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爱上公司”“爱上工作”成就了如今的我

时间:2019-05-14 05:5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稻盛和夫:“爱上公司”“爱上工作”成就了如今的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稻盛和夫:“爱上公司”“爱上工作”成就了如今的我》。

第一篇:稻盛和夫:“爱上公司”“爱上工作”成就了如今的我

稻盛和夫:“爱上公司”“爱上工作”成就了如今的我

稻 盛 · 金 句 任何工作,只要全身心投入并取得成功,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并产生自信,进而萌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欲望。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你就会更加热爱工作。这种状态下,任何努力也不会觉得辛苦,就能孕育出优异的成果。——《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

稻 盛 · 金 句 - 28 来自活法

00:00 07:24

01 1999年3月,我前往京瓷公司位于鹿儿岛的川内工厂。在京瓷发展史上,它是公司的第二座工厂。在那里,我向数百名干部级员工做了题为《度过幸福人生的五大要点》的讲话。我说道:“京瓷公司即将迎来40周年庆典。回顾这段岁月,我觉得自己的人生非常幸福美好。‘幸福美好地度过一生’其实是每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为此,我们必须在平时做到五点。”这五大要点的第一点便是“爱上工作”。这源于我自己的人生感受。大学毕业后,我在进入的第一家公司里学会了爱上自己的工作,这正是我能有今日成就的重要原因。所以说,不管对于人生还是事业,“爱上工作”的确非常重要。02 1955年,我大学毕业,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结束,日本经济极不景气,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在一位老师的照顾下,我总算进入了京都一家名为松风工业的公司工作,该公司主要生产绝缘瓷瓶,但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在日本战败后的10年间,一直赤字不断,已经处于银行监管之下,工资迟发一两周也是家常便饭。加上业绩低迷,公司与工会之间时常爆发劳资冲突。当时所住的员工宿舍也是破破烂烂——地上的榻榻米千疮百孔,里面的干草都露了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一进公司便满腹牢骚。承蒙老师的关照自己才得以就职,原本应该心怀感激才对,可我却一个劲儿地说公司的坏话。当时和我同期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共有5人,大家每次聚在一起,就开始异口同声地发泄对公司的不满:“没想到这家公司如此破烂不堪。”尽管辞职了也无处可去,可却一直把“快点儿辞了算了”“谁会第一个走人呢”等话挂在嘴边。抱着这种心态,我们根本无法爱上工作。后来,这些同期的同事先是走了一个,后来又走了第二个,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辞职后,等到那年夏末,除了我以外,就只剩一个来自九州天草的男同事了,他毕业于京都大学。有一天,我和他决定去报考自卫队,于是去京都的自卫队事务所拿了申请书,之后去位于伊丹的自卫队营地参加了干部候补生考试。结果我们两人都顺利通过,获得了进入干部候补生学校的资格。由于办理入伍手续时需要户口副本,所以我叫家里人给我寄过来,可左等右等,户口副本却一直没有寄来。就这样我错过了截止日期,没能进入自卫队。那位成功加入自卫队的同事在离别时对我说:“稻盛君,你加油吧。我走了。”看着他英姿飒爽地离去,我却孤零零一个人留在了那家破烂公司里,自己连个吐苦水的对象都没了,心里五味杂陈。

03在那样的处境之下,我渐渐认识到,整天唉声叹气、牢骚满腹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这就像仰头向天吐唾沫,唾沫吐不到天上,还最终落到自己身上。既然如此,不如试着改变心态,埋头工作。从那以后,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精密陶瓷的研究中。不久,研究成果也开始慢慢显现,这让我感受到了工作的乐趣。

我的大学专业是有机化学,主修的方向是石油化学和合成树脂。对于制陶技术,我只是在就职前临阵磨枪地学过一点。因为当时我对无机化学并不是很感兴趣。但随着自己的努力研究结出成果,我对于制陶领域的兴趣渐渐浓厚起来。由于产生了兴趣,就愈发努力地投入其中,结果又获得了新的成果。随着这样的循环,仅仅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我便成功合成了新型高频绝缘材料,当时在日本尚属首次。在我成功的前一年,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已经成功合成了同种陶瓷材料,但我是凭借自己的技术工艺独自研发,这也是日本首次成功合成该材料。为此,受到周围人大力赞扬的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重新树立了自信。从那以后,我的人生开始出现转机,开始变得顺利。“爱上公司”“爱上工作”。我深切体会到,这样的品质成就了如今的自己。04要把工作做得完美,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靠自我激励、自我燃烧产生出来。

而自我燃烧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爱上工作。任何工作,只要全身心投入并取得成功,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并产生自信,进而萌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欲望。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你就会更加热爱工作。这种状态下,任何努力也不会觉得辛苦,就能孕育出优异的成果。只有把心态提升到这样的境界,才能在工作中取得辉煌的成功。编辑|列文

主播|小七

审校|相松

本文摘编自《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稻盛和夫丨著东方出版社丨出版

第二篇:稻盛和夫杭州演讲:工作的意义

稻盛和夫杭州演讲:工作的意义

由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主办的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杭州报告会有这么多的中国企业家参加,还有许多日本盛和塾的塾生参加,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从2010年开始,我就想在这个经营哲学报告会上,为筹办这次大会付出极大努力的杭州盛和塾的朋友们。系统地讲解我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这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经营实践中,我亲身体悟的心得。

从北京报告会讲解《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开头,在青岛讲了《经营十二条》,在广州讲了《阿米巴经营》,在大连讲了《京瓷会计学》,在重庆讲了《领导人的资质》,去年在成都又以《企业治理的要诀》为题,讲述了如何激励员工的问题。

通过这些讲演,我强调了在企业经营中哲学的重要性,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讲述了有关企业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架构,还讲述了企业的领导人以及员工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在这一系列讲演之后,今天我想以“干法”为题,谈一谈执掌企业之舵的领导人即经营者应该如何工作的问题。

自己尽可能轻松,驱使员工卖命,借此赚大钱、发大财,这样的经营者大有人在。还有,创办新型风险企业,通过上市一攫千金,然后年纪轻轻就退出江湖,休闲享乐。这样来定位人生目的的经营者,不论哪个国家都为数不少。

我认为,如果像这样,只把赚钱和享乐当作人生目的,那么,从结果来说,经营者自己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企业也不可能持续成长发展。社会总是期待经营者具备更为高尚的人生目的。

