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龙头企业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龙头企业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龙头企业调查报告》。

第一篇:农业龙头企业调查报告

国务院出台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 http://.cn2012年03月08日 22:17粮油市场报

本报讯(记者 王影影)3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意见》表示,国家将通过政策扶持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

湖北奥星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梁红星在接受粮食市场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出台的《意见》有27条,都是利好,基本覆盖了企业发展的各方面。《意见》提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目前国内龙头企业大部分规模不够大,品牌意识不强,只有通过兼并重组才能尽快完善经营体系,并集中力量进行品牌化建设及资本化运作。”他认为,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及科研机构成果落地慢的关键在于人才断层,应鼓励和引导科技人才到龙头企业就业。

融资渠道畅通是龙头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意见》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在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要提升资本市场对农业等薄弱领域支持服务能力,主动贴近“三农”需求,提升资本市场对农业、食品工业的支持服务能力,开发更多面向农业和农民的证券期货产品。

在政策落实方面,《意见》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资金,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11.72,0.17,1.47%)收购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担保机构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担保服务。近年来,我国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逐年增加。财政部表示,2012年中央计划安排36亿元用于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物流成本已占农产品流通总成本的18%,而发达国家仅为5%~10%。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对记者表示,要解决这些顽疾,农业龙头企业责任重大。龙头企业应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组织形态,并利用科技创新将智能农业生产与智能农产品流通对接,提高流通效率。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农业龙头企业应发挥桥梁作用,引导农民将生产与市场结合起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及不稳定性,防止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据了解,目前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已达到1253家,占全国各类龙头企业总数的1%左右。

第二篇:农业龙头企业

昆明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

(讨论稿)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昆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下简称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工作,根据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九部委发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农经发[2001]4号)、参照《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云农(联)字[2002]49号)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在经营规模、企业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昆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认定的企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

第三条 申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前,须先取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已经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自然享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第二章 申报条件

凡在本市注册登记、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不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何种隶属关系,均可向昆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提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认定申请(注册登记地在县(市)区的企业,需经县(市)区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转报)。

第四条 申报认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要符合本市农业发展导向,并具备下列条件:

1、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种植、养殖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市场流通带动型龙头企业,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年创汇额达到50万美元以上。

北部地区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种植、养殖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4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对部分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成长性企业,申报条件及标准可以适当降低。

2、企业有注册商标品牌;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5%;销售利润率3%以上;申报前两年内,无欠税、欠薪等不良记录;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产销率在80%以上。

3、种源农业和高新技术开发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主营产品被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定为优质产品或高新技术等相关科技水平等级的,可以适当放宽。

4、企业带动能力。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经济发达地区从事加工、运销的企业,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联结农户基地面积须达1000亩以上,养殖业的畜禽养殖规模须达1000头或10万羽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户均增收800元以上。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加工、运销的企业,带动农户500户以上,年户均增收500元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联结农户基地面积须达500亩以上,养殖业的畜禽养殖规模须达500头或5万羽以上、带动农户500户以上,户均增收500元以上。第三章 组织机构与申报程序

第五条 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的组织管理部门,负责受理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组织专家评审、进行资格认定以及监测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认定,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龙头企业申报。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须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指南的要求,填写《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并提供相关附件及有效证明材料

(二)按照属地管理和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经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审查及专家评审后,由县(市)区农业、财政联合发文推荐,并报经同级政府同意后,逐级申报。

(三)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受理并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申报企业进行资格评审,对经过资格评审的企业进行认定;

(四)发布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公告,制发资格认定证书和标牌。第七条 申报企业应按规定格式及要求(表式由市农业产业办统一制发)如实提供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涉及企业财务、资产、效益等数据的,须出具有资质的会计事务所的审验报告;“优质”、“高新技术”等相关科技水平资质,须由市主管部门出具证明;企业银行信用,须由企业开户行出具证明。

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正在进行评审认定的,即行终止评审认证程序;已经取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取消其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作假企业3年内不得再行申报。第四章 扶持政策

第八条 经认定取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可以按规定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1、颁发资格认定证书和标牌。经认定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向企业颁发资格认定证书和标牌。

2、扶持政策。按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办法,对产业化建设项目给予必要扶持。

3、表彰奖励。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品牌,对产品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按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产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按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第五章 运行监测

第九条 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建立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动态监测制度,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绩效考核,做到优胜劣汰,抚优扶强。第十条 取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应当接受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其生产经营、基地建设、产品市场、带动农户、企业信用等状况的监测,并按规定要求填报有关年报(表式由市农业产业办统一制发)。

县(市)区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受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委托,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跟踪监测管理,并于每年1月底前向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作出书面报告。第十一条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每个季度要向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报告生产经营情况(表式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统一制发),形成报表制度,每年的四月十日前、十月十日前报送季度报表,每年七月十日前报送半年报表,一月三十一日前报送年终报表。

第十二条 建立监测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一年一次的监测评价和绩效考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应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材料报所在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企业资产和效益情况报告,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与农户发生购销关系的货款凭证等。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审核后统一报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评价意见后报领导小组审定。

