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协志讲话
政协主席陈金锁在《高邑县政协志》首发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党全国人民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举行《高邑县政协志》首发仪式!这是高邑政协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县政协委员的一件喜事。首先,我代表县政协对《高邑县政协志》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指导、支持《高邑县政协志》编纂工作的县委、县政府和政协历任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为《高邑县政协志》的编纂、出版、发行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编纂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编纂出版《高邑县政协志》,全面真实准确地记载高邑政协28年来紧紧围绕中心,全力服务大局,认真参政议政的光辉历程,是进一步宣传推介我县政协的重要历史性资料,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全面认识和了解高邑政协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政协关注民生、情系民情,为民谋福址的见证和体现。它的问世,对于增进全县社会各界对我县政协的了解,必将有新的推动;对于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水平,必将有新的启迪;对于焕发全县委员参政参政的热情,必将有新的激励。作为一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教材,它将以其独特的资政教化功能,激励后人继往开来,创新和丰富政协工作的伟大实践,谱写出人民政协
1更加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高邑县政协志》的面世,这是我县人民政协事业取得的新成果,也是我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更是我县政协“三化”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在编撰《高邑县政协志》过程中,我们始终把“三化”贯穿其中。一是对政协“三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建设重点叙述。对28年来县政协始终坚持党委的重视与政府支持,稳步推动政协工作的“三化”建设给予了重点记载和反映。二是对“三化”建设中的制度化建设的成效予以呈现。《高邑县政协志》中第十二编制度建设中对县政协十一项工作制度进行了全面介绍。三是对推进政协工作“三化”建设的关建所在委员的主体作用发挥情况充分彰显。通过优秀提案的选编,把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充分显现。
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协工作要以《高邑县政协志》的出版和发行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与政府支持,稳步推动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工作中要切实做到自觉接受党委领导;自觉贯彻党委决定;自觉发挥党组作用;努力与党委政治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行动上同力,使政协工作与党委工作同频共振。同时,县政协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要更加主动建立和完善与政府的联系、沟通机制,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理顺与政府及各部门的关系,为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切实加
2强制度建设,更好的保证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政协各项工作制度,为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通过畅通知情渠道、加强联系联络、开展委员活动和及时反馈委员参政议政成果等有效形式,积极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及时准确地把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反映上来,把党委政府的政策、决策贯彻下去,使主体作用更显著更有效。
当前我县人民政协事业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切实继承和发扬历届高邑县政协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突出“围绕核心、服务大局、注重民生、真情履职”的工作要求,在推进高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新业绩,续写我县人民政协事业更加璀璨的新篇章。秉承传统书青史,不辱使命续华章。《高邑县政协志》的出版,将载入历史史册,为后人提供比照和借鉴。我们要宣传《高邑县政协志》,学习《高邑县政协志》,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从中汲取历史养分,正确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团结奋进,再接再厉,进一步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
3新高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全体编委会同志的辛勤工作,特别是刘宗甫,刘仲琦等老同志克服年龄上的困难,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极端负责、不辞辛劳的精神记录政协走过的路和事。在此,我建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无私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顺祝各位领导、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第二篇:政协讲话
在政协XX市第XX届委员会
第X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XXXX年X月XX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政协XXX市第XX届委员会第X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我代表中共XX市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委员和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XX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走出了一条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的发展路子。到“十一五”末,预计我市GDP达到XXX亿元,是“十五”末的X倍;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XXX亿元,是“十五”末的X倍;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XXXX亿元,是“十五”末的X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XXX亿,相当于整个“十五”时期的XXX倍,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在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市的民生工作、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XXXX和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开发区、城区、县域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市容环境整治和城市重大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抗洪抢险救灾取得决定性胜利,XXX件左右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市呈现出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和XXX
1谐的良好局面。成绩来自拼搏进取,发展源于上下同心。多年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高站位思考,高质量监督,高水平建言议政,在XXXXX、XXXXX、XXXX、XXXX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市委对政协工作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XXX市委,向广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已经到来的“十二五”,是我市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攻坚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关键期,也是XXX在全省、全国乃至更大范围谋划和推动发展,实现争先进位的机遇期。全市上下务必要科学把握当前形势,深刻认识省委提出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建好城市、促进和谐大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三动并举”,切实以投资扩大总量,以项目积蓄后劲,以创新抢占高点;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增长路径,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坚定不移地促进开发区、城区和县域“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形成有利于资源要素整合和流动,错位发展的新格局;坚定不移地抓好绿色宜居
