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山药连茬栽培新技术[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5:3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淮山药连茬栽培新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淮山药连茬栽培新技术》。

第一篇:淮山药连茬栽培新技术

淮山药连茬栽培新技术

淮山药是一种大众化的滋补保健佳品。其块茎不仅肉质柔滑、风味鲜美、营养丰富,且可菜药兼用、加工增值,加之其耐贮易运、市场走俏,故开发前景广阔。

淮山药为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但生产上常因重茬连作、短体线虫病(黑斑病)严重、品种退化等原因,产量愈来愈低。为切实解决上述难题,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探索出了一套连茬速培高效新技术,每667m2产量达2500kg,较传统栽培方法增产1000kg左右;且省工节本,无需年年换茬深翻,并可提早一个月上市。

其栽培要点如下:优化选用良种 若想实现淮山药连茬优质高产,必须在每年秋冬选择纯正种苗,最好用山药豆培育的一代优质种苗(底端纯圆、颈部粗短、毛孔稀疏),忌用毛孔外凸、颈部细长、底部尖细的多代退化种和黑斑病种苗。进行窖贮或室内沙土堆藏,以利于保温(0℃以上)防冻,护苗越冬。贮前须剔除破损苗,并使用100倍的25%多力灵液浸蘸,以灭菌防腐。

科学选地布局 淮山药宜择地势高燥、水系配套、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进行深沟高畦种植。第一年冬前深翻50cm,忌打乱土层,掺入厩肥。初春每亩施腐熟饼肥150kg~200kg,或优质腐熟粪肥5000kg;施优质三元复合肥100kg,然后浅翻入土、建畦、整平。

适期催芽播种 2月下旬选无病小块茎切割成5cm~6cm小段(每667㎡需种300kg),而后用40%甲基异硫磷600倍液浸泡种苗48小时,可防黑斑病。捞出后于切口处蘸上石灰粉,晾晒3~4天,待切口愈合后进行双膜保温催芽,以促其生育期提前,早熟高产。待萌芽后即4月初引线开沟,进行播种(播深7cm),行株距为43cm*18cm,每667㎡栽植8000株。播后起垄(每两行为一垄)拍实,保墒防渍。趁雨后墒情较好时,每667㎡用48%氟乐果150~200ml对水50kg,进行地面均匀喷洒。喷后浅耧,灭草保苗,而后隔行铺覆可降解地膜(即垄上行间铺膜,人行道不铺),以利于增温保墒,提早上市。注重精细培管 待淮山药藤蔓长至20cm,即出苗后10~15天时,选2m以上柴、竹搭架(每两行为一束),有条件的每束架中再插一根3m的支撑物,引蔓向上攀缘,并进行加固,以免倒伏。待藤蔓爬至架腰时,每667㎡用15%多效唑65g喷洒,控旺促壮。初花期即“小暑”期间趁雨后土壤潮湿时,每667㎡撒尿素15kg~20kg,并结合叶面喷施“植物动力2003”1000倍液,促地下块茎膨大。梅雨季节注意用瑞毒霉等防治炭疽病与褐斑病;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及时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山药叶蜂;霜降前后择晴天刨收,亦可因市场需要,适度提前采收。

第二篇:红薯高产栽培新技术

红薯高产栽培新技术

农业书屋

“红薯很好吃,我很爱吃”,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讲过的话,现实生活中,的确是这样,不但薯块可鲜食和熟食,而且红薯淀粉制成的粉条、粉皮、凉粉、等食用品不管男女老少人人喜欢。中国人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红薯汤、红薯面、红薯干、红薯馍、离了红薯没法活,今天健康学家又把红薯列为最佳健康食品。烤红薯更是在各个大小城市独领风骚,价格喜人,大街小巷的俏男靓妹看见烤红薯,大部分都要驻足品尝。各个大小超市的薯片、薯条以及红薯、白薯制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人人爱不释手。虽然今天红薯不再是主要食品之一,但仍然是国人比较喜欢的农副产品。

那么农民种的红薯为什么产量不高呢?有这样几个原因:

(1)红薯品种不对路、管理技术不配套。农民种的红薯大部分是不会育苗,或者种一点地值不当育苗,在市场上买的不知品种的红薯苗,随便就载到地里了。

(2)由于面积大小不一很多人不敢施肥,或者不愿施肥,害怕红薯旺长,大面积能施肥的,也不知道施什么肥。

(3)红薯旺长控制不了,有不少的红薯秧一直长到三、四米长,结果下面不接红薯,好一些的一亩地只二、三千斤产量,确实有点收益太低。那么,怎样让红薯提高产量呢?给大家提出三条建议供参考

一、要想提高红薯产量,需用高科技技术栽培管理,把它看成是高科技的农业种植项目,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般庄稼,特别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和专业户,及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要选好市场对路的红薯品种,因种苗是红薯增产增收的关键,切忌盲目引进,或者买苗或自己育苗都行,若自己育苗,应选择比较背风的粘土或沙壤土地块,在每年的元月底或二月初将地面开挖20公分深,1米宽,长度根据红薯种块多少而定,下面铺上聚乙烯塑料膜,然后将薯块头向上倾斜30度一个一个摆好,灌足水分,盖上5公分厚的细沙土,两边插好竹竿芘弓子,蒙上聚乙烯塑料膜,保温出苗,出苗后应经常放风,并要用全营养微量元素肥料迪种宝300倍叶面喷施,10天一次,还要不断浇水。等薯苗长到20公分以上高度时,就可拔苗移栽了。一定要采取双苗移栽,这是一项最先进的红薯移栽技术,过去农民栽红薯是说横一脚、竖一脚、一亩地三千六百棵,这个密度太大了。我们需要每亩地5000棵苗,栽植2500穴左右即可。

二、科学合理的施肥,既然是高科技的农业种植项目,既然是收益很高的经济作物,施肥管理就不能马虎。红薯属地下根类块茎作物,对钾肥的需求量比较大。应根据国家的肥料技术政策规定:按照关于合理施肥之

五、关于合理施肥之

六、关于合理施肥之

七、关于合理施肥之

八、关于合理施肥之九的技术要求施肥,肥料是红薯增产增收的基础,肥是庄稼宝,离它长不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用肥不合理,产量成问题,肥料用不够,收入打折扣。每亩红薯地可施入氮磷钾含量为17--14--20、或15--10--20的双螯合、双专利高钾复合肥50--100公斤,红薯不需要太多氮肥,氮肥多了红薯秧长的长,不结红薯,如遇阴雨天气较多、雨量较大红薯果实还会软化腐烂,生鸡粪、猪粪、鸭粪及各种动物粪便如没有通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也不能施用,否则会让薯块软化腐烂,丧失商品价值,等造成损失就无法弥补了。硝态氮肥会造成薯块裂口子和粗皮,影响商品价值也不能施用,最好有条件的再施100--200公斤肉蛋白活性菌生物商品有机肥和草木灰有机肥,草木灰是氧化钾含量比

较高的肥料,凡地下根块类作物都很需要。农谚早就有‘一棵红薯一把灰,结的红薯一大堆’的说法。这些肥料都做底肥,或打埂时做沟肥施入地下,栽红薯是必须要打埂的,平面栽植不利于红薯根块的膨大。

三、地膜覆盖管理技术,红薯有怕涝不怕旱的生理特性,过去就有红薯是耐旱草的说法,但也不能缺水太厉害,所以保证地温和湿度以便给红薯块膨大创造条件,又不缺水和发生渍害。我们推广地膜覆盖新技术,也就是将准备好的肥料撒施均匀以后,用旋耕机旋地打埂,埂面宽度30—40公分,沟深20—25公分,埂面上栽两行红薯,株距30—45公分即可。春地红薯4月25日后、麦茬红薯收麦后便可趁墒整地移栽,一边栽苗,一边用全营养微量元素肥料迪种宝400倍的比例灌根浇水,每穴半碗水,沙壤土和粘土地灌根浇水时可配免深耕土壤调理剂1000倍同时灌入,为薯块膨大提供疏松的土壤环境和充足的养分供应。栽植完毕,喷上除草剂,再用90--100公分宽的黑色、红色、或白色地膜将红薯埂盖住,两边开沟压好土,防风刮起,破坏地膜,然后在有红薯苗的地方将地膜挖一个小洞把红薯秧苗引出,再抓把干土把小洞压住,怕风进到地膜下面破坏地膜。等薯块膨大期再用以上微量元素肥料的比例灌根一次。就这样几个简单的程序,就给红薯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薯病害不多,可有青虫和棉铃虫的危害,在发现有虫害活动时用联苯菊酯防治。有地下虫害的地区,可在耕地时用辛硫磷农药拌诱饵撒于地面再耕地,也可在第二次灌根时配“地虫一支净”农药灌根。另外为防红薯秧旺长,等支秧长到0.5—1米长时,每亩地用座果灵片10—20片稀释成30斤水喷施在红薯秧上,薯秧就不再向前生长了,红薯秧不长了、地下又为薯块的膨大准备好了温度、湿度、和全面的养分。这样栽植的红薯可以提高2--4倍的产量,焉能红薯还不高产吗?

