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4 05:4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

第一篇:“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

关于完善“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专项督导和 “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

扬州市维扬区人民政府

我区现辖3乡、1镇、2个街道办事处,24个行政村,19.8万人。教育部门办中小学及幼儿园22所,中小学生13444人,在编教职工920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4所。2002年我区实现GDP16.25亿元,人均GDP8207元,年人均财政收入1075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250元。2002年以来,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积极稳妥地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和落实区乡两级政府的办学责任,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建立适应时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两基”实施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立“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加强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 2002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2002年5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会议,6月初正式出台《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2]66号),对全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区委、区政府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十分重视,及时召开会议,迅速将《通知》和会议精神传达到全区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听取专题汇报。2002年6月区人大、区政协分别对我区教育进行视察和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指导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区文教局积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一是组织全系统认真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的《通知》,为每位乡镇教师征订了《江苏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宣传手册》,做到了解内容、吃透精神、把握实质、明确要求;二是组织到邗江、宝应等兄弟县(市、区)实地考察,借鉴其他县(市、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经验;三是认真开展摸底调研工作,文教局主要负责人多次到各乡镇主动与乡镇政府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诸项工作进行沟通。经过多方努力,我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于去年九月基本到位。

今年3月8日区新一届政府举行第一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以区政府会议纪要的形式,再次对“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实施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区、乡两级政府的职责,切实解决完善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一是各乡镇学校2003年1月1日前债务等遗留问题由乡镇解决,原撤并的乡镇学校资产由各乡镇用于偿还教育债务和学校建设;二是按人事局、财政局共同核定的经费总额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除财政已安排和上划的部分外,缺口按乡镇再上划一块、公用经费压缩一块、文教局自筹一块解决;三是保证教师个人应得收入,落实乡镇教师医疗保险,乡镇学校教师从2003年5月1日起全部实行医疗保险。这样我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实行分级管理、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对于强化全区教育事业的规划管理,提高调控能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二)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

一是坚持教育经费投入财政主渠道。2002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4701.6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2316.2万元,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282.3万元(其中城市教育费附加194万元,农村企业教育费附加88.3万元)。税费改革上级转移支付91万元,其中用于教师工资发放74万元。2002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年生均教育经费小学从2001年2138元增加到2297元,初中由2001年3199元增加到3427元;年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由2001年29元增加到31.8元,初中由2001年132元增加到141.6元。

二是加强对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2002年我区中小学教师工资(国标部分和省、市地方补贴)继2001年9月以来上划实行区级管理,坚持由区财政渠道按时足额统一发放,保证教师当年工资不拖欠,教职工年平均工资17887元,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水平。2002年我区义务教育杂费收入165.5万元,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收费的监管力度,全面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在全区建成教育收费规范达标区的基础上,全区所有学校制订了创教育收费规范学校的计划,目前我区有2所学校创建成“教育收费规范学校”。三是加大预算外教育经费统筹管理力度。2002年文教局研究制订了《扬州市维扬区文化教育局直属单位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人、财、物和基建项目管理的办法》。2003年4月成立了我区教育财务管理中心,在纳入区财政局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强化三项职能:严格管理预算内教育经费;统筹预算外教育经费的使用,增强区级调控能力;为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实施保障。坚持实行收支两条线,进一步加强了对预算外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保障我区教育经费管理规范、合理。

(三)实施危房改造和新一轮布局调整,加强教育规划的统筹管理 2002年我区继续重视危房改造工作,将危改工作与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创建合格学校相结合,与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相结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要求实施,保证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推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是政府重视,确立中小学危改工作目标。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亲自抓,健全管理网络。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勘察,全面、清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省市要求调整了危改工作目标,即“三年目标两年完成”,根据目标制订了全区危改工程计划。二是筹措经费,加快改造危房工作步伐。2002年实际完成危改面积2986平方米,当年危改投入资金64.9万元。2002还完成了平山中心小学1670平方米综合楼、西湖中学32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的新建,三星小学600平方米的C级危房拆建,邗沟中学后排教学楼更换铝合金窗、增加铁楼梯和前排化学实验室的加固等工程。

三是建立新增危房当年消除工作机制。截止2002年8月,全区中小学D、C级危房基本消除,B级危房得到大面积维修改造,2002年12月我区通过省无危房区达标验收,有力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区政府通过出台《区政府关于做好全区中小学新增危房当年消除工作的通知》(维扬政发[2002]79号)确立新增危房当年消除工作机制。四是并、扩、拆、建,使教育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2002年,根据区划调整后的新格局,我区开始组织实施第二轮布局调整,目前,已将平山乡荷叶、雷塘小学撤并到平山中心小学,凤凰桥小学拆迁与竹西小学扩建工程和瘦西湖小学撤并、念四桥小学搬迁与东方百合园小学新建三结合工程已经积极启动,同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将扩建双桥实验小学、西湖中学。

(四)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加强教育人事统筹管理

我区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严谨笃学的干部、教师队伍,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2002年我区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编制管理,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构建教育人才资源高地,实现“组织开展教师资格认定清查队伍,创新选人、进人、用人机制构建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优化队伍”的工作目标。