第十三条 动态监测合格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继续保留资格;监测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其龙头企业资格,不再享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

第十四条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更改企业名称,需要对其资格重新确认的,企业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变更文书,由县(市)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市农业产业办审核确认,并通报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必须按要求和规定时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有关材料和报表,逾期不报者,视为自动放弃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二00二年制定的《昆明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摘要]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广东温氏集团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是其持续发展的保障和重要的推动力之一。运用STS理论,通过对广东温氏集团近30年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考察,我们得知温氏集团逐步形成了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中心,以产学研为主体,以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旨在对发展广东省农业现代化有所借鉴,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温氏集团;科技创新;科技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1-0124-03

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科技创新主要侧重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忽视社会因素在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科技创新机制构成要素与社会互动也略显关注不够。所以,对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STS分析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科技创新是广东温氏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广东温氏集团(以下简称“温氏集团”)是广东省的一家大型养殖企业,从1983年的七户八股8000元资本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养鸡、养猪业为主,以养牛、养鸭、蔬菜种植为辅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目前,温氏集团已在全国的20个省(市、区)开办了99家分(子)公司。通过研究温氏集团的发展史,我们发现其历来重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温氏集团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为温氏集团带来了核心竞争能力,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二、广东温氏集团科技创新的STS分析

STS的英文名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中文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澳大利亚的M?布里奇斯托克等指出,STS研究的关键点是科学和技术活动不是孤立的,都是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情景中实现的。我国的殷登祥认为,深入研究科技进步如何促进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又怎样需要和推动科技进步,不仅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和社会历史观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促进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新世纪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所以,从STS的视角分析,温氏集团科技创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核心――产业创新。温氏集团的前身是广东省新兴县勒竹鸡场。在建场之初,除了自家人拥有基本的养鸡技术外,根本没有相关技术人员,其主导产业是养鸡业。1986年下半年开始,勒竹鸡场开始实行场户合作,发展“公司+农户”的养鸡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活鸡生产为主逐渐转为以面向市场和建立社会化服务系统各环节产业化经营为主的转变。上世纪90年代,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养殖业市场发展形势,温氏集团开始发展养鸡服务的相关产业。如集团利用所拥有的鸡种和技术优势,经过长期的优质肉鸡育种研究和开发工作,建立了完整的家禽繁育体系,先后育成一系列优质肉鸡和优质鸡种,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新兴黄鸡11号”、“新兴矮脚黄鸡”两个品种在2001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新兴黄鸡(优质型)被评为云浮市首批农业名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经过近30年的发展,温氏集团的养鸡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行业影响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2008年,集团全年实现上市肉鸡6.28亿只,成为国内上市肉鸡较多的企业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的消费量将会不断扩大。在传统的肉食结构当中,猪肉在肉制品市场份额中居主导地位,这就说明生猪市场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于是,温氏集团开始进军养猪产业,改变“一鸡独大”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鸡、猪“两条腿走路”的局面,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温氏集团培育的优质杂交种猪,在同行业中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优势,种猪产品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称号。公司肉猪产品质优量升,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饲养效益高。温氏集团主持的863计划“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专项,主要是对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进行创新,并对优势性状新品系进行培育。该项目的开展,推动和改善了我国种猪长期以来从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肉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21世纪后,温氏集团又开始发展动物保健产业。2004年8月,温氏集团成立了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动物保健品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服务和禽蛋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温氏集团还开展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和产业化生产,禽流感疫苗研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2004和2005年的两次禽流感事件中,温氏集团都没有发生一例禽流感疾病。2007年,温氏集团被批准组建了“广东省动物保健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中山大学合建了“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大生物安全三级(BsL一3)实验室”,这些技术平台使集团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另外,温氏集团还组建公共P3实验平台和国内一流的温氏研究院,并成为国家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疫苗定点生产企业。

2.动力――开放创新。温氏集团开放性的科技创新机制与社会良性互动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集合种苗、饲料生产,动物防疫与技术服务,形成产销为一体的畜牧产业链全程管理。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承担种苗、饲料、动物保健品(药物、疫苗)、养殖技术及产品销售等流程的管理及配套体系的建立,合作农户负责肉鸡(猪)的饲养管理。这种开放的分工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温氏集团内部更加专注科技创新,尤其是涉及到集团核心主导技术方面诸如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治、品质控制、市场营销等各关键环节重大技术突破,而且还解决了农户在养殖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在金融危机蔓延下,温氏集团联结的农户为45000户,比2008年仍增加5000户,比2008年平均每户增收5.9%。

温氏集团通过科技人股,实行“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实现了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尤其在养殖业的育种、动物饲料营养、疾病防治三大核心技术在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使得集团发展有了强大的推动力。1992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原动物科学系)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温氏”,取得集团10%的股份,扩股后变成5%,使其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而且华南农业大学的股票是唯一不可转让的技术股,这就保证了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动力。将企业剩余折股送股,实际上是对创新劳动的一种市场衡量,体现创新劳动对剩余的索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华南农业大学