第三篇:绿豆高产栽培新技术[最终版]

绿豆高产栽培新技术

2004-7-29

近几年绿豆价格较稳定,加之对土壤要求不严,种植简单,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农民种植致富的好项目。发达国家不重视杂粮杂豆生产,入世后我国绿豆出口量增加,价格稳中有升,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目前由于绿豆品种老化,栽培技术落后,使绿豆产量低,影响了绿豆的效益。因此,选用新品种,采用栽培新技术,是绿豆高产高效的保证。

一、选用新品种

1、绿珍珠长荚、大粒、优质、高产绿豆新品种,因其叶片像西瓜叶,所以农民叫西瓜绿豆。有六个突出特点:①生长势强:株高50-55厘米,有分枝3-5个,茎秆粗壮,抗倒伏。②叶形奇特:叶缘有深缺刻,为三裂叶,极似西瓜叶,通风透光好,坐荚率高,适宜密植,克服了普通绿豆圆大叶通风不良、落花落荚的缺点。③荚长荚多:单株结荚40-50个,最多达100个。荚长11-14厘米,每荚12-15粒,不炸荚,可一次性采收。④粒大质优:豆粒圆柱形,粒大而匀,明绿色,有光泽,白脐,千粒重80克以上,比大鹦鸽绿重15-20克,商品性好,市场畅销。⑤抗逆性强:抗旱、耐热、抗病、耐瘠薄,旱薄地、丘陵地都能种植。生育期85(90天,夏播70天左右,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⑤高产稳产:一般每公顷产量2500千克左右,比大鹦鸽绿系列品种增产30%以上。

2、绿丰收密荚型超高产绿豆新品种。生长势强,株高50-60厘米,茎秆粗壮,有分枝4-6个,抗倒伏。叶椭圆形,叶片肥厚。结荚密集,荚长荚多,荚长13-15厘米,每簇结荚5-7个,最多11个,顶荚丰富。单株结荚50-70个,最多达128个。每荚12-15粒,粒大而匀,明绿色,光泽度好,千粒重70克左右,符合出口标准。根系比其他绿豆多一倍,抗旱力极强,抗病、耐热、抗风、耐瘠、旱薄地、坡岗地都能种植。生育期85-90天左右,夏播65-70天,凡是能种绿豆的地区都能种植。在南方一年可种两茬。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一般公顷产量2500(3000千克左右,比大鹦鸽绿系列品种增产30%-50%。

二、栽培新技术

1、选地选茬绿豆抗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早薄地、坡岗地都能种植,以中等肥力的地块为好,不可与豆科作物重迎茬。

2、整地施肥每公顷施农肥15-20吨,磷酸二铵或复合肥100-150千克,生物钾肥7-8千克。如每公顷施美国neb菌根30袋,能使根系增加数倍,可有效防治烂根等根部病害,特别是重迎茬地块施用neb,增产效果显著。施肥后整地起垄,垄距50~60厘米。

3、适时播种东北地区5月中旬播种,夏播6月中下旬播种,其他地区因地制宜适时播种。播种时用根瘤菌拌种效果极佳,多为垄上条播,公顷播种量15-20千克,覆土3-4厘米,镇压保墒。

4、田间管理2片真叶间苗,3片真叶定苗,苗距13-15厘米,每穴留苗1-2株,亩保苗8000株左右。出苗前铲前趟一犁,一般进行三铲三趟。在苗期、坐荚后各叶面喷一次太液肥宝300倍液,可代替追肥,增产20%以上。

5、防病灭虫绿豆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病毒病、黄叶病。对根腐病发病初期,用黄腐酸盐40克对水40千克,或用杀菌壮600-800倍液叶面喷施。要及时喷豆虫清600-800倍液,不但能迅速杀死蚜虫、红蜘蛛、豆椿象、豆荚螟、食心虫等害虫,而且可有效防治病毒病、黄叶病,还能促进植株生长,一药三效。