一是实行“退二进一”、“凡进必考”的进人机制。2002年,我区教师自然减员31人,根据区人事局“退二进一”的进人政策,采取双向选择、公开竞争、择优招聘14名教师,新进教师全部按照报名登记、参加考试、组织面试、择优录用的程序进行,并实行人事代理,做到严把教师入口关,努力调节教师学科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

二是实行竞争上岗的干部任用机制。2002年暑期,西湖中学率先成功地开展了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试点工作。2002年年底,结合落实机构改革方案,文教局机关所有中层干部全部实行了竞争上岗。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有关程序,公开职位、自愿报名、公开竞争,19名同志走上文教局机关中层管理岗位,为全面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作了十分有益的尝试。

三是实行干部、教师挂职交流机制。2002年有10多名学校中层干部、30多名教师区内流动,加大了学校中层干部与骨干教师区内流动的力度,为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建立骨干教师培养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是实行全员参与的岗位培训机制。①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截至2002年底全区在职教师已经完成教师资格认定,目前已开始面向社会组织教师资格认定。在此基础上加大清退临时人员的力度。②突出师德建设。我区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常年开展“创、树、献”活动的基础上,大力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教师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③强化继续教育。我区以提高学历层次为基础,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得到全面推进,逐步形成一套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到2002年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8.95%,大专以上达45.6%,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6%,本科以上达42.7%。逐步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二、坚持依法治教,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

(一)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002年我区积极完善了党政领导工作联系点制度和学校安全责任制度。我们要求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依法推行校务公开,全区学校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得到进一步推进。《学校章程》制定工作基本完成,即将报区文教局核准后付诸实施。文教局以实施“五项制度”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2002年我区坚持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职能行为,加大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以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契机,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我区现有民办学校2所,2002年新东方中学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有益地补充了我区的义务教育。

(二)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

2002年,我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继续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全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义务教育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继续保持在省定标准以上,其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7.1%,巩固率为98.1%,毕业率为98.9%,2002年初中中考合格率名列全市前茅。我区通过建立多方面的工作制度和多渠道的爱心助学活动,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多年控制在省定标准以下。去年我区高中阶段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初中毕业生总数。到2002年底,全区中小学合格学校率达75%以上,省模范学校1所,省实验小学2所,省绿色学校2所,“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4所。义务教育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是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果。文教局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让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形成新思想,内化为新理念。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区调低了小学外语施教年级,2002年9月小学三年级全面开设外语课,两所实小从一年级起开设外语课。区文教局健全了教科研组织网络,确立我区龙头课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创建素质教育特色的研究”,积极采取了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课改的区域性新课程师资同步培训,效果十分明显。着力推进名师、骨干教师队伍建设,2002年我区有4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5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有40多人获得市级以上教研竞赛奖次。全区中小学各项课程开齐上足,各学校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艺术节”和科技活动,不少艺术作品和文艺节目参加了扬州市第四届少儿艺术节,广场文艺演出也颇受好评。在市“小哥白尼”杯科普知识竞赛中,我区有25名学生获奖,在省中小学生科技小制作竞赛中,有10件作品获奖。

三是教育技术手段有新的提高。2002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小学为93.3%,初中为80%,教育装备总投入150万元,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西湖中学、梅岭小学、四季园小学、工人子弟小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装配微机教室,使我区中心校以上学校的机房装配率达80%。在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与运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02年适龄教师参加培训460余名,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重视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一)夯实义务教育基础,努力创造一流学前教育

我区立足丰富的幼教资源,以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抓手,加强幼教科研实践,加速幼教师资提升,加大名园创建力度,基本满足了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为实施义务教育创造了良好的起点。一是逐步构建一支高水平的队伍。2002年在全区积极启动了名园长和名教师工程,加快了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步伐,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名园长队伍,涌现出一批胜任工作、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二是努力形成一种重学术的氛围。2002年我区组织了3个省市级课题的开题论证,一批幼儿园申报了“十五”课题,还积极组织幼儿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18人次在省市幼教论文评比中获奖。三是继续创建一批高品位的园所。到2002年,全区20所幼儿园中5所成为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4所成为省示范园,4所被评为现代化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夯实了实施义务教育的基础。

(二)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努力创造优质高中教育

西湖中学是我区唯一一所教育部门办完全中学,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效益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为加快西湖中学建设,适应城市化进程,构建我区优质高中教育基地,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加大了对西湖中学高中教育的投入。2002年,在招生区域缩减五分之三的情况下,西湖中学仍然实现了高中部分的正常扩招。目前西湖中学高中部分有16个班级,861名在校生,50名教师,连续两年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在98%以上,正积极争创省星级中学。

