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资料

时间:2019-05-14 05:1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迅 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迅 资料》。

第一篇:鲁迅 资料

鲁迅的挫折经历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25年积极支持女师大的学生运动。1926年“三·一八”惨案,鲁迅愤而揭露中外杀人者镇压爱国学生的滔天罪行。在参加三月25日女师大的追悼会后,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

一、鲁迅旧体诗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二、鲁迅名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8、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9、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0、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1、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2、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3、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他人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鲁迅批判性文章的点评‏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鲁迅这样深刻而又具体,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鲁迅这样执著而又犀利。鲁迅一针见血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概括为奴性文化。他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老调子已经唱完》)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的同时,鲁迅在许多文章中还十分具体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鲁迅以偏执的发展观孜孜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弊病的揭示和批判,“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致尤炳圻》),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对国民性的卑怯是深恶痛绝的,他一再针砭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淫下国民性的卑怯,他说:“……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以中国古训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国人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结果适得其反,可见我们蔑弃古训,是刻不容缓的了。”(《北京通信》)鲁迅的乡土小说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卑怯者的世界。李长之在《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中就指出:鲁迅的小说创作“在内容上,写的东西都是一致的,就是写农民的愚和奴性”。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将儿子的命运寄寓在人血馒头上的懦弱的华老栓(《药》),一心想跻身于长衫客行列的落魄的孔乙己(《孔乙己》),因丢了辫子被女人当众辱骂的忧愁的七斤(《**》),在多子、饥荒、苛税等压榨下苦得像个木偶人的闰土(《故乡》),都是乡土社会中的卑怯者,他们对于身受的压迫忍辱受屈逆来顺受。《祝福》中到土地庙捐门槛赎罪的祥林嫂,《在酒楼上》中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无聊地生活着的吕纬甫,《孤独者》中亲手选了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的魏连殳,《离婚》中慑于七大人威光的爱姑,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卑怯者,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命运和人生也有过不平和抗争,但最终都屈服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鲁迅将国民的卑怯视为国民性的主要病根之一,他以决绝的姿态予以抨击。鲁迅极力反对卑怯者半死半生的苟活,他深切地期望人们能挣脱文化传统的禁锢,有真正的人的生活,他说:“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忽然想到•五》)

鲁迅先生对于卑怯者的恃强凌弱更为痛恨,他曾愤愤地指出:“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杂感》)鲁迅在其乡土小说创作中一再针砭揭示卑怯者的凌弱。《孔乙己》中咸亨酒店里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奚落哄笑,《药》中老栓茶馆里茶客们对夏瑜的斥责讥嘲,《明天》中鲁镇上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对单四嫂子的欺凌,《阿Q正传》中遭假洋鬼子棒喝的阿Q对小尼姑的侮辱,《祝福》中鲁镇人对祥林嫂悲剧故事的学舌、对祥林嫂额头伤疤的嘲弄,《孤独者》中寒石山村人们对魏连殳关于其母丧葬仪式的胁迫,都可看出鲁迅对乡村社会中卑怯者的恃强凌弱的深恶痛绝。鲁迅曾愤然地指出:“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我之节烈观》)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鲁迅对封建节烈观念和等第思想十分憎恶,在《我之节烈观》中,鲁迅将封建节烈观念视作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他说“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死在这里。”鲁迅在其乡土小说中就描述了在封建节烈观念的影响摧残下,“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的乡村社会的人们。《明天》中的寡妇单四嫂子执意守节,将儿子宝儿视作她人生的惟一寄托和希望,宝儿的不幸病逝,使她失落了明天。《祝福》中的祥林嫂守寡后又被婆婆强行嫁到贺家墺,一心守节的祥林嫂全力反抗,竟一头撞在香案角上。被称作善女人的柳妈竟认为当初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并劝祥林嫂去土地庙捐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封建的节烈观念成为摧残乡村妇女的“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社会公意不节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这社会里,是容不住的”。因而精神上受尽折磨和摧残的祥林嫂在容不住她的社会里只有走向死路。鲁迅认为应该追悼中国历史上为节烈观念迫害致死的人们,并说:“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我之节烈观》)鲁迅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与传统概括为吃人的筵宴,这种吃人是建筑在封建的等级制度上的。鲁迅指出:这种吃人的筵宴,“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灯下漫记》)鲁迅对这种封建的等第思想是极为憎恶的。他说:“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论“他妈的!”》)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第严格的礼治秩序成为几千年来规范人们的生活准则和处世方式,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对这种森严的等第思想作了生动的揭示。《孔乙己》中去咸亨酒店喝酒的人们,长衫客和短衣帮泾渭分明,短衣帮们是靠柜外站着喝酒的,而长衫客则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地坐喝,而落魄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始终未能跻身于长衫客之列,最终脱下了长衫,穿件破夹袄,盘着两腿来喝酒。《故乡》中回乡寻觅过去的记忆与情感的主人公“我”,在被岁月和生活压迫得麻木了的闰土一声“老爷”的称呼中,感到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童年时相处得无拘无束的小英雄闰土消失了,只有辛苦麻木得像木偶般的闰土了。鲁迅十分深刻地将人之间的这种隔膜归为封建等第的缘由。他说:“……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这就是我们古代的聪明人,即所谓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说是高下各不相同。”(《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

