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格里拉县农广校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砌筑工培训总结
香格里拉县农广校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砌筑工培训总结
香格里拉县是典型的农业小县,也是高寒山区农业贫困
县,靠土地和畜牧业为主,由于传统耕作的影响缺乏经济知
识,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贫困生活。随着香格里拉城
市的迅速发展及周边工程建设的启动,市场需求建筑技术人
才奇缺。根据香格里拉县农科局下达的《2011年省级农村劳
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和任务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县农科局
安排,这次我校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砌筑工100
人,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熟悉在砌筑施工
中的仪器,工具的性能和使用,维护方法,掌握施工质量标
准和安全要求,能够完成建筑施工中相应的施工任务,成为
具有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合格施工人员。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其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县农
村劳动力素质,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促进贫困农
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技术的人力资源。
二、培训情况:
香格里拉县农机化学校协同县农科局于2011年12月份
在香格里拉县三坝乡江边村招收100名学员进行培训。根据
培训方案,招收了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有就业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100人,在三坝
乡江边村就地进行了为期7天的砌筑工初级培训,培训当中,我校聘请了有足够能力的技术教师15人进行培训指导。培训现场在三坝乡江边村在地,采用现场动手、分组操作的培训方式,以10人为一组,每个技术教师带一个组,每个学员发一套完整的操作工具,然后各组之间交换操作,使每个学员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培训从最基础的打水平、砌开始,培训内容通俗易懂,得到了学员的好评。在动手操作环节中,学员更是踊跃参与,抓住每一个机会,并将自己的想法和培训过程中遇到疑惑和技术老师进行了交流。
三、培训内容:
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根据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点,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农民工维权知识、建筑安全知识、建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知识、砌筑技能。培训的重点内容以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房屋构造、建筑材料、质量标准、砌筑等方面知识为主。
四、培训成果:(附实体照片)
培训成果为建筑实体。
五、小节:
通过培训,使每个参训学员都掌握了所培训内容的基本知识,具备了初步的砌筑技术,使他们掌握了一般建筑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为加快香格里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确保和规范村镇建筑市场奠定了基础,为
农民外出务工和增收创造了条件。
香格里拉县农机管理站
2011年12月20日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总结
××县职业中学作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于2008年7月前完成了上的转培任务,并通过了县、市两级验收。下面就2008基地培训工作和工作体会作简要总结。
一、基本情况
学校于2008年8月开始实施本培训计划,至2009年5月完成培训人数共400人。专业为中式烹调183人,电焊工217人,获职业资格证书 371 人,获证率93%,省外就业215人,其余大部分在省内就业。在校本部共培训193人,其中中式烹调师66人,电焊工127人;在宁利乡共培训147人,其中中式烹调师82人,电焊工65人;在红桥乡和红旗社区共培训60人,其中中式烹调师35人,电焊工25人。
2008使用省拨经费20万元,报台帐20万元;使用市拨经费10万元,报账10万元。经费使用情况已通过县审计局审计。
二、转培计划切实,培训方式灵活,培训效果好
1、培训计划切实。培训前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计划,培训工作按计划开展,做到有条不紊,实实在在。
2、送教下乡,就地培训。学校具有多年送教下乡的办学经验,把这种经验引入到转移培训的机制中,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择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师资队伍驻扎在乡镇,把培训场所和实习基地放在乡镇所在地,贴近农村,方便农民。如此就地培训,送教下乡,能够大大增加学员数量和提高培训质量,实施后效果很好,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培训新路子。
3、灵活的培训时间,多种多样的招培方式,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参培学员的数量。学校选择的培训时间,主要在彝年和春节前后。选择这段时间,一是正值农闲季节,农民闲散时间较多;二是部分外出打工者回家过年,他们中没有技能证的人很多,可以参加培训。加上培训内容实在、实用,送教到家门口,方便了学员,因此招生报名十分踊跃,培训点一般都超计划地进行。学校采用的招培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依托乡、村干部,联合劳务输出中介经纪人,委托招生,联合招生,就地培训,就地考核鉴定。学校非常注重培训内容,开设的培训课程较多,除了专业课外,还开设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常识、法律法规等内容。
4、积极探索储备培训。××县职中在培训过程中,对少数台帐外的学员也进行培训。这部分学员暂时不准备外出务工,但有机会时也会外出或在当地就业。因此对他们进行超前培训,把他们列入储备培训计划中,也同样值得去探索。
三、做好学员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通过培训后,部分学员能在当地自主创业。学中式烹调的学员,有的在乡镇所在地、旅游区开起了食店,如红桥乡的向军丽、詹玉菊等学员,分别在红桥、泸沽湖开食店,实现了自主创业;有些学电焊的学员,自筹资金开起了铺子,如忽建新、代建华等学员,分别在县城、新营盘乡开了电焊铺子。如电焊班学员郑明华,经培训后到攀枝花市找到工作,老板包吃住外的月工资是2800元。自主创业的学员,他们的收入高于一般的外出打工者,而且还能带动其他学员就业,以创业促就业,是一种比较好的劳动力转移方式。学校非常重视和支持学员自主创业,实现就地就近转移,特别是在今年就业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学员能够自主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应该给予大力扶持。
利用学校优势,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给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支持。在农村进行实用技术项目的培训和推广,历来是学校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是学校已经开展的教学工作。2008年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到红桥乡西瓢落自然村的返乡农民工郑绍松家开办了一个禽类孵化场和土鸡生态养殖场。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帮助下,郑绍松购进了微电脑全自动孵化机,修建了脱温室。在短短的几个月内,郑绍松就成功地孵化出当地土鸡,并放养在生态养殖场中,而且通过销售脱温鸡苗,取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土鸡孵化的成功,必将带动一些返乡农户养殖土鸡,从而增加经济收入。今后学校还要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试点工作,比如很快就要实施的天麻有性繁殖等项目,将会惠及的农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学校将加强师资力量,进一步做好扶持农民工创业的工作。
四、经费使用
省拨经费20万元和市拨经费10万元,用于技能培训400人,主要用于学员食宿补助、学员技能鉴定费用、培训教材费、外聘教师授课费等。经费使用情况已通过县审计局审计,详见财务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五、工作体会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很多农村贫困劳动力,有离开土地、外出脱贫的强烈愿望,又因没有技能不能长久在外立足和发展。我们的培训工作,就是将“体能型”转向“技能型”,从根本上提高转移效益。
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工外出打工时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水平时的一种理性创业行为,是农民外出务工进入的一个新的阶段。以往进城打工只为“盖房子”、“娶媳妇”的想法已不再是他们的最终追求,一部分有经济实力和经营思路的农民工具有要当老板的强烈愿望,家乡自然是最佳选择。学校适时地引导农民工寻找到适合个人特点、有前景、效益高的现代农业项目,有效地将返乡农民工打工时掌握和积累的资源与家乡农业资源特色融合起来,就能够加快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步伐。
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贫困劳动力为对象,以学校教学机构为载体,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增收为目标,强化培训与转移相结合,注重扩大示范效果,为××县的转移培训工作开展探索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在转移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亮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训和就业后,一大批人在经济上改变了家境,同时精神风貌和思想意识也在转变,转移示范工作的效益是明显的。