(三)适应城市化需要,努力创造高水平成人教育

一是实现高标准脱盲。2002年我区扫盲工作继续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巩固青壮年非文盲水平,全年用于扫盲的经费1.04万元,当年参加扫盲巩固班学习822人,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9.9%。二是实行多渠道培训。2002年我区以进行社区教育实验和“5112”教育富民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了我区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成人教育的针对性。第一,加强乡镇成教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建立了乡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和教育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全区合格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4所,建校面100%,100%行政村建成合格村文化技术学校,目前市级成教基地9个(其中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市级示范成人学校6个)。2002年西湖、平山和城北三个基地按照省级农科教示范基地的标准进行改造,升档提位,共已扩充土地面积34亩,意向扩充土地36亩,投入25万元,积极申报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各乡镇成教中心扎口管理各类培训工作,中心管理全部实现微机化,实现了乡镇成教中心和劳动服务所之间的资源共享。第二,全面扩大培训工作面。2002年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人数11919人,占农业人口的23.3%。其中组织了农村致富骨干培训1358人次,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1782人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562人次,城镇企业下岗、转岗职工培训1838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近1500人,“两后”培训623人,联办大专60人。这一系列培训工作,提高了全区劳动者综合素质,为加快我区群众致富、经济发展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社区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2002年我区将社区教育工作重心落实到各个乡镇的实验点,从组建班子、拟定实验课题等基础性工作做起。平山乡的平山村和堡城村、城北乡的卜杨村和安平社区、西湖镇的金槐村和久扬社区等单位,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社区实验,走出了一条低起点高质量和以点带面的社区教育实验新途径。

四、存在问题及思考

(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后乡镇办学积极性受到影响,如何建立激励机制,保障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是值得研讨的一个问题。

(二)城市化进程中学校布局调整问题。行政区划调整后,随着我区城市化步伐加快,商品房开发成倍增加,常住人口剧增,现有学校布点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需求,亟待全市统筹规划市区的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确保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三)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和事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这一矛盾也是制约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矛盾我区尚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努力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在改革中革除用人制度上的弊端,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通过教育人才参与社会人才市场的大循环,解决“进得来、干得好、流得动、出得去”的问题。

(四)按照我区“服务城市、融入城市、建设城市”发展战略,我区社区教育、城市化进程中的成人教育将面临新情况,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造文化扬州,我区任重道远。

第二篇:2011年两基年审自查报告

勐板乡人民政府

关于2011年“两基”年审自查情况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自2010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的评估验收后,勐板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不断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教师队伍,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我乡“两基”工作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根据《永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通知》„永政办发电(2011)98号‟要求,我乡于2011年12月14日至18日,对“两基”巩固提高情况进行了自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勐板乡位于永德县西部,东与永康镇相连,南与德党镇接壤,西与镇康县勐棒毗邻,北与小勐统镇相邻。距县城40公里,距市266公里,距省会昆明827公里。乡内总面积214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507米,最低海拔950米。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84个自然村、156个村民小组、6228户26986人。境内居住着汉、傣、彝、佤等17种少数民族共 6826人。2011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14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6%;农民人均纯收入3797元。

全乡现有中小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小7所,村小3所,教学点3个。共有中小学在校生3787人,完成率98%。15周岁人口中无文盲。

5.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

全乡有17周岁总人口297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72人,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1.58%。

6.青壮年非文盲率

2011年全乡共有青壮年人口15149人,其中:农业人口14790人、非农业人口359人、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4492人。青壮年总人口中非文盲人数为15086人,其中:农业人口14727人、非农业人口359人、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4491人。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9.6%,其中:农业人口非文盲率达99.6%、非农业人口非文盲率达100%、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非文盲率达99.98%。

7.近三年脱盲人员复盲率

有近三年脱盲人员365人,其中:复盲人数14人,复盲率为3.84%。

(二)教师校长

8.教师学历和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合格率

2011年全乡有小学专任教师145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140人,学历合格率达96.6%;有中学专任教师55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54人,学历合格率达98.18%。

9.当年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

小学3人(新分配),学历为专科,学历合格率达100%;中学3人(新分配),学历为专科,学历合格率达100%。

10.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

53.74%。

17.年校级体育运动会举办率

全乡中小学按要求认真开展体育活动、举办运动会,举办率达100%。

(四)办学条件 18.生均占地面积达标率

全乡现有小学占地总面积116191平方米,生均48.29平方米;有中学占地总面积22735平方米,生均22.25平方米。中小学均达指标要求。

19.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率

小学有校舍建筑总面积20623平方米,生均8.57平方米;中学有校舍建筑总面积8355平方米,生均8.41平方米。中小学均达指标要求。

20.教学用房达标率

中小学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达标率为100%。21.院墙、校门达标率

全乡中小学都有院墙、校门、运动场、厕所、水源、旗杆等设施。小学配套达标率为90%,中学为100%。

22.危房率

小学现有危房1378平方米,危房率达6.68%;中学有危房1082平方米,危房率达12.95%。全乡中小学能按计划排除危房,并做到逐年改善办学条件。

23.课桌椅配备率

全乡中小学都按要求配齐课桌凳,配备率达100%。

导帮助下,勐板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职责,充分发挥各村委会、中小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突出抓好组织入学、安全工作、基础建设和学校管理,教育资源得到整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全乡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科教兴乡”战略 教育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年来,乡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切实把教育工作摆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育环境优先构建”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了由政府乡长为教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分管教育的副乡长为具体责任人。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领导机构,层层落实责任,为全乡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坚持党委会、班子联席会研究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不定期听取学校工作情况汇报,对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划拨建设用地、教师表彰奖励、贫困生救助等事项进行分析研究和安排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三是坚持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村完小责任制,经常深入学校,指导和支持教育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四是坚持责任目标管理制度,每年与各村委会、乡级各职能站所、中小学校签订“控辍保学”、安全工作、教育工作督

