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4 05:5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波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波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宁波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宁波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政府主要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宁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资源要素约束的不断加剧,全市人民在中共宁波市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六大联动、六大提升”,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由2447.3亿元增加到5125.8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从38147元提高到68162元。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7亿吨增加到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520.8万标箱增加到1300.4万标箱,分别年均增长8.9%和2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4891亿元增加到10867.5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39亿元。自营进出口总额由334.9亿美元增加到829亿美元,年均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62.2亿元增加到1704.5亿元,年均增长17.5%。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66.5亿元增加到117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212.4亿元增加到530.9亿元,年均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从262.4亿元增加到654.2亿元,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由973.2亿元增加到2059.2亿元,年均增长13%。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0.8%提高到1.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率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服务型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分别提高了4.8个和8个百分点,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卫生机构床位数从1.8万张增加到2.6万张,每千人医生数由2.4名提高到3.1名。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16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61元,分别年均增长11.6%、12.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5∶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312.2亿元,为2005年的2.2倍。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加到30.2平方米、56平方米。实现社保制度城乡居民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社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健全,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下降,社会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克难攻坚保增长,坚定不移抓转型,全力以赴惠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

(一)坚持保稳促调,着力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展“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健全企业公共服务咨询平台,实施清费减负行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5%。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完善城乡商贸流通设施,培育消费热点,城乡消费稳步扩大。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以“宁波周”为载体推动企业“走出去”发展,自营出口额从222.3亿美元增加到519.7亿美元,年均增长18.5%。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出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开展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会展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中国十佳会展城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出台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连续三次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成为中国城市信息化十佳城市。加强新兴产业基地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培育认定产业基地38个。谋划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改造提升临港大工业,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产业发展迅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壮大新型农业主体,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和规模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增强科技人才支撑。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大自主创新扶持力度,2010年财政科技投入22.1亿元,为2005年的3.4倍。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升格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研发园区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集约式研发园,引进共建研发机构34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8项。深入实施专利、标准和品牌战略,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45.5%,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633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积极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加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人才总量达到90.3万人,为2005年的1.9倍。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完善节能减排措施,强化节能减排考核和问责制。实施“十大节能工程”,淘汰落后炼钢能力32.9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43万千瓦。加快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建成化学需氧量减排工程22个、脱硫工程10个,燃煤电厂和热电机组全面实施脱硫。实施循环经济“十大行动计划”,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深化生态市建设,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的污染整治,强化土地资源保护和集约节约利用,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和平原绿化工作,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5%,耕地保有量23.8万公顷,亿元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增量从138.7亩下降到107亩。

(二)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财政“三农”投入累计442.7亿元,年均增长26.9%。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新增全面小康村309个、环境整治合格村1683个,建成清水河道1500公里。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新增农村公路1847公里,农民饮用水工程和乡镇连锁超市、行政村放心店实现全覆盖,实现“镇镇电气化”。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完善农村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服务网络,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107个,基本形成“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都市区建设,实施“中提升”战略,开展十大功能区块和八大系统建设,70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71平方公里。加快余慈地区联动发展,区域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步伐加快。加强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开发利用,象山港大桥开工建设,生态经济型港湾建设进展良好。大力扶持相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市财政转移支付南部三县(市)累计81.2亿元,年均增长31.1%。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绕城高速西段、“五路四桥”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建成,栎社机场升格为国际机场,铁路宁波枢纽、城市轨道交通、杭甬客运专线等项目有序推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行“数字城管”,加快市政设施改造,中心城区整治内河143公里,新辟公交线路118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7%。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城乡教育改革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83%。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实现“零”的突破。免除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段学杂费、借读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全面改善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达到人均25元以上,建成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9个,农民健康体检111万人次。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成宁波博物馆、宁波书城等一大批文化项目,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史志实现新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工作稳步推进。城市民族工作走出新路子,宗教、侨务、外事和对港澳台事务取得新成绩。

(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大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力度,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健全民生保障机制。深入开展“解四难、创四优”和爱心帮扶活动,每年提出并办好十个方面的实事项目,着力缓解城乡居民就业保障难、住房难、就医难、出行难,优化就学环境、人居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1375亿元,年均增长22.6%。

促进居民就业创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创业工作,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新增城镇就业67.7万人,培训城乡劳动者89.6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下,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3.5万、281.3万、186.2万、238.1万和201.5万人,均实现“翻番”。率先实施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和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居全省首位。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制度,发展慈善事业,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入选省十大民生工程。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7.6%和99.7%。完善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非成套房、老小区、城中村和农村危房改造,建成保障性房源164万平方米,改造非成套房42万平方米,1.1万户居民享受廉租房。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推进“平安宁波”建设,实施基层和谐促进工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调处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强化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获中国社会创新奖。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开展“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强化应急管理,基层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维修加固标准海塘154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65座。加强国家安全工作。重视人防设施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四)坚持开放创新,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合作,发展的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实施省级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市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开展卫星城市试点。鼓励民营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大力推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阶梯式水价、差别电价改革,建成市县镇三级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创新地方金融体制,出台公司股权出质登记、专利权质押贷款政策,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8家、村镇银行4家,新增上市企业21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项目364个,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9万户。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公立医院使用廉价药物挂钩补偿制度。义务教育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顺利完成。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鼓励企业扩大自主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善国际贸易预警和摩擦应对服务机制,自营进出口总额进入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前十强。着力招大、引强、选优,实际利用外资120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由1022万美元提高到1428万美元。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26%。整合提升开发区(园区),梅山保税港区、栎社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并首期封关运作,高新区、化工区等5个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积极参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与港澳台、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合作交流迈出新步伐,引进内资926亿元。加强山海协作和对口帮扶,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甬衢资源与产业合作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库车工作有序启动。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加快港口联盟建设和海铁联运发展,口岸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推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坚持主动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重大事项,实行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听取意见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代表建议3388件、政协提案2932件,提交地方性法规议案28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47件。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完善行政调解和行政复议机制。推进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完成市本级43个部门和县(市)区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纠风治乱工作有效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不断加强。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发展形势极为复杂、困难挑战极为严峻的一年。市政府认真贯彻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全面开展“改革突破、创新提升”两个年活动,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经济回升向好和发展效益提升。实施大都市、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五大建设”,开展创新服务、会战攻坚“两大专项行动”,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利税总额分别增长43.5%、35.1%。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

二是推进需求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出台实施拓市场调结构促消费增优势惠民生“35条”、扩大民间投资“29条”等政策措施。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6.5亿元,其中民间投资1016.1亿元,增长29%。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36.3%,其中出口增长3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8.1%,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39.2%。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大陆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第六位。金融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会展活动数、服务外包总额分别增长12.2%、22.7%、32.4%、40.6%。

三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卫星城市试点全面实施,郁家巷月湖盛园、铁路东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杭州湾新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余慈地区联动发展和南部地区统筹发展稳步实施。基本完成行政村村庄整治,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四是推进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圆满承办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谋划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专利授权量达到25971件,其中发明专利1209件,增长50.8%。组织实施节能“双千专项行动”和减排“百日攻坚行动”,节能减排完成预定目标。

五是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加大用工补助、再就业援助、创业带动就业等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启动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圆满完成“环沪护城河”安保任务。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2%、12.8%。城镇新增就业1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7%。

各位代表,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复杂的形势下,“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上述成绩非常不易。这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广大企业创业创新、努力拼搏的结果,是驻甬部队、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甬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参与宁波发展的建设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宁波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十分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欠缺和不足。一是经济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企业创新能力仍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难度增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二是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中心城区部分区域交通拥堵,一些地方脏乱差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三是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管理仍需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物价、收入分配等方面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加大。四是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有所弱化,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尚未到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凸显,改革攻坚任务艰巨。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效能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等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编制形成了《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在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现将《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在这里,我就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关于“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规划纲要(草案)》按照市委《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继续推进“六大联动、六大提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富民强市、文明和谐为根本目的,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发和教育经费投入增幅高于“十一五”实绩,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围绕总体目标,《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八个具体目标: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0亿元。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率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0亿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5%,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

——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型城市化取得新突破,现代都市框架基本确立,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率达到70%。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区域统筹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战略有效实施,基本形成定位清晰、导向明确、区域协同的市域发展新格局。

——港口发展能级明显提高。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基本建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更加巩固。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5亿吨和2000万标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浙江省国家级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