学校通过调查,在本市、县内的很多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较多,因此在下一的培训工作中,学校将增加新的培训工种,如钢筋工、砌筑工、混泥土工、架子工等,以此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收入。
在省、市、县、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培训经费有了保证,培训组织和管理得到了完善,培训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现在我们不言困难,只决心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如何加强返乡农民工培训,浅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在对农民工的培训上强化针对性,让农民工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而能富,可以而且应该大有可为。
应该正视的问题是,无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发展还不充分的内地城市,要想从根本上让农民工充分就业,彻底改善农民工就业状况,让他们不仅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而且体面就业,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对农民工的培训方面能真正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力戒一般化的应景式泛泛培训,以真正富有针对性、特色性和创造性的培训,求得实效性。
首先,政府可以面向全社会开展传统绝活大比拼活动,让社会上许多传承自祖上或自创的绝活得以展示。通过评选,对其中确有市场普及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并有偿聘请这些人士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目前有地方就举行过民间厨艺大赛,将上榜名肴制作方法贡献给当地知名饭店,通过计算机联网,根据顾客点菜的频率给专利人提成,实现了坐家当老板坐家就业。
第二,对曾经享有社会知名度而一度失传的绝技进行挖掘整理授受,使其重新焕发生机。比如寻找地方名点名肴制作师傅和老字号里尚健在的师傅,政府争取一笔资金,有偿记录整理他们的独门绝技,对农民工开展培训。有很多民间绝技,其后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传承其技,本身就是一大损失,政府倘能有计划地加紧搜集,也是一笔不菲的物质和文化财富。
第三,鼓励目前生意红火的名号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工就业。各地都有很多有绝活的作坊,都有连锁经营的巨大潜力,只是囿于经营者文化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魄力等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局限和满足于作坊式生产。倘能由有关部门,对开设连锁并大量雇佣农民工的绝活店予以重奖和有关政策优惠,当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做大做强的积极性。
第四,聘请店家授课,在其商业机密不外泄的前提下,物质鼓励他们提供配置好的配料,帮助农民工开设分号,既可大面积地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又可使这些绝活店得以发扬光大,方便市民生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的通报
教职成厅[201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2009年,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转化农村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通报如下:
一、2009年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1.据我部统计,全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结业生4130.67万人(详见附件),其中教育行政部门和集体举办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4007.18万人,其他部门和民办机构培训123.49万人,教育系统培训数占培训总数的97.01%,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有8个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超过200万人。其中,云南515.2万人,河南438万人,江苏400.5万人,浙江、河北、山东、贵州、四川培训人数也超过200万人。8个省共培训2642.24万人,占全国培训总量的63.97%。
有12个省(区、市)培训人数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广西增加89.24万人,内蒙古增加28.56万人,河北增加27.68万人,陕西增加22.26万人,广东增加15.12万人,云南增加12.64万人,青海、辽宁、安徽、上海、天津、江西等省(市)也有增加。
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与上年相比减少了227.55万人。有18个省(区、市)培训人数比上年有所减少。其中,培训人数减少超过20万人的有:山东、四川、浙江、重庆、黑龙江和湖北。
2.2009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130.67万人,占全国农村就业人员总数47640万人的8.67%。15个省(区、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天津32.47%,新疆29.60%,北京24.76%,云南24.57%,上海21.51%,青海20.51%,江苏、浙江、重庆、贵州、辽宁、陕西、河北等省(市)的培训率也都在10%以上。
有9个省(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率低于5%,其中海南4.82%,广西4.56%,黑龙江3.59%,宁夏2.51%,湖北2.14%,广东、江西、安徽、湖南等省培训率低于2%。
3.2009年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与年初发布指导性计划数相比,全国共未完成指导性计划数1869.33万人。有5个省未完成指导性计划数超过200万人,其中湖南349.27万人,安徽316.29万人,广东316.05万人,四川235.17万人,山东202.32万人。有4个省(区)未完成指导性计划数超过100万人,其中湖北193.47万人,江西174.29万人,广西162.07万人,河南124万人。有6个省(市)超额完成了指导性计划数,分别是:云南、青海、上海、天津、辽宁和江苏。
4.2009年全国12.94万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和35.33万个教学点(班)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国县办学校有2107所,培训学员181.33万人,乡办学校18341所,培训学员1910.56万人,村办学校10.57万所,培训学员1915.30万人。乡、村两级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人数合计3825.86万人,占培训总量的92.62%,是农民培训的主要阵地。
5.2009年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4130.67万人中,女性有1942.31万人,占47.02%,男性有2188.36万人,占52.98%。
6.2009年全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占地13.70万亩,教学行政用房建筑2603.86万平方米,图书总藏量4444.29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2.05万台,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0.22万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37.35万个,固定资产总值163.46亿元,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5.30亿元。
7.西藏已连续两年未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统计数据。
二、我部工作基本情况和工作措施
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推动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民技能培训,特别要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完成60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为此,我部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1.动员职成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2009年2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09〕5号),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全国职成教育战线响应号召,积极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等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成功实现再就业或创业。
2.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的通报》。200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08年各省(区、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数据,总结推广部分省份的先进经验,并对2009年培训任务进行了分解和部署。
3.推动部分中心城市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9年5月,我部职成教司在济南市召开部分中心城市农村成人教育研讨会,会议通报了2008年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情况并对2009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来自济南等15个中心城市代表交流了各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经验和做法,研讨了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政策建议。
