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
苏农办〔2010〕11 号 2010 年3 月
附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工作,现根据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06]128 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龙头企业是指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为主业,通过合同契约、保护价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和直补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经营规模、企业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在省内同行业中居较强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经省级有权部门审核认定的企业。
第三条 对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第四条 经认定或监测合格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有资格享受省规定的有关扶持政策。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应遵守季报制度,及时逐级报送企业经营情况,参加村企结对帮扶等公益活动。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企业组织形式。依法设立的,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为主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二)主营产品销售占比。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为主,企业经营的主营农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80%以上;或销售收入规模,苏南地区1 亿元以上,苏中地区9000 万元以上,苏北地区8000 万元以上。
(三)企业规模。生产、加工和流通型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苏南地区 8000 万元以上,苏中地区6000 万元以上,苏北地区4000 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规模,苏南地区5000 万元以上、苏中地区4000 万元以上、苏北地区3000 万元以上。在省内建立原料基地的农产品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成交额在5 亿元以上,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10 亿元以上。
(四)企业效益。企业的净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利息、不欠社会保险金、不亏损。
(五)企业负债与信用。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 65%,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在 A 级以上(包括A级)。切实履行与农户签订的协议或合同。
(六)企业带动能力。企业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或农户签订经济合同,或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粮棉油、桑蚕茧及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企业带动农户数1 万户或基地面积5 万亩以上。畜禽、林业等产业的企业,带动农户数5000 户以上。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水产、特粮特经等产业的企业,带动农户数 3000 户或基地面积1 万亩以上。对特种、规模种养企业的带动农户数和基地面积,苏北地区适当放宽要求。
(七)生产基地。企业在省内建立稳定的、较大规模的原料生产基地。基地提供的原料占企业加工量的55%以上,其中通过签订合同、入股或合作方式采购的原料占65%以上。
(八)产品竞争力。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产销率90%以上。同时,企业的产品质量、科技含量、新品开发能力在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当年企业产品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额1%以上。
(九)省级龙头企业原则上在市级龙头企业中产生。第三章 申报程序 第六条 按属地原则,由申报企业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县(市)、或设区的市级农工办(农委)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省农垦所属企业由省农垦统一组织直接向省农委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省直企业由企业直接向省农委提出申请。第七条 按照省级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各市农工办(农委)认真审核县(市、区)上报企业材料的真实性、完善性,筛选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并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填写省级龙头企业申报表,并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经市政府同意后,以正式文件统一上报省农委。
第八条 申报企业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填写《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申报表》;
(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有资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年度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
(四)金融部门出具的有效期内的信用等级证明;
(五)生产基地的产权证书或企业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土地、生产设施使用合同、协议等复印件;
(六)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或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带动农户的合同、协议和占所带动农户 10%的农户名册(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或相关证明材料;
(七)所在地税务部门出具的企业分税种上年度纳税情况证明;
(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企业支付职工工资、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等情况证明;
(九)产品质量、环保、科技成果、商标、专利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1、农产品原产地证明、无公害证书、绿色食品证书或有机食品证书复印件;
2、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证书复印件;
3、省名牌产品、省名牌农产品、中国名牌产品证书复印件;
4、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保达标评定证明、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等复印件;
5、专利证书复印件;
6、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7、企业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以上材料可根据企业情况据实出具。
第四章 认定办法
第九条 由省农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市推荐上报的企业进行评审,根据标准择优确定省级龙头企业候选名单。
第十条 经省农委确定的候选省级龙头企业,先在江苏农业信息网公示一周。公示期满,如没有异议,由省农委发文公布名单,并颁发证书。
第五章 监测管理
第十一条 建立省级龙头企业动态监测制度。对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实行运行监测、动态管理,优胜劣汰,能进能出。
第十二条 实行省级龙头企业季度监测信息上报制度。省级龙头企业在每个季度结束后 5 日内,填报《省级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统计表》,由市农工办(农委)汇总审核后上报省农委。
第十三条 对省级龙头企业实行两年一次的监测评价制度,具体办法是:
(一)由省农委发出监测评价通知。
(二)被监测的省级龙头企业按第八条要求,将监测评审材料报送市农工办(农委)进行汇总、审核,并出具是否监测合格的初评意见,以正式文件报省农委审定。
