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观察的熟手型化学教师提问技能有效性研究

时间:2019-05-14 05:5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课堂观察的熟手型化学教师提问技能有效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课堂观察的熟手型化学教师提问技能有效性研究》。

第一篇:基于课堂观察的熟手型化学教师提问技能有效性研究

基于课堂观察的熟手型化学教师提问技能有效性研究

摘要:在前人对教师提问技能研究的观察量表基础上,形成了更加实用的提问观察量表,并用之对西安市某示范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通过整理数据,得出结论,最后对该教师的化学课堂提问技能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堂提问;有效教学;化学教学

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所提出问题的性质和提问的方式中考察出来。那么如何利用“定性”和“定量”的课堂观察方法对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提问加以表征,以帮助其提高提问的技术?本文通过制定化学课堂提问观察量表及其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来提供可研究的参考。

一、课堂观察与课堂提问

1.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英文为Classroom Observation,早期西方人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目前正以校本教研形式为中小学教师所称道。其意是通过观察来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课堂观察的工作流程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崔允?t在《课堂观察框架》中将课堂分解?樗母鑫?度,表明其所关注的焦点不再单单指向教师,而是可以聚焦在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以及课堂文化(Culture)四个维度。通过课堂观察首先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其次课堂观察的实施者通常都是教师,作为一种研究活动,课堂观察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正是基于LICC范式的研究。

2.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互作用、设疑、释疑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解构与建构,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探索的过程。课堂提问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课堂提问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彰显教师主导、落实教学目标,彰显学生主体、在学习活动中体现个性,实现全体学习者的发展和每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前人做了许多实践性研究,我们更看重的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化学课堂提问研究,此点尤其以韦存容,李惠和马宏佳的研究为代表。[3]

二、课堂提问观察量表及其应用

1.课堂提问观察量表的形成

课堂提问观察量表是以教师为观察对象,以教师的提问过程为观察点,在提问的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以客观地收集教师课堂提问数据的工具。本文所使用的课堂提问观察量表是在伯海英[4]164-165、吴晓红[5]的基础上,以杨承印、雷敏提出的化学教学“提问分类及其编码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而成[6]。

根据沈毅、崔允?t等提出可以从“提问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地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的回答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设计的建议[3]86-87,提出改进后的观察量表。

对提问中的候答时间和提问频次进行统计,结果为:候答时间在1-3s的频次为76次,占总提问数的79.17%,候答时间在4-6s的频次为14,占14.58%,候答时间在7-9s和10s以上的频次均为3,分别,3.13%。

进一步统计无应答问题中,1-2s候答时间内出现的频次为20次,占65%;4-6s候答时间内出现的频次为4次,占20%;7-9s出现的频次为0次;10s以上出现的频次为3次,占15%。

基于以上分析:王老师对部分问题给出的候答时间略显不足,其中7-9s出现无应答问题的频次为0,也说明候答时间在此区域内较为合适。而10s以上候答时间仍有无应答问题出现,可能是问题层级较高的缘故。

问题指向与问题呈现方式进行统计,问题指向:据前述表4显示,所有问题中问题指向清晰的频次为92,占96%,问题指向模糊的频次为4,占4%。

教师口述问题频次为88,占总数的92%,多媒体展示问题频次为7,占总数7%,板书问题1次占总数1%。

进一步分析发现,4个指向模糊的问题其呈现方式均为口述。说明王老师在对部分问题进行口述时未能将问题讲清楚,这样对于学生表征问题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学生回答。但整体上王老师所提的问题绝大多数指向清晰,说明她具有较高的表征问题水平。

问题目标分布中,目标指向“知识与技能”的频次为88,占总数88%,“过程与方法”的频次为7,占总数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频次为2,占总数2%,“无关问题”频次为3,占总数3%。

由此可见王老师所提出的大部分问题是针对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所提出,这一维度的目标达成度较高,“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次之,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目标指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频次为2,占总数2%,低于无关问题的3%,这一点需要改进。在教学设计中也应加强对能够帮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达成的问题的设计。但整体上王老师所提出问题指向三维目标的占97%,无关问题仅占3%,说明其问题有效度较高。

问题层级统计中,较低层级频次25,占总数26%,一般层级频次为23,占总数24%,较高层级问题频次48,占总数50%。《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化学2有机化学的要求为:“了解有机化学物中碳的成键特征”,处于目标水平层级的第二个层级,与观察表中的“一般层级”相对应,可见王老师所提出的大部分问题达到或高于课程标准要求。这在实际教学中是合适的。

学生回答方式中,无应答频次为20,占总数21%,前文已经分析过无应答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候答时间不足造成,集体回答频次为58,占总数60%,个别回答频次为17,占总数18%,讨论汇报频次为1,占总数1%。说明学生课堂整体参与度较好,王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中,王老师追问36次,占总数38%,重述答案41次,占总数43%,鼓励表扬8次,占总数8%,介入或代答11次,占总数11%。说明王老师善于利用追问启发引导学生,对学生表扬次数略低于介入或代答次数,需要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四、结论