4.选择部分县(市、区)作为 “教育部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作”联系点。2009年,我部组织各地推荐了一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经过联系点专家指导小组研究和我部审核,11月24日,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09〕3号),确定了北京市大兴区等61个县(市、区)为“教育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要求联系点在建立新型农民培训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健全培训网络,创新培训模式,提供条件保障等方面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典型经验,创建一批县域培训规模大、培训项目多、培训质量高,为农服务能力强的先进典型。
5.表彰一批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学校。2009年11月27日,我部职成教司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共同商定,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名义表彰了200个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和学校,为各地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了示范。同时还举办了振兴农村成人教育圆桌会议,深入研讨了振兴农村成人教育的政策与措施。
6.总结、宣传和推广地方工作经验。印发教育部简报和职教成教情况,总结、宣传和推广了安徽省教育厅制定政策性文件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河南省和武汉市、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系统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宁波市教育局选送优秀农民进修涉农专业等工作经验和做法。
三、各地主要经验和做法
2009年,各地教育系统认真落实《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提出的“完成60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要求,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扩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实施对象和实施范围,实施对象扩大到返乡农民工、农村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等,实施范围拓展到特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和市场营销及流通领域。各地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1.提高认识,加强政府统筹。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河北省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把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作为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作为考核各县(市)区教育局的重要指标,作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召开专题会议,层层分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落实县级职教中心(或县域职业学校)、乡镇成校目标责任。湖北省成立“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指导全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省教育厅、农业厅、劳动和保障厅、科技厅紧密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机制,严格目标考核责任制和督导检查制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构建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各地着力构建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形成以县职教中心和县域职业学校为龙头,乡镇成校为骨干、村级成校为辐射点的三级办学网络。天津市开展乡镇成校实体化建设,全市12个涉农区县170个乡镇(街道)中有135所乡镇(街道)成功通过市级验收,覆盖率达80%。如,北辰区提升三级办学网络的载体功能,区政府投资1.2亿元建成区职成教中心,区、镇政府投入377.47万元资金建成实体化乡镇成校13所,覆盖率100%,区政府投资建成126所村民学校和43所市民学校,三级网络共享共用师资、信息、设施设备等教学资源,贴近百姓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上海市市委、市政府提出“每一个乡镇都必须建设一所符合标准的成校”,上海市教委据此开展乡镇成校标准化建设评估,今年16所乡镇成校被市成校评估领导小组认定“达标”,达标乡镇成校按初级中学同等规格独立建制,专职校长为法人单位代表,校舍建筑面积平均达4,035平方米,专任教师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二配备,学校拥有办学许可证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安徽省印发《关于加强县(区)职教中心建设的意见》,并开展合格县(区)职教中心的评估,进一步加强县(区)职教中心建设,把县(区)职教中心作为实施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重要载体。要求所有县(区)都要建成至少1所办学条件较好、办学实力强、管理水平高、专业特色鲜明、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县(区)职教中心,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短期培训要达到1000人次以上,同时要求以县(区)职教中心为依托,指导、建立和完善县域乡镇成校和社区学校等培训机构,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并把合格县(区)职教中心建设与教育强县、县(区)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考核挂钩。湖南省教育厅已初步形成以14所农业类高等院校为龙头,以51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41个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为骨干,以1960所乡镇农校为基础的省、市、县三级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构建起了符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和市场规律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同时大力加强乡镇农校建设,遴选确定了34所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建设单位,加上2009年以前已立项建设的66所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全省在建的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达100所,顺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全省建设100所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目标。
3.积极实践探索,创新培训模式。各地努力探索实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强乡镇初中三年级学生3+x培训教育,动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每年利用寒、暑假间隙,抽出3-5天时间,对初中三年级学生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学生了解园艺、农技、蔬菜大棚种植、养殖育肥等一、二项实用技术,并将此项工作和学生取得毕业资格挂钩。上海市组织实施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乡镇成校和农技推广中心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共培训了36373名农民和农村信息员,共出动“信息大篷车、小篷车”1532次,创作多媒体科普滑稽戏《橘树下的婚礼》进村、进厂巡演,开展活动2200场,向316057人进行了信息化宣传普及,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河北省有重点地树立一批培训后提高技能发家致富的典型,用农民身边活生生的事实,提高农民对实用技术培训的认识,帮助农民破除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开阔视野,增强技能,树立起科学致富、创业致富、争做新型农民的新观念。浙江省全面启动实施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编写、出版、免费配送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文化课程辅导教材,召开全省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学历水平。