城市建设,改造老城、建设新城,让我们这座城市每年都有新变化;坚定不移地抓好民生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真正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特别是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XXX、XXXX、XXX的要求和部署,全力实施工业强市和服务业兴市战略,全力做好“三农”工作,全力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绿色宜居城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确保“十二五”能开好头、起好步。这既是我市“十二五”和今年的工作重点,也是政协组织履行职责的核心要求,各位委员务必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科学把握、积极推动。
各位委员、同志们,现在,我们的目标已经明确,思路十分清晰,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大家一定要紧紧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部署,主动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发展的新要求、群众的新期待,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努力推动我市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善于抓大事,在服务发展大局上下功夫。坚持做到高站位、想全局、谋大事,在大局中把握机遇,解放思想;在大局中定位工作,参政议政;在大局中发挥作用,推动落实,特别要围绕这次提交会议讨论的“十二五”规划,充分讨论,畅所欲言,提出真知灼见;围绕落实规划中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和部署,扎实开展各类专题调研和协商议政活动,确保拿出一批有见解、有份量、有价值的建议和议案,为推动长春未来可持续发展当好参谋、贡献才智。要乐于办实事,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下功夫。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研判,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建言是为了更好地建功。要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特别是要围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三化”统筹,落实“三动”战略,推进长吉一体化,构建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的增长格局多办实事;围绕滚动推进150个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多办实事;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先进制造创新集群,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多办实事;围绕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动“三城两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多办实事;围绕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多办实事;围绕改善民生,特别是增收、就业、交通、“暖房子”、稳定物价等各项民生热点工作多办实事。要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从最困难的群体抓起,以实实在在的、人民群众认可的工作成效,促进政协事业创新发展。要敢于解难事,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上下功夫。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XXX作为特大型城市和省会城市,正处在“爬坡过坎”、“面对两难”的特殊时期,发展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凸显,群众诉求增多,广大政协委员一定要积极发挥在群众中有影响力、有感召力的独特优势,真正做到胸中始终有大局,心里时刻有群众,结合正在开展的“大走访”、“大接访”活动,做到身下基层、心下基层,多听老百姓的“心里话”,多看老百姓的“身边事”,多算老百姓的“生活帐”,多做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答疑解惑的工作,多做化解矛盾的工作,真正使委员履职的过程成为反映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密切党委政府和群众关系的过程。
各位委员、同志们,政协工作是我们党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委要切实把政协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确保政协能够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大力支持政协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政协委员的作用,特别是政协党组作为党委的派出机构,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把有群众基础、有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人才选进政协组织和领导岗位,增添政协组织活力。要努力为政协履职创造良好条件,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努力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善政协机关和干部职工的工作条件,为政协委员履职营造良好氛围。总之,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建设,今天的XXX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一定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抓,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XX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任志强政协五提案
任志强政协五提案
提案一:
《关于“重新核定廉租房保障标准,适度扩大保障范围”的提案》
问题:
北京市对原有已确定的廉租房标准的应保障家庭,七万四千多户,分别采取了“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等多种方式给以保障,按市建委给我历年的提案答复计算,早已能应保尽保了。全市已满足了现有的最困难住房条件的最低收入标准的家庭的住房,因此有必要重新核定与适度扩大保障标准与范围。分析及建议:
北京市曾在几年前将住房人的人均面积低于六点五平米,提高到七点五平米,按现有发展阶段的北京市经济增长的情况,应可以适度的提高和扩大。如果原有的廉租房住房保障已超越了现有的发展阶段,人均约超过了十五平米,那么就应提高被保障的标准,如果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最低收入保险不断提高,那么对符合廉租房保障的家庭标准也应相应提高,如提高到最低收入保障线水平等。
扩大廉租房的保障范围,实际是缩小夹心层的范围。当政府缩小自己的保障能力时,必然扩大了市场或社会自我保障的范围,这样就会必然的推高市场中的需求量,同时在供给不足时,推高房价!
尤其是政府有规划的每五年根据社会、经济、收入发展和增长的情况适度调整廉租房的保障标准,就会在市场与社会中的稳定的预期,就会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幸福感。可以让更多弱势群体的人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
社会的稳定重要的不是贫富差别多大,而是标准有多低、多高,如果所谓穷者都能达到有尊严的制定标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分期分批提高社会住房保障的廉租标准,会对北京的和谐起到积极的作用!
提案二:
《关于要求北京市公开公布全市历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地和住房的分配情况和保
障结果的提案》
问题及分析:
北京市数年间大量的土地以保障房建设的名义供给“十五”期间约占总量住宅用地的60%,“十一五”期间约为住宅建设土地总供给量的80%,至2009年约占全部土地供给量的77%左右,但其中北京市市民公开供给的保障房比例却不是十分之一,而公民却不知道还要大量打着保障性住房名义建设的住房给了谁。
政府每年的工作报告中都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给标准的总量,也有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套数,但都从来没有这些保障性住房向谁保障的汇报。没有北京市完成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的情况汇报。因为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北京市还要建设大量的保障房,为什么这么多年的建设北京市还有那么多要保障的人群?
从北京市现在廉租房标准统计,全市只有七万四千多房家庭符合保障标准,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在“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中给以了保障,这几年连续建设的廉租房和保障房已达数千万平米,按整套数计算早已应能全部解决了北京市现有的保障需求,为什么还要大规模进行建设?
建议:
北京市首先应在政务公开的原则下,公开公布全市“十五”“十一五”期间历年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给情况,供给单位和土地的使用,建设情况,同时公开公布全部已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的分类供给情况,以及这些已用保障性住房名义建设的住房的公配使用情况和保障的结果。
保障性住房应严格保障的是低收入群体。而不应将公共资源向非应保障的家庭倾斜,而如果没有对社会的公开就没有社会的监督。就无法保正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然会造成社会收入分配的更加不公平,造成腐败、造成新的贫富差别,让保障这种调节社会分配公平的工具反而成为了制造社会更不公平的祸根。政府如果不断提出增加新的保障房体系,建设和保障标准房建设。但却从来不向社会公开,需保障的情况和已保障的情况,又如何让民众投票赞成继续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呢?又如何防止利用保障性住房进行实物再分配和财富再分配中的腐败行为呢?
