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村依托特色资源打造亮点乡村的实施计划[共5篇]

时间:2019-05-14 05:3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xx村依托特色资源打造亮点乡村的实施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xx村依托特色资源打造亮点乡村的实施计划》。

第一篇:关于xx村依托特色资源打造亮点乡村的实施计划

关于宏村镇金家岭村依托独特资源打造 特色休闲旅游亮点乡村的报告(初稿)

黟县宏村镇金家岭村,是黟县县委诞生地,红色旅游基地,地处黟县中偏东北部,距县城5公里,紧邻屏山、归园和秀里影视基地,嵌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西递之间,行政区域面积15.64平方公里。金家岭不仅有着独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与丰富的自然绿化空间和林地、林木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1%。目前是一个以种养殖为主而闻名的特色乡间村落,也是移民搬迁省、市、县试点村,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434元。

随着黄山市大旅游交通设施的改善,黟县的农业与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十分巨大,金家岭山、水资源丰富,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将金家岭打造一个黟县旅游“后花园”式特色旅游亮点乡村。

理由有:

1、金家岭有很好的发展旅游机遇期。黟县政府已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写入“十二五”规划,并及时出台了《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的设计,建设生态休闲、乡村度假、户外探险、红色旅游、摄影旅游等项目,形成黟县西部生态休闲与绿色度假旅游板块。

2、金家岭所处县域范围内有着众多的景区景点和丰富的节庆活动。其间不仅有有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还有分布在各个乡镇不同种类的大小景点,同时还有有着诸如

山地车节、桃花节、采茶节、菜花节等各类节庆活动异常丰富:

3、金家岭不仅是黟县县委红色旅游基地,同时还保留着良好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良好,前景广阔。丰富的林地资源,有利于开发特色旅游发展拓展项目;金家岭村有一条从宏村至西递之间的千年古栈道,曾经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十分繁华,传说乾隆皇帝也途经游览过。古栈道全长8.5公里,其间景色怡然、山川秀美,它南至西递鸳鸯谷,经金家岭通达宏村。

4、金家岭村坪太组海拔591米,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林地资源。2005年省、市、县政府把坪太组做为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试点,坪太组46户村民成功迁移至金家岭新村安置,其原住地可作为宏村“山里”旅游建设区,给背包族、户外运动族、生态度假族和未来房车族等“远遁”、“刺激”、“逃避”偏好的游客创造了相对封闭的旅游环境,是融合乡村旅游、体育探险旅游、师生修学旅游、养生度假旅游和背包旅游、房车露营等在内的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最佳地。

为此,金家岭村审时度势,决定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期、独特的自然生态地理和人文资源,着力在十二五期间打造金家岭特色旅游乡村,其总体思路是:在开展旅游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利用金家岭天然绿化空间和林地、林木资源和历史积淀,通过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内涵,以此为主轴进行规划、设计与施工,依山势村型建设生态餐饮、旅游服务设施,开展园区建设与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活体验、爱国教育等项目拓展与生态结合的旅游新业态。

具体设想有:

1、下大力气整治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进行旅游环境整治力度,同时着重搬迁现有村中4家规模蛋鸡养殖场,金家岭村蛋鸡养殖已建规模,带动了全村养殖产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养鸡场当时没有统一规划,影响了金家岭村村容村貌和今后的发展,因此蛋鸡养殖场必须规划搬迁。

2、充分利用金家岭的林地资源,依托黟县盆地内非遗产地古村落和农业生态乡村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生态型乡村休闲度假游新业态,包含农事体验、水果采摘、休憩垂钓、跑马狩猎、攀岩、徽味山野农家乐、房车露营等。

3、开发西递经金家岭到宏村8.5公里千年古道(该古道乾隆曾在下江南路过),修建恢复沿途仙人桥、万寿桥、通天降、石狮峰、鸳鸯亭、西坑等地直通奇墅湖、协里、塔川、木坑等景观,开展徒步休闲,体育探险、养生度假和背包旅游等;