4.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培训效果。各地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职成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培训效果。北京市从职教专项中划出8000多万元专门用于农村成人教育,主要用于奖励评估合格的市级示范性乡镇成校每校80万元,购买“流动课堂”大篷车进村入户培训,奖励优秀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支持“技能+基础”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及加强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上海、浙江、江苏和天津等省(市)政府将农民培训经费按常住人口人均0.5元-2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云南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教育部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河南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都要设立成人职业培训专项经费,并随着任务的增加而增加。安徽省要求县级政府按照每年人均1元钱的标准安排成人教育费用,统筹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5.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各地重视成教专职干部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天津市举办第三期乡镇成校校长培训班,邀请教育部职成教司、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做成人教育、劳动就业与职业资格培训专题报告,并请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北辰、宝坻和武清等三个区介绍经验做法,每位学员均在培训班作了业务交流和工作总结,12个涉农区县教育局成教科长带队并参加培训。河南省加强乡镇成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一些市、县教育部门常年聘请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专家集中对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了校长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如安阳市连续举办了两届乡镇成校校长培训班,邀请省内外职业教育专家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专题讲座,为开展培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地方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视不够。
2.培训机构基础能力薄弱。由于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独立建制、编制、人员、经费、待遇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学校数萎缩,培训能力弱化。2009年与2008年相比,学校共减少了8384所,其中乡镇成校减少了1577所,学校占地面积共减少了2800亩,固定资产总值减少了24.22亿元,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减少了6.66亿元。
3.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难度加大。近年来由于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已外出打工,在乡农村劳动力或年龄偏大、或缺乏培训意愿、或文化素质偏低,开展培训组织难度加大。
五、进一步推动2010年工作的意见
教育系统要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1号文件和教育部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组织动员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开展各种类型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积极开展高效特色农业技术培训,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积极开展休闲农业等农村服务业培训,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1.抓紧落实培训任务。2010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总体要求是:完成5000万培训任务,全国培训率要达到10.50%,比2009年全国实际培训率8.67%增加1.83个百分点。2009年培训率高于10.50%的省份要继续巩固已有培训规模,低于10.50%的省份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将培训率提高到10.50%以上,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培训任务。各地要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工作,将培训任务逐级分解到基层,具体落实到每所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社区学校,督导其采取切实措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2.加强对教育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的工作指导,创建一批“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县”。教育部要继续推动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以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为载体,健全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其他培训机构、村委会为基础,覆盖县、乡、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以创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县”活动为抓手,在总结联系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县”评估标准,开展创建活动。
3.加强乡镇成校建设。乡镇成校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阵地,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增强乡镇成校培训能力。保留有乡镇成校的地区要继续办好做强,乡镇成校已经解体的地区要依托乡镇初中或乡镇中心小学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4.加强督导检查。各地要将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督导重要内容之一,引导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把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督导内容之一,引导农村中小学校成为当地文化学习、技术培训和知识传播的中心。
5.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各地要表彰奖励一批培训规模大、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农民教育培训先进单位,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
各地要及时总结2010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和规划2011年培训方案,并将上述材料于2010年12月底报送我部。
附件: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9年统计和2010年计划安排表.doc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年三月十七日
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培训工作总结及2010年培训计划
张劳社〔2009〕301号
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工作小组办公室:
今年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按照《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大纲》和市委组织部2009年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劳务输出的健康发展。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8年12月-2009年11月份,全市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25万人,占计划1.1万人的113.8%,鉴定1.13万人,受训鉴定率达90%以上,受训人员输出率达到85%以上。其中:甘州区培训5107人,占计划4200人的121.6%,高台县培训1410人,占计划1400人的100.7%,临泽县培训1588人,占计划1300人的122.2%,山丹县培训1850人,占计划1600人的115.6%,民乐县培训2330人,占计划2300人的101.3%,肃南县培训232人,占计划200人的116%。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一是根据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工作小组要求,市、县区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靠实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责任分工,切实将培训任务落到了实处。二是根据市委组织部制定的《张掖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2009实施方案》,讨论制定了《张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施方案》,及时把培训任务分解到了县区、乡镇和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并督促落实。三是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作为一项硬指标列入工作考核内容,逐级考核落实。认真落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督查制度、月通报制度和信息联络员制度。切实做到了组织机构、目标任务和人员三落实,确保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认真摸底调查,掌握培训现状。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施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各县区认真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培训情况调查,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和培训机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填报了《张掖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调查表》,建立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全面掌握了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认真分析以往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突出了“实际、实用、实效”,切实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围绕市场需求,多形式开展培训。