——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更加完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文化大市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国际港口城市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市建设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低碳经济加快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实现阶段性目标,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林木蓄积量达到1245万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水平快速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贸易结构和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基本形成内外对接、互利共赢、高效安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民生改善、资源环境等五个方面13个约束性指标、27个预期性指标组成。指标体系的研究设置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

一是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形势和目标要求。《规划纲要(草案)》抓住“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扣主题、主线,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社会和谐的目标导向,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民生保障水平。

二是强化指标与国家、省的上下对接。《规划纲要(草案)》的指标体系基本涵盖了国家、省提出的主要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严格按照国家、省的要求进行设置。

三是注重体现宁波的特色和优势。既保留了港口发展等特色指标,又根据“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增加了商品销售总额、物流业增加值等一级指标,突出我市“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草案)》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六个加快”的战略决策,对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主要是十个方面:

一是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抓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的机遇,大力推进港口开放合作,优化港口资源开发利用,完善“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世界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

二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构建“一核、两翼、多节点”网络型都市区,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强化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现代农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四是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提升信息化水平。把握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机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融合发展,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共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管理服务功能优化。

五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六是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积极扩大社会就业,稳步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强化社会建设管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富裕、更美好、更和谐的生活。

七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深入推进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

八是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把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健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完善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切实增强科技、人才支撑发展的能力。

九是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提高城市竞争软实力。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文化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十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要素资源市场、企业制度、社会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我们一定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埋头苦干,奋发有为。我们坚信,在中共宁波市委的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圆满实现!

三、2011年政府工作主要安排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良好开局,意义十分重大。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现实条件,建议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0%,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国家和省确定的目标任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围绕“破难促调、创新开局”的工作基调,按照“稳增长、调结构、抓减排、控物价、增收入、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六个加快”,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创业指导服务、政策服务和信贷服务,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开发公益性、服务性岗位,扩大劳务合作,拓宽居民就业渠道。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加强对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训。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机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金和低保对象补助金。鼓励农民开展财产性、经营性创业投资和参与农业产业化创业投资。全面推广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提升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旅游休闲、文化健身、教育培训、健康养老、家政家居等消费热点,培育和规范网络购物、数字娱乐等新型消费。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推进商贸集聚区、商业特色街和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规模。提升发展专业市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5%。

促进投资持续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推进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投资,加快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城市综合体和卫星城市的投资建设。深化重大项目会战攻坚,推动一批央企、民企和外企大项目落地,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抓紧做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健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引导民营企业开展联合创新投资。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二)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服务业大发展。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发展现代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扶持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6%。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投入,扎实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积极筹办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做好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申报工作。推进服务业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建设,确保和丰创意广场等项目建成投用。支持国内外企业在甬设立研发、营销总部和采购、物流中心。

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编制实施专项规划和产业目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广应用集成制造、虚拟制造、清洁生产等先进制造模式,引导生产加工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拓展,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重大工业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新兴产业基地、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完善研发、检测、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技术、品牌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组织化水平,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0亿元。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种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联基地带农户,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监管。

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推进资源物资集散和贸易平台建设,做强做大液体化工、铁矿石、煤炭、塑料、粮油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大力培育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择优发展临港工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业。推进海洋产业发展重大区块建设,加强海岛分类开发管理。积极申办国家海洋博览会。

(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引进共建一批研发机构。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公共科技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推进实施专利、标准和品牌战略,打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力争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300件。完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

加快人才强市建设。实施万名专业技术和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抓好以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拓展人才交流合作,完善引才引智平台,推进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和留学生创业园建设。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推广“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就业服务网络和人才公共信息发布渠道,加强对人才的服务和保障。新增各类人才10万人。

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整合和集聚创业创新资源,强化对公共创新平台、创业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的扶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技服务机构,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发展,构筑公司股权交易和风险投资退出平台机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体系。

(四)不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深入实施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化卫星城市试点,完善试点镇行政管理体制,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中心镇改革,完善中心镇的规划建设、要素保障、社会服务机制和户籍制度。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健全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推进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强地方金融创新,发展资本市场,引导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资国企改革,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和上市融资,引导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创新总部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总部企业发展评价体系,扶持重点优势总部企业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增强综治工作中心、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作用。加快城乡社区建设,探索形成基层社会服务组织功能共融、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形成新老宁波人融合发展的基层服务管理体制。

(五)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低污染、低能耗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鼓励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原材料进口,培育发展进口专业市场。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积极创建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总部型外贸企业发展,加快国际贸易企业总部基地和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深化口岸大通关建设。做好国际贸易预警和摩擦应对工作。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12%,其中出口增长11%、进口增长14%。

提高内外资利用水平。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基础设施引资并重,加强对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力度。继续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办好浙洽会、消博会、服装节、中国开放论坛等重大活动。加快开发区(园区)功能整合提升。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引进内资200亿元。

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开发资源和吸纳高端要素。鼓励优势企业并购境外营销网络、研发机构、生产技术和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建立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完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模式。

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参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推进港口开放合作,加快港口联盟建设。办好“宁波周”活动,深化与国内外友好城市、港澳台和周边城市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中西部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深入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

(六)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协调

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发展布局,加大东部新城等重点区块的开发建设步伐,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发展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南北环快速路、铁路宁波枢纽等项目,建成杭甬客运专线、绕城高速东段等项目。加快公交专用道、公共停车位、公共绿地、城市防洪防汛设施和智能电网建设。更加重视城市管理,实施“三江六岸”品质提升工程,推进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和内河整治,优化交通组织管理,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试点,创新城市管理方式,不断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加快建设新农村。提高财政支出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和增幅,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量和比重,土地出让收益重点逐步向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和电网改造升级,深化全面小康村创建,扶持中心村发展。加快农村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水平。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完善统筹发展机制,推进杭甬客专余慈中心站建设。加快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强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开发利用,谋划做好三门湾区域的开发建设。加快四明山区域统筹发展。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共建共享。加大对革命老区、山区、海岛等区域的扶持力度。

(七)努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节能减排。健全区域单位能耗与能耗总量双控制度,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加快脱硫脱硝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实施原煤消耗总量控制制度,健全项目新增用煤量的调剂和替代机制。严格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抓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建设。加强产业低碳化发展研究,有序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水、能源、土地、海洋资源、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生产要素集约利用水平。

保护生态环境。启动第二轮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试点,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以电镀行业为重点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启动淘汰中心城区燃煤锅炉,推进重点行业和机动车污染治理,推动公交车、出租车和集卡车转换成液化天然气动力,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好水源涵养区、海域滩涂、生态湿地的保护修复,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和平原绿化工作,推进“森林宁波”建设。抓好排污许可证发放、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八)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优质多样的普通高中教育。完善服务型教育体系,加快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特色学校建设。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就学资助体系。扩大教育对外交流,深化与中国社科院的合作。筹建市特殊教育中心。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强化校园安全稳定。

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三年五项重点任务。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补偿机制改革,抓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医疗急救体系。规范扶持民营医院发展。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力度。推进宁波文化广场、市艺术剧院等文化项目建设,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提升基层综合文化站的服务功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市场,推进传统和新兴媒体发展。加强文化产品创作引导和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做好文物普查成果转化。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史志、文学艺术、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水平。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启动奥体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办好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四届宁波海外文化周、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等重大文体活动。

(九)加快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全面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转换和衔接办法。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完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制度。继续促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抓好养老院规划建设。加快健全以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1万套。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完善城乡住房租赁服务管理,努力满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推进非成套房、城中村改造和老小区整治,加快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农房集中改建和农村危房改造。

稳定市场物价。推进“菜篮子”、“米袋子”建设,抓好重要商品的产运销衔接和储备吞吐调节,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应和质量安全。强化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努力保持主要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保持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和稳定。

建设“平安宁波”。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县域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加强重点地区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信访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强化安全生产,抓好化工、交通运输、建设工程等重点行业安全监管,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实施国家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试点。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推进“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联勤联值联动机制,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做好村委会换届工作。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双拥”共建活动。做好国家安全工作。

(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积极稳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增强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扎实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完善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质量。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强化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重视政府制度建设,加强对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和清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严格行政问责,坚决查处失职渎职、行政不作为等行为。

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强化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开展商业贿赂治理,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和招投标行为。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健全预算公开制度,加快公务消费制度改革,严格控制行政经费、一般性支出和公费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公务接待费用支出。

各位代表,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执政为民是政府的崇高使命。今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民生为重,在市场供应、居民就业、交通出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教育发展、文化服务、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十方面,继续扎扎实实地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各位代表,宁波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宁波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继往开来,阔步前进,再谱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再创科学发展新辉煌!

