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鲁迅大撤退”是件好事情

时间:2019-05-14 05:1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作素材】“鲁迅大撤退”是件好事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作素材】“鲁迅大撤退”是件好事情》。

第一篇:【写作素材】“鲁迅大撤退”是件好事情

“鲁迅大撤退”是件好事情

作者:毛开云

针对部分媒体报道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删除鲁迅教材”的报道,昨日,人教社在官方微博称,此类报道是失实报道。人教社称,目前为止,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7-9年级中,“鲁迅先生的文章有6篇之多,基本上每一册都有,依然居作家之首位。”(9月5日《新京报》)

“删除鲁迅”这个说法肯定不对,准确说法应该是“鲁迅大撤退”。记得笔者在读书和教书时,初中三年的语文课本中有10篇以上鲁迅的文章,有一年中考考文学常识,还专门考的是与鲁迅有关的内容。而今,虽然鲁迅的文章还有6篇之多,但“鲁迅大撤退”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看待“鲁迅大撤退”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9月5日《新京报》上刊载上海作家叶开的文章指出:在现代文学史里,作家是有座次的,“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名很严格,轻易不能随便搬动。然而,人教版不仅“搬动”鲁迅,还“缩减”鲁迅,人教版“撼动”鲁迅之举引来热议,这是意料中的事情,但正是因为鲁迅“被撼动”,刚好验证了当今中国文坛“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繁荣景象,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鲁迅大撤退”并不标志着鲁迅“全面退出”。鲁迅作为中国文坛巨匠,不可能退出人教版,谁让鲁迅退出人教版,连初中生还不知道鲁迅为何人,肯定遭到口诛笔伐;退一万步说,即使鲁迅退出人教版,“鲁迅精神”也不可能退出公众视野,毛泽东概括的“鲁迅精神”的精髓——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不仅中学生要学习,全国人民都应该学习。人教版“缩减”鲁迅,学校和老师应该以课外阅读的方式,精选鲁迅的经典作品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少”了几个鲁迅,课本外“多”了很多鲁迅,学生不会也不应该和鲁迅成为“陌生人”。

都说鲁迅的文章比较难懂,这也是事实,举个例子吧。《孔乙已》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从语法上讲,这是一个病句,“大约”和“的确”自相矛盾。然而,鲁迅正是要通过的“矛盾”,揭示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这也正是鲁迅文章的风格。而鲁迅文章的这种风格,初中生包括老师理解起来确有难度,把这些深奥难懂的内容替换或调整到高中、大学阶段,或许更为合适。

鲁迅的作品是第一流的,语言是第一流的,思想也是第一流的,但是,鲁迅的文章毕竟有时代的印记在里面。“鲁迅大撤退”后,新时代的作家“大进军”人教版,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国作家和中国人的与时俱进。没有与时俱进,莫言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报道称,正是由于鲁迅当年“婉拒”诺贝尔文学奖,才让诺贝尔文学奖迟到中国半个多世纪。

第二篇:鲁迅撤退

鲁迅撤退个人解

最近作阅读,读了很多评论关于教科书删鲁迅文章这个问题,有感而发,说一下个人见解。我觉得这个争论,其实也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

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把知识高深化,不关注实用,不贴近生活。拿鲁迅来说,我们常说他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英雄,在几十年前,我们着实需要类似鼓舞人心的话来煽动群众,但时代变了,这些话已成了空口号,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其实,鲁迅的思想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比如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种济世情怀,我们现在的“微公益”不就体现了这一点吗。很多看似高深的内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每个人都可做到,只不过教育把我们迷惑了。鲁迅先生一直把自己压得很低,而当今教育却把他抬得很高,只会让人长生距离感,不仅违背先生初衷,也让人难以接近,难怪孩子们“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其次,教育缺法“言论自由“。鲁迅精神是丰富的,其价值是多元的。除了针砭时弊,还有他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故乡》里的润土。真正好的文章,应是立足社会,反映生活,这也是鲁迅给我们的启示。除此,还有很多。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有自己的认识,而不只是老师说的权威评论。

我们反对删鲁迅的文章,其实也是担心,教科书书没有鲁迅,他就真离我们远去了。现实着实是这样,现在的孩子们课下多是沉迷于游戏与网络小说中,只有个别人会接触一些优秀作品,所以教育者只能用教棵书来约束,把优秀作品强塞给我们,但事实上,教育应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它应该给孩子们一双辨别是非的慧眼,引导他们主动接触好的东西,而不是成了死板的教条,让孩子们总想挣脱。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影响了新一代的教育,这种教育终究会失败的。

