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战纪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
抗战纪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
陈红军 陈金龙 《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3日 13 版)
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象征,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举行的系列纪念活动,在实施政治动员、表达政治主张、协调各方关系、建构政党形象与国家形象、强化历史记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借助纪念活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连通历史与现实的可行路径。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国家举行纪念活动。那么,抗战纪念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作用?概而言之,抗战纪念能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历史资源、历史启迪和历史支撑,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抗战纪念涵养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抗战纪念能彰显国家富强对于民族存亡、人民幸福的意义,亦能诠释文明对于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性。
20世纪30年代,日本之所以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企图在短时间内达到征服整个中国的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抗日战争实际上是落后 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的较量。“落后必然挨打”,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日本侵华历史留给国人的惨痛教训,也是总结近代中国历史得出的基本认识。举行抗战纪念,将国人带回历史场景、保留历史记忆、反思历史教训,就不难体会国家富强对于民族存亡、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就不难感知国际竞争实际上是国家实力的较量,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和主动权,就必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如此,既有利于激起国民对于国家富强的渴望、民族振兴的诉求,也有利于凝心聚力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既涵养“富强”的价值目标,也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成为现实。
“文明”是与野蛮相对应的概念,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是大国形象建构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融入国际社会、赢得国际社会认同的重要条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文明进化的历史。从总体上而言,人类文明的进化是协调的,文明内部的发展是均衡的;但就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有时也会出现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进化不同步的现象,甚至造成文明之间的错位和失衡。比如,近代日本虽然物质文明进步了,但其国民性中由于武士道精神熏陶所养成的崇尚残忍、鼓励杀伐的基因挥之不去,成为对外发动战争的重要原因。“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慰安妇”“三光政策”等日本侵华的种种野蛮行为,突破了人类文明的底线,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良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痛苦和灾难,日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导致国家声誉下降,国家形象受损。举行抗战纪念,再现日本侵华的野蛮行径,可从反面使国民感知恪守人类文明底线、坚守人类文明准则对于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性,感知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对于国民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从而涵养“文明”的价值目标,建构文明大国的形象。
中华民族以和为贵,崇尚和谐,追求和谐,视和为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倡导国家关系之和、民族关系之和,“协和万邦”的古训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谐国际关系的向往和期盼。近代日本民族则与此相反,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严重的资源缺乏,造成了好战喜斗的民族性格,将战争作为拓展民族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带来了剧烈的心理创伤。举行抗战纪念,可使国人回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空,触摸战争的场景,感知战争给国家、民族和人民带来的苦难,体察国家关系和谐、和平国际环境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价值,升华对于和平的向往与坚守,为涵养“和谐”的价值目标提供历史佐证与历史支撑。
抗战纪念涵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抗战纪念能表达自由的价值,彰显正义的力量,体现法律的威严。
日本侵华的历史,也是实行殖民统治的历史。在台湾地区,日本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毫无人身自由可言;在东北,东北人民受尽奴役和摧残;在华北,华北人民失去基本人身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通过抗战纪念,回溯日本实行殖民统治的历史,可使全社会感知自由对于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价值,形成全社会尊重自由、追求自由、保护自由的自觉,以涵养“自由”的价值取向。
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正义战争将最终赢得胜利,这是战争的一般规律。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践踏中国主权、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因而遭遇国际社会的谴责,“失道寡助”;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战争,因而能够得到国际社会和中国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日本战败投降和中国抗战胜利,说明正义将最终战胜邪恶,这是人类正义的胜利,充分显现了正义的力量。1948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25名战犯做出有罪判决,维护了国际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举行抗战纪念,呈现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场景,可让国民感知正义的力量,明察正义对于维持国际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涵养“公正”的价值取向,形成崇尚正义的社会氛围。
抗战胜利后,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外,国民政府还设置了十个军事法庭,对两千多名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使其最终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这些大规模的军事审判,都是基于国际法准则而进行的,在伸张正义、将战争犯罪事实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同时,彰显了法律的力量和法治的作用。法治是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举行抗战纪念,让民众了解战后依法对日本战犯进行的系列审判,充分显现法律对于国际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形成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善用法律的社会氛围,从而涵养“法治”的价值取向。
