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19-05-14 05:4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精选范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共2篇)为进一步了解云梦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我县14万未成年人思想动态,并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服务xx县三个文明建设,团县委按照县文明委的统一部署,于2004年5月上旬至6月底,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实地参观、组织基层德育工作者讨论座谈、个别访谈、文献调查等形式,获得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全县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初步对策。

一、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整个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县各级团队组织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并举,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云梦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我们依托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寻访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革命老区游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陶冶未成年人。我们还以青年中心、青少年活动室、青少年文明社区、文化广场等阵地为依托,以文化育人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社区大家乐、文艺节、广场文化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

2、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我们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深入开展少先队“手拉手”“雏鹰行动”、“少年军校”、夏令营等实践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长才干、受锻炼。大力开展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大力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绿色环保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3、以服务育人为手段,竭诚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服务我们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切实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整治工作。实施“希望工程”,开展献爱心活动,资助36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我们还推出了县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一大批青少年典型,以典型引路为切入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尽管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有效整合、配置教育资源的手段还十分有限;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我县未成年人现实思想状况在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青少年道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1、忠于祖国、建设家乡是青少年思想意识的主流。据孝感市开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自觉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在云梦的发展进步上,广大青少年认为云梦能够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顺利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并最终建设成为楚天强县,他们也期盼在云梦实现现代化和家乡的建设发展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勇于竞争、勤于学习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要特征。在改革大潮的挑战和考验面前,青少年崇尚知识、公平竞争观念普遍强化,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和迫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仍然喜欢读书、看报以及参加各类知识培训,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尤为明显。

3、成就自我、服务社会成为青少年的主流价值取向。身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云梦青少年,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成就自我的强烈愿望,也有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都把“学业事业有成”、“受到社会尊重”、“奉献社会”作为自己人生的主要追求。

4、遵守公德、热心公益在青少年中蔚为风尚。青少年处在改革开放时代,但对参与公益服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充满热情。近年来,我县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献爱心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力军。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青少年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道德建设在实践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改进。

1、青少年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些青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还缺乏一致性,青少年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消极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萌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思想;比较注重当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坚韧不足。现在的青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实用功利,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2、在道德建设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当代青年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自律性不够强,比较缺乏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实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

3、在机制建设上,家庭、学校、社会存在脱节现象。从我县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在基层缺乏良好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难以对青少年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社会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仍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来。

4、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如今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城镇青少年很少遇到以前那样的困难、挫折,因此,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稍稍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5、青少年强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点“自我中心主义”。现在的青少年许多是独生子女,学习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往往不同于成年人。常常紧紧追逐潮流,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有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批判。

三、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青少年逐渐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潜在地增强了青少年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有些青少年互相攀比,比吃穿玩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养,逐步淡化文明礼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思想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他们物质来源不够或缺乏的情况下,往往不惜挺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社会精神垃圾和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和个人置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于不顾,将宣传封建迷信、宣扬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推向市场,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未成年人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迪吧等,也是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温床。到处可见的美容院,舞场ok厅,到处可闻的麻将、扑克声,等等,严重地败坏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另外,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唯利是图、拉帮结派、权力至上等意识,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3、教育者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目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德育理论指导下的义务性、束缚性、规训性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正当权利和需要,权利与义务脱钩,将他们作为一种驯服、支配的对象,难以使未成年人养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意识。

4、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陈旧,教育者以消极作为的方式对待主导价值观教育。一些教育者对价值观教育有畏难情绪,认为主导价值观教育是市场经济社会难以实施的,仍然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解释市场经济的问题,让人误以为主导价值观无法与市场经济相衔接。价值观扭曲使孩子们从扭曲的示范和矛盾的教诲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5、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的存在。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学校德育过度强调认知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

6、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知识较少,方法简单,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由于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百依百顺,造成女子自我放任,好逸恶劳,骄横任性;有的家长片面认为“拳脚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子女稍有不对,轻则辱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了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孤僻性格;有的家长自身行为不检点,无形中影响子女,使子女步其后尘,染上恶习。

7、失学、辍学现象还未完全消除。由于一部分农户家庭还很困难,还有少数未成年人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不中止学业,无法接受正常的国民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一些失学、辍学的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加之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

四、共青团在加强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大有作为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按照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要多角度对青少年进行熏陶。大至广播、电视、报刊、电脑网络等,小至社区的宣传栏、街招广告等,都应开辟一定数量的道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道德取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青少年的头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特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上出现的青年现象的引导,满腔热情地肯定青年的进步,旗帜鲜明地反对与时代的要求、与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相违背的倾向。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道德教育。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少年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要依托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大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总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

2、推进实践阵地建设,增强道德建设的可操作性建设教育阵地是进一步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使其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从突击性到经常化、具体化。着重是要实现教育阵地网络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多门类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阵地,为青少年广泛提供实践机会。一是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中心、青年活动室、青年科技图书文化站等为延伸的青年文化活动阵地网络;二是建立县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为支点的实践阵地网络。同时,还可考虑通过吸收民资以股份制形式,实施市场化运作,创办各类有益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充、延伸青少年道德建设阵地。