先后派出30多名专家全面参与家禽育种、饲料营养研究、鸡(猪)疫情监测和疾病防治、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为温氏集团提供了一大批先进适用饲料加工技术、鸡种培育技术、肉鸡饲养技术、动物营养保健技术、疫苗防治技术的科技成果。目前,温氏集团的产学研合作已扩大到中山大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福建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兽药监察所、中科院广东省科学院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所,通过不断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更加促进了温氏集团的发展壮大。

同时,温氏集团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在比较中产生满足感,从而产生强有力的和持久的激励效应。如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所建立的全员股份理念,从而形成“人人是员工,人人是股东”的经营模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这已经内化为温氏集团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另外,为提升科研力量和水平,集团公司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0%作为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活动。除了资助集团内部科研人员进行研究以外,还公开向社会招标,对生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潜在的重大问题进行攻关。

3.保障――机制创新。首先,温氏集团重视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组建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为养殖户提供全程服务。温氏集团的技术服务体系实行四级管理模式,即集团技术中心和集团总服务部一各区服务部(技术员)一片区助理员一农户。其中,集团技术中心有决策和调控权利,他们不仅负责制定具体的饲养管理程序、饲料营养标准、疾病防治措施等方案,还负责监测鸡群的生长发育、营养水平、抗体水平状况等,并配有设备先进的实验诊断室。集团为合作农户提供种苗、药物、技术、销售服务。农户按集团要求按时接种疫苗、按饲养规范进行生产,以确保质量和成活率。集团设有禽病诊断室、咨询室等为专门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还派出技术服务队随时为农户解决技术难题。另外,集团还通过《温氏报》和互联网对养殖户进行管理和技术服务。总之,通过“公司――技术员――助理员――农户”四级技术管理建设,为合作农户提供包括种苗、饲料、兽药、技术和销售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服务体系。

其次,温氏集团设立专项技术研发和推广经费,使其形成资本的积累,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实现了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温氏集团每年有3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经费,保证了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温氏集团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职称评定机制,为集团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据统计,温氏集团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3300多人,硕士185人,博士22人,外聘教授级专家26人。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加盟,有力地推动了温氏集团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同时,为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鼓励技术人员长期专心于技术研究与开发,温氏集团参照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社会技术职称的评定制度,建立了一套温氏内部技术职务评审制度,设置了经济、会计、畜牧、工程等四大系列,并根据技术人员的业绩由专家委员会评定其技术职务级别,由集团公司发文聘任,并享受同等的管理干部相关待遇,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钻研技术,推进技术创新的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责任编辑:陈齐芳]

第四篇:扶贫龙头企业调查报告

国家扶贫龙头企业

调查分析报告

xxx办(局):

根据转发《xxx》的通知,xxx办电〔xxx〕20号文件要求,xxx县扶贫办及时组织对xxx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县xxx茶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弥宁公路边,距xxx县城30公里,属xxx县xxx镇辖区内,茶园分布在海拔1800米的无量山区。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属自然人出资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茶叶种植生产销售、对外贸易经营,现有茶园面积5500亩(其中公司2000亩,农户3500亩),投采面积3000亩,职工420人从事行政管理21人,茶叶加工60人,茶园管理339人。

二、发展过程

公司始建于1989年,原隶属xxx镇xxx村集体企业,当年种植茶园200亩,1993年开始投产。2002年底,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于2003年3月组建xxx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组建后,不断建全完善管理体制,树立了“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企业精 1

神和“质量第一、诚信第一”的服务宗旨,实施名牌战略,走开发“名、特、优、新”的路子,严格管理、狠抓质量、诚信经营,使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主要产品有“五一”生态绿茶系列和“五一”普洱茶系列,公司产品在色、香、味、型上都独具特色,自投放市场以来,长期保持质量稳定,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等地,荣获“云南省名优产品奖”、连续八届被评为“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2003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05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2004、2007、2011年公司注册使用的“五一”商标三届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公司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商业企业诚信单位”、市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xxx市中小企业“优强企业”等,2007年7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我公司“茶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2008年4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我公司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

三、财务状况

2010年底,公司总资产1860余万元,资产负债率21%,产量220吨,实现产值1200余万元,创利税250万元,银行信用等级A+级,无拖欠税款、工资等情况,财务状况良好。

四、带动农户增收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以“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带动增收。公司成立后,按当地党委、政府要求,以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道路,使茶园种植区域辐射xxx、xxx两县的三个乡镇、四个村民委员会十八个村民小组,直接参与农户1060户4200多人。到2011年,公司茶园总面积达5500亩(其中:公司2000亩,农户3500亩),2010年,投产面积3000亩,生产绿色食品茶220吨,产值达1200万元,平均亩产73.3公斤,平均单价54元/公斤。

(二)加大对农户的扶持,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制定最低鲜叶收购保护价(2010年5元/公斤二级鲜叶),向茶农收购鲜叶303余吨,茶户经济收入达151.6万元,户均增收1254元,人均增收316元,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贫困户就业336人。公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当地农民的经济增收,促进了当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存在问题