4、开发坪坮毗邻三个自然村,建立千亩生态观光园,含山地生态观光体验园、生态经济作物种植园,度假休闲与健身活动区和蛋鸡养殖新区;

5、利用红色旅游基地优势,拓展丰富红色旅游项目,同时承接县域范围内丰富的旅游拓展项目,把它建设成独树一帜的旅游集散地。

第二篇: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民族小学特色办学汇报材料

播放视频录象——

(解说:这是学校以“笙歌舞动绣新姿,快乐童年绘蓝图”为主题庆祝“六一”的动人情景,活动得到了中国教育网、德育报、柳州日报等媒体相继转载报道。)

——民小人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记得冷冉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强调办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是因为这样学校才能由局部优势发展为整体优势,才能把学校办活。”

融水镇民族小学建于1990年秋,2003年被定为镇中心校,是全县唯一的民族小学。现有师生1809人,是一所环境幽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学,近年来,各种殊荣接踵而至,学校先后荣获:柳州市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市“文明学校” “优秀学校”、“优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光荣称号,获国家级区市级团体奖达数十项,师生获奖达五百人次。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以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这所座落在大苗山的民族小学,脱颖而出。我们一直秉承“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现代学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和听到的原生态演唱,就是我校办学特色的一个侧面。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当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潜移默化篇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教育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作为一所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成分学生的学校,我们在民族教育方面,独树一帜,敢为人先,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依托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坡会群文化资源,结合学生爱活动、好模仿、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设置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刺绣等民族艺术和民族工艺课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普及民族文化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班队会等阵地进行民族知识的教育,请我县民间艺人到校解读《融水民族文化简明读本》,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和本民族本地区的地理概况、民族成分、民族来源、风

土人情等常识,同时还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把理想教育与民族教育相结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二、利用民族文化渗透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开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以综合科为突破,在体育课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活动;在音乐课中教学吹芦笙、跳民族舞蹈、学唱原生态苗歌;在美术课中教育学生创作民俗风情画、学习手工刺绣技能等,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为学校课程改革拓宽路子,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日渐浓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体验篇

有了理论的支撑,我们开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奋进。努力做到几个结合,让师生在历练中得以成长。

一、结合苗族特点,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1.成立了“苗娃合唱团”,专门演唱原生态苗歌;

2.建设一支70人的芦笙队,请我县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指导;

3.在学校操场四周、教学楼走道两侧、教室前后,随处可见师生的摄影、书画、手工刺绣作品,文化气息浓厚,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些作品的题材大多选自苗族文化的精髓,如“芦笙节”的来历、“斗马”的来历、“苗年”的来历、民族服饰等,许多苗族文化成为师生创作的源泉。学校成了继承和发展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块园地、圣地,以人文教育为主轴的少数民族办学特色进一步得到彰显。

4.民间艺人亲自到校指导师生开展刺绣学习活动。从五年级起美术课开设刺绣技能学习,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手绣许多幅精致的作品,装贴成画,制作成挂画、布包和香包等,图文并茂,栩栩如生。5.课间播放“苗娃合唱团”自唱的非常动听的原生态苗歌,师生们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幸福。

二、利用阳光体育大课间平台,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五彩校园特色操”活动。在大课间活动中,竹竿舞、踢毽球、拉鼓、板鞋舞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为主要活动项目。

三、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即“写好中国字,诵读中华经典诗文”。2004年起我校已自行编印多个版本的《学生经典诵读本》,结合诵读经典的校本课程,独具匠心创编了国学操、少儿韵律操、武术操、手语操等供师生学习,大课间成为师生展示自我、体验生活、学习技能、开拓视野的大课堂。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亲身去感受民族

