如此广泛,如此深入人心,没有哪一本书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并且继续产生着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这部著作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
一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德国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他们受大会的委托,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用宣言的形式阐述出来,这样便产生了1848年2月第一次在伦敦出版的单行本《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由于《宣言》科学地回答了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即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以及它将要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必然性,满足了时代的需要,所以它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以多种文字在各国传播开来。1888年,恩格斯在为《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回顾40年来的历史说:“《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如果说19世纪80年代末《宣言》产生的影响已经是空前的,那么,同20世纪以来的情况相比,这还只是一个开端。因为20世纪以来,《宣言》传播的范围更加深广地从欧洲扩展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并且从理论变为实践,从一国的实践变为多国的实践。
《宣言》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列宁认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他又说:“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已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他还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他认为,《宣言》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这对《宣言》的内容和价值,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地位和意义,阐述得再清楚不过了。
《宣言》总共不到3万字,它言简意赅,文情并茂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它既是具有高度理论性的科学著作,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入门书籍。
二
贯穿于《宣言》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这种观点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遵循了这个客观规律,同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遵循这个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但是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却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它束缚和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什么呢?是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谁来完成这人历史使命呢?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然后运用政权的力量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的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些就是《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人类社会自从出现私有制和阶级以来,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都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社会,尽管它们相互对立,彼此取代,但这一点是相同的,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则最终要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因此,《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既然私有制、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特点,这些社会的意识形态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也有共同之处,这就是为私有制辩护,为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辩护,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则最终要树立公有的观念,树立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念,树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观念,因此,《宣言》指出,“毫不奇怪,它(共产主义革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虽然现在距离实现这两个“最彻底的决裂”还很远,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个目标。
因此,以公有制为基础,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化的生产力要求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也社会化,即实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按照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来安排生产,从而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必然带来的各个企业中的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人人平等,除了自己的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以外,谁都不能提供其他的东西,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转化为个人的财产,从而消除一部分人无偿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的现象,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防止两极分化(生产决定分配,不解决所有制问题,仅仅依靠社会福利设施和累进税制度等是不可能防止两极分化的),克服由此造成的生产力扩张和购买力萎缩之间的矛盾。无疑这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的,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就在于它不是基于对社会公正之类的抽象议论,而是实际地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揭露其固有的基本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科学途径。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宣言》中阐述的公有制主体思想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性有着清明的指引作用。有这些年来,理论界一直有“公有制主体虚位”,“全民所有,人人皆无”之类的论断。甚至有提出“所有者的非人格化”的命题,说是“由于所有者非人格化,企业盈亏成败与有关人员自身的物质利益的联系不密切,因而经济驱动力比较弱”。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要生产资料没有量化到个人头上,人们就不会关心生产经营的好坏,就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里早就批判过这种观点。当时就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说,“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宣言》指出:“这样说来,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确,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劳动者并没有生产资料。只有在个体小私有制的情况下,生产资料才真正归个人所有。但历史证明,个体小私有制的效率并不高,而且它恰恰是被资本主义所摧毁的。生产越是社会化,生产资料就越不能成为个人所有。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企业里,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领导人常常并不是这个企业的所有者,而是由董事会聘任的经理人员。