(一)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品牌质量意识不强。

六、建议

加大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第五篇:吉林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情况调查报告 3

吉林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情况

调查报告

2004年06月15日 13: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 农业产业化的成效显著

——吉林省来自88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报告 编者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发展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吉林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先锋队和生力军,其龙头带动作用发挥得如何、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有多大,直接决定着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快慢与质量。因此,为深入了解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进而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省企调队近期组织力量,对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全部88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问卷与走访调研相结合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自主发展意识空前强烈,在其带动影响下,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一、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一)龙头企业概况简介

在认定的全部88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除洮南市关东乳业有限公司、吉林省松江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乾安县植物油厂有名无实外(前二者根本未建立起来,后一户企业已连续多年停产),共有85户企业完整地填报了调查问卷及调查表。

表1: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状况表(单位:户)特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1 17 40 27 1.从企业规模上看,在我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有79%是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占20%,只有四平红嘴集团1户特大型企业。这说明我省农业产业化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多的是依赖中小型龙头企业来带动。

表2:龙头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状况表(单位:户)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5 9 40 11 2.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上看,在我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私营企业居多,占4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也超过集体企业占13%。这说明民营和外商资本更看好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表3:龙头企业组织类型状况表(单位:户)独资企业 合作合伙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8 2 57 18 3.从企业组织类型上看,在我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居多,占67%,其次是股份有限公司占20%。这说明我省龙头企业公司制实现程度较高,企业具备规范运作、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4.从企业行业分布上看,在我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有46户企业主营农副食品加工业,各有9户企业主营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有8户企业主营流通服务业,有3户企业主营农业种植业,各有1户企业主营麻纺织业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业。这说明我省的农业产业化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以农产品流通服务业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pppp5.从企业地区分布上看,在我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长春市最多,达29户,其余依次是:通化市13户,四平市11户,白城市9户,延边州8户,吉林市6户,辽源市4户,白山市3户,松原市2户。长春市的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是松原市的14.5倍,这说明了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pppp(二)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pppp调查结果显示:在85户企业中,目前有82户企业已经介入农业并成为具有带动型的龙头企业。其中,有69户企业(占81%)对我省农业产业化具备了较强的推动能力,有59户企业(占69%)辐射和带动的地域较广阔。

pppp1.龙型结构及利益联结方式。在85户龙头企业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这一组织形式的占80%,其中许多发展壮大了的龙头企业,已经突破了“公司”直接加“农户”的传统、简单、松散的组织形式,为保证原料供应的数量和质量,而积极筹建了公司自己独有的“基地”,通过“基地”与农户建立起更紧密型的联结;采取“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形式的占15%,中介组织大到“县域政府”,中为各类经济服务团体,小到农村经济能人,他们的存在节约和提高了龙头企业的组织成本和效率;其余5%为批发市场带动型,主要是为农户和客商之间提供平台服务,提升资源集散地的吸引力,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我省龙头企业与农户及各类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中,靠合同契约联结的占85%,形成股份合作联结的占11%,以其他形式联结的占4%。这表明龙型结构的稳定性还不高,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的密切性还有待加强。

pppp2.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中的带动作用。在73户加工型龙头企业中,2003年粮食加工量达518万吨,占当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3%;畜产品加工量达521万头,占当年全省畜产品出栏总数的24%;禽产品加工量达9375万只,占当年全省禽产品出栏总数的21%;葡萄加工量达到9000吨。

pppp在12户种植、流通、服务企业中,2003年粮油交易量1622万吨,畜产品(牛)交易量25万头,禽产品(鸡)交易量6万只,苹果梨交易量58万吨,人参交易量900吨,食用菌交易量320吨,鲜花交易量1560万株。

pppp3.龙头企业在促进社会财富积累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一方面,从对社会的直接贡献上看,2003年85户龙头企业共实现利税25.88亿元,相当于712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62%。另一方面,调查结果还显示:有15户龙头企业与312户相关企业建立了较紧密的联结,并带动其比联结前平均增收23.84%;有10户龙头企业与182个各类中介组织建立了较紧密的联结,并带动其比联结前平均增收13.45%;有73户龙头企业与152万户农户(包括省外)建立了较紧密的联结,并带动其比联结前平均增收21.41%,其带动农户数已相当于全省农户总数的40%,为农户带来的增收幅度相当于近三年省内农民纯收入年均增幅的2.78倍。