迄今为止我在中国的讲演中所论述的经营的原理原则,经营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架构,能不能正确地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实践的经营者的干法,或者说取决于经营者的工作目的到底是什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让在座各位,作为经营者,能成大器、做大事,我觉得也有必要请大家重新认识工作的意义。

那么,经营者具体应该怎么工作?还有,经营者究竟为什么而工作?我想按着这个顺序讲下去。首先,理所当然,经营者必须将他的事业引向成功。无论是创建风险企业,还是继承原有的事业,让事业走上轨道,促使它成长发展,乃是经营者的第一要务。

这个出发点,就是要抱着“无论如何也要让事业成功”这种强烈的愿望去工作,在这一点上做到极致。这种强烈的“意识”类似于格斗时必须具备的“斗争性”。缺乏这种“斗争性”的人,首先就不适合当经营者。相反,只要具备这种“意识”,哪怕资金、技术、人才不足,都可以靠热情和执着的信念加以弥补,就可以让事业获得成功。

大家或许认为,仅仅依靠“意识”,事业不可能成功。然而,在“意识”里秘藏着巨大的力量。一般认为,逻辑演绎、推理推论,构思战略,就是说使用头脑“思考”最重要。心中“意识”到什么,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心中的“意识”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用头脑进行的思考。在我们的人生中,“意识”所具备的强大的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意识”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根源和基础。证明这一点的,就是现代文明社会所走过的历程。

原始的人类采摘树上的果实,捉鱼捕兽,依靠采撷狩猎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共生。此后,大概在一万年之前,人类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生产手段,借此种植谷物,饲养家畜,以供食用,由此进入农耕畜牧的时代。在采撷狩猎的时代,人类仅靠自身的意志无法生存,但依靠农耕畜牧,人类开始摆脱自然的束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下去。

尔后,距今约250年前,英国发起了所谓产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让人类掌握了驱动力。从这个时候开始,发明创造接二连三,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这才构筑了如此壮观、如此富裕的现代文明社会。而这一切只用了短短的250年的时间。

就是说,现在的这个文明社会发端于产业革命,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发达。那么,科学技术为什么能如此发达呢?不用说,其本源就是我们人类原来就具备的“意识”。

“想这么干”、“如果有这个东西那就方便了”、“如果有这种可能性就太好了”,这一类“意识”、“念头”,会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浮现。比如,迄今为止我们都是步行或者奔跑,那么有没有更加快速、更加方便的移动方法呢?“很想乘坐新式的交通工具”,这类“意识”、“念头”会像梦一样在我们的心中升起。这如梦般的“意识”会转变成强烈的动机,然后会付诸于实践,人们开始着手制作新的交通工具。首先用头脑构思,接着努力试作,然后再思考,深入地思考,不断钻研改进,经过反复的失败,最后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有人设计制造了自行车;有人发明了蒸汽机车、后来演变为电车;有人发明了汽车;有人造出了飞机。

发明创造某种东西,在具体实施时,必须用头脑思考,必须进行研究。但其发端却是突然在心中浮现的“念头”。一般说来,“念头”这东西往往受到轻视。常听人说:“不要凭念头、不要凭心血来潮说事”。但实际上,这个“念头”才是最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一切发明创造的起源,都发端于这个“念头”。

这在企业经营中也完全一样,经营者心中的强烈的“念头”就可能变为现实。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故事。“首先你必须得这么想!”就是说愿望非常重要。我年轻时就从松下幸之助先生那里学到了这一条。

京瓷创业时,在企业经营上我是外行,我很想从成功的企业家那里学到经营的秘诀。当时正好拿到了松下幸之助先生讲演会的邀请书。我很迫切地想知道,被世人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先生究竟是用什么思想经营企业的?我提出申请,满怀期待,赶赴讲演会场。当天因工作关系我迟到了,我在会场的最后面一排,站立着听讲。

“经营企业在景气好的时候,不要以为景气会一直好下去,要考虑到经济会出现不景气,在资金有余裕时要做好储备。就是要像蓄水的水库一样,经营企业要为不景气时做准备。”

松下先生讲的主题是:大量降雨,如果任其流入江河,就会引起洪水泛滥,招致大水灾。所以先要让河水流入水库,然后按需要放水,这样不仅可以遏止洪水,干旱时还可以防止河水断流,这样就有效地使用了雨水。这种治水的思维方式应用到企业经营上,就是所谓“水库式经营”。

讲演结束松下先生开始回答听众的问题。后排有人举手提问:“您所说的水库式经营,就是经营必须有余裕、有储备,我们都明白,松下先生就是不说,我们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也都懂得这一点,也都这么想,但正因为做不到,我们才感觉苦恼。究竟怎么做经营才能有余裕?如果不教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我们不满意,不好办。”提问中夹杂着抗议的味道。

那一刻,松下先生脸上露出了非常困惑的神情,沉默片刻,他轻声地自言自语,只说了一句话:“不!你不想可不行啊!”然后又保持沉默,听众以为松下答非所问,所以哄堂大笑。当时的情景我记忆犹新。

但是,就在那一瞬间,我感觉犹如电流通过我的全身。“你不想可不行啊!”松下先生嘟囔似的说出的这句话中,包含了万种思量,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你不想可不行啊!”这句话,松下先生想传递的意思是:

“你说你也想让自己的经营有余裕,但怎么做经营才能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你的公司一定有适合你公司的做法,因此我没法教你,但经营企业绝对要有余裕,你自己必须认真去想,这个„想‟才是一切的开始”。

就是说,“如果可以的话就好了!”凭这种程度的、轻浮的想法或愿望,要达成高目标,要实现远大理想是根本不可能的。经营要有余裕,你是不是发自内心、真正这么想?这是关键。如果你真心这么想,你就会千方百计、拼命思考具体的办法,水库就一定能建成。松下先生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前面已说过,“无论如何非如此不可”,人如果强烈地祈愿,那么他这种“意识”一定会化作行动,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朝着这种意愿实现的方向去努力。当然,这种“意识”必须非常强烈。不是漫不经心,而是“不管怎样、无论如何都要这么干!”“非如此不可!”,必须是这种强烈的意念支配的愿望和梦想。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其前提就是要具备这种强烈而持久的愿望。