市政府必须公开公布历年保障房体系建设的真实和全部情况,让社会了解到市政府实际保障的功能和作用,让应保障的家庭真正得到保障,同时又不浪费保障的资源,让社会更和谐。
提案三:
《关于“进一步明确政府住房保障的责任、对象与标准的”提案》
问题:
北京市多年都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至今北京市也没有出台过除廉租房,可售的经济适用住房之外的其它保障住房的文件,即没有明确政府保障的责任(此次温总理讲话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都特别强调了政府责任问题),没见有明确不同类别,多种名目保障住房的保障对象,更没有明确的保障条件和标准。比如名义上享受经济适用房的待遇的,公租房以及各种名义列入保障房的住房。
分析:
一个城市中应有明确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的规划,(长远和短期规划)并应有明确的住房保障标准。包括住房面积、套型、应保障人群住房现状和财产收入标准,不同名目的住房各自承担的任务,各自面对的群体,各自对应的标准,并应经过人大变成立法。(包括对非户籍人口的解决方案)
目前北京市的标准多变且不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定义不清,在社会中引发巨大的误解,给腐败保留了巨大可钻空子,让国有的土地资源明显的向非应保障的人群倾斜,并必然的侵害应保障人群的利益,和伤害市场消费者的利益。
如北京大量的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建设的住房并没有公开的面各社会,面向北京市居民,引发了社会强列的不满,也必然造成了巨大的腐败,让收入分配更加不公平,如中央、国家机关、大型企业单位等都有利用保障房政策的优惠而将保障性住房用于分配给中等或高收入的人群,简单的以公务员划分的标准是错误的,一个家庭中一个人是公务员,但其它家庭成员可能是高收入者,不应享受住房保障性住房,但实际情况却是这样的家庭在大量的占用公共保障性资源。
当土地资源短缺中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是缓解社会矛盾,平抑市场商品房价格加速解决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重要条件,但没有明确的可公开让社会共同监督,并有明确稳定预期的制度,就无法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无法防止利用政府优惠政策之名,行腐败之实,无法调节贫富住房和财富收入的差别反而加巨了这种不利于社会平稳发展的影响,加大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
分层次解决保障问题是世界各国政策的惯例,但只有中国至今未明确住房分层解决住房问题的制度。大多数政府都因政策分层不明确给了许多人以混水摸鱼的机会,借保障而掠夺国家公共资源,因此公开和明确社会住房保障的责任、对象,标准就成为当务之急,否则情况不清,方向不明,政府又为什么或者依据什么要再大规模的建设保障住房呢?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又为什么要投票赞成政府的工作报告,为什么还要支持政府将大量的公共资源投入于保障呢?
制度上腐败是无法避免的,只能从制度的修改上来解决的,建立发展保障住房体系首先应从建立明确的保障原则制度开始,当制度变成法制时才能真正解决公共资源的浪费,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防止腐败等一系列问题。
提案四:
《关于试点“在北京市符合规定条件集体建设用地上,让农民集体有组织的建
设租赁住房”的提案》
问题及分析:
世界各国都已管理城市或区域建设规划为主,而我国目前不重规划而重产权,用土地的产权来限定生产与市场的住房供给方式,造成了市场的不完美和无互补性,应从规划的态度管理,开发对土地产权的限制性条件,让符合规划的条件的土地都能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建设,已出让的国有土地可以进行交易或买卖,而集体土地建设的住房制上能限定按一定规定的标准与条件进行出租,这个租赁由于成本的降低,完全可以与市场出让商品房租赁之间拉开差距,让这个价格的竞争优势也促进商品房价格的稳定。
经济学将市场中的价格变化,归结于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供求关系,为租赁的稳定性和价格优势能数量大到是以改变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时,必然会对商品房的价格产生影响,但如果是高成本的租赁价格则会推高房价,而低价格的市场租赁制,会有助于稳定房价。
租赁价格的高低与土地的成本有极大的关系,为集体建设用地可以合法利用时,则会降低土地的成本,在不改变土地的土地性质的情况下,为农民创造更多收益,这样就能更有利于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
用社会的、市场的办法解决租赁性房租建设的问题,不能忽略了集体建设用地的重要一环,如果先试行后推广就能调动集体的、农民的、社会投入的积极性加快低价租赁性住房的建设。
如果农村的土地非规划或有组织的建设同时会给社会的管理,防止治安、犯罪等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但有组织的建设租赁房,则会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有利于加强公共管理的治理,并有利于防范风险。
应促进市政府尽快的用规范的文件与立法行为,为集体土地上建设租赁房开辟试点道路。
传统的城镇住房建设必须先将集体用地、农村用地、变成国有土地,而在大量建设公租房、租赁性住房的政策背景之下,完全靠政府先征收农村或城市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再用出让或规划的方式转为市场供给,必然大大提高了租赁性住房的成本,因此“允许在符合城市规划的条件下,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或可包括单位自有的住房用地)让农民集体(或含事业单位)有组织的建设租赁性住房”。面对社会按政府的标准或低于市场一定比例的租赁标准,像社会提供满足于夹心层,买不起房的非保障群体,刚毕业的过度性创业者们的居住条件,即可有助于防止或制止出现农村集体用地上建设并向社会出售的“小产权”房,又可帮助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和责任压力,还能调节市场中的消费行为和供求关系,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案。
提案五:
《关于“要求取消北京市限量摇号购买车辆”的提案》
问题及分析:
北京市政府为保障交通的畅通曾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限价,此后又采取了每天限号行驶的方案,如今又出台了每月限量摇号购车的措施。
奥运期间的单双号限行是个短期的交通管制行为,民众为国威而自愿接受和遵守,但这不是一种制度。
此后的每天限号行驶的措施已变成了一种制度性措施,民众就不在自愿接受,于是就会用购买第二辆而与不合理的政策措施博弈。迅速的扩大了汽车的拥有量,造成了城市的更加拥堵和更大浪费。市政府美其曰为限号行驶可以减少拥堵、可以节能减排,实际造成了人们不得不用购买更多的车辆,造成了更大的财产浪费而提高生活成本。让北京每吨因停驶而减排的碳排放成本比国际碳交易成本高出上百倍成本,而北京今天的拥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限号行驶!错误的政策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
此次北京出台的治堵政策包括限号行驶和限量摇号购车。限量购车是严重的破坏宪法,强制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计划经济靠数量控制的教训已经很多了,但如今政府又再次用数量的武器,不惜剥夺公民自由消费的权利。市场经济靠价格手段调整,但北京市却因中央单位所在而不敢使用价格工具,因此,而放任城市的拥堵,却用限制公民消费权利为价格让路。
任何改革应首先保护公民的消费权利,但为治堵可以适度提高使用的成本,就如飞机票比过车票贵,出租车比公交贵一样。不能、不应限制公民选择和使用的权利。但使用中会有不同的使用成本,比如英国、新加坡的拥堵费,香港中心区的高额停车费等。北京饭店将停车费大幅提高之后,马上改变了停车难的情况,这就说明价格可以按市场的经济规律改变公民的行为而改变汽车的使用方式。提高成本还包括对影响交通行为的重罚。
但限制购买数量却无法实现改变消费行为的作用,刚刚开始的限量摇号两万车有21万人参与摇号,十倍之差,恰恰说明政策的局限性或大错特错,这还不包括外地的需求。在这种超量影响下,也许下次会变成二十倍或三十倍的供求之差。
保障公民的消费权利是为维护宪法中公民权利的大事,其深远意义遥远超过车辆拥堵的问题。而北京的绿灯通过量低于国际的主要原因在于行人和自行车的违规,而北京市也没有用价格的杠杆的作用,或加大处罚力度的方式去解决。却将制度的压力转移到由限制或取消公民自愿消费权利来承担。而并没有让自己有汽车的家庭在治堵或使用上增加成本,并为治堵做贡献。更显示出限量摇号方式是牺牲后来消费者的公民权利,而保护现已拥有汽车者的利益。这种政策的不公平性是会造成更大的社会不平衡。
建议:
取消任何限制或剥夺公民消费权利的政策或措施,应用提高使用成本区别和调整消费行为,为北京的交通疏通,让所有人都做出贡献。
第四篇:清远政协讲话
清远政协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清远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2日在政协第五届清远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清远日报新闻 时间: 2011年03月09日 来源: 清远日报
作者:邹学军
清远市政协主席 邹学军
各位委员:我受政协第五届清远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应邀出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2010年,是我市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大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市人民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市政协在中共清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团结和带领广大委员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全市工作大局,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我市继续当好高速增长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示范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履行职能,为当好高速增长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示范市善谋善议