(三)企业自身的发展潜力 pppp1.龙头企业的运营状况良好。2003年,85户龙头企业的总资产达到339.07亿元,比上年增长0.28%;企业资本金合计达到66.13亿元,比上年增长8.33%;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8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1%;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09%;出口交货值达到6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8%;利润总额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58%;上缴税金8.84亿元,比上年增长7.09%;研究开发费投入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7.58%;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16%;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7703人,新增6811人。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装备水平较高,其中二十一世纪先进设备的拥有率已达40%,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平的占46%,八十年代水平的占12%,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设备已剩不足2%。85户企业中,已有17户企业共拥有49个国家级名牌产品,60户企业共拥有187个省级名牌产品。企业的外向型发展趋势和能力明显,从产品的主要销售地区看,2003年省内销售只占全部产品的36%,销往外省的占47%,出口国外市场的占17%,共有40户企业(占47%)具备产品出口能力。69户企业(占81%)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龙头企业的发展热情高涨。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强大的外在竞争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使置身第一线的龙头企业深有体会、深受鼓舞,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激情在增加、发展计划在制定和实施。调查显示,80户企业(占94%)已经制定了五年以上的长远发展规划,其中62户企业正在付诸实施;仅73户加工型龙头企业到2010年的设计加工能力预计将达到:加工粮食1732万吨、畜产品1497万头、禽产品29350万只,分别是2003年实际加工量的3.34倍、2.88倍和3.13倍,相当于全省2003年实际相关产品产量的77%、76%和66%。得到国债项目支持的长春皓月清真肉业公司更是如虎添翼,计划2010年将牛的年屠宰量由现在的20万头提高到50万头,羊的年屠宰量由现在的10万只提高到30万只,并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副产品的深加工,如年生产皮革50万标张、生物有机肥5万吨、并介入牛血清等生物制药的国内空白领域,实现年销售收入105个亿,利税15个亿,出口创汇3亿美元,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世界前10名的肉牛生产巨型企业,打造出“百年皓月”的坚实基础。

二、龙头企业的比较优势明显突出

85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是73户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在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我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的同时,立足我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优势,坚持走外向型发展之路,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注重标准化生产和新产品开发,使其自身具备了较强的发展竞争力。下面,运用目前较通行的工业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省73户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综合发展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

(一)工业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简介

工业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是一个相比较的概念,它的强弱需要通过选择一定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来体现。我们在研究影响工业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多方面可比较因素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发展能力、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四个主要因素、14项经济指标,来综合反映工业企业内外运作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一是企业发展能力指标(专家评价权数分值为15),反映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实力的纵向对比,它由总资产增长率和资产偿债能力2项指标组成(各二级指标权数分值见相关分析表,下同)。二是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指标(专家评价权数分值为50),反映企业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全面而真实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成果,它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增长率、销售利润率和人均创产值数6项指标组成。三是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专家评价权数分值为25),反映企业在外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它由产品销售率、出口市场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4项指标组成。四是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专家评价权数分值为10),反映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与取得的成果,体现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它由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产值比重2项指标组成。本文根据2003、2002年的有关统计调查数据,首先计算出全省规模以上2284户工业企业、73户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12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的14个二级指标具体数值,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为参照,利用赋予的权数再将各项比值加权平均,然后分别计算出四个主要影响因素的竞争能力;再利用赋予的一级权数对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总值进行再次加权平均,最终计算出各类型企业的综合发展竞争力而进行比较。pppp(二)龙头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的总体评价

pppp表4:73户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比较评价表

全省规模以上 加工型 规模以上农产品

权数 工业企业 龙头企业 加工业企业

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 100 1 1.45 0.92 企业发展能力 15 1 2.42 0.87 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 50 1 1.04 0.74 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 25 1 1.32 1.52 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 10 1 2.38 0.41 从表四的计算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73户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1/3仍属于小型企业的状况下,不论是与我省规模以上2284户工业企业整体比,还是与其中同属于农产品加工业的712户大中型企业比,在综合发展竞争力方面都已表现出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工型龙头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个百分点,高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52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了其不但已经成为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中真正的龙头,而且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远远超出了我省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在市场营销竞争力方面,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都高出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30%以上,也充分证明了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既势在必行,又大有可为。如在国家支援我省进行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第一批国债项目资金中,仅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户龙头企业就争取到了19.97亿元,占给予全省配套资金的一半以上。

pppp(三)从四个方面比较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发展竞争力 pppp1.企业发展能力比较

pppp表5:龙头企业发展能力比较评价表

二 全 省 加 工 规 模 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 级 规 模 型 以 上 全 省 加工型 规模以上

权 以 上 龙 头 农产品 规模以上 龙 头 农 产 品

数 工 业 企 业 加工业 工 业 企 业 加 工 业

2.42 0.87 加权平均值 总资产增长

率% 50 5.65 20.42 4.18 1 3.61 0.74 资产偿债能

力% 50 37.49 46.18 37.41 1 1.23 1.00 pppp总资产增长率是本总资产增长额与上年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存量的增速。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为20.42%,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3.61倍,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4.89倍,反映出龙头企业资产存量的增速非常快,表明企业普遍看好其发展前景,进而大力追加了投资。

pppp资产偿债能力是总资产全部偿还总负债后的剩余,等于1减去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自有资产的实际存量。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自有资产率为46.18%,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平均水平均高出23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积累而发展,外部推动力还有所不足。pppp由上述2项指标加权得出,龙头企业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实力均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平均水平,即持续发展能力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2.42倍,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2.78倍。

pppp2.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比较

pppp表6:龙头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比较评价表 二 全 省 加 工 规 模以上工业比