他们并不是因为企业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才去关心生产资料的正确使用和增值的,而是有其他的经济和非经济的动机。至于这些企业的工人,就更不是因为企业属于自己所有(即使拥有少量股票也罢)才去劳动的。可见那种认为私有制比公有制更有效率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还有一种怀疑公有制的观点认为:“‘我’是人性中唯一稳定的因素,关心自己的福祉是人性中不变的因素”,以此作为实行私有化的理由。这是把私有观念当作亘古不变的人性,是地地道道的历史唯心主义。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历史的,具体的。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不知私有为何物的漫长时期。将来,当我们的最高理想──无限美好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实现之日,人们又会不知私有为何物。私有观念是私有制的产物,而私有制虽然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今后大概还会再延续数百年,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它终究是要被消灭的。我们决不能把它神圣化、偶像化,当作可以利用的包治百病的药方,而是要承认它,逐步地削弱它,最终达到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目标。
《宣言》中说的“传统的观念”主要是指私有观念,而决不是指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本身恰恰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我们不能因为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就对文明成果拒绝吸收乃至加以毁灭,反过来,也不能因为要吸收优秀的文明成果,就助长和宣扬私有观念。马克思说过:“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昧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所拥有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它对我们说来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
候,总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如果我们按照这种愚蠢而片面的私有观念去实行私有化,这只能是饮鸩止渴,在存在和意识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只有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去武装群众,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存在和意识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在《宣言》中,“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是与“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时提出来的,其意义显然值得回味。
三
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所作的序言中说:“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他们的理论是从实际中来的,实践也证明他们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强调指出,他们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必须从各国实际出发,不可能千篇一律,完全雷同。他们要求各国的共产党人不要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而要把一般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一般原理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从中得出解决问题的科学结论。他们没有束缚住后人的手脚,恰恰相反,他们要求后人在理论和实际的统一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愧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榜样,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忠实学生。在实现《宣言》提出的“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的任务中,中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的伟大胜利。在实现《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的任务中,中国共产党人把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严格地区别开来,对于官僚买办资本采取没收的办法,对于民族资本则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实行和平赎买。在这个规模空前的极其深刻的变革过程中,生产力不仅没有受到破坏,而且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永垂史册的成功实践。正如邓小平所说:“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
事实上,在实现《宣言》提出的“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任务中,中国共产党人从1956年就开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其间经过曲折和反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都用新的经验和理论丰富了《宣言》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的新的财富。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定要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这些原理之所以不能违背,因为它们是客观真理。《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不仅在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宣言》德文版序言时“还是完全正确的”,直到现在也还是完全正确的。有人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割裂为“新的社会主义观”和“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并把它们对立起来。据说前者强调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后者则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无产阶级专政,忽视了生产力,忽视了共同富裕;前者突出经济,后者突出政治。事实上,只要认真读一读《宣言》,稍稍了解一下《宣言》中关于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无论如何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来的。
四
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这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其间有高潮,也有低潮,有前进,也有退却,有胜利,也有失败,有凯歌高奏、所向披靡的时期,也有遭受挫折、积蓄力量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令人痛心的剧变,目前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这是基本的事实。于是,有人宣称,《宣言》已经过时,共产主义的试验已经失败,今后的世界将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
其实,《宣言》所揭示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可以看到,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不是被打败的,而是被共产党内的机会主义者所抛弃的。剧变以来的情况不仅没有证明资本主义是美妙的天堂,恰恰相反,却证明了它是可怕的陷阱。拿俄罗斯来说,1998