抗战纪念涵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抗战纪念能使民众感知爱国主义的力量,体察敬业的多维表征,也有利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建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抗日战争精神的主线。在日强我弱的背景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最终取得胜利,主要靠的是由爱国主义所激发出来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使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彰显了爱国主义的光辉。举行抗战纪念,让国民回溯海内外中华儿女种种爱国壮举,深思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使公民体察爱国主义的力量,感知作为中国人为什么要爱国、什么是爱国、如何去爱国,这是涵养“爱国”价值准则的重要资源和方向指引。
抗日战争的胜利,从不同层面诠释了敬业的丰富内涵。军人的天职是保家卫国,抗日将士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是敬业的最高境界;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等行之有效的作战方式,是根据地人民在抗日实践中的创造,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人民群众的敬业;白求恩作为加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挽救了无数伤员、病人的生命,向我们展示了国际友人的敬业精神。举行抗战纪念,呈现不同群体的敬业情怀,可使公民从历史中感知敬业的意蕴和方式,从而涵养公民个人“敬业”的价值准则。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有着近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即使在日本侵华期间,征战中国的部分日本士兵,良心发现之后,有的参加了觉醒联盟、反战同盟、解放联盟等在华日本人的反战组织,积极对日本军队进行宣传战、思想战,激发了广大日本士兵的思乡、厌战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日军的土气;有的自动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或直接在中国军队的作战部队中参与对日作战。战争结束后,日本不少有识之士和社会团体能正确对待历史,反思日军侵华的罪行,并为当年日军犯下的罪行道谦,致力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举行抗战纪念,是为了总结过去,放眼未来,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而不是激起中日之间的民族仇恨。本着这样的态度举行抗战纪念,呈现中日友好的历史事实,利于涵养公民个人“友善”的价值准则。
总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清醒剂,能给后人以启迪和智慧。抗战纪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选择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机和载体时,不能忽视抗战纪念的作用;抗战纪念应结合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融入抗战纪念之中,以彰显抗战纪念的价值与功能。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篇: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立足学校历史渊源、发展脉络、鲜明特色,深入挖掘和阐发学校历史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讲好学校自己的故事,传播中国大学的好声音。
【关键词】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 地域文化 特色资源
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也是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除了理论的宣讲之外,更需要立足其固有的根本,借助一定的载体进行传播、交流与体验。
近年来,xx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立足办学传统,以校史为依托,以地域文化为根基,以特色文化资源为载体,精心打造人文景观和文化教育基地,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校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也包含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xx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曲折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1939年,学校在抗日烽火中诞生,以“适应抗战需要,致力于国家生产力量的培植”为办学宗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第一任校长刘贻燕在开学典礼上讲:“本校的成立,实是应运而生,本校的使命和任务,正是针对抗战建国而来。”然时值国难,民族危殆,办学条件极其艰苦,资金难筹,教师难聘,设备难寻,连校舍也难有着落。在后来的历史变动中,学校先后七更名称、七变隶属关系、六易办学地址,中途曾一度停止招生。其发展道路之曲折,办学条件之艰辛,在各高校发展史上,十分罕见。从“假旧庙以迎新生”到座落天府沃土xx,学校在曲曲折折中奋勇前行,以坚韧不拔博取生机,在时代大潮中激流勇进,不断发展。
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体现着一代又一代纺专人同舟共济,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也充分展现了每一个中国人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追求。每年9月,学校都会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艰辛发展的曲折历程,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斗志。学校还陆续推出《自强不息70年》、《纺专校友》等校史文化丛书,每年开展“相约20年”校友返校活动。学校建校史文化走廊,通过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弘扬爱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懂得奉献与感恩。
学校发展历程中包涵的大量历史素材,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丰满和充沛。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抗日英雄杨惠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贤、全国道德模范曹于亚等杰出校友。杰出校友们的事迹体现出中华崇正义、讲孝道的优秀品质,又体现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时代价值。通过这些典范以及优秀校友的事例,让学生在对校史的认知认同中切身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激发出前行的动力,让xx纺织高等专科学校76年的精神得以传承弘扬。
二、地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鲜活质料
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根植巴蜀大地,承接华夏文明,深入挖掘和阐发纺织服装文化渊源及其时代价值是xx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重要使命之一。
