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悟语文高效课堂
感悟语文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课堂,直观地说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即: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助手;其次,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同学”,我们常讲,教师上课也是“上学”,教书也是“进修”;再次,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最后,从职业特点上,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所以说,抓好高效课堂,就抓住了教育教学的主命脉。下面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是“满堂灌”和“一言堂”,整节课老师唱主角,学生被牵着鼻子走,从而失去了“呼吸”和“创新”的空间。而高效课堂倡导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所以教师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变化为主线,给学生展示“才能”的空间,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二、高效课堂,重在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先学是在老师教学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后教指在先学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探究、相互学习。所以,高效课堂中学生要经历预习、展示、反馈三个重要环节。其中预习是先学的过程,展示是互相探究的过程。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要放手,所以课堂上要使学生做到能自己学会讲,学生不会的小组讨论,老师需要解决的是那些共性的、有规律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对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特别的深刻,即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必须当堂落实达标。
三、在高校课堂中,教师是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
前面说过,在高校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次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学习;再次在教师与学生合力打造一节高效课时,教师又是这一堂课的决定者;教师从教学中获得发展,改变观念,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做好这“四者”,使自己在促进中获得成长,在学习中获得提高,在决定中感受成功,在幸福中体验教师的快乐。
总之,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改革中,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成长
中感受“高效引领”的重要。
第二篇:高效课堂感悟
关于“导学练·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感悟与思考
我校自从去年开始尝试摸索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形成了以“导学提纲和限时导练”为载体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融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角色观念,关键是教师课前准备工作要到位。导学提纲与限时导练的设计尤为重要,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一、实施导学练五环节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
众知周知,导学练五环节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主要包括五大模块:引导思考、讨论展示、评点检测、迁移巩固和反刍提升。教师试图通过这些模块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第一、导学练五环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以及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课前就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和重点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从而学生可以自主解决一些能力层次较低和识记性较强的知识点。这样就减少了教师苦口婆心式的课堂教学之累。
第二、导学练五环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奇招,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资源”进行互补,从而改变传统的讲解式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导学练五环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小组间交流与质疑,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学生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把课堂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中学生易走神、开小差、学习主动性差的缺点。
二.实施导学练五环节教学模式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一.导学提纲的设计要体现导向性。导学提纲的设计重点一定要突出一个“导”字。要需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将问题设置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从而体现出本导学提纲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导练作业的设计目标有要确定性,设计内容要有梯度性。教师应该在认真研究英语教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考纲和具体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每一个导练作业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减少无效劳动。导练作业的内容设计不能是单一的基础题型,而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合作学习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和讨论中升华、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等。
第二.注重教学反思,实现智慧共享。集体备课多倾向于教学设计的共性,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推敲、斟酌,可以根据需要对导练作业进行增删,形成适应师情学情的个性化导练作业。导练提纲和导练作业实施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情况进行反思。反思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反思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反思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反思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当然,在探索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就能科学有效地使用导学练五环节,就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们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更好地推进我们吕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第三篇:高效课堂反思感悟
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 石双美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为主体、讲授为重点、知识为中心,教学少慢差费,低效无效的问题,我们年级提出来了,“四步骤,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积极展示、有个性发展的理念,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教学流程,课堂上学生潜心自学、专注投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互动双赢。
这半年来我校依托这一教学模式,注重提升内涵,在班容量很大的困难面前,语文教学成绩能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各项比赛中彰显出较高水平。为学校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下面就各环节教学实践及效果作一简单分析。
导的环节,教师运用直观材料、形象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多样的方式,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对教材进行简要讲读、讲述或讲解,从而创设学习研究的情景,导出与教材有关且具有启发性、发散性的学习研究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唤起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愿望,教给学生自学教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明确具体的学习研究目标要求。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目标、学有方法,想学会学,一开始就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来,为高效课堂开了个好头。
学的环节,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感知教材,探究发现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在思维碰撞中获得认同感或受到启发,从而自我修正,发展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观点,或发现自己的困惑点疑点。
问的环节,针对第一教学步骤提出的学习研究问题,和第二教学步骤学生自学教材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进行整合重组,巧用设问技巧,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必要资料信息和思维方向,引导学生思考,诱发学生研讨,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的细读,对研究的问题作深入分析,以期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给予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在解决疑难的同时学会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
练的环节,此步骤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习研究的问题认识更全面,理解更深刻,巩固学到的知识,运用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因而练习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认知能力的层次特点,要注意总结性、巩固性、层次性、变式性、可测性、开放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辅导,适度指导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学习掌握解题技巧、运用解题技巧,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
评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自练”中反馈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让学生自主谈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发展情况,在学生交流评价中又一次促进知识的系统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便调整后续教学。
总而言之,本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逐步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定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
当然由于实践时间不长,和个人素质的差异,也存在以下困惑:
一是教材处理上:教师学习目标把握不够准确,对课标学习把握、教材编者意图、教材深入研读不够精细,重组教材不够恰当,研究学生和教学预设不够充分,课堂开放不够自如,仍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二是课改理念方面:个别教师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其表现是:过于关注教师怎么教,十分看重学生与自己怎样配合,将学生束负在预设的教案上,对课堂生成置之不理,甚至有扼杀学生思维火花的严重现象;对学生发现的问题不会整合,不能抓住核心本质,做到一石多鸟,所以课堂很杂论,没有重点,没有目标达成意识;讲得多、学得少;重知识系统、轻方法、能力和体验;三是模式活用上:个别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够充分深入;学生问题意识不强,不能紧紧围绕导引目标去思考质疑,教师又没有注意教给学生一定的提出问题的方法;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探究学习很少使用,还在教教材,而不使用教材教,新型学习方式的培养有名无实;教学方式单调,课堂缺乏活力。机械地套用模式,缺乏创造性,灵活性,没有理解模式的本质精髓。