6、适时收获豆荚有三分之二以上变黑时收获为宜,收获时最好用刀割,不要连根拔,因为连根拔,拔除了根瘤,不利于培肥地力。

第四篇: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生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但由于生产管理上姜农一直沿袭着传统习惯,且反复重茬,致使生姜品质变劣、产量降低,有些地方姜瘟病盛行。我们在连续几年试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姜瘟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下面仅就其中一些主要环节进行介绍。用透光率40%的遮阳网替代传统姜影草

生姜为阳性耐阴植物,不耐强光和高温,若光照不足也会影响其正常生长,传统栽培方法都是以插影草来进行遮荫的。即在种姜播种后,在姜沟南侧(东西向沟)或西侧(南北向沟),插上谷草或玉米秸等,按10~15cm的距离交互斜插,高70~80cm,使姜沟呈花荫状态。这种遮荫方式最大不足之处是在时空上遮荫不均匀,7~8月份中午最热的时候,遮荫面积却最小,遮光率远远不够。

我们采用的遮荫材料为透光率在40%的遮阳网(这种遮阳网幅宽2m,花卉栽培上使用,市场有售)。在生姜种植前,按蔬菜简易大拱棚的结构打好木桩(或水泥桩),中间最高处2m左右,两侧稍矮些(这样的高度既不影响透风,又不妨碍后期网下作业)。将几幅遮阳网按地宽缝接在一起,以4~5幅为宜。生姜播种后,便把遮阳网固定在木桩上面。这种遮荫措施操作简单,后期姜田内的施肥、喷药、除草、培土等作业也十分方便。注意撤网时间应比传统拔影草时间提前5~10d,因遮阳网下的姜田群体较旺,后期气温下降后,生姜地上、地下生长较快,防止地上徒长。利用遮阳网可提高产量50%以上。后期延迟生长

生姜传统的收获时间在霜降前几天。其实这时生姜生长仍很旺盛,主要是养分回流和姜块内含物的充实。这时在原来固定遮阳网的木桩上,再横着搭几条细竹竿,然后扣上大拱棚,这样就避免了突然来临的霜冻问题。延迟生长20d后再选晴好天收刨,可在遮阳网基础上再提高产量17%以上。

生姜收获后,可利用大棚种植其他合适蔬菜,第2年春天可采取早茬大棚西瓜?生姜——早冬蔬菜的栽培模式,提高复种指数,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用脱毒姜种替代传统自留姜种

脱毒蔬菜因在产量和质量上的巨大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通过栽培试验发现,脱毒姜比普通姜增产30%以上,而且抗姜瘟病效果显著。采用遮阳网需注意以下几点

4.1 遮阳网透光率以40%为宜,过大,遮荫效果差;过小遮荫过强,易徒长。

4.2 遮阳网架设高度应不低于1.5m,以便于网下透风。

4.3 由于遮阳网下,小气候较好,温湿度适宜,某些虫害(如姜螟)易发生,应注意预防。

4.4 撤遮阳网的时间应较传统拔姜影草时间提前5~10d,以防止生姜徒长。

4.5 扣大拱棚时间不宜过早,过早易产生高温,过迟易受霜冻。扣棚后中午应注意放风。

4.6 扣大拱棚之前3~5d应浇一遍水,扣棚后不宜浇水,以防止棚内湿度过大,影响生姜品质。

4.7 脱毒姜个体生长较普通姜旺,为防止群体过大,就适当调整密度,普通姜种栽培密度可为50cm×20cm,脱毒姜种栽培密度可为55cm×25cm。

第五篇:蔬菜有机土壤栽培新技术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发了一种现代蔬菜新型栽培技术—绿色环保型有机土壤栽培技术。

一、系统优点。

1.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与传统土壤栽培相比,蔬菜有机土壤栽培采取与地下隔开的沟槽式栽培,减少了施肥面积和有机肥、灌水的地下渗漏,从而提高有机肥利用率,而且减少了农药污染。另外,由于有机土壤基质保水性强;有效地防止了地下渗漏,大大提高水肥利用率,因此化肥用量明显低于土壤栽培;节约了生产成本。