抱有了这种强烈的愿望,接着就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一条了。努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另外,如果问:“你努力了吗?”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是的,我努力了”。

但是,普通程度的努力不管你如何持续,你也不过是付出了与普通人一样的努力,你只是做了理所当然的事。这样的话,成功是没有把握的。只有付出不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可期待获得巨大的成果。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句话非常关键。在工作中想要做成某件事情,就要不惜付出无穷无尽的努力。不肯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却想获得很大的成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么说,人们就难免误解,好像“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一件特别的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做出无限度的努力似乎是一味苛刻的要求我们自己。但事情决非如此。

放眼自然界,不管什么动物、什么植物,不在拼命求生存的物种并不存在。只有我们人类才会心怀邪念,贪图享乐。

初春时分,我在京都的自家附近散步。在城墙的石缝中有嫩草出土,走近细看,石块和石块的缝隙之间,只有一点点泥土,但就在这少得可怜的土壤中,草儿拼命吸取春天的阳光雨露,萌生出它的嫩芽。

此后,春季只短短的持续几周,抢在这期间,草儿接受阳光的恩泽,匆匆地长叶、开花、结籽。如果不这样,等到夏天来临,石壁在灼热的阳光曝晒下,温度急速上升,草儿就会枯死。所以赶在酷暑到来之前,草儿必须竭尽全力、拼命生长,以便留下子孙,然后枯萎。

在柏油马路的缝隙中长出的、连名字也不为人知的杂草,它们的命运也一样。在水分极端缺乏的、地狱般炎热的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杂草都挣扎着拼命求生,希望比别的杂草获得更多的阳光,以便长得更大些,为此,它们拼命扩展草叶,伸展草茎,为生存而竞争。

不是为了击败对手而拼命,而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拼命努力。自然界原本就是这么形成的,不拼命求生的植物绝不存在,不努力的草类无法生存。

动物也一样,如果不拼命求生存必将灭绝,此乃是自然界的铁则。只有我们人类,谈到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拼命工作”,反而觉得很特别,很难接受。这不对!不仅是为了获得成功必须勤奋努力,就是为了生存也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乃是自然的法则。

为什么自然或者上天会按照这种法则来创造世界呢?别的生物“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上天赋予的本能。但是我们人类却必须依靠自己觉悟,才能明白这个道理。我认为,特别是我们经营者,必须自觉地意识到拼命工作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这与“经营者为什么而工作”这一根本性的问题相关连。因此,接下来我就想论述关于经营者工作目的这一问题。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经营者的时候,我一边“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工作,一边又觉得充当我这样的角色很是吃亏。越是全身心投入工作、越是光明正大地经营企业,越觉得不划算,像我这样的、付出和收获不相称的工作世上恐怕没有吧。我真的这么想过。

第三篇:干法:经营者应该怎么工作(2014稻盛和夫杭州演讲全文)

干法:经营者应该怎么工作(2014稻盛和夫杭州演讲全文)

2014-07-04稻盛和夫蜗牛会

导读|本文是稻盛和夫先生2014年6月29日在杭州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报告会的演讲。

我是刚才承蒙介绍的稻盛。

由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主办的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杭州报告会有这么多的中国企业家参加,还有许多日本盛和塾的塾生参加,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为筹办这次大会付出极大努力的杭州盛和塾的朋友们。

从2010年开始,我就想在这个经营哲学报告会上,系统地讲解我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这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经营实践中,我亲身体悟的心得。

从北京报告会讲解《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开头,在青岛讲了《经营十二条》,在广州讲了《阿米巴经营》,在大连讲了《京瓷会计学》,在重庆讲了《领导人的资质》,去年在成都又以《企业治理的要诀》为题,讲述了如何激励员工的问题。

通过这些讲演,我强调了在企业经营中哲学的重要性,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讲述了有关企业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架构,还讲述了企业的领导人以及员工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在这一系列讲演之后,今天我想以“干法”为题,谈一谈执掌企业之舵的领导人即经营者应该如何工作的问题。自己尽可能轻松,驱使员工卖命,借此赚大钱、发大财,这样的经营者大有人在。

还有,创办新型风险企业,通过上市一攫千金,然后年纪轻轻就退出江湖,休闲享乐。这样来定位人生目的的经营者,不论哪个国家都为数不少。

我认为,如果像这样,只把赚钱和享乐当作人生目的,那么,从结果来说,经营者自己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企业也不可能持续成长发展。社会总是期待经营者具备更为高尚的人生目的。

迄今为止我在中国的讲演中所论述的经营的原理原则,经营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架构,能不能正确地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实践的经营者的干法,或者说取决于经营者的工作目的到底是什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让在座各位,作为经营者,能成大器、做大事,我觉得也有必要请大家重新认识工作的意义。

那么,经营者具体应该怎么工作?还有,经营者究竟为什么而工作?我想按着这个顺序讲下去。

首先,理所当然,经营者必须将他的事业引向成功。无论是创建风险企业,还是继承原有的事业,让事业走上轨道,促使它成长发展,乃是经营者的第一要务。这个出发点,就是要抱着“无论如何也要让事业成功”这种强烈的愿望去工作,在这一点上做到极致。这种强烈的“意识”类似于格斗时必须具备的“斗争性”。缺乏这种“斗争性”的人,首先就不适合当经营者。相反,只要具备这种“意识”,哪怕资金、技术、人才不足,都可以靠热情和执着的信念加以弥补,就可以让事业获得成功。

大家或许认为,仅仅依靠“意识”,事业不可能成功。然而,在“意识”里秘藏着巨大的力量。一般认为,逻辑演绎、推理推论,构思战略,就是说使用头脑“思考”最重要。心中“意识”到什么,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心中的“意识”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用头脑进行的思考。在我们的人生中,“意识”所具备的强大的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意识”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根源和基础。证明这一点的,就是现代文明社会所走过的历程。

原始的人类采摘树上的果实,捉鱼捕兽,依靠采撷狩猎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共生。此后,大概在一万年之前,人类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生产手段,借此种植谷物,饲养家畜,以供食用,由此进入农耕畜牧的时代。在采撷狩猎的时代,人类仅靠自身的意志无法生存,但依靠农耕畜牧,人类开始摆脱自然的束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下去。