总体上,王老师的课堂提问指向清晰,能关注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所提出的问题也能与教学目标相联系,问题的层级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度较高。问题呈现方式较为依赖口述,候答时呈现出缺乏耐心的表现,需要加以改进,理答时善于利用追问启发学生思考,但代答频次较高,需要教师有所克制,对学生的表扬频次较低,需要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崔允?t,沈毅,周文叶 等.课堂观察20问答[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6-16.[2]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4):65-70.[3]韦存容,李惠,马宏佳.改进型化学课堂有效提问分析系统及其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4(12):3-6,97.[4]伯海英.促进师生发展的校本课堂观察技术[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5]吴晓红,马雪婷,高霞.“课堂观察量表”教师提问观察点的设计之我见[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01):83-85.[6]杨承印,雷敏.专家型化学教师课堂提问艺术分析[J].化学教学,2016(05):109-112.本研究为2016年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的重构”成果之一。

通讯联系人:杨承印

(上接第90页)

“这是什么课?”之类的话语水到渠成地把对日语课的抵制与爱国主义思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启蒙老师的用心良苦。

施教的基础是热爱,老师只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可亲的态度。生动的语言,加之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去影响自己工作的对象,那么就一定能够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智能,而且能够开阔学生的心灵视野,进而美化学生的心灵。

五、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每课教材做深入分析,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与后讲,怎样结尾。才能使教学过程有条有序。如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文章内容较多,包含着三条主线索。教学时,我对内容作了一些处理:先让学生分清楚三方面的内容:信的内容、回忆部分、叙述内容。再分别学习。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解读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任何关键的问题面前都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讲究了语言的感染艺术,那么就会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整个课堂就会充满了情感。只有这样,教师在讲授课文的知识中提炼出形象的成分去加深?W生对课文的领会,才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文其声,如见其人,如发其情,从而融进作品的情境或人物的心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对内容有深透的理解。这就是感染艺术,课堂教学的感染艺术不是像艺术家那样把人的美、人的诚实及崇高的品质表现在色彩、文字、音乐形式之中,而是通过人物的心灵美去塑造美的心灵。

第二篇: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教师了解课堂、把握课堂的主要途径。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心理学上讲,“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为问题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这既要求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也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下面我就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提问的用语是否准确、提问的目的是否明确、问题的难易是否恰当等方面决定了提问问题的有效性。

1.提问问题的用词必须准确

课堂上,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普遍存在提问随意、问题没有精心准备、用词不准确、思想表达不清、语言过简或过繁或者有歧义,让学生不知如何思考和作答。这样的提问既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效率。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表述清晰、准确,使学生对问题形成一个正确的感知,这也是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前提和基础。

2.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目前,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所提的问题大多都是识记、理解的低水平层次的问题,而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拓展思维应用、综合思考的问题却很少。教师普遍认为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跟着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思路走,或者仅仅把课堂提问作为一种考查学生的手段。这样的提问使整堂课只能听到教师的观点,而不是学生的观点,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知识也是被动的接受。一堂课下来,教师表面上完成了自己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却偏离了课堂提问的目的。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正确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功能与课堂提问的目的之间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样,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他们是否真正经过思考的前提之上的,教师要正确协调好教学目标、考查学生与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其实现的前提及核心。学生是否经过积极思考应成为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

3.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设计问题阶段,教师对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储备,还要根据教学经验明确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认识上或思维上的混沌或障碍,然后有目的地设计课堂问题,这样才会使提出的问题具有有效性。在准备问题时,教师应考虑问题的难易度和提问的方式。

简单又无需思考的问题表面上能使学生踊跃参加,课堂气氛看似热闹,但却不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实质上的探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一种随便应付的坏习惯。还有,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只有“高难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经常问一些怪题、偏题。这些深奥、难以琢磨的问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反而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打消了学习的兴趣,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不会太难,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又不会太容易,使学生觉得轻而易举,没有思考的价值。为了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有梯度。问题也有多种类型,形式和内容要统一,也要和问题的目的相协调,既可以让学生个别回答,也可以小组派代表回答,或者抢答,充分关注每个学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

二、掌握有效的提问策略,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课堂提问分为教师发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反馈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教师都应该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技巧,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1.教师发问的技巧

在发问时,教师要让学生听清楚问题,注意自己的语速、语调、重音、表情并通过这些给学生以引导和提示,还要注意学生听到问题时的反应,观察学生是否明白教师所提的问题,需不需要再重复一遍问题。教师一次应只提一个问题,这样学生回答才会有明确的方向,不至于被迷惑,如果教师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之前连续问多个问题,会使学生搞不清楚究竟要回答哪个问题,回答什么。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

等待学生回答是一门艺术。若教师等待时间太短,学生没有充分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的公布答案,就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若学生一直回答不上来,教师一直等待,就会使课堂氛围变的很沉闷。研究者发现,教师将发问后的候答时间增至3秒到6秒,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将学生回答后候答时间增至3秒以上,师生间的问答性质就会由“提问式”变为“对话式”,这种微小的改变,有利于改善课堂氛围,使学生学习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应积极点拨,给学生铺垫一些问题的阶梯使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回答。