年纪念《宣言》150周年活动中间的一项舆论调查表明,73%的人认为,对于俄罗斯来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可取。近年来,每逢十月革命节,愈来愈多的人高举红旗和列宁、斯大林的画像,集会游行,热烈庆祝,也足见人心之所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新时代并没有也不可能“终结”,苏联曾经取得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功并没有也不可能从人类历史上抹去。在正确地总结和汲取苏联经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的基础上,真正的共产党人将同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一起,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一切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也可以看到,在西方世界,资本主义的前景并不光明。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今天的经济甚至可以用“相当不景气”(美国《时代》周刊2008年第5期语)来评价。美国美国著名学者沃伦斯坦在《自由主义之后》中指出,目前的社会制度是建立在北方剥削南方的基础之上的,矛盾将不断加深,使世界经济处于一种十分严峻而复杂的状态。他甚至断言:“到2050年至2075年,资本主义将最终衰落。”共产党人不是算命先生,倒不想来预言资本主义究竟在何年何月寿终正寝,但他们相信,社会主义的不可避免性取决于资本主义内部不可调和的深刻矛盾。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必然导致阶级对抗和各种社会问题的日趋激化,最终使社会陷入沉沦和崩溃。
因此,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当前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的时候,我们应当经常想一想列宁在80年以前对美国工人阶级,实际上也是对世界共产党人的谆谆嘱咐:“伟大的俄国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历史活动并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一帆风顺,各国无产者必须一下子就采取联合行动,事先必须保证不会遭到失败,革命的道路必须宽阔、畅通、笔直,在走向胜利的途中根本不必承受极其重大的牺牲,不必‘困守在被包围的要塞里’,或者穿行最窄狭、最难走、最曲折和最危险的山间小道,谁认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谁就不是革命者,谁就没有摆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迂腐气,谁就常常会在实际上滚入反革命资产阶级的阵营”。我们任何时候都应当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又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一句话,应当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统一的革命的乐观主义者。
16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庄严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那时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在世界上还寥若晨星,那时的中国人民还辗转呻吟在清王朝的黑暗统治和西方资本主义的野蛮侵略之下。1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如白驹过隙,但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我们中国不仅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跨越“卡夫丁峡谷”,正迈进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已经是举世瞩目。
第五篇:解读共产党宣言
浅析《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原译名《共产主义者宣言》,英文名:The Communist Manifesto,1848年2月在伦敦以单行本发行,1904年11月13日日本《周刊·平民报》上,这部著作首次被译为《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以下简称《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根据《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为《同盟》撰写的一个党领。
《宣言》从当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和工人运动频发的客观现实出发,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创造性地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具体表现,认真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本的暴力,消灭资本主义资本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资本共有制,从而消灭人剥削人的基础,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代表作品,是马克思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宣言》的诞生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道路指引,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局面。
一、《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背景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代背景是自由资本主义已经进入末期,垄断资本主义尚未正式形成时期,资本主义大工业快速发展,经济危机日益频繁,社会财富分配日益恶化,资产家对工人的剥削日益严酷,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阶级斗争明显激化的情况下产生的。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科技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达到了空间的高度,这是《宣言》诞生的生产力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迎来了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资本主义进入了“机器时代”,大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纺纱机”,可以一次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1769年詹姆斯·瓦特制造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1807年富尔顿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这一系列的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大工业生产开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生产力得到了空前提高。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像一个魔法师一样,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资本主义所带来的不可比拟的巨大社会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推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是《宣言》诞生的生产力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不可避免地严重破坏了已有的生产力发展,严重制约和束缚着生产力的进步,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绊脚石,这是《宣言》产生的生产关系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快速发展,每个资本家都想尽可能多的去赚钱,于是就尽可能多的生产商品,生产的商品越多卖的钱就越多,赚的钱才会越多。因此,所有资本家竭尽所能的增加生产,但是由于分配给劳动者的消费资料占社会总产出的比例过低,分配给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战友社会总产出比例过高,导致生产资料占比越来越大,消费资料占比越来越小,生产能力越来越大,消费能力越来越小,最终导致产品的产量相对劳动者的消费能力严重过剩。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家为了保持价格,就必须大量的销毁产品。比如,把大量牛奶倒进臭水沟里面,把大量牲畜活埋掉,把大量炼铁炉炸毁。同时,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失业工人急剧增加,生产大幅度下降,许多企业严重亏损甚至破产,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825年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危机,在30年代的大危机中,被毁坏的炼铁炉,美国达92座,英国为72座,德国为28座,法国为10座。1933年,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丹麦有117000头牲畜被消灭。经过一轮又一轮经济危机的盘剥,工人阶级大都处于赤贫的境地,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进而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工人运动,整个社会好像突然回到了一种野蛮的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经济危 机周期性的频繁爆发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到底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正确解释大规模、大范围、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的原因,正确解释庞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关作用等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给予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和指导,这就是《宣言》产生的生产关系基础。