文化的优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既锻炼体能、又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四、学校的艺体教育不断深化,民族特色大放异彩。今年,我校受到广西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的青睐,被选为该校的生源基地,挂牌成立了融水县小天鹅舞蹈考级培训中心,成为县内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的素质教育开始进入了专业化引领,提升了办学层次和竞争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春华秋实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路走来,尤其倍感欣慰的是,我们苦苦追求并坚持的办学理念和具体举措得到了时代的印证,体现了我们思维的正确性和前瞻性。由于学校注重教育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彰显学校特色,成效明显,2007年我们已自行创作了《我们在快乐成长》的校歌。是柳州市“校本教研基地”,学校语文教师全员参与研究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自治区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课题。2009年我校“苗娃合唱团”演唱的《苗家达配敬酒歌》应邀前往柳州市参加“六一”文艺晚会,2010年又参加了东盟博览会第二届妇女企业新论坛会文艺演出。学生民族舞蹈《达晶乐》进京参赛,获特别金奖,我校的“苗声合唱团”于2009年9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快乐大巴”《为祖国绽放,花开柳州》节目的拍摄。学校鼓号队今年参加市第十届鼓号演奏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日本熊本大学也被我校办学特色所吸引,他们学校的师生曾三次到我校进行校园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是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市“卫生优秀学校”、市“先进基层关工委”、市“特色学校”、市“模范教职工之家”、市中小学图书室先进集体、市“家长学校示范单位”。少先队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红旗大队,我校的办学成果被列入《广西大百科全书》条目。

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市教育局的引领下,沿着特色办学的道路前行,不断创新,让学生享受快乐的童年,让老师收获幸福的教育。

第三篇:依托民族文化资源__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民族文化是学校发展壮大之根

——木垒县博斯坦乡中心学校校本课程教学汇报材料

博斯坦乡中心学校建于1960年秋,2003年被定为镇中心校,在校生全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是一所偏远地区乡村小学,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以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我校取得了一些成绩,让我们这所坐落在牧区的民族小学,脱颖而出。我们一直秉承“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现代学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刚才大家看到的刺绣作品,就是我校办学特色的一个侧面。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当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教育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作为一所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成分学生的学校,我们在民族教育方面,独树一帜,敢为人先,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依托我香浓郁的民族特色,结合学生爱活动、好模仿、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设置了民族舞蹈、民族刺绣等民族艺术课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普及民族文化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班队会等阵地进行民族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和本民族本地区的地理概况、民族成分、民族来源、风土人情等常识,同时还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把理想教育与民族教育相结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二、利用民族文化渗透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开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以综合科为突破,在体育课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活动;在音乐课中教学跳民族舞蹈;在美术课中教育学生创作民俗风情画、学习手工刺绣技能等,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为学校课程改革拓宽路子,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日渐浓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

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县教育局的引领下,继续摸索特色办学路子,不断创新,让学生享受快乐的童年,让老师收获幸福的教育。

第四篇:依托资源 错位发展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依托资源 错位发展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临潼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区内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7处,文物点1830处。其中,AAAAA级旅游景点2个,分别是秦兵马俑博物馆和华清池; AAAA旅游景点2个,分别是秦始皇帝陵和骊山国家森林公园;AAA旅游景点1个,是临潼博物馆。临潼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的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全力打造中国旅游名城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使旅游业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全面增长。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乡村旅游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悄然兴起。我区一些农户依托景区资源优势,积极兴办了一批以乡村度假、休闲、观光为主要特征的农家乐。目前从事农家乐经营的200多户,(其中两户已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年接待游客约百万人次,经营收入达2000余万元。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区重要的特色旅游产品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几年,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规划,引导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及科学规划、集中打

造、节约资源的思路,结合自然资源、民俗文化、人文景观、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等现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规划布局,加快整体设计和改造突出不同区域传统与特色,注重和谐美观的原则。2009年,农家乐聚集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西北大学编制了《临潼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汉代石榴休闲观光园详细规划》。明确了临潼乡村旅游业发展方向,理清了乡村旅游业发展思路,为我区乡村旅游科学、有序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打造精品