尔后,距今约250年前,英国发起了所谓产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让人类掌握了驱动力。从这个时候开始,发明创造接二连三,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这才构筑了如此壮观、如此富裕的现代文明社会。而这一切只用了短短的250年的时间。

就是说,现在的这个文明社会发端于产业革命,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发达。那么,科学技术为什么能如此发达呢?不用说,其本源就是我们人类原来就具备的“意识”。

“想这么干”、“如果有这个东西那就方便了”、“如果有这种可能性就太好了”,这一类“意识”、“念头”,会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浮现。比如,迄今为止我们都是步行或者奔跑,那么有没有更加快速、更加方便的移动方法呢?“很想乘坐新式的交通工具”,这类“意识”、“念头”会像梦一样在我们的心中升起。

这如梦般的“意识”会转变成强烈的动机,然后会付诸于实践,人们开始着手制作新的交通工具。首先用头脑构思,接着努力试作,然后再思考,深入地思考,不断钻研改进,经过反复的失败,最后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有人设计制造了自行车;有人发明了蒸汽机车、后来演变为电车;有人发明了汽车;有人造出了飞机。

发明创造某种东西,在具体实施时,必须用头脑思考,必须进行研究。但其发端却是突然在心中浮现的“念头”。一般说来,“念头”这东西往往受到轻视。常听人说:“不要凭念头、不要凭心血来潮说事”。但实际上,这个“念头”才是最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一切发明创造的起源,都发端于这个“念头”。

这在企业经营中也完全一样,经营者心中的强烈的“念头”就可能变为现实。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故事。“首先你必须得这么想!”就是说愿望非常重要。我年轻时就从松下幸之助先生那里学到了这一条。

京瓷创业时,在企业经营上我是外行,我很想从成功的企业家那里学到经营的秘诀。当时正好拿到了松下幸之助先生讲演会的邀请书。我很迫切地想知道,被世人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先生究竟是用什么思想经营企业的?我提出申请,满怀期待,赶赴讲演会场。

当天因工作关系我迟到了,我在会场的最后面一排,站立着听讲。

“经营企业在景气好的时候,不要以为景气会一直好下去,要考虑到经济会出现不景气,在资金有余裕时要做好储备。就是要像蓄水的水库一样,经营企业要为不景气时做准备。”

松下先生讲的主题是:大量降雨,如果任其流入江河,就会引起洪水泛滥,招致大水灾。所以先要让河水流入水库,然后按需要放水,这样不仅可以遏止洪水,干旱时还可以防止河水断流,这样就有效地使用了雨水。这种治水的思维方式应用到企业经营上,就是所谓“水库式经营”。

讲演结束松下先生开始回答听众的问题。后排有人举手提问:“您所说的水库式经营,就是经营必须有余裕、有储备,我们都明白,松下先生就是不说,我们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也都懂得这一点,也都这么想,但正因为做不到,我们才感觉苦恼。究竟怎么做经营才能有余裕?如果不教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我们不满意,不好办。”提问中夹杂着抗议的味道。

那一刻,松下先生脸上露出了非常困惑的神情,沉默片刻,他轻声地自言自语,只说了一句话:“不!你不想可不行啊!”然后又保持沉默,听众以为松下答非所问,所以哄堂大笑。当时的情景我记忆犹新。

但是,就在那一瞬间,我感觉犹如电流通过我的全身。“你不想可不行啊!”松下先生嘟囔似的说出的这句话中,包含了万种思量,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你不想可不行啊!”这句话,松下先生想传递的意思是:

“你说你也想让自己的经营有余裕,但怎么做经营才能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你的公司一定有适合你公司的做法,因此我没法教你,但经营企业绝对要有余裕,你自己必须认真去想,这个„想‟才是一切的开始”。

就是说,“如果可以的话就好了!”凭这种程度的、轻浮的想法或愿望,要达成高目标,要实现远大理想是根本不可能的。经营要有余裕,你是不是发自内心、真正这么想?这是关键。如果你真心这么想,你就会千方百计、拼命思考具体的办法,水库就一定能建成。松下先生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前面已说过,“无论如何非如此不可”,人如果强烈地祈愿,那么他这种“意识”一定会化作行动,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朝着这种意愿实现的方向去努力。当然,这种“意识”必须非常强烈。

不是漫不经心,而是“不管怎样、无论如何都要这么干!”“非如此不可!”,必须是这种强烈的意念支配的愿望和梦想。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其前提就是要具备这种强烈而持久的愿望。

抱有了这种强烈的愿望,接着就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一条了。努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另外,如果问:“你努力了吗?”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是的,我努力了”。

但是,普通程度的努力不管你如何持续,你也不过是付出了与普通人一样的努力,你只是做了理所当然的事。这样的话,成功是没有把握的。只有付出不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可期待获得巨大的成果。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句话非常关键。在工作中想要做成某件事情,就要不惜付出无穷无尽的努力。不肯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却想获得很大的成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么说,人们就难免误解,好像“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一件特别的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做出无限度的努力似乎是一味苛刻的要求我们自己。但事情决非如此。

放眼自然界,不管什么动物、什么植物,不在拼命求生存的物种并不存在。只有我们人类才会心怀邪念,贪图享乐。

初春时分,我在京都的自家附近散步。在城墙的石缝中有嫩草出土,走近细看,石块和石块的缝隙之间,只有一点点泥土,但就在这少得可怜的土壤中,草儿拼命吸取春天的阳光雨露,萌生出它的嫩芽。

此后,春季只短短的持续几周,抢在这期间,草儿接受阳光的恩泽,匆匆地长叶、开花、结籽。如果不这样,等到夏天来临,石壁在灼热的阳光曝晒下,温度急速上升,草儿就会枯死。所以赶在酷暑到来之前,草儿必须竭尽全力、拼命生长,以便留下子孙,然后枯萎。

在柏油马路的缝隙中长出的、连名字也不为人知的杂草,它们的命运也一样。在水分极端缺乏的、地狱般炎热的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杂草都挣扎着拼命求生,希望比别的杂草获得更多的阳光,以便长得更大些,为此,它们拼命扩展草叶,伸展草茎,为生存而竞争。

不是为了击败对手而拼命,而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拼命努力。自然界原本就是这么形成的,不拼命求生的植物绝不存在,不努力的草类无法生存。