3、资本家对工人的严酷剥削造成了工人阶级的不断赤贫化,整个社会的财富不断向资产阶级集中,形成了资本家拥有全部社会财富,工人没有任何社会财富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宣言》产生的所有制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不断推广和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原有社会财富分配关系得到了空间的破坏,社会阶层和财富分化越演越烈,广大无产阶级已经丧失了所有的财产,完全沦为了资本家的生产工具和雇佣劳动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了1860年6月17日伦敦每日电讯的一个报道说,“9岁到10岁的孩子,在大清早2、3、4点钟就从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为了勉强糊口,不得不一直干到夜里10、11、12点钟。他们四肢瘦弱,身躯萎缩,神态呆滞,麻木得像石头人一样。”这就是资本家对童工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的真实写照,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财富关系。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道,“各报在报道四十五岁的安·高尔威的尸体时曾描写过死者的住所。她和丈夫及十九岁的儿子住在伦敦百蒙得锡街白狮子大院3号的一间小屋子里面;里面没有床,没有铺盖,也没有任何家具。死者和她的儿子并排躺在一堆羽毛上,因为他们既没有被子,也没有床单。羽毛牢牢地粘满了整个尸体,不净尸就不能进行检验,在净尸的时候医生发现尸体极其消瘦而且被跳蚤、虱子等咬得遍体鳞伤。屋里的地板被拆掉一块,全家就用这个窟窿做茅坑。”通过以上报道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宣言》发表时期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严重地影响到了无产阶级的基本生存状况,无产阶级已经成为时刻面临生存危机的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力,已经被推到了灭亡的边缘。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资本私有制是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本根源,只有消灭资本的私有制才能消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宣言》指出,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消灭的是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这是《宣言》产生的所有制基础。
4、无产阶级缺乏基本的政治和社会权利,无法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收益,却承担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全部危害,致使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阵营,这是《宣言》产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上半期,无产阶级缺乏基本的政治权利,比如,选举权、受教育权、财产权等等,政治权利的缺乏导致他们没有办法参与政治,没有办法在体制内通过民主的渠道表达利益诉求,这对于一个体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占总人口绝大部分的无产阶级,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重要的要素——劳动力,他们居然没有办法正常的参与政治,没有办法在体制内利用合法的渠道和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么他们的生存必然会一步一步恶化下去,他们必然会在体制外寻求发泄,既然在体制内没有办法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那么他们就会在体制外设法推翻这个体制,革这个体制的命。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两次大起义,提出了“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工人发起了以实现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宪章运动,自1836年开始,持续了12年之久,吸引了成百万工人参加。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1844年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宣布反对私有制社会。在这些斗争中,无产阶级已经提出自己的阶级要求,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开始寻求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已经开始尝试着通过推翻现有体制,探索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路径。《宣言》指出,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社会已经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阵营。在这两大阵营中,资产阶级占有了社会全部的政治权力,无产阶级承担着社会全部的政治义务,团结起来的无产阶级越来越不满意这种权力义务的分配,开发自觉的要求重新进行权力义务分工,这就是《宣言》产生的阶级基础。
5、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工人组织的不断壮大,社会理论学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是《宣言》产生的组织基础。
随着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各地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抵制资产阶级的运动不断高涨,许多理论家提出了很多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用来指导工人运动和阶级斗争,他们组建了工人组织,成立了工会、政党,开展集体罢工,甚至武装暴动,但这些运动都被无情的镇压下去了。《宣言》指出,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这就迫切需要一种思想,一个组织,把广大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对共同 的敌人——资产阶级,就迫切需要一个先进的理论和组织来领导和指导工人运动,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组织保障。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批判当时误导工人运动的多种错误思想和理论,批判了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格律恩为代表的真正社会主义、蒲鲁东的改良主义等等,引导工人运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加人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6月,恩格斯出席了正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为《宣言》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无阶级、无私有制的新社会。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的党领,于是产生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担任同盟代表时,受委托,依据同盟决议,完成的一部职务作品,是同盟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同盟的党纲。《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对原来的思想作了新的修正、补充和发展。