目前,我区乡村旅游通过政府引导,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六大农家乐聚集区。一是芷阳村农家乐休闲度假区依托芷阳湖景区,成为以水上休闲为主的农家乐;二是骊山牡丹沟农家乐借助骊山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为以野外烧烤为主的农家乐;三是新丰渭河休闲垂钓区依托新丰渭河滩地千亩水面,形成以垂钓为主的农家乐;四是五星绿色生态园依托现有的蔬菜瓜果大棚,开辟了以农事体验为主的农家乐;五是溪源山庄以休闲度假、关中民居、民俗演艺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的大型度假生态山庄;六是秦俑民俗文化村地处兵马俑博物馆附近,利用关中传统民居,大力发展民间手工艺品制作为主的农家乐;七是宋家村现代农业观光园,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集花卉、苗木、反季节蔬菜、瓜果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下一步,我们将在七大板块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打造

精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我区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力度,辖区内凡有农家乐旅游经营的街办、乡镇都先后成立了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加强了对农家乐旅游的管理。同时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为了确保乡村旅游安全、规范,我们对全区农家乐进行逐户检查,主要从安全、卫生、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对存在问题现场给予指正,并要求按期进行整改,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落实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提高服务接待水平。在规范整治过程中,共出台各类文件、规范标准、通知等100余份,拆除违章建筑500平方米左右,拆除违章广告牌匾 30余块,更换门牌(楼)、广告、灯箱50余块,更换遮阳棚、伞70余顶,刷新各种涂料约200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景区内乡村旅游经营乱搭乱建、破坏景区资源、环境卫生差、服务接待水平低、安全隐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游客及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不断提高我区乡村旅游的服务接待水平,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近年来,我区先后多次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及农家乐经营户百余人次分十批赴四川成都锦江区“五朵金花”,我省商洛地区任家沟、户县东韩、礼泉袁家、长安上王村等周边区县乡村旅游

进行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又多次聘请省、市旅游学校专业教师、有关专家、学者举办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12次,共800余人次参加业务培训。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培训,使农家乐经营户掌握了先进的经营模式及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

五、加强宣传,进一步扩大我区乡村旅游知名度

在宣传促销上,我们利用多种渠道,扩大对外宣传,在报纸、电视、网络上大力宣传我区乡村旅游。同时,积极参加市上举办的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分别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宣传活动、在杨凌举办的“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在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举办的以“秦风唐韵御温泉,休闲旅游在临潼”为主题的“幸福生活天天游〃走进临潼——暨临潼旅游推介活动”,去年6月下旬又组织经营户参加旅游大篷车赴陕北与关中西府地区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我区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吸引周边县、市居民参与乡村旅游活动。

总之,我区乡村旅游在近几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拓宽了农民的创收渠道。今后,我们将依托景区资源优势,引导乡村旅游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做大做强我区乡村旅游。

二○一○年七月十二日

第五篇:依托民族文化资源 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 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民族小学特色办学汇报材料

播放视频录象——

(解说:这是学校以“笙歌舞动绣新姿,快乐童年绘蓝图”为主题庆祝“六一”的动人情景,活动得到了中国教育网、德育报、柳州日报等媒体相继转载报道。)

——民小人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记得冷冉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强调办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是因为这样学校才能由局部优势发展为整体优势,才能把学校办活。”

融水镇民族小学建于1990年秋,2003年被定为镇中心校,是全县唯一的民族小学。现有师生1809人,是一所环境幽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学,近年来,各种殊荣接踵而至,学校先后荣获:柳州市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市“文明学校” “优秀学校”、“优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光荣称号,获国家级区市级团体奖达数十项,师生获奖达五百人次。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以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这所座落在大苗山的民族小学,脱颖而出。我们一直秉承“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现代学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和听到的原生态演唱,就是我校办学特色的一个侧面。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当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潜移默化篇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教育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作为一所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成分学生的学校,我们在民族教育方面,独树一帜,敢为人先,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依托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坡会群文化资源,结合学生爱活动、好模仿、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设置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刺绣等民族艺术和民族工艺课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普及民族文化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班队会等阵地进行民族知识的教育,请我县民间艺人到校解读《融水民族文化简明读本》,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和本民族本地区的地理概况、民族成分、民族来源、风土人情等常识,同时还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把理想教育与民族教育相结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二、利用民族文化渗透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开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以综合科为突破,在体育课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活动;在音乐课中教学吹芦笙、跳民族舞蹈、学唱原生态苗歌;在美术课中教育学生创作民俗风情画、学习手工刺绣技能等,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为学校课程改革拓宽路子,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日渐浓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体验篇