3、构建服务机制,调动未成年人投身道德建设的积极性有关调查表明,当前青年的需求日趋务实、多元,并呈现出层次性,如企业青年渴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和技能,农村青年渴望致富奔小康,青年学生渴望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外来青年则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谋得一条出路,失足边缘青年需要得到教育和感化等等。要着眼于为青年创造优良成长环境,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大力开展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方面的服务,进而促进青少年在道德建设方面积极性的提高,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服务。要深入宣传贯彻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并致力推进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完善,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保障。

4、健全奖惩机制,保证道德建设良好的舆论导向恰当的褒贬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有力工具,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尚存欠缺,需要通过科学的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的奖惩为他们树立榜样。这就必须形成科学的道德建设机制,树立恪守道德的典范,大力褒扬品德高尚者,谴责道德沦丧者,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

5、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大力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从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要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道德教育应该各有侧重。一以贯之地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贯穿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成为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把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青少年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进行系统规范的道德教育,使青少年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在少先队中开展雏鹰行动,增强他们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的能力。在中小学团队组织中广泛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在青少年迈入成人阶段的时候,广泛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增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青年干部职工中开展诚信教育和岗位培训,引导青年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6、抓住实践环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牢牢抓住实践环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青少年普遍参与,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行”上。针对青少年的实际,开展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效果,既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又体现了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开展实践活动是共青团的优势所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立足于在实践中教育青少年,推动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手拉手、青年文明社区等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发展,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生动具体的道德教育。同时,要适应新形势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勇开风气之先,弘扬时代新风正气,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充分发挥他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7、完善动员机制,扩大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参与面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必须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内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议成立市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员来自市相关部门、社会各个方面,其职能主要是协调、组织、发动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本单位和社区共建范围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同时,要通过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在各社区内普遍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并按其特长优势加以规范、分类,组建专兼职的未成年人教育者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切实广泛的服务,并在实践中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共2篇)]篇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它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与发展。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我校在德育工作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创新了一些德育工作方法,拓宽了德育工作途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共2篇)]学校开展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道德实践活动,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了关心下一代系列宣讲、读书演讲和读书竞赛等活动。通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师生互敬互爱,携手并进,展示出良好的道德风貌。

在全校的领导和老师齐心努力下,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积极进取、遵纪守法、团结友善、明礼诚信的道德风尚已初步形成,体现了新世纪未成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德智体美各项素质的全面提高。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些未成年人身上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突出问题。

1、理想信念淡薄,缺乏“五爱”情感。对国事家事集体事漠不关心,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厌学、逃学。

2、法制意识淡薄,小偷小摸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3、礼貌意识淡薄,道德情操欠缺。一是言行举止不文明。缺少礼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脏话满口,举止粗鲁,不守信用,说谎;二是个性较强。缺乏团队精神和与人为善思想,不善交流,做事偏激,我行我素,合作能力差;三是道德观念模糊。有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其年龄和身份;四是传统美德意识淡薄。缺乏尊老爱幼观念,家长说不得、管不得,只要提出要求,家长必须满足,否则便使性子、耍脾气,甚至离家出走。

4、勤俭意识淡薄,缺乏自理能力。一是追求享受和攀比心理;二是缺乏应有的劳动技能和勤俭节约意识,花钱大手大脚;三是心理脆弱,经受不了一点点挫折,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精神。

(二)主要原因:

1、学校办学受大环境影响,仍未走出应试教育模式。由于受应试导向影响,学校对德育工作研究不深,对德育工作资源挖掘不足,缺少有吸引力、有针对性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心灵的道德实践载体。个别自身道德修养不高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存在歧视、打骂、体罚学生的现象;以上诸多现象,都是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影响极大。

2、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一是盲目溺爱。对子女过分娇惯,从小不让参加任何劳动,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容不得受任何委屈,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贪图享受、盲目攀比、高傲自大、好逸恶劳等种种恶习;二是望子成龙思想过切。对子女期望过高,超负荷安排学习任务,大大超出了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稍有差错,动辄打骂、训斥,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三是“读书无用论”思想有所抬头。一些家长认为现在大学

毕业后国家不分配工作,自己又无力安排,多读几年书也没用,还要花费很多钱,所以对子女读书不很热心,不但家长会不参加,甚至班主任家访也不接待。许多孩子在家长这种心理影响下,感到学习前途渺茫,再加上成绩平平,便得过且过。、四是对子女缺乏关爱。一些家长误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过分依赖学校,对子女的学习和表现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信奉“金钱万能”,认为“只要有了钱,世上无难事”,只顾赚钱,不顾子女教育。

3、社会环境影响严重。一是全社会尚未形成浓厚的公民道德氛围,许多领域道德失范,部分人思想道德滑坡,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二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经营者违法经营,以各种方式接纳未成年人,甚至容留过夜,对网上内容也不加限制,充满暴力、凶杀、迷信、色情的影视作品、刊物书籍严重侵蚀着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孩子自我迷失,轻者影响学习,重者违法犯罪。

4、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管理偏弱。对孩子严重缺乏关爱,许多孩子由根本没有监管能力的爷爷奶奶代管。外出的父母由于无法给子女关心和呵护,总想用物质来弥补内疚心理,结果养成子女不良消费习惯,吃喝玩乐,有的沉迷于娱乐场所,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表现在孩子、根源在成人。解决这一问题主体在学校、重点在社会、关键在家庭。

二、工作建议与对策

(一)工作建议

针对当前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议如下:

1、切实提高认识,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必须站在确保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去认识这项工作。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这个政治责任,及时了解情况,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给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要的财力支持,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办好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使工作取得实效。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任务以硬性指标的形式落实到单位、到人头,统一部署、检查、考核和奖励。每年召开一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总结表彰会,总结经验先进充分调动各方面关心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积极性。

2、畅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三条路径。以学校为核心,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加强联系,相互沟通,畅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

3、采取切实措施,解除外出打工家庭的后顾之忧。一是建立和完善托管制。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的,如有条件建议把孩子带在身边。各学校应积极为外出打工家庭的学生寻找责任心强、富有爱心、胜任家长工作的人进行托管,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能因家长不在身边受到影响或削弱。二是成立家长协会,定期沟通子女成长情况,研究探讨教育办法,齐心协力抓好学生教育。学校可开办可视电话,使学生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让学生了解父母打工的辛苦,让父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提高施教效果。三是建立寄宿制学校。把在校外吃住的学生尽量招入学校,以便集中管理和教育。

(二)工作对策

为确保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我们要突出主体,创新载体,采取针对性措施,狠抓落实。

1、发挥学校主体教育作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一要切实转变观念,把德育摆上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要真正贯彻“教书育人,育人为先,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方针,牢固确立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把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同规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实行德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对德育工作不达标的学校决不能评先进。二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深入开展“双德”工程和“塑形工程”,以师德带生德。开展“十佳师德教师”、“十位学生最喜欢教师”等评选活动,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规范教师言行。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对师德差、不称职的教师进行解聘或辞退。三要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心理咨询室及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课组,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2、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贴近未成年人心灵的道德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法定节日、杰出人物诞辰和逝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未成年人入学、入队、等特殊日子,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未成年人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身边先进典型,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未成年人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了解市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在我市初高中中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掌握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分析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创造有力条件。

二、调查方法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从我市市区初中和高中随机抽取6所学校(初中3所,高中3所),每所学校100名学生,共600名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回收有效问卷569份,回收率为94.8%。主要涉及未成年人对人生和理想的态度、对社会公德的认可程度、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以及能够反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一些问题。

1.从年龄上看:主要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分布在12~18岁这个年龄段,且15~17岁的未成年人占到一半左右。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思想活跃,辨别是非能力较强,能够很好地阅读和填写调查问卷。2.从性别上看:男女比例相差不大,男性272人,占47.8%;女性297人,占52.2%。男女比例相当,可以全面地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不至于出现偏差。

3.从形式上看: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进行,每所学校随机选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主抓德育老师和班主任的监督下完成问卷填写。

4.从态度上看:本次调查得到了调查学校老师以及调查对象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态度认真、诚恳。5.从质量上看:问卷填写的质量和回收率都很高,这为下一步统计分析创造了条件。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如今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具有很强的社会公德意识,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念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等。

(一)积极的思想道德状况

1.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较明确

在回答“你对自己的前途是否有信心”时,有74.3%的人回答“充满信心”;在回答“你对人生的态度是否乐观”时,有57.6%的人表示“很乐观”;在回答“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还是索取”时,有80.5%的人认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奉献之中;在回答“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时;有43.6%的人认为诚实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其次是光明磊落,占33%。这些数据表明,在传统教育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我市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出现偏颇,紧跟时代的主流。

2.具有很强的社会公德意识

当问及“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弱病残时你会主动让座吗”,选择“经常会”的有381人,占67%,选择“有时会”的有184人,占32.3%,这两项之和占99%以上;当问及“不小心将垃圾扔到垃圾箱外,你会怎么做”时,有492人选择“捡起来重新扔进去”,占86.5%;当问及“你是否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时,有526人表示“非常愿意”,占92.4%;这些数据说明这一代的未成年人没有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集体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都很强。

3.比较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当问及“你对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态度如何”时,选择“经常主动参加”的有180人,所占比例为31.7%,选择“看到或碰到才会参加”的有230人,所占比例为40.4%,两项之和为72.1%;当问及“你对社会爱心捐款活动的态度如何”时,选择“积极参加”的有299人,所占比例为52.5%。这些数据表明,我市未成年人在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态度上是积极的,这对培养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是大有帮助的。

4.学习目的明确

在回答“你学习是为了什么”时,选择“为了改善家庭条件”的有63人,占11.1%;选择“为了找个好工作”的有82人,占14.4%;选择“为了回报社会”的有82人,占14.4%;选择“为了自己有个好的发展前途”的有302人,占53.1%;选择“为了兴趣学习”的有40人,占7.0%。这说明不论选择哪一项,都表明我市未成年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且目的明确。

5.对国家大事、社会发展的态度明确

此次调查问卷对“国家大事、社会发展的态度”这一问题涉及以下几个选项,其中对“国家领导人换届选举”选项表示“非常同意”的占36.7%,“比较同意”的占38.1%,两项之和占74.8%;对“公民有义务保卫国家不受外敌侵略”选项表示“非常同意”的占80.1%,“比较同意”的占14.1%,两项之和占到94.2%;对“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选项表示“非常同意”的占95.7%,“比较同意”的占3%,两项之和占98.7%;对“社会虽然存在问题,但主流是好的”选项表示“非常同意”的占38.1%,“比较同意”的占42.9%,两项之和占81%;对“社会发展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选项表示“非常同意”的占83.2%,“比较同意”的占11.4%,两项之和占94.6%。这些选项选择“无所谓”和“非常不同意”的比例较少,说明我市未成年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还是非常关注的,且所关注的问题有一定的层次和水平。

