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备考技巧:巧妙应对高考压力 消除高考焦虑
高考备考技巧:巧妙应对高考压力 消除高考焦虑
高考备考技巧:巧妙应对高考压力消除高考焦虑
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面临人生重要时刻的考生们,既有大战将临的兴奋感,也增添了许多迎接未知战斗的忐忑心理,体力消耗增大,心理的紧张程度也难免上升,很多考生在临考前都出现了高考焦虑。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应对孩子们的高考焦虑呢?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面临人生重要时刻的考生们,既有大战将临的兴奋感,也增添了许多迎接未知战斗的忐忑心理,体力消耗增大,心理的紧张程度也难免上升,很多考生在临考前都出现了高考焦虑。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应对孩子们的高考焦虑呢?
学习方面。作为家长,父母不要再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过多的目标和要求,而是多鼓励孩子,多说一些积极的话语,即使是安静的陪伴也胜过喋喋不休的唠叨。
正视压力。俗话说:“有了压力成动力,没有压力轻飘飘。”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却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压力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把压力调整到适度。
正确对待焦虑。焦虑是自己对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的一种自然流露,衡量它适不适度的标准取决于自己的认识,可以充分发挥它积极方面的作用,抑制它消极方面的作用。
如何面对焦虑,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做好充分的准备,培养良好的考试状态。充分而良好的准备状态,是预防产生过度焦虑的最有效的办法。考前的准备工作很多,包括物质准备、知识准备、体能准备、心理准备等,缺一不可。
作好逆向准备,接受失败的可能,认识考试失败的积极意义,让自己输得起。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这没什么,我能应付得了。”“我刚才做得挺好,我比以前进步了许多。”“我能行。”
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能够让自己心情愉快的事。比如:跑步、打球、唱歌、听音乐、找朋友聊天、看电影等。总之,只要能让自己轻松、愉快,做什么都可以。
来源:石家庄日报
第二篇:2012高考备考技巧
2012高考备考技巧:考前三天做好六件事
高考前三天,是一个特殊阶段,许多考生开始惶惶不安,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才好,甚至睡不好、吃不香。其实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这三天的时间,才能有助于考生发挥正常应考水平。
高考前三天,是一个特殊阶段,许多考生开始惶惶不安,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才好,甚至睡不好、吃不香。其实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这三天的时间,才能有助于考生发挥正常应考水平。
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好六件事。
第一件:修改复习计划
考生一般都制订有全面而系统的复习计划,这三天的计划可能更细致。但是,千万要记住,现在该是修改复习计划的时候了。无论你原计划在高考前准备把功课复习三遍也好,五遍也罢,这时都应该停下来,对知识结构进行拾漏补缺,将重点的内容重点复习。
第二件:调整心理状态
许多考生在这个时候,会出现焦虑不安、担心考不好等心理负担过重现象。如何调整好考前的心理状态呢?一是要增加自信心。不要总是想着考不好,因为越是担心考不好,造成心理紧张就越是考不好。此时要相信自己,尽力就好,至于考试结果则不必再去多想。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对自己太苛求。二是多跟家长和同学交流谈心,从他们那里你会获得鼓励和帮助;三是可以跑跑步、做做操,进行体育锻炼,这也是释放心理压力的好办法。总之,考前要有一个乐观、自信、平和的心态。
第三件:保证充分休息
这三天里,要充分休息好,比平时要多休息1-2个小时,把以前“欠”的觉补一补,把精神恢复过来,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件:注意饮食卫生
高考前三天,除了合理地调剂好一日三餐外,还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最好不要去卫生条件差的小摊点上就餐。生吃瓜果要用开水烫洗或消毒;做凉拌菜时,调料中可加醋加蒜泥,既可杀菌又能增强食欲。
第五件:做好物质准备
这时,把考前用品清点准备好。不管是使用圆珠笔或是钢笔,都要准备两支;还有画图形和涂机读卡的铅笔、尺子、橡皮、圆规等文具也都要充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第六件:尽早熟悉考场
在高考前一两天,考生应该熟悉考场。熟悉考场包括:考场的距离远近,如何安全到达,路上需要的时间,自己在哪个教室,坐在哪个位置,厕所及其他服务设施在哪里等,这些都应当尽可能了解清楚。如果考试时没有准备,一些意外情况可能会破坏你良好的考试情绪,分散你的注意力。比如,出发太晚,气喘吁吁地赶到考场,再匆匆忙忙找座位,这样会耽误答卷时间,也会影响答题质量。所以,熟悉考场,早做准备,会给你带来信心和安全感
第三篇:高考心理医生: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高考秘籍大全网”是销售《2012最新高考秘籍大全》官方网站。http://