(三)经省农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审定为合格的省级龙头企业将在江苏农业信息网公示一周,公示期满,如没有异议的,将报省农委确认公布,并颁发证书,继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监测不合格的,取消其省级龙头企业资格。
第十四条 省级龙头企业因改制、重组等原因更改名称的,由各市主管部门及时提出更名意见,企业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等更名材料,省农委将企业更名情况通报省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企业,一经查实,采取一票否决制。
(一)被税务部门查实,有偷、逃、骗、抗税违法行为的;
(二)由于防范措施不力或防范不当,致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的;
(三)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经工商、质检等部门查实并给予处罚的;
(四)环保不达标,经环保部门查实并给予处罚的;
(五)财政扶持资金使用不规范,或有严重违纪行为的;
(六)在提供有关材料时存在严重的造假行为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为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之前公布的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农委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省级龙头企业标准
1、企业组织形式:
依法设立的农产品加工业或农产品流通业、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企业。
2、加工企业规模:
企业总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以上,年利税600万元以上。流通企业年交易额在6亿元以上。
3、企业效益:
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4、企业负债与信用:
企业负债率应低于60%,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含A级)以上。
5、企业带动能力:
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基地农户5000户以上。产品产销率达到93%以上。
6、申报企业必须是市级龙头企业。
二、所需申报材料
1、申报企业向县市产业化办提出书面申请。
2、申报企业提供近年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介绍。
3、开户行出据的银行信用等级证明。
4、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据的企业评估报告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
5、县市农经部门出据的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关系证明。
6、企业工商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7、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文件复印件。
8、获得省级有关部门认证的各类证书。
三、申报程序
1、申报企业可直接向市农业产业化办提出申报。县属企业可通过县农业产业化办向市农业产业化办进行申报。
2、市农业产业化办对企业报送材料进行审核。
3、市农业产业化办按照省级龙头企业标准审核,通过农委主管领导、主要领导和市府主管领导同意后,向省农业产业化办提出申请,并报送相关材料。
4、省农业产业化办对申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全面考核。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并提交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集体审定。
5、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省级龙头企业认定通知,并颁发省级龙头企业牌匾。
四、市本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参照此程序办理。
第三篇: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
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
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
2007-04-09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完善省级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搞好引导、扶持和服务,促进省级龙头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提高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原省级龙头企业认定标准(苏计农经发〔2001〕19号)基础上,修改制定《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
一、关于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概念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加工、销售,并通过一种或多种利益机制,与农户结成稳定关系,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或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加工或流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除了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科技创新、销售服务等功能外,还具有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抵御市场风险,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性功能。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其通过合同契约、保护价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和直补等多种形式,把加工、流通环节的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民,与农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龙头企业的兴衰不仅影响企业本身发展,更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的稳定。
2、省级龙头企业的定位
省级龙头企业必须是在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对我省16个比较优势产业和产品的形成起重要带头作用的农产品加工或流通龙头企业。重点龙头企业不论何种所有制形式,均一视同仁。
3、省级龙头企业应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1)规模较大:加工、流通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主营农产品连续两年实现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在省内建设原料基地,成交额在5亿元以上的专业批发市场、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种养业生产企业在规模上可适当放宽。
(2)效益较好: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障金、不欠折旧,不亏损;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强,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资信好:企业的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
(4)辐射带动能力强:以资本、技术、服务等为纽带,通过合同契约等形式与省内基地农户建立了健全的利益联结机制。粮棉油、蚕桑茧等产业的企业直接带动农户数1万户或基地面积
5万亩以上。畜禽、林业等产业的企业,直接带动农户数5000户以上。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水产、特粮特经等产业的企业以及农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企业,直接带动农户数3000户或基地面积1万亩以上。对特种、规模种养企业的带动农户数和基地面积,适当放宽要求。省内有稳定的、较大规模的原料生产基地,基地提供的原料占企业加工量的60%以上,其中通过签订合同、入股或合作方式采购的原料占70%以上。
(5)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主营农产品符合我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对16个优势产业促进作用大;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有较健全的市场营销网络,产销率在95%以上。