挖掘和阐发嫘祖文化。嫘祖,xx盐亭县人,轩辕黄帝的元妃。她拓展农桑、一生为民、福泽百姓的故事在巴蜀大地广为流传。中国油画名家杨万忠把嫘祖誉为“推广栽桑、养蚕、抽丝、织绢、制衣”的教育家,是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的人文始祖。学校深入挖掘嫘祖精神——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都是嫘祖文化体现出来的时代价值。学校以此凝炼了“衣被天下、科教兴国”、“长向桑梓纺经纬、永为河山织锦绣”的大德文化,形成了“服务纺织、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德修于正、学究于行”的校训。学校将校中湖命名为“嫘湖”;织华夏母亲嫘祖故事图,作嫘祖记;组织教师研究嫘祖文化,每年举办“嫘湖之光”纺织文化论坛等等。学校通过嫘祖文化的宣传教育,既凸显了办学特色和学校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也让嫘祖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传承和创新蜀绣文化。蜀绣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蜀绣和蜀锦被誉为蜀中双宝。学校以蜀绣研究为切入点,在对其地域性、民族性和传承性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将精美的中国刺绣艺术和技艺创新运用到现代服装、家纺、装饰艺术上,积极推动将xx本土文化元素植入到现代产品中,同时也积极推动蜀绣文化的传播。学校还将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建立“蜀锦蜀绣研究中心”,引进省级知名蜀绣大师、传承人到校工作,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蜀绣、羌绣、彝绣等课程及开展业余培训,迄今已有1000余人修读,教师累计授课30000余学时,这既提高了学生对蜀绣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又强化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认知。正是在这一认知下,学生创作的作品才有了精气神,有了文化之“魂”。近年来,学生创作的蜀绣作品连续三次参加xx市蜀绣创意大赛,获得多个奖项,参赛作品丰富多样,服装、家居、工艺品、设计稿等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参赛作品对xx蜀绣产品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师生创作的蜀绣作品先后十余次参加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南非国际贸易博览会、德国“中国职业教育展”、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xx职业教育活动周等展览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三、特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校园文化建设则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xx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充分利用既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推出了一批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品文化项目,既办出了特色,又提高了文化品味,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效果。
以艺术形式再现中华纺织史。中国的纺织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到汉唐时期生产纺织品达到极盛时期。但纺织品并不是简单的物质产品,它还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因此,纺织品与人类其它文化现象息息相关,它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表征。以中国为例,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处处洋溢着富足快乐,服饰文化则表现为富贵典雅,服装的样式也丰富多样。学校编排的大型舞蹈《织》,就是以中华纺织史为切入点,把几千年的纺织文明浓缩在一个舞蹈剧内。这部舞台剧以历史时间为脉络,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不仅再现了中国纺织文化的发展史,也再现了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将历史与文化以艺术的形式加以表演展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形式。
以现代技艺创新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华纺织服装文化,就是要提炼蕴涵其中的精神内涵,使时代价值和传统文化相互交织。自2012年起,学校就结合xx打造“国际时尚之都”的发展战略,与新丝路、雷迪波尔等大型企业以及多所中高职院校合作,连续3年在国色天香、宽窄巷子等地举行师生服装作品展。这些展演展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师生设计作品时,将川剧脸谱、传统山水图案融入到时尚元素的构变中,将传统书画艺术与数码印花等高新技术结合起来,再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传统印染加工会带来环境污染,师生利用无水印染技术,模拟传统扎染与蜡染,进行印花和服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使得凝聚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间扎染和蜡染技术得以传承发展。学校还经常邀请蜀锦蜀绣大师、国画大师、书法大家来校讲学献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广大师生奉献精彩文化盛宴。2014年开始,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办国画、陶艺设计与鉴赏、软装饰设计与搭配等业余艺术班,为爱好艺术的师生提供专业指导,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丰富的文化遗产,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纺专儿女,是纺专人的精神家园,是学校万世不变的“遗传基因”。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融入传统的纺专文化,形成了全校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以“一带一路”文化活动弘扬友好合作精神。以xx为核心的南方丝绸之路,在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为连接中国西部与东南亚、南亚,促进双方的人文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2015年9月,xx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举行了“一带一路”文化艺术周活动,开展了与沿线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等。来自印尼、老挝、印度等多国师生齐聚xx,交流不同民族文化、切磋传统技艺。学校向各国师生展示了蜀绣、羌绣、茶艺、书画、明清家具、民族服饰等多种类型的特色文化,并达成了加强文化交流合作的协议。经济贸易的合作,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与认同,各国间的合作以文化为纽带,以共享为基础,夯实了“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而xx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举行的这一文化活动,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精神和价值观。
以人文景观和历史博物馆丰富文化资源。校园人文景观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养料。纺专校园内有序分布着雕塑、石刻、建筑林木、原物复制品等,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交融,历史与现实的交互,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色文化资源。学校还建有“臻古堂”明清家具博物馆,藏品900余件;建有少数民族服装陈列馆,开展对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和审美教育。学校历经周折收集到唐代大镂花机、丁桥织机,置于学校图书馆和校史馆,供师生参观。
当代,中国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碰撞,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既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追求,更是对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就是要立足学校历史渊源、发展脉络、鲜明特色,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学校历史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讲好学校自己的故事,传播中国大学的好声音。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014年,校团委紧紧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校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西华人”目标,积极探索西华青年应该具备的品格特征,在全校深入实施开展西华青年品格塑造工程,有效引导西华学子成为具有“忠诚感恩,求索创新,务实担当,大爱奉献”的西华青年。重点突出青年思想引领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两项战略任务。全面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思想道德和人格素养、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文化艺术和个性发展、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等领域为西华青年学生提供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成长平台。