附:

2011年十方面实事项目

一是市场供应方面。保障粮食和蔬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的市场供应,稳定190万亩粮食种植、90万亩蔬菜种植和90万亩水产品养殖面积。新增农村连锁便利店120家。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100个。完善药品安全网上监管,完成食品检验检测4万批次。

二是居民就业方面。开发保持公益性就业岗位6000个。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2万人、创业培训5000人次。新增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100家。组织专场招聘会100场。新增创业培训基地10家,创建大学生创业园5家,创建创业实体5万家。

三是交通出行方面。确保机场快速干道、明州大桥建成通车。实施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三年专项行动计划,曙光北路(惊驾路—惊驾村安置房)、徐戎路(姚隘路—惊驾路)等10条道路年内打通。加快行人过街设施建设,完成20条支路卡口改建,建成智能交通三期项目,增加咪表停车位4000个。新辟公交线路10条,优化线路20条,新建公交首末站3个,更新公交车辆500辆。建成农村公路200公里、港湾式停靠站180个。

四是社会保障方面。实施“社保卡工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员大市范围异地就医结算实现“一卡通”。新增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人数20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2%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各县(市)区人均筹资达到300元以上,其中各级财政补助200元以上。统筹区政策范围内住院有效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门诊报销比例达到30%以上。新增养老床位1100张,为80岁至89岁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每人每月50元、为90岁至99岁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每人每月100元、为10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长寿保健补助每人每月300元。为80岁以上老人和60岁以上患病老人免费安装“一键通”电话、81890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

五是医疗卫生方面。新增医疗床位1000张。市第一医院扩建项目竣工投用。新(改、扩)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以上、服务站150家以上,建设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家以上。实施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救治试点,限定费用内报销(救助)比例达到90%。

六是住房保障方面。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0万平方米、续建50万平方米、竣工20万平方米,解决250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30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完成老小区整治120万平方米。推进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城中村改造35个。完成农村住房改造2.5万户。完成下山移民1500户、危房改造1500户。

七是教育发展方面。加固改造和重建迁建中小学校舍40万平方米。按省定标准新(改、扩)建幼儿园80所,新增幼儿园班级480个。秋季开始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

八是文化服务方面。举办精品文化展览展示活动300场、公益文化讲座400场,引进高雅艺术演出500场,组织文化活动5000场。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20万户。新建农家书屋600家。送电影下乡25000场,送戏下乡2500场。

九是环境保护方面。建成清水河道200公里。完成城区内河整治35条、30公里。加强水库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大中型水库涵养林补助标准每亩提高5元。宁波新周污水处理厂一期、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投用,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4万吨。整治中心城区小街小巷25条。

十是公共安全方面。启动社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社区(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新(改)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75个。完成山塘整治50个。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人员死亡率继续下降。

第二篇:宁波市宁海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各级政府工作报告

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计划、财政工作报告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宁波市宁海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保稳促调,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围绕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确保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7.9亿元,增长8.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2亿元,增长1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7亿元,增长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481元和10332元,增长11.2%和13.6%。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升至第67位。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应对发展形势上,体现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要求

工业经济经受住了考验。针对工业经济碰到的突出问题、提升素质的迫切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创业创新翻番工程和推进活动,制定出台工业扶持政策“40+18”条,政策内财政扶持资金达到1.4亿元。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31.4亿元,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2.2亿元,增长8%;净增规模以上企业68家,达到896家;规模以上工业十一项效益指标考核名列全市第一。突出“6+6”产业导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6大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93.6亿元,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不断拓展企业发展平台,宁东创新工业园加快建设,宁海湾(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全面启动,模具城三期建成,塔山、辛岭等区块顺利推进,数控雕刻城启动建设,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总投入2.9亿元,新建标准厂房5.4万平方米。积极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完成技改投入26.3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40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组织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8项,荣获国家授权专利719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个,新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9家,开发市级新产品227个,引进中高级技术人才381名;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产值105.4亿元,增长24%,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增长16%,其中出口14.2亿美元,增长18.9%;实际利用外资6621万美元,引进内资31亿元;新设境外研发、销售机构8家,引进外资研发机构2家。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农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6.1%。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2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2.2万亩。大力推进产业化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基地3个,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被列为省、市示范基地,荣获“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称号。切实提高农业公司化、组织化程度,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95家。加强农业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科技推广,进一步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认真落实种粮直补等政策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时开展柑橘产业调研,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着力缓解卖橘难问题。

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12.3%,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6.1亿元,增长23.1%。大力推进服务业功能区块和项目建设,新世纪现代商务区、物流园区等开发建设扎实推进,物流配送中心、金海大酒店、宁波银行大厦等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果蔬市场迁建工程动工,名特优产品购物中心、世纪联华宁海店投入运营。启动旅游强县创建,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接待游客4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7亿元,温泉三期基本建成,温泉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宁海湾游艇俱乐部项目动工建设,前童古镇保护开发扎实推进,旅游要素逐步完善。大力发展节庆会展经济,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宁海)模具资源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宁波)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及首届购物节、美食节。加大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银企对接,扩大担保和信贷规模,引进浦发、民生和中信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成功组建并营业,信用联社通过增资扩股实现股权改革,全县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69.1亿元、211.2亿元,增长27.3%和26.6%,不良贷款率1.3%,比上年末降低0.5个百分点,金融生态环境良好。

(二)在优化发展途径上,体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不断优化完善城乡规划,县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联合编制试点基本完成,重点功能区块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扎实开展。加快城市“南改北联中突破”进程,旧城和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全面完成东门片一期改造,启动实施二期工程,建成汪家、前后张村安置小区,华山等村安置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市政道路29条,回竹中路、兴海路洋溪大桥动工建设;完成天然气管道铺设17.5公里,实现管道天然气点火使用,可供气用户达到6120户;基本完成城区低电压改造;增加停车位860个。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净化大地、美化家园”活动,成片连线开展环境整治,创建完成21个市县级示范村、45个市级环境整治村,建成103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和28公里农村联网公路。

“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深入开展。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其中14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8.9亿元。甬临线宁海南段一期、西山线、城岭线完工,枫槎岭隧道动工建设,磨盘山码头、越溪大桥等工程有序推进,甬台温铁路宁海段完成单轨铺设。黄坛水厂、长街水厂基本建成,蛇蟠涂围垦主体工程完工,下洋涂围垦顺利实施,“强塘固房”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小流域治理、标准海塘除险加固共30公里。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完成220千伏跃龙变、110千伏兴海变扩建增容,动工建设110千伏青竹变,基本完成国华宁海电厂二期出线工程。

生态县创建成效显著。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创建考核验收。扎实推进兴海污水处理厂二期和镇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增5个省级生态镇乡,大佳何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启动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重点污染整治,关停宁海热电厂,建成环保工业城并投入运行,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8%和18.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被评为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县。

(三)在共享发展成果上,体现了“改善民生、惠及全民”的要求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大力实施全面改善民生五大工程,加大财政民生支出,达到14.5亿元,10件实事全面完成。深入开展“充分转移就业村”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百名农村经纪人培育工程,消除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676户。积极开展欠发达镇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出台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全面完成低收入农户调查,下山移民搬迁686户。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五大保险”政策实现全覆盖,保障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群众受惠标准得到提高。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调整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扩大保障范围,第二期266套经济适用房完成申购,三期工程动工建设,500户农民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有序推进。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提高最低生活保障、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标准,探索转业士官、二等功以上退役士兵安置竞争上岗办法。加强和改善便民服务,顺利组建国有公交公司,完成公交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实现水费、电费、固定电话费“一卡通”。

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功能得到提升,三省中学、第一职业中学迁建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机电学院二期工程动工建设,风华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12个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制度全面实行。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体系不断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县妇保院、西店卫生院迁建工程动工,医患争议调解、理赔中心成立,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建成20个村落文化示范点,新图书馆动工建设,千场电影百场戏进农村活动深入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全面展开,“十里红妆婚俗”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第三届社区文化体育节和第二届潘天寿设计艺术奖大赛。完成广播“村村响”工程,数字电视网络改造顺利实施。认真抓好农村小康体育工程,建成省体育强镇(街道)8个,成功举办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和全国男子篮球甲B联赛。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双月整治”,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被评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积极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县康复中心投入运行。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新宁海人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实施。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加大“两城联创”力度,巩固扩大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大力推进省示范文明县城创建,被评为创建工作先进县。全力以赴支援地震灾区,募集捐款捐物4200余万元,积极开展对口援建,首批援建项目动工建设。滩坑水库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完成,被评为省移民安置工作先进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27个行政村完成撤村建(并)居,“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深入开展,基层司法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强化市场监管,及时做好“问题奶粉”处置工作,开展豆制品专项整治,食品检测中心投入运行,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省级示范县创建通过考核验收,“十小”行业整治试点和无证照经营整治规范工作扎实开展。深入推进“平安宁海”建设,巩固扫黑除恶成效,着力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建成公共安全动态监控系统;切实加强信访工作,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妥善处理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百日督查活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连续4年被评为市安全生产综合考评优胜单位。