软件从严”的原则,根据《云南省“两基”评估验收项目及指标要求》,认真排查,切实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各项指标逐年提高。

(三)履行教育法定职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多措并举抓入学,“两基”成果有效巩固

“控辍保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乡人民政府坚持实行“三包三负责制度”(即乡、村包入学率,学校领导包巩固率,教师包合格率;学生不入学由乡村负责,学生留不住由学校领导负责,学生学不好由教师负责,做到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一是坚持依法治教,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执法办公室,充分利用板报、粘贴宣传标语、召开会议等多种方式在全乡广泛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动员家长送子女上学,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每学年开学前15天,乡人民政府统一印发《入学通知书》到家长手中,各村“两委”干部督促家长送子女上学,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及时入学。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真正把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建成“民生工程、放心工程、阳光工程”。三是结合我乡产业发展,与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办好“下沉办学”班,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入社会就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农村青壮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年内完成农村实用技

杜绝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务农、务工、经商等现象,化解校园内外各种不安全因素。三是建立由派出所所长兼任中学法制副校长、司法所所长兼任教办室法制辅导员制度,强化法制、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深入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上法制课、与师生座谈,从饮食安全、防火安全、防爆安全、交通安全、禁毒防艾等多方面做好宣传教育和演练,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四是坚持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为组长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教办室、中学、派出所、司法所和卫生院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并且成立了10个村校园安全护卫队,由各村委会主任、综治员、村民小组长、民兵等人员组成,负责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巡逻和管理。同时在派出所的指导下,今年分别在中学配备了2名专职保卫人员、中心完小配备了1名专职保卫人员、户涯完小配备了1名专职保卫人员和新边田完小配备了1名专职保卫人员。通过各部门认真履职,密切配合,多年以来学校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保证了师生安全,校园和谐。

3、加大投入抓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近年来,在“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和“乡财县管”的体制下,乡人民政府多方争取支持,整合项目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一是科学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规划,优化资源,合理布局,落实学校改扩建、新建所需的土地,保证校舍建设用地达到国家和省定的标准。今年,共协调解决建

1总投资348.8万元。目前,教学楼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勐板中心完小学生宿舍楼项目1900平方米,总投资247万元。目前,学生宿舍楼项目已进入二层施工阶段;勐板中学学生食堂项目938平方米,总投资121.8万元。目前,工程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新学期竣工投入使用。通过多年的努力,全乡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

4、优化资源抓管理,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乡党委、政府切实抓好辖区内中小学校的管理,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突出抓好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真正发挥好教师在“三结合”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以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校长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管理育人的积极性。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勇于奉献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选聘到领导岗位上来,并按要求参加岗位培训。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教师配备、师德建设、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师资水平。认真调整充实薄弱学校教师,优化教师结构,科学合理地分配学校教师,使师资力量得到均衡发展。三是注重对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每年教师节,乡党委政府召开教师和退休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建立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每学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

3工作,维护校园安全。

(五)继续抓好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附:云南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登记表

勐板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三篇:两基年审工作自查报告

2008“两基”年审工作自查报告

我镇1998年实现“两基”以来,镇党委、政府在上级的领导下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把“两基”巩固工作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云南省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检查评估手册》标准,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鹤庆县西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0公里。**镇总面积为331.7平方公里,所属15个村委会,总人口3.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23万人,200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631元,年人均财政收入为1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3元;全镇有2所初级中学,15所村完小,24个教学点,一个民办幼儿园;初级中学设21个班,在校生1019人;小学设125个班,在校生3000人;幼儿园设5个班,在校生190人;全镇中小学教职工共有238人,初中在编72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行政1人,教辅人员3人,合同工8人,代课教师1人;小学在编160人,其中专任教师144人,代课教师12人,合同工1人,工勤人员3人。

二、“两基”巩固和发展情况

(一、)普及程度和扫盲情况

1、我镇7—12 周岁适龄儿童人口总数2817人,7-12周岁在校学生2817人,入学率100%;13—15周岁人口总数1132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1104人(包括在一、三中和外乡镇81人,外县7人,**中学771人,三庄中学248人;减外乡镇在我镇就读3人),毛入学率97.5%。

2、上学年在校学生辍学率:小学0%;初中1.1%(辍学12人)。

3、7—15周岁残疾(视力、听力、智力)儿童少年8人,已入学7人,入学率87.5%。

4、15周岁总人口408人,完成初等教育408人,完成率100%。

5、17周岁总人口491人,完成初中学业474人(其中:初中毕业461人,结业12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6.5%。