动物也一样,如果不拼命求生存必将灭绝,此乃是自然界的铁则。只有我们人类,谈到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拼命工作”,反而觉得很特别,很难接受。这不对!不仅是为了获得成功必须勤奋努力,就是为了生存也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乃是自然的法则。

为什么自然或者上天会按照这种法则来创造世界呢?别的生物“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上天赋予的本能。但是我们人类却必须依靠自己觉悟,才能明白这个道理。我认为,特别是我们经营者,必须自觉地意识到拼命工作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这与“经营者为什么而工作”这一根本性的问题相关连。因此,接下来我就想论述关于经营者工作目的这一问题。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经营者的时候,我一边“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工作,一边又觉得充当我这样的角色很是吃亏。越是全身心投入工作、越是光明正大地经营企业,越觉得不划算,像我这样的、付出和收获不相称的工作世上恐怕没有吧。我真的这么想过。

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本来只应该承担有限的责任,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日本,当需要向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会说:“你是社长,贷款需要你个人做担保”。社长必须拿出自己的土地房产作抵押,才能取得贷款。一旦经营失误,不仅公司破产倒闭,而且用作担保抵押的房屋土地也可能被金融机构收走。

一方面要背负这种倾家荡产的风险,另一方面因为要光明正大地经营企业,所以在规定的工资之外没有其他收入,也没有什么特权或好处。另外,尽管责任重于山,有时却还要受到员工的猜疑:“社长背着我们拿了很多好处”。社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忙个不停。这样想来,经营者真的不好当,吃力不讨好。我就曾经这么想过。

我甚至想过,既然社长要负如此大的责任,工作又是如此辛苦,获取更高的报酬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我记得,京瓷公司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时,公司的税前利润已达20亿日元,而我当时的年薪只有区区数百万日元。

“一年做出20亿日元利润的企业的创业者、经营者,年薪只有数百万日元,未免太低了。哪怕一个月工资100万日元,一年也不过1200万日元,只占利润额的很小一部分。京瓷是以我的技术和才能为基础创立的公司,现在获得20亿日元的利润,也是依靠我作为经营者发挥力量的结果。”

当时我头脑中突然冒出过这样的想法,但那时我又纠正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我应该将自己经营者的才能用来为大家服务,上天要求我发挥这样的作用。我能成为经营者,或许在我身上真的拥有某种才能。但是,我具备这种才能并没有任何的必然性,不过是上天偶然地赐予了我这样的才能。为了社会的正常运转,有能力的人应该成为领导者。我只是作为其中一部分责任的承担者,才当上了经营者。如果担任这个职务的不是我,而是A先生或者B先生或者别的什么人,也未尝不可。

因此,我不可以将上天授予我的才能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在社会结构中,需要有这样的领导人,为了使社会变得更好,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才能来回报社会。自己承担这样的职责,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但因此就把才能视为自己的东西,把它当作私有财产,“是我了不起!”自命不凡,采取这种态度,就是傲慢不逊。

“如果自己某种程度上拥有经营者的才能,那么就应该为了伙伴们的幸福,站在前头努力拼搏”。这样一种使命感不久后就塑造了我的人生观。

然后,自创业起经过了约20年,针对持续高成长、高收益的京瓷公司,同时针对我这个掌舵人,许多媒体的朋友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你到底为什么还要如此拼命地工作?”

不仅是媒体,连亲戚朋友们也追问我:“你在短短20年间创建了如此优秀的企业,销售额已经达到几千亿日元,利润已经达到几百亿日元,从利润额来看,即使在日本的电器厂商中也已经名列前茅。已经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你到现在仍然废寝忘食、拼命工作,让自己稍微轻松一点不好吗?你这么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还有人说得更难听,他们讽刺说:“已经赚了几百个亿,还不知满足,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然而,我工作的目的既不是为了我自己的利益,也不是为了京瓷公司的利益。

记得当时,对媒体、对熟人和朋友,我说了这么一段话:“驱使我想要提升公司业绩的原动力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员工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永远生活安定、永远幸福。为了打好这个基础,就要提升销售额、确保利润。”

“想要扩大销售额,就要增添新员工,员工增加,我就要解决包括员工及其家属的吃饭问题,于是我就愈加不安,因为不安所以要通过开发新产品来提升销售额,于是人手又不够,就又要招募新员工。可以这么说吧,正是在这没有止境的不安和焦躁之中,公司才不断成长壮大,达到了今天这样的规模。”

“或许你会想,既然不安增加,那么停下来,到此为止不就行了吗?但是,当觉得„到此为止就行了‟的那一瞬间,企业就会开始衰落。所以我想,京瓷公司只要继续存在,在这种互相矛盾的、无止境的循环中,为了员工长远的幸福,除了付出无止境的努力之外,我别无选择。”

当我这么回答时,媒体的朋友以及我的亲朋好友们都会笑着注视我。但是我内心就是这么想的。不提发展,哪怕只是维持现在良好的业绩,也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心里清楚。

为什么呢?因为不管现在如何顺畅,五年、十年以后会怎样,谁也不知道。现在是过去努力的结果,将来如何由今后的努力决定。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容不得经营者有片刻的懈怠。像“努力至今,已经够好了”之类的话,实在说不出口。

现在的这一瞬间一瞬间,都与未来相关,都左右着未来的结果。这不仅涉及我个人,而且关乎全体员工,决定了他们将来的生活。所以,“停下来歇歇吧!”的想法不能允许。现在做得越好,就越需要维持良好的状态。我痛感这一责任,我必须更加努力。

今天加油,明天加油,必须持续无止境的努力,想到其中的苦处,年轻时代我也曾陷入过迷茫。

某个时候,我这么想过:当奥运会选手该多轻松啊!当然,成为奥运会运动员是非常困难的事,一旦被选拔上,就会受到人们的赞赏,当事人也会感到自豪。这确实很了不起。

要成为一名奥运选手,拥有运动天赋自不用说,还需要付出非同寻常的努力。但是奥运会四年一次,运动员只要瞄准这个目标而拼命努力就行了。相对而言,这还比较简单。

但是,经营者却必须维持企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繁荣兴旺,必须为此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在这期间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比起经营者的这种艰辛,当奥运会选手让我感觉轻松多了,因为不管多么艰苦总有尽头。但经营者的努力却决没有止境。