(6)企业产权清晰,资产结构合理。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5%。
(7)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主营农产品销售收入要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80%以上。
(8)省级龙头企业原则上在市级龙头企业或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行业骨干龙头企业中产生。
对产品特色明显、科技创新能力强、出口创汇能力强、成长性好以及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在规模、效益等指标方面可以适当放宽条件。对园艺花卉、水产、特粮特经等产业的企业以及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可放宽到1500万元以上,主营农产品连续两年实现销售收入可放宽到5000万元以上。并对出口农产品(海关统计数)在500万美元以上、占总销售收入80%左右的出口企业优先考虑。
二、关于省级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程序
1、按照属地原则,由申报企业直接向所在地的县(区)、市发展改革委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省有关部门直属企业由主管部门组织报省发展改革委。
2、根据省级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各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农业产业化相关部门认真筛选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组织企业填写省级龙头企业申报表,并附有关证明(附后),经市政府同意后统一上报省发展改革委。
3、在申报省级龙头企业时,应将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农民增收作为重要依据。企业在填报龙头企业申报表时,应提供下列相关材料:
(1)开户银行或评估机构出具的企业资信证明;
(2)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两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3)由县级以上农、林、牧、渔等部门出具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及带动情况的书面证明;
(4)企业与农民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合同、协议等;
(5)企业相关的科技成果、专利、名牌、质量管理认证或有关部、省级表彰等材料。
(6)出口企业出具由海关提供的企业代码及出口实绩证明。
4、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省发展改革委汇总各市、各部门申报的企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会同省有关部门,根据标准择优确定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三、关于省级龙头企业的监测管理
1、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对省级龙头企业的考核。每年年初,由省发展改革委下达各市考核目标,并考核其上指标完成情况。突出对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创汇、带动农户及基地建设增量的考核。按季度对省级龙头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并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落实有关扶持政策。
2、加强企业运行情况监测,省级龙头企业须如实按月向所在市发展改革委报送有关企业经营效益等考核指标,由市发展改革委审核后于每月10日前汇总报省发展改革委。
3、省级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对连续两年考核指标未达到标准,不履行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不能发挥对基地和农户辐射带动作用的,有弄虚作假或损害农民及消费者利益行为的,取消其省级龙头企业称号,并相应补充符合条件的企业。对企业产品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
4、省级龙头企业因改制、重组等原因更改名称的,由各市发展改革委及时提出更名意见,企业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等更名材料,省发展改革委将企业更名情况通报省有关部门。
第四篇: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标准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标准
申报企业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1.企业组织形式。申报企业必须是依法设立的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公司,其他形式的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企业,直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开办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
2.企业经营业务。企业的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70%以上,主业突出,产品优良。
3.加工、流通企业规模。资产总额:东部地区(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四市,其他市为中西部地区)在1亿元以上,中西部地区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东部地区5000万元以上,中西部地区3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东部地区2亿元以上,中西部地区1亿元以上。
4.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规模。年交易额:东部地区10亿元以上,中西部地区5亿元以上。
5.企业效益。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应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不欠折旧、不亏损。
6.企业负债与信用。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60%;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
7.企业带动能力。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的数量一般应达到:东部地区3000户以上,中西部地区1000户以上;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和合作方式采购的原料或购进的货物占所需原料量或所销售货物量的70%以上。
8.企业产品竞争力。在同行业中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产销率达93%以上
第五篇: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材料
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材料
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材料---***市***畜禽有限公司 ***市***畜禽有限公司位于***市***区风景秀丽的长虹岭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司占地620亩,拥有员工230人。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畜禽养殖、绿色鲜鸡蛋生产、生态农业观光、有机蔬菜种植、沼气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近几年来,公司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先后被授予“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省畜牧行业先进单位”、“省级食品安全诚
信单位”、“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沂蒙特产放心品牌”、“***市名优农产品”等荣誉称号。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国家百强规范化养殖场,被***市科技局认定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并于2004、2009年发起成立了***区***养鸡专业合作社、***区众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一、产业化经营,壮大企业规模,增强辐射带动力。***公司的起步是从养鸡业开始,1999年,公司根据市场状况,决定实施差异化战略,上马青年鸡养殖项目,这在业界当时是一个创举,很快打开了市场,得到了客户的认可。2007年,公司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实施了***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无公害蛋鸡标准化养殖与产业化示范》,扩建先进的全封闭鸡舍20栋,其中育雏育成舍5栋,蛋鸡舍10栋,总面积22000平方米,全部采用国际化标准建设,舍内采用全封闭、自动控温等先进设备,总投资达3000余万