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宣言》发表的目的是向全世界公开说明共产党人的观点、目的和意图。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用了7500余字,占全文三分之一强的篇幅,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指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针对当时严重的、无法避免的大规模经济和社会危机的现实,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和劳动者个人的发展,资本主义已经创造了它的掘墓人,并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马克思恩格斯用了5100余字,占全文四分之一强的篇幅,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重点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相互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是资产阶级独占的私有化的资本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揭示了资本的社会属性和公共属性,指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化矛盾激化的具体表现,提出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分析和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指出他们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为各自的阶级利益服务,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并提出了相应的斗争策略。
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上,阐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提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明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无法调和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公共属性和社会属性,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三、《共产党宣言》的重点理论解读
1、《宣言》系统分析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根源,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被推翻的时候了。
资本主义曾经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急需要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宣言》指出,曾经像魔法师一样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资本主义,再也不能支配自己用法术 呼唤出来的魔鬼(生产力)。为什么资本主义已经无法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呢?《宣言》说,因为文明过度,生产资料太多(隐含生活资料太少),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生产力严重过剩(相对广大民众弱小的消费能力),当商业危机来临,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只能被毁灭掉,很大的一部分生产力只能被毁灭掉,仿佛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所以说,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已经容纳不下他本身所创造的财富了。那么,资本主义是如何克服这种危机,这种生产力过剩的危机呢?《宣言》指出,一方面是消灭大量的生产力(解雇工人和捣毁工厂),另一方面是夺取新的市场。《宣言》指出,消灭大量生产力和夺取新市场只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人失业导致消费能力降低,进一步加剧生产力过剩,生产力过剩导致工厂开工不足,进一步增加工人失业,从而进入恶性循环),也将使资本主义应对危机的手段正越来越少(能够被开发的新市场会越来越少,能够被解雇的工人也将越来越少)。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庞大的生产力)现在却对准了资产阶级自己。《宣言》强调,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己于死地的武器(庞大的生产力),还制造了将运用这种武器的人(无产者)。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正是这种狭窄的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而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资本主义所有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却只能使这种危机更加频繁和严重的发生,并造成了贫困人口的增长比社会财富的增长还要快。因此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束缚了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这种束缚已经进入了一种周期性的恶性循环,并将无可救药、不可改变的愈演愈烈,所以这种生产关系必需要灭亡,也必然要被灭亡。
2、《宣言》阐述了阶级斗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指出阶级斗争推动着阶级社会向前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得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同样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宣言》指出,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反抗奴隶主,农民反抗地主,到工人反抗资本家,被压迫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斗争,而每一次社会的进步无不是斗争的结果,无论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还是“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 于尽”都推动着历史的发展,要么旧的生产关系被迫改革,要么旧的生产关系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宣言》指出,资本主义将人和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转变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资本主义利用“低廉的商品价格”摧毁了原本自给自足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民的生活,将他们变为雇佣劳动者,利用“低廉的商品价格”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将一切的国家、民族和个人卷入到资本主义大生产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把他们沦为赤贫者,将世界形成了单一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存在的根本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是完全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由于工人自相竞争,不断压低劳动力价格,使劳动力的价格严重低于劳动产生的价值量,从而形成雇佣劳动。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把雇佣劳动者推到了生死的边缘,加剧了工人间的自相竞争,使工人阶级的生存条件越来越降到他们的最低生存条件以下,越来越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宣言》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规模化生产,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了工人的大规模集中和生活,造成了工人的集会、结社和革命的便利,从而代替了他们分散的自相竞争状态,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大联合。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无产阶级联合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人组织和运动的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越来越挖掉了资产阶级赖以生存的基础本身(雇佣工人)。所以说,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他自身的掘墓人,随着无产阶级的不断联合和组织起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3、《宣言》系统剖析了资本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提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是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创造性地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的资本的私有制是消灭剥削的根本手段。