易班平台:在易班建设上,充分利用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共青团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的新阵地,将易班学生工作站建设成为展示团学工作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新平台。通过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深受师生喜爱的微访谈、易周话题、易周精彩等精品栏目。全年总共完成微访谈103次,易周话题12期;编辑易周精彩15期。学生参与量达5万余人次。
忠诚感恩:结合 “五·四”运动、烈士纪念日、国庆、“一二·九”运动等重大纪念日,利用易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主题活动。五四晚会、“我和国旗合个影”、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等活动,都在全校引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我看见——“五四”晚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博互动数量达到11000多条,晚会微博话题#我看见.我们的五四#排到了微博热门话题榜第19位。同时,在前期微博宣传中,有3条微博点击量过万,最高为3.2万。此次晚会受到四川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你记得么?”漫画校园,这两个话题就得到了团中央、以及各地省市团委微博的推送。在今年12月9日,还将举办纪念12.9运动文艺晚会。
同时,“西华青年”微信、西华大学学生会微信还主要打造特色栏目——“微故事”、“微人物”、“微声音”、“为你读诗”等,以西华青年品格为核心,在创新创业、主要做思想引领方面的内容。同时嵌入做具体活动、学生事物、学生服务、学生观点等内容的发布。以服务和引领来打造微信平台。
此外,还利用主 “西华讲堂(西华看世界)”讲、读书俱乐部、青年diea等,关注青年思想,提升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共有100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办西华讲堂21期,参与人数约6200余人。青年idea共两期,参与学生会近千人。同时,开展“老教授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院长谈读书”、等讲座活动。受到师生欢迎以及四川日报等国家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
除了感恩国家精神培养之外,也倡导学生感恩亲人、感恩身边的朋友,易班利用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在线上发起最美教师、妈妈菜等活动,得到同学们的极大关注,纷纷留言表达对母亲、老师的感恩之情。
求索创新:重在大学生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方面,以“西华杯”、“挑战杯”为龙头,组织好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结题工作,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登峰”计划,让优秀学生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有机会从事到高端的科学研究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家、省市级科技类竞赛和活动,培育学生科技创新和浓厚校园学术氛围。上半年,共获得国际国家省市奖项共计150余项,其中,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哈工大杯”第十六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等有影响力赛事获得一等奖20余项。
全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依托学校科技园、校友资源及地方资源,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大举办创业论坛。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校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以及有关方面专家来校,采取组织报告会、讲座、座谈会、模拟创业活动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
同时,开展各类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加强创业宣传。及时总结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宣传推广先进经验。树立一批自主创业典型,予以大力宣传,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设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或创业沙龙,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省、全国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与专业、职业、创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同时,在易班网站中开辟创业专栏,及时传递创业知识,宣传创业政策,扩大创业教育的受益面。
务实担当: 主要利用志愿服务、社会工作、青马培训来培养学生的务实担当精神。今年,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心组织136支团队,共计2000余名学生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推动学生进行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活动受到《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9个,建设志愿者服务基地近30个,全年在校内外集中开展了助孤助残、关爱留守儿童、无偿献血、交通文明劝导、校园环保、义务支教、义务家教、城乡综合治理等志愿服务800余次,参与人次达10000人次,服务时数累计达30000余小时。
同时,利用青马团校,大力培养践行学生干部务实担当精神。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展现西华学子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在5.12地震、玉树地震、4.20地震中,学生干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抗震救灾。学生干部还专门组织党员服务队,第一个深入灾区,进行帮扶工作。同时,在面临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案等社会事件时,主要学生干部第一时间参与学校维稳工作。从2013年到2014年,学生主要干部参与维稳值班5次,同时,还建立了日常信息维护制度,定期撰写学生网络舆情报告。
同时,还鼓励学生走出学校,把学生干部派驻到乡镇社区挂职锻炼。我校先后有20余名研究生、30余名本科生到郫县各乡镇挂职锻炼,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极大肯定。
大爱奉献:“4.20”芦山地震后,西华大学师生赴芦山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发起圆梦活动。此后,西华志愿者通过对成都周边高校的考察,发现以校园公益基金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去支持、扶持爱心公益项目和团队,不仅能够让公益梦想延续,也能够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为此,校团委成立了专门的团队研究制定《西华梦想公益基金》章程,包括经费管理、项目审核、人员构成等方面。
西华梦想公益基金,以更灵活多样的形式号召西华学子加入到公益团队中来,更好地诠释西华学子大爱奉献的精神品格。此笔基金,也将秉持“平等、互助、友爱、共享”的理念,为有公益梦想的同学提供资金支持,汇聚校园爱心力量,以更专业、更有效的方式开展爱心公益。从项目的申报、基金的审批到公益活动的开展,都将全程在易班上公开。
今年,西华梦想公益基金正式启动,受到同学的极大关注,共有69支公益团队申请基金,最终选择了“爱华公益”支教团队、“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团队、“四叶草”关爱智障儿童团队、“蓝色行动”关爱自闭症儿童等8个公益团队进行资助。公益梦想基金受到社会媒体极大关注,有新浪网、四川新闻网、人民网等20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11月,爱心圆梦项目第二期即将推动,此次爱心圆梦项目以易班为主要载体,与上海易班合作,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材料