今年四月,京瓷迎来了创建55周年。关于必须付出无止境的努力这一话题,在京瓷成立20周年的纪念典礼上,我曾经这样表述: 3 我认为,经营企业好比登山运动员登山,朝着极远、极高的山顶攀登。在登山的那一刻,是以眼前能够看到的山顶为目标,一旦登上这座山的山顶,就会看见山脊相连的另一座高山,再登上这座山,还会看见下一座山,连绵不断。这种情形正和企业经营一样。

创业20年来,我们登上一山就看到下一座山,再登上一山又看到下一座山,连绵不绝。我想,能实现我们远大梦想的高山还在更加遥远的地方。

当年我做了这样的描述。是的,我们经营者只能朝着那无尽的高山持续不断地攀登。那么,这样无止境的努力为什么能够持续呢?这是因为,我前面已经谈到,我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无非就是这个原因。这写在了京瓷公司的经营理念之中。

人生的目的放在何处,人生观就会随之改变。有的人把人生目的放在增加财富和利益上;有的人想要名誉地位。如果用具体的数字或职务来表达这种目的的话,一旦目的达成,他们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一开头我就讲到,有的年轻人创办风险企业获得成功,一攫千金的目标实现了,就无事可干了,接下来的人生就是享乐,靠享乐消磨时光。

当然,“想要赚钱”这种强烈的愿望本身决不是坏事。事业开始的时候,缺乏“无论如何必须成功”的强烈的愿望是不行的,“要过上富裕的生活”这种愿望也是成功的很大的原动力。

我认为,二战后的日本之所以能成为经济大国,如今的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原动力就在于每一位国民的追求富裕的愿望。

但是,为了让已经成功的事业长期持续地发展,就不能把“只想赚钱”这一经营者的个人愿望作为事业的目的。如果把这种个人目的当作事业的最终目的,那么,一旦获得成功,经营者就不会再拼命工作了。这样的话,就会让在那里工作的员工们陷入不幸。

经营者不仅对员工的幸福负有责任,而且对为公司出资的股东,要对买公司的产品、接受公司服务的客户,包括对公司的事务所及工厂所在地区的民众,对与公司有关的所有人的幸福都负有责任。

并且,这个幸福不是“只要现在好就行”这种短暂的幸福。如果想让企业持续发展、不断取得良好的业绩、从而让相关的人员都获得幸福,那么就要付出无止境的辛劳。反过来说,如果把这些作为工作的自的,那么就不会产生“我已经达成目的了、可以满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类想法。

京瓷和KDDI两个集团加起来,销售额已接近6万亿日元、利润已超过8千亿日元。按理说,作为创建了这两大集团的负责人,我或许可以过得更轻松自在一点,或者跟某些人一样,生活过得奢侈一点,那也不会招到什么报应,但我自己却无法心安理得。

即使现在也是这样,除了工作上的宴请之外,我极少去宾馆饭店享受高档的菜肴。花几万日元吃一顿饭,对于我来说,经济上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我自身很抵触这样做,因为我感到害怕。不是因为缺钱而怕,我是怕自己养成沉溺于奢侈的习性,那种每晚都大肆挥霍、享用高价菜肴却能心安理得的心理让我觉得很可怕。

有人稍微获得一点成功,就常去宾馆大吃大喝。耳闻目睹这种现象,我心里就会生出疑问。我想他们在创办公司之初也是倡导俭朴的,后来成功了,阔绰了,觉得奢侈一点也无所谓,反正经济上承受得了,他们因此就学会了奢侈浪费。

但是,我却无论如何也奢侈不起来,一旦奢侈,就会傲慢,我一直这么告诫自己,我想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我在京都有自己的家屋,但我实际使用的不过是我的寝室、书房以及一楼的起居室而已。在家时,通常都会坐在有电视的起居室里,没什么安排时,就会看书、看电视,无所事事度过一天。

我曾经跟随禅宗的僧人进行过修行。禅宗的僧人们常说:“起身半张席,躺下一张席”。人过日子,家不须太大。看看我自己就是这样,在家时大体都坐在起居室,空房有好几间,基本都不用。

我的妻子同我一样,也是一个非常俭朴、拒绝奢侈的人。她不舍得丢东西,结婚以来,穿过的、用旧了的鞋子、衬衣、裤子全都留了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夫妻相、性格像,从过去到现在,家庭的生活方式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我觉得从结果上来看,这也让我能够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人一旦成功,总会骄傲。即使过去是十分谦虚的人也会变得傲慢起来。这样的话,他的人生观也会随之不断变化。一般人都是这样。

同时,随着人生观、思维方式的变化,企业的业绩也会下降。迄今为止,我目赌了许多这样的事例,不少才华横溢的经营者如流星般闪现又迅速坠落。我想无非是因为他们经受不住成功的考验,人格、人性、思维方式发生消极变化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让成功持续的所谓“干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私”,就是抱着无私之心去工作、去做事。

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只要下命令,什么事情都可以干,特别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没有人能够制约他,因为他手中握有人事任免权这种绝对性的权力,所以哪怕他乱干胡来,别人也难以阻止他。

其中有的经营者公私混同,连个人的私事也会让员工去干。这种人格不成熟的人本来没有资格坐上经营者的位子,可能他原先也是一个优秀的人物,只是坐上权力的宝座以后,才麻痹了他的神经。

以前曾有盛和塾的塾生问我:“当社长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关于“社长要诀”我作了如下阐述:

第一、社长必须设置严格区分公和私的界限,就是说决不能公私混同,特别是在人事问题上,不可有丝毫的不公平。

第二、社长对企业要负无限大的责任。为什么?因为企业本是无生物,而向企业注入生命的唯有你社长一人。企业是否充满生机,取决于你以多大的责任感将自己的意志注入到企业之中。

第三、社长的存在既然如此重要,社长就必须将自己整个人格、将自己的意志注入到企业中去。要诀还有若干条,但开头这三条说的是:“经营者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私心”,就是强调了无私的重要性。

在我当社长的时候,我常说这样的话:作为社长,我虽然也是稻盛和夫个人,但放第一位的,必须是优先考虑公司的事情。公司不会发声,“还得扩大销售额!”“得让经营更加稳健!”这些话公司自己不会说,作为社长,我必须说,我必须充当公司的代言人。

我是人,公司不是人,而是无生物,我必须代表公司,“公司要求这么干!”我必须代言。那么,我何时回归到我个人呢?当我返回到个人的时候,我就要思考我个人的私事,这时候公司就无法发挥它的功能。

但这么做是不行的。既然当上了社长,虽然可怜,但已经不允许再回到自己个人了,社长必须彻底地排除自己的私心杂念。

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就公开宣布“京瓷公司不采用世袭制”,“我不让我的孩子来继承公司的事业,也尽量不让我的亲属亲戚进入公司、担当重任。不可加进„私心‟,要让和我一起同甘共苦的干部员工来担当将来的社长、会长。”我就是这么想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世袭制本身不好。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场合,有所谓“家业”,一族人克勤克俭,经营着传统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应该这么给员工说:“我们公司虽然是世袭制,但我决不会驱使大家为了我个人的私利私欲拼命干活,我是为了各位生活幸福,才拼命经营企业,希望大家协助我!”