3.提问学生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有几个学生能迅速回应并大声回答,结果使教师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感受。长期以往,会使少数几个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优越感,对其他学生不屑一顾,也会使大多数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兴趣,使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复杂化、紧张化,因而教师应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的问题,教师应抑制部分学生自由发言,给那些思维处于困顿中的学生锻炼和参与课堂的机会,鼓励学生大声回答问题,为课堂创造轻松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疑虑,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总之,课堂提问必须是在教师认真研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心预设的课堂提问,通过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课堂提问的最终追求及实质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第三篇: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

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六篇

【篇一】

随着人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长期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重要的是一种手段,一种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有的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差一些。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一谈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有效性提问的概念是这样说的“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学生角度看能促进其思维,激发求知欲望,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从教师角度看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增进教学的实效性。就现在的素质教育而言,我们整天喊着高效教学,有效教学,其实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相对而言的无效教学,反思这种教学,反思自我教学,这些无效教学不是一个片面,而是一种共性,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问题缺乏科学设计:简单、随意,表面很热闹,实则空空洞洞,尤其是一问一答式,缺乏探究性和具体性。

2、问题缺乏思考价值:问题没有精心设计,没有思考价值,缺乏针对性。

3、问题缺乏普遍性:教学中指围绕几个优等生发问,冷落了大部分学生,还有发现不注意听讲而进行惩罚性提问普遍存在。

4、问题缺乏艺术性:语言不准确,不合逻辑,过于呆板、机械或口语过多(如:嗯、啊等)给学生一种没备课的感觉。

5、问题缺乏启发性:像“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之类的无效提问。

综上现状,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性提问,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紧扣一个“实”字,抓课堂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纬度”展开:

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设计提问内容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3、提问内容要有预见性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在涉及到发散性思维问题的同时,教师必须适时地把本节课的主题拽在手里,以免过分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

4、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区分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学生无从下手。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二、紧扣一个“序”字,抓课堂提问的结构

课堂提问“是反映课堂师生互动的行为,是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行为链’”。这个回答“行为链”的“链节点”主要有四个:组织----诱导(发问)----回答----反应(评价)

据此,落实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序列为:发问----侯答----叫答----理答。

1、发问

除了以上所论及的有关“发问”的诸多问题之外,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着重指出:

问题的难度和认知水平:教师发问的问题难度和认知水平对学生成绩有直接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低难度问题有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高认识水平更有效。为此,针对目前教学中课堂低认识水平问题比例较高的实际,应提高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因为研究证明,高认知水平问题对学生成绩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听课、评课中,应分别对高认知和低认知水平问题分别作出统计和评价,区分问题的有效度,以此作为课堂教学评估的依据之一。

问题的清晰度:问题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回答问题或回答所能达到的水平。问题设计,应尽量避免用语言结构复杂的、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化的语言。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的模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措辞精炼,具体明了,一次只提一个问题,以达到问题清晰的最基本要求。

发问次数: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教师高频率发问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般说教师能围绕学业问题高频率的发问,是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的表现,二是频繁发问的教师,采用有意注意不断的刺激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注意力适时高度集中,这就是积极作用的所在。发问次数很难用具体数字量化,它与问题认治水平高低有关,认知水平高的问题,所用的侯答、讨论、归纳的时间也多,一堂课问答的次数也就相应减少;反之,问答的次数就越多。

2、侯答:

侯答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到学生回答前的时间和学生回答后到教师对回答作出反应之前的时间。

大量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为了显示教学的效率或课堂教学的紧凑和活跃,运用了不断的发问,最多可达10-12个问题/分。侯答时间

通常在1秒-3秒之内,有的甚至不足一秒。有一项实验证明,教师的侯答时间增加至3秒以上,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原因首先在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其次是创造了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更为宽松的课堂气氛。而当侯答时间,由通常的1-2秒调整到

3秒以上,师生之间的问答性质就会由“质问式”变成“对话式”。这种变化有益于学生集中注意,提高成绩。

如果教师叫答“非自愿回答者”,这位学生没有说话,教师也应等待,直至学生给出实质性回答;或请求帮助,或要求教师进一步解释所提的问题,或直接说“不知道”。如果侯答时间过长会对课的连续性造成威胁,这时可适当缩短侯答时间,及时采取理答。

3、叫答:

在课堂教学中,叫答集中表现在叫答的方式和叫答的范围这两方面。

研究表明,按一定的型式,依次请学生回答,学生可预知的规则叫答方式要比教师随机叫答方式效果好。因为规则叫答方式使学生有心里上的准备,有利于集中注意。随机叫答往往倾向于个别好生,这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研究同时也证明,叫答范围越广,教学效果也越好。所以教师要适当控制自愿回答者的叫答,保证大多数人回答问题的机会。有一项调查发现,在叫答所有的学生情况下,学生表现出较多的专心行为,较少测验焦虑,学业成绩也较好。

叫答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好差兼顾式;男女搭配式;情况相近式;角色扮演式;教师指名式;学生(小组)推选式;呼喊学号式;座位顺序式;四角开花式;(10)自告奋勇式;齐声回答式

4、理答: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有以下几种行为:

积极反应:如口头表扬或表示接受学生的观点。教师表扬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怎样理解受表扬的原因,如果学生认为只有能力差的学生才会受到表扬,那么表扬就会失去有效性;如果表扬太频繁,也会失去它的价值性,尤其对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