针对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紧紧围绕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输转策略,大力实施“岗位提升”战略,按照“政府引导、乡村组织、定点机构培训、多渠道就业”的思路,利用春节前后和务工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依托46个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突出培训特色,多形式开展了建筑、缝纫、餐饮等工种的培训。一是依托25个乡镇劳务培训示范基地,将培训重心下移到乡镇,贴近基层,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零距离”培训,降低了培训成本,方便了受训群众,山丹县采取集中时间、送教下乡的形式,在5个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进行引导性和技能培训,受到农民群众好评。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技能培训。通过与劳务基地和输入地企业联系,确定市场潜力大、就业前景好的培训专业,按订单要求进行培训,定向输出,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开展特色培训。围绕近两年注册的“金张掖宣化金瓦刀”等13个劳务品牌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凸显工种优势,占领市场。肃南县围绕 “裕固百灵”劳务品牌,依托县职教中心、民族歌舞团、就业训练中心及旅游部门,开展民族歌手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培训。四是开展创业培训。对返乡创业带头人、有创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进行创业培训,并给予政策扶持,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临泽县组织206名返乡创业带头人到乡镇进行创业培训,增强其创业能力,带动了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五是劳务经纪人培训。为了扶持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培育壮大市场载体,我们组织350名劳务经纪人进行了培训,重点讲授《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和劳务输出相关知识,提高了劳务经纪人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经营素质,规范了中介行为,提高了带动输出的能力。六是做好鉴定服务工作。年初,根据受训人员集中外出务工、急需参加鉴定考试的实际情况,采取培训与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中开展培训后,及时协调组织受训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使1.13万名受训人员及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今年,全市共输转劳动力24.72万人,创劳务收入19.44亿元,实现了以培训促输转、以培训促收入的目的。
(四)加强资源整合,落实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对46所认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进行督促检查,按照市场需求完善实训设施和开设培训专业,强化培训机构监管,实行以奖代补和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夯实了培训基础,增强了实训的需要。二是落实培训资金。按照省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甘财社〔2006〕103号)要求,落实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使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使1.25万名农村劳动力接受免费培训。三是争取培训资金。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市局争取300万元资金建立起了农民工培训教学综合楼,山丹县争取50万元,用于乡镇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完善了市、县区和乡镇三级平台建设,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资金规范使用,建立起了农民工培训投入的长效机制。
(五)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培训氛围。市、县区工程工作小组根据市委组织部编印的培训宣传手册,抓住农民工集中返乡和集中外出的有利时机,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采取出黑板报、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组织“创业之星”巡回宣讲等多种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作用和目的,营造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培训、提高务工技能、踊跃外出就业的氛围。二是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图片音像资料收集工作的通知》,对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例进行收集并及时在张掖电视台和张掖日报上宣传报道。三是制作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维权知识讲座专题片和技能培训辅导讲座,作为引导性培训必备教材进行广泛宣传。认真编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动态》24期,印发各县区学习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营造了“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务工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的浓厚宣传舆论氛围。
(六)注重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实效
为了保证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我们加强与各县区的联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先后四深入县区、乡镇、村社,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了解掌握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并对农民群众的培训需求,每月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召开工作分析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将培训落在实处取得实效。二是严格培训规范流程。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标准,明确各个操作环节的工作流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职业学校、科研单位、企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聘请农民工培训专业教师,落实补助待遇,稳定了师资队伍;开发事宜农民群众的培训教材,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强化培训管理,坚持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台帐备案制度。三是加强考核评价。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分析各县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效果,按照市委组织部制定的2009培训实施方案和《张掖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考核评估办法》,对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方案,制定了《张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细则》,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工作实绩、经费保障、项目争取和工作创新六个方面对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对各县区和培训机构阶段培训实施情况逐项进行考核评价,确保了培训落在实处。四是加强培训补贴资金监管。按照《张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认定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要求,严格开班制度,定点培训机构在确定培训的专业、人数、对象、时间后,如实填写《张掖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申请表》和《张掖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花名册》,逐级上报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市局经办机构审查签字后,方可进行培训,确保了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五是做好农民工培训的信息服务工作。做好培训信息服务工作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重要环节,我们把培训后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范围,定期召开劳动力供需招聘会,为农村劳动力找到合适的工作搭建了平台。积极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把培训和输出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培训一批,输出一批,稳定一批。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民群众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高,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在一些地方还比较普遍。
二是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普遍存在培训基础设施薄弱、设备简陋,培训内容单
