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时间:2019-05-13 23:1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迅》。

第一篇:鲁迅

鲁迅[1](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小说家,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就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服维持生计。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阿Q正传》,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林 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诗人,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2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与奶奶相依为命。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5年开始写童话,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展露才华。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1],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杨振宁(1922-),高等研究中心教授,20世纪物理学大师。原籍安徽合肥(今肥西),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1945年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密耳斯共同提出的杨--密耳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包括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大统一理论、引力场的规范理论等现代规范

[1]场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大大促进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1967年提出了一个方程,后来巴克斯特也讨论了此方程之其他意义,世称“杨-巴克斯特方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1]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1916年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以“男士”为笔名,写了一组以妇女为题材的散文,结集为《关于女人》。

1946年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1951年回国。[1]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等。

人名或者物体名字。常指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另有里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有里根机场,里根图书馆等。“大器晚成”的里根是创下最多纪录的美国总统,他是第一位由影坛跨入政坛的总统;他是当选时年龄最大且最长寿的总统;他是中美两国建交后首位在任时访华的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创立了“里根经济学”。他是最受共和党人推崇的20世纪美国总统;民主党人最喜欢的20世纪共和党总统。1989年他离任时的支持率高达63%,是继富兰克林·罗斯福1945年去世以来的最高纪录。2005年,他被美国在线探索频道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丰子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在十年**期间,遭受迫害,因而积郁成疾,于1975年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布封(有时被称为布丰)(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布封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上海人,生于1952年10月,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职称文学创作2级。1982年10月加入省作协,1985年9月加入中国作协。生于上海亭子间。1968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1975年应征入伍,曾任宣传股长。在1992年调任成都军区创作室。最擅长写动物小说。代表作有《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狼王梦》、《白象家族》、《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一只猎雕的遭遇》。2013年12月5日,“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沈石溪以135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7位,引发广泛关注。

第二篇:鲁迅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周树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命家

中文名:

1898年改为周树人)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专门

毕业院校:

别名: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学校 国籍: 中国 深刻影响“五四”后的中国

主要成就:

民族: 汉族 文学 出生地: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呐喊》《彷徨》,《故事新

代表作品:

出生日期:1 881年9月25日 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逝世日期:1 936年10月19日 身高: 161厘米

血型: O

职业:

故事一:理发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故事二:

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衰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不准同学、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袁良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这样;每个都是,喏!喏!……” 说着,鲁迅先生把头微微后仰,用手模拟着防毒面具的管子…… 大家被鲁迅先生的言谈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故事三:

鲁迅有很多嗜好。比如爱给人起绰号这个从小养成的习性,至老都未能改。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有一项功课叫“对课”,他的成绩不错,屡受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称赞。有一回,一个同学偷看了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问他对什么好,鲁迅说:“对„四眼狗‟好了。”孰料那人竟真以此回答寿先生,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而他则在一旁以书遮眼,憋不住笑出声来。鲁迅的观察力可谓尖锐,他把女生的哭状起了个惟妙惟肖的称呼——“四条”,因为女生一哭,眼泪、鼻涕齐下也!不是四条吗?他在北大讲课,当时北大有位青年教授叫川岛,留了个学生头,他便给人家起了个绰号“一撮毛”,见面时还亲切地叫他“一撮毛哥哥”,真是搞笑的能手!而且他竟把爱人许广平叫做“害马”,甚至在给母亲写信时也派上用场,说:母亲放心,害马现在很好……

第三篇:浅析鲁迅

4中原工学院

汉语121

陈姣姣

201201024106

鲁迅作品赏析

陈姣姣

(中原工学院汉语121,河南 郑州 450007)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鲁迅作品体现的文学风格,思想的转变,以及鲁迅作品中体现的现实要素。

【关键词】赏析 思维模式 突围 思想家 社会问题

作为文坛巨匠的鲁迅,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在民间,他以小说取胜,大家都知道阿Q、孔乙己、祥林嫂这些生命力常胜不衰的角色;在知识界,他的小说也始终倍受推崇,但他的杂文、散文就不一样了,先是,人们对他的杂文推崇备至,尔后冷落,很多人开始注重他的散文了。其实,我觉得鲁迅先生在这几方面的成绩都很突出,都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近些年来,在学术界,鲁迅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但对一般的知识分子和老百姓而言,他们离这些研究成果是十分遥远的,不过也不能说学术界的动态对他们毫无影响。本文试图对大众在鲁迅作品的赏析方面谈点自己粗浅的意见,我想,这对于鲁迅研究,对于文学理论与批评都是有意义的。虽然本文所论及的问题实质上也可以涉及到几乎所有作品的赏析,但我之所以选择鲁迅先生这个视角,一是因为他在文学中的地位,另一个相应的,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对于鲁迅作品赏析存在的问题最多、最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限于作者水平,所谈内容或有不妥之处,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思维模式的僵化与贫乏