6、2007年全镇青壮年人口总数21770人,其中非文盲数21196人,非文盲率97.4%(其中:农业人口21129人,非文盲20555人,非文盲率97.3%;15—24周岁人口数5205人,非文盲5205人,非文盲率100%);2006-2007学年脱盲的149人,巩固率100%,复盲率0%。

(二)教师队伍情况

1、小学专任教师144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142人,学历达标率98.6%;小学代课教师12人,符合规定人数10人,学历达标率83.3%;初中专任教师59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59人,学历达标率100%,代课教师1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1人,学历达标率100%。

2、当年新补充教师5人,学历达标5人,达标率100%。

3、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100%。

4、校长培训合格率100%。

(三)教育质量1、17个学校都按国家和省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2、开设信息技术课校数为3校(松中、庄中、松小)。

3、上年在校学生品德、操行综合评定合格率100%。

4、小学毕业班学生毕业率100%,体育合格率100%;初中毕业班毕业率100%,体育合格率97.5%。

5、初中毕业班学生403人,全科合格287人,全科合格率71.2%。

6、上学年15所小学都举办体育运动会,举办率100%;初中2所都举办了运动会,举办率100%。

(四)办学条件情况

1、占地面积:小学65122平方米,生均21.7平方米,达标率100%;初中13192平方米,生均12.9平方米,合格校数比率100%。

2、校舍面积:小学21530平方米,生均7.2平方米,达标率100%;初中7268平方米,生均7.1平方米,合格校数比率100%。

3、教学用房达标率100%。

4、院墙、校门、运动场、厕所、水源、旗杆六项合格率100%。

5、危房率:小学危房7618平方米,危房率35.4%;初中危房2651平方米,危房率36.5%。按完成排除危房任务。

6、课桌椅配备率100%。

7、图书:小学41419册,生均13.8册,合格校数比率100%;初中15310册,生均15册,合格校数比率100%。

8、教学仪器达标率100%。

9、文体器材达标率100%。

10、劳

动(劳技)课设施配备率100%。

11、实验教学普及率100%。

12、电教设备:小学有远程教育接收网点15个,共有计算机27台,dvd光盘播放设备40套;初中有远程教育接收网点2个,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共有计算机62台,dvd光盘播放设备2套。

(五)勤工俭学、实验教学情况

1、勤工俭学收入:小学4.91万元,生均16.4元;初中2.4万元,生均23.6元。

2、实验开出率:演示实验:小学96.5%,初中100%;分组实验:小学92.8%,初中98%。

3、上年教学仪器药品补充经费支出:小学0.7万元,初中0.6万元。

(六)教育经费情况

1、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长。

2、年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

3、财政拨发的年生均公用经费达到规定标准。

4、城市教育费附加依法足额征收,并做到专款专用,使用合理。

5、正常开展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资金,开展勤工俭学。

6、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三、“两基”巩固工作的措施及成绩

1、认真贯彻省、州、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四项改革,实施五大工程。

2、组织领导机构健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中心学校校长为副组长的“两基”工作领导组。一年来,镇、村领导组成员定期不定期研究“两基”工作,切实加强对“两基”工作的领导。

3、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加大对新《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之进一步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4、学校管理。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三个一致”,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核心,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力争上游的领导集体。并着力培育“协作、奉献、务实、求先”的校本精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向管理要教风和学风,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向管理要特色和人才。细化教学操作,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为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鲜明办学特色,强化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营造和谐校园,营造健康课堂。

5、在平时、寒暑假、新学期初镇村领导组成员、镇中心学校成员、中小学教师不断深入学生家,特别是贫特困学生家中家访,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知识对摆脱贫困的作用,是家庭富裕、国家富强的根本。完成了初一招生任务和初

二、初三复学巩固工作。并从政府、学校两条线,层层签定“保学控辍”目标责任状。

6、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1)争取各级支持实施好**中学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现在正积极申报争取2009年列项。(2)实施了东坡小学综合楼、厕所、围墙、大门等附属工程。(3)建设赤石红塔希望小学,工程于2008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4)改造长头小学等7所小学学生食堂,解决了586名学生小锣锅做饭和中午热饭吃的问题。(5)努力创造条件,晋升了新窝、南庄、波罗、中窝4所学校的办学水平等级;新窝小学、中窝小学、被评为县育人环境良级校;**小学、长头小学被评为县“花园式单位”。(6)正在新建**中学、大营小学、勤劳小学三所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工程。

7、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1)免除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初中:351812.50元,小学530250.00元;(2)免除科书费:初中:1081人,免去158555.96元,小学:2868人,免去207788.78元;(3)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初中:948人,补助714500.00元,小学:380人,补助190000.00元。两免一补合计:初中:1224868.46元,小学:928038.78元,总计:2152907.24元。

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中考普高上线138人,创历史新高。完成县下达的职中招生104人的任务,中考上高一级学校人数达到70%。“两基”的入学巩固不断提升,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8%。为**镇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保了“两基”的巩固与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初中入学、复学、巩固依然是“两基”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实现“保学控辍”目标。积极向上级争取开办各种扶贫“助学班”,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上学问题。

2、**中学师生宿舍严重紧缺,教学用房严重紧缺,班级学生数超标,安全管理难度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将积极争取及早解决。其他中小学危房还有一定比例,教学设施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3、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4、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5、校点多,办学分散,开办寄宿制学校投入难,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6、教师数量不足,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教学质量不高。

五、今后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

我校将确立“科教兴镇”的发展目标,一是抓住机遇,积极争取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学项目建设,解决我镇初级中学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二是努力排除学校危房,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撤并校点,走集中办学的路子。三是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四是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我镇基础教育工作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同时有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我们没有理由退缩,将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加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我镇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工作!