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和各项决策部署,抓住关系清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协商议政,选准专题进行调研和视察,组织委员进行民主监督,努力建诤言、献良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协商议政有水平。在五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就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10名委员围绕我市主动融入珠三角、后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影响、抢占先机发展低碳经济等问题作了大会议政发言;4名委员作了书面发言;5名委员就中小企业发展、医疗卫生救助、北江河水质保护和安全管理等问题作了即席发言。委员的议政发言引起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家记同志高度关注,当即在6名委员的发言材料上作了批示,转有关部门研究实施。如对港区委员何毅强“必须重视后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影响”发言的批示是:此文对城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及解决企业困难的意见和建议,请市经贸局牵头组织研究,就城市发展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及帮助解决企业困难,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方面提出措施。对民主党派委员赵玉成“抢占先机发展低碳经济”发言的批示是:此文提出的课题应引起全市各单位的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不但有利于长远发展,而且也是当前发展形势的要求,因此,目前一是要加大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是要调整发展思路,走科学发展之路;三是要出台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全年共召开5次常委会议,在五届十六次常委会上,委员们围绕“清远第二水厂建设”问题进行专题议政,清远第二水厂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个一批”重点工程,是事关全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事关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市政协组织委员通过持续3个月的广泛深入调研和反复研讨、论证,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专题调研有精品。坚持“少而精、专而深、出精品、求实效”的原则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题视察。把专题调研、视察的着眼点放在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上,放在推动群众关注问题的解决上,努力寻求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良谋善策。全年共开展专题调研5次,开展各类专题视察活动10余次,组织界别委员活动30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提交调研、视察报告4份。其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家记同志在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上,对“关于‘新北江制药’和‘蓝宝制药’两个企业搬迁问题”专题调研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市有关部门以此调研报告为基础,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建议。———提案工作有成效。提案既是委员向市委市政府提意见建议、贡献聪明才智的好形式,更是委员通过提案办理进行民主监督、解决民众关注问题的有效途径。2010年共收到提案147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等领域,包括:经济、市政类78件,宣传、科技、文教、医卫体、环保类40件,政法、统战、劳动人事及综合类29件;立案134件。其中有2件提案为主席会议成员跟踪督办重点提案,6件提案为专委会督办重要提案。“关于要求尽快出台《清远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建议”、“关于把行业商会(协会)脱钩管理的建议”、“关于出台《北江清远水利枢纽库区水质保护管理办法》的建议”、“关于医保、新农合患者在中医医疗机构就医时给予政策倾斜的提案”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提案办理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提案办理工作信息化要求,依靠“提案管理系统”,结合传统规范的办法和经验,全面推行和实现提案提交、办理、意见反馈“无纸化”,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手段,节约了资源,大大提高了提案工作效率和质量。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积极组织承办单位与委员加强互动,使提、办双方能够充分沟通意见;深入学习贯彻《广东省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程(试行)》,并与政府有关部门研究起草《清远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程》,积极推动我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截止去年底,134件提案已经办结,答复率为100%,委员满意率为98%。提案中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有83件,占提案总数的61%;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计划准备解决的有44件,占提案总数的33%。
去年还启动主席建议案,并得到了市委高度重视。主席会议根据全市政协秘书长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提议,向市委报送了《关于统一全市县(市、区)政协内设机构设置》的建议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家记同志亲自批示有关部门办理,市编办下发了《关于全市县级政协机关内设机构设置的通知》,明确规定,英德市、连州市政协设“一办三委”,其他县(区)“一办二委”,促进了政协机关规范化建设。
二、发挥优势拓展合作交流平台,调动多方力量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坚持把促进大团结、大联合作为政协的重要工作,积极拓展团结联谊平台,调动多方积极性,为清远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拓展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协商议政合作平台。积极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为他们参与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拓展平台。通过每年召开2次全市政协秘书长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交流,增进团结合作。组织委员以界别身份参加市“十二五”规划建议座谈会等重要协商活动以及通过有关调研、视察和考察,支持委员在各种会议上发表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清远政协》刊物和清远政协网站报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信息。在市政协这个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
工作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积极履行职能,全年共提交提案近40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00多篇。
为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市政协与市红十字会联合组成有市政协医卫组委员、医疗专家、新北江医院的医务人员、市有关医药公司员工共30多人赴英德市九龙镇开展送医送药活动,现场为当地200多名群众开展义诊活动和免费治疗。———拓展与港澳台侨同胞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主动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积极拓展清港澳台合作平台。市政协领导班子通过拜访香港、澳门委员和重要社团,邀请港澳台侨同胞来访,组织港澳委员考察我市投资环境,通报介绍清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形式,为港澳台地区与内地开展合作交流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合作平台;通过走访委员和委员的企业,关心、协助清远的港澳台侨企业和委员的企业解决生产或发展中的实际困难;积极配合香港清远友好协进会、香港清远公会、香港清远商会、香港育苗行动、香港立昇慈善教育基金会等社团在我市开展各项慈善公益活动;大力引介港澳台侨同胞捐助公益事业和扶贫助学。———拓展与各级政协联系合作的平台。积极创新机制,将各县(市、区)政协主席增选为市政协常委,优化市政协常委会结构,增强了市县两级政协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有利于两级政协对市情、县情、社情、民情有一个全面、客观、真实的了解;有利于把全市各方面的智力和人心凝聚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有利于基层政协委员及时了解上级的决策动向。这一做法引起了省政协的关注,并在全省政协推广。全年召开两次全市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协商探讨市县两级政协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形成意见建议,报送市委、市政府。这种会议制度有利于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发挥政协整体功能作用。
三、成功举办“中国(清远)福地文化论坛”,传播“福地清远”文化品牌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由市政协倡导发起并与《中国政协》杂志社、《中国宗教》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清远)福地文化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论坛以“福地文化与人居环境”为主题,活动有创意、有亮点、学术成果丰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与会人员的普遍肯定。———精心筹划好论坛。首先是充分做好理论准备。“福地文化”概念是市政协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推动清远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首创出来的文化新概念,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市政协在先后编辑出版了《福地清远》、《福地清远之清远特产与美食》等系列丛书之后,提出福地文化的基本观点、基本内涵和基本概念,扩大了“福地清远”文化品牌效应。其次是全力做好会务准备。市政协机关从去年4月份开始成立论坛筹备组,先后进行了论文组织、宣传推介、资金筹措、会务准备等大量前期工作。与市摄影家协会联合编辑出版了《福地清远风光风情摄影作品集萃》;制作《福地清远》影视宣传片;编辑《“中国(清远)福地文化论坛”论文汇编》;还组织全国性的“福地清远”楹联网络征集活动、“福言福语和百字长联”征集活动和全市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活动。论坛期间,组织与会者参观考察第十九福地清远山、观赏清远市区的夜景等系列活动。———论坛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具有浓厚的文化学术性。本次论坛是全国文化界的一次盛会,有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14位专家学者围绕“福地文化”和“福地清远”上台作了发言。他们从福地文化的概念、内涵以及与发展旅游业的关系、与创建宜居城市的关系、与发展特色文化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交流,呈现出了浓厚的学术文化特征。二是具有广泛的联谊传播性。在论坛筹备期间,市政协组织考察组拜会了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15个地级市政协,联络拜会了众多的专家学者以及关心支持福地文化和清远发展的各界朋友,为论坛的顺利举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和舆论氛围。论坛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25个地级市的“洞天福地”地区代表、政协领导、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领导约300人参加。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新浪网等30多家新