一、层次低的问题。乡镇培训示范基地只能进行一些应急性简单操作培训,不能承担较全面、较高层次的技能培训任务,不能适应劳务市场对较高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和农民工培训的现实需要。
三是受培训资金和设施的限制,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主要是职业技能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一些技能要求高的电气焊类工种培训时间长,培训成本高,培训补贴资金只有再就业资金中的10%,已不能适应现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
四、2010年工作打算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深入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我市实际,提出2010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指导,紧紧围绕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为重点,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落实培训资金投入,强化职业技能鉴定,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着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劳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大纲要求,2010年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1.1万人,具体分解为:甘州区4200人,临泽县1300人,高台县1400人,山丹县1600人,民乐县2300人,肃南县200人。
(三)进度计划
2010年培训实施三个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3月,利用农闲和农民工返乡黄金时期,市、县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小组要加强调研,指导定点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和受训对象的特点,安排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开展“百日农民工培训活动”,劳务输出示范乡镇、村要在培训工作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确保在这一阶段完成培训任务的60%;到2010年6月底,完成全年培训任务的85%,2010年11月底全面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受训对象掌握基本就业技能,输转就业率达85%以上。
(四)工作重点
1.突出培训重点,抓好返乡人员技能培训。今年12月份至明年3月份是劳务培训的黄金时期,利用农民工返乡之际,依托46个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精心安排,及早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结合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发挥示范乡镇、村和星级劳务输出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大力开展“百日农民工培训行动”,重点开展市场需求的工种培训,切实提高输转就业质量。
2.支持返乡创业,对返乡创业者开展培训。根据全民创业促进就业的要求,我们大力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在落实返乡创业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对200名有创业愿望的返乡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不断增强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扩大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目的。
3.培育市场载体,扩大对劳务经纪人培训。为了不断培育壮大市场载体,提高劳务经纪人队伍素质,计划对300名培育发展的劳务经纪人适时进行培训,把《就业促进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劳务输出相关知识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使受训者了解掌握人力资源市场运作规范,熟知市场规则,提高经营素质,使劳务输出工作步入市场化、规范化发展轨道。
4.打造劳务品牌,大力开展劳务品牌培训。我们紧紧围绕已申请注册的“金张掖宣化金瓦刀”、“丝路硬汉子”、“枣乡缝纫”、“裕固百灵”等13个劳务品牌组织开展品牌技能培训,凸显优势工种,提升劳务品牌的技术含量,彰显劳务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品牌专业技能人才不低于2000人,不断扩大就业市场,以品牌规模化带动输出品牌化。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健全完善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继续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作为一项硬指标列入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制定政策和制度创新,建立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
2.挖掘培训典型,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深入挖掘和推荐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中的县区、乡镇、村社和培训机构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树立典型,积极配合张掖电视台、张掖日报社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调研,在不同层次的报刊杂志上刊载培训信息和调研文章,进行培训典型宣传和经验交流,进一步促进培训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同时要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动态》编报工作,及时反映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开展工作交流,进一步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大力宣传推广,充分调动各类培训机构和农民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紧紧围绕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建设项目需求,组织开展道路交通、生态工程、公益事业等项目培训;根据市外市场需求,组织开展机械制造、电子装配、建筑安装、餐饮服务和服装加工等行业技能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原则,依托25个乡镇劳务培训基地,坚持零距离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做法,方便群众,降低成本,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进行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及时找到就业岗位;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企地联合等培训模式,加大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积极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由用人单位出资、派教师、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定点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场地并组织人员,按订单要求组织培训,定向输出,共同为用人单位培训合格员工,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4.落实补贴政策,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农民工培训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农民工培训。督促县区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甘财社〔2006〕103号)要求,落实培训补贴政策,保证培训补贴资金,确保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按照培训工程资金概算,争取市、县区财政对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支持,使受训人员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培训顺利进行。
5.严格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业务指导和监督,强化培训师资力量,建立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严格执行开班审批、备案制度,坚持开班有申请、培训有计划,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结合劳务品牌建设,突出优势工种,精心编制培训方案,确保培训时间,保证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输转就业率达到85%以上。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加强培训、考试、发证的规程和登记备案制度建设,积极做好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探索适合农民工鉴定的办法,增加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根据受训人员集中外出务工、急需参加鉴定考试的实际情况,采取培训与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中开展培训后,及时协调组织受训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使受训人员及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力争培训后的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率达到75%以上,从事技术工种的就业上岗人员持证率达到85%以上,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6.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基础。针对定点培训机构实训设施简陋、培训工种单一和培训时间短层次低的现状,要实行培训补贴倾斜政策,督促和扶持培训机构特别是乡镇培训示范基地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实训基础设施,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水平,按市场需求,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进一步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评价机制和督查制度,完善各类台帐、报表等基础资料,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推进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日