有了理论的支撑,我们开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奋进。努力做到几个结合,让师生在历练中得以成长。

一、结合苗族特点,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1.成立了“苗娃合唱团”,专门演唱原生态苗歌;

2.建设一支70人的芦笙队,请我县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指导; 3.在学校操场四周、教学楼走道两侧、教室前后,随处可见师生的摄影、书画、手工刺绣作品,文化气息浓厚,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些作品的题材大多选自苗族文化的精髓,如“芦笙节”的来历、“斗马”的来历、“苗年”的来历、民族服饰等,许多苗族文化成为师生创作的源泉。学校成了继承和发展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块园地、圣地,以人文教育为主轴的少数民族办学特色进一步得到彰显。

4.民间艺人亲自到校指导师生开展刺绣学习活动。从五年级起美术课开设刺绣技能学习,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手绣许多幅精致的作品,装贴成画,制作成挂画、布包和香包等,图文并茂,栩栩如生。5.课间播放“苗娃合唱团”自唱的非常动听的原生态苗歌,师生们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幸福。

二、利用阳光体育大课间平台,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五彩校园特色操”活动。在大课间活动中,竹竿舞、踢毽球、拉鼓、板鞋舞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为主要活动项目。

三、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即“写好中国字,诵读中华经典诗文”。2004年起我校已自行编印多个版本的《学生经典诵读本》,结合诵读经典的校本课程,独具匠心创编了国学操、少儿韵律操、武术操、手语操等供师生学习,大课间成为师生展示自我、体验生活、学习技能、开拓视野的大课堂。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亲身去感受民族文化的优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既锻炼体能、又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四、学校的艺体教育不断深化,民族特色大放异彩。今年,我校受到广西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的青睐,被选为该校的生源基地,挂牌成立了融水县小天鹅舞蹈考级培训中心,成为县内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的素质教育开始进入了专业化引领,提升了办学层次和竞争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春华秋实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路走来,尤其倍感欣慰的是,我们苦苦追求并坚持的办学理念和具体举措得到了时代的印证,体现了我们思维的正确性和前瞻性。由于学校注重教育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彰显学校特色,成效明显,2007年我们已自行创作了《我们在快乐成长》的校歌。是柳州市“校本教研基地”,学校语文教师全员参与研究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自治区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课题。2009年我校“苗娃合唱团”演唱的《苗家达配敬酒歌》应邀前往柳州市参加“六一”文艺晚会,2010年又参加了东盟博览会第二届妇女企业新论坛会文艺演出。学生民族舞蹈《达晶乐》进京参赛,获特别金奖,我校的“苗声合唱团”于2009年9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快乐大巴”《为祖国绽放,花开柳州》节目的拍摄。学校鼓号队今年参加市第十届鼓号演奏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日本熊本大学也被我校办学特色所吸引,他们学校的师生曾三次到我校进行校园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是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市“卫生优秀学校”、市“先进基层关工委”、市“特色学校”、市“模范教职工之家”、市中小学图书室先进集体、市“家长学校示范单位”。少先队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红旗大队,我校的办学成果被列入《广西大百科全书》条目。

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市教育局的引领下,沿着特色办学的道路前行,不断创新,让学生享受快乐的童年,让老师收获幸福的教育。

下载关于xx村依托特色资源打造亮点乡村的实施计划[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xx村依托特色资源打造亮点乡村的实施计划[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