记得我在一所中师学校任语文教师时,有次考试就考到了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秋夜》。当时试卷设置的问题主要是:枣树、星、月、小粉红花、小青虫分别象征了什么?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十分接近参考答案的,但有的学生的回答却引起了阅卷老师们的争议。很明显,这些学生并不是从“黑暗势力”与“光明势力”、“敌人”与“战友”角度来思考的,比如,有的认为,鲁迅先生在这凄清的秋夜,由周边的景物突然感觉到人生的残酷、人情的冷暖、环境的压抑,但他从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身上看到了生命力的旺盛,因而振奋了起来;有的认为作为 “诗人”的鲁迅,比较多愁善感,在这孤独的秋夜,感慨人生;有的则纯粹从自然、生理角度来解释,说鲁迅先生身体一直瘦弱,现在到秋天了,他更感觉环境的艰难,但对生活依然充满信心。当然,他们所说的象征就各不相同了。对于这些各式各样的答案,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但最后还是以参考答案为准。

这件事过去后,我们当时没有再进一步地去思考那些问题。最近又读到一篇赏析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的文章,文中说,北方的雪暗指北方的反动统治,江南的雪暗指南方的革命中心。读后颇觉不舒服,一是老是这样来分析鲁迅作品,显得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二是心中起了疑问,像《雪》这样的写景抒情的文章,也真的有这样政治意义吗?大家对这些问题可能已经司空见惯了,批评者已经有很多了,但看起来,再次仔细思考这些问题仍是十分必要的。

一直以来,我们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受到政治的影响,久而久之,大家不自觉地养成了固定的政治思维模式,无论什么样的一篇文学作品,我们首要的就是从思想倾向性入手。诚然,很多文学作品是有思想倾向性的,但有的文章我们却很难说出它有什么思想倾向来,而且有思想倾向性的文学作品,并不是仅仅只有思想倾向性。作为文学作品,尤其是像鲁迅先生这样的文学大家的作品,我们如果仅仅指出其思想倾向性,仅仅用 “反映了国民的劣根性”,“表达了对黑暗势

4中原工学院

汉语121

陈姣姣

201201024106

这常常出现在中小学教科书的参考书上、课堂上乃至一些研究生的论文中;后一种是用西方文学理论,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之类来分析,尽力避开作品政治、社会方面的思想内容,这常常出现在一些学术论文中。我认为后一种方法作为作品研究的一个侧面,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式的尝试,如果使用理论的方法得当,还是可取的。但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鲁迅先生生活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和使命感的作家,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入到了思想启蒙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之中,他不但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而且也留下了伟大的人文精神,我们不应该忽略或者歪曲他的作品的思想价值。当然,我们也不应该过多地或完全撇开文学性来谈他的思想倾向性或政治倾向性,甚至想当然地强加上一些思想性和政治性,这无疑会淹没他的作品的文学性,而鲁迅作品的价值正在于这文学性。我们应该避免走任何一个极端,应该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适应文学理论发展新的趋势和人们新的鉴赏需求,开展科学而理性的探讨。在我们的文艺研究走向“泛文化”研究的今天,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鲁迅及其作品,才是我们的方向。

鲁迅先生一直是注重大众对于文艺的欣赏的。“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而是只有少数的先天的低能者所不能鉴赏的东西。”②在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增长的今天,大众对于文艺是十分渴盼的,但大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往往和文艺工作者对于文艺的理解、宣传和教育有关,所以这个问题实质上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问题。大众容易受到学术权威的影响(其实学术界内部也一样),这种影响一旦深入,持续时间就较长,且不易改变,因此,我们绝不能对此有所疏忽。

鲁迅每部杂文集的名称,虽寥寥数字,却微言大义,让人回味无穷。第一类:自我解嘲

《坟》先生在《序言》里说:“„„还想将糟粕收集敛起,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迹。”将旧作比作糟粕,将散文集比作“新坟”,在自嘲的同时,含有抛却旧思想、轻装上阵的意思。