然而,京瓷已经成长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公司,已经远远超越了“私”这个范围,已经真正成了“社会的公器”,已经没有余地夹进稻盛和夫的一己之私了。从头到尾贯彻这种无私的精神,看起来似乎不近人情,是违背人们正常感情的行为。但我相信,这是位于众人之上的领导人必不可缺的条件。

另外,正是看到经营者这种无私的姿态,员工们才会想:“我就跟定这个人了!”“如果是为他的话,我愿意拼命干!”同时因为经营者自己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就可以严格要求员工。

实际上,对于工作马虎的员工,我常常会这么斥责他们:“为了包括你在内的全体员工的幸福,我率先垂范、从早到晚、拼命努力,你却如此马马虎虎、敷衍塞责,行吗?为了你自己,为了你的家族,也为了周围的伙伴,你得认认真真地干,不要让我为难。”

受到批评的员工,因为不是为了经营者的私利私欲,目的是为大家,是为脱离了私字的公,他们也会鼓励自己,把自己具备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再进一步,超越为了员工的幸福这一集团的范围,以“为社会为世人”的利他之心为基础,踏进没有任何人敢于踏入的领域,集聚众人的力量,朝着共同的方向,众志成城,把事业引向成功。

当日本的电气通信事业打破垄断、开始自由化之际,以京瓷为母体的DDI、即现在的KDDI的创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京瓷属于制造厂家,当我决定要参与性质完全不同的通信领域的时候,就参与的动机中有没有夹杂私心,我曾严格地自问。从想要参与通信事业的时候开始,在就寝以前,每天晚上,我都要自问自答。

“你想参与通信事业,真的是为国民着想吗?没有谋求公司和个人利益的私心混杂其中吗?不是想哗众取宠、获得世人的喝彩吗?你的动机纯粹吗?真的没有一点儿杂念吗?”

就是说究竟是不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我一次又一次叩问自己的内心,反复逼问自己动机的真伪。整整半年以后,我确信自己没有一丝邪念,这才起步踏入通信领域。

以京瓷为主体创建的DDI与其他新加入的公司相比,既无经验又无技术,被公认为条件最差。但DDI从逆境中奋起,从刚营业开始,就在新入企业中取得了最好的业绩,而且一路领先。

其成功理由,当时乃至现在都有不少人在询问。对此,我的答案只有一个:为社会为世人作贡献,就是这一无私的动机带来了成功的结果,仅此而已。从DDI创业开始,我就反复向员工们诉说:“我们一定要努力降低国民的长途电话话费!”“人生只有一次,让我们把宝贵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吧!”“现在我们适逢百年难遇的巨大的机会,我们要诚挚地感谢上苍,我们要抓住这天赐的良机!”

这样,DDI的全体员工不是为自己,而是从为社会为世人的纯粹的动机出发,从内心渴望事业的成功,全身心投入工作,因此获得了有关各方的支持,从而又获得了客户们广泛的援助。

DDI创业后不久,我给予一般员工购进股票的机会。因为我认为:DDI在不断成长发展,股票终将上市,到那时,通过资本利得的方式,可以让员工们的辛勤努力获得回报,同时也表达我对员工们的感谢之情。

另一方面,作为创业者,我自己本可以获得最多的股份,但事实上我连一股都没有。这是因为在DDI创业当初,我就已经考虑好了不夹杂任何的私心。如果我持有哪怕一股股票,人家说我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赚钱,我就难以反驳。同时,DDI后来就一定会走向错误的方向。我认为现在的KDDI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排除了私心,揭示了为社会为世人的崇高的事业目的,全体员工朝着这一目的奋勇前进的结果。

这在日本航空的重建中也完全一样。在中国的讲演中我已多次提过,由哲学推动的意识改革,由阿米巴经营推动的组织改革,以及管理会计的引进,改变了日本航空以往官僚主义的企业文化,每一位员工都主动出力,为改进日航的经营拼命努力。这才是日航重建成功的最大的原因。

同时我想还有一点,就是在重建过程中我自己的态度感动了员工们的心。我出任会长不拿一分钱薪水,虽然年事已高仍然全身心投入重建工作,这也给了员工们有形无形的影响。

我曾多次拒绝日本政府的邀请。但为了日本经济的重生,为保证日本航空留任员工的雇用,为了利用飞机的国民的方便,为了履行这三条大义,我还是接受了会长的职务。当初因为还有别的工作,另外已是高龄,所以我承诺一周上班三天。

但是,出于无论如何也要让日航重建成功的愿望,在全力投身于工作的过程中,从原来打算的一周三天变成了四天、五天,结果一周一大半时间都花费在了日本航空上了。我家住京都,离日航总部所在的东京距离很远,我快80岁了,一周的时间几乎都在东京的宾馆中度过,有时晚饭就吃两个饭团打发过去。

不是有意识这么做,但看到我以无私的姿态拼命投入日航重建的身影,许多日航员工自然就会这么想:“和自己的父亲、祖父一样年龄的稻盛先生,不要任何报酬,原本与日航没有任何关系,却在为日航的重建拼死努力,那么,我们自己不更加努力,怎么说得过去呢!”