(四)在落实发展举措上,体现了“抢抓发展、创新突破”的要求

保增长的一系列举措相继实施。始终把创新政策、优化服务作为保稳促调的有效手段,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企业、放在基层,广泛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解百难、扶百强”活动,对一些涉企税费进行“减、免、缓、停”,清理停收行政事业性收费170项,解决企业土地、融资、办证等难题411个。始终把合力攻坚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载体来抓,组织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深入调研城市建设发展的推进举措,及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明确和推进了一批项目建设。

抢抓发展、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和机制进一步形成。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县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一线,竭力为基层和企业排忧解难,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大工作协调、督查和落实力度,实施“约法三章”,积极倡导形成干净干事、抢抓发展的良好工作作风。着力推进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理顺土地收储、征地拆迁工作,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积极探索交通、水利等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政府性投资公司经营机制转换。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完善政府议事、决策等制度,强化公开透明和规范化运作。实行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深化网上审批,建成电子监察系统,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了一批贪污腐败案件,并及时吸取教训,切实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全面构筑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拒腐防线。进一步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完成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结算试点,扎实推进公车改革。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国防教育得到加强。同时,政府其他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在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国内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加大的情况下,我们实事求是地调整了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预期指标,全县上下为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个领域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宁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宁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从发展要求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受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影响和制约,我县产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农民增收渠道不稳定,现代服务业发展亟待加快;城市功能不完善,主要功能区块建设滞后,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民生改善工作量大面广,基础还不够扎实。从稳定要求看,涉及利益调整引发的各种矛盾比较突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从工作要求看,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还存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能力和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服务企业推进年”、“重大项目推进年”、“城市建设推进年”工程,着力解决企业困难,着力推进转型发展,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改善民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目标导向,建议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达到242亿元,增长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4.2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4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亿元,增长14%;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削减2%,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1.1%。

要完成上述目标,必须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更加重视对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努力在强信心抓机遇上下功夫。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增长呈现明显减速趋势,国内经济运行将更趋困难,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非常突出。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困难,又要善于抓住危机中蕴含的特殊机遇,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把握转机、化解危机。要看到中央和省、市实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一系列举措措施,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要看到国内外消费结构和市场变化,也是我县企业创新产品、强化管理、开拓市场的有利契机;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县积累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特别是拥有一支敢于拼搏、善于经营的企业家队伍;要看到当前的危机并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我县具备战胜困难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只要我们精神不倒、信心不倒,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新的发展。

(二)更加重视经济的平稳运行,努力在保增长扩内需上下功夫。中央明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决策部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经济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视发展机遇,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见效的政策措施保稳促调、保增促转,齐心协力保企业、保增长、保民生。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困。着力保障企业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需求,着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着力帮助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创新、拓展市场等方面积极作为,着力鼓励企业抓生产、强管理、增效益。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今明两年安排60亿元政府性投资,拉动200亿元社会投资,重点投向民生类项目,重点投向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投向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支撑长远发展的项目,确保投资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步伐,大力推进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千方百计防范金融风险。坚持政银企三方联动、县镇乡(街道)两级互动,建立健全信息互通、风险共担机制和应急体系,果断处置各种矛盾,共同维护金融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

(三)更加重视产业整体素质的加快提升,努力在抓创新促转型上下功夫。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是应对困难形势的根本出路。要以创新为主线,全面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联动推进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围绕“6+6”产业导向,强化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加快产业整合与集群发展;联动推进企业产品和营销创新,加大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更新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稳定出口市场的同时,着力拓展国内市场,努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联动推进企业制度和管理创新,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切实提升企业软实力。以规模化、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做深做透土地流转文章,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公司化生产经营;做深做透特色文章,依托我县山海资源和生态优势,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重点,进一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产品,加快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做深做透结合文章,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培育壮大服务业。坚持业态培育谋特色,走重点推进、特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会展业,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坚持集聚集群谋发展,加快平台和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坚持合力推动谋跨越,切实把加快服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政策扶持、机构引进、人才保障等各方面形成合力,加大推进力度,工作报告《宁波市宁海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四)更加重视民生的全面改善,努力在保民生促和谐上下功夫。切实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进一步构建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既是这一轮扩大内需的着力点,也是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努力构建“住有宜居”机制。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供给,稳定房地产市场,确保群众买得起房、住得起房。努力构建“学有优教”机制。坚持教育优先,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在城乡、校际之间的均衡配置,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加快“有书读”向“读好书”转变。努力构建“病有良医”机制。统筹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名院、名科、名医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劳有多得”机制。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给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千方百计稳住企业、稳住就业,着力扩大投资、扩大就业,着重解决农村劳动力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努力构建“老有颐养”机制。重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全面实施,建立完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2009年主要工作和实事工程

根据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集中精力抓好以下七方面主要工作和10件实事。

(一)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优化环境为载体、以深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加快农村改革发展。

1.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就业增收能力,大力开展“充分转移就业村”创建,完成110个村创建任务。有序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经营实体,培育壮大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加工点,鼓励集体经济薄弱村建造生产经营用房,在宁东创新工业园推广集中建造模式。

2.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着重发展实体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构建农产品营销网络,扩大品牌农业规模,切实提升宁海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完善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加快传统农产品品种改良。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增市级产业化基地3个。

3.抓好粮食供给保障。稳定粮食生产,完成3.8万亩粮食功能区建设,推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争取动工建设中心粮库。

4.整体改善农村环境。继续深化“净化大地、美化家园”活动,推进沿海南线、盛宁线、梅温线等沿线环境整治示范区建设,创建15个市县级示范村、40个市级环境整治村。

5.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开展胡陈港灌区综合治理,完成20公里小流域治理和颜公河干流整治,实施杨梅岭、洞口庙水库除险加固和车岙港水库清淤工程,继续推进标准海塘除险加固。加快标准化池塘改造,建成6个标准化渔港码头。完善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启动气象科技中心建设。

6.加快下洋涂围垦,深入开展区域规划研究,明确产业功能定位。启动蛇蟠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抓好双盘涂二期围垦前期工作。

7.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长效稳定机制,全面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入开展撤村建(并)居工作。稳步实施农村宅基地置换流转,鼓励建造公寓式住房。

(二)坚持保促并举,大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创业创新翻番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服务企业工作,努力实现工业经济保稳促调,完成工业增加值120.5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90亿元,增长10%。

8.大力实施“服务企业推进年”工程。围绕“鼓劲、帮扶、解困”,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企业促发展”活动,建立健全领导联企、部门帮企等制度,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创新发展。

9.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临时性下浮社保费缴纳比例,继续“减、免、缓、停”一批税费项目。多渠道增加资金供给,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转贷新机制,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作用,筹建村镇银行,新增金融机构3家,新增贷款50亿元。

10.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6大特色产业,培育壮大6个新兴产业,着重推进新型建材、太阳能光伏、数控装备等产业链的形成,新增投资上亿元新型建材企业2家,建成数控雕刻城一期。

11.加快技术和产品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完成技改投入26.4亿元。大力推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国家文教用品监督检验中心,争取启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着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建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力争建成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12.积极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争取列入省第二批试点单位。加快宁东创新工业园、宁海湾(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明确功能分区规划,全面拉开基础设施框架,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外商投资区块建设,完善塔山区块配套功能,加快辛岭区块企业落户,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总投入3.6亿元,新增入园企业90家。

13.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文具、模具等区域品牌创建,新增市级以上商标品牌8件、名牌6件,新获国家授权专利750项,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

(三)坚持扩大消费,大力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培育壮大服务业,力促消费持续增长,完成服务业增加值83.5亿元,增长13%;新增销售上亿元商贸企业2家。

14.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和专业市场规划布局。

15.做大做强生态休闲旅游业。积极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把旅游业打造成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强化旅游项目支撑,加快宁海湾岛群、码头区块开发,推进游艇俱乐部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进一步提升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前童古镇国家4A级旅游区,启动十里红妆博物馆建设。着力完善吃、住、购等旅游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

