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化行政和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和经济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一、坚持非禁即入,推行公平待遇原则。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和政策未禁止的所有行业和领域,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条件,对非公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实行同等待遇。
二、扩大民营资本投资领域。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参与电力、电信、公路等垄断行业中的自然垄断业务;鼓励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采用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等方式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鼓励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及政策性住房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中介等服务业;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兴办金融机构,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发展为集团化公司。
三、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市、区县两级财政都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新增财力情况逐年增加。对非公有制企业落实国家和省、市鼓励支持开发高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咨询担保、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四、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投资担保公司,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对投资担保机构的扶持、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鼓励引导有实力的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对成功上市的企业予以重奖。
2011年2月17日
第二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掀起了一场学习沿海先进经验,加快“三个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为了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切实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市委、市政府于月中旬以来,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目的在于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环境大改善,进一步把全市人民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思路和轨道上来。激励全体干部群众都来关心、支持、服务、参与民营经济发展。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讨论,我在以下方面有较大收获。
——通过学习,使我们对遂宁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热爱遂宁、建设遂宁、发展遂宁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遂宁实现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和唯一捷径。
——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深切地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实践“三个代表”,加快“三个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
——通过学习,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遂宁与沿海的差距。这些差距,不仅表现在党委、政府开发意识不强,缺乏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市县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和中心任务来抓的理念,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舆论环境和投资环境、市场环境都不宽松。还表现在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官本位”思想严重,重管理、轻服务,重收费、轻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不宽松。也表现在大部份人民群众缺乏“老板”意识,一部分人小农意识较浓,思想保守,喜欢过平静、平稳的生活,缺乏风险投资意识和创业激情;一部分人思想懒惰,怕苦怕累,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创业意识,根本就没有当老板的欲望。同时,(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在现有的老板中,一部分因为资金、技术、人才缺乏,使企业难以做强做大;一部分却愿意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缺乏敢闯敢干、与时俱进、把企业做强做大的精神动力。
差距是潜力、是动力,也是希望。正视差距,我们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正视差距,我们才能增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在市委、市政府为了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市区县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并召开了高规格的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和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会议,也出台了高含金量、操作性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和《关于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十条禁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环境、理念环境、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正在我市逐步形成。那么,作为直接联系人民群众和民营企业的最基层的街道、社区,如何为民营经济发展作贡献?我认为关键在于要发挥党委、政府联系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服务环境。
一是加强学习宣传力度。通过市民文明学校、社区党校和各种宣传阵地,加强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号召广大居民群众、下岗职工积极投资办企业,变民间资金为民间资本。努力营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民营经济,发财致富光荣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要通过大讨论活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找差距,添措施,提高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要进一步拓宽街道社区服务民营经济的范围,探索街道社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利用街道社区服务平台,开展为民营企业的经济、法律、信
息咨询服务和环境卫生、治安管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帮扶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联络,及时听取和反映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呼声,力所能及地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发展环境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严格执行工委、工办的十三条禁令和五不准、五树立的要求,严禁向民营企业乱伸手、乱摊派、乱吃、拿、卡、要,增加企业负担。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三是指导帮助民营企业开展党的工作。要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以采取成立联合支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办法,开展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和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业主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结合实际,积极为街道社区民营经济办实事。凯旋路街道是一个商贾林立,个体私营经济十分发达的黄金地段,有大小市场余处。加强对这些个体私营业主的服务,是我们街道社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半年,我们要在凯旋下路社区根据其民营经济发展较好,商贸市场集中和私营业主较多的实际,探索建立“私企服务型”社区。特别是目前,我们要积极做好辐射川中十几个县市区的商品集散地——遂宁新市场改扩建工程的服务工作,指导和协助凯旋下路社区为新市场的余户个体工商业主搭建好临时摊位,尽量保证他们不流入外地。
