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初中化学教师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初中化学教师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正确把握中考复习的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复习中采用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了解初中化学试题的命制过程,教师再针对性的选择符合学生实际和中考方向的复习题、测试题,加深学生对中考说明的理解,避免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走弯路、做无用功,以取得更加显著的复习效果。我认为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能深刻的反映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构成化学知识系统的基本单元,它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石,也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的保障,因而化学概念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单纯的追求实验教学的“高效”,无异于舍本逐末,最终事倍功半。只有在学生真正理解化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概念的本质特征,才能掌握好化学规律,学好化学。由于概念是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同时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和形成的阶段性。对于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概念,我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如很多学生记不住金属易失去电子从而形成阳离子,非金属易得到电子从而形成阴离子,我就给学生举例:“男生相当于金属,喜欢给予别人帮助(即失去电子),形成的是阳离子;而相对柔弱女生相当于非金属,经常得到帮助(即得到电子),形成的是阴离子”。写化学式时,也是男左女右(即金属在左,非金属在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理解不了,如“元素”的概念,这里有三个重要的点“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总称”。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进行剖析之后,学生也易理解一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并进行计算的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学习一些相应的化学用语,再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化学物质和实验。这样即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课前准备十分充分,努力上好每一节化学课,使每一个演示实验现象明显,尽量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学生演示实验,或适当调换一些实验。同时尽可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 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出正确的结论。
四、将学生放在第一位
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学生上,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再指导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展开探究性合作学习,之后仍存在问题的,教师再去教。在学习二氧化碳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收集呼出的气体,并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这些工作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没有花太多的课堂时间,并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决定讲解的重点难点,因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确定教法前先研究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研究教法时,必须研究学法。只要学生得以发展,就是合理的好方法;学生得不到发展,哪怕教学手段花样再多,也只是教师在作秀,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教师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更有感染力。还可通过网络,为学生学习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更可以发动学生主动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作些探索:
一、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无疑,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常言道:眼见为实。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初三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早一点跨进化学科学的殿堂,更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
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巧妙地创造情景,合理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化学有效课堂的保证
作为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化学教师,在师生关系中,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学习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思维当成学生的思维,把自己的思想当成学生的思想。因此,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惟我独尊,更不能对学生
求全责备、讽刺、挖苦等,否则,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纸空文。如:在讲燃烧实验时,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如:用一个玻璃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一段时间后,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这一问题具有开发性,学生经过激热的争论,明白了蜡烛熄灭的关键在于蜡烛与氧气隔绝的本质原因,再讨论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再如:野炊时,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了通风很好和通风不好的地方生火,结果都燃烧不旺,这是为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能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所学知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式的基本特征。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为特的教学。
四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化学作为实验科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实验内容很多很多,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
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学会整理,培养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习惯,培养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教材中呆板的知识,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有广阔的前途,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实验设计是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综合,若没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实验设计不出来,没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实验完成不了,我们经常开展一些贴近实际的实验设计活动,评选优秀的实验设计方案。如:在讲解铁生锈的问题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铁在不同的介质中生锈的情况,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更鼓励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和多角度的观察,设计出多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有效,主阵地在课堂,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应当科学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为有效课堂教学作出不断的探索。
第三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经调查,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繁多,如:学习指导、同步导学、精析精练„„。可谓要有尽有,教师作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至少有两种,每天大部分学生要做到晚上12:00后才能完成,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
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其中包括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及两所普通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略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 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5.2 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5〕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3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5.4 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4〕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5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1:鉴别食盐和纯碱
【教师讲述】
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
根据食盐和纯碱的不同性质,有多种方案鉴别它们。如:物理方法、手摸、口尝、观察是否潮解等。再如化学方法:用稀酸溶液(如稀醋酸、稀盐酸、稀H2SO4、稀HNO3等),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等],盐溶液(如CaCl2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和稀HNO3等)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 方案一: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三: 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四: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或BaCl2、Ca(NO3)
2、Ba(NO3)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案例2:哪里来的煤气?
【问题背景】 冬天,在某些高寒农村地区,仍沿有用煤(或炭)烤火的习惯。
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
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 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
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CO?