16.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大力培育城市中心商圈,积极发展社区商业,组织开展各类购物、展销活动,提升城市对消费的引导能力。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和“农村放心示范店”工程,探索村级集中商贸点建设,实施“家电下乡”工程。推进传统市场改造提升,建设龙海农批综合市场。

17.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配送中心招商,基本建成金属材料交易市场、五金机电市场、果蔬市场迁建主体工程。启动物流园区九顷区块建设,动工建设汽车交易区,培育区域性汽车4S店集聚区。

18.着力推动会展业发展。制定会展业扶持政策,启动会展中心一期建设,组织开展文具、模具等专业性展览展销,精心办好第七届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

19.积极打造长三角会务度假基地。结合旅游区建设,争取启动一批以山、海、泉为特色的会务度假项目,动工建设新世纪大酒店二期,建成金海大酒店,发展连锁商务酒店。

20.努力壮大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继续组织开展潘天寿设计艺术奖大赛。

(四)坚持功能提升,大力推进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深入实施“三改三联三突破”工程,加快建设城市六大功能区块,积极打造生态型宜居宜业现代化中等城市。

21.切实提升规划水平。编制完成县域总体规划,开展宁海东部沿海产业布局规划,加快编制重要区域、主要功能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善城市交通、教育、卫生、文化、居住等专项规划。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调查。

22.着力突破城市六大功能区块。加快建设新世纪现代商务区,抓紧启动金融中心和B2地块公寓楼建设,完成D地块企业收购、城市设计等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建设。深化新城市中心区块规划设计,动工建设大中山综合楼、桃源商务楼、行政服务中心办证大楼。启动铁路站前区块开发,抓好铁路换乘场站、对外联系道路建设。加快物流园区、模具城区块建设,做好兴海路两侧区块开发前期工作。

23.启动实施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村留地开发5年规划。完成东门二期地块拆迁,动工建设二期地块安置房,推进南门化肥厂地块拆迁。加快推进竹口三大村改造,完成汪家、前后张村改造和华山村安置小区建设,启动桥下潘、唐安李、杨家、下洋吴等村搬迁和安置小区建设。尽快推出一批村留地开发项目,重点加大工业和商业项目开发力度。

24.推进梅桥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梅林街道主要节点改造,实施兴海路北延工程,启动建设职高路,建成公园路、金港路,适时启动桥头胡村改造。

25.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回竹中路施工,基本建成回竹西路一期和时代大道东段,建成兴海路洋溪大桥一期,动工建设气象路北延工程,争取启动西环线建设。

26.强化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整合各部门职能,推进综合执法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优化城市交通组织,着力增加公共停车泊位,大力发展公交事业,缓解城区行车难、停车难问题。

27.进一步拉开县域交通框架。加快枫槎岭隧道及连接线一期、磨盘山码头建设,启动甬临线复线山河岭至岔路段工程,继续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

28.加快城乡大水网建设。启动宁西水厂一期工程,动工铺设第三(黄坛)水厂至城区给水主管,延伸城区供水管网,进一步推进农村水网改造。

29.加强电源、电网工程建设。实现国华宁海电厂二期投产,完成110千伏佳何变新建、竹口变扩建工程和青竹变土建工程,创建10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改造低压线路250公里。

(五)坚持环境优先,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巩固提升生态特色优势,在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县。

30.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建成兴海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西店、长街、深甽、大佳何等镇乡污水处理设施,做好城南、宁东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积极探索垃圾处理新模式。

31.扎实推进基层生态创建,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市级生态村5个、市级环保模范单位5个。

32.深入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环境污染整治,加快推进黄坛铸钢行业治理。

3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2133”工程,加快宁海湾(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招商,拉长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着力提升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档次,加快基地化、产业化步伐,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基地。

34.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完善节能减排监管体系,健全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严格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工作方案,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按计划推进。

(六)坚持内外联动,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切实把发挥好自身优势与充分利用外部条件结合起来,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35.建立完善县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实施中心镇扩权改革,推进综合开发建设。进一步明确各镇乡发展功能定位,优化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因地制宜提升建设发展水平。加大对欠发达镇乡、片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6.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按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推进城建、交通、水利等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能力;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监管和考核激励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7.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稳步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加强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8.深化价格体制改革。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完善水、垃圾处理等价格形成机制,推行阶梯价格制度。

39.提升外贸发展水平。着力稳定出口市场,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展和设立营销服务网络,切实强化外贸出口服务,完成自营出口16亿美元,增长12%。积极扩大进口,引导企业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完成自营进口9000万美元,增长8%。

40.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的重要载体来抓,坚持招大引强选优,整合招商资源,推进一二三产联动招商,大力引进各类法人机构和总部经济,实现合同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引进内资20亿元;引进各类机构30家。

(七)坚持民生为本,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以实施改善民生五大工程为重点,扎实推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民生事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4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改革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办法,优化生源配置;健全教育帮扶体系,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着力促进群体间的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一职业中学迁建,建成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机电学院二期,确保三省中学秋季开学。大力发展服务型职业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42.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县妇保院迁建和第二轮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完善急救体系。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43.积极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第四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创建10个以上村落文化示范点,建成新图书馆,继续抓好第三次文物普查。

44.推进体育民生工程建设,实现健身路径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承办全国山地户外运动锦标赛等体育赛事,完成省体育强县创建。

45.启动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着力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继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6.深入实施新宁海人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化、企业化自治管理,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47.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完善“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救助工作运行机制,实行低保标准动态调整,完善医疗、灾害等专项救助制度。继续抓好对口帮扶,认真开展地震灾区对口援建。

48.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以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切实提高市民素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宜居特色。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管理网络。

49.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全面开展“十小”行业整治和无证照整治规范工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继续开展食品专项整治,完成全县食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创建,认真抓好农村药品安全“两网一规范”。

50.深化“平安宁海”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动态监控系统在维护公共安全、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盗抢等犯罪活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深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各位代表,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为民办实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重办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0件实事:1.住房保障方面,建成经济适用房三期工程,交付住房240套,动工建设四期工程,实施廉租住房保障100户;动工建设限价房和农民公寓,继续推进人才公寓建设。2.新农村建设方面,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完成河道治理53.5公里,实施550户农村危房改造、600户下山移民搬迁。3.教育方面,推进梅林初中等9所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免除6.4万名义务教育段学生的杂费、课本费。4.农村饮水方面,改造农村供水设施,改善7.6万人饮水条件。5.医疗卫生方面,加快西店、一市卫生院建设,完成岔路、前童、力洋卫生院改造。6.就业方面,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设施,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800人,城镇失业人员培训800人,高技能人才培训35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0人。7.养老保障方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参保1万人。8.市政设施方面,完成6公里燃气主干管网和小区支网铺设,建成气源站二期主体工程,可供气用户达到1万户。9.缓解停车难方面,新增停车位500个,动工建设潘天寿广场地下停车场。10.广播电视方面,完成城区4万户数字电视转换。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建设一支敢负责、肯实干、高效率、重落实、有正气的公务员队伍。

坚持服务优政,提高促进发展能力。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强化认识、创新服务、破解难题中加快发展。积极开展服务型机关创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和效能。以优化项目审批为导向,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并联审批,完善审批职能归并,建立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全面深化解难创优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规范运作能力。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依法接受监督;注重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支持政协履行职能,积极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健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联系制度,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提高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法守法,提高行政执法严肃性、威信力。

坚持高效勤政,提高贯彻执行能力。大力倡导雷厉风行、敢于负责的精神,强化对工作一抓到底的责任意识、执行意识。坚持“任务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核化”,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切实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成效。加大督查问责力度,严格“约法三章”,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工作不落实行为,确保政令畅通。强化工作推进的组织保障、宣传保障、执法保障,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工作中形成合力推进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坚持从严治政,提高干净干事能力。围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腐败行为。强化监督约束机制,规范权力运行,重点加强土地收储出让、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环节和国有企业的保廉工作。坚持“阳光”操作,以公开促进公平、公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禁铺张浪费,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和公车改革,实现会议经费、公务接待经费零增长,暂停公务用车购置1年,出国(境)经费压缩20%。

各位代表,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政府的责任倍感重大。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扎扎实实把宁海的事情办好,对人民负责、使人民满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宁海县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坚定必胜信心,迎接各种挑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009年宁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名 词 解 释