近期,资阳区迎来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学习讨论活动,全区上下学习讨论的热情高涨。现结合我本人统计工作的实际,浅谈一下学习“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体会。
一、抓住“一个核心”
要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核心。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是中国革命的致胜法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武器,解放思想,从根本上就在于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及由此形成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要解决思想上自满自足,不思进取的问题;要解决思想上松懈厌倦、消极应付的问题;要解决思想上畏难发愁、缺乏信心的问题;要解决思想上缩手缩脚、观望等待的问题;要解决思想上贪图安逸、得过且过的问题。因此,解放思想应当成为我们思想的一种常态,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我们已有的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做到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浮躁,做到学以致用。边学边干,学中干,干中学,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
二是做到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发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努力做到有诺必践,积极主动为政府出谋划策,为群众排忧解难,激发热爱资阳、建设资阳的热情。
三、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资阳区这几年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存有差距。由于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企业水平比较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办事效率不高。要真正解放思想,做到只要有利于推动资阳发展的,就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陈规做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要对照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研究解决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二是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解决统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工作方法要能够开拓创新,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扑下身子深入到调查研究中去,热情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统计事业的转变。不断加强统计业务水平,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做好为两级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过去只局限区内及历史不同时期比较,今后不仅要与历史同期对比看发展,而且与兄弟市区对比寻求发展,更重要的是与省内外的开发区寻求发展,纵向比增长,横向找差距,用统计数据看发展,以分析报告寻求发展瓶颈,谋求又好又快发展。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本职服务,杨陵一定会更和谐、更发展。
第三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民营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一五”以来,我区着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积极支持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先后出台了《浈江区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浈江区企业互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加速增长,为建设浈江经济强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我区民营经济的基本概况
2009年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民营企业发展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措施,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民营经济”三大战略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全民创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引导服务,全区民营经济呈现以下特点:
(一)全区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良好势头。
在对辖区民营企业开展调研的工作中,我们了解到,通过近几年来大力招商引资、着力启动内资,千方百计扩大投入,我区民营经济总量得到快速扩张,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到2009年底,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10004户,同比增张12.89%;从业人员20278
1人,同比增张8.41%;注册资金20824.95万元,比增19.0%;私营企业226户,新增55户,从业人员2340人,注册资金6462万元,比增10.80%。2010年1—6月全区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10.6%。民营经济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载体”,使我区民营经济的聚集效应增强。
1、2009年,我区把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着重发挥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承载产业集群的平台作用,全力发展工业园,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规划开发面积为6000亩,已开发面积亩,签订入园协议企业户,协议总投资额达亿元,其中已入园在建工业企业户,投资金额为亿元。目前工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万元,2、积极构建全民创业平台,打响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品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规划面积1000亩,3年内规划建设标准工业厂房30万平方米,吸纳150户以上中小企业入驻。开发模式是政府规划引导、政府补贴租金、引入民营资本兴建标准工业厂房、争取本市中小机械制造企业入驻生产经营。据测算,3年累计可实现产值8.5亿元、累计创税3400万元、提供4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该基地以机械制造业为产业主体,形成相关产业紧密联系、上下游企业相互配套的产业链,实现集聚发展和规模效益,发挥孵化器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力争到201
54000万元。
(三)规模企业成长加速,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
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全区工业产值500万元以上民营工业企业71户。力拓民爆、铸锻机械、金三江、赛力乐、伟光液压、新宇建机、新弘立、浪奇、富洋粉末冶金、泰铭压铸等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四)民营商贸企业营业网点扩张呈良性健康发展。
截至2010年7我区民营商贸企业发展趋势呈现稳中有升。南郊片以中型以上规模化经营为特点,主要有汽车品牌专卖区、综合交易区、二手车交易区、维修装潢区、汽车美容、综合服务区、汽车会展中心等。小岛片依然凭借其固有的明星区域优势,不断扩张商贸网点。风度名城等民营企业将我区休闲购物消费向高品质高档次方向引导。商贸业的健康发展,带动了一大片消费流通市场的良性竞争。
二、影响和制约全区民营经济工作发展的不利因素
近几年来,尽管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辖区环境因素、行政职能的限制,与先进地区相比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由于本区是市辖区,区级行政部门职能有限,如没有设环保、技监、药监、卫生防疫部门,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外部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特别是《关于对地级以上市具民政府实行民营经
济工作考核的通知》(粤经贸中小局[2008]47号文)的印发,今年起省政府将对各市民营经济进行全面考核,对照考核标准,区的民营经济工作职能还要进一步加强。
(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科技进步乏力,科技含量低;
(四)、招商引资方面,缺乏规模大、档次高、拉动力强的龙头项目;目前制约我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问题。特别是国家对土地价格的控制,最低地价每平方米288元,高于同类地区曲江区地价,严重制约产业园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三、发展全区民营经济的建议
(一)加强民营经济工作,明确民营经济行政管理部门。2010年加强民营经济行政管理力度,明晰职能,充分发挥区中小企业局的职能作用,围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加快投资融资服务平台、技术支持服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市场开拓服务平台等5大服务平台的建设,优化全民创业环境。