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芙蓉镇“两基”年审自查报告

芙蓉镇“两基”年审自查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一步巩固我镇“两基”工作成果,提高“两基”整体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根据省、市和乐清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认真做好“两基”年审工作的通知精神,镇政府对本镇“两基”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芙蓉镇地处雁荡山南麓,距乐清市区约20公里,东临104国道,南连商贸重镇虹桥。全镇地域面积41.9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6347人。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81元。近几年,芙蓉镇先后获得“中华全国钻头(建工)产业基地”、“温州市效益农业示范基地”、“温州市全海岸文化明珠”等称号。

现有初中2所,中心小学2所,完小2所,幼儿园8所(其中中心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全镇初中35个教学班,在校生1792人;小学58个教学班,在校生2711人;幼儿园29个教学班,在园幼儿666人。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教育程度

1、全镇3—5周岁幼儿总人数547人,已入园485人,入园率88.7%。全镇6—11周岁适龄儿童总人数2391人,已入小学2391人,入学率100%。

全镇12—14周岁适龄少年总人数1754人,已入初中1625人,入学率92.6%。

全镇6—14周岁适龄儿童、少年总人数4145人,已入学4016人,入学率96.9%。

2、全镇1999年9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487人,2004年7月毕业生数483人,小学六年保留率99.2%;全镇2001年9月初中一年级学生数661人,2004年7月毕业生数642人,初中三年保留率97.1%。

3、全镇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零;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0.15%。

4、全镇16周岁人口数559人,16周岁人口中完成初级中等教育学业人数544人,完成率97.3%。

5、全镇青壮年人口总数17588人,非文盲人数17448人,非文盲率99.2%。全镇20个行政村(居)非盲率全部达到95%以上。

6、建立了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有教学点20个,配备专职成教干部1人,兼职教员26人;本已组织30次培训学习,参加学习人数达800多人次。

(二)办学条件

1、学校面积:全镇小学和初中用地总面积分别为28753m2和50680m2,生均占地面积分别为10.6m2和28.3m2;全镇小学和初中建筑总面积分别为32740m2和20020m2,生均建筑面积分 别为4.7m2和11.2m2。全镇学校校舍基本做到坚固、适用。

2、学校图书:全镇小学现有图书49831册,生均图书18.4册;初中现有图书52220册,生均29.1册。

3、学校电脑:全镇小学现有电脑160台,学生17人1台;初中现有电脑148台,学生12人1台。

4、全镇中小学教学仪器配齐率均为100%。全镇中小学电教设备配齐率均为100%。

5、全镇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劳技、卫生装备配齐率均为100%。

(三)师资水平

1、全镇小学专任教师91人,学历合格人数86人,合格率94.5%。小学专任教师中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62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68.1%。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的20人,占总数的22%。

2、全镇初中专任教师81人,学历合格人数81人,合格率100%。中学专任教师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3人,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65.4%。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的8人,占总数的9.9%。

3、全镇幼儿园教师42人,学历合格人数37人,合格率为88.1%。

(四)教育质量

1、全镇上学年初年报初中毕业班学生数642人,毕业学生数634人,毕业率98.8%。

2、初中毕业班学生数642人,升入上一级学校就读学生数617人,升入高中段比例96.1%。

3、初中毕业班学生升入普高384人,升入职高233人,升入职高与普高比1:1.65。

4、全镇小学在校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数为2711人,达标率为100%;全镇初中在校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数1791人,达标率为99.9%。

(五)教育经费

1、镇政府十分重视对教育的投入,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和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基本做到逐年增长。

2、从2000年开始,全镇相继投入经费15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教学仪器、图书、电脑等配置。

3、全镇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和规定福利待遇,做到按月足额发放。

(六)校改及其他

1、根据本镇地处半山区,校网分散,规模过小,办学效益低等情况,镇政府制订了《芙蓉镇中小学校网调整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近几年,撤并村完小8所,使学校布局逐渐趋向合理。

2、为加快校网调整步伐,确保2所初中合并迁建工作如期完成,镇政府于2002年启动了镇中新建工程。该工程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17633.9m2。现已建筑过半的一期工程占地30亩,预计投资700万元,明年上半年可望投入使用。

3、学校对贫困学生的杂费、书本费采取减、缓、免政策。2004年下半年,全镇中小学学杂费减免了155人,减免总金额为25785元。同时,镇政府每年组织“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捐资助学”的活动,发动企业家和社会仁人志士与贫困生扶贫结对,使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4、2004年镇政府曾两次组织力量,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