闻媒体参加论坛的宣传报道,收到了宣传清远、推介清远和提升清远的效果。三是具有积极的探索实践性。论坛通过对福地文化进行交流、研讨和推介,积极探索建设福地清远和发展清远文化事业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这既是贯彻落实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市委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精神,建设岭南宜居名城和华南休闲之都的积极实践,也是发挥我市特色文化优势,提高我市文化软实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一次有益探索。———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丰富了福地文化内涵。“福地文化”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构建和谐、创造幸福和追求进步的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传统特色又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自觉性文化。二是为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提供了新思路。论坛研讨的福地文化的内涵已外延至心理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乃至世界的和谐。这种诠释,对我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美好家园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为当代人如何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提供了新启发和新思路。三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众多专家学者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对我们打造福地清远、建设和谐清远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在论坛所收到的61篇论文中,针对构建福地清远进行了多角度探索的论文就有20多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四、提高政协队伍素质,各项工作彰显活力
坚持把抓好自身建设作为推进政协工作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履行职能中加强自身建设,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提高履职的能力,努力造就推动政协工作上新水平的政协队伍。———围绕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着力抓好理论学习。开展了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活动;举办了新委员学习培训班和贯彻省委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专题学习了《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全局的自觉性,促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动政协工作的创新发展。———围绕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着力加强委员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委员参观考察、参加界别活动,邀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让委员知情明政,更好地为清远科学发展建言献策。为使新增补委员尽快进入角色,对他们进行履职培训,把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宏观形势与研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了政协委员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了履职的本领。坚持主席会议成员联系、走访委员制度,不定期到委员所在的企业和单位走访,了解委员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委员对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委员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对委员工作的动态化指导。委员们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履行职责,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首届“清远十大侨领”和“清远十大侨界爱心人士”评比中,港澳委员李光、李秀恒、梁强、赖振权被评为“清远十大侨领”,陈宗武、林文灿、郑承峰、钟立本、骆丽被评为“清远十大侨界爱心人士”,龙国强、苏金池、林国辉、薛济杰获“清远十大侨领”提名奖,杨少伟、李林、李华彬、张胜谭获“清远十大侨界爱心人士”提名奖。经济界委员薛永忠、阮灿华被市政府授予“清远市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实施特聘委员制度,将社会精英贤达吸收到政协的人才库中,为政协委员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围绕提高机关服务能力,着力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为目标,加强和改进机关建设。建立机关学习制度,运用多种形式,使机关形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风气。切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入宣传人民政协理论和履职实践,“清远政协”网站年末流量已超过33万,《清远政协》刊物以崭新的面貌达到省内同类刊物一流水准。主席会议成员和政协机关积极做好驻村和“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积极利用工会平台,与清城区政协、清新县政协联合举行庆“五·一”联欢晚会和政协知识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了上下沟通交流,增强了机关活力。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政协机关为委员履行职能服务、为全
市大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过去一年,市政协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中共清远市委正确领导,是市人大、市政府大力支持,全体政协委员以及政协机关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以及各县(市、区)政协、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积极配合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政协第五届清远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关心、支持和帮助市政协工作的部门、单位、机构和媒体,以及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新形势下人民政协肩负的使命和任务相比,我们的工作仍有不少薄弱环节。在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建设,提升参政议政的质量;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委员的主体作用,把人民政协的优势转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等方面,都需要在今后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提高。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市政协要在中共清远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四化进程,建设幸福清远”这一目标,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广大政协委员的聪明才智,更加有效地履行职能,为清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着力为推动全市“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献计出力
服务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主线。今年,市政协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着力为推动我市“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献计出力。认真贯彻《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积极利用协商载体,周密制定协商计划,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以及重大民生问题认真开展政治协商,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更具广泛民主基础的支持。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来保证政治协商的严肃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大力发扬政协服务大局有办法、建言献策重实效、关注民生办实事、促进和谐好角色的工作特点,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着力为我市“稳高速、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工作献计出力。充分发挥好政协人才库、智囊团优势,为我市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管理人性化”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继续发挥好委员主体作用,进一步调动港澳委员、海内外社团的积极性,做好引资、引商、引智和扶贫助学等工作。