第三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总结
××县职业中学作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于2009年7月前完成了上的转培任务,并通过了县、市两级验收。下面就2009基地培训工作和工作体会作简要总结。
一、基本情况
学校于2009年8月开始实施本培训计划,至2009年5月完成培训人数共400人。专业为中式烹调183人,电焊工217人,获职业资格证书 371 人,获证率93%,省外就业215人,其余大部分在省内就业。在校本部共培训193人,其中中式烹调师66人,电焊工127人;在宁利乡共培训147人,其中中式烹调师82人,电焊工65人;在红桥乡和红旗社区共培训60人,其中中式烹调师35人,电焊工25人。
2009使用省拨经费20万元,报台帐20万元;使用市拨经费10万元,报账10万元。经费使用情况已通过县审计局审计。
二、转培计划切实,培训方式灵活,培训效果好
1、培训计划切实。培训前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计划,培训工作按计划开展,做到有条不紊,实实在在。
2、送教下乡,就地培训。学校具有多年送教下乡的办学经验,把这种经验引入到转移培训的机制中,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择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师资队伍驻扎在乡镇,把培训场所和实习基地放在乡镇所在地,贴近农村,方便农民。如此就地培训,送教下乡,能够大大增加学员数量和提高培训质量,实施后效果很好,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培训新路子。
3、灵活的培训时间,多种多样的招培方式,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参培学员的数量。学校选择的培训时间,主要在彝年和春节前后。选择这段时间,一是正值农闲季节,农民闲散时间较多;二是部分外出打工者回家过年,他们中没有技能证的人很多,可以参加培训。加上培训内容实在、实用,送教到家门口,方便了学员,因此招生报名十分踊跃,培训点一般都超计划地进行。学校采用的招培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依托乡、村干部,联合劳务输出中介经纪人,委托招生,联合招生,就地培训,就地考核鉴定。学校非常注重培训内容,开设的培训课程较多,除了专业课外,还开设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常识、法律法规等内容。
4、积极探索储备培训。××县职中在培训过程中,对少数台帐外的学员也进行培训。这部分学员暂时不准备外出务工,但有机会时也会外出或在当地就业。因此对他们进行超前培训,把他们列入储备培训计划中,也同样值得去探索。
三、做好学员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通过培训后,部分学员能在当地自主创业。学中式烹调的学员,有的在乡镇所在地、旅游区开起了食店,如红桥乡的向军丽、詹玉菊等学员,分别在红桥、泸沽湖开食店,实现了自主创业;有些学电焊的学员,自筹资金开起了铺子,如忽建新、代建华等学员,分别在县城、新营盘乡开了电焊铺子。如电焊班学员郑明华,经培训后到攀枝花市找到工作,老板包吃住外的月工资是2800元。自主创业的学员,他们的收入高于一般的外出打工者,而且还能带动其他学员就业,以创业促就业,是一种比较好的劳动力转移方式。学校非常重视和支持学员自主创业,实现就地就近转移,特别是在今年就业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学员能够自主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应该给予大力扶持。
利用学校优势,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给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支持。在农村进行实用技术项目的培训和推广,历来是学校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是学校已经开展的教学工作。2009年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到红桥乡西瓢落自然村的返乡农民工郑绍松家开办了一个禽类孵化场和土鸡生态养殖场。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帮助下,郑绍松购进了微电脑全自动孵化机,修建了脱温室。在短短的几个月内,郑绍松就成功地孵化出当地土鸡,并放养在生态养殖场中,而且通过销售脱温鸡苗,取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土鸡孵化的成功,必将带动一些返乡农户养殖土鸡,从而增加经济收入。今后学校还要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试点工作,比如很快就要实施的天麻有性繁殖等项目,将会惠及更多的农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学校将加强师资力量,进一步做好扶持农民工创业的工作。
四、经费使用
省拨经费20万元和市拨经费10万元,用于技能培训400人,主要用于学员食宿补助、学员技能鉴定费用、培训教材费、外聘教师授课费等。经费使用情况已通过县审计局审计,详见财务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五、工作体会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很多农村贫困劳动力,有离开土地、外出脱贫的强烈愿望,又因没有技能不能长久在外立足和发展。我们的培训工作,就是将“体能型”转向“技能型”,从根本上提高转移效益。
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工外出打工时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水平时的一种理性创业行为,是农民外出务工进入的一个新的阶段。以往进城打工只为“盖房子”、“娶媳妇”的想法已不再是他们的最终追求,一部分有经济实力和经营思路的农民工具有要当老板的强烈愿望,家乡自然是最佳选择。学校适时地引导农民工寻找到适合个人特点、有前景、效益高的现代农业项目,有效地将返乡农民工打工时掌握和积累的资源与家乡农业资源特色融合起来,就能够加快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步伐。
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贫困劳动力为对象,以学校教学机构为载体,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增收为目标,强化培训与转移相结合,注重扩大示范效果,为××县的转移培训工作开展探索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在转移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亮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训和就业后,一大批人在经济上改变了家境,同时精神风貌和思想意识也在转变,转移示范工作的效益是明显的。
学校通过调查,在本市、县内的很多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较多,因此在下一的培训工作中,学校将增加新的培训工种,如钢筋工、砌筑工、混泥土工、架子工等,以此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收入。
在省、市、县、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培训经费有了保证,培训组织和管理得到了完善,培训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现在我们不言困难,只决心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布尔津县农广校2011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阳光自查报告1
布尔津县农广校2011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阳光
工程项目自查报告
布尔津县阳光办:
根据自治区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的要求,我校对所承担的阳光工程项目采取进村入户、电话询问、跟踪回访等方式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2011年我校被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基地,承担500名培训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以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为宗旨,以信息为导向,以服务为保障,以就业为目的,以政策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师资、电教设备、教材优势,真抓实干,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共培训农民工502名,转移502名。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104人、乡村旅游服务员130人、病虫害专业防治员88人,畜禽繁殖员90人,畜禽养殖技术员90人,已全部结业,并全部转移,就业率达100%。
二、就业情况
(一)据用工单位需要和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并对学员进行了天数不等的培训后,按照省内不低于800元的标准,省外不低于1000
元的标准安置转移就业,就业率达90%以上。对已安置的学员进行跟踪服务,对个别学员提出的生活、工资待遇等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妥善解决,鼓励他们踏实工作、安心务工。
三、主要成效