鲁迅针砭了中庸思想和瞒骗行径。被称为儒家最高美德的中庸思想倡导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中和主义,这成为人们道德修养和处世行事的基本准则和方法。鲁迅将中庸视作国民性卑怯的根由和阻碍中国人进行改革前行的巨大阻力。鲁迅指出:“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无声的中国》)在散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鲁迅就抨击了聪明人的中庸思想、推崇傻子的改革精神和批判了奴才的奴性性格。在散文《立论》中针砭了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鲁迅在乡土小说创作中,也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明天》中的王九妈,面对单四嫂子询问宝儿的病情,她只是“端详了一番,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这种不置可否不负责任的回答,与《立论》中既不谎人也不遭打的回答如出一辙,这显然是为鲁迅所鄙弃的。《祝福》中回归鲁镇的游子,在祥林嫂关于灵魂地狱有无的叩问中,只能以“也许有”,“也未必”和“说不清”搪塞,这种中庸之道的处世态度,鲁迅在小说中阐释道:“„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这显然是为鲁迅所针砭的调和折衷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摆脱责任和道义的中和主义。《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在社会和环境的压迫下,从一个关心国家前途命运敢作敢为的青年,变为一个教教“子曰诗云”敷衍模糊无聊随便的弱者,他以中庸之道调和规范自我的人生。这显然也是为鲁迅所不满的。

鲁迅憎恶中国人的奴性性格,更憎恶他们以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他说:“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论睁了眼看》)鲁迅憎恶他们能以瞒和骗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鲁迅的《阿Q正传》立意写出国人的魂灵,阿Q是以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的典型人物,不管处于何等不利和不愉快的境地,阿Q都能从中摆脱出来,处于精神上胜利的不败之地。《故乡》中麻木辛苦生活着的闰土,在香炉和烛台里寻觅人生的希望,寻求精神的寄托和慰藉。《祝福》中受尽折磨的祥林嫂,到镇西头的土地庙捐门槛赎罪,求得精神的平衡与解脱。《孤独者》中作茧自缚的魏连殳,躬行其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其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在失败中找到了精神上的胜利。鲁迅深深地憎恶国民的奴性性格,真诚地期盼能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真正争取到做人的资格和权益。

第二篇:鲁迅资料)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 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 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 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伟大 旗手。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 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第三篇:鲁迅资料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著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多部作品。他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接着发表了《孔乙已》《药》《祝福》等。被誉为世界文坛史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第四篇:鲁迅资料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译文: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注释:

1.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2.破帽:原作“旧帽”。

3.漏船载酒:用《晋书·毕卓传》中的典故:“得酒满数百斛(hú)„„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漏船:原作破船”。“中流:河中。4.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

5.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这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更指小孩子,意思是说鲁迅把希望寄托在小孩子身上,就是未来的希望。

6.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7.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在的气候、环境有怎样的变化。赏析: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其中“运交华盖”是说生逢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交了倒霉的坏运。“欲何求”、“未敢”都带有反语的意味,是极大的愤激之词,反衬出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残暴,形象地描画和揭示了一个禁锢得像密封罐头那样的黑暗社会,概括了作者同当时国民党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表明他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不抱任何幻想,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极端蔑视和无比的憎恨。由此衬托无产阶级战士不畏强暴,碰壁不回的革命精神。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其中“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指水深急处。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作者在“破帽“与“闹市”,“漏船”与“中流”这两不相应且对立的事物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个“过”和一个“泛”,再一次形象地表现出作者临危不惧、激流勇进的战斗精神,衬托出革命战士在险恶环境中是何等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这两句诗流露出诙谐、乐观的情趣,表现出寓庄于谐的特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集中地体现出作者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前四句叙写处境和战斗行动,这两句揭示内心深处的感情,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推到了高峰。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这句是全诗主题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感情表达的最高潮。