(二)继续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加大民营经济培育扶持力度,力促工业优化升级。
主要以北片工业基础、资源和区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依托,做强工业,尽快打造以工业为支柱的北片经济带,要培育五大支柱产业,突出产业特色。做强做大一批重点民营工业企业,培育形成装备、化工、制药、电力等工业支柱产业,培育一批产业集群为支柱产业。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抓好产业转移园区的电子工业区和化工区的建设,加强同市民营局的沟通,做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增强发展后劲,坚持重点项目带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三)继续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民营企业,进一步提高档次和辐射力。
以小岛风度路步行街和南郊亿华物流为龙头,引进扶持连锁经营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集信息、仓储、传输、配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企业,拓展城区商贸物流业,提升我区商贸物流业的规模和辐射力。改造和新建一批专业市场,尤其要进一步提升汽车、服装、家具、建材、日用百货、水果、蔬菜、三鸟、水产品等专业市场的规模档次和经营水平,优化专业市场的经贸集群优势,争取早日实现规模效应。
(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
以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为依托,配合市民营企业发展局做好市全民创业孵化基地暨浈江区全民创业基地的建设工作,进入基地的企业将享受到地区制定的有关扶持政策,降低创业成本,促进全民创业。不断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千方百计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引导和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多创名牌,树立品牌意识。
第四篇: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
文章标题: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
省财政厅**提出:拓宽民营经济筹融资渠道,建立信用担保基金。
(1)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有用的信息,在资金的持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牵线搭桥。
(2)在银行贷款方面,要给民营企业以更多的支持。应建立为民营经济服务的专门金融机构,建立民营银行;在贷
款融资方面实行“国民待遇”,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权利;鼓励商业银行更新经营观念,打破所有制界限,扩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我省各商业银行目前已制定了不同的优惠措施,还要进一步从贷款种类、规模、手续、资金结算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优惠的条件和方便、快捷的服务。
(3)要解决好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问题。目前迫切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运作规范、风险分担的原则,研究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的信贷担保制度,出台民营企业担保体系的政策措施。财政可从每年民营经济的新增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基金,和其它方面的资金一起共同组成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
(4)国家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尽快成功上市筹资,充分利用已有的在A股、B股和创业板上市条件,迅速扩大规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信誉和业绩赢得客户的支持和信赖。
(5)在债券及社会融资方面,应在政策上放开,允许民营企业以发行企业债券的形式进行筹资,允许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
(6)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外资。积极为民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创造条件,开展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培训,进行政策指导;引导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不仅产品可以打入国际市场,各种资本也可以走向国际市场,既利用外资投资办厂,又可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进行资本输出;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联系,争取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
(7)组织生产要素市场,调剂余缺,节约购置资金。各级政府部门应认真调查研究,针对本地实际,建立生产要素市场。将各企业闲置的机器设备、房屋、土地等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要素市场,经过市场有偿(租赁、购买)合理流动,互通有无,既克服资产闲置浪费问题,又使民营企业用少量资金就能租赁或购置急需的设备。
**还提出: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一是“硬环境”。如积极引导社会投资进行道路建设、通讯建设、电力建设以及各种配套设施,兴建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等等,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创造良好条件。二是“软环境”。加强收费管理,认真清理和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制定严格的制度,将收费项目及单位进行公布,明确统一收费机构,“一个漏斗向下”,各种收费由一家统一执收,其它部门和单位不再向企业收费,以避免重复收费和乱收费。加强执收执罚队伍建设,提高执收执罚队伍人员素质,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严厉打恶除霸,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为民营企业生存发展营造安定环境。
市工业促进局魏春生认为: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必须立足本地优势,实现科技和管理的创新。发展区域经济,不仅要在招商引资、吸引外力、扩大对外开放上下功夫,还要在发挥优势、激活内力、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上下功夫,把特色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壮大提升传统特色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应该招才重才、尊才爱才,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为民营企业引进、输送和培养人才,特别是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提高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省人大代表提出:要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善待民营企业家,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创造创业的乐园。有关职能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力度,克服家族式、经验型的低水平粗放式管理,引入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向管理现代化、科学化迈进,促进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壮大企业规模,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
市委宣传部提出:大力培育一批民营龙头企业。建议省有关部门从全省民营企业中筛选出产品有市场潜力、技术先进的民营企业,向银行推荐,由银行给予重点扶植。一旦这些企业有了贷款渠道,很快就能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企业。不但企业自身强大,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互助资金和联保制度。通过企业入股、社会筹资和政府支持建立互助资金,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互相担保。
县委宣传部提出:要积极扶持成长中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民营经济工作中,政府往往比较重视抓民营大企业、大集团,政策往往也向他们倾斜。扶优扶强,当然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大量成长中的民营中小企业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要加强研究如何大力扶持初创成长中的民营中小型企业,在投融资、税收、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和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
第五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弱化收入分配的利益矛盾