《南腔北调集》因有一位笔名“美子”的人攻击鲁迅演说时用语“南腔北调”,先生遂以此为文集之名。

第二类:讽刺论敌

《热风》鲁迅在该文集自序中说:“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以“热风”回击“冷嘲”,有讽刺论敌之意。

《华盖集》“华盖运”为一种霉运,用“华盖”命名,一方面显示他正视现实的险恶,另一方面也不无对论敌的嘲讽。

第三类:揭露现实

《而已集》鲁迅在自序中说:“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其中“而已”一词,表达了对残酷现实的愤懑与无奈。《伪自由书》该文集收录了鲁迅发表在《申报》“自由谈”栏目里的杂感。该集中《崇实》一文说得明白:“事实并没有这字眼好看。例如这《自由谈》,其实是不自由的。”以鲁迅的文章而论,要么被删节,要么被禁止,所以鲁迅冠以“伪”字。

《准风月谈》1933 年5 月,“自由谈”的编者登出了“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鲁迅自以为其文与风月无关,顶多只能算“准风月”,足见先生对文化围剿的批判态度。

第四篇:鲁迅

错误!未指定书签。-1-

错误!未指定书签。-1

《阿Q正传》 对全知叙述的嘲弄,从有距离的观照到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

《伤逝》 涓生的两难选择,终不免空虚与绝望。《在酒楼上》《孤独者》 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

3、继承、突破与创新

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借鉴西方,吸取传统戏剧美术诗歌小说的艺术经验。诗化小说(《伤逝》《社戏》)、散文体(《兔和猫》《鸭的喜剧》)、戏剧体(《起死》)

二、说不尽的阿Q:阿Q接受史

三、《野草》与《朝花夕拾》(一)《朝花夕拾》

1、“闲话风”: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

对“爱”与“死”的追记与思考。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慈爱柔和中蕴藏着深沉的悲怆。《阿长和〈山海经〉》《从„„》《藤野先生》《范爱农》《无常》《父亲的病》

亦有杂文笔法渗透所表现的批判和嘲讽。《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

2、“漫笔式”写法

任心闲谈。题材漫无边际,行文结构随意性,语言“原生味”。《狗·猫·鼠》

(二)《野草》

1、“独语体”

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逼视灵魂深处并进行哲理思考。

2、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趣统一,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1生存困境与选择 《死火》《影的告别》《过客》 ○2个体与他者的紧张关系 《这样的战士》《复仇》其

一、其二《求乞者》

3自我命运与形象 《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雪》《秋夜》《腊叶》

3、现实性:对绝望刻骨铭心的体验。《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4、艺术特色:紧张焦灼的创作心态,全新的艺术世界。

充满奇峻的变异,华丽而艰涩,诗化、小说化、戏剧化倾向。

下篇

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1、时代的忠实记录

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现代中国的“人史”。

富于现代性的报刊文体,及时地反映时代、作出评判,并得到反馈。

2、未经规范的自由文体 个人性、先锋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 ①“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②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揭示现实人生弊病与思想文化困境。批判一切奴役和压迫,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深刻性和尖锐性。

2、反常规的思维下的犀利与刻毒

①批判心理和灵魂 《论“他妈的”》《论照相之类》 ② “推背式”思考方法 《小杂感》

③独辟蹊径的思路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杀错了人〉异议》

错误!未指定书签。-3-

错误!未指定书签。-3

《朝花夕拾》共收散文十篇。这些作品写于1926年2月--11月,因为是“回忆的记事”,鲁迅自己称它为“回忆文”。最初在《莽原》上连载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8 年结集出版时改为《朝花夕拾》并由鲁迅加作一篇《小引》,篇目增加为11篇。《朝花夕拾》其实就是对童年“谈闲天”的追忆与模拟。“闲话风”是对《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二.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①注意人物刻画。运用白描和画殿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范爱农、藤野先生,长妈妈等。

②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记事怀人饱含 感情,常有凝练而感情浓郁的抒情或议论文字,在往事追叙中杂以对丑恶现实的批判嘲讽。③文体多样,文笔朴实优美。或重在写人;或以记事为主,或夹叙夹”写法。

一.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包括《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在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纵观《呐喊》和《彷徨》,它们无论在其思想性还是在其艺术性上,都更多地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把握鲁迅小说的高度成就,可以用鲁迅自己的两句话:一是“表现的深切”,二是“格式的特别”。前一句指独特的题材与思想发现,后一句指小说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