(一)加强舆论宣传,贴近农民开展工作。为了提高群众对外出务工的认识,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以及受传统思想影响而形成的歪曲心理,我们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开办专题节目,组织职工进村入户,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刷写标语、跟集赶会、设点咨询、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使农民群众看得清、听得见,从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劳动力转移培训基本情况,确保了培训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培训管理。一是制定培训计划。为了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成效,县阳光办制定下发了布尔津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建立健全了《教学班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辅导教师职责》等多项制度,制定了课程培训日程表。二是落实培训内容。根据目前市场上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和我县农民自身的特点,我们确定开设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乡村旅游服务员、病虫害专业防治员、畜禽繁殖员、畜禽养殖技术员等专业。三是规范学籍管理。根据自治区要求,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了电子上报台帐,对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报名登记,填写登记表,使培训管理工作做到井然有序,培训输转顺利。
(三)结合实际,采取多渠道培训。为了使农民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实用技术,能适时适应城市生活,融入时代潮流,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一是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为了提高培训转移效果,我们组织人员多方考察和收集信息,根据我县农牧民学员文化水平比较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实用、学了就要在转移就业时发挥作用的特点和用工单位具体要求,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以提高培训效果。二是面授辅导与电化教学相结合。发挥录像教学的直观性和录音教学的便捷性。三是课堂讲授与现场操作相结合。除了在课堂上详细讲授理论知识外,组织学员实践,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上,采取一听,二看,三动手,增强了培训的实用性,在企业单位招聘时,学员都能进行现场技能演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通过此次自查,我校较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阳光工程项目任务,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仍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培训实习条件较差。企业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培训工作的开展,影响了个别工种的培训质量;三是用工信息获取不够及时,输出范围较狭窄。今后我们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善各种制度,提高培训条件。使我校阳光工程取得喜人成绩。
布尔津县农广校
2012年3月28日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富民兴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增加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去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国办发〔2003〕79号文件精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市上下紧紧抓住
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政策机遇,齐心协力,狠抓培训,寻找市场,转移输出,使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每年都在100万人以上,去年突破150万人次,务工收入达到50亿元。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认真做好转移培训工作
我市外出务工的农民每年虽在百万人以上,但受教育程度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文化程度的占,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由于缺乏专门技能,从事的大多是建筑、养殖、种植、运输、缝纫、家政服务、仓储、捕捞等工种和行业,从事管理和技术的人员较少,月薪在千元以上的不足转移总数的5,月薪在300-800元之间者,占转移输出人员总数的90以上。随着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专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市委、市政府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综合运用了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了以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形成了政府统
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
(一)领导重视,建立组织,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各县(市)区分管农业的书记、县(市)区长及农业、劳动、建设、财政、科技等部门负责人会议。二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财政、科技、教育、劳动、建设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局长xxx任办公室主任。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负责对各县(市)区实施阳光工程进行业务指导。目前,我市6县2区1市均成立了阳光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均设在县(市)区农业局。三是出台了与培训相关文件。市政府出台了《xxx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商政〔2004〕54号),制定了《2004—2010
年xx市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全市转移培训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规划要求,2004年—2005年,全市对2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的40万人开展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同时,对其中的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4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2010年,随着政府扶持资金的增加,培训设施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拟向农产业转移的110万农民工开展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1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100万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规划。
(二)整合培训资源,认定培训机构。为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市阳光工程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并对全市137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包括公办、民办),进行
逐一摸底调查,并登记造册,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对其中的120所具有的独立法人资格,能承担职业技能培训的单位,认定为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其中市属10所,县(市)区属110所;办公71所,民办49所,在公办学校中,农业部门10所,劳动部门5所,教育部门36所,建设部门10所,其它部门和组织10所。
(三)分解培训任务,规范培训管理。市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据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下达给我市的培训任务,及时将示范性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自我加压把引导性培训任务由万人提高到10万人。同时,年初召开专门的项目培训会,并与各县(市)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签订了项目管理责任书,要求各县(市)区把阳光工程培训列入目标考核,实行目标管理。为体现阳光操作,圆满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我们对全
市120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进行了公开招标,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的54所培训学校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任务。
二、以阳光工程培训带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市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的有利时机,整合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单位、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据统计,去年全市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1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