《宣言》指出,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资本作为一种财富本身并不能自动增值,资本只有投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中,通过劳动者的劳动和交换才能增值,而资本的增值部分并不是资本本身的增值,实质上是劳动者活的劳动所创造的,是活的劳动的增值,而资本家占有了这部分劳动者活的劳动所创造的这部分增值,所以说资本的增值过程其实就是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过程,资本的积累就是劳动者社会化劳动的积累。《宣言》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过去积累的资本支配现在的劳动力),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现在的劳动力支配过去积累的资本),即资本主义社会是劳动者为资本服务,共产主义社会是资本为劳动者服务。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一切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工具和资金,这些都属于资本家私人所有,为了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就必须利用这些资本,因此资本家就有了利用这些资本剥削工人的基础和可能,而这些资本都是自然资源或工人进行社会化生产积累的,是从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并不是资本家“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因此这种私人占有是不合理的,是要被消灭的。
《宣言》指出,我们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包括住宅用地、耕地和自然资源)的权力,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也就是说,只要个人占有的社会产品没有用来剥削他人(比如,交易、收租、收息、分红等等),那么共产主义就是允许这种个人占有的,即允许任何不以剥削为目的的私有制,共产主义要消灭的私有制仅仅限于用于剥削和奴役他人劳动的私有制,即资本主义的资本私有制,而对仅仅供个人和家庭生活需要的财产实行个人所有制,即“任何不以剥削为目的,仅供个人或家庭生活需要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说,共产主义要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是为了消灭资产者对无产者的剥削,而不是要消灭无产者的财产,是对能够产生剥削的资本者的资本实行无产阶级共有的公有制,而对不能产生剥削的无产阶级的个人财产仍然实行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也就是说,消灭剥削是实行公有制的目的,而实行公有制只是为了实现消灭剥削这个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当一种私人占有不能够产生剥削和奴役时就不需要实行公有制。
《宣言》接着重申,我们决不打算消灭这种直接供生命(劳动者)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生活资料)的个人占有,因为这种占有并不会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资本)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是属于广大无产阶级共有的公有制资本。这里所说的“供这种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就是生活资料,“共产主义绝不打算消灭个人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就是说共产主义实行生活资料的劳动者个人占有制,包括劳动者个人的衣食住行、住宅用地、自用耕地等等生活资料,都实行私有制,即劳动者个人占有制,而仅对进入社会化生产领域的资本实行无产阶级共有的公有制。
4、《宣言》总结性的提出共产党人的根本目的是用暴力手段推翻现存的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废除旧的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机器,共产党人要推翻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就必须首先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国家政权,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地位,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彻底废除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
《宣言》指出,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克思指出,要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运用暴力,运用武装暴动的方式才能达到。国家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机关,当人民的反抗威胁到政治统治的时候,统治阶级就会动用暴力机器镇压革命。特别是无产者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不断高涨,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遭受沉重打击时,为了继续维持统治,统治阶级就会更加频繁地使用暴力。这时无产者要争得自身权益,就不得不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用革命的暴力消灭反革命的暴力,只有这样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列宁 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推翻落后的生产关系,建立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的生产关系,从而解放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运用新的生产关系使广大无产阶级共同享有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和基础,通过政治统治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这是为建立新生产关系而应该运用的方法和手段,这一切的手段和方法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即建立新型生产关系,以更好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宣言》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美丽的蓝图,即未来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每个人的自由 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联合体就叫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资本)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是由联合起来的每个人所有,是每个人共同所有的公有制财产,是不可能产生剥削的。人对人的剥削一旦消灭,阶级对立就会消失,阶级也随之消灭,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也将随之消失,民族对民族的剥削也就消灭了,最终使全世界达到一个人人平等、和谐共赢的共产主义社会。
四、《共产党宣言》对当代的启示
1、《宣言》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始终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并始终不渝的贯彻落实。《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被压迫阶级反抗压迫阶级的历史,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资本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的私有化是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共产党人的理论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等等。《宣言》的这些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和改进生产关系,以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类社会是在被压迫阶级反抗压迫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进步的,阶级斗争是各个阶级为维护自身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而进行的斗争,而这种斗争又客观上成为促进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进步的直接动力;资本的私有性和贪婪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特点,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是资本家剥削和奴役工人的基础,因此消灭资本的私有属性,实现资本的共有属性,是消灭人剥削人的重要方法,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共产党人的目的是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的资本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基础,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追求,是人类的终极目标。