级 规 模 型 以 上加工型 规模以上

权 以 上 龙 头 农产品龙 头 农产品

数 工 业 企 业 加工业企 业 加工业

1.04 0.74 加权平均值 总资产贡献

率% 15 9.19 9.87 6.59 1 1.07 0.72 资本保值增

值率% 20 108.76 116.07 102.65 1 1.07 0.94 成本费用利

润率% 15 5.46 6.82 5.00 1 1.25 0.92

与全省规模全 省 规模以上 工 业

利润增长率% 20 64.84 41.17 27.55 1 0.63 0.42 销售利润率% 15 6.05 5.96 4.11 1 0.99 0.68 人均创产值数

(万元)15 262 355 203 1 1.35 0.77 pppp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运用自己实际占有和支配的资本所获利的程度,用来衡量企业对所有经济资源运用效率的高低。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为9.87%,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35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资产运营效益较好,资产总体获利能力远远高于一般的农产品加工业。

pppp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企业净资产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报告期所有者权益和上年同期所有者权益的比率。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6.07%,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13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强。

pppp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销售成本与各类费用投入的利润产出率,消耗单位成本和费用所产出的利润率越高,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82%,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33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龙型组织形式节约原料采购上的成本,另一方面产出产品的获利能力也较强。pppp利润增长率是报告期利润增长额与上年利润总额的比率。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利润增长率为41.17%,虽然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21个百分点,但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比,落后了37个百分点,这说明农产品加工业与其他类型工业企业比,利润增长率尚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可能也是导致农产品加工业吸引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龙头企业将很大一部分利润让利于农户后的企业留利,不能简单地据此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竞争力不足。

pppp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全部产品的综合盈利能力,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5.96%,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落后1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31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已经超出一般的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到达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水平。pppp人均创产值数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劳动投入综合经济效益。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人均创产值数为355万元,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35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58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取得了非常高的生产效益。

pppp由上述6项指标加权得出,龙头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高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30个百分点。

pppp3.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比较表7:龙头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比较评价表

二 全 省 加 工 规 模 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 级 规 模 型 以 上 全 省 加工型 规模以上

权 以 上 龙 头 农产品 规模以上 龙 头 农产品

数 工 业 企 业 加工业 工 业 企 业 加工业

加权平均值 1 1.32 1.52 产品销售率% 20 97.62 98.14 94.77 1 1.01 0.97 出口市场比

率% 30 2.40 4.20 7.01 1 1.75 2.92 流动资产周转

率(次)20 1.80 1.92 1.50 1 1.07 0.83 流动比率 30 0.87 1.10 0.82 1 1.26 0.94 pppp产品销售率反映企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企业产销衔接、产品满足市场需要情况的指标。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产品销售率为98.14%,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1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4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的产品适销对路、产销状况良好。

pppp出口市场比率是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与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反映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实际销售能力。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出口市场比率为4.20%,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75个百分点,但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落后117个百分点,这说明我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制成品比省内其他工业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但龙头企业产品出口比率低于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原因是许多中小型龙头企业还不具备产品出口能力和抵御国际市场变动风险的能力。

pppp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的比值,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状况。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92次,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24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的流动资产运作较顺畅,利用效率较高。

pppp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10,基本达到了2002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1.11的平均水平,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26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32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pppp由上述4项指标加权得出,龙头企业的市场营销竞争力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落后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20个百分点。这说明龙头企业的整体外部市场业绩较好、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pppp4.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

pppp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根本保证,由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难以度量,所以对其评价主要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选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产值比重两个指标,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pppp表8: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比较评价表

二 全 省 加 工 规 模 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

级 规 模 型 以 上 全 省 加工型 规模以上

权 以 上 龙 头 农产品 规模以上 龙 头 农产品

数 工 业 企 业 加工业 工 业 企 业 加工业

加权平均值 1 2.38 0.41 R&D投入占销

售收入的比重 50 0.29 0.93 0.14 1 3.21 0.48 新产品产值比

重 50 22.76 35.31 7.81 1 1.55 0.34 R&D投入占销

售收入的比重 50 0.29 0.93 0.14 1 3.21 0.48 新产品产值比

重 50 22.76 35.31 7.81 1 1.55 0.34 pppp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即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同期产品销售收入的百分比。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93%,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2.38倍,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5.80倍,说明龙头企业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注重获得持续的竞争力。

pppp新产品产值比重即企业当年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百分比。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新产品产值比重为35.31%,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55个百分点,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4.56倍,说明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方面的高投入也取得了较高的回报。

pppp由上述2项指标加权得出,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竞争力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2.38倍,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5.80倍。这说明龙头企业具备了较高的持续发展竞争力。pppp