教育问题是大问题,“肉食者“应当谋之。

第三篇:谈谈一年前的“鲁迅大撤退”

谈谈一年前的“鲁迅大撤退”

文新院08汉语言文学

B08022004

陈婷婷

对于鲁迅作品从中学课本中的“大撤退”,各方各执一词,有同意有反对。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样的一种撤离不失为一种教育上的突破。我对鲁迅作品中的“错别字”印象深刻,但老师从来都说是“通假字”。中学的时候就经常想,为什么他的“错别字”就是“通假字”,而我的错别字就是错别字,考试的时候还要扣分呢,多不公平。在我的记忆中,似乎爱好鲁迅文学的着实不多,即便是那些中学就展露文学青年气息的几个,也无多少好感。作为一个80后的我,都对鲁迅作品谈不上喜欢,更何况现在那些追求个性、标新立异的90后、00后呢?

现在的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就要接触鲁迅的作品,要分析句子的潜台词,某一个字或词在句中的作用等等,试问一个中学生,没有多少社会阅历,没有多少自己的思想,真正能理解能被灌输的又是多少?他的文章生涩难懂,上述的这些都是要结合鲁迅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深层次的去理解的,中学时期我们做过的这样的题目数不胜数,意义何在?也许鲁迅先生在写这些文章作品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是否有那么多的意义,只是一个时代的特殊性成就了他和他的作品。鲁迅先生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政治黑暗的时代,他需要同种种黑暗势力抗衡,文字是一种无形的工具。而现在的时代特征是宽松的,现代化的,与作品背景相隔久远,中学生们无法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去接受那个远离他们的时代的想法和故事,因为逐渐在心理上的远离也是必然的。鲁迅先生的那些思想是比较沉重而又深刻的,对他作品的深入探求即是对时代的了解,拉近与之的距离。、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文化中存在的意义。意义是有的,贡献也是有的,只是对于作品的传播,是不是也要考虑下接受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现代的社会,中学生受教育的途径可以有很多,不仅仅只是局限在了学校,可以是书店、网络、报刊等等,一种知识的真正积累,首先是要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何谈记忆,并且不会忘记?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已经对鲁迅作品没有了兴趣,这才是最可悲的,因此,对于鲁迅作品的这次“大撤退”,也不是没有益处,而且例如《阿Q正传》、《药》、《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已经在书本中停留的较长时间,这次的撤退,可以让学生接触新的作家极其作品,接受新的思想,也没什么坏处。再说,这么多年下来,也许老师们教得也都“审美疲劳”了,一年又一年的重复着同样的教学内容,能不枯燥?

还记得一年前在校内微博上那条被许多人疯狂转发状态,“那个叫鲁迅的终于滚出教科书了”,仅仅一个“滚”字,就可见大家对鲁迅是有多么深恶痛绝,多么愤恨。也难怪,倒不是因为他这个人让人如此的痛恨,而是他的作品,让无数曾经中学时期的我们十分痛苦,句子又难背又难理解。鲁迅先生之所以被请出教科书,还有个原因就是,当今社会已经不需要思想武器去对付敌人,现在需要的是对光荣事迹的赞歌,营造和谐社会。所以这次的“鲁迅大撤退”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大多中学生的心理的,但还是那句话,我并不否认鲁迅作品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因为他确实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一定的贡献意义。

第四篇:(样本材料写作参考件)

附件4(样本材料写作参考件)

浙江农民信箱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浙江省农业厅产业信息处

2007年6月12日

内容提要:“浙江农民信箱”是根据“数字浙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以用促建”的原则,通过研究开发方便、实用和可管理的系统应用软件,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民量身定制的信息工具。它立足用户需要和方便实用的原则,以实名制注册使用并与手机相连,使农民群众能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进行网上双向交流,一个由政府主导,集个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农技服务、办公交流、信息集成等功能于一体的面向“三农”的公共服务平台。

一、浙江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及信息化情况

浙江省总人口46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17万人。土地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耕地238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0.51亩。2006年农业总产值15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农业方面主要有粮食、蔬菜、蚕桑、茶叶、果品、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畜禽、竹业、木业、水产养殖、远洋渔业等十三大重点特色主导产业。