消极反应: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有表示赞成、否定、批评、训斥等。在一项有关教师的批评中,往往与学习相关的正相关系数远远小于负相关系数,这样就严重的挫伤了学生(特别是低成绩的学生)今后应答的积极性。

转问与探问:转问与探问是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确切的情况下,教师所做出的反应。转问就是同一问题向另一学生发问。探问是对同一学生继续发问,这种发问不是原提问的重复,而是提供回答的线索予以提示;或是将原问题进行分解,简化为若干小问题;或是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问题等等。给学生以启发,以达到正确回答为目的。

再组织:再组织是指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概括,给学生一个明确、清晰、完整的答案。这样可以避免班上某些学生将应答中的某些错误回答当成正确回答。

三、紧扣一个“悟”字,抓课堂后的反思

课前的小组研讨和精心设计逐步落实与课堂后,课后的反思也至关紧要。我们对教师的课堂后反思主要围绕三方面:第一,反思你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重点突出了吗?第二,你这节课哪些问题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和和课题理念?哪些问题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第三,你认为这节课再上一次,你准备如何修改?这样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寻求努力方向,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我,最后真正做到的是反思后的落实行动。教师的课后反思就是对课堂中的所产生的效应及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些问题做记录、谈感受。在定期组织的课题组活动中老师们会津津乐道自己的感受,畅谈自己亲自参与课题后的得与失。

总之,课堂提问是科学,也是艺术。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动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是架起探究新知,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也是构建有效性提问策略的桥梁。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问点明确,问法艺术,问时恰当,难度适中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一定能使有效性提问策略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篇二】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提问还有一个有效的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但有些教师往往忽视课堂提问,因而影响教学质量。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问题未经设计,不假思索,简单问答。教师过多地提出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

“、“行不行?“等问题。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或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一条条地进行描述,以一系列练习的方式机械地回忆简单事实,问题的思维含量不高,低水平的认知问题较多,无法激起学生们的积极参与。②教师提出问题后,并不让学生来回答,而是自问自答。③提出问题后,没有等待时间或等待时间短,尤其等待学习水平低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较短。④先点人名,后提问题。被喊名的学生站起来了。还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心中惶惶不安,其它学生则不集中注意思考所提问题。往往会造成一个惊慌,大家松驰的局面。⑤不自觉地局限于向前排和中间区域的学生提问,或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提问。⑥一个问题还未作出明确结论,又提出另一个问题。⑦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不置可否,不作评价。

有效的提问是指那些能够组织学生积极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指令。针对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提出以下建议

1.注重问题设计。

提问的质量和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并未进行问题设计而是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重点和关键,或仅仅限于较低水平。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首先,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其次,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把问题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2.注重问题的语言表达

表达清楚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尽量避免反问,因为反问的问题,往往要求学生直接说出结果。避免将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避免重新表述,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随后又重新表述时,学生的思路被打断,有时重新表述的问题与最初的问题不同,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不会出现提问后为帮助学生理解而重新措辞加以说明的情况。教师可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即将提出的问题,如:

“我提出一个问题请你思考“、“我提出一个问题,看谁答得好“,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

3.处理好因人施问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教师提问后,要善于察言观色,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表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

4.把握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把握时机。如果时机得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时机不当,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如果把课堂提问加以分类,似乎更容易把握住提问的时机,使提问更加科学。课堂提问可分为新授前的复习提问、过渡提问,讲授中的突出重点提问、化解难点提问,小结中的知识总结提问,还有为激发兴趣而设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提问、应用性提问等。这些提问应用得及时,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5.要注意发问的方式

教师发问时,应当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等全体学生思考一遍之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并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试拟一个答案,还能更好地对某个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发问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有些教师往往依照学生的座号、点名册上的顺序依次发问,这种机械的发问方法,虽然可以使发问的机会平均分配于全体学生,但是因为发问既有一定的次序,学生就知道这个问题应该轮到哪位学生解答,其余的学生,就可以不注意了。所以教师发问时,不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学生无法推测这一问题,应该轮到谁去解答,因而全班学生就不得不注意了。不过教师发问的机会也要平均分配于全班学生,不要只向少数聪明的学生发问。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需要停顿,有等待时间,等待时间与问题的难度相匹配。

6.及时做出评价。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不拘一格,并根据问题的难以程度及学生现状注重激励,要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潜力。当学生自信地回答正确时,说明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挺简单,加以肯定,可用“正确“、“不错“等评价语言,不要做过多表扬。当学生不自信、犹豫回答正确时,应给于积极肯定,可用

“完全正确“、“非常准确“、“很好““太棒了“等评语,使得他以后更有积极性回答问题。当学生自信地回答错误,首先对学生积极思考做出肯定,引导他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可以叫另一个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使得他受到挑战,会更努力。当学生不自信回答错误,这时教师不应马上叫学生坐下,可以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学生回答,也可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添加辅助性的问题引导回答,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可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有经验的教师总不放弃任何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因为我们强化的是学生的参与与努力。“评价应该是永远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更重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三】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诱导语言,是传授知识的媒介物。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时机不当、缺乏开放性、只针对少数学生、缺少反馈评价等。这些不良的提问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精心设计提问内容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备课。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引导者。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引导者”,提问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应注意:

1、提问内容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什么,使每个问题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提问为教学目的服务。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2、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应用题:“粮店运进大米

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3

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常言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它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

圆的认识

时,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4、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

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提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不仅无助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提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如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多提一些回忆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思维处在由高潮转人低潮阶段时,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问题,这时,可以重新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有问必有答,教师提出问题必要有学生回答。不同的答问对象又会产生不同的答问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教师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答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应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

1、提问形式要多样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①

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②

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地去进行思考;③

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④

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透视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进行探索式的提问;为了深化知识,不妨变换形式或采用反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又可设陷而问。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由于不同的需要可以设计出许多类型的提问。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应先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回答,这样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有可能叫来回答问题,使之保持高度注意力,积极思考。

2、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老师提问:“

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

是个两位数”、“

是个大于

19的数”、“

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3、课堂候答时间要把握

课堂候答时间指的是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找学生回答,而要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等待

秒左右为宜,这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不到

秒增加到

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作出更多以证据为基础的证明,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

秒。随着时间的延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中,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4、提问态度要自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际距离,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提问时教师表现出不耐烦辄训斥、刁难,则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老带微笑、用期盼与鼓励的目光则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思路清晰,回答准确言优美,从而更加喜爱老师及该项课程。

五、有效处理提问结果

在提问时,教师要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评价的方式包括:重复学生的回答,表示予以确认;强调学生的观例证,使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归纳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以对某一问题进行延伸或追问,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对学生的回答补充新信息,提见解;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学生回答的不正确,不仅表明没有掌握这个内容,也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持以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有失偏颇,也应努力去发现其中的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注失时机的对他们答问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让学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前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篇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的宝贵桥梁,更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我国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如何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

课堂教学提问,就是通过提问(包括教师的提问及学生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大多是教师在备课时已经设计好的,上课时学生看似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可实质上还是老师在讲授。

具体来说,教师的提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的提问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第二,教师的问题设计粗放,且过分关注教学进度,急于获得结论;第三,教师提问过多而学生提问少。因为以上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得不到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提问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要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谁来问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问的主体并不局限于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为什么”的一套方法。老师的提问不仅要能引领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还要能启发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学会提问题并自己解决。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问什么

重点、难点、疑点应该是我们设计提问首先考虑的内容。问重点和难点,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化难为易,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问疑点,可以诱发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绿》时,针对学习重点“对梅雨瀑,特别是对梅雨潭的描写”,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提问:梅雨瀑是很美的,在山边时,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学生根据提问,很快整理出声(“花花花花”、“分外地响”)、色(“白而发亮”、“飞花碎玉般乱溅着”)、形(“一带”、“扯成大小的几绺”)三个方面和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在学生解决了以上问题后,紧接着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感受是醉人,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去描写这种感受的呢?学生很快发现大量运用的比喻修辞。针对难点“描写梅雨瀑的观察点(初中学生初读理解会比较困难)”,笔者是这样设计提问的:作者观察梅雨瀑的观察点移动了几次?(找出有关语句)学生顺着问题很快找到“走到山边”、“坐在亭边”、“到了潭边”,并概括出“观察点移动了三次”,这样,难点迎刃而解。

正是通过有效提问,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要点。

3怎么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做到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心理需求,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怎么问?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问题系统化。

语文课文的内容很丰富,知识点很多,如果问题很零碎,会把原本就很丰富的内容更加复杂化,不利于学生理解。如果我们能把一些问题系统化,会便于学生理解,减轻学生学语文的思想负担。

例如,在教学小说《台阶》时,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既然父亲造的是新屋,为什么题目不叫“新屋”而叫“台阶”?通过这些问题,学生找到了“父亲”所处的环境,明白了“父亲”的精神追求,体会了作者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来刻画“父亲”的辛劳,表现劳动者的物质状态和心灵状态,也懂得了要去关注农民的命运、关注农村的贫困。

这样的教学很流畅,得益于系统化的提问。

第二,问题要有启发性。

对待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的正确做法是启发。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那么有些教师很快就会将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另外的学生,请另外的学生回答,这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假设学生可能回答不出,应事先想好促进学生得到正确答案的办法,在上课前准备好启发学生的方案。

例如,在执教《核舟记》一文时,在解决了字词句的翻译后,笔者提问:本文开头一段称赞王叔远手艺奇巧,作者是如何来说明奇巧的?学生的回答要么错误,要么较分散,时间用了不少,收效甚微。最后笔者只能自己概括,草草了事。课后笔者认真反思,修改教案,在上面问题的后面又设计了几个小问题:核舟长多少?上面刻有多少人和物?这些人和物刻得如何?这些说明了什么?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效果明显好多了。