“躲进个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其中“小搂”是作者居住的地方。“躲进”有暂时隐避下来的意思。“躲”字,融合着巧与敢的双重意味。前一句十分风趣地道出了作者当时战斗环境的特点和善于斗争的艺术,反映出作者自信、乐观的心境和神情。后一句写无所畏惧、韧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把前一句的战斗内容揭示得更加鲜明,使寓庄于谐的特色表现得更加突出。既表明作者不管形势怎样变幻,前途如何艰险,决心为革命坚持不懈地斗争,又是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出卖民族利益的罪行的辛辣讽刺。这一语双关的结尾,增强了本诗的主题。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鲁迅从自己深受迫害,四处碰壁中迸发出的愤懑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形象地展现了作者的硬骨头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背景: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在北京时,曾被北洋军阀政府免职通缉,受到一些文人的攻击和陷害。三十年代初期鲁迅在上海,又遭受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种种威胁和迫害。当时国民党统治者一面禁止书报,封闭书店,颁布恶出版法,通缉著作家,一面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以死刑。作者鲁迅的处境十分险恶。

据《鲁迅日记》记载,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郁达夫同王映霞于聚丰园宴请作者鲁迅,鲁迅结合7日前的谈话有感而作,当时同席的还有柳亚子夫妇。

第五篇:鲁迅学习资料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补注】

1.灵台,也叫灵府,指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

2.风雨如磐暗故园。磐,扁圆的大石,喻风雨迫人的一种重压。暗,晦暗。在自然环境中,狂风暴雨,昏天黑地,人们有时也会用“风雨如磐”来形容。鲁迅 1910年12月21日致许寿裳信中说:“故乡已雨雪,近稍就温,而风雨如磐,未肯霁也。”

3.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

4.荐: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资料一】

本诗作于1903年。其时21岁。鲁迅最早将本诗写赠给许寿裳。许寿裳在《怀旧》中说:“一九〇三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 【资料二】

1903年夏,鲁迅归国度暑假,母亲要他答应早在他南京求学时就已提过的与朱家的婚事。鲁迅不愿拂逆年轻守寡、生活艰苦的母亲的心意,在无可奈何中答应了。估计是在鲁迅假满回日本后,母亲就办订婚手续。在封建社会,订婚几乎和结婚同样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所以1903年暑假是鲁迅不幸婚姻的关键时刻,1906年不过是去“完婚”罢了。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冬秋。

【补注】

1.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2.“千夫指”,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

3.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资料三】

这首诗最早是写给柳亚子的。《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记有“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并录下本诗和跋语。条幅上的跋语:“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在条幅和日记上,诗中的“破帽”原是“旧帽”,“漏船”原是“破船”;鲁迅编入《集外集》时,作了最后改定。【资料四】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资料五】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三是说:“自嘲就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它是自嘲,每句诗戏嘲的对象,始终都是自己。” 【问题探究】

1.《自题小像》的题旨是什么?请根据原诗及老师提供的资料,或者自己查找的资料,说明观点及理由。

2.《自嘲》的主题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和依据。

3.你如何理解“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以上三题,可选择一、二回答。可以发在网上,也可以做在作业本上。

下载鲁迅 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迅 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迅学习资料

    1、瘦削的脸庞,透露着刚毅与坚强;犀利的语言,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每每读完鲁迅的作品,先生的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岁月的增长,由模糊而清晰。 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鲁迅的资料

    鲁迅的资料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

    鲁迅生平资料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

    鲁迅的资料

    鲁迅先生辞世之时,海婴还是一个7岁的稚齿孩童,但鲁迅先生又的的确确以他的精神和思想陪伴了海婴70年。《鲁迅与我七十年》这本书不仅披露了鲁迅生前受胃痛折磨、险遭暗杀等事,......

    鲁迅资料(合集5篇)

    鲁迅于清朝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二弟周作人,三弟......

    鲁迅资料收集(精选5篇)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

    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

    鲁迅闰土资料[★]

    鲁迅和闰土的资料 在鲁迅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