高考心理医生: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清大教育集团的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焦虑是人类心里广泛存在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人在面临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时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然而,学生的考试对学生而言既是重要的,又是有一定困难的,也是进行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基础,因此考试焦虑现象在学生中相当普遍的存在。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适度的焦虑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反应更加迅速,思维更加敏捷,有助于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但如果焦虑过度,就会起到反作用,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干扰回忆知识的过程,同时对思维的过程也起到瓦解的作用,最终使学生考试发挥失常。长期处于较高的焦虑状态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因此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缓解过高焦虑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取得好的成绩。由于导致考试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真正解决考试焦虑的问题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一般来说,家长能给孩子最大的支持,为解决考试焦虑的问题,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和改善:
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目前家长的期望值普遍过高,需要适当降低。一方面要对孩子的实力有客观的了解和评价;另一方面,要有正确的人才观,纠正“考上大学才能成才,考不上就没有出路”的错误观点,树立成才道路多渠道官方网站:http://客服QQ:9439990
42的意识。另外,许多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中成绩好的孩子进行攀比,这给孩子无形当中带来了压力和伤害,所以家长要正确认知自己孩子的实力、个性、兴趣特长,扬长避短鼓励孩子的进步。
培养健康的归因方式学习焦虑与成败归因倾向有很直接的关系,不同焦虑水平的学生对于成功或失败的学习结果有着不同的归因倾向。高焦虑者在遇到失败情境时,更倾向归因于外部因素,或一些不容易改变的稳固的内部因素,比如一些孩子常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考试题目太难了,或者自己不够聪明。有的孩子还在考前进行失败情境的自我暗示:“完了,这次考试肯定又是我不会的题目,我一定考不好。”“我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天赋”。父母要引导孩子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比如个人的努力程度。但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和措辞,比如:“是不是这次复习的时候还不够全面啊?那我们下次要安排好时间抓住要点复习,就不会这样了。”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以身作则可以使孩子对父母产生良好的信任感,进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父母如果言行不统一,就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和应对现实生活挑战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开展家庭教育,以减少孩子内心冲突,减少考试焦虑的发生,保证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说“我对你非常失望”之类的话。要积极帮助孩子减轻压
力,保持孩子在考试前和考试中的心态平和,建立对自己的信心,战胜考试焦虑。
做好考前生理调节指导孩子正确处理学习与休息之间的关系,讲究学习策略、方法,合理用脑,维护大脑的正常机能,这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重要措施。考前要给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其考试时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此外,合理的膳食安排和适当的营养调配对于孩子顺利完成考试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也不要给孩子吃得太好,要注意和平日饮食的接轨,差距不要太大,避免肠胃接受不了。食物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
免费赠送《2012最新绝密高考策略大全》
以上内容由高考秘籍大全网整理 http:// 进到官网里面
就可以问客服拿资料了。免费索取方式,真的是免费的哦~ 客服QQ:943999042此套资料极其珍贵,请大家认真对待。
第四篇:缓解高考焦虑
七招缓解高考考前焦虑
最近有家长和同学问我高考越来越近,考生却晚上经常睡不着觉,白天压力也很大,一离开书桌就担心且不踏实,有时还感到空虚等!怎么办?
实验也证明:接近考试前的今天考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已经基本成型,考前短期内难有提高。考生迎接高考的心理状态是当前影响高考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在同样努力学习、同等学习成绩的情况下,谁的心理状态好,谁临场发挥得好,谁就能在高考中取胜;而如果心理状态不佳,面对高考,内心紧张焦虑,头昏头胀,大脑一片空白,纵然经纶满腹,难以倾注笔端,终因临场发挥失利,功亏一篑,岂不令人抱憾终生!在历年的高考落榜者中,因心理准备不充分而失利者大有人在!