元,现存栏产蛋鸡30万只,育成鸡80余万只。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在养殖技术方面同时也加大了科研投入,实施了《利用沂蒙山区中草药发展绿色禽产品》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项目探讨总结了蛋鸡无公害养殖技术,利用中草药防治鸡病,建立了蛋鸡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公司为提高管理水平,达到绿色蛋品的生产要求。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质量体系认证,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控制生产的各个环节。2005年,公司通过国家质量标准ISO9001:2000体系认证和国际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1月,“***”牌鲜鸡蛋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08年12月,“***”牌绿壳乌鸡蛋、本地鸡蛋、褐壳鸡蛋、山鸡蛋、乌鸡蛋、白壳鸡蛋六个鸡蛋蛋品获得了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09年,公司的蛋鸡养殖区被***市科技局认定为“***市蛋鸡养殖科技示范园”。2008年1月,公司投资400余万元引进荷兰MOBA公司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的
MOBA2500全自动蛋品分级生产线,2月正式投产运行。现公司的绿色蛋品已覆盖***市各地大、中、小型超市,畅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中城市,成为乐购、麦德龙、家乐福等国际超市巨头的品牌客户。为保证质量,避免假冒,公司采取品牌定点直销方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2个办事处,32个配送网点,10余个***有机绿色食品专卖店,在各大超市设立了60多个直销专柜。公司现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牌绿色无公害白壳蛋、褐壳蛋、草鸡蛋等系列蛋品900多万公斤,价格比普通笼养鸡蛋价格平均高出一倍,供不应求。2004年11月,由***市***畜禽有限责任公司发起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将原来传统、粗放、零星散户养殖,发展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养殖体系。形成“企业围着市场转,农民围着企业干”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合作社实行“五统一”、“一承诺”经营模式即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统一供应
优质饲料,统一防疫服务,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结算。“一承诺”即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合作社始终按约定的保护价收购,有效化解市场风险,解除社员后顾之忧,为社员提供可靠保障,促进蛋鸡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赢得广大社员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目前合作社现有社员1780户,总存栏蛋鸡1000万只,年产蛋鸡1.5亿公斤,年产值15632万元,覆盖范围以***为中心,辐射整个***地区,带动三区九县及周边地市养殖户2万余户,每年可获利2.16万元/年/户,以每户3口人计算,单养鸡一项人均纯收入达7200元,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同时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二、多元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增强综合竞争力。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每天产生的18吨鸡粪和20多吨冲洗废水对周边造成了极大的环境压力。同时,这些污染物也是优质的生物质能源,任其自然排放,既污染环境,又是极大的
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于2008年初申请立项并投资600万元建设大型沼气项目一处,同时实施了***省星火计划项目《养鸡场污物无害化处理及其产物在有机农业中的循环应用》,采用目前国内处理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最先进的“CSTR”厌氧消化技术和能源生态型模式,正常运行后实现了年处理养鸡场粪便污水1.1万吨,常温发酵年产沼气20万立方米,中温发酵年产沼气33万立方米,高温发酵年产沼气50万立方米,年产有机肥料1万吨。在实施沼气项目的同时,公司从集沂庄、尤庄子等村农户中以每年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320亩,投资1000余万元,按照“环境生态化、设施现代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有机化”的标准要求,建立了***生态农业基地。这样,沼气站所产沼气除公司自用外,还为周边400余户农户提供生活用燃气。而沼液与沼渣作为最安全、最有效的有机肥料,完全满足了公司有机农业基地的有机肥料供给。
基地严格按照国家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组织生产,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等物质,生产营养、安全的***有机蔬菜和杂粮产品。现已建成拥有30余个品种的有机生态农业基地,其中已有29个品种的“***”牌蔬菜、杂粮产品取得了农业部中绿华夏认证中心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2008年12月以来,按照有机规程生产的各种有机蔬菜和杂粮陆续上市,价格比同类产品平均高出10多倍。2009年10月初,由***市***畜禽有限责任公司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区众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83户,其中107户以土地入股,2家单位以货币形式入股,74户通过土地租赁的形式加入合作社。2010年向社员分配盈余110万元,通过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入股龙头企业,融入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等产业链中,成为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农民不仅获得出售农产品的直接收益,还能分享到加工流通
环节的增值收益,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为有效解决基地建设中蔬菜的销售问题,避免基地蔬菜烂市,造成基地建设反效应。2010年,合作社采取多方位、多渠道解决蔬菜产后走向,千方百计延长蔬菜产业链。一是与***公司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区超对接、农超对接工程,将基地产出的产品打入现代商超渠道,实行订单销售,目前基地生产的各种有机产品已销往上海、青岛、济南及***周边各县市的500余家大、中型超市;二是自建终端,积极开拓市场,实现基地产品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目前合作社在***三区开设的10家有机产品专营超市已全部开始运营,销售势头良好;三是加大品牌建设,强化品牌推广与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发布销售信息与品牌形象,促进产品销售。目前,29个品种的“***”牌有机蔬菜和杂粮产品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基地建设也整体通过
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伴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壮大,从最初个体户养鸡到组建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基地,发展“鸡-沼-菜”生态循环农业,塑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知名品牌,践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区农业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