作者: 勤是 发表日期: 2006-04-30 09:3
5文字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弱化收入分配的利益矛盾
一、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弱化收入分配的利益矛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七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空前高涨,这些成果也充分说明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所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康庄大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得到了有效贯彻,我国收入分配的体制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距离改革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任务远未完成,非公有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市场体系特别是要素市场发育很不完备,维护诚实守信和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与秩序尚未真正建立;政府“错位、越位、缺位”的现象仍很普遍,以经济调节为主体的宏观间接调控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悬殊,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未能形成;如果不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关系,来自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的各种扭曲行为就不能得到有效矫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层矛盾与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也难以高效有序地运转;如果不深化改革,经济结构就难以得到有效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也无法实现根本性转变,科学发展观就不能真正落实,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会陷于空谈,我们担心的经济停滞、社会分化和政治动荡等不良后果就有可能出现a; 如果不深化改革,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超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承受能力,目前公众对收入分配状况的不满程度相当高,一些不满情绪已开始转为对政府以及改革的不认同。各种基于严重不满情绪的社会矛盾、冲突已开始显现。各种群体性事件、各种经济犯罪、刑事犯罪问题时有发生,这些情况的发生,收入差距过大和分配矛盾突出是重要诱因之一。基于当前的形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弱化收入分配的利益矛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凸显出来。一方面要把除经济体制改革以外的政治体制改革等相关配套改革向前推进;另一方面要把已经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及“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出现和暴露出来的问题、矛盾再改革,用积极态度去加以解决和完善。
我们深深懂得在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一个好的制度往往并不是表现为其中没有或很少有矛盾或冲突,而是表现为它能够容纳矛盾与冲突,在矛盾和冲突面前不至于显得束手无策或过于脆弱,尤其我们在进行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今天,作为一个执政党更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解决冲突与纠纷的能力。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诚然,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所以,我们要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弱化收入分配的利益矛盾。
二、要理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弱化利益矛盾工作的困难性和紧迫性。
要深化改革,说到底就是要进一步实现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和利益调整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它所追求的结果其实是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地扩大与稳定。
其一,从改革内容看,我们面临的都是一些触及面宽、涉及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的改革,都是这些年由于多种原因想改而未改,改了未改好或未改到位的关键课题。其二,从改革目的性看,人们对改革成果分享的要求明显增强,已从主要是利益调整转向利益增进的转变,从利益倾斜转向利益兼顾,广大人民群众特别要求都能分享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其三,从改革的动力看,在改革初期,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心思变和良好预期形成的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改革热情,由于改革不断深化造成的利益冲击增强和改革效益分享不均衡而趋于淡化。其三,长期作为改革领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政府部门,随着改革的深化,本身成了改革的主要对象。改革要改到自己的头上了,甚至是大力度地剥夺自身拥有的权力和利益,对于某些政府部门来说,毕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其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b。所有这些,都使新一阶段的改革变得异常艰难和复杂。要深化改革,必须充分认识这种困难性和紧迫性。就必须冲破各层次的阻力。
邓小平曾经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经济发展上也实施了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模式,如吸引外资、开放证券市场、鼓励经济成分多元化以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惟有这些改革开放的措施才能带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向前发展。尽管如此,矛盾也依然存在,在中国,富人有时显得非常特殊。不平等体现在城乡差别上,也体现在那些消费水平已经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的富人与千百万依然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之间。据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民之间的收入差别已经从1995年的2.5倍增至2005年的4.7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因素,实际收入的差距则约达6倍,是大批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原因。如何弱化收入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这种现实情况我们有关部门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和考虑。
三、企业改革在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利益矛盾问题分析
1、企业改革其目的、对象错位带来的利益矛盾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这是因为我们立党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决定。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与西方一切向钱看的市场经济有本质的区别!现在我们感到有的企业改革的目的不清、不明,没有利为民所谋。有的国有企业多年来搞强制(如化工企业、金融企业等)下待岗,买断工龄,改革的对象都是职工和老百姓;政策向经理、总经理或带长的行政管理人员倾斜。在企业中,具体干实事的,有丰富经验的同志提前靠边,对社会、企业、个人都很不利。某些技术岗位“青黄不接”,企业不得不返聘和外聘。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减民不减官,结果是效益上不去,反而造成企业内部矛盾加剧,“金字塔”型人员结构比例进一步失调。所产生的恶性互动对企业的效率和效益都造成了伤害。为了完成减员指标,一些基层有“抓阄”的;有让基层自由组合的。某企业既没有中级工证书,又没有技术和高中文凭的工段长,在市场经济时代却领导技师和高级工,并让考过了高级工和有中级工证书的职工下待岗。优胜劣汰与绩效考核完全脱钩,这时,企业党委、工会脱产组织形同虚设,职工有冤屈而告状无门。职工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改革,一些企业改出了一个官本位利益共同体?为什么改革总是牺牲职工的利益而加大为官本位的利益?为什么“摸着石头过河”的学费要广大职工来承担?!在下待岗的吆喝下,昔日的主人翁敢怒而不敢言。为了保住饭碗,不少人在生存手段上发生错位。有投其所好,献媚取宠,寻找保护伞的;有请客送礼,拉帮结派壮大势力的;有“笑脸引你上船,狠心推你下水”的;有购买假文凭,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有放下专业特长,去谋取一官半职的;有行贿买官,急于收回成本的,等等,同流合污的选择更是推波助澜。当竞争出现“黑哨”,竞争必然会引发斗争,甚至集体上访抗争,要公正、反腐败。当“金字塔”底部被砍削得凹凸不平,企业、社会稳定能不受影响吗?当职工的权益不断受到伤害,对不是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改革能理解并热情支持吗?