第四篇:高效课堂学习感悟
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2013年9月15日,我有幸去德州十中参加了 “生本高效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讲座。会上聆听了省语文教研员李家栋老师做的理论讲座。时间虽短,收获颇丰。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梳理如下:
李家栋老师先介绍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成果,这让我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了明晰的方向感。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少,教师无效的教学组织活动多;二是课堂预设的教学活动多,生成的教学活动少;三是教师组织检查的活动多,有价值的引导活动少;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少,丧失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多;五是单一的教学资源多,丰富的有文化含量的教学资源少
1、明确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内涵。
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的语文课堂。
2、形成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若干理念。
(1)全面了解学生(所有的学生、所有学生的各个方面——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方法的习得)
小学语文老师怎么了解学生?李老师指出通过设计课前自学、高质量的自学指导以及自学之后的分析研究来实现。课前的自学指导为课内的教学打好基础,学习结束后要了解学习的结果。
(2)充分尊重学生——包括主题地位、认知规律和独特个性、内在需求、学习方式、独特感受、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
3、学课文是为了学语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应该“教教材”,应树立“用教材”的理念,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经验,掌握语文的规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用心研读教材,做到与文本真正对话,与作者情感共鸣,明确教材中的语文学习内容和要求,并作出价值高低的区分。
4、教学内容等于“预设内容”加“生成资源”。
预设与学习发生矛盾,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调试教学活动内容。
5、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
为什么先学后教?李老师指出学生做为一个独立意义的人,本身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先行学习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对生命的尊重,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收获让其振奋,困惑让其明确探究目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了解学生的需求后,知道就会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实现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发展与提升。
先学后教的操作策略是这样的要合理安排自学的时间,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可长可短,可以课前自学,也可以课上自学,可以是在学校,也可以是在家庭。示范性指导、提示性指导相结合。
能学不教的内涵是自学就会的不教,自学不会的但是与同伴讨论就会的不教,少教中的“教”指只教学生学不会的,课堂上真正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困惑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确定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要素:尝试自学、合作交流、探究解疑、拓展补充、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的学习,感觉不虚此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我相信,沿着生本这条路走下去,每位教师都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幸福感与成功感。
第五篇:努力感悟高效课堂
努力感悟高效课堂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无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有效的、高效的课堂都会是我们一直的追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高效的呢?我们可以从这样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外部、从结果上看,就是学生的“成绩好”;而如果从内部、从过程上看,就是学生要“学得好”。
学生“学得好”,大致包括学生“学会”、“会学”、“想学”三个方面或三个层次:“学会”就是学生学会了应该学的;“会学”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等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想学”就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愉快。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最大可能地呈现以上三个方面的课堂就应该算得上高效课堂。
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学生“在学习”,才谈得上学生“学会”、“会学”、“想学”。因为这三个方面的主体都是学生,是每个学生。
居于以上分析,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课堂的一个最基本的(或最低的)追求,是保证学生“在学习”,保证学生的身心在学习行为和学习体验之中。现在,我们传统课堂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寄希望于自己的讲授、讲解、讲评,以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一直视为当然地注重教师的教,仰仗教师的教,期望学生自觉配合教师、循着教师的言路积极向前走,而且非此教师不能踏实。长期以来,我们几乎本能地把学生视为一个聆听者,教师以自己的角色优势、年龄优势和专业优势不假思索地横亘在各门课程和学生之间,教师对学生施以各种规训,规定学生做什么,也规定学生怎么做,要求学生安静、规矩、守纪律,不要产生有违或有扰教师指令和规训的信息。为此,我们追求说话的方式和技巧,讲究教具的可感与丰富,研讨教学的艺术与学问……,我们忙着这一切的时候,学生究竟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可能已经被我们忽略了。
当然,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聆听,在阅读、在书写、在讨论、在练习,如果全班学生都能够、都愿意,并习惯于用同一方式接纳教师的信息、指令……,那么,完全依靠教师“讲授、讲解、讲评”的课堂无疑是有效的。但我们都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假设。
由来已久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教”、“讲解”,关心的是学生是否配合自己。我们甚至认为学生的自觉配合就是学生的“学”。那么,这样的
1课堂我们满意吗?先来看课的结果:我们时常觉得学生没有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没有很好地实现目标,我们不满意;再从课的过程上看,我们时常听到老师埋怨学生不学、不会学、不想学,自己辛苦的付出付之东流。时间长了,学生是否会学、是否想学、是否在学,老师可能也就不知道甚至不在意了。这样的过程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就我校的情况而言,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大多数教师都会有上述的感受,只是程度上有些差异而已,可能初中特色班和以往高一重点班的任课教师这样的感受会少一些。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是不是我们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教”、“讲解”的时候,“学”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了吗?或者这样来说: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并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在学习行为和学习体验之中。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更是如此。
二、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值得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时,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推动发展,从而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这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心理学机制。这条规律的潜在意义在于,不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阶段,也不论学生是怎样地依靠教师,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性。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才能在教育和教学上取得优良成绩。
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意识。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各科教师都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学习指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和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科学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动态发展角度看,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最根本的也就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先教后学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这条规律的潜在意义在于: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自主”变成“自流”的现象,其原因就是缺少了“培养”这一环节。从教学角度讲,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是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很多成功教改实验的共同特征。
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即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清晰性)
三个特性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行程和效果。
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容易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这是这条规律的具体体现。
三、什么是高校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往往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四、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第一,教师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实现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目的是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要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课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要把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作为备课组集体备课的重点。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有不少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的现象,这样会耽误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六,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作业,布置有启发性、思考性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不要多,但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