(二)消极的思想道德状况 1.理想信念淡化

我市一部分未成年人,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信念;对历史杰出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应有的敬重。从问卷的统计结果看:一部分未成年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当问及“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时,“享受生活”成为首选,比例为32.7%;其次是“考上好大学,将来有好工作”,比例为26.9%;

2.价值观念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我市一些未成年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价值观扭曲,被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所蒙蔽,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心灵。据调查问卷显示:“做一个有钱人”和“赚大钱过富裕生活”成为一部分未成年人的人生理想,二者之和所占比例为14.8%。当问及“你将来会成为什么样人”时,有38%的人“认为自己将来大概会成为有名的人”,有45%的人“认为自己将来大概会成为有钱的人”,在选择这两项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还选择了“事业上成功的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反映出学生对个人人生的选择和判断,具有多重性,且更加现实,并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3.诚信缺失现象严重

目前,我市未成年人“诚信缺失”现象相当普遍:考试作弊,蒙骗家长,抄袭作业,敷衍老师都是其表现。据调查问卷显示:仅有20.9%的人认为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而当问及“你认为日常生活中,哪些品德比较重要”时,“信用”在15个选项中仅排在

治课或思想品德课、讲座或报告会以及班会或主题团会等,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空洞,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

(四)家庭教育缺失

有的家长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个性,强行孩子按自己的愿望发展;有的家长则忙于生活奔劳,将教育责任全推给学校。单亲家庭、暴力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管教、疼爱或叛逆或沉迷网络。这些家庭教育作用的阻隔,家庭核心作用的冲淡,严重地伤害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他们因得不到父母关爱或因父母的溺爱心理发展畸形,内心空寂,对现实极度不满,以伤害自己或故意犯错、犯罪的方法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针对以上的分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有:

(一)切实加强领导

我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上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真正把此项工作摆到全局的突出位置,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扎实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的建设;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和动态性,思想上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工作上常抓不懈,及时跟踪,不断研究分析新情况,探索工作规则,把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向一个崭新阶段。

(二)净化社会环境

我市有关部门在净化社会环境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当前,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确实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不是主流,要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看待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不要被这些社会不良现象所蒙蔽。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大力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加强对网吧、娱乐、图书等场所的管理和整顿,净化文化市场,在全社会形成一切为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三是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检查。四是要开展荧屏声频专项整治活动。要坚决把住影视节目审查关口,严禁不宜于未成年人观看的广播影视节目的播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低俗节目,坚决加以整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我市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应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将学校教育资源深入到社区、延伸到家庭,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衔接,形成社会化、开放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格局。在整体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既要认真总结取得的经验,更要仔细查找存在的问题;既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不断创造新经验。

(四)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

我市各级学校不能片面地只抓升学率,要“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德育”,教书和育人两不误;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上,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一是积极建立健全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思想道德建设评价体系,把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开展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活动结合起来。二是采取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道德思维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履行社会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本领,使其表现出一种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况,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三是要跳出传统的、滞后的教科书,从报纸、电视、网络、儿童读物和社会事件中寻找有关的素材,帮助学生懂得如何评价各种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从而

提升道德健康水平。

(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父母面对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采取积极的行动。一是父母要与孩子成为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看电视、上网,帮助他们选择健康有益的图书,并对看电视、上网时间给予合理的限制;和孩子共同评论某些有影响的社会事件、影视节目、网络内容或青春小说,给他们创造一个从环境中寻求道德认知和判断的机会。二是引导未成年人选择健康有益的朋友,批判地吸收外部信息,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三是父母要在文化素养、道德人格和教育观念上做孩子的行为榜样,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尊重未成年人基本权利,切实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能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向学校和社会。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共2篇)]

第二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一、学生品德呈现的特点、问题

当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呈现六大特点:

1、传统道德依然得到发扬。

2、道德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3、道德功利性日趋明显。

4、道德价值呈现多元化。

5、道德困惑与冲突加剧。

6、道德认知与行为有所脱节。未成年学生的民主与平等意识显著增强,独立自主愿望强烈。当代未成年人之间的合作意识较强,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不如以前紧密。多数未成年人认同社会主流。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未成年人并没有按他们所认同的那样去做,说明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存在背离现象。

存在的问题

1、忽视时代特征对学生品德形成的潜在作用。

2、抢占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3、对学生品德发展认知不足。

4、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不够统一。

5、学生德育的内化过程没有真正实现。

二、教育进课堂情况

德育教育基本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但是德育的主体地位,往往被现行的教育模式所削弱。维升学、分数论使得德育教育落不到实处。

三、课余假日活动环境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课余假日活动没有城市里孩子丰富多彩。虽然农村能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宽松的环境。但需要学校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德育活动。

四、网络的正负面影响

简而言之,正面的影响是,网络生活是以后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网上的资源和便捷能帮助青少年更早的融入信息社会。负面影响是,如果利用不好,会导致青少年耽误学业,从而破坏整个一生。

五、家长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影响

家长教育的现状可总结为,内容不全面,方法不科学,影响不理想。

虽然家庭教育作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必须项,但是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仍处在强调自我,唯分数论,升学论的阶段不能贯彻教育的三维目标。对孩子的影响,还停留在只要你分数高,能考上重点就是好孩子的层面。