2、企业改革其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企业分配制度是激励企业健康发展的经济杠杆。有的金融资产损失和金融腐败及秩序混乱、效率低下,症结在于资源配置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年复一年地深化改革,日复一日地谈发展,某沿海国有金融机构(银行)的员工工资、福利越来越低,压力越来越大;领导管理人士的待遇越来越高,对员工越来越趾高气扬。腐败和混乱的受益者继续受益,而无辜的劳动者却为腐败和混乱买单。领导在员工那里,威信威望是指望不上了,但“国家饭碗”在“领导者”手里攥着,虽然这是唯一的“管理资源”,但很有效――他剥夺你的权利可以气壮如牛,他就仗着你没地方说理,没人给你说话。再如,某国有化工企业从原来小金库暗箱操作,演变为有红头文件的向职务、权力倾斜。从原来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演变为级别大锅饭、职务权利的大锅饭和职务、权力平均主义。在高薪养廉和与西方企业家收入接轨的鼓噪声中,却要企业职工与农民工比待遇。企业领导干部的年终奖是基层职工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收入十分悬殊。大家认为:“是掏广大职工口袋的钱给少数人快速致富;是大官大捞,小官小捞,工人阶级和离退休职工只有发牢骚。有职务、低素质、低学历又没职称的干部是干好干坏一个样;亏损和盈利一个样”。这就极大挫伤了有能力、有职称而无官职的基层技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企业凝聚力下降,管理松懈,安全事故不断;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不辞而别,甚至带走图纸和机密资料。有的国有企业搞改革,当官的利益是贵族化,与时俱进,而职工的收入是民工化,每况愈下。文件规定无法可依!与国家颁布的<<劳动法>>、<<合同法>>相悖,这里暂且不批这种落后的官本位和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人才观。在近几年,在评优秀、评先进等激励手段都发生错位。每年下指标评选,由于业绩考核不规范,往往评不出干劲而是评出矛盾。职工私下说,评先是做秀。即使评应该由所在部门员工来参与进行,实际上是少数部门领导凭个人意志点谱,”“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职工看不到效益提高,看到的是人才流失,国有资产的流失,企业内部矛盾的加剧!经济杠杆的支点假如不是绩效,而是官职、权力和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能提高吗?发展方向能不偏离吗?老百姓对那些靠诚实劳动致富的人是认同和无可厚非的,最可恶的是对那些个靠腐败致富的人而又对职工利益而不顾的贪官深恶痛绝。
3、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某些领域分配秩序混乱,某些成员收入来源不规范。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分配关系尚未有效理顺。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产权转让不尽规范、国有资产流失、监管调控职能弱化等现象,说明国有企业内部有效的治理结构尚未形成,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激励机制也就难以真正实现。二是对国有单位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国家监管调控不力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企业工资提取不规范,挂盈不挂亏。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在计划外、基数外提取工资现象较普遍,有的企业干部翻倍的工资和多倍的绩效工资个人所得税都是让职工来平摊。部分企业通过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变相提高收入,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铁路等行业,职工平均货币收入及福利等,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三是政府行政职能改革与行为调整进展缓慢,各种权力因素对资源配置及市场分配仍在进行不应有的干预。人为分割市场、维护或制造垄断以及寻租设租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转型时期的市场秩序混乱直接引发分配的不公,而某些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膨胀又直接推动和助长分配秩序的混乱,借助贪污腐败、走私贩私、制假售假等非法手段而实现暴富;其四是国企改制过程中管理、监督脱节或缺失造成国企自买自卖、低估贱卖、转移藏匿、暗箱操作、逃废债务等做法时有发生,国资委一位官员透露,“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有关人士认为,改革的负面效应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既是对国家和公众利益的剥夺与侵害,也是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4、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存在体制缺陷和政策漏洞。
一是对居民收入的真实状况缺乏全面掌握,尚未形成对社会收入状况的基本监控体系和能力。各部门和地方对居民收入缺乏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宏观调控中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税收制度对收入差距的调控存在制度缺陷。一方面,偏低的个税起征点对工薪阶层等中低收入者造成事实上的逆向调节,而利息税的开征也降低和影响了居民正常的财产收入;另一方面,高收入者既可以利用收入申报和征管中的漏洞大肆偷税漏税,也可以通过财产的代际转移等手段逃脱税收监管。遗产税等财产调节税的缺位既造成税源的大量流失,也使得当前的贫富财产差距逐步失控。
5、国企改革其主要领导有的没有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通过股份改制的股份公司上市后和未上市者,实行的是董事长负责制。董事长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代管国有资产,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的董事长,而是高级“白领”。企业“一把手”负责制现在已有弊大于利的趋势!容易造成副手和下属都看“一把手”的脸色、眼色表示意见,不敢对“一把手”行使的权力实行监督,谁都不敢提反对意见。党内民主不正常,正气必然减少,顺我者昌,逆我者靠边站、下岗,逆淘汰现象就会蔓延!由于市场经济活动中名、利、情的诱惑太多,权力监督失控,人的各种欲望就会恶性膨胀,这已经成为了一条自然规律。当今吏治腐败已严重影响了国企的竞争力!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职工收入不高,责任绝对是领导的问题而不是职工不努力。现在一些国有企业为什么没有竞争力?不少人认为是没有首先改革我们的干部体制,造成各种改革出现错位,本末倒置;急功近利,抓小放大,企业效益难以提高。见利忘义、取财无道,必然是肥了少数人,穷了多数人。既富了方丈穷了庙。地方国企已低估贱卖了60%--83%,职工怨声载道,正是因为公有制演变为了官有制。教训沉痛,有必要引以为戒!最初的所谓“放权让利”,就偏离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它将企业的一切大权都让给厂长或经理一个人,不对其资金运作进行任何监督。结果是方便了国有企业的少数经理人员大肆进行在职消费,任意挥霍企业资金,甚至侵吞公有财产,不但造成了先于收入两极分化的消费两极分化,为社会上的财产两极分化提供了土壤,而且使国有企业的财务运作陷入混乱,经营状况越来越坏。许多暴富者由此而掘到所谓的“第一桶金”,而大批的国有企业则因此而衰败。