1.工业创业创新翻番工程:是我县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战略,大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该工程计划到2012年,实现“186”目标:“1”是规模以上工业总量与2007年相比实现翻番,达到700亿元;“86”即做优做强6大特色产业,培育壮大6个新兴产业,新增销售上亿元企业60家,培育规模以上销售翻番企业600家,培育科技型企业60家,扶持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0家,国家级产业基地力争达到6个,新增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6个。

2.“6+6”产业:即模具、文具、灯具、汽车配件、五金机械、电子电器等6大特色产业;数控装备、临港工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旅游休闲用品等6个新兴产业。

3.宁海湾(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位于强蛟半岛,总规划面积87.3平方公里,是我县循环经济发展“2133”工程的两大重点基地之一,并被列为省、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近年来,我县加快示范区规划建设,已经形成了“煤→电→粉煤灰→水泥→水泥制品”等3条以国华宁海电厂为龙头的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链。同时,积极推进临港工业和生态旅游业联动发展,积极打造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的示范基地和长三角地区海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4.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宁海县华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15日开业,是宁波市首家正式营业的小额贷款公司。

5.“强塘固房”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改善民生的一项具体措施,由“强塘”工程和“固房”工程两部分组成。我县“强塘”工程的重点是抓好全县海塘、山塘以及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全面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固房”工程的重点是提高全县特别是沿海镇乡(街道)农房抗灾水平。

6.“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指省政府计划从2008年至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着力采取11项政策措施,实现环境污染治理8方面目标任务。我县计划通过3年努力,完成“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7.充分转移就业村:指村内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80%以上,“零转移就业家庭”基本消除,有就业愿望的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基本实现就业,农村新增劳动力当年转移就业达到85%以上的行政村。我县计划到2009年底有60%以上行政村达到“充分转移就业村”标准,2010年底达到80%以上。

8.一卡通:是集委托、扣费、缴费、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付费系统。我县居民可以选择县内任何一家个人付费一卡通系统成员银行,委托其根据公用事业单位提供的数据,以代扣的方式代理缴费,或以银行柜面支付现金的方式缴费,首期开通水费、电费、固定电话费3个费种。

9.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计划用5年时间,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助明、助听、助行、助医等康复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并将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基本纳入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安养。

10.新宁海人素质提升工程:指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教育网络为平台开展的一项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我县外来务工人员素质,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和谐共进,调动外来务工人员投身我县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1.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两网”指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和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一规范”指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

12.“十小”行业整治:指对包括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店、小药店、小农资店、小菜场、小美容美发店、小音像店(网吧)、农村小客运及小液化气供应点在内的“十小”行业质量安全的整治与规范工作。

13.约法三章:指目标不能完成的单位要向县委、县政府,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县人民作出说明;推诿扯皮影响工作的要诫勉谈话;中间梗阻一经查实的要从严处理。

14.公务卡:由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的单位工作人员持有,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贷记卡)。推行公务卡结算是深化和完善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15.汽车4S店:是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销售店。

16.三改三联三突破:“三改”指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老城区业态改造;“三联”指城市基础设施的联接、城市功能的联接、城市形象的联接;“三突破”指重点区块开发的突破、重大项目建设的突破、开发区改造提升的突破。

17.城市六大功能区块:指新世纪现代商务区、新城市中心、铁路站前、物流园区、模具城、兴海路两侧等六大区块。其中新世纪现代商务区由新世纪大酒店、世贸中心、金融中心、大型广场式休闲商业中心等组成,目标是打造展示宁海新形象的“城市客厅”和引领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板块;新城市中心区块重点围绕防洪调蓄池进行规划建设,拟建设环湖景观带、体育中心、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以及行政办公区等,目标是打造服务宁海人民的城市公园、市民中心和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铁路站前区块将建设成能满足铁路场站配套、对外交通组织需要和重点服务城区西北片的重要功能区块;物流园区围绕打造宁波南部现代物流中心目标,正在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和引进各类大型物流企业,努力建成立足宁海、服务南三县、辐射温台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模具城区块目标是打造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模具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我县模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兴海路两侧区块重点打造总部经济基地和适度开发高档住宅区。

18.阶梯价格制度:指在公共事业产品价格形成过程中,对某项公共事业产品的消费量确定一个基量,对基量内实行较低或较高的价格,对超出基量部分实行价格递减或递增的价格形成机制。

第三篇:宁波市劳动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制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居住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招(聘)用乙方为劳动合同制职工,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宁波市劳动合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经双方平等协商,订立本合同,并共同遵守履行。

一、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按下列第_______项确定:

(一)本合同为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期从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

(二)本合同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期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法定或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为止。

(三)本合同为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期从________之日起至_________之日止。

在合同期内,其中试用期为_______个月,即从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止。

二、工作内容及要求

甲方根据生产(工作)需要,安排乙方在_________岗位(工种)工作。乙方应完成该岗位(工种)所承担的生产(工作)内容,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甲、乙双方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业卫生等规定。甲方应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设施、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及其他劳动保护条件。

甲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并如实告知乙方有关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对于具有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工种),甲方必须采取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的预防措施、防护设施;对于乙方从事具有职业病危害(如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的物质)岗位(工种)的,甲方定期为乙方进行健康检查,如实告知其职业病情况,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乙方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四、劳动报酬

(一)乙方试用期内的工资为_________元;

(二)乙方试用期满后,月岗位工资为________元;工资形式为_________;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在合同期内甲方为乙方调增(减)的月工资作为本合同规定的工资。

(三)甲方应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月、按时、足额支付给乙方应得的工资报酬。

(四)甲方发给乙方在岗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五)乙方的加班加点工资、节假日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的确定和发放,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劳动合同解除后有关经济补偿金等费用的支付均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一)甲、乙双方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法定社会保险费用。乙方个人缴纳部分,由甲方在其工资中代为扣缴。

(二)乙方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和女职工的孕期、产期、哺乳期及其相应的待遇。

(三)乙方患职业病或因工(公)负伤(死亡)待遇,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的待遇,解除劳动合同时经济补偿金、医疗补助费等的发放,均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六、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工时制度按下列第()项确定;

(一)标准工时工作制;

(二)不定时工作制;

(三)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甲、乙双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对执行本条第(一)款工作制的,乙方每周至少休息一天。需要加班的,须经甲、方双方和工会协商一致,且一般每天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在保障乙方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天不得超过3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对执行本条第(二)

(三)款工作制的,甲方在保障乙方身体健康和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乙方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乙方按国家和省(市)的规定享受年休假。

七、劳动纪律

甲、乙双方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

八、教育与培训

(一)甲方应根据生产和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乙方的教育与培训。

(二)乙方人事技术工种(岗位)的,必须按国家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三)除本条第(一)项约定的正常教育与培训外,甲、乙双方可就乙方脱产或由甲方出资参加的培训学习,签订专项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

九、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和续订

(一)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对本合同内容进行补充或者修改;补充或者修改后的合同应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二)甲、乙双方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按《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执行。

(三)乙方属于《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之一的,甲方不得依据《条例》的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解除本合同。

(四)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解除本合同。

(五)甲方违反本合同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或在劳动合同中未告知乙方存在职业病危害情况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甲方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乙方从事具有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因此患有职业病的,其劳动合同期满时,能否终止劳动合同,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即行终止。

1.合同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

2.乙方经批准办理退休(职)手续;

3.乙方死亡;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本合同期满三十日前,甲方应当向乙发出终止(续订)劳动合同的书面意向通知。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续订合同的,应当在全合同期满前办理续订手续。

(八)终止或者解除本合同时,甲方应按《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为乙方办妥有关手续。

十、违约责任

(一)由于甲、乙任何一方的过错造成本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法律责任;如属双方过错,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的法律责任。

(二)因不可抗力造成本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一方受损害的,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三)甲、乙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根据后果和责任大小,向对方支付赔偿金。

十一、双方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本合同条款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的,以及本合同未尽事宜,均按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十三、本合同履行中发生劳动争议,甲、乙双方应当协商解决或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协商不成或不愿调解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十四、本合同至少一式二份,其中甲、方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签章):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件

一、本合同适用于本市的所有用人单位和被招(聘)用的劳动者。

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书。本合同一经双方依法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合同的内容。

三、本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甲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和职工(乙方)本人签名(盖章),并加盖用人单位印章方为有效。

四、本合同中的空栏,是需要双方协商确定的,必须填写清楚,不须填写的空栏请打上“/”。

五、本合同的未尽事宜,请在“双方需要明确的其他事项”中列明,或另行签订补充协议。另行签订的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一并履行。