后大留学校

第三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十一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实际利益的民心工程。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各种文化思潮的不断碰撞、交融和会聚,对我们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考,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堪忧,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已显得刻不容缓。

一、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校承载了过多的社会责任,不堪重负

学校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态度、知识、技能这一社会责任,既要尽可能地发展每个学生个性潜能,又要引导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集体中出色的一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学生过上幸福的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教育的责任,也是教育的追求。

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太多的社会矛盾和压力转嫁给了教育。政府很多的责任和义务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卸给了教育。社会就业矛盾最终演变成基础教育的升学压力,导致教育的异化和功利化。从幼儿园开始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分数+名校”的奴隶。漠视品德的培养、社会伦理的灌输、健全人格的塑造,是教育本身无可奈何的事情。诸如“马加爵事件”、朔

-1- 州血案、“弑师”案等事件,应当都与教育有关又不能说与社会无关。平视我们周围,孩子苦不堪言,天真浪漫的孩童时代没有收获快乐;教师苦不堪言,职业上的无数光环并没有使其幸福。

学校教育越来越无能成为一个不假的事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常被社会、家长甚至学生用来刁难学校的利器不说,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果一旦让学生带进社会和家庭后,很多时候会荡然无存。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导向往往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

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没有形成系统工程

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是学校独担,存在着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承担的责任缺失。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齐心协力去为之努力,才能真正担当起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而现实中却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有时甚至是学校讲一套,家长说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是又一套,教育口径相矛盾不统一,让未成年人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价值导向扭曲,教育效果不好。学校是主抓文化知识教育的,非“拿分”的小科如思想品德教育课,学校顾不上管;家长力不从心、盲目随意甚至束手无策、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不会管;社会上不重视、未形成合力没人管。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缺失,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被忽视。

家庭的关心教育对培育孩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起到特殊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的学生家长忙于官场上的烦琐

-2- 事务和商场上赚钱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闻不问;多数家庭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小时过分溺爱,致使独生子女怕苦、怕累、任性、不受约束等不良习性越来越突出;还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不讲方法,恨铁不成钢,孩子一出现问题,轻者训斥,重者拳脚相加,既给孩子的皮肉造成痛苦,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永久的伤害。另外,因婚姻家庭变故,家庭不和谐、不稳定,孩子缺少来自父母双亲的亲情;被家庭遗弃的孤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教育和关爱;外来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由于居住环境不好甚至是居无定所,辍学流浪街头等都是导致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直接诱因。

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是造成未成年人多种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当成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普遍存在偏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估主要看考分、看升学率。为了安全问题,不敢带学生走出校门社会实践,传统教育、郊游、踏青等活动不敢开展。二是歧视差生。在分数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一些教师只围着“尖子生”打转,而学习上有困难、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关怀和及时的帮助,使之成为学习和思想道德“双差”生。对“差生”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么操之过急,效果不佳。三是是大量初中毕业生过早地流入社会。由于高中招生少的制约,经济因素的制约,导致多数

-3- 初中毕业生无法继续上学又无法就业,只好在社会上混。对社会、对学校均造成了不良影响。

3.面对强大的社会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显得无力

对未成年人提供的社会环境不佳,存在着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因素,遍布街头巷尾的各种违法违纪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和歌舞娱乐场所、黄色流动小书摊、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等,成为严重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的一大社会公害。家长对此恨得咬牙切齿,对开网吧赚黑心钱的老板恨之入骨。这些混乱无序违法违纪的经营行为,人为破坏了社会环境,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坏的心灵侵蚀。未成年人缺乏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相统一的精神食粮,很多家长苦于没有好的书籍给孩子阅读,新闻出版工作者也苦于市场化运作的难度,适合未成年人的读物少,不能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相反,一些充斥于马路书摊的带有明显色情的读物、鬼怪故事等的书籍却是满眼皆是;打开诸多的电脑网络,色情音、像、文字更是不堪入目,成年人看了也会受害,对猎奇而没有“慎独”能力的未成年人受害程度就更深了,不但腐蚀了他们的心灵,而且极易把未成年人引入歧途,使学生迷恋其中而无心向学,造成极大危害。

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对策 1.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

-4- 好的行为习惯。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是在尊重生命与权利的前提下,把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环节来抓。二是从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出发,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必须是具体细致的。年龄越小的学生,越需要具体细微的行为指令,而不能给出太抽象笼统的规则,那会使他们在实施时感到困惑。三是习惯养成贵在协调一致和持之以恒。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尽可能形成一致性的教育要求,以学校为龙头,推进行为习惯的养成。任何行为习惯都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基础上养成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好习惯的初步形成需要21天,如能坚持90天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习惯。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惯养成的程度越牢。因此,学校每个学期应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而家庭和社区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四是道德习惯的培养不能仅仅成为单纯的行为训练过程,而是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要素循环往复的过程。培养良好习惯一般需要五个步骤,如认识习惯的重要、制定行为规范、持之以恒的训练、及时评估引导、养成良好的环境和风气等等。榜样教育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方法,而每一个榜样都具有鲜明的个性,都具有良好的习惯。引导未成年人发现各类榜样人物的习惯养成经历,其启发性和鼓舞性都是巨大的。五是未成年人都是在模仿成年人的过程中长大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