6、分配制度在新旧规则中摩擦与冲突
当中国一开始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时候,收入分配上的种种疑惑一直挥之不去。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公平与效率有着不同的理解,但相同的是,都有着强烈的抱怨。
以公平为主,还是以效率为主?这既关系收入分配总的指导思想,也是一个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经济学家常修泽认为,这一争论如果不解释清楚,很可能成为思想障碍,进而发展为体制性障碍。从中国当前实践来说,在微观层次,尽管也存在少数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内收入差距偏大的问题,但多数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并不很大,在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上突出的是“效率低下”;但是,在宏观(也就是社会)层次,则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这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都有明显的表现。尽管近年来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十六大提出的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但是对于如何分配,专家都感到目前这是一个难题。这其中涉及到城乡二元制经济的因素、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垄断性行业占有优良资源的因素等,甚至还包括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从而产生的非法收入、灰色收入,还包括腐败、贪污等不正当活动带来的收入等诸多原因。这就面临着如何在制度上建立调节机制,将过高的收入调节到合理的水平,但目前还没做到,在个人所得税制度、财产制度等方面调节机制的功能还存在一些缺陷,执行也不到位。
7、企业大幅度裁员造成部分人员进入收入低谷
企业大幅度裁员,原因无非是经营中遇到巨大困难,属无奈之举。国外大企业,在不得不采取大裁员措施的同时,面对劳工组织和全社会的压力,往往是战战兢兢而戚戚然。到我们这里却成了“领导气魄”和“巨大成绩”,领导不对此感到遗憾,更谈不上反思;媒体想不到劳动者权益和裁员背后的原因,随即给予赞许、捧场,这种现象极不正常。
更不正常的是裁员的理论根据和颠倒黑白的作为。裁员的根据就是改革的根据,就是把经营失败和历史包袱的形成归咎于基层员工。谁都知道,这个天大的责任从根本说来和基层劳动者无关。大家看到,腐败大案的背后,时时有金融部门的黑手翻云覆雨,形成的银行巨额资金损失,都只能是管理层所为或更高层失职、失察所致。然而,如某银行员工却为此付出惨重代价,还落个“素质低”的名声,辛辛苦苦最终得到个“淘汰活该”的结论。以往的裁员,也并不是让真正素质低的下岗,尚有权力和影响的官员的家庭成员,因素质低被迫下岗、买断的几乎没有。特别是那些四、五十岁的老员工,多是由于跟不上腐败、庸俗的新形势而没混到“强者”份上,他们这些打下基础又付出生命最宝贵时光的“原始股东”,现在正面临最不受欢迎和老来无着的尴尬境地。另外,就买断工龄而言是减员增效的一个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但实际情况相当复杂。“买断”的价格是多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人得到的工资不是足额的。从理论上讲,工资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也就是维持工人本人和其子女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价值,应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费用。在统包统配的劳动制度下,本应属于工资的一部分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费用都由国家扣下了,再由国家对他们进行终身保障。现在要工人和企业脱离关系,就得把过去由国家集中起来的、用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的那部分钱退还给工人。买断工龄,“买断”的价格就是在工人在职期间,理论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差额的总和。今天的财政没有能力拿出这笔钱来补偿工人。通常的办法是划出一块国有资产变现作为补偿资金。但多数国有企业拿不出可以变现的资产。再加上在“买断”过程中,买卖双方不具平等地位,价格多少?,工人没有发言权。所以在买断工龄中,工人能拿到的只能是他应得的一小部分。其未来这些“买断”的工人生活收入只能进入历史的低谷。
8、社保体制还没有完善,部分国企职工得到不公正待遇
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政府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还有待完善,社会安全网的作用和功能离社会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农村落后地区的扶贫开发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的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进一步加剧,这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剥离了几千万员工。对国有企业员工的这种“剥离”,不仅意味着原国有企业的员工因同时失去工作和收入而“下岗”,也不仅意味着他们按西方国家的定义陷入失业境地,更主要的是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任何社会保障,落入了被国家和社会完全抛弃的地位——他们往往被迫以几万元甚至仅仅几千元补偿金,从此政府就摆脱了向他们提供养老金的义务,这使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将来有可能得不到任何养老金。从当时的情况看来,这样大规模剥离原国有企业员工似乎是迫不得已。因为当时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极为严重,这些被剥离的员工大多数已经实际上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有些人据此认为,这是国有企业没有效率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实际上,这样一种说法也是在抹煞政策因素对原国有企业职工的困境所起的作用。诚然,2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这是国有企业陷入今日的困境的主要原因。但是,错误的经济政策一直在加重国有企业的负担,从而加剧了国有企业今日的困境,它对国有企业今日的困境也要承担重要责任的。而且,大量职工在倒闭的企业里社会保险福利也就得不到保障。另外,由于我们至今为止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国有财产保值增值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国有企业办“混合所有制企业”和“产权交易”的浪潮,实际上就变成了少数特权人物转移资金以侵吞国有资本的手段。在这以后掀起了两场运动:“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等于不准国有企业继续经营,“改制”则更是明目张胆地实行私有化,而且基本上是以向少数特权人物白送国有财产的方式实行权贵私有化,让少数人放手掠夺全国人民的财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变成“按权分配”就是10年来这两个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将许多国有企业送上了绝路,而且在一极喂养出了一个有惊人财富的暴富阶层,在另一极断送了大部分国有企业职工的生路,使他们坠入了贫困的深渊。以“扶持民营企业”为借口要求给少数现在或未来的富豪以优惠政策,而从不要求给下岗的国有企业职工以什么优惠政策。