第三,适时追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即学生回答正确但却不充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连续的提问让学生得出更完整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追问”。追问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追问一般不介绍新的知识,而是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证明或解释自己的回答,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许多教师常常只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不注意给学生进一步加工信息的机会,学生很少有机会来处理为什么、怎么样和根据是什么这一类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当讲到第三段时提问:在“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一句中连用了六个动词,有何作用?一个学生回答:连用六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的情形。很显然,这个答案还没有回答到位,所以笔者追问: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学生道:描绘春草蓬勃的景象。笔者又问:那为何写孩子们的嬉戏?学生道:春草带给了孩子们欢乐。笔者再问:属于什么描写?学生答道:侧面描写。笔者最后问:那么,现在你把刚才的问题再回答一遍好吗?学生道:作者连用六个动词写孩子们的嬉戏,侧面写出了春草带给人的欢乐。说完,学生的脸上洋溢着自信。正是适时的追问,让学生既弄懂了知识,又找回了自信。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多下工夫,要认真对待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次提问,通过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加强课堂中的交流,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语文课堂一片绚丽的天空。

【篇五】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也随着受到重视,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及时的向教师反馈课堂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环节的运用已经越来越为大多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实践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通过指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大家学习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新

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师生面对面的即时交流,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应当将课堂提问环节作为授课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仍然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的问题不明确

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凭借以往的教学经历来上课,没有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在课堂上提的问题也是比较随机的,不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反馈情况,对课堂提问的问题的随意性,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一些教师认为只有多提问,才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才能够活跃起来,所以,就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出很多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反而减低了教学的质量。

2.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每节课都有时间的限制,这样教师真正能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先入为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习惯性的在等待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就把答案说出来。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于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连自己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完全是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时候会出现学生厌学的情绪比较大,课堂上课不认真,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回答问题反馈的信息不够重视

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的过程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掌握该问题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全班部分同学对这个问题掌握的程度,所以教师应当重视每一次提问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但是,实际工作中,教师让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就将学生晾在一边,自己考试传授自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得学生依赖老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拓。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1.明确课堂提问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避免过度的经验主义,不应当完全的依赖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每一节课应当做的课前准备工作忽略。课堂上虽然老师授课的内容是不变的,但是授课的对象和具体的环境却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应当结合教学的具体环境背景,对授课的内容作出必要的调整,对于课堂需要提问的题目也应当慎重选择,围绕课堂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接收能力展开。课堂提问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设计的提问问题明确清晰,那么将有效的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为接下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对于提问问题的本身,问题有难易之分,应当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清晰的认识,达到教学需要的广度和深度即可。

2.合理控制提问的频率

问题的提问要有一个合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困难,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这个以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科学合理的控制提问的频率,把提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如果频发的进行提问,则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必要思考的时间将会打折扣,这样则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性。如若一直不提问或提问很少,则会出现教师一直在滔滔不绝,而学生则一直只是听,被动的接收知识,课堂互动基本没有,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不能够及时获得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以,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热情,认识到问题的本身并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课堂提问的问题应当以探究式为主

课堂提问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决定下一步的课堂教学计划,所以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当以探究式问题为主,已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按照教学思路进行。比如,在进行几何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图形思考,教学生遇到具体的题目应当如何画图、分析和证明,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同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决定提问的问题,从课堂问题的目的、有效性入手,提出符合实际教学要求的问题,以利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六】

对于思品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也有一段时间了,经过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提问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学生不完整的回答或无意义的回答,就对他们失去耐心,更不能用伤害感情的语言来对待学生,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要提问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做到目标、教学和问题的统一。当目标层次较高时,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和层次性。

3.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提问。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避免老是由相同的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注意以各种方式提问,以适合能力水平不同的同学。教师不能因学生成绩的差异而忽视部分学生,也不能因个人习惯而无意识遗忘视野中心区外的同学。

4.教师要注意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正如音乐中的“休止符”一样的短暂停顿,给学生恰当的思维时间,保证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思维过程的时间,便于大多数学生及时调整思维内容和思维情绪,进行广泛、深入地思考。

5.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注意继续跟踪提问和追问,如“为什么”、“能举个例子加以解释吗?”、“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以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思维的过程和答案同样重要。

6.课堂提问既要有预见性,又要注重生成。教师在课前对问题的设计是有预设的,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某些原因,教学往往会偏离我们的预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让学生配合我们来完成“教案剧”,而应该树立起强烈的资源意识——把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情况、学生不正确、有争议的回答也当作一种宝贵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耐心听取、正确评价,使每个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紧密配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第四篇: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观察研究

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观察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呈动态信息交流,而这样的动态交流又需要教师与学生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解决。有句老话说得好: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同样,提问也是这样,一个好的问题,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积极探索,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有时候一个问题,会让学生思维混乱,无所适从。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应注重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合理性、科学性,从而实现有效性,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时各有巧妙艺术。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考问是语文教学日益科学化、精细化的现实课题,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

但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

1、提问频率太高。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平均每节课要提问30个左右,尤其是低段,情况更加严重。导致了所提问题的“小”、“细”、“碎”、“浅”。同时,这么高的提问频率,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学生几乎没有发现、体验的机会,只能跟在教师的后面,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提问的目的指向不理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提问只重视学生得出知识的结论,缺乏对过程和方法的引导。

3、提问的思维水平偏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教师的课堂提问中,大部分的问题思维水平只停留在知识(识记)水平,即所提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的兴趣,缺乏挑战性、探究性。

4、预设的问题缺乏序列,生成问题缺乏引领。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生成的问题不能进行很好地梳理,或者不加理睬,继续根据自己的预设教学;或者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5、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