(一)“表现的深切”一-独特的题材、眼光(视角)与小说模式。

A、题材方面: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主要题材。鲁迅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所以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B、独特的眼光(观察视角):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精神病苦,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拷问”。

C、小说模式:常见的两种情节结构模式,即“看/被看” 与“离去--归来--再离去”。

(二)“格式的特别”--在小说叙述形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艺术风格、情节设置、人物塑造方面“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既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包括传统小说)艺术经验的结果;当然,借鉴并不能代替作家的创造,鲁迅的成功主要得力于他的无羁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鲁迅《呐喊》、《彷徨》正是“继承传统”与“冲破传统”的统一。议,杂以杂文笔法。

三.略评《野草》的艺术风格。

1、大量采用象征的暗喻的表现方法,是《野草》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2、大量运用梦境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意象纷呈,扑朔迷离。

3、《野草》在格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抒情的,有叙事的,还有辛辣的讽刺诗和短剧体的诗,而这些格式都视表现内容的需要情况而定。

4、《野草》的语言十分考究。在不少诗篇里,使用词句和段落的重复手法,构成特殊的意境,造成浓厚的气氛,突出形象和感情。

5、《野草》中有些篇章比较隐晦,难于理解。

总之,《野草》是五四新文苑中的奇葩,以它深远的寓意,深刻的思想,深切的抒情,精粹的艺术,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战斗的鼓舞和艺术上的享受,它为现代散文诗的创作开拓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一、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尖锐、曲笔、讽刺、深刻,“论时事不留面子”,常锐不可挡。

(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3)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

即形象性类型化:鲁迅常把抽象的道理化为了比喻的形象。(4)鲁迅杂文的主观性

鲁迅的议论都是个人情感化了的。在鲁迅杂文的艺术构思中,情感与理性认识(即思想)始终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议论与叙事、抒情、描写融为一体。所以,以理服人的同时,亦以情动人。(5)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5-

错误!未指定书签。-5-

二、《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1.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2.“古今杂揉”的手法。

3.“庄严”与“荒诞”两种色调的互相渗透。4.“速写”的笔法(这主要是在人物塑造上,不追求人物形象的多面性与丰富性,而仅仅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的勾勒,加以漫画化

第五篇:鲁迅

1、鲁迅原名周树人,与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并称“周氏兄弟”。

3、“鲁迅”是他在1918年5月发表的小说使《狂人日记》用的笔名。鲁迅在发表《狂人日记》前,曾创作过文言小说《怀旧》。

31、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4、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道'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12、鲁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28、《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故乡》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7、鲁迅自己曾经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26、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0、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几乎全以两个字命名,如《铸剑》、《奔月》、《出关》等,只有《不周山》是三个字,后来,这篇小说也改名为《补天》。

29、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11、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

6、鲁迅小说《肥皂》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家四铭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16、鲁迅小说代表作《阿Q正传》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未庄”的浙江农村。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出自 “阿Q”之口。“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10.吕纬甫是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关于知识分子,鲁迅曾在小说《在酒楼上》中有一个著名的比喻: “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

10、小说《**》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20、单四嫂子是小说《明天》中的主人公。

21、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23、赵贵翁、路上的人、小孩子“他们”代表旧文化的群体,这是鲁迅笔下最有价值的“庸众的群体”。

24、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其中,陈士成的形象出自作品《白光》。

25、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27、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中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早在他创作小说《示众》以前,就在他的第三部小说《药》有精彩的描写。

32、“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出自鲁迅的散文诗《影的告别》。

1.鲁迅小说中封建卫道士的形象有(B^D^E^)A.夏瑜B.鲁四老爷C.陈士诚D.四铭E.高尔础 1.下列鲁迅小说被收入《故事新编》的有(A^B^C^D^E^)

A.《非攻》B.《理水》C.《奔月》D.《铸剑》E.《起死》

2、除《狂人日记》外,鲁迅在另一篇小说中也写了一个带象征意味的“狂人”,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痛快地发抒了叛逆反抗之声。这篇小说是(A)。A.《长明灯》 B.《在酒楼上》C.《孔乙己》 D.《阿Q正传》

5、“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出自鲁迅的(B)