那么高三学生突出表现为那些心理问题呢?处于紧张备考复习阶段的高三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高考前的心理应激反应,也就是常说的考前综合症。如考前心理紧张焦虑、困惑,有的求胜心切,产生急噪情绪;有的对高考没有把握、缺乏信心;有的无所适丛等等。这个时期也是各种心理疾病的多发期,如严重失眠、焦虑、神经衰弱、强迫症、多疑病症等都有发生。心理咨询案例统计分析证明,高三学生各种较严重心理病症,如严重失眠、焦虑症、强迫症、多疑病症等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影响了高考复习备考。
由于高考强大的作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认识到考生在考前或考试中出现一定程度的症状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进一步确认产生这些严重症状或预测考试中产生心理变化的诱因,然后尽可能缓解这些症状让它们不应过头。
一、考前考生平常产生这些症状的关键点在于对以下几点的认识不足。
(一)、对高考的认识
对于部分同学可以跟他讲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大型选拔性考试,社会的发展和各方面的进步将与他们息息相关,这样强化高考作用的同时也可淡化考生的身份,从而可减缓症状。另外可让部分对高考没有自信的考生认识到从高考战场上退下来的人,只要有战胜生活的勇气,照样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考上大学固然前途光明,考不上也依然前程似锦(可举例),不管怎样重要的是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对待考试的成败,认识到高考只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一个人实现理想抱负的途径有多种,年轻人不要孤注一掷,把命运完全维系在高考上。高考前多想几条退路,可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二)、对自己的认识
正确认识自己,包括正确评价自己和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压力。正确评价自己就是要确定合理的奋斗目标。目标过高,超过自己实际能力,考试多次受挫,会造成焦虑;目标过低,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造成松懈。特别是那些平时感觉不错,但考试成绩总不理想的学生,一定要分析造成考试不理想的原因,确定是自己知识掌握得不好,还是考试紧张,不要总把失误归为发挥得不好,那样不利于目标的确立,也不利于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地学习。对于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要有舍我其谁的思想?对于有些介于考上或考不上、介于考上重点或考上非重点的学生,为缓解心理压力,不妨可设置一个略低的目标,这样做有利于增加自信心,从容地面对考试。那些对高考充满自信的学生,不妨适当提高目标。只要目标合理,就能以最佳状态面对高考。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忧虑、担心与其成就愿望值成正比,与为此愿望付出的行动成反比,一个平和的心理状态对于应考十分重要,所以对于高考,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行事在人,成事在天,降低目标,顺其自然。
(三)、对症状的认识
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出现考试焦虑现象,有些紧张、有些不安、有些着急是难以避免的。轻度考试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心理潜力。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存在轻度的考试焦虑是相当普遍的。可是有很多考生把自己存在的轻度考试焦虑看得很重,误认为紧张情绪会对考试产生严重的影响。却不知其他考生也大多存在像你一样程度的考试焦虑。谁过分看重考试焦虑,谁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考生不要把自己存在的轻度考试焦虑想得太多,看得太重。适当的紧张和焦虑有利于提高意识的觉醒程度和思维的敏锐性,不紧张不焦虑反而是不正常的,而过度的紧张和心理压力,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考试发挥。缓解心理压力可采用自我认知矫正法。第一步是把自己的担忧不加思索全部写下,然后去掉重复的,按担忧程度大小排列各条目;第二步是分析担忧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第三步是对不合理的担忧产生质疑,逐步打消担忧的念头;第四步是得出合理的分析。如,通过分析认为某一担忧是不现实的,而且有危害,那就应马上放弃这种担忧;再如,通过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认为自己有可能考上大学,担忧是没必要的。再就是不要逃避关于“考砸了”的问题,其实你最担心的最忌讳的就是这个问题,家长老师包括你自己都在回避这个字眼,其实,不妨透彻的讨论“考砸了”的问题,一方面使考生的不良情绪得到疏导和宣泄,另一方面让考生对“考砸了”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一次成败或成功都不是人生最后的、不可改变的结局,考上好学校的人不一定成才,以后的路很长,况且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学制的社会,这是个终生教育的时代,学习有很多的途径可走。
如果压力过重,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的现象,应早些看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
(四)缓解或调节考前焦虑的几种技巧:
1、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的生理保证。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有的食物还可提高我们的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集中。如维生素C就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身体会大量消耗维生素C,所以考生应大量摄取诸如草莓、洋葱头、菜花、菠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不要吃大量的大鱼大肉等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血液大量流入胃肠而通往大脑的血液则响应减少。
另外,有些食物可以集中人的精力,提高工作效率,这可间接地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如胡萝卜能提高记忆力,因为胡萝卜能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作用,有助于记忆。香蕉含有血清素,它对人的大脑产生成功意识是不可 1
缺少的。柠檬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接受能力。海螯虾可为大脑提供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它含有的多种重要脂肪酸可供应人体所需的养分,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
还有,少食、多餐也有助于减轻考生紧张与疲劳。如经常咀嚼诸如花生、腰果等食品对恢复体能、减轻疲劳是有一定帮助的。而过硬过于油腻的食物,对考生来说则不是理想的食品,因为精神紧张必然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这些食品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反过来会加剧考生的精神紧张。
2、运动减压法