二、着力围绕“富国福民”、“建设幸福清远”履行好政协职能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提出了“富国福民”的施政理念。省委、市委也相继发出了建设幸福广东、建设幸福清远的号召。市政协要紧紧围绕“富国福民”、“建设幸福清远”的要求,谋划政协工作,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宽履行职能的领域,丰富民主协商的内涵,提高参政议政的实效。各专委会要发挥专业性强、专家学者汇聚的优势,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促进“幸福清远”建设的主线来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题视察。加大提案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提案质量、提案办理质量和提案工作服务质量,力求做到所参所议贴近“幸福清远”发展实际,贴近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积极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继续大力传播“福地文化”思想和“福地清远”文化品牌,发挥政协智力优势,扎实做好“存史、咨政、育人”工作,为我市“文化强市”建设和增强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三、着力汇聚各方力量开拓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建设民主和谐“幸福清远”,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智慧。要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组织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肩负的重要使命,进一步营造相互尊重、体谅包容、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民主氛围,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利用政协会议、视察、调研、提案、信息等多种方式参政议政,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的工作。以举办“第三届世界清远联谊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积极、务实、稳妥地开展各种宣传和对外交流联谊活动,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关系和与海内外有关地区和社团组织的联系和交流,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增进与各地和各界别人民的友谊和互信,为我市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动“幸福清远”建设、构建民主和谐社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四、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协队伍综合素质
提高政协队伍综合素质,是全面履行政协职能的基础和保证。进一步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委员的学习培训,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创新委员履职形式,探索建立有效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新载体,拓宽委员知情明政的渠道,不断提高委员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加强政协机关建设,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化,坚持学习与提高履职能力相结合,注重理论学习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思想作风建设、工作制度建设和后勤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注重练好政协队伍“勤学习、重调研、善协调、广交友”四项基本功,做到敬业干事讲效率、按章办事讲程序、合作共事讲团结、服务全局讲奉献,努力形成奋发向上、高效务实、团结和谐、规范有序的政协工作新局面。
各位委员,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为政协履行职能开辟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肩负着更加繁重而光荣的使命。让我们在中共清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振奋精神,和衷共济,开拓进取,为加快“四化”进程、建设幸福清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清远政协讲话
清远政协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清远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2日在政协第五届清远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清远日报新闻 时间: 2011年03月09日 来源: 清远日报
作者:邹学军
清远市政协主席 邹学军
各位委员:我受政协第五届清远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应邀出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2010年,是我市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大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市人民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市政协在中共清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团结和带领广大委员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全市工作大局,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我市继续当好高速增长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示范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履行职能,为当好高速增长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示范市善谋善议
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和各项决策部署,抓住关系清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协商议政,选准专题进行调研和视察,组织委员进行民主监督,努力建诤言、献良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协商议政有水平。在五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就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10名委员围绕我市主动融入珠三角、后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影响、抢占先机发展低碳经济等问题作了大会议政发言;4名委员作了书面发言;5名委员就中小企业发展、医疗卫生救助、北江河水质保护和安全管理等问题作了即席发言。委员的议政发言引起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家记同志高度关注,当即在6名委员的发言材料上作了批示,转有关部门研究实施。如对港区委员何毅强“必须重视后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影响”发言的批示是:此文对城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及解决企业困难的意见和建议,请市经贸局牵头组织研究,就城市发展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及帮助解决企业困难,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方面提出措施。对民主党派委员赵玉成“抢占先机发展低碳经济”发言的批示是:此文提出的课题应引起全市各单位的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不但有利于长远发展,而且也是当前发展形势的要求,因此,目前一是要加大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是要调整发展思路,走科学发展之路;三是要出台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全年共召开5次常委会议,在五届十六次常委会上,委员们围绕“清远第二水厂建设”问题进行专题议政,清远第二水厂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个一批”重点工程,是事关全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事关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市政协组织委员通过持续3个月的广泛深入调研和反复研讨、论证,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专题调研有精品。坚持“少而精、专而深、出精品、求实效”的原则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题视察。把专题调研、视察的着眼点放在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上,放在推动群众关注问题的解决上,努力寻求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良谋善策。全年共开展专题调研5次,开展各类专题视察活动10余次,组织界别委员活动30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提交调研、视察报告4份。其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家记同志在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上,对“关于‘新北江制药’和‘蓝宝制药’两个企业搬迁问题”专题调研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市有关部门以此调研报告为基础,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建议。———提案工作有成效。提案既是委员向市委市政府提意见建议、贡献聪明才智的好形式,更是委员通过提案办理进行民主监督、解决民众关注问题的有效途径。2010年共收到提案147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等领域,包括:经济、市政类78件,宣传、科技、文教、医卫体、环保类40件,政法、统战、劳动人事及综合类29件;立案134件。其中有2件提案为主席会议成员跟踪督办重点提案,6件提案为专委会督办重要提案。“关于要求尽快出台《清远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建议”、“关于把行业商会(协会)脱钩管理的建议”、“关于出台《北江清远水利枢纽库区水质保护管理办法》的建议”、“关于医保、新农合患者在中医医疗机构就医时给予政策倾斜的提案”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提案办理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提案办理工作信息化要求,依靠“提案管理系统”,结合传统规范的办法和经验,全面推行和实现提案提交、办理、意见反馈“无纸化”,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手段,节约了资源,大大提高了提案工作效率和质量。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积极组织承办单位与委员加强互动,使提、办双方能够充分沟通意见;深入学习贯彻《广东省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程(试行)》,并与政府有关部门研究起草《清远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程》,积极推动我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截止去年底,134件提案已经办结,答复率为100%,委员满意率为98%。提案中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有83件,占提案总数的61%;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计划准备解决的有44件,占提案总数的33%。