全省已有95%以上的农业局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网站,配备专职信息员400多人。全省140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占乡镇总数的95%以上,据调查,我省农村居民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已达14.3台[1],每百户农户中有电话95部、手机135部,农村电脑拥有量已有115万台,这为农民信箱的推广应用创造了实现的条件。

二、发展理念和思路

当前互联网上信息爆炸现象日益加剧,虽然涉农网站数以千计,但农民文化相对较低,网络知识尚处在启蒙阶段,要他们选择、加工、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难度大,成效差。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农民对信息服务方式和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急需通过网络来快速及时地获取有效信息,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但是当前的网络信息,包括一些电子商务,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不真实、诚信度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上农产品产销的对接。因此,急需构建信息真实、诚信可靠、方便实用的网上信息服务系统,使广大农业从业人员能够借助电脑或手机短信进行交流,快速、便捷、免费地获得各种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信息应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决策管理与服务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三、主要服务载体

浙江农民信箱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借助现有的农技服务体系和通信运营企业的网络设备,通过研究开发方便实用和可以管理的信息应用系统,全省农民和涉农服务人员按从事专业、行业、主营品种、职级、职称列为13大类、280个小类,以实名制注册使用。农民信箱利用电脑和手机短信进行网上通信和信息交流,构建了虚拟内网与外网相结合的低成本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个人通信、公共信息、农产品买卖和信息资源集成四大服务。

1目前,在互联网络和手机短信成功应用的基础上,农民信箱正加紧开发手机WAP网站,将买卖信息、公共信息、农技资料等数据投送到手机中发布,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使广大用户可快速、便捷地获得各类科技、政策、市场信息以及系统提供的其它服务。

农民信箱系统整体架构

四、主要做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明确把推进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建设作为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茅临生副省长亲自指导农民信箱系统开发,带头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和宣传推广,亲自讲解农民信箱的各项功能,极大地激励和推动了农民信箱的发展。各级政府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农民信箱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省农业厅做好农民信箱的牵头联络、软件开发、后台保障、培训指导等工作,建立长期对口联络指导制度,厅领导多次带队赴市县检查指导。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强对农民信箱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培训。各涉农部门把农民信箱工程与本单位业务紧密结合,热情支持、主动配合。省农办依托农村指导员队伍,加强农民信箱宣传和用户发展。省教委、团省委联合在临安设立农民信箱推广试点,利用教师学生、团组织宣传推广农民信箱。通信企业积极参与农民信箱建设,形成了推广农民信箱的合力,有条不紊地推进工程建设。

农民信箱秉承“以人为本”设计理念,走低端化应用路线,让农民看得懂、学得进、能使用。信箱整合各种网络应用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一个集电子邮件、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农技服务、办公交流、信息集成等功能于一体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由省、市、县(市)、乡(镇、街道)、村各级行政部门的分级管理,建立系统的联络管理体系和信息发布通过审核的方法,确保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解决了当前互联网上各大电子商务系统所未能解决的网上诚信问题,创造了一个完全真实的互联网社会群体的构筑模式。全省各地积极调动部门相关人员、乡镇联村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志愿人员、乡镇中学师生的力量,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和行政村为重点,通过集中宣传、面对面指导、典型示范等有效手段,做好用户的发展应用工作,信息通过这个组织体系直接发送到用户,短信可直接发送到手机,使没有电脑的用户也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有效解决了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推广过程中,始终抓住应用这条主线,突出培训工作。为提高学习效果,各地努力创新学习方法和载体,编印农民上网手册1万册、信箱使用手册10万册、宣传海报3.6万份,制作农民信箱使用教学光盘1000盒,在浙江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播放,制作系统管理员和乡镇信息员使用手册及PPT课件,将使用手册群发所有农民信箱用户。通过培训,使用户学会了使用农民信箱,提高了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增强信息收集应用能力,引导并推动农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五、效果及实例

经过一年多来的运行,农民信箱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农业技术服务、电子政务、移动办公、防灾预警、信息获取、政府和农民群众沟通、网上调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用户使用不断提高。农民信箱自2005年9月启用至今,农民信箱实名制用户突破140万。由于使用农民信箱方便、快捷、有效、零成本,用户快速发展,应用逐月递增,已发送个人信件5800万封,群发信件5600万封,发送短信8600万条,发布公共信息4万条,发送农产品买卖信息12万条。