三、制约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pppp以龙头企业带动的我省农业产业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却不容忽视,这些障碍制约因素已经影响到龙头企业和产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pppp(一)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pppp1.有72%的龙头企业认为,因许多优惠政策享受不到,而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调查资料显示:在85户龙头企业中,有46户企业(半数以上)未享受到任何一种支持其发展的优惠政策;享受到税收优惠和专项补贴的企业分别有26户,各占30%;获得过低息贷款的企业只有18户,仅占21%。这说明我省的大部分龙头企业目前还很难享受到中央和省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pppp2.2003年我省的财政支农投入仅占财政总支出的5.32%,比2002年的7.13%减少了1.81个百分点。我省正在进行的农业产业化,是黑土地上的一次深刻革命,是振兴吉林经济的希望所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强省富民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且具有长期性、渐进性、复杂性和迫切性等特点,而带动其发展的龙头企业在建设初期,又具有投入大、周期长、效益低、投资回收慢等特征,如果没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很难快速发展起来。因此,目前我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方面对政策还具有较强的依赖性。pppp(二)企业发展缺乏畅通的融资渠道

pppp1.有72%的企业认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影响其经营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pppp2.企业吸引民间投资的能力弱。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省龙头企业的运营资金中,只有6%来源于民间投资。

pppp3.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少。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省龙头企业的运营资金中,除来自企业自有、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几个渠道外,只有9%来源于其他渠道。

pppp4.金融系统的支持力度不够。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省龙头企业的运营资金中,只有27%来源于银行贷款。而从我们掌握的统计资料看,2003年我省银行系统支持工业发展的短期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16.2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例也达到15.60%,两者合计工业发展得到的银行支持资金达到32%,超出龙头企业利用银行贷款比例5个百分点。

pppp目前,我省大部分龙头企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往往边生产边购置先进设备等进行技术改造,还要不断投入资金加强和扩大原料基地的建设以能够实现标准化生产,尤其是原料收购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资金的大量使用性,而产品销售收入的回收又呈现分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金需求上,比其他类型企业更迫切、更集中、更短缺。而现实情况是,中小型龙头企业因无雄厚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在争取银行贷款方面的难度非常大,通过担保中心解决还要承担超出银行正常利率2%的担保费,而且往往由于资金供应不及时,错过原料收购季节后只好高价收购,无形中拉升了产品生产成本,减弱了市场竞争力。像吉林德大有限公司这样已经发展起来的大型龙头企业,在建设现代化封闭式商品鸡舍的问题上,资金缺口也达计划总投资的35%,正在寻求3000万元左右的扶持资金。

pppp(三)企业发展缺乏优良的市场环境

pppp1.竞争压力大,发展空间受限。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省、市、区都在大搞农业产业化,国内同类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调查资料显示,有45%的企业已明显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有22%的企业认为发展的市场空间比较有限。

pppp2.省内发展环境轻服务。调查中许多企业纷纷反映:土地、环保、城建、卫生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重“管理”、轻服务,对企业的发展往往不是本着支持、服务的态度,而是只管“制约”或以罚代管。如个别地方对酒类生产企业征收较高的消费税,甚至着“酒政”服装联合公安等系统强行征收“准销标识费”和“专卖利润税”。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今天,在外省更加优惠的软环境的吸引下,许多企业,尤其是已发展壮大了的一些知名企业,对“难离的故土”也蒙生出“去意”,现在有些企业的生产或原料供应基地已经外迁,长此以往,在我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其结果对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影响不言而喻。pppp3.国际市场环境壁垒重。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对44%的龙头企业出口产品有利,但国际农产品贸易中除固有的高关税壁垒外,技术壁垒、反倾销、特保条款、知识产权壁垒、动物福利条款、“舆论壁垒”等新型“绿色”壁垒却呈上升趋势,这对我省尚处发展初期、规模小、实力弱、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中小型龙头企业十分不利。如延边宝利祥蜂业有限公司的蜂蜜原来70%出口欧洲国家,但2003年却受到其反倾销和提高安全准入标准的影响被“挤”了出来。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受“禽流感”日本闭关的影响,仅今年1月份生产的鸡肉产品出口转内销的直接价格损失就达1778万元。pppp(四)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低

pppp1.有47%的企业原料供应不足。表面上看,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原料供应似乎不成问题。而现实情况是,由于我省的种植业结构、品种和质量与龙头企业之间的需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又面对国内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和企业加工经营能力的扩大,龙头企业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我省玉米的产量虽然很大,但糯玉米的产量却很小且质量不高,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四平帝达变性淀粉有限公司等以其为原料的一些变性淀粉生产企业的发展。通化葡萄酒股份公司已在山东的高密和辽宁的瓦房店分别建设了5000亩和2000亩的葡萄生产基地,其省外基地总亩数已相当于省内基地的70%。

pppp2.企业加工能力效应没有充分发挥。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73户加工型龙头企业实际的粮食加工量仅是其设计生产能力的51%,畜产品加工量仅是其设计生产能力的49%,禽产品加工量仅是其设计生产能力的56%。所有的油脂加工企业,都面临着大豆资源短缺的问题,市场上大豆的收购价格已由今年年初的1.20元/市斤上涨到1.85元/市斤,在收购价提升50%以上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仅收购到正常年份加工量的一半以上。长春皓月清真肉业公司若达到年屠宰50万头牛的生产能力,则需要有年存栏150—180万头牛的资源储备,目前因在省内掌握的肉牛资源有限,再加上外省更加优惠政策的吸引,已在黑龙江的牡丹江地区投资建设了10万头肉牛屠宰基地,并以无形资产“投资”于绥化地区的肉牛产业。pppp(五)企业发展存在制度缺憾