去年还启动主席建议案,并得到了市委高度重视。主席会议根据全市政协秘书长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提议,向市委报送了《关于统一全市县(市、区)政协内设机构设置》的建议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家记同志亲自批示有关部门办理,市编办下发了《关于全市县级政协机关内设机构设置的通知》,明确规定,英德市、连州市政协设“一办三委”,其他县(区)“一办二委”,促进了政协机关规范化建设。
二、发挥优势拓展合作交流平台,调动多方力量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坚持把促进大团结、大联合作为政协的重要工作,积极拓展团结联谊平台,调动多方积极性,为清远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拓展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协商议政合作平台。积极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为他们参与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拓展平台。通过每年召开2次全市政协秘书长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交流,增进团结合作。组织委员以界别身份参加市“十二五”规划建议座谈会等重要协商活动以及通过有关调研、视察和考察,支持委员在各种会议上发表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清远政协》刊物和清远政协网站报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信息。在市政协这个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工作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积极履行职能,全年共提交提案近40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00多篇。
为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市政协与市红十字会联合组成有市政协医卫组委员、医疗专家、新北江医院的医务人员、市有关医药公司员工共30多人赴英德市九龙镇开展送医送药活动,现场为当地200多名群众开展义诊活动和免费治疗。———拓展与港澳台侨同胞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主动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积极拓展清港澳台合作平台。市政协领导班子通过拜访香港、澳门委员和重要社团,邀请港澳台侨同胞来访,组织港澳委员考察我市投资环境,通报介绍清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形式,为港澳台地区与内地开展合作交流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合作平台;通过走访委员和委员的企业,关心、协助清远的港澳台侨企业和委员的企业解决生产或发展中的实际困难;积极配合香港清远友好协进会、香港清远公会、香港清远商会、香港育苗行动、香港立昇慈善教育基金会等社团在我市开展各项慈善公益活动;大力引介港澳台侨同胞捐助公益事业和扶贫助学。———拓展与各级政协联系合作的平台。积极创新机制,将各县(市、区)政协主席增选为市政协常委,优化市政协常委会结构,增强了市县两级政协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有利于两级政协对市情、县情、社情、民情有一个全面、客观、真实的了解;有利于把全市各方面的智力和人心凝聚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有利于基层政协委员及时了解上级的决策动向。这一做法引起了省政协的关注,并在全省政协推广。全年召开两次全市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协商探讨市县两级政协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形成意见建议,报送市委、市政府。这种会议制度有利于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发挥政协整体功能作用。
三、成功举办“中国(清远)福地文化论坛”,传播“福地清远”文化品牌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由市政协倡导发起并与《中国政协》杂志社、《中国宗教》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清远)福地文化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论坛以“福地文化与人居环境”为主题,活动有创意、有亮点、学术成果丰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与会人员的普遍肯定。———精心筹划好论坛。首先是充分做好理论准备。“福地文化”概念是市政协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推动清远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首创出来的文化新概念,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市政协在先后编辑出版了《福地清远》、《福地清远之清远特产与美食》等系列丛书之后,提出福地文化的基本观点、基本内涵和基本概念,扩大了“福地清远”文化品牌效应。其次是全力做好会务准备。市政协机关从去年4月份开始成立论坛筹备组,先后进行了论文组织、宣传推介、资金筹措、会务准备等大量前期工作。与市摄影家协会联合编辑出版了《福地清远风光风情摄影作品集萃》;制作《福地清远》影视宣传片;编辑《“中国(清远)福地文化论坛”论文汇编》;还组织全国性的“福地清远”楹联网络征集活动、“福言福语和百字长联”征集活动和全市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活动。论坛期间,组织与会者参观考察第十九福地清远山、观赏清远市区的夜景等系列活动。———论坛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具有浓厚的文化学术性。本次论坛是全国文化界的一次盛会,有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14位专家学者围绕“福地文化”和“福地清远”上台作了发言。他们从福地文化的概念、内涵以及与发展旅游业的关系、与创建宜居城市的关系、与发展特色文化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交流,呈现出了浓厚的学术文化特征。二是具有广泛的联谊传播性。在论坛筹备期间,市政协组织考察组拜会了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15个地级市政协,联络拜会了众多的专家学者以及关心支持福地文化和清远发展的各界朋友,为论坛的顺利举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和舆论氛围。论坛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25个地级市的“洞天福地”地区代表、政协领导、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领导约300人参加。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新浪网等3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论坛的宣传报道,收到了宣传清远、推介清远和提升清远的效果。三是具有积极的探索实践性。论坛通过对福地文化进行交流、研讨和推介,积极探索建设福地清远和发展清远文化事业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这既是贯彻落实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市委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精神,建设岭南宜居名城和华南休闲之都的积极实践,也是发挥我市特色文化优势,提高我市文化软实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一次有益探索。———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丰富了福地文化内涵。“福地文化”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构建和谐、创造幸福和追求进步的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传统特色又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自觉性文化。二是为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提供了新思路。论坛研讨的福地文化的内涵已外延至心理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乃至世界的和谐。这种诠释,对我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美好家园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为当代人如何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提供了新启发和新思路。三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众多专家学者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对我们打造福地清远、建设和谐清远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在论坛所收到的61篇论文中,针对构建福地清远进行了多角度探索的论文就有20多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四、提高政协队伍素质,各项工作彰显活力