一、具体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4]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 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1-4]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1-4]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我们这一代人的起点太高、梦想的太多,习惯富足的新一代人,自然地对父辈那种平淡的工作生活抱有怀疑态度,期待更多变革。我们更关注政治人物说话的态度,而不关注话语的内容,开始留心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而不那么在乎经济的增长,我们想用微薄的收入去浪荡世界,也不愿意投入的坚持做好本分工作,我们热爱变革期待改变,却没有确定的方向。在很多人身上,我们看到玩世不恭,谈到国家和社会就是讽刺、辛辣、调侃,但你问他“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时,他就期期 艾艾地说“让那些拿着高薪的官僚们去想吧”。这种现象并不是偶见,在社会加速转型的当下,疾速奔跑时,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不能接受漫长的等待,因为我们习惯了快速,我们希望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拥有一切,但真的拥有了我们又能干什么?物质膨胀的今天,灵魂被挤兑的无处栖息。
我不禁开始思索„„想起去年中国网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媒体对其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他们这种实现自我的价值观,不正是社会所需要的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让这些“感动中国”的人们有如此壮举,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新一代的人们需要学习和培养的? 我想这个答案应该是: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所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不是凭空而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沉淀,最后变成社会人自觉的行动,变成一种性格坚持下来。而我们所要做的:
1、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价值,要有树立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诚然,我们没有保尔柯察金那样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抱负,也许不能做到像杜红英大姐那样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但我们不能甘于平庸,安于现状,有人说:人的一生百分之五是精彩的,百分之五是痛苦的,而另外百分之九十是平淡的。人们往往不能忍受着百分之五的痛苦,而错过百分之五的精彩,在百分九十的平淡中度过。
2、承担责任,努力奋斗。人活在世上,不是为所欲为,对社会的责任应当成为我们人生理想的归宿。无数有杰出贡献的人无不以对社会的责任来鞭策自己寻找到人生的真谛。大多数人都出生在平凡的家庭却又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诱惑,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更希望能表现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努力奋斗将是我们唯 一能做的事情。只有努力奋斗,才能练就一身硬功夫,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将披荆斩棘。
3、以强大心理对待奋斗结果。人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伸展出生命的张力。像地质队员遍访崇山峻岭、穿梭于悬崖峭壁间寻找矿床,甘于清贫,忠于理想,也许到最后没有任何发现,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事,但他们不怕失败,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了。奋斗是一种心态,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对待结果则应换另一种心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锱铢必较,对不可控因素则随遇而安。如果和不可抗力斤斤计较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最后不但于事无补还恶化了自己的情绪。人只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足够了,要知道,心态放平还能延年益寿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了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应该具备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两个方面的统一。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精神建设,注重用价值观来实现凝聚和引领,但价值观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有效凝聚我们这个国家,尤其是凝聚新一代人的意识形态,我们需要更好的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服务,实现自我,用自己的力量去造福更多的人。明天的我们将会怎样,显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继续迈大步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我国的发展道路,历来都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最终目的就是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中国梦付诸于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我党成立的出发点便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行动和政策都是为了群众,让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享有应该享有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全面铺展开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对我党长期奋斗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进一步认知,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策领悟和形势分析。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贯彻我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前提,解放思想,杜绝固步自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创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2)
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自由主义”精神,可以浓缩为一个“私”字;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不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整体主义”精神,可以浓缩为一个“公”字。“为私”与“为公”的基点,就是二者最本质的差异!所以,“精忠报国、天下为公”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最合理、最经典、最给力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体现出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最大异同!那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呢?这就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自由主义”精神。西方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在维护“自由主义”这个核心价值。【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恰恰是不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整体主义”精神,从浅层次讲是以“国家”为整体,从深层次讲是以“整个世界”为整体,追求大同与追求自由,这就是中西方核心价值最本质的区别!
“自由主义”的灵魂是“私”,“整体主义”的灵魂是“公”,“为私”与“为公”就是二者最核心的核心、最本质的本质!抓住这条主线,一切争论与彷徨都将迎刃而解。毫无疑问,“天下为公”就是“整体主义”的最佳诠释!虽然“天下为公”出自《礼记》,但真正阐发它、使它扬名四海的还是得益孙中山的力量。所以为了创新,则需再加一个对应的典故,它必须有足够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全面衡量,“精忠报国”是最佳的选择!