四、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探索弱化分配利益矛盾的途径
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全国上下对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要讲究效益。也要注重公平,要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更要拿出切实可行收入分配对策、措施和新型的分配原则,以弱化利益矛盾。
1、促进公平分配、理顺分配关系、落实新的分配政策,我们要迅速制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分配原则和机制,成为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竞相迸发活力的激励手段,致力于平衡、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各级政府与各企事业深化改革,弱化利益矛盾一个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行政控制的实质是调整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社会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各种利益的摩擦越显著,社会越容易出现混乱,以致掣肘社会变革。因此,改革中应注意运用行政控制有效地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并将其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首先,国家要运用行政手段和纪律手段,协调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用政策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在推行股分制改造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国家一方面要确保企业所享有的权利的到位,又要注重纠正企业的短期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明和暗的流失。其二,要协调好区域发展关系与城乡发展关系。其三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企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合理的工资分配指导意见,不能是矩形那样的绝对平均,更不能象倒三角形那样差距太大,应该在工资分配上按正态分布形比较合适,即高工资和低收入是占相当少数,中等收入占大比例大部分,每个社会成员在企业事业单位都可以找到自己发展空间如技工系列和专业技术系列工资,而不能采用一种行政职务系列;其四要防止和纠正分配不公问题,特别是权力腐败问题。权力腐败体现为政治权力的分配不公,结果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利益的分配不公,必须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控制尽快加以消除。也就是说要从源头上铲除利益矛盾的土壤。山西乡宁县针对100多个煤老板的年收入比全县23万人总和还高的现象,倡导了100多个煤老板实行“一矿一业一事”活动,有效调节与缓解了利益矛盾,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证。
2.千方百计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调控和管理。
其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垄断企业的工资收入管理和总量调控,的利益关系抓紧清理和规范企业违反规定、自立名目发放的各种不合理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垄断经营企业凭垄断地位和特殊条件获得的超额收益不得用于内部分配。加强对各地进行的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的规范和监督。其二是继续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改革前劳动人事部门制定比较合理的部分,我们要继承,对与现行体制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有矛盾,甚至不合理的部分我们要修正,在修改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
也就是说要理顺地区间、部门间、各类人员间工资关系d。尤其要对国有部门的收入分配依法加强监管,防止社会共有的垄断利润转化为小集团的利益和个别人员的薪酬福利,积极探索超额垄断所得向全民所有者的转移机制。这是我们达到弱化利益矛盾之一。
3认真制定农业政策,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
为了缩小城乡差别。弱化利益矛盾,其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加强能够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并直接增加现金收入的项目建设,确保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新增财政支出要继续主要用于农村。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其二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推进全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规范涉农收费管理,这一点在国务院要求下已开始实施。要加强对农村水电、建房、农机服务等涉农价格和收费的清理和整顿。建立和规范农村中小型公益设施建设“一事一议”的工作机制。其三是继续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组织协调和信息指导,简化农民外出务工的审核手续,取消各种乱收费。2006年伊始,深圳市政府出台有利南下务工人员多项优惠政策,就是很好例证,如市区级人才市场在规定时间内四次免费入场,强力打击“黑中介”等措施受到普遍称赞。其四,继续清理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其五是切实做好农村土地征用及补偿工作。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严禁低价征用农民土地和截留、挪用土地补偿费用。建立公开透明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实实在在维护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d。