2、应用内容不断拓展。农民信箱在个人通信、公共信息、农产品买卖信息和农业信息资源集成等应用方面取得了不断进展。主要体现在用户之间传递信息、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群发强冷空气、森林防火、作物防病治虫预警信息、接收农技、气象、政策等公共信息,其买卖信息在推销和采购农产品的经营活动中也充分显示出市场营销功能。

3、加强了上下信息双向交流,创新了服务方式,提高了为农服务的效能,有效解决了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民信箱的推广应用,受益于农村,服务于农业,实惠于农民,使许多农民、种养大户和企业搭上了信息化快车,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已成了广大干部联系工作,广大农民了解信息的窗口、获取农业知识的课堂、连接市场的纽带、增收致富的帮手,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六、组织管理

农民信箱系统由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负责信息内容的管理和维护,乡镇组织基层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农技人员等承担应用推广任务。

省成立农民信箱办公室,下设推广应用管理组、软件设计开发完善组、网络平台维护组。研究农民信箱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建立农民信箱的管理、运行和维护机制,完善农民信箱系统软件的应用功能,及时处理农民信箱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农民信箱建立了纵向到村,横向到各单门的组织联络体系,省建立省总站、各市建立分站、各县建立支站、乡镇建立联络站、村建立联络点,涉农部门建立联络室。信息通过这个组织体系直接发送到用户,短信可直接发送到手机,使没有电脑的用户也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七、人员和经费

农民信箱管理和运作由农民信箱办公室领导,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目前共有省市专职管理人员12人,以及分布在全省的各级兼职管理员和信息员34442人。

农民信箱主要采用企业投资,政府补助的方式建设,浙江省农业厅与浙江省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浙江农民信箱工程建设协议书》。浙江省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在硬件平台建设上已投入核心设备1018万元。省政府给予为期限两年的运行补助。在为期两年的政府扶持期内,用户使用农民信箱接收、发送信件和手机短信全部免费,系统正式运行满2年后,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用户使用农民信箱原则上仍免费,发送手机短信视情实行优惠。

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社会效益:

一是转变了观念,不仅是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和创新,同时,也是农民生产和经营理念的革新,使更多的农民了解互联网、使用互联网,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二是有效整合了现有农业信息服务资源,全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整体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整合了各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较好地解决了“最初一公里”信息来源。

三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用户实名制和手机短信结合,解决了信息快速到达机制和网上诚信难题。

四是全省100万用户几乎遍布了农村每个行政村,农民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效地解决了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主要经济效益:

据全省各市调查,农民信箱用户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用户获取信息后,通过信件回复和电话联络洽谈,达成交易额 17.4亿元,减少产品营销支出6387万元。通过个人通信快速通道,发送信件和短信。节省电话通讯费、信件邮寄费、信件纸张费2180万元。分群发布台风、强冷空气、强暴雨、清明节森林防火、植物病虫防治等预警、预报信息,及时采取减灾措施,挽回农业经济损失14.8亿元。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表明,农民信箱、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已经承担起作为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正在有序、快速地不断深化发展。当然,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共性问题,有待于在试点工作和将来的实践中探索解决,主要是信息服务机构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的保障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信息服务机制;农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利用和服务的深度不够;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农民经济承受能力较弱,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推广应用存在瓶颈等问题。目前通过采取贫困村专项补助、配备计算机、宽带优惠、加强应用培训和考试、增设DNS等手段,正逐步加以克服。

十、下一步工作与发展的打算

下一阶段,我们将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信箱功能。在收集分析用户需求和完善现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信箱功能,把政策、科技、产品、市场信息送到农户手中,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的需求。

2、扩大用户群体。广泛调动社会各界运用农民信箱的积极性,在扩大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用户的同时,重点发展农产品市场、超市、宾馆、饭店、食堂等与农业相关用户群。

3、完善服务网络。按照场所共用、设备共建、人才共育、信息共享、统一管理,以及“八个有”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室建设,健全信息服务队伍。结合信息进村入户,加大对欠发达村的扶持,力争实现村村有电脑、村村通农民信箱。

4、、提高应用水平。结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村劳动培训等,多渠道、多主体抓好农民信箱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扩大信箱的应用面。

5、加强信箱宣传。进一步扩大农民信箱对外宣传,通过农民信箱,促进农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真正发挥信息资源和农民信箱的巨大价值。