“自由主义”与“整体主义”并没有好坏对错 的分别,它们是“普世价值”的两个基本点。就像太极图的阴阳两极,它们是互补互成的关系。比如:我国在改革 开放以前,因过份强调“整体主义”而扼杀了“自由主义”,结果导致了社会经济举步维艰;同样,早期资本主义因过份强调“自由主义”也尝尽了苦果,在马克思主义激烈批评的影响下,西方也做了深刻的反思,融入了许多社会主义的元素,现在的资本主义早已今非昔比!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我们在引进“自由主义”的同时,也逐渐丢掉了自己的核心与本质,用儒家的话讲就是丢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气质。当今世界最大的危机还是“自由主义”过度膨胀的失衡,因此,在经济上崛起的中国,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与道义。当然,这也与我们找回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精忠报国、天下为公”既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最终在苏联易帜,却能在中国生生不息、发扬光大?这与中国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历来强调整体思维、辩证分析,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中医,头痛不一定医头、脚痛不一定医脚,这种整体思维、辩证施治,恰恰与马克思的哲学观息息相通、不谋而合。中国人潜意识中的这种文化底蕴将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提供无限的源泉。“精忠报国、天下为公”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完美融合与最佳共鸣!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3)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代表怎样一种价值理念?它有哪些内容?究竟这种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如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阅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有些感想与大家共勉。我们说,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象是行动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我们国家和社会,也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联系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也可以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价值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我认为我们中共党员必须从其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 器。通过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我们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正确立场、头脑清醒。目前,一些国际反动组织妄图分裂我国,西方资本主义也试图用和平演变等方式同化我国,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员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他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民族精神是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赋予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民族精神蕴含着民族的理想和信念,体现着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曲折而始终坚如磐石的一个重要原因。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维系民族的团结统一,核心因素是爱国主义。这种历久弥新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紧紧地把所有中华儿女维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南宋的文天祥,清末的林则徐,近代的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他们在不同的时代,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奋斗,这就是一种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当代共产党人也需要一种精神,就是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封建主义枷锁和殖民主义的屈辱,如今,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使祖国重新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凝神聚力的精神支柱。第三,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同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统的。民族精神的发展进 步,靠的就是不断改革创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孤立发展,就必然走向落后和衰亡。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汲取一切先进科学的精神营养并充实到自己的民族精神宝库之中,推动民族精神的发展,才能生生不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包括与时俱进的意识和精神,开拓进取的意识和精神,求真务实的意识和精神,讲求效益的意识和精神,奋勇争先的意识和精神。中国人民就是依靠这种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新时代。时代精神反映一个时代基本特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同时也是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影响着时代进步的方向和潮流。一个国家依靠创新来发展,一个单位同样要依靠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我所大力发展2个省中心一个国家中心,就是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生动例子,这种发展顺应了质检机构的发展趋势,从综合性检测机构到部分检测项目实现专业化,这是对质检事业的一种创新,是一种新的发展思维模式,是引导常州质检大步迈进的宏伟蓝图。第四,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党员必须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友善篇
上八里镇中心学校
八三班
郭颖
活动背景:
1、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学校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其中在“友善”方面,强调队员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活动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内涵;
2、体会友谊和协作的乐趣,加强队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集体间感情;
3、掌握友善交往的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活动过程:
一、看视频,谈友善
1、播放新闻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哪些内容?
2、视频内容交流:视频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3、小队讨论交流:“友善”离我们有多远? 说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做游戏,寻友善 小组活动—笑容可掬
1、规则和程序
◎让小组成员站成两排,两两相对。◎各排派出一名代表,立于队伍的两端。
◎相互鞠躬,身体要弯腰成90度,高喊***你好。◎向前走交会于队伍中央,再相互鞠躬高喊一次。
◎鞠躬者与其余成员均不可笑,笑出声者即被对方俘虏。
2、相关讨论
1)这个游戏给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做完这个游戏之后,你有没有觉得心情格外舒畅? 2)本游戏给你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以什么启示?
3、教师总结
1)人们常说,当你面对生活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面对一面镜子,你笑,生活笑,你哭,生活也在哭。面对别人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要想获得别人的笑容,你首先要绽放自己的笑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你不想让别人对你绷着脸,为何要对别人绷着脸呢? 2)在团队合作中,彼此之间保持默契,维系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会非常有利于大家彼此之间的沟通,也会加快我们的合作步伐。
说明:此环节活动为分组活动,参与者为以小组为单位的每位学生,参与时间为5分钟。
三、会交流,学友善 小组间活动—积极的反馈
1、规则和程序
◎各小组自动分为若干合作小队,每两个小队一组。
◎让每个小队写出4~5个他们所注意到的对方小队成员的特点,诸如: 一个身体上的良好特征,如甜美的笑容、悦耳的嗓音等。
一种极其讨人喜欢的个性,如,体贴他人、有耐心、整洁细心。一种引人注目的才能或技巧,如,良好的演讲技巧、打字异常准确。◎所列出的各项都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当他们写完后,每两小组之间展开自由的讨论,其中每个小组组长都要告诉对方小队自己成员们所观察到的东西。
◎建议每个小组把对方搭档所作出的这些积极的反馈信息记录下来,在小组成员遇到困难或者不合的时候读。
2、相关讨论
1)你们觉得进行这个游戏愉快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对于这些积极的反馈信息的接收者或施予者来说,这个游戏可能是个全新的体验。)
2)为什么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赞扬别人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3)为什么能让我们更加轻松地给予别人积极的反馈信息?(首先发展相互之间密切的关系;提供确切的证据;选择适当的时间。)
4)什么能让我们更加轻松地接受别人反馈的积极肯定的信息?(尝试去优雅地接受它;在对它进行质疑前,先好好的思考一下它的正确之处,允许自己对它感觉良好。)5)为什么有些人很快就给别人负面的评价,而几乎从来不提别人的好处?