坚持把抓好自身建设作为推进政协工作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履行职能中加强自身建设,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提高履职的能力,努力造就推动政协工作上新水平的政协队伍。———围绕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着力抓好理论学习。开展了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活动;举办了新委员学习培训班和贯彻省委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专题学习了《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全局的自觉性,促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动政协工作的创新发展。———围绕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着力加强委员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委员参观考察、参加界别活动,邀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让委员知情明政,更好地为清远科学发展建言献策。为使新增补委员尽快进入角色,对他们进行履职培训,把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宏观形势与研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了政协委员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了履职的本领。坚持主席会议成员联系、走访委员制度,不定期到委员所在的企业和单位走访,了解委员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委员对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委员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对委员工作的动态化指导。委员们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履行职责,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首届“清远十大侨领”和“清远十大侨界爱心人士”评比中,港澳委员李光、李秀恒、梁强、赖振权被评为“清远十大侨领”,陈宗武、林文灿、郑承峰、钟立本、骆丽被评为“清远十大侨界爱心人士”,龙国强、苏金池、林国辉、薛济杰获“清远十大侨领”提名奖,杨少伟、李林、李华彬、张胜谭获“清远十大侨界爱心人士”提名奖。经济界委员薛永忠、阮灿华被市政府授予“清远市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实施特聘委员制度,将社会精英贤达吸收到政协的人才库中,为政协委员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围绕提高机关服务能力,着力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为目标,加强和改进机关建设。建立机关学习制度,运用多种形式,使机关形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风气。切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入宣传人民政协理论和履职实践,“清远政协”网站年末流量已超过33万,《清远政协》刊物以崭新的面貌达到省内同类刊物一流水准。主席会议成员和政协机关积极做好驻村和“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积极利用工会平台,与清城区政协、清新县政协联合举行庆“五·一”联欢晚会和政协知识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了上下沟通交流,增强了机关活力。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政协机关为委员履行职能服务、为全市大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过去一年,市政协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中共清远市委正确领导,是市人大、市政府大力支持,全体政协委员以及政协机关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以及各县(市、区)政协、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积极配合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政协第五届清远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关心、支持和帮助市政协工作的部门、单位、机构和媒体,以及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新形势下人民政协肩负的使命和任务相比,我们的工作仍有不少薄弱环节。在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建设,提升参政议政的质量;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委员的主体作用,把人民政协的优势转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等方面,都需要在今后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提高。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市政协要在中共清远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四化进程,建设幸福清远”这一目标,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广大政协委员的聪明才智,更加有效地履行职能,为清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着力为推动全市“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献计出力
服务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主线。今年,市政协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着力为推动我市“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献计出力。认真贯彻《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积极利用协商载体,周密制定协商计划,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以及重大民生问题认真开展政治协商,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更具广泛民主基础的支持。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来保证政治协商的严肃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大力发扬政协服务大局有办法、建言献策重实效、关注民生办实事、促进和谐好角色的工作特点,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着力为我市“稳高速、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工作献计出力。充分发挥好政协人才库、智囊团优势,为我市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管理人性化”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继续发挥好委员主体作用,进一步调动港澳委员、海内外社团的积极性,做好引资、引商、引智和扶贫助学等工作。
二、着力围绕“富国福民”、“建设幸福清远”履行好政协职能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提出了“富国福民”的施政理念。省委、市委也相继发出了建设幸福广东、建设幸福清远的号召。市政协要紧紧围绕“富国福民”、“建设幸福清远”的要求,谋划政协工作,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宽履行职能的领域,丰富民主协商的内涵,提高参政议政的实效。各专委会要发挥专业性强、专家学者汇聚的优势,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促进“幸福清远”建设的主线来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题视察。加大提案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提案质量、提案办理质量和提案工作服务质量,力求做到所参所议贴近“幸福清远”发展实际,贴近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积极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继续大力传播“福地文化”思想和“福地清远”文化品牌,发挥政协智力优势,扎实做好“存史、咨政、育人”工作,为我市“文化强市”建设和增强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三、着力汇聚各方力量开拓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建设民主和谐“幸福清远”,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智慧。要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组织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肩负的重要使命,进一步营造相互尊重、体谅包容、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民主氛围,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利用政协会议、视察、调研、提案、信息等多种方式参政议政,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的工作。以举办“第三届世界清远联谊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积极、务实、稳妥地开展各种宣传和对外交流联谊活动,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关系和与海内外有关地区和社团组织的联系和交流,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增进与各地和各界别人民的友谊和互信,为我市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动“幸福清远”建设、构建民主和谐社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四、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协队伍综合素质
提高政协队伍综合素质,是全面履行政协职能的基础和保证。进一步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委员的学习培训,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创新委员履职形式,探索建立有效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新载体,拓宽委员知情明政的渠道,不断提高委员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加强政协机关建设,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化,坚持学习与提高履职能力相结合,注重理论学习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思想作风建设、工作制度建设和后勤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注重练好政协队伍“勤学习、重调研、善协调、广交友”四项基本功,做到敬业干事讲效率、按章办事讲程序、合作共事讲团结、服务全局讲奉献,努力形成奋发向上、高效务实、团结和谐、规范有序的政协工作新局面。
各位委员,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为政协履行职能开辟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肩负着更加繁重而光荣的使命。让我们在中共清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振奋精神,和衷共济,开拓进取,为加快“四化”进程、建设幸福清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