科学的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如在星期日时家长可与孩子进行爬山、打球、游泳等活动。针对考前时间紧的情况,考生应学会抓住间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在学习中的间隙时间可进行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动。考生在考前每日进行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考生晚锻炼比早锻炼好。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早锻炼虽然空气好一点,有助于大脑充分吸收氧气,但是应看到考生考前大都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这往往导致早锻炼后,考生整个一上午都精神不振。而傍晚锻炼因有一个吃饭休息的调试过程,却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3、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家长在高考放假期间和高考期间有意找一个佩服考生并且与考生关系相对密切的好友来陪伴他,这样不论聊天或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等都可以适当转移他的注意力,另外放学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聊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除此之外考生还可以进行左右脑思维的自主转移,为此考生应将文理科知识交叉起来学习,脑科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文科与理科的思维活动是由人的左右大脑分工负责的,这样文理交叉学习可以让左右大脑轮流活动,这种转移既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度,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4、环境减压法
对于考生来说,在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是够压抑和紧张的了,所以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首先绝对不能慌乱,在这关键时刻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靠山,更要有意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而不能制造考前压抑、紧张的家庭氛围,如在言行上不要天天对考生灌输好好复习等与大学有关的内容。家长可以在为孩子迎考服务方面暗中给孩子以物质与心理上的支持,如营造安静的家庭学习和休息氛围,为孩子安排好饮食等。家长在考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如倾听孩子的倾诉、与孩子多聊天、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励孩子而不能以打击或施压等方式鞭策孩子努力学习,还应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宣泄,如以幽默的方式逗孩子开怀大笑,对孩子遇到不快时适当时可让孩子痛快地哭一场,经常对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式的爱抚,甚至经常拥抱孩子等等。
5、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考生在考前遇到的问题是既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没有很好的睡眠,许多考生因考前过度紧张还常常发生失眠。即使有的考生能及时入睡,但其睡眠质量也不高,如睡眠不深、整夜做梦等。所以保证考生有足够的质量较好的睡眠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如何改善考生的睡眠呢?首先家庭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其次针对考前睡眠时间少、身心过度疲劳,考生应进行多时段的睡眠。对脑力劳动过大过强的人来说,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这已被爱因斯坦等许多科学家的切身经历所证明。
对于失眠的考生,一方面应积极调试心态,减轻因失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事实上失眠与心理压力常常产生恶性的互动。另一方面应通过科学的安排生活,建立有规律的起居来克服失眠,同时在饮食上也可采取一些措施,如睡前喝半杯浓牛奶是有助于入睡的。
6、过渡减压法
通常学校与家庭都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以让考生以充沛的精力应试。但许多老师、家长以及考生都不了解科学的调整方法,例如大多数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关学习的活动一概不进行,事实上这种休息与调整是不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紧张度、大压力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使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考生与家长都以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刹车惹的祸。所以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前就应该慢慢减小学习强度和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式。再从应试角度来说,如果考生在考前一周完全停止学习活动,也不利于考试时迅速建立应急机制。
7、简易复习法
在课本和复习资料上很难捕捉到高考的原题,但是高考考查的基本知识一定是教学内容以内的。在目前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复习看书的过程中不要看课本之外过难过偏的内容。
总之,冲刺非常关键阶段,一定要调整好心理状态。首先要坚定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自信能提高中、高考成绩,考生对自己的高考目标期待要适当,瞄准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能考出好的水平。其次要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以乐观的情绪来应对,不互相攀比。在考前的准备中,尽量进行积极想象和自我暗示,当自己情绪高度紧张时可以默念:放松、放松、放松;心情烦躁时可默念平静、平静、平静;碰到挫折或难题时,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
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如果过于看重每一分,不愿舍弃,就可能会失掉更多的分数。敢于舍弃,往往会得到更多的东西。要知道,物理难题的分数并不比后面化学、生物的分数值钱!容易的分数不要,却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追求难题的分数,肯定是不明智的。所以,考生一定要在考前根据自己的实力,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最佳应试策略,力争效益最大化,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第五篇:2018年高考历史应对技巧
我们如何应对2018年高考历史
2018年的高考怎样考?命题者可能会从哪些方面出题?笔者和众多的高三师生一样,也是怀着急迫的心情,非常想在今年的高考来临之前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大纲指出,高考试题的范围和难度相对平稳,同时稳中有变。
其实,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最难把握的恰恰就是哪些内容会变,怎样变,变到什么程度,诸如此类的问题。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难度居高不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许多高三师生在高考结束后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心中的不满,但是命题组的专家仍然是“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首先、高考不是水平考试,它必须具有选拔功能,试题的命制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它在部分兼顾基础的同时,仍然以考查考生的能力为主。
新材料、新情景、新的史学观点和学术资料,这些都是高考试卷中的家常菜。
其次,近几年的历史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应用教材知识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反思,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面对那么多的困难,我们老师有哪些应对的办法?结合自己过去指导学生复习备考的一些做法,我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邻近高考,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最后10几天的时间,作高考前最后的冲刺,老师要尽可能对课本知识进行浓缩,大胆取舍,在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选择部分重点知识进行复习,不要面面俱到。