【学生讨论】根据C+O
2CO2,2C+O2
2CO,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C):m(O2)范围,还历经了由C+O2CO2和C+CO2
2CO生成CO的过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
案例3: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讨
【问题提出】 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讨论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2)可能酸过量: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H。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 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 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6.结束语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对比,重庆市2005年中考成绩实验班人平81.6分,有效分占68.2%,比对照班分别低1.8分和3.1%。这表明运用上述策略与传统方法所得的结果已经相差不大。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望广大同行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http://edu.jl.cninfo.net.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2004-8-9
[3]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
[4] 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OL].www.xiexiebang.com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附件:问卷设计:
根据我们从教学中了解到的情况,编写了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10个题目,如果您认为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如果您认为这道题不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认真的回答。
1、学化学的目的,想在升学考试中得最高分。()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想了解化学重要性。()
3、化学实验很神奇,但由于接触到的大多是有毒、有腐蚀性、有污染的物质,因此做实验有一定危险性。()
4、学化学以听课为主,大多数课堂听课的时间超过了4/5。()
5、课堂上遇到问题想问教师或同学,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
6、课外有较多自主学习化学的时间。()
7、化学课程抽象、零散难记,难学懂。()
8、复习化学时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9、化学教师由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时常施堂。()
10、能按时完成化学作业,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并发现纠正错误。(
第四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钟二
摘要:本文针对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种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有
效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转变课堂授课理念、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这三种方法都能明显改善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理念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为毕业生参加工作后进而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想大幅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起,开发他们的智力进而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化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分析
调研发现: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种类繁多,每天大部分学生的作业要做到晚上11:00后才能完成,有些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才能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我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常用的方法,以徐闻县迈陈中学的一个班为对象,做跟踪对比,发现教学效果并未出现下滑。
我经过走访学生家长、课间找学生谈话的方式,进一步分析得到其原因:学生的学习效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很高,教师课本仍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缺乏创新的意识,几乎没有亲自体验探究的时间,虽然教材不断更新,但课堂教学的思想观念、理念方法是传统的,教师往往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缺乏对课堂效率的足够认识,上课前没有精心认真准备课堂内容设计,忽视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质量的反思。
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法的探究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乐学心理刚接触化学的学生,开始会对化学很有一些兴趣,尤其对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感到有意思。但当他们学到化学术语、基本概念和元素符号时,常会感到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往往会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从而走向一个误区,这样就有可能会使其原有的兴趣一点点的丧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并且保持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家的趣事怪谈,谈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形成,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化学奥秘的,如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向学生讲述熟知的学科和化学学科的联系等,讨论现代化建设和生活与化学的密切关系。
转变教学理念,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每一位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采用的手段,是最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必要的推动力。化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问题,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
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出现内容多而杂乱,要记的东西、理不出头绪的内容多,不易学却易忘。如前提到,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往往会对实验现象的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兴趣,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探究问题,更不会联系到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理解重要的事实并加以分析、记忆术语和原理,从而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的不断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授课理念,充分利用初中
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最大动机。
初中生由于受到学习水平的限制,化学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体现出描述性知识较多、化学概念多而且集中,在学生刚一接触化学时就会出现大量的化学术语,为学生理解、记忆化学知识增加了巨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的向学生指明哪些内容需要记忆,以及记忆这些知识的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比如略带一些创新性的课堂实验),多引导学生讨论、议论、练习、理解、记忆。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
注重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将信息技术技能运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我们教师应该也是必须做到的一个基本要求,这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而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素质教育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重大的突破在传统的授课和学习的模式中已经开始酝酿,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化学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化学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发现能力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CAI创造建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围绕上述几种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我们化学教师都应该努力为学生设计一些轻松和谐、引人入胜的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创造性、思考性的化学课教学氛围,在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轻松活跃的气氛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分析问题,进而诱导和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中,它可以有效地模拟现实情境,将文字、音响、动画、图像等多种多媒体信息组合在一起,可以一起传送给学生,这些信息还可以自由拆卸,能够随意的放大、缩小,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近距离更清晰的探究知识、接触实际的氛围,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性和化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因此,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应努力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教学,也是最轻松的学习方法。化学作为初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教师应改变那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必须向先进的理念学习,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这样即能更清晰的教学,也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兴趣,相得益彰,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
第五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1)
2013-08-28 10:37:37作者: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
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
益。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力的主要场所,所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时间,进行卓有成效的双边教学活动,无疑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及时抓住每一个课堂,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做法很多,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
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初中化学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1上好绪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大大增加。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重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为此笔者通过在课堂放飞氢气球,“清水”变 “牛奶”,“隐身小猫“等“魔术”,向学生介绍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的神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以
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1.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笔者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教师进行实验时,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可以请后排的学生到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可以让一两个同学上台配合老师完成实验。有些简单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完成,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度”后,发给每位学生一些PH试纸,要求学生回家测试
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的PH。
1.3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不仅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也是一门实际生活再现的课程,化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把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化学,这些做法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利用“煮汤加盐”这一生活情景,引出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利用“树下闻花香”引出分子的概念。学完酸的性质后,引出厨房中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烹调手法-煮鱼、炖排骨时放些醋的原理。讲完“几种常见的金属”内容,联系到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钙会得软骨病,吸收过量的钠会得高血压等生活常识。再如蒸馒头时为什么要加苏打?胃酸过多时应该服用什么药物?农民种葱为何加草木灰?这些走出课本、走入生活的化学知识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直观、普遍而又贴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化学,感悟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激起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造情景,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先提前一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2)
简介:【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保证...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
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搞一言堂,如:野炊时,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了通风很好和通风不好的地方生火,结果都燃烧不旺,这是为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能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所学知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
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设计好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中学生有求知、求新、求趣、求异的心理特征。利用这些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积极的情感和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时刻记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对化学课的情感影响着学习效果,备好课不如上好课,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师生
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影响,彼此依存。
总之,要完成“轻负高质”的新课改目标,教师应当科学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谛和内
涵,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出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郑爱民,陈巧平.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