-5- 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也就是说,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父母与教师应当首先养成好习惯;为了让孩子改正坏习惯,父母与教师应当带头改正坏习惯。我们应当牢牢抓住行为习惯养成这个关键环节,这既是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奠基,也是为文明中国奠基。

2.培养未成年人健康的心理素质

作为学校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与培养对于中学生而言,无论是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习成绩的好坏,还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发展与成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预防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二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高尚情趣;三是教师应具有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的职业道德素质;四是学校应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提出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五是开展正确的性心理教育,让学生科学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正确对待青春发育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消除心理上对这一变化的恐惧感及其它反面影响。如能把性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来开展,那么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预防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培养未成年人健康心理,二者是相辅相承的,缺一不可,同时也是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持之

-6- 一恒的工作,只有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平等、公平、工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爱感化他们,才能培养未成年人健康的心理素质。

3.使用适当的惩戒措施

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和风细雨式的教育引导,同时也离不开严格的惩戒。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当学生有了问题,有了错误,我们不能一味地宽容,一味地给他们机会。作为教师,应让学生在惩戒中认真地面对过失,让学生在惩戒中得到进步和发展。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面教育和反面的惩戒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有机补充和完善。惩戒犯错误的学生,不只为了教育误犯错学生本人,更重要的是能对其他学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使他们引以为戒。惩戒教育,能让学生在其亲身经历的教训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对与错,并通过适度的外在压力使学生的内在因素发挥作用,自觉抑制错误行为过分膨胀,产生对错误行为的趋避意识,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国目前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法律都规定了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地保护,又分别规定了家庭,学校、国家、社会分别承担的保护义务。这些法律又都无一例外地写上了“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的规定。新闻媒体多年来也不断报道教师因管教学生而被处分的案例。当然,其中不乏教师违背师德,教育不当而引发

-7- 的案件,可有关教育学生引起的案件大多是把矛头指向教师,学生被认为天生是正确的,则显得明显偏废。教师只有“关心、爱护、尊重”的义务,教师管理学生打不得,罚不得,甚至言重了都怕引起不好的后果,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以至于今天的学校教育中,老师们“谈罚色变”,不敢轻易指责或矫正学生的错误,畏首畏尾、小心翼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成了许多教师内心深处的“管理准则”。

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的教育和我们就有很大区别。韩国官方公布了对孩子进行体罚的办法,美国有二十几个州允许对孩子进行适当的体罚(但不赞成),日本也是对未成年人教育比较严厉的国家。在澳大利亚,一些公立学校对学生犯错的处理很简单,每个学校都设有两个警戒室,学生要是犯了错误,教师就请他到警戒室去,由专门的教师依照其不同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与之进行交流,然后采取赔礼道歉或写检查等不同的方式处治。如果再不起作用,该学生就会被送到特殊学校去。最严重的惩戒是开除,在停学的日子里,家长是其法律监护人。

惩戒教育作为学生不良行为的警戒灯与矫正器,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规范,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与责任意识。因此,惩戒教育作为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形成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形成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8- 的长效机制是有效关注、关心未成年人的关键。一是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关注、关心未成年人的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关工委拾遗补缺的作用和调研优势。二是要建立、健全关注、关心未成年人的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法律的、政策的、行政的、经济的、舆论的综合措施,多管齐下,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资源支持和精神动力,使关注、关心未成年人的基础工作和基本活动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能够长期、稳定并不断创新地坚持下去。三是要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教育、关爱未成年人中心阵地的作用,学校的工作要与全社会关注、关心和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形成互动。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学校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让学校牵头和承担做好有关重要工作,与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党政群、各有关部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除用于关爱分散在社会上的未成年人外,应主要向学校集中,通过学校整合,合理地使用到各方面。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联系当地党政群和有关部门及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善于组织协调的,精悍的关注、关心未成年人的机构及工作队伍。

-9-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德令哈四中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德令哈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活动的通知》,我校对我校周边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德令哈四中现有21个教学班,1180多名学生,60名教职工。近年来,德令哈四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臵,贯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等措施,使学校德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确定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学校相关处室协助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局面,做到了面上有人负责,线上有人分管,点上有人落实。

2、重视班级建设。学校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从教师中选拔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既有良好道德风貌、责任心强,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人作为班主任,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通过召开班干部和团干部会议,加强思想教

育,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工作责任心,使他们成为学生们的楷模。

3、活化教育形式。通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实地调研等形式,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开展了献爱心活动,与贫困学生结成对子,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友好的互助;以《珍爱生命》为主题,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开展绘画、书法等才艺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拓宽教育资源。学校借鉴内地学校的经验,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心理咨询室,开设了中学生心理健康课,充分发挥了特长教师的作用。在校内,不断加强宣传栏、黑板报、墙壁书画等教育阵地建设,增添受学生喜爱的活泼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们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学生到气象局、110指挥中心、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使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知识,接受道德熏陶。

5、强化团队、少先队建设。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和校外辅导员,武装了少先队活动室、德育教育室。按照“自我管理、自主活动”原则,加强了对少先队规范管理,通过竞选方式选拔出少先队干部组成队委,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各少先队自主开展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少先队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存在问题

目前,德令哈四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成果不断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针对《德令哈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提纲,我们认为存在很多急切解决的问题:

1、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产生不良影响。一是互联网及网吧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我市网吧、电脑休闲屋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仍在接待中小学生上网,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打游戏、聊天甚至浏览不良网站,因而具有危害性,更容易误导学生荒废学业、误入歧途。二是有害读物泛滥。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流传着一种“口袋书”,这种口袋书因方便携带、与未成年人有共鸣而有相当大的市场。三是电视等媒体不适合未成年人广告传播不受限制。格调不高、内容非法的低俗广告,正对童稚的心灵造成污染,成为德育公害。

2、德育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途径仅限于课堂和书本,不能很好的运用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介传播知识和开展教育。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看动漫、听流行歌曲、上网聊天的吸引力要远大于德育课。其中的原因除了德育教育教材的吸引力不及外部信息外,还有学校在德育课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取向,这些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学校德育课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产生积极影响。

3、家庭教育方向迷失、举措失效。有些家长过分娇惯

溺爱孩子,养成他们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自理能力差等弱点。忽略了对孩子精神层面的交流、激励,孩子的真正想法得不到表达,对于善恶的判断缺乏指导,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在一些存在家庭矛盾的家庭,孩子无法感受亲情的温暖,从而过早地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还有一些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张口就骂,动手就打,孩子为逃避打骂,不敢说真话,逐步养成了说谎的习惯;有些父母自身品格不端正,不能严于律己,得不到子女应有的尊重,给孩子做了坏的榜样,造成孩子价值观的迷失。

三、几点建议

针对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状况、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积极加强心理干预,培养塑造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的生活观和成才观。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和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个体、家庭和社会原因,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知识,建立“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多级系统协作网络,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四早”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和干预,从内在与基础层面增强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加强学校和社会青少年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积极发挥退休老党员、老教师的作用。

2、切实减轻心理负担,营造未成年人“快乐成长”氛

围。要改变当前教育重智力轻情感,重单科能力轻综合素质的不当倾向,积极开设心理健康课,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良好情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减负工作和素质教育引向深入。

3、以创新精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对主流思想道德体系的认同程度。应当加大对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理念、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改进创新的力度和深度。包括不断开发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场馆新的教育内容和功能,满足青少年向社会学习,汲取社会知识和经历的愿望和需求。逐步确立“养成教育”坐标,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社会公共道德素养。包括:生命教育、人格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思维方式教育、人文与科学教育等等。

4、对允许甚至纵容青少年上网的网吧进行严格的查封;另一方面电信部门要不断开发和升级自主的网络有害信息过滤防范软件,以保障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有害信息的侵扰;三整治一些不良书摊及音像店,禁止贩卖、租赁毒害青少年的垃圾文化产品。

5、健全评价机制,保证道德建设良好的舆论导向。恰当的褒贬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有力工具,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尚存欠缺,需要通过科学的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的奖惩为他们树立榜样。学校的评价体系很多是原来学生素质教育手册所列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且没有真正的进行评价,只是教师根据影响随意画画

而已。要建立符合八荣八耻和时代要求的评价办法和体系。

6、加强综合治理,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相关职能部门应在体制机制上形成合力,加大未成年人成长综合环境的管理和治理力度。与此同时,应重点加强建设以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成员为主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防止青少年的教育就是教育部门甚至只是学校的观念意识,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爱儿童、尊重儿童”的社会氛围,形成一个社会关心、推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德令哈四中2009-04-02

第五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XX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我县XX万未成年人思想动态,并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服务XX县三个文明建设,团县委按照县文明委的统一部署,于XXXX年XX月上旬至XX月底,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实地参观、组织基层德育工作者讨论座谈、个别访谈、文献调查等形式,获得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全县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初步对策。

一、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整个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县各级团队组织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并举,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XX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们依托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寻访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革命老区游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陶冶未成年人。我们还以青年中心、青少年活动室、青少年文明社区、文化广场等阵地为依托,以文化育人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社区大家乐、文艺节、广场文化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

2、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我们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深入开展少先队“手拉手”“雏鹰行动”、“少年军校”、夏令营等实践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长才干、受锻炼。大力开展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大力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绿色环保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3、以服务育人为手段,竭诚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服务

我们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切实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整治工作。实施“希望工程”,开展献爱心活动,资助36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我们还推出了县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一大批青少年典型,以典型引路为切入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尽管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有效整合、配置教育资源的手段还十分有限;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我县未成年人现实思想状况

在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青少年道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1、忠于祖国、建设家乡是青少年思想意识的主流。据XX市开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自觉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在XX的发展进步上,广大青少年认为XX能够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顺利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并最终建设成为楚天强县,他们也期盼在XX实现现代化和家乡的建设发展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勇于竞争、勤于学习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要特征。在改革大潮的挑战和考验面前,青少年崇尚知识、公平竞争观念普遍强化,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和迫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仍然喜欢读书、看报以及参加各类知识培训,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尤为明显。

3、成就自我、服务社会成为青少年的主流价值取向。身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XX青少年,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成就自我的强烈愿望,也有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都把“学业事业有成”、“受到社会尊重”、“奉献社会”作为自己人生的主要追求。

4、遵守公德、热心公益在青少年中蔚为风尚。青少年处在改革开放时代,但对参与公益服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充满热情。近年来,我县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献爱心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力军。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青少年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道德建设在实践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改进。

1、青少年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些青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还缺乏一致性,青少年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消极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萌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思想;比较注重当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坚韧不足。现在的青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实用功利,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2、在道德建设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当代青年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自律性不够强,比较缺乏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实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