A.《示众》 B.《呐喊·自序》 C.《祝福》 D.《马上支日记》

6、鲁迅最后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D)。A.《故乡》

B.《明天》

C.《**》

D.《离婚》

19、鲁迅最后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集是(B)。A.《呐喊》

B.《彷徨》

C.《热风》

D.《故事新编》

7、《肥皂》中四铭向儿子讨教的“恶毒妇”一词的意思是(C)。A.伪君子

B.不正经的人 C.老傻瓜

D.很凶的女人

8、“你听我讲下去:她们面前围了一大群人,毫无敬意,只是打趣。还有两个光棍,那是更其肆无忌惮了,有一个简直说,‘阿发,你去买两块肥皂来,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你想,这„„”说这话的人是(C)。

A.微翁 B.道统

C.四铭 D.学程

9、“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段描写出自(A)。A.《狂人日记》 B.《肥皂》C.《阿Q正传 D.《示众》

10、阿Q认为,他一生“行状”上的惟一的一个污点在于(C)。A.被革命党剪了辫子

B.死前没能唱戏文

C.画圈画不圆

D.被抓进又抓出

11、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同时也注入了鲁迅的主观精神,他作品中有的人物的名字,就是根据他自己的笔名衍生而成的。比如(C)。A.吕纬甫 B.魏连殳

C.宴之敖 D.眉间尺

12、鲁迅写作《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主要是因为林语堂在一家当时著名的散文刊物上提倡“费厄泼赖”(Fair play)。这家刊物是(C)。

A.《论语》 B.《每周评论》

C.《语丝》 D.《现代评论》

14、温儒敏教授认为,有两篇作品是可以当作鲁迅小说的“纲”来读的,那就是《狂人日记》和(A)。

A.《长明灯》 B.《示众》

C.《孔乙己》 D.《白光》

16、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C)等。A.《祝福》 B.《**》

C.《肥皂》 D.《明天》

17、鲁迅笔下的魏连殳形象出自小说(B)。

A.《在酒楼上》 B.《孤独者》

C.《肥皂》 D.《伤逝》 20、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C)。

A.《野草》

B.《随感录》

C.《热风》

D.《坟》

21、和“五四”前后的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并不乐观,甚至有些消沉,他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也以写小说来排遣“苦的寂寞”。这些小说后结集为(A)。A.《呐喊》

B.《彷徨》

C.《热风》

D.《故事新编》

22、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C)。

A.《理水》

B.《出关》

C.《非攻》

D.《铸剑》

10、鲁迅小说在艺术格局上有许多突破和创新,在以下作品中,采用“类散文体”的作品是(C)。A. 《伤逝》

B.《**》

C.《故乡》

D.《明天》

1、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完成的前三篇白话小说是(A、B、D)。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阿Q正传》

D.《药》

2、《铸剑》的高潮是对于“三头相搏”的描写,这相搏的三个头分别是(A、C、D)。A.眉间尺 B.宴之敖者

C.黑色人 D.大王

3、鲁迅表现“看/被看”模式的小说主要有(A、B、C、D)。A.《狂人日记》 B.《示众》

C.《阿Q正传》 D.《药》

4、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C E F G H)等。

A.《阿Q正传》 B.《**》

C.《狂人日记》 D.《明天》 E.《肥皂》

F.《孤独者》

G.《伤逝》

H.《在酒楼上》

7、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A、B、C、D)。A.狂人

B.孔乙己

C.子君

D.魏连殳

8、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作品有(A、B、D、E、F、G)。

A.《祝福》

B.《**》

C.《白光》

D.《明天》 E.《故乡》 F.《阿Q正传》

G.《明天》

11、对于如何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鲁迅在三点明确的主张,它们是(B)(C)(D)。A.分析

B.批判

C.继承

D.转化

3.简析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答案:看客以“看”的共同爱好暂时聚合成一个有荒诞意味的群体,鉴赏、咀嚼、玩味和吞噬被看者的灵魂和肉体,显示比狼更凶狠的本性。除对不幸者的赏玩外,看客们也把革命者 的悲壮牺牲作为赏玩对象。看客形象的塑造,既包含鲁迅对看客们的鞭打与愤怒,又包 含着他对觉醒者、启蒙者悲惨命运的同情与思考。1.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征。

答案:《故事新编》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历史史实,使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严肃与滑稽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油滑”手法,鲁迅在借鉴传统 二丑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独特的“油滑”写法

7、近十年来,海内外都有人对鲁迅提出批评,甚至否定。这是为什么?