2.蔬菜产量品质好。采用有机土壤栽培,其突出特点是有机质含量高,结构疏松、保水保肥保温,有机质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补充了温室内二氧化碳的不足,不施化肥就可以用于生产有机叶菜,如小白菜、生菜等。经测定,其蔬菜产品的硝酸盐含量较普通土壤栽培降低50%-90%可大大提高了叶菜类蔬菜的食用安全性。用于温室、、甜椒等果菜类蔬菜生产,由于根际生长环境改善,蔬菜表现出成熟早、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

3.便于产业化。由于有机土壤基质生产周期短、原料成本低,可以用于盐碱地的土壤改造,同时还可以在传统农业无法耕作的地区和中低产地区、盐碱地区等进行蔬菜生产,扩大农业生产空间,从而可以在减轻粮菜争地矛盾的同时,缓解人地矛盾。此外,有机土壤基质还可广泛用于植树造林、生态恢复、工厂化育苗及城市绿化等方面,应用领域广泛。

二、系统构建。

1.原料处理。用各种秸秆及植物的茎和叶配制有机土壤栽培基质之前,首先要将它们各自腐熟,进行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时间一般在夏季,其方法是:先把各种秸秆等用粉碎机进行粉碎;撒一层碎秸秆,要撒一层秸秆生物腐熟剂,还要浇透水,添加生物腐熟剂有助于促进秸秆的迅速腐熟,堆砌成堆后,浇透水然后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堆上7-10天以后,最好翻倒一下,处理至秸秆成深褐色即可。农家肥需要单独腐熟和处理,其方法也很简单,有机肥以腐熟有机肥与适量洁净土混合堆肥无害化处理,堆好后覆膜保温保湿,堆放后定期翻一下即可,腐熟后晾干粉碎即可他用。

2.栽培槽建造。有机土壤栽培采用与基质无土栽培类似的栽培方法,但生产上以采用地下挖沟然后铺上废旧棚膜成本最低,用1块大棚膜全膜覆盖地面和栽培槽即可;也可采用垒砖槽或其它材料的栽培槽,如用砖槽一般为高4层砖,宽3块砖,里面要铺上防渗漏的旧塑料棚膜或地膜。栽培槽宽0.5米,高0.2米,按日光温室长6米为1个栽培槽,每亩共需有机土壤基质40立方米左右。

3.1壤基质配制。有机土壤的栽培基质中,腐熟秸秆体积占50%左右,腐熟有机肥体积占25%左右,其余为颗粒大小适中的机废弃物(如菇渣、锯末、油菜秆等)及少量的添加剂、保水剂、有益微生物,将它们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即可装入栽培槽。

4.滴灌系统安装。有机土壤栽培系统的灌溉必须采用滴灌系统。为降低成本可选用国产新疆天业公司生产的回水管式薄壁滴灌系统。平均亩需投资300元,若包括施肥器仅需500元。设施有机土栽培采用的基质无土栽培的方式,沟槽上下覆膜,保水性好,漏水漏肥少,所以比较节水。铺好滴灌管,浇透水后土覆透明地膜,利用温室闷棚高温处理5-7天后便可将所有有害生物杀灭,通风降温后便可定植作物。

下载淮山药连茬栽培新技术[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淮山药连茬栽培新技术[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施园艺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及其应用

    设施园艺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为了推进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设施园艺的概况以及设施园艺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及其应用。通过对优质高......

    树木栽培学教案第5.6章 育苗新技术

    第五章 园林树木的育苗新技术 第一节 植物组织培养育苗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意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实验室无菌条件下,培养各种活的植物组织或部分器官,并给以适合......

    广西淮山栽培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亩产3800公斤

    广西淮山栽培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亩产3800公斤 “亩产3779.1公斤。”12月8日,武鸣县宁武镇淮山种植户何彰庄听到专家们的验收结果,心里乐开了花。他承包的230亩地,全部种广西农......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论文[样例5]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组成部分,需要国家加强重视,进而采用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进而保证国家粮食储备安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保证玉米......

    马铃薯栽培新技术的组装配套示范项目建设(共五则)

    马铃薯栽培新技术的组装配套示范项目建设 马铃薯为我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全年种植面积5万多亩,由于长期自留种种植,种性退化,高产栽培技术跟不上,平均亩产在1000公斤以下,效益较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