3、教师总结
1)这个游戏有很强的效果,尤其是当参与者已经相互认识了一段时间,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大家建立更深厚的友谊,也可以帮助每个人建立自信。
2)做好这个游戏,会给每个小组留下美好的记忆。可以帮助学生们度过以后的难关。当遇到挫折或者受人质疑时,希望大家能回顾这一段美好的回忆,找回自信。说明:本环节活动为小组间的交流活动,开展活动时两个小组为一组,活动时间为10分钟,需要提前准备记事本。
四、乐合作,行友善
1、活动规则和程序
◎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在5人以上为佳。◎每组先派出两名组员,背靠背坐在地上。◎两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
◎以此类推,每组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尝试失败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辅导员在旁观看,选出人数最多且用时最少的一组为优胜。
2、相关讨论
1)你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完成起立的动作吗?
2)如果参加游戏的队员能够保持动作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不是更容易完成?为什么? 3)你们是否想过一些办法来保证队员之间动作协调一致?
3、教师总结
1)别看这个游戏简单,但是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在这个游戏中,大家组成了一个整体,需要全力配合才可能达到目标。
2)这个游戏还考验每个小组的领导者,看他怎么指挥和调动队员。因为这个游戏不但需要大家通力合作,还需要每个参与者的密切配合。如果步调不一致,大家的力气再大也不可能顺利完成。这种情况下,作为小组的领导者,应该想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可以让大家以他马首是瞻,跟随他的动作;更有效的就是想出一个口号,既可以鼓舞士气又能统一大家的节奏。3)无论学生还是领导者都应该明白,任何一个人的不配合都会对小组的行动产生负面效果。因此,我们应在游戏结束后,帮助完成效果不好的小组找出原因。帮助他们树立团队意识。说明:开展本环节活动时需要将原先的小组打乱,全班共同参与。5人以上一组为佳。活动时间为5~10分钟。
五、共谋划,存友善
1、组员们按照原先的位置归位。归位环节是否顺利、组员间是否谦让,能够再一次检验本次活动课主题实施的效果。
2、头脑风暴:通过这堂活动课,你更深入地了解友善了吗?在我们这个中队,你如何能体现自己的友善?
3、制定友善承诺书,签订全班友善协议,为维护友善的班级环境作出自己的承诺与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心中有他人,争做文明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通过学习,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
3、在现实生活中,要从点滴做起,争做一位文明人。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
2、现实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文明高尚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高尚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余秋雨的故事
余秋雨在写《追询德国》那篇文章的时候,为了彻底了解德国,他一个人来到德国,深入体验生活。他找了一处租房子的地方,房东是一位德国老人,和蔼可亲,房子在五楼,余秋雨看了看房子感觉还不错,就想和老人签长期租房合同。老人笑了笑说:“不,年轻人,你还没有住,不会知道好坏,所以应该先签试住合同,有了切身体验,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余秋雨一听有道理,最后和老人签了5天合同。一切办好之后,余秋雨开始住上了,房间很温馨,老人也很放心,信任余秋雨,从不过来检查东西。还有,垃圾不用送到下面,放在门口就有清洁工定时取走,楼道都是一尘不染。第5天到了,余秋雨想和老人谈长租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他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他很紧张,感觉这个玻璃杯价值不菲,又怕因为这个玻璃杯,老人不租给他房子。可是当他打电话告诉老人的时候,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这个玻璃杯很便宜,明天我再拿来一个。
余秋雨更高兴了,希望老人过来,签长期合同,老人答应了一声,挂断了电话。余秋雨也没有闲着,把碎玻璃和其他垃圾扫入垃圾袋里,放在了外面。过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之后,没等余秋雨说话,老人问:“那玻璃杯碎片呢?”余秋雨赶紧说:“我打扫完放在门外了。”老人赶紧出去,打开垃圾袋看完之后,脸色阴沉地进了屋,对余秋雨说:“明天你可以搬出去了,我不再租给你房子。”余秋雨感觉不可思议,就问:“是不是因为我打碎你最喜爱的玻璃杯,惹你不高兴了。”老人摇了摇手说:“不是,是因为你心中没有别人。”余秋雨被说得一头雾水,这时候,就看老人拿了一支笔和一个垃圾袋,同时带上笤帚和镊子,来到外面,把余秋雨装好的垃圾倒了出来,重新分类。老人挑得很仔细,过了好久,把所有玻璃杯碎片装入一个垃圾袋里,在上面用笔写上:危险。然后把其他垃圾装入另一垃圾袋里,写上:安全。余秋雨在旁边看着,从头到尾除了敬佩,他不知道说什么。此后若干年,余秋雨不住提起这件往事,每次都是感叹连连。
怎么才叫心中有他人?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在当今形势下做到心中有他人?首先让我们进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篇:心中有他人,争做文明人。(2)贯彻共青团中央《意见》 共青团中央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全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青年学生,我们风华正茂,但我们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阶段,有必要践行中央的《意见》,以使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二、以问题的形式解决本堂要学习的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是指什么呢?(让学生齐说)明确:三个层面24字: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什么是价值观? 明确:
价值观是我们在处理价值过程中持有的根本观点方法。简单的说,人生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事,对人,对生活的看法。也有人说,人生观就是“人自己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主要表现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理智的人,做任何重大事情的决定,基本都是权衡选择的结果,在选择的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不能违反的规则,什么是可以背叛和违反的,这些东西在心目中的位置,构成了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社会的基本价值导向的基本价值观念。例子:
(1)有人星夜赴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陶渊明)(2)有人为民谋利不辞命,有人为己之私害忠良(明代宰相张居正,西汉奸相田蚡、灌夫、魏其侯窦樱)(3)展示图片:“能吃苦能流汗,绝不让青春留遗憾”
三、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偏离
例子:扶与不扶(学生讨论,引入社会现象的思考)
四、中学生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实践核心价值观? “心中有他人,争做文明人”当从小事做起 <1>争做文明人,尊重当先行
1、教室不得玩手机、游戏、吃零食。
2、自习课不允许说话、讨论。有任何问题留到下课,或书面交流。、尊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与发言,不得嘲笑起哄。若与老师、同学意见不一,应课下礼貌与老师、同学交换意见。
4、爱护你的课桌椅及班级其他一切财产;不得将班级共有物据为己有。
5、每周五,请将课桌内垃圾清理干净,方可传予下位同学。<2>争行文明事,诚信为根本
1、守时: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
2、若不能到校学习,务必以假条或短信的形式告知班主任并附有具体说明。
3、每天早晨到班时主动上交作业,若未能及时上交,请主动找组长登记,事后向老师说明原因。
4、值日生每天按时认真参加劳动。遵守劳动纪律,严格遵照劳动委员安排。
5、认真做操(早操,眼保健操)<3>争为高尚人,习惯成文明
1、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坚持做到以上10条,你会变得不一样
2、将勤奋变成一种习惯,你会收获美丽的梦想。
五、总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看似平凡,实则伟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之人、高尚之人,须从点滴做起。今天的班会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是想以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为契点,引入争做文明人的话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可遗憾的是,短短的四十分钟班会课没有办法全面、准确的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培养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本节课的一个缺陷。由于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对社会现象的正能量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不能详细的引入,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评判,这是本节课的又一个缺陷。但为了能让整个班会课更有意义,本堂课从“尊重、诚信”等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校园生活为切入点,以余秋雨的故事导入,一下引起学生兴趣,使整堂课得以圆满的完成。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引入“学生注意事项”,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以后的班会课当中,还应当做到幽默有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背景: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和谐、平等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之间如何更和谐、平等的相处。
活动形式:班会、小品、朗诵、讲述、讨论等。
准备工作:ppt制作
二、班会的内容:
1、什么是价值观(教师讲述:
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 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简单的说,人生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事,对人,对生活的看法。也有人说,人生观就是“人自己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主要表现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理智的人,做任何重大事情的决定,基本都是权衡选择的结果,在选择的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不能违反的规则,什么是可以背叛和违反的,这些东西在心目中的位置,构成了价值观。
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教师提问,一定冷场,大家好像没有自己的价值观。由下面内容点出)
3、说出大家自己认可的价值观
(1)我们崇拜的历史人物:说出他的事迹 总结他的品质
(2)我们讨厌的历史人物:说出他的事迹 总结他的品质
(3)说出教师自己的讨厌的历史人物或崇拜的历史人物(教师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价值观)
(4)我们内心认可的价值观:(引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
4、由同学、老师表演小品。
5、由两个同学合弹合唱《朋友》。
6、同学讨论我们需要的价值观
7、同学谈体会(教师提示从以下三方面)(1)如何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2)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3)如何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
8、教师总结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团体乃至个体的一个人前进的 标杆和奋斗的力量源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个九零后的学生,我们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奥,但我能理解的是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文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样需要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