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课后重点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概括地说,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发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基本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和本质(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对探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科学内涵:(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理论意义:(1)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3)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表现1.中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3.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联系和区别:两者的联系表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基点的,是总体小康的进一步发展,是高水平、发展均衡的小康,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中。总体上的小康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有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进一步的目标,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实现的。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1)、“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2)、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3)、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4)、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求:(1)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2)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
第二篇:毛概简答题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答: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分)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p43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p187
内容:①一个中国。②两制并存。③高度自治。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
①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②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③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究的经验教训p86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认了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5.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p163
根本任务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35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我们要善于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第三篇:毛概课后重点简答题2
中心上来。(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3)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
按生产要素(按劳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国家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关系: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魂。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3,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4,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2.实行两种制度3.保障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5.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心上来。(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3)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
按生产要素(按劳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国家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关系: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魂。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3,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4,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2.实行两种制度3.保障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5.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篇:毛概简答题
1.关于中国梦和十八大的理解和体会? 答:(1)“中国梦”首先是“强国梦”,“强”不仅是经济实力的强大,更是综合实力的强大。(2)强国必须与富民紧密联系,没有人民的富足和幸福,强国之路就不算真正抵达成功彼岸。(3)实现“中国梦”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海峡两岸可携手推动实现这一民族理想。(4)“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应对世界有所贡献。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土壤“富强不称霸”的理念,旨在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强大的中国对世界和平有积极意义。
十八大,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1)要使党的十八大代表推荐提名和选举产生过程,成为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发展党内民主的生动实践;(2)要把选好党的十八大代表,作为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重要保证;(3)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答: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2)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4)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不断深化(1)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揭示和回答;(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丰富和深化;(3)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丰富和深化。
三、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的科学体系,正因我们党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伟大飞跃,使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作用:(1)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3)改革开放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4)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5)改革开放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4.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答:(1)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市场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2)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3)合理调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4)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5.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是我们国家基本国情决定的,特别是我们国家资源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从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国家资源利用效率确实跟国际先进水平有比较大的差距;(3)环境污染的状况相当严峻。解决环境污染的状况,很大程度上要靠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4)从资源的禀赋来看,是我国的资源禀赋来决定的 ;(5)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6)从国内资源的供给能力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资源供给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7)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8)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9)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重塑节约文化的迫切需要。
6.现阶段应当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1)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实践,贵在实效,应结合实际加以运用,要在具体落实上下功夫;(2)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3)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加快转变;(4)要用制度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五篇:毛概简答题
简答题:
第一章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
主义在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际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
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
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
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第二章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②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③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②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
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③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④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
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⑤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
第四章1.为什么说在建国初期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①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②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到高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④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⑤ 毛泽东科学的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
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五章1.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
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
家的繁荣富强。
第六章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
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如何理解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② 共产主义既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理想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现实的运动。③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④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第七章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①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②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1.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有何区别?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
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①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 坚持广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③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④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⑤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九章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有何根本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能真正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是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虽然声称“主权在民”,但是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专政,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十章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互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③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④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⑤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第十一章1.简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③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④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⑤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⑥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十二章1.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①一个中国;②两制并存;③高度自治;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
用武力;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⑥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⑦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⑧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⑨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⑩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第十三章1.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跟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① 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②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④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简述中国如何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维护世界多样化,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③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④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1.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
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新的历史时
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③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
④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丢掉。
2.简述新时期如何加强军队建设与国防建设?
①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加强人民军队建设:
a革命化始终是第一位的,决定着军队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同时为实现我军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b 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
c 正规化是现代化和革命化的必然要求。
②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③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b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c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
d 增进全民国防观念
第十五章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