六、本合同书用黑墨水或蓝黑墨水填写,必须字迹清楚、文字简练、准确,并不得涂改。凡涂改或未经合法授权代签无效。

七、本合同书(含附件)需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鉴证的,至少一式二份。

第四篇: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

附件1:

第二届宁波市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名单

主任:杨志达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副主任:钱爱民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钱雪华共青团宁波市委副书记

胡赤弟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

杜永华宁波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

委员:(以姓氏笔画排序)

任乐波李克让张定科张洪红费建华组委会下设秘书处:

秘 书 长:张洪红

副秘书长:徐建昌

徐建昌

第五篇:宁波市导游词

宁波市导游词

宁波市导游词1

东钱湖位于宁波市东侧,距市中心十五公里。素有“西子风韵、太湖气魄”之称。东钱湖现为浙江第一大淡水湖,与青山平原相依,烟波浩淼风景秀丽。又名“万金湖”,历经沧桑,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众多具有较高历史及艺术价值的文化历史遗存。湖内有小普陀山、陶公岛、二灵夕照等景点,区域内的天童寺为佛教禅宗五山之一。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退后携西施避居湖畔伏牛山下,晚年自号陶朱公。湖边民居保留了民清江南建筑的风貌:高墙长弄,粉墙黛瓦。东钱湖全湖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西湖以师姑山、笠大山为界,称“谷子湖”;东北以湖里为界,称“梅湖”,其余湖面称为“外湖”,外湖又分为南、北二部分。三者统称为“东钱湖”。

东钱湖周围山并列:东南方雄峙着福泉山,西北方横亘着月波山;东北方则围以龙蜷山和梨花山,陶公山、百步尖等。四周有七十二条溪汇流于湖。景区内山水相依,清风徐徐。据不完全统计,景区内现存文物古迹1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处。宁波商帮、陶朱公、大慈禅寺、左右南宋王朝百年命运的史氏家族等为东钱湖留下了灿烂的商、佛、官文化。

秋季农历九月初十,可参观热闹的东钱湖龙舟节。冬季也有体现当地渔业文化的东钱湖冬捕节。春夏秋景色各异,还可以泛舟湖上,很是惬意。而且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一东钱湖龙舟节。

宁波市导游词2

东钱湖位于宁波东侧,距市中心15公里。被誉为“西韵太湖神韵”。东钱湖是现在浙江最大的淡水湖,毗邻青山平原,烟波浩渺,风景秀丽。又名“万金湖”,历经沧桑,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许多具有很高历史艺术价值的文化历史遗存。湖中有小普陀山、桃公岛、二岭夕阳等景点。该地区的天通寺是佛教禅宗五大名山之一。

春秋时,越国大夫退休,带着师到湖边避过伏牛山。晚年,他被命名为陶朱公。湖滨民居保留了清代江南建筑的风格:高墙长巷,白墙白瓦。东钱湖可分为三个部分:西湖以石鼓山和李达山为界,称为“粟湖”;东北以湖为界,称为“梅湖”,其他湖泊称为“外湖”,分为南北两部分。三者并称“东钱湖”。

东钱湖周边山脉并列:福泉山在东南,约伯山在西北;东北部被龙泉山、丽华山、陶公山、百步尖山环绕。七十二条小溪在湖边汇合。景区风景互依,微风徐徐。据不完全统计,景区现有文物古迹11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影响南宋百年命运的宁波商帮、陶朱公、大慈寺、石家,为东钱湖留下了灿烂的商贾、佛家、官员文化。

秋天农历九月初十,可以去东钱湖看热闹的端午节。冬天还有反映当地渔业文化的东钱湖冬渔节。春夏秋有不同的风景,可以去湖上划船,很惬意。而且每年农历九月十一日‘东钱湖端午’。

宁波市导游词3

宁波主要有两个山脉:四明山和天台山。四明山,又名玉山,是天台山的分支,横跨余姚、鄞县、奉化三县,与圣贤、新昌、天台山三县相连。山峦起伏,蜿蜒连绵,悬崖险峻,森林茂密。四明山,据志,“四明山周围有800里280座山峰。群峰同相,中间五峰,似莲花。怀疑是靠近恒星。山顶极其平坦、笔直。有方形的石头像窗户,穿过太阳、月亮和星光,所以它被称为四明。”这就是思明山这个名字的由来。天台山,主要山脉在天台县,其余为宁波。有四个分支从宁海县西北和西南进入,经象山港延伸到镇海和鄞县东部山区。

宁波海岸线漫长,港口蜿蜒,岛屿星罗棋布。全市总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度1562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788公里,岛屿海岸线774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大小岛屿531个,面积524.07平方公里。宁波两湾一港,分别是三门湾、杭州湾、象山港。这些港湾港口,充斥着钱塘江、邕江以及众多的溪流和河流,承载着大量的泥沙和养分,为滩涂和近海水域的生物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宁波沿海潮汐属于不规则半日潮,一天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吴淞零上平均高潮位3.14米,最高潮位4.86米,平均低潮位1.47米,最低潮位0.31米。三门湾、象山港、邕江潮差由南向北递减,邕江河口外潮汐在农历正月十五十一点涨。市区“三江口”汛期预计一次性上涨。

宁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比瑶江、奉化、邕江多。余姚河发源于上虞县两湖。奉化河发源于奉化市的斑竹。余姚河和奉化河在市区“三江口”汇入邕江,向东北流经招宝山入海。由于雨量充沛,整个邕江流域水资源丰富。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7月最高,为28.8℃,1月最低,为-4.2℃。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240天,作物生长期为300天,适合粮、棉、油等作物生长。年平均降水量1300-1400毫米,5-9月,占年降水量的60%。

宁波历史悠久,是具有70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时期,是越国。秦时属会稽郭、毛、县,唐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以“海定泽博宁”之意改名宁波,沿用至今。宁波与扬州、广州并称唐代中国三大外贸口岸。在宋代,它被列为与广州和泉州进行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之一。鸦片战争后,它被确立为“五港贸易”港口之一。

宁波市导游词4

慈城是江南极少数保存较为完好的县城,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生活结构方式,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还有孔庙、会馆、牌坊、古井等公共建筑、构筑物。遴选出来的慈城古建筑群是其中最优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其中孔庙布局完整,规模宏大,为浙东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文庙,反映了儒学在传统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深远的影响。明代的甲第世家、福字门头、符卿第、布政房和清代的冯宅等名人故居,做工精致,用料考究,是当地民居的代表作,其周围仍保留了完整的传统街区,历史环境未有大的改变,集中地反映慈城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和生活气息。冯岳彩绘台门是江南彩绘的重要实例,具有宋式彩画的遗风。

慈城镇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宁绍平原,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东与镇海区相连,西与余姚市接壤,北与慈溪市相临,南隔余姚江与鄞州区相望,可谓是“众星拱月”。其镇域面积102.57平方公里,下辖41个行政村,5个社区,5个居委会,人口5.8万,是宁波市14个中心城镇之一。辖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其自然环境优美秀丽,而其山色,城池更因“慈湖、云湖(英雄水库)、湖(毛力水库)”三湖之交相辉映而尤显风姿。慈湖是慈城的点晴之笔,为慈城增添了水灵秀气,而狮子山、大宝山、清道山等却烘托了慈城的雄浑霸气。

孔庙

坐落在慈城竺巷东路55号,基地18亩五分九厘,南至竺巷东路、北至太阳殿路、东至绿化地带及电影院、西至民居,四周均有红色高墙外留滴水约2尺余。慈城学宫最早建于宋朝,雍熙二年由县令初建于县治西40步(据雍正志所主,即城隍庙地基,先师殿即大成殿居其中;庆历八年迁至县志东南一里,适居城之中部,历代累有兴毁,以迄于今,除大成殿外其余稍有改建,仍保持光绪原貌,修复较易。在宋建炎四年毁于金寇南侵。淳熙四年重建,元至元八年增建仪门,并辟地建通道至学前埠头。明洪武改成德堂为明伦堂,后于堂后建梯云亭,历洪熙至嘉靖35年毁于夷冠,三十六年又重建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梯云亭等斋戾,宇祠廨字,清朝数经重修,获御书“万世师表”,御制“孔子”赞,及“颜、曾、思、孟”四子赞勒石置碑和御书’生民未有”“与天地参”额,诸多建置。殆至道光十一年,太平天国攻陷慈城,焚毁明伦堂及教谕住宅,同治元年邑人冯氏创捐重建,重修梯云亭,增建两旁斋房六间,疏浚泮池。