《宣言》阐述的这些基本原理,有的已经被后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实践所证明,有的已经被后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等国家的革命胜利所证明,《宣言》已经用它强大的真理性影响和推动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并不断推动着社会持续向前发展。所以,对于这些基本原理,我们要坚信其正确性和科学性,不断运用这些思想和理论推动我们的工作创新,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
2、正确理解和运用《宣言》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从中国当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当代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所处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有着巨大的差别,当前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与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着巨大的差异,当前的劳资关系更与当年的劳资关系有着巨大的不同,因此机械的套用《宣言》的论述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恩格斯在世时就多次提到:“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些清楚地告诉我们,要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解决变化了的实际问题。列宁曾说:“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华民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应用,也是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3、正确理解和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规律,努力建立与当前社会生产力相应的所有制形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宣言》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力已经强大到不能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严重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这就是说,共产主义要废除的不是所有的私有制,而要废除的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私有制,是“最后而又完备”的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因为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已经在它的不到一百年 的阶级统治中创造出了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又出现了空前的、周期性的、无法避免的、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使资本主义生产力不断得遭到生产关系的压制和破坏,狭窄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了。马克思认为,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到了“最后而又完备”的形态,已经发挥出了它全部的生产力潜能,已经成功的孕育成熟了它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到了应该被灭亡的时候了。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就告诉我们,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必需也必然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既不能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也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只能也必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这就要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宣言》的基本理论,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不断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也要防止过早的变革生产关系,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实际,将未成熟的生产关系强于落后的生产力。如果我们硬是将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关系强加于一个落后的生产力,那无异于拔苗助长,其结果也只能是过犹不及,甚至矫枉过正,这必将影响和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
4、从共产党人的目的出发,正确理解和把握《宣言》的内涵和外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
《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那么,消灭私有制后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呢?《宣言》指出“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这里指出未来的“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也就是说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有产者的联合体,每一个有产者联合起来,共同组织社会化大生产。1875年,马克思在亲自修订过的法文版《资本论》中补充说,历史上存在过劳动者的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了,共产主义所要重新建立的,不是“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什么是 “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呢?《资本论》指出:“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个人所有制”是建立在“劳动者的共同占有”基础上,是“共享型所 有”,“劳动者的私有制”是建立在“劳动者的私人占有”的基础上,是“排他性所有”,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个人所有制,这并不是共产党人的目的,只不过是共产党人为实现目的而必须采取的手段,而共产党人的真正的目的是“建设一个联合体”,一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这个联合体就是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说,共产主义的本质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当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时,人和人之间的对立将消失,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了他人的利益,一切人必须也一定会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竭尽全力、不留私心,因为只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得以保障,自己的自由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和实现。在这样的社会里,由于每个人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每个人都可以合理的利用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社会生产活动,所有的生产收益会都惠及到每一个人。因此,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统一的美好社会,马克思把这个社会叫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共产党人,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宗旨,不断努力、奋发图强。
《宣言》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美好蓝图,激励和激发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奋斗。然而,《宣言》并没有给出共产主义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没有给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方法和路径,只给出了建设共产主义的一般理论和逻辑。我们如何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生产力尚不发达的现实客观条件出发,正解运用和发展《宣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总结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还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