答 1:“一种原因是因为人们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从这一角度看,可以理解,也比较正常,但批评应实事求是,讲求理性。2另一种原因是人们对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误解。认为他对传统的批判割裂了传统,伤了元气,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全面。3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出路这一点上,鲁迅有其明确的主张,那就是对传统一要批判,二要继承,三要转化。4鲁迅同时在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批判、攻打、破坏,二是梳理、继承、创新。不能轻易断言,鲁迅和‘五四’一代割裂了传统,并指责他们是破坏者。”

8、鲁迅小说的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创作基调正如鲁迅自己所作的“忧愤深广”的总结。

对于《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8.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呐喊》、《彷徨》为什么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成熟的标志?

A.“表现的深切”。从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改造国民性的关注,以及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三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表现出

“忧愤深广”的基调。B.“格式的特别”。鲁迅小说对传统表现方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都有创新,“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实现了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突破,从而完成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并成为中国现代各体小说发展的重要源头。

2、为什么可以说《呐喊》和《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第一,题材的变革。在取材上,中国的传统小说历来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绿林好汉的世界,即使是描写人世间的生活,也是不离其神仙鬼怪,以追求故事的传奇性和情节的曲折性为特色。然而,鲁迅的小说,大多取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即使是表现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也常常是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小事和生活场景来实现的。

第二 独特的艺术想象和构思。鲁迅小说在五四时期众多取材于普通人生的小说中一枝独秀,则在于它总是能够从大家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出生活中所蕴含的“一切的永久的悲哀”,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的陌生化,并形成独特的冷峻风格。

第三 深刻揭示国民的灵魂与精神。鲁迅的小说对传统的突破,又表现在揭示灵魂的深,注重揭示心理之深的表现,是小说向现代转型的显著的特征之一。

第四,鲁迅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他在小说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的突破与创新

1.分析:女作家陈衡哲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记实小说”《一日》,不仅用白话,完全打破了旧小说的格式,写的是美国女子大学学生一天的琐事。《狂人日记》之前,诗歌、散文也出现了用白话写作的作品。但《狂人日记》以足够的思想艺术分量,深刻体现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并且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狂人日记》的思想价值或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对封建礼教本质的深刻揭示上。鲁迅写作《狂人日记》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B,《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的成熟。《狂人日记》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小说文本就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的结构。

C,综上所述,正因为《狂人日记》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足以代表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足以标志中国现代新小说的成熟,才使它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11、阿Q的革命是什么样的“革命”,鲁迅是怎样描写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试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说明。

A、阿Q的革命,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国民性的缺陷和弊端。阿Q身上的革命要求和他的精神胜利法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联系的。阿Q的革命,是其性格复杂性的表现,也是其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

B、阿Q革命的实质。作为对“精神胜利法”的反叛,正是农民从愚昧走向觉醒的开始。但这是最初阶段的“自发革命”,是中国社会不能进步,封建统治可以延续几千年的一个根本原因。阿Q的革命无非是想拿点东西式的革命,带有农民自发革命的特色。

C、阿Q的革命深刻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通过作品“不准革命”的内容,辛亥革命不是阿Q的革命,不是中国农民的革命。辛亥革命中,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民仍然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而且即使有阿Q这样极少数下层农民急于改变自己的地位而投身革命,也因为改良派的反对和统治者的报复而最终被拒之门外,甚至像阿Q一样成为示众的材料和杀一儆百的屈死冤鬼。阿Q的被杀,表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也是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做出的总结。

下载鲁迅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鲁迅

    关于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撰写的《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即是说“鲁迅”这个笔名是与中国现代......

    浅谈鲁迅

    浅谈鲁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

    鲁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鲁迅全集》

    鲁迅先生的笔是投枪,是匕首,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是最任性的。《鲁迅全集》融会了鲁迅先生的斗争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这本书里收录的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鲁迅全集

    故乡、 闰土小结 小说成功的塑造了闰土这个典型的农民形象。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纯真善良,勤劳朴实。......

    鲁迅

    看字里行间的独行者 ——《野草》读后感 散文,最能“暴露”和“揭发”作者的内心世界,即便是最晦涩的语言,也难掩奔突的情感岩浆。如果说《呐喊》、《彷徨》是鲁迅将国民麻木的......

    《鲁迅》

    《鲁迅》当我们开始学习文学作品的时候,就会不断接触鲁迅先生的文章,即便时隔多年我还是依然会记得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社戏》、《藤野先生》等......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