笔者过去的做法是这样:(1)、老师确定若干相关问题;(2)、根据自己确定的问题查找资料,尤其是学术资料和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并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对这些材料有一定的了解,为他们之后做题作一个铺垫;(3)、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教师把相关问题与教材知识进行衔接,使之形成一个比较明了的知识框架;(4)、老师根据高考试题命制的特点对试题进行改编,并且原创试题,组织学生练习,及时讲评试题。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最后阶段的复习,第三和第四个环节特别关键,这两个环节做好了,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复习的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当然,对于重点知识的处理,与教材进行衔接的方式,由于老师们在知识积累、教学能力、高考研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各人的理解不同,他们处理问题的思路也各不相同。
不管怎么说,老师们在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的时候,综合性要强,视野尽量要宽广,多从对历 1 史事件反思的角度去搜集整理资料,设计的试题要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2018年的高考,哪些重要的知识值得高三的师生关注呢?第一、周年问题,这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每年的高考历史试题都有涉及,这是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例如: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戊戌变法120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特区设立30周年、汶川大地震10周年等。
其次、热点问题。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开始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四个方面进行考查。
因此,2018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共十九大及党的重要会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台湾问题、中美贸易摩擦、朝鲜半岛问题、海南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英烈保护法、以及《厉害了,我的国》、《初心》、《刘大年》、《白鹿原》、《楼外楼》等影视作品,都值得我们高度地关注。
例如: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016年全国卷Ⅰ第40题考查清朝的人口问题,全国卷Ⅱ第40题考查16世纪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移民问题。
很显然,这两道试题的命制就是紧扣热点问题,通过考查历史上的人口问题,给我们当今面临的人口问题提供借鉴。
同样,2016年全国卷Ⅲ第40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国和英国的救济制度,也和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有关。
2016年全国卷Ⅱ第41题考查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日本,命题思路和一带一路有关。
2017年全国卷Ⅲ第40题考查17世纪荷兰侵占台湾的背景、目的,以及郑成功收复台湾促进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
对于这一类型的试题,命题者的意图明显,立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1922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组织纪念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的活动,此后,也党中央多次组织类似的纪念活动,基本以座谈会的方式进行,规模不大。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今年5月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 2 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党中央高规格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活动,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瑞士《新苏黎士报》评论说,中国领导人誓将继续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正在中国“开花结果”。
对于这样的重大问题,老师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有足够高的政治敏锐性,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以此作为我们复习的切入点,对教材知识进行精心的串联、梳理,把它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我国的改革开放、苏联解体等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全面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2016年全国卷Ⅰ第39题,出现了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样的试题,题目出现在两年前,是一道政治题。
其实,它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考要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
现在的文科综合试卷本身就体现了它的综合性,同时,政史不分家的特点,决定了老师们在复习过程中守好自己的门,适当串串门,并不是一句空话,复习备考中还有许多的知识需要老师们去挖掘。
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李大钊的《青春》到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百年来无数的革命英烈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解放,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献出了他们的生命。
今天,这些美好的蓝图即将成为现实,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怎能忘记我们这个民族的英烈?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需要我们代代相传。
因此,就英烈保护法这一知识点的复习,老师们在构建复习框架的时候,视野要广,角度的选择要恰当,要站得高,把英烈保护法与家国情怀、精忠报国结合,与岳飞、林则徐、林觉民、戊戌六君子、赵一曼、左权、戴安澜等英烈的事迹、家书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才显得综合性强,现实感强。
总之,高考复习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由于老师们知识储备、教学经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复习的方式各不相同。
“黑猫白猫能逮老鼠就是好猫”,不 3 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收获、有提高,就是好的复习方法。
高三冲刺阶段的复习,老师们要大胆地取舍,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多在知识点的选择、试题的研究和原创方面下功夫,尤其是设问的角度方面。
同时,引导好学生关注现实,适当练习,及时进行总结,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