pppp1.企业龙型功能不完善。调查资料显示,有39%的企业龙型功能不完善,不是缺龙身就是少龙尾。“公司+农户”的原始组织形式已经与企业的发展壮大不相适应,如千家万户式的种、养植产出的原料很难达到外向型出口企业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企业对众多不守合同甚至个别赖帐的农户缺乏强有力的约束能力。这表明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上需要制度创新。

pppp2.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有18%的龙头企业在产权划分上不清晰,有11%的企业自主经营权还不高,有46%的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完善。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挥。pppp

四、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pppp当前,举国上下都非常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提出,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可给予财政贴息,并逐步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值税政策,不论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方面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如今上有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龙头企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热情,如果再有效地解决了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速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pppp(一)提高认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pppp作为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对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97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把农产品加工业培植成与汽车、化工并重的第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围绕畜产品、粮食、特产品、绿色食品等开发为重点,到2007年最终形成14个系列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从深入调查了解中发现,各地、各部门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应该给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软环境还不理想、不宽松。因此,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将其提升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老工业基地改造、工业省建设和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的高度来全面认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pppp1.应该给予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一定要给好、给足,以便进一步调动其自觉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带动和加快我省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pppp2.加强软环境整治工作,强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服务意识,为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提供一个优良的省内发展环境。

pppp3.鼓励和吸引已经发展壮大了的龙头企业在省内以扩建基地、兼并重组等方式自愿跨地区发展,不断壮大有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规模,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强其对全省农业产业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pppp(二)重点倾斜,提供财政金融支持 pppp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是社会效益非常大的富民工程,但对龙头企业来说,发展初期具有投入大、效益低、建设和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如果没有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单靠企业自身缓慢积累,很难迅速发展壮大。因此,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在资金投入上应重点倾斜,采取得力措施,确保足额、及时、到位。

pppp1.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国债资金和财政补贴等其他涉农专项资金的支持。今年以来,虽然国家为抑制经济过热一直在收紧银根,但对涉农产业还是大力支持的,我省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pppp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龙头企业与金融系统的关系,为真正有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争取到更多的低息贷款或正常贷款。建议在农行、农发行设立集中投放、分期回收的“龙头企业季节性原料收购专项贷款”,以缓解目前龙头企业发展资金普遍短缺的问题。pppp3.龙头企业自身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参股、上市、发债券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海内外各类社会资金,共同做大做好农业产业化这篇大文章。

pppp(三)整合资源,提升龙头企业的竞争力

pppp长春皓月清真肉业公司、吉林华正农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产业化项目的选择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立足资源优势,坚持走高科技、标准化、高质量、绿色化、外向型、国际化之路,步步为营、开拓市场,系列生产、品牌经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pppp1.在资源整合中,提高产业化项目的再建标准,达不到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和在国内同行业中不具备竞争力的项目坚决不上,避免以往“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浪费原本稀缺的资金和原料资源”的现象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再次发生。

pppp2.严格清理整顿已经认定的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不符合条件和要求的“挂名龙头企业”坚决剔除掉,以便对有发展潜力和能力的真正的龙头企业给予更加大力的扶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pppp3.利用制度创新调整种植业结构、更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龙头企业在加强原料基地建设时,可以考虑实行能够调动多方积极性的“长期股田制”,即农民以土地入股于龙头企业,按企业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从事生产,除每年领取高于当年种植业收入的工资外,还可以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股息和红利。这样,既可以解决龙头企业原料供应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又能确保农民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最终,随着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即可成功实现。

下载农业龙头企业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龙头企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 苏农办〔2010〕11 号 2010 年3 月 附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工作,现根据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

    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省级龙头企业标准 1、企业组织形式: 依法设立的农产品加工业或农产品流通业、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企业。 2、加工企业规模: 企业总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60......

    梅州农业龙头企业(最终五篇)

    梅市府办〔2010〕8号 关于公布梅州市重点农业龙头 企业名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有关单位: 按照《关于印发梅州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认定与......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总结

    2012年,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牢牢围绕展开五个一创建活动这个主题,结合培养x亿元上风主导产业,结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结合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业,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获......

    白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白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甘肃北方菜业有限责任公司概况 一、基本情况: 甘肃北方菜业靖远瓜果蔬菜批发市场位于靖远县南郊,紧靠国道109线,靖天公路和白宝铁路,距省会兰州128公......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文件大全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甘农产办(2005)3号------------------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第一批 省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省直有关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知

    通 知 各龙头企业(济宁市级及市级以上):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对我市济宁市级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进行动态信息监测,请你们积极配合,将本企业情况进行汇总,并形成文字材料,并与4月10......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

    关于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申请 市农业局: 0000000000000有限公司2005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50万元,拥有职工183名,公司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