4.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清除非法收入及其来源。
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深化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强化对预算外收入及制度外收入的监督管理,完善预算外收支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严格、透明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各种非法收入及各种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取缔非法收入。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制度约束,杜绝将部门收入转化为个人收入的行为。严禁政府公务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谋取非法收入和公款挥霍,坚决制裁各类腐败行为f。特别要加强国有企业特殊岗位和管理人员灰色收入的剖析力度,追根逐源,采取常换岗,常监督等办法阻止非正常收入比例扩大。国有企业改制后可以学习美国沃尔玛公司的做法,成立企业防损部,其工作人员可以渗透到重要岗位关键行为中去,从而避免本企业利益受到损失及有关人员非正常收入得逞。
5、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跟踪和监督。
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发挥好行政和财务监督作用加大对居民收入的税收调节力度。全面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跟踪和监督。加快建立个人收入纳税信息档案制度。扩大纳税人自行申报收入的试点。严厉打击涉及个人所得税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杜决企业“领导”多倍工资收入还让全体职工来平摊税赋的恶劣行为。要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这是深化改革,弱化利益矛盾的途径之一。
6、改革工会的管理体制,使之其真正成为争取企业职工利益的代表机构
要 改革工会的管理体制,这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会管理没有得到加强,相反,由于种种原因,工会的管理体制及职能被弱化,一般成为企业虚设机构,或是成为企业和单位老总的传话茼、橡皮图章,根本不是职工表达利益要求地方,按保罗。萨缪尔森提出的“工会通过取得对某一企业或产业的合法垄断,就拥有了市场权力g。”要建立独立的工会的管理体制,具有制定企业单位职工收入分配的建议表决权力,使之其真正成为争取企业职工利益的代表机构。另一方面,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这是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但企业职工利益的保护,更多的是要靠职工通过集体协商、民主管理等途径来实现。促进劳动者保护,工会是一个必要条件。有劳资关系一定会有矛盾甚至冲突,所以按照国际经验,必须建立多方协调解决的机制。要拓宽各阶层协调渠道,构建各阶层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的具体制度。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我国工会影响力和认同度仍有待提高。工会勇于介入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才能彰显其地位和作用。要通过三方协商机制,使劳资矛盾得到缓解,使业主、经营管理者与职工群众的民主意识进一步提高,使民主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了,员工关注企业的发展,企业关注职工的生活,这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劳动关系才能更和谐,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制定正确的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弱化利益矛盾的必由之路
政治制度化水平标志着一个政权统控能力的高低与强弱。所以,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要加强以下制度建设:(1)形成多元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要有意识扶持和扩大代表各阶层利益的社会团体的影响,如组织农民协会、企事业单位的职代会,城市社区委员会等,使他们在聚集和反映本阶层利益要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大众传播媒介建设。这一点,在信息迅速发展和利益多变的当代社会里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社会利益的显示器,而且“可以授人以地位”,“可以扩大改革影响的范围”,“可以强化社会规范”。(2)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择优汰劣机制。要选好人,用好人,象江苏华西村那样的村党委书记说过:“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实践的。他还联合邻村一起奔致富路,本村人住上别墅房而自己还是住在20多年前的老房子。广大村民拥护有加,在华西村应该说是弱化利益矛盾的典范。是共产党员的旗帜,是一位好干部。(3)要注意不断吸收新生的社会力量进入政治参与过程,并协
调不同集团的利益要求。(4)要强化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性。政府决策须有一套公开的科学决策程序,要正确把握政策的目的辐射面、利益覆盖面以及社会变迁的互动效应;收入分配等利益决策必须是民主决策,重大决策也必须经过广泛讨论h,而不是由少数“领导”独断行事,坚决杜决“一张嘴”,“一枝笔”来定分配。
8、建立和完善新的利益监督机制,保证利益合理公正
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大部分已经进行股份制改造,也正在实行“三会”制度,即监事会、董事会和股东会,但是都是由企业及政府委任,实际上是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存在,没有很好代表各方的利益。虽然,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达国家那样的高度成熟的市场氛围,如成熟的经理人市场、成熟的外部董事市场、成熟的商品市场等,既然从事市场经济就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办理,在利益决策上,一要学习美国通过市场监控防止董事会和经理层合谋侵害各股东利益;二要学习德国靠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是用银行和职工董事对经理层损害国家、职工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监督。三要学习日本松下、三菱等公司给忠诚度好的老职工为终身员工待遇,并给予参加企业发展、薪酬等议事和见证权利。为了防止总经理或“一把手”独断专行,保证公司正确发展方向和有效经营,让出资人和职工利益最大化,起用外部独立董事进行有效利益监督和利益表决,也是弱化利益矛盾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