甲第世家

即钱宅之别称,座落于宁波市慈城镇金家井巷内。东与福字门关接邻,西约100米出巷口即民权路,北达尚志路,由于曾遭人灾,现仅存东向部分约1600平方米的建筑。甲第世家据『慈溪县志』记载,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嘉靖进士钱照之住宅。平面布纵长方形,硬山造前后二厅,建筑面积422余平方米,前厅五间,通面宽17.35米,用六架梁,梁柱粗壮,截面呈椭形,脊瓜柱和童柱裙瓣呈圆舌形,柱料卷杀,前后檐柱,小株角形,施平身科一斗三升或一斗六升,明间四攒,次间二攒,塑斗作为靴斛,为典型的明代建筑钱照嘉陵七年中举,十一年中进士,官至佥事,后来他的下代又数人登第,因被称为“甲第世家”。原台门内曾立有文徵明题的“甲第世家”匾一方(___间被毁〕。

该宅座北面南,平面布局和建筑特点都具有浙东明代居民建筑的特点,是宁波市保存较完整的组建筑群,也是研究明代晚期信宅建筑的典型。

福字门头

该宅原为明嘉靖间布政史冯叔吉故居的一部分,后因冯氏后裔衰落,卖给应氏,改建院落,大门东侧,为衣架锦式屏门二扇,牌科式;二门的照壁在南端,有一砖刻大“福”字,故称“福字门头”。

前厅为五开间,通阔18.8米时浮9.9米,明间为为抬梁式,平梁上支蜀柱,前中柱金檩下的童柱下端为舌形,而前后上金檩下的童柱为方形,后金柱前名柱头皆施十字科,前檐柱为小八角,下为方形腰沿柱基,其余柱其皆为扁珠形,柱头卷杀,梁袱间隙用芦苇为心,谷壳拌泥抹灰,硬山屋顶,明间后方两檐柱旁砌八字形墙,上端斗砖雕做出斗拱,后墙中间辟有主架锦式门。朝北一面有门楣题额上款书“乙丑冬月”中题“泽流思顺”下款书“陈鸣宝题”。后进为一“三合院”,有左右厢房,皆为楼屋,经教证,前厅具明代建筑之待点和风貌,后楼建筑为清初其之风貌,迄今保存尚完整。

冯岳彩绘台门

大门之正南分为三开间照壁,也称影墙。石砌须弥座,上刻卷草、凤凰、牡丹。墙体由砖砌成,上部砖雕,顶端砌出中间高,两侧低约65厘米。通高约4米,原约40厘米。全壁分三开间,一明间宽3.4米,北距台门4.9米。二次间略斜,平面各八字形。全壁长7米。

瓦当圆开,有龙葵花等纹饰。以两柱将明间与次间分隔,檐下有平身科,明间四朵,次间两朵,柱头有柱头科,背为一斗三井。座斗下为伏远瓣,无出跳。

实勘在照壁之正北有台门,尚残存数间。上部留芦芯、泥沫的墙体,珠式立柱。西方中厅与厅前为天井,在左右之隔墙,其中朝里一侧上端原来也有精细的砖雕,都已砸去。右边的天井又有一堵墙,左右两端有一道拱门,这墙将天井分为南北两段,天井中有一口古井。东厅为高平屋,硬山式的两开间,宋架结构类似布政房东大厅,此东厅,前有廊,西边门前开六扇柱子门,进六往东有门可以进入中间。东门前部下有栏墙,上面开柱子门四扇,地面为石板。东间有地板铺地,柱础全部是珠形。西间天花板上油漆花卉至今还没有褪色。

县衙

据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慈城县衙创建于唐开元20___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县房琯所建,延续至1954年,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关系,屡建屡毁,现存的县衙是按照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占地四万多平方米。

校士馆

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她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

慈湖

位于慈城东北,由慈溪首任县令——唐朝房琯下令开凿,用以灌溉农田,当时面积有150亩之广。因吴太傅阚泽旧居就在附近,因此,又把此湖叫做“阚湖、德润湖、普泽湖”。宋时,普济寺的僧人在湖心筑堤直贯南北,以便往来,从此湖分东西,二湖之间用碶相通。慈湖不仅以风光秀丽着称,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和美丽的传说代代相传,如师古亭、慈湖先生杨简遗韵、水上坟等等,因此,据县志记载,每当天气晴好,便有居民租船游湖,歌声笑语不绝于耳。

宁波市导游词5

今天,我们一家人决定开车去美丽的宁波。我们一路行进,一路看风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还经过了举世闻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桥很长很长,我在车上睡了一小觉之后,醒来时居然还在大桥上。经过了大约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宁波市区,入住洲际洒店。

爸爸稍微休息一下之后,又驱车来到宁波市区的天一广场,这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我们走进一家商场,里面的服装款式众多,让我们目不暇接,不愧是大都市,里面的东西都是名牌,价格昂贵。逛完商场后,我们就去品尝宁波著名的海鲜了。我们吃了海瓜子、青口贝、生蚝、大青蟹和大虾,每个都很美味,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晚上,我们来到酒店的游泳池游泳,那里分深水区和浅水区。为了能够和大人一起,我来到深水区,哇,水可真凉呀,爸爸在岸上看着我,我吃力地游完2圈后,感觉身体像冰冻一样,我的鼻子也对我“意见”了,连打好几个喷涕,这样我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房间,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爸爸已经安排好了行程,来到宁波附近的象山区,这里主要是来海边的玩的。这还是我第一次来海边,我非常兴奋。我终于看到这大海的模样,果然一望无际,让我心情畅快。来到海滩边,我换上了泳装下了水。水里暖洋洋的,不时有海浪来“突袭”,打得我猝不及防,差一点就被淹没了。海浪的力量很大很大,随意就能把东西卷回海中央,所以,我们都在海边玩。没有被海水浸泡的沙子非常烫,大约有40度,有点像沙漠。在水底还有些沙砾,我戴上眼镜,潜了下去,把它们拿了上来,发现它们各不相同,十分好看,但是也十分扎人。越到海的深处,沙子就粗呢。我们大概玩了2个小时,开开心心地结束了这一天的行程。

这次的旅行我很开心,一家人在一起玩,爸爸说这个暑假还会安排一次,我好期待。

宁波市导游词6

宁波简称甬,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即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较大的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市辖鄞县、象山、宁海三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五个区。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535万,其中市区面积1033平方公里,人口120万。

宁波境内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脉的支脉,横跨本市余姚、鄞县、奉化三县(市),并与嵊县、新昌、天台三县连接。山峦起伏,蜿蜒连绵,危崖壁立,森林茂密。四明山,据志书载:四明山周围八百里,二百八十峰,峰峰相次,中顶五峰,状如莲花,疑近星斗,山顶极平正,有方石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这就是四明山名称的来历。天台山,主干山脉在天台县,宁波境内为其余脉,有4大分支从宁海县西北、西南入境,经象山港延至镇海、鄞县东部诸山。

宁波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全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其中大陆岸线为788公里,岛屿岸线为774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岛屿531个,面积524.07平方公里。宁波境内有两湾一港,即三门湾、杭州湾、象山港。这些湾港,因有钱塘江、甬江及众多溪河注入,夹带着大量泥沙和营养物质,为滩涂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宁波沿海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期潮型,一天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平均高潮为吴淞零点以上3.14米,最高潮位4.86米,平均低潮位1.47米,最低潮位为0.31米。三门湾、象山港、甬江的潮差自南向北递减,甬江镇海口外的潮流,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朔望日涨于十一时一刻。市区三江口的潮汛则朔望日涨于一时。

宁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县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市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合成甬江,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海。整个甬江流域,因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8℃,一月份最低,为-4.2℃。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作物生长期为300天,适宜于粮、棉、油料等作物的生长。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至1400毫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宁波历史悠久,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时期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郭、贸、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宁波在唐时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下载宁波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波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宁波市总体规划(范文大全)

    宁波市总体规划(2005-2020)■总体介绍自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宁波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跳出老城区,构筑大都市的规划思路。发展定位:把宁波建成一个以宁波中心城为核心、以区......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 月 日在 镇第八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第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

    2008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3月26日在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王敏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 3月 11日在广州市黄埔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杨雁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黄埔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涂茨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张茂豪 2014年1月10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涂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3日在温州市龙湾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龙湾区区长 陈玲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

    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7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2月22日在周口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徐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