三、几点体会

1、党委政府重视教育工作,是搞好“两基”工作的关键。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教育事业,从学校硬件建设到中小学校网调整,从领导班子配备到教师队伍建设,从教育经费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均列入党政议事日程。同时,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规的要求,合理安排、优先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促使“两基”工作健康、有序地进展。

2、责任落实,齐抓共管,是提高“两基”整体水平的基础。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理顺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决策,镇村两级领导依法行政,各司其职,积极认真地做好教育规划、校网调整、筹措资金、校舍改造、环境整治等工作。各中小学和成人校以国家有关法规为准绳,不折不扣地做好“普九”和扫盲各项具体工作。与此同时,狠抓学校内部管理,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两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是巩固“两基”成果的保证。

为了顺利实施校网调整,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镇政府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新建扩建校舍2732m2。与此同时,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力促镇中新建工程不断进展。

我们的工作尽管取得不少成绩,但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决心以“两基”年审为动力,进一步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提高我镇“两基”工作整体水平而努力奋斗。

乐清市芙蓉镇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月

第五篇:“两基”年审自检自查报告

木老元乡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做好两基年审复查工作的自查报告

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年审复查工作的通知》(保政教督发电[2011]06号)文件精神,按照保山市“两基”年审复查的要求,我乡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通过自查,我乡基本达到“两基” 年审复查标准。现将我乡“两基” 年审复查的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木老元乡位于施甸县城东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7公里,东至枯柯河与昌宁县相邻,西与施甸县甸阳镇、仁和镇相接,南与摆榔彝族布朗族乡为邻,北与昌宁县卡斯乡交界,全乡拥有国土总面积76.6平方公里。2011年末,全乡总户数1368户,人口6146人,其中农业户1337户,农业人口600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7%;有少数民族人口349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8.2%,少数民族人口中又以布朗族人口居多,共332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3.6%,占全乡总人口的52.6%。

2010年,全乡有民族中学1所,在校生247人,6个教学班,教职工19人;有完小1所,教学点3个,教学班21个(其中1—6年级17个,学前班4个),在校生524人(其中学前班86— 1 —

人),专任教师46人。学校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学校校舍建筑面积7465平方米。

我乡在1996年实现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1999年通过了省、市“普九”验收,2001年实现“普及实验教学”,2005年有7所学校分别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7年开始实行校点撤并工作,2011年9月,全乡小学已由原来的14所,缩减为4所。全乡学校“两校三点的办学格局”已经形成。

二、“两基”工作自查情况

(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2011年,全乡适龄儿童390人,入学390人,入学率100%,其中女童入学率100%,辍学率0.6%;初中适龄少年249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247人,初中阶段入学率99.1%,辍学率0.82%。残疾儿童、少年2人,已入学2人,入学率100%。15周岁总人口 77 人,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总人口75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73人,完成率97.3%。

(二)教师队伍

全乡小学现有专任教师46人,学历达中专及以上45人,学历合格率为98%;全乡初中现有专任教师18人,学历达专科及以上1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我乡严格按照规定的师生配比进行编制测算,2001年以来,新补充小学专任教师29人,全部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学历合格率为100%;初中13人,全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学历合格率为100%。全乡中小学校长共有2名,学历、— 2 —

专业技术等任职条件达100%,2名中小学校长已经参加培训,培训合格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

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按课程计划开设课程的学校:小学100%,初中100%。学生品德评定合格率:小学100%,初中100%。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小学毕业班学生113人,实际毕业113人,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班学生92人,实际毕业92人,毕业率100%。毕业生体育合格率:小学合格率100%,初中合格率

100%。初中毕业班学生全科合格率:初中毕业班学生92人,全科合格58人,合格率63%。学校体育运动会举办率:小学100%,初中100%。

全乡中小学每天安排学生不底于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义务教育阶段坚持不设立重点校、重点班,不允许给学生成绩排名等现象。健全了学校管理考核制度,切实加强了学校管理,全乡学校面目一新,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学科专题例会等教育教学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办学条件

近三年来,全乡通过各种渠道投入大量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目前为止,全乡校舍建筑面积7465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面积4868平方米,生均11.11平方米,中学校舍面积2597平方米,生均10.51平方米);— 3 —

目前,基本拆除2008年锁定的D级危房1486平方米,2009年鉴定后,全乡现有C级危房1950平方米,D级危房1023平方米,生均危房面积4.34平方米。小学生均图书18册,初中生均图书23册。教学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要求的配齐率小学为100%,初中为100%;小学演示实验开出率达92%,分组实验开出率为92%,初中演示实验开出率达90%,分组实验开出率为90 %。

(五)勤工俭学情况

2010年,校园外勤工俭学用地小学9990平方米,初中33300平方米;校园外勤工俭学用地小学1132平方米,初中400平方米。勤工俭学年总收入分别为:小学0.54万元,生均12.3元;初中0.3万元,生均12.1元。