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善课堂提问的方式,讲究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合理性、艺术技巧。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笔者选择了低年级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使用广泛,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在各种教学技能中,提问是比较复杂的教学技能。

“有效性提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 1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观察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其次也关注学生能自主地提出问题,生成有效的问题。

该课题的研究,要求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三、研究目标

(一)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低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提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

1、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到有效提问、问题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适时性的相关因素和条件。找到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方法、途径,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最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2、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操作要点与经验,丰富完善课堂教学理论,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教科研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研究内容与措施

(一)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内涵和特点,3、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与设计。

4、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与设计。

(二)研究措施与策略:

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以使所设疑问合理、适当、有意义,并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以及课堂生成的问题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我们准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目的。在提问之前,教师不仅仅要考虑提出什么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应该使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益,在思维上得到启迪,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课堂提问的目的主要概括为:①培养学生记忆能力。②培养学生感知能力。③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综合能力。④培养学生运用能力。⑤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2)把握特点。我觉得问题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挑战性: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才叫问题。问题一般都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所以,“问题”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那只桃子”。②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学情设计问题,会的不必再问,不会的又是教学要求要达到的目标,就要落实。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头绪,不能过大,过空。③准确性:准确理解教材才是第一步,对文本的错误、偏差的解读,提出的问题自然也是错误的。④层次性: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同,所以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多设计“梯形任务”、要有坡度、有高度。⑤创造性:有创造性的问题能够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使人思维活跃,眼界大开。这样的问题能引发更多的探究、学习。⑥整合性:问题设计整体上要注重人文关怀,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建构,体现整合性。

(3)精心设计。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①抠“文眼”——问绕题目设计提问;②抓“中心”——围绕中心设计提问;③理“脉络”——围绕课文思路设计提问;④依“要求”——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提问;⑤解“疑难”——围绕疑难点设计提问;⑥牵“一发”——找准突破口设计提问。

(4)有效介入。在教学中我们设想对学生的质疑做好以下引导工作:①筛选,利用板书分类、语言引导、比较鉴别的方法有意识地区分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②梳理、整合,引导学生从“大处”入手,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意识。③追问。所谓“追问”,就是指在学生解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深入探究。

2、学生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课堂提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课堂提问本来就是一种双向交流,学生有被提问的可能,更有向教师提问请求解答的权利。课堂生成有效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以及知识能力水平。

(1)营造氛围。我们试图从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几个方面入手:①营造安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在课堂中倡导民主教学,激励学生有疑必问、有疑必究,采用引导和表扬的策略,逐渐培养学而疑、疑而问的良好问题意识。②在课堂中推行“同伴互助”的学习形式,营造课堂有疑就质疑的学习环境。③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探讨。

(2)策略指导。质疑技巧对生成问题的有效性有直接影响,我们打算从以下方面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指导:①问题的有效发现。②问题的有效表述。③问题的有效解决。④问题的有效运用。

(3)“问题”阅读。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决定了质疑的质量也决定了课堂生成的问题的有效性。课题组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①课前认真预习,找出问题。②敢于向权威提问。③课外阅读中采用自问“为什么”的方法进行阅读。④丰富知识、注重积累,促进课堂有效性提问。

五、主要理论依据

1、苏格拉底教育理论。他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主张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研究问题的有效性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们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正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培养学生有效质疑的能力,指导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有效运用问题,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3、“问题”的心理学分析。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研究对象

区1--3年级各抽两个班

八、研究程序

1、准备阶段(2008年5月-7月)

资料学习、理论学习、研制课题方案、听课、访谈、专家指导

2、实施阶段(2008年8月-2009年4月)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案。

(2)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

(3)听课、观摩,研讨活动。

(4)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5)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

3、总结阶段(2009年5月)

(1)整理研究过程的总结报告、论文、案例。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来源:大学生论文网

作者:admin 添加日期:2010年08月28日

点击数:1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思考价值不强的、指向不明确的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就会使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差一些,长此以往,一定会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stulunwen.com 提问;有效性;学习兴趣;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实施校本小课题的意义

校本小课题研究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旨在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因为这种小课题研究具有“小”、“近”、“实”、“真”的特点,所以实施校本小课题研究,对于促进我们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更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可以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听别人的课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却发现我们的有些课堂提问却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其中这样几个问题比较突出:提问过于频繁,思考价值不强;提问过于追求标准答案;不重视学生的提问;提问指向不明确;不讲究提问方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有效性课堂提问的研究,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提问能力。

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包括文献法、个案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在研究过程中,觉得有这样几种研究策略对课题研究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问卷调查,准确把握问题重点

在课题研究中,我采取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这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方法。比如在研究的初期,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我就针对自己的课堂提问,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首先列出了本节课我提出的所有问题,以便学生回忆。接着问卷中对学生进行了这样一些调查:(1)在本节课中你感兴趣的问题有几个,请标明序号;(2)在本节课中你觉得哪些问题过浅,请标明序号;(3)在本节课中你觉得哪些问题过深,请标明序号;(4)在本节课中是否有没听懂老师问什么的问题,请标明序号;(5)在本节课你是否回答了问题?回答了几次?请标明回答几次;(6)回答问题后老师是否及时给以评价?评价对你是否有帮助?请标明有帮助的评价次数;(7)在本节课中,你觉得哪个问题可以不问?请标明序号。