十一、对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议

“浙江农民信箱”不仅是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探索,也是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的全新实践,为消除城乡的“信息不对称”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我们根据这几年来实践所取得的成绩及所走过的弯路,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与全国同仁共勉:

第一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管理,有助于克服互联网上普遍存在的诚信危机问题。所有的用户都以实名登记,每一条信息都有迹可循,每个人的信誉状况都记录在案,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第二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联络体系,有助于解决农民上网的“易用性”问题。受传统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还普遍偏低,农民平时上网的机会少,也缺乏必要的技术素质,信息化道路在不少农民的眼中尚是一条“畏途”。农民信箱联络体系使得农民可以通过村级联络点有效地利用好互联网,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 问题。

第三是多方投入、多部门合力推进,有助于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解决农业部门的经费问题。农民信箱采用企业投资,政府补助的方式建设。同时,各地各部门积极派出大量技术人员的协助,通过集中宣传、面对面指导、典型示范等有效手段,推动了农民信箱的发展和应用工作。

信息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源,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动力。随着农业发展理念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生产经营者对信息的需求和服务日趋迫切,政府部门依靠信息进行指导和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强化。发展农业信息化,可以在农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进一步提高有效性和合理性,对于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我对“鲁迅大撤退”的看法

我对“鲁迅大撤退”的看法

应该说我们是受鲁迅作品影响最深的一代人。

现在的教育改革过去叫教育革命,70年代时中学教材年年都不一样,我们上初三在学习《故乡》时听到初二年级学生学习《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在我们的要求下老师给我们补充的。在我们眼里学习鲁迅的作品真是一种很高兴的事。

我的中学时代鲁迅的形象和作品是仅次于毛泽东和毛主席诗词、著作的伟大了,我们那

么的认为鲁迅的思路、表达和文笔是那么的美妙、尖刻。以至在写批判稿时经常学用鲁迅的口气和风格对批判对象进行深刻的批判和揭露。现在看来鲁迅的作品真真是谩骂文学了。进入80年代我在一本杂志中了解到,国外文学界对中国“五四”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的评价:只出了一位杰出的作家----钱仲书。国内更有甚者:学贯中西,横绝天下,千年不二出。这一点让我非常惊愕,怎么不是鲁迅?应该是鲁迅!钱仲书何须人也?

当读完从朋友手中借来的《围城》之后,自己才重新认识了什么是文笔酣畅,什么是妙

语连珠。在钱仲书笔下描写人物刻骨,个性鲜明准确。

文学艺术在我们的社会中是工具,而且是彻头彻尾的工具。毛泽东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的作品。就好象需要斯大林和斯大林这面大旗一样。其作用不言而喻。

现在我想是不需要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现行体制不需要指责也

不能指责。

鲁迅的《药》、《阿Q正传》和《纪念刘和珍君》这些作品对我们的影响最深,也是鲁

迅最有代表性和最有特点的作品。我想中学教材没有了这些作品鲁迅还会是鲁迅吗?可能“鲁迅大撤退”其目的就在于此吧!

2010.09.19

下载【写作素材】“鲁迅大撤退”是件好事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作素材】“鲁迅大撤退”是件好事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鲁迅文章大撤退的思考

    【题目再现】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1日开学后,一些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学校发现,新初一的语文课文中,有些篇目被更换,其中包括鲁迅的《风筝》。一些......

    素材是写作的源泉

    素材是写作的源泉 洞口县山门镇横溪中学 刘丰智 我们常常听到初中生这样嘀咕:“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学生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

    人物素材整理——鲁迅(汇编)

    人物素材整理——鲁迅 一、人物印象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

    对鲁迅作品撤退语文教材的看法

    对于“鲁迅作品大撤退”的看法近年来,鲁迅作品与中学教材的关系问题每每引起舆论的关注。今年9月初,关于鲁迅作品从语文教材里“大撤退”的消息一次引起热议,支持与反对者众说......

    写作素材

    阅读回答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

    写作素材

    人生每条路都很难走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受;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最软弱;别急着说别无选择,以为世上只有对与错;你能找个理由......

    写作素材

    1.好鸟难同命,芳莲寡并头。生憎绿沉管,玉指镇双钩。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2.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陈子昂 3.地球上到处都是默默开放的花朵,而我们只是偶然地......

    写作素材

    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值得永远铭记的革命先烈(39位): 1、李大钊: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2、邓中夏: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 3、蔡和森: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