3、在机制建设上,家庭、学校、社会存在脱节现象。从我县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在基层缺乏良好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难以对青少年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社会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仍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来。

4、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如今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城镇青少年很少遇到以前那样的困难、挫折,因此,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稍稍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5、青少年强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点“自我中心主义”。现在的青少年许多是独生子女,学习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往往不同于成年人。常常紧紧追逐潮流,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有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批判。

三、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青少年逐渐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潜在地增强了青少年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有些青少年互相攀比,比吃穿玩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养,逐步淡化文明礼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思想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他们物质来源不够或缺乏的情况下,往往不惜挺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社会精神垃圾和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和个人置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于不顾,将宣传封建迷信、宣扬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推向市场,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未成年人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迪吧等,也是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温床。到处可见的美容院,舞场OK厅,到处可闻的麻将、扑克声,等等,严重地败坏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另外,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唯利是图、拉帮结派、权力至上等意识,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3、教育者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目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德育理论指导下的义务性、束缚性、规训性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正当权利和需要,权利与义务脱钩,将他们作为一种驯服、支配的对象,难以使未成年人养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意识。

4、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陈旧,教育者以消极作为的方式对待主导价值观教育。一些教育者对价值观教育有畏难情绪,认为主导价值观教育是市场经济社会难以实施的,仍然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解释市场经济的问题,让人误以为主导价值观无法与市场经济相衔接。价值观扭曲使孩子们从扭曲的示范和矛盾的教诲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5、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的存在。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学校德育过度强调认知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

6、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知识较少,方法简单,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由于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百依百顺,造成女子自我放任,好逸恶劳,骄横任性;有的家长片面认为“拳脚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子女稍有不对,轻则辱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了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孤僻性格;有的家长自身行为不检点,无形中影响子女,使子女步其后尘,染上恶习。

7、失学、辍学现象还未完全消除。由于一部分农户家庭还很困难,还有少数未成年人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不中止学业,无法接受正常的国民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一些失学、辍学的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加之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

四、共青团在加强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大有作为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按照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要多角度对青少年进行熏陶。大至广播、电视、报刊、电脑网络等,小至社区的宣传栏、街招广告等,都应开辟一定数量的道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道德取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青少年的头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特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上出现的青年现象的引导,满腔热情地肯定青年的进步,旗帜鲜明地反对与时代的要求、与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相违背的倾向。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道德教育。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少年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要依托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大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总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

2、推进实践阵地建设,增强道德建设的可操作性

建设教育阵地是进一步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使其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从突击性到经常化、具体化。着重是要实现教育阵地网络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多门类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阵地,为青少年广泛提供实践机会。一是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中心、青年活动室、青年科技图书文化站等为延伸的青年文化活动阵地网络;二是建立县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为支点的实践阵地网络。同时,还可考虑通过吸收民资以股份制形式,实施市场化运作,创办各类有益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充、延伸青少年道德建设阵地。

3、构建服务机制,调动未成年人投身道德建设的积极性

有关调查表明,当前青年的需求日趋务实、多元,并呈现出层次性,如企业青年渴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和技能,农村青年渴望致富奔小康,青年学生渴望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外来青年则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谋得一条出路,失足边缘青年需要得到教育和感化等等。要着眼于为青年创造优良成长环境,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大力开展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方面的服务,进而促进青少年在道德建设方面积极性的提高,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服务。要深入宣传贯彻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并致力推进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完善,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保障。

4、健全奖惩机制,保证道德建设良好的舆论导向

恰当的褒贬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有力工具,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尚存欠缺,需要通过科学的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的奖惩为他们树立榜样。这就必须形成科学的道德建设机制,树立恪守道德的典范,大力褒扬品德高尚者,谴责道德沦丧者,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

5、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大力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从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要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道德教育应该各有侧重。一以贯之地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贯穿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成为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把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青少年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进行系统规范的道德教育,使青少年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在少先队中开展雏鹰行动,增强他们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的能力。在中小学团队组织中广泛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在青少年迈入成人阶段的时候,广泛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增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青年干部职工中开展诚信教育和岗位培训,引导青年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6、抓住实践环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

牢牢抓住实践环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青少年普遍参与,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行”上。针对青少年的实际,开展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效果,既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又体现了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开展实践活动是共青团的优势所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立足于在实践中教育青少年,推动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手拉手、青年文明社区等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发展,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生动具体的道德教育。同时,要适应新形势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勇开风气之先,弘扬时代新风正气,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充分发挥他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7、完善动员机制,扩大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参与面

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必须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内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议成立市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员来自市相关部门、社会各个方面,其职能主要是协调、组织、发动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本单位和社区共建范围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同时,要通过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在各社区内普遍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并按其特长优势加以规范、分类,组建专兼职的未成年人教育者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切实广泛的服务,并在实践中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下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XX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2018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校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

    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务实尽责 整体联动 进一步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浮来中心初中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一个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新思......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调研报告鄂尔多斯市文明办(2010年11月26日)按照自治区文明办《关于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的紧......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创新实践内容,注重实践形式,创建实践特色,初步建立了未成年人......

    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

    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 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 务实尽责齐抓共管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与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小编推荐)

    为进一步了解云梦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我县14万未成年人思想动态,并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