这份调查问卷暴露了自己当时的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问题设计只顾数量,不求质最;难易不尽得当;有些问题的提出目标指向不明,含混不清等等。既然找到了自己问题的症结,下一阶段的研究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后来的研究工作中,我也定期的进行这类的问卷调查,这样不但随时了解了自己一阶段以来研究的实效,而且为下一阶段的研究确定了重点,避免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理论引领,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问卷调查的结果更加明确了我的研究方向。为深入开展研究,我开始认真学习课堂提问的相关理论,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课堂提问的基本原理,课堂提问的优化原则、方法、设计艺术等。在有效性课堂提问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课堂问题设计。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针对巩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目标,我曾经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根据给出的底和高,你能计算出下列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吗?”对照皮亚杰式的提问分析我提出的这个问题,只是让学生套用公式,而不是为学生设立自己学习和发现的环境,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于是我转换了问题设计的角度,把问题设计成:“你能画几个面积为8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吗?试试看?”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学生对这一问题饶有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主题听课,剖析案例推进研究

在运用课堂提问相关理论指导自己设计课堂问题的同时,我也把运用理论分析别人的(名师课例、同事常规课)课堂提问当作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我把这种方法叫做“主题听课”法,这个主题就是我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有效性提问”。听课后再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通过在“主题听课”中持之以恒的观察与反思,自己也形成了一些有关提问的策略。

四、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导入环节的提问策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好的导入能够激活相关知识间的链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为下一步的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这里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需学生作深入思考,问题的答案也要简单明了。在课题研究中,我针对几种不同的导人方式,总结出了这样一些提问策略,以达到“问必简洁明了”的目的。

(1)精选指向明确的问题谈话导入

(2)巧设来源生活的问题情境导入

(3)采用突出主题的问题多媒体导人 引领探究处的提问策略

通过理论学习,我认识到在意义的重建过程中,探究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才能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获得体验与感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开放有度”成为我提问的标准,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策略:

(1)设计思考角度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动态性原则要求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动态处理。如果对同一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式设计成问题,由于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颖,方式丰富多彩,学生对问题就会饶有兴趣,就会有好奇心。

(2)设计解答方法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设计的问题解答方法是开放式的,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问题的解答方法的开放,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能回答。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解答方法开放的问题。如有軙样一道怍考题,要求学生唨多种方法比“998/999和997/998的大小”,学生可能想到化同分母比较、化倌分子比较、化小数比躃等不同方法。在解答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发散的。也只有发散思维,才能于多种可能中捕捉机会,提高创造成功的概㎇。

(3)设计最终答案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我们一线教师都非常熟悉“一题多解”,“一题多解”的问题答案就是开放的,标准化答案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导致死记硬背,而开放性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答案,重视的是问题的解决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讲的三点“开放性”,必须在“有度”的原则下开展,否则就可能成为漫无边际、目标不明、甚至正误不分的“开放性”,那样的问题又怎么能成为有效的问题呢? 巩固深化环节的提问策略

在课堂巩固和深化环节,我注意把问题设计在以下几个关键之处,以促进学生的思考:(1)抓住知识的兴趣点提问

(2)抓住知识的重难点提问

(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4)抓住知识的聚合点提问 总结延伸处的提问策略

一节数学课成功与否,课堂总结应该是画龙点睛的一笔。那么,如何运用有效的问题进行课堂总结呢?我认为“全面有序”非常重要。具体提问策略有这样几个:

(1)结合知识目标设计问题,梳理全课知识

(2 1 2 下一页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大学生论文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 大学生论文网(/jy/jyll/15917.html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来源:大学生论文网

作者:admin 添加日期:2010年08月28日

点击数:2 【字体:大 中 小】)针对数学思想方法设计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围绕后续学习设计问题,激发求知欲望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促进了课堂的高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其实就说出了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秘诀。每天的有效提问催生了学生的有效思维,促进了课堂的高效。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走上了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的道路。两年来,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撰写了一些相关论文,其中《反思我的课堂提问》、《有效提问催生高效课堂》等文章发表在省市区级各类报刊上。同时也带动身边的同伴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在2010年上学期,我与我们学校的老师以及松原市四县一区的网络成员还专门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在真心教育房间进行了两次网络研修。通过这些活动,更多的老师开始关注有效提问策略,并投入到研究有效提问的队伍中。

上一页 1 2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大学生论文网

喜欢就分享给大家:

本篇文章来源于 大学生论文网(/jy/jyll/15917_2.html

下载基于课堂观察的熟手型化学教师提问技能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课堂观察的熟手型化学教师提问技能有效性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明确课题背景及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研究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阶 段 性 总 结 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它的有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研究通过从课前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形成问......

    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技巧及策略

    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技巧及策略 冕宁县城厢镇中心校方启美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提......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调查报告一、课题设计理念从教学效果看:近几年来,学校一直积极倡导老师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想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注重课堂上的互动性,而课堂互动离不开课堂提问。要提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一 、课题确立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确切的说是要在学生减负的前提下,增......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论证报告课题主持人:李小娟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创新教育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应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应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多实施课堂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堂探究活动进行得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