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时政热点:嫦娥三号将实现9个首次
执行“落月”任务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现已进入发射倒计时,嫦娥三号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在月面软着陆并开展月面就位探测与自动巡视勘察,这一过程中,它将创造并实现登月史上多个“首次”。
——在国际上,这是第一个在首次月面着陆中又同步实现巡视探测的任务。
——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首次在中国航天器上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热源和两相流体回路技术。
——首次突破低温推进剂运载火箭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高精度入轨技术。
——首次研制中国大型深空站并初步建成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测控通信网。
——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
——首次研制建设一系列高水平试验设施,形成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
——首次在国际上对月面开展多种科学探测。
第二篇:嫦娥三号时政材料
时政材料:2013年12月2我国“嫦娥3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颗月球探测卫星。标志着在继实现人造卫星飞行和载人航天后,我国航天事业又向深空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命题趋势:
1、“嫦娥三号”发射成功说明了什么?
(1)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些科技水平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2)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果;
(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4)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2、“嫦娥三号”发射成功有什么重要意义?
(1)“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3)将促进我国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我国信息、材料、能源等其他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4)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3、“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原因有哪些?
(1)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2)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4)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4、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
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芯”的研发;“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神舟十号成功发射;青藏铁路顺利通车;三峡大坝建成;“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等。
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务院实行大部委制等。
5、我们应向航天科技工作者学习什么?
(1)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
(3)学习他们开拓创新、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精神;
(4)学习他们的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6、我国目前实施的与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关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7、“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
(2)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3)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4)从现在做起,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培养创新意识。
8、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极大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请思考: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时代精神对于我们国家和我们个人有何意义?
1)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时代精神,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有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对于个人来说: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时代精神,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9、我们青少年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要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做起,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挫折和逆境,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干扰、战胜困难、实现人生目标。
10、下塘中学九(1)学生得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后,兴奋不已,准备召开一次向航天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演讲比赛。假如你准备参加演讲,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演讲主题:
2)演讲内容的搜集途径:
3)演讲的发言提纲:
答案:1)如学习航天精神,做新世纪创新人才。
2)上网查找资料、查阅相关报刊杂志
3)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责任。
11、嫦娥三号的发射成功,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有哪些?
①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④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12.国家为什么鼓励、倡导增强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①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③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上会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因此,我们更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⑤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13.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15.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5)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6)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7)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8)自主创新,以人为本;(9)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第三篇:2014高考政治热点嫦娥三号
2014高考政治热点: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
一、【背景材料】
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为满足嫦娥三号入轨精度要求,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改进,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6次飞行。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3)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航天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弘扬航天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又是第一次执行任务,风险极大。因而,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尊重了客观规律,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认识不断发展的表现。
三、【政治命题点】
1.从2007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到2010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再到如今发射嫦娥三号,短短6年里我国的探月工程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实步伐。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发展的依据。
2.在一个利益多元化、价值观纷呈的时代,不是所有的国家工程都能赢得国人的齐声叫好和支持,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比如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3.“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新技术、新产品,头一次执行任务,更增加了风险。为避免这些风险做了大量地面试验,在北京建立了着陆试验场,包括模拟月球表面月球车行走试验场地。
运用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应对“嫦娥三号”发射面临的风险?
(1)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由于发射风险极大,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要保证“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要把发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航天人必须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四、【跟踪试题】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据此回答1—3题。
1.“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文化意义是:
①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科技工作者
3.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
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据此回答4—6题。
4.弘扬航天精神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抵制一切外来文化④应该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航天精神是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也是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①民族性特征②时代性特征③先进性特征④多样性特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学习航天精神,要求我们青年学生:
①普及科学知识 ②弘扬科学精神 ③崇尚科学、鼓励创新 ④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据此回答7—9题。
7.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一事实表明国务院具有:
①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制定法律和政策的职能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
8.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
①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
③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④实现外太空军事化的需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我国政府主张和平利用太空,说明了: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0.载人航天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这启示我们:
A.要把握适度原则,坐等时机B.应抓住时机不断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
C.办事情应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11.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这说明:
A.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2.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理论创新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创新的结果
B.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3.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一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关键技术就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局部还有所超越。这些重大突破,使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原因。
14.航天精神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国航天事业的建设者,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团队。中国航天人勇敢地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他们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1)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看法。
参考答案:
1.C2.A3.C4.A5.A6.C7.D8.A9.A10.D11.B12.A
13.(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都是相互联系的,因而都要瞄准世界先进技术。
(2)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中国航天人知难而进,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使关键技术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
(3)辩证的否定观以及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14.(1)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航天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第四篇: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 实现中国航天
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 实现中国航天“七大创新” 发布时间: 2013-12-16 [打印] [收藏] [发表评论]
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中国网 李佳/摄)
中国网12月16日讯(记者 唐佳蕾)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就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在会上表示,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实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七大创新”。中国网现场直播
吴志坚介绍说,2013年12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按计划准时发射,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6日,嫦娥三号探测器采用我国新研的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准确进入环月工作轨道;12月10日,嫦娥三号探测器降轨进入15×100千米椭圆轨道;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昨天进行了两器分离和互拍成像,成功传回五星红旗的图片,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任务整个过程做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安全着陆、可靠分离、成功巡视”,表现非常完美。
吴志坚说:“昨天深夜,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互拍成像,看望并慰问参研参试人员。马凯副总理宣读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对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吴志坚指出,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这次任务在动力下降、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实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七大创新”: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深空测控通信网;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首次实现探测器在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月面生存;研制建设了一系列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嫦娥三号任务的成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铸就的新辉煌,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太空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吴志坚表示,目前,嫦娥三号已经开始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巡视器的自动巡视勘察,科学探测任务陆续展开。后续还将面临120℃至零下180℃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月面生存考验。嫦娥三号着陆器设计寿命1年,巡视器设计寿命3个月。我们期待嫦娥三号能够传回尽可能多的数据,进一步丰富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吴志坚强调,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探月工程将转入三期,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执行这一任务的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吴志坚指出,我国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我国探月工程是一项和平利用太空的科技工程,也是一个开放的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与俄罗斯、欧空局等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合作。我们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国际同行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福全人类
第五篇:嫦娥三号今日发射 将挑战中国探月工程多个首次
嫦娥三号今日发射 将挑战中国探月工程多个首次
肩负“落月”重任的嫦娥三号今日凌晨1时30分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此次任务将对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进行探测,并挑战中国探月工程史上的多个首次。作为这部“嫦娥奔月”大片的主角,“玉兔号”月球车的表现亦备受期待。
嫦娥三号2日凌晨1时30分发射 瞄准“零窗口”
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届时,“嫦娥三号”将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对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等进行科学探测。目前,发射场区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为提高探测器入轨精度,此次任务将瞄准“零窗口”发射。对于为何会选择这个发射窗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专家表示,“影响发射窗口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天体运行轨道条件、航天器的轨道要求、航天器的工作条件要求、其它如发射方向、地面跟踪测控和气象等条件。”
“发射窗口是允许发射航天器的时间范围,此次任务力争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发射。”该专家称。
嫦娥三号任务采用捆绑有四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实施发射,将探测器直接发送至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据悉,和嫦娥一号、二号卫星发射相比,对火箭的推力要求更大。
为确保嫦娥三号完美登月,火箭将采用多窗口、窄宽度和高精度入轨发射,这在中国航天发射史上是第一次。
“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很难,对轨道设计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姜杰介绍,“嫦娥三号任务共选择了6个发射窗口,每个窗口的发射时间间隔非常短,需快速装订不同弹道参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表示,经过四次联事总检查,火箭系统完全正常,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发射要求。
嫦娥三号挑战中国探月多个首次 将完成三类任务
按计划,嫦娥三号将在月球虹湾区着陆,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从中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到把“天文台”架到月球,再到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嫦娥三号将挑战中国探月工程史上的多项 “第一次”。
对于如何实现首次软着陆月球,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叶培建直言,从距离月球15公里到落月,我们没有任何经验。
“为实现软着陆,不让探测器撞到月面,必须先点火‘把它顶上去’,到很接近月面时又必须将发动机关机,以免扬起月尘,污染相机镜头或影响其他设备工作。”叶培建介绍,为缓减冲击力,着陆器的每条腿都能吸收冲击力,每只脚都穿了一个大“鞋垫”。
据悉,迄今为止,全球已进行129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51%。目前,全球仅有美国、前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月基天文望远镜由望远镜主体、反射镜转台组成,相当于把“天文台”架到月球上,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在月球上观测恒星、星系和宇宙。分析称,此举可以对各种天文变源的亮度变化行为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然后拍照把数据传回地球。
此外,嫦娥三号还将用极紫外相机首次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分析称,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后,能够看到地球等离子层的全貌。通过对地球周围的等离子体层产生的辐射进行全方位、长期的观测研究,获取地球等离子体层三维图像,有助于了解太阳和地球的相互关系。
据悉,嫦娥三号将完成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三类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三号探测器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月球探测器,80%以上的技术均为全新研发。”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说,这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
对此,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坦言,由于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是头一次执行任务,嫦娥三号任务存在很大风险。
玉兔号月球车备受期待 可探测月面下100米深
作为这部“嫦娥奔月”大片的绝对主角,“玉兔号”月球车的表现备受外界期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指出,严格意义上说,月球车并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长着轮子能够适应恶劣空间环境,并开展空间科学探测的航天器,是一个低功耗、高智能的机器人。
月球车将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巡视探测,可耐受300摄氏度的温差。据了解,月球车上除了各种照相机、红外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外,还在车底安装了雷达,将探测月球地表以下100米左右深度的地下结构。有专家指出,这是前人从未做过的,将对月球次表层探测作出贡献。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月球车能完全自主导航,在月亮上可以根据照相机拍到的四周情况,自己决定该走哪条路;可以自主避障,前面有大石头挡住了,知道怎么避开障碍;还可以自动上坡下坡,能走它就走,走不过去就绕着走。
当然,月球车在月面“行走”也是存在风险的。据了解,月壤细粒会大量扬起,形成月尘,一旦附着很难清除。月尘可能引起月球车很多故障,包括机械结构卡死、密封机构失效、光学系统灵敏度下降等。
“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土壤非常松软,凹凸不平,有石块、有陨石坑,还有陡峭的高坡。在这种环境中,月球车既不能打滑,更不能翻车。”全程参与研制的主任设计师肖杰说,“玉兔”号在月面巡视时采取自主导航和地面遥控的组合模式,不仅可以自主前进、转弯、后退,还可以原地打转、横向侧摆,确保在危机四伏的月面上畅行无阻。”
据介绍,月球车该休息的时候可以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并能自动唤醒重新工作。此间,玉兔号将对月表进行三维光学成像、红外光谱分析,开展月壤厚度和结构科学探测,对月表物质主要元素进行现场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