(六)教育经费

2001年以来,我乡没有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政府在财政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中优先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009年教育经费总支出中预算内教育拨款所占比例为96.4%;预算内教育拨款比上年增长比例为51.4%;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10.4%;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所占比例为26.9%;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小学3901元,初中2851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小学544元,初中660元,预算内公用经费占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的比例为13.9%,义务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应征525万元,实征525万元,其中用于教育525万元。没有— 4 —

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现象,也不存在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问题。

(六)扫盲工作

全乡青壮年人口总数3397人,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人数3342人,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98.38%。近三年脱盲人数375人,巩固率100%。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达100%。学校有培训计划、教案,并能按计划根据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经常性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实用技能。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基础设施薄弱,办学条件不平衡

“普六”、“普九”以来,我乡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了一些改善,但仍然薄弱和不足。从生均占地面积与生均建筑面积来看我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合格,但由于不断的调整学校布局,撤并校点后,中心学校学生成倍增加,出现了中心学校教学用房极度紧张的状况,学校各室不配齐,存在着一室多用任不够用的现象,不能全面开展各项活动。中心完小与中学的大门、围墙还处在建设中,由于经费短缺,图书、实验器材、远教工程等教学辅助手段得不到有效的添置和提高。

(二)学校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存在困难

全乡校点分散,一师一校和单小都比较边远偏僻。通过多年努力,我乡学校由过去的14所逐步撤并为现在的6所,基本实现— 5 —

了两校三点的学校布局。但由于居住分散,地处偏远,集中办学后学生往返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受山区经济条件的影响,群众的教育法制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学的巩固工作还很困难,少部分学生难以接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把精力花在了学生巩固上,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队伍建设困难突出

全乡72名教职工中,有5—6位老教师由于身患疾病,不能胜任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小学学历教师在职还有1人,有2名代课教师,4名合同工。从编制上看,我乡教师按岗按编配备,实际上这支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差异较大。全乡大多数教师都来自外地,本地教师仅15人。好的老师都想办法调走,特别是青年教学骨干,留下来的多数是老弱残兵。形成了骨干教师频繁调动,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建设困难现实。教师结构比例、专业搭配不协调,急需改进。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配备“双语”教师十分重要,我乡目前还没有配备“双语”教师。部分教师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加上身患疾病,从教比较吃力,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全乡贫困家庭较多,贫困面大,农民督促子女意识不强

我乡贫困面比较大,贫困学生占总数的80%以上。全乡现在仅有三年级班1人是非农人口。其余全部是农民子女,山乡农村家务繁多,学生回到家里,忙于农活,加上家长没有督促子女学习意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与提高。另外,除— 6 —

免费课本外,贫困学生没有相应配套的教辅读书。这些情况严重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五、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乡将着力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继续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及规章制度,实施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把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况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核,加强乡党委政府、村委会、学校及学生家长的联系,做到三方关注教育。健全贫困学生档案及贫困学生救助机制,进一步与乡民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对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切实的救助,帮助解决吃饭问题、寄宿问题、学习文具问题,使其安心就读。

(二)加强宣传,加大依法治教力度

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严格监督家长送其子女入学,对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家长,要采取强硬措施责令送子女入学。对思想消极,仍然存在“读书无用论”的家长要做好动员工作,“晓之大义,明之以理”,使得其主动送子女入学。

(三)加强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意识,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寄宿生管理,建立教师考核与— 7 —

学生宿舍管理挂钩制度开放学校图书室,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学生在校有所为,增强对学生食堂的监督管理,杜绝学生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四)加大培训力度,巩固扫盲工作

加强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下载“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政府我县两基年审自查报告

    县政府我县两基年审自查报告市人民政府:按照“两基”巩固提高年审工作的要求,根据《昭通市教育督导室关于做好“两基”年审工作的通知》(昭市教督〔xx〕2号)精神和市教育督导室......

    两基汇报材料

    学校关于“两基”的汇报材料 “普九”验收团: 我校地处铁铺乡部,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人。我校有一所不完全小学和一个教学点,小学有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教职工人;教学点有个教学班,教师......

    两基汇报材料[精选]

    二0一一年舟曲县坪定学区“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汇报 坪定乡位于舟曲县西北部,距县城12公里,海拔在2200-2600米之间,占地面积126平方公里。全乡辖8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

    两基汇报材料[范文模版]

    武胜县旧县初级中学 “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我校在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乡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通过省级“两基”复查验收和普及实验教学检查验收后,办......

    。。两基汇报材料

    。。。乡人民政府 “两基”迎“国检”工作自查报告 区政府“两基”督查组各位领导: 根据区政府关于“两基”迎国检的工作安排,我乡积极认识组织实施开展了“两基”迎国检准备......

    两基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怀远县唐集中学创办于1982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平阿山东麓、225省道北侧,西邻唐集镇政府和中心商住区,学校有教职工135人,学生3200余人,是一所完中,1995年顺利通过国家......

    两基汇报材料

    武都区三河镇关于“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回报武都区教育局:“两基”的巩固和提高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对青壮年文盲的扫除,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

    两基汇报材料(模版)

    陇西县南二十铺学校“两基”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的安排布署,切实做好“两基”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将我校近年来的“两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