我想在日本航空每一位员工都全力投入重建的时候,我的以身作则给了他们莫大的激励。

那么为什么我能够以这种无私的姿态投入日航的重建呢?因为“为社会为世人作奉献是人最高贵的行为”,这已成为我牢固不动的人生观。

我认为,神灵把所有的人送来现世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为社会为世人尽力”。或者说,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做这样的定位才是最重要的。就是能破除私心,而去为他人尽力行善,付出自我牺牲。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最后我们都会迎来死亡。当死亡来临之际,不管过去做出过多大的业绩,也不管有多高的名誉地位,积聚了多雄厚的财产,都不可能带往那个世界。在死亡面前大家一律平等,只能一个人静静地死去。

我们来到这世上,活到了今天,真要面临死亡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我们的魂魄是否能平静地、安宁地朝着那个世界起程,这才是问题所在。换句话说,问题在于,我们在人生的波涛中,是否磨练了自己的灵魂,是否带着稍稍净化美化了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正是为了磨练灵魂,才必须为社会为世人尽力。这并不意味着要去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就我们经营者而言,就是要把企业经营好,让员工、包括其家属在内的所有相关的人都能放心地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公司。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善举,就是为社会为世人尽力。

我认为,通过这种善行而磨练得更为美好的灵魂,只有这灵魂才是能够带往那个世界的、唯一的、真正的勋章。这样思考的话,那么用无私的姿态去经营企业就决不是什么苦差使。相反,正是在这里才能找出工作的意义。当然,这将伴随着自我牺牲。经营者越为员工、为社会为世人尽力,就越会影响到经营者个人的家庭生活。

一般的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以与孩子一起度过家族团聚的快乐生活,可以参加孩子学校的例行活动,还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外出旅行。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经营者必须24小时考虑公司的事情,哪怕是片刻的分心,在这片刻中公司的运行就会停止,因为我是这么想的,所以不要说考虑我自己,就是考虑家庭的时间我也会予以节制。

许多人对我说:“你每天早出晚归,休息天也在奔忙,连陪家人的时间也没有,你的夫人和孩子不是很可怜吗?”

但是,我并不认为我在牺牲我的家庭。因为我不把只是守护好家庭、或者只要维护好我个人的那种小爱当使命,而是要让更多的员工幸福,把这种大爱作为自己的使命。在这个意义上讲,不如说我的人生比任何人都更丰富、更有价值、更幸福。对此,我现在有深切的感受。

对于经营者而言,幸福是什么呢?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社会为世人做有意义的事,并且对此感到自豪和自信,这种自豪和自信在我们面临经营困难的时候会给予我们巨大的勇气,同时,当我们在做这些好事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喜悦。我认为,这些才是我们经营者最大的幸福。

付出以笔舌难以道尽的辛劳,勤奋努力、拼命奋斗,守护公司、守护员工、守护社会,感觉到自己在做这些好事的时候,我们经营者同时也能感觉到喜悦和快乐,我认为,感觉到这种喜悦和快乐就是我们经营者最大的幸福。

我希望大家都成为能够感受到这种幸福的经营者。从一开头,我就讲到经营者要成大器、做大事,就必须在理解经营的原理原则和经营方法的同时,重新思考自己工作的意义。

出于单纯的个人欲望希望事业成功,从这里出发,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心性、磨练自己的人格,把为员工、为社会为世人尽力作为工作的目的,认识提高到这个境界,我认为就是经营者的所谓成大器、做大事。

只要这种成大器、做大事的经营者今后不断增加,我相信,这就不仅能给各自的企业带来成长发展,而且能给中国国民带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还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后祈愿杭州越来越繁荣,祈愿今天汇聚在这里的经营者们事业兴旺发达。就此结束我的讲话。谢谢大家!(曹岫云译)

第四篇:感谢公司成就了我公司

感谢公司成就了我,忠诚公司宋联可

博锐管理在线2012年7月1日 作者:宋联可【小 中 大】

文章关键词: 心态

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忠诚于自己的老板,忠诚于自己的公司,这是一个员工的高尚品德。在老板的评价标准里,一个员工的忠诚度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老板往往宁愿要一个才能平平,但是值得信赖,忠诚度高的员工,也不愿意要一个才高八斗,却总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对老板视而不见的小人。

王龙是一家IT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一天,他到一家公司找经理联系销售一款最新打印设备的事宜,因为这是一款定位广泛、价格适宜、功能齐全的新品,厂家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为争取更多的购买客户,对经销商的优惠政策也非常好。王经理决定在媒体大量宣传报道之前同一些信誉与关系都比较好的经销商敲定首批的订量。不巧的是,同他一直保持密切业务关系的那家公司的老板出差了。当他提起即将推出的新品时,一位负责接待他的员工毫不关心地说:“老板不在!我们可做不了主!”

王经理继续把厂家准备如何做该款产品的宣传、需要经销商如何配合进行渠道开拓的设想向这位接待人员讲解,试图得到他的了解和回应。但是,令他失望的是,那个销售人员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对此事也漠不关心,只用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搪塞:“老板不在!”

王经理没有任何办法,只好无奈地离开。他来到有业务联系的另一家公司。不巧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也不在。虽然很失望,但他不想放弃,看这次能否说服接待他的人。接待他的是一位新来不久的年轻职员,不仅形象端庄靓丽,工作也特别有热情。当得知王经理是来自一家著名的IT公司的销售经理的时候,她立即表现出了一个公司员工应有的热情,请王经理坐下,并马上倒了一杯水给王经理,之后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

王经理向她说明了来意,她以自己刚刚学到的营销知识,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无论如何不能因为老板不在就让它白白溜走。她主动要求第二天就为他们公司送货,其他具体事宜等老板回来以后再由老板定夺。结果很清楚,第二家公司的员工在老板不在的时候,女员工的热情让公司谈成了一桩生意,这款产品在这所城市的市场上只有它一家经营,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了近4000台,老板所赚的的利益可想而知。而第一家公司的员工却因为老板不在而丧失了很好的商机,等再要求进货的时候,王经理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为他们加了几件货,但此时已经失去了获得厂家促销期的优惠待遇,利润自然大打折扣。

王经理后来把这件事告诉了第二家公司的老板,老板当然非常高兴,不仅在公司全员参加的季度大会上表扬了她,并且对她进行了奖励,鼓励她继续把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做。

对于第一家公司那位员工的行为,王经理没有告诉他们的老板,是为那个职员留下了退路,担心老板因为动怒了辞退他。

在公司里,很多事情老板的确是没有直接授权给某个人的,类似这种情况的发生,责任不全在员工的身上,但是,一个优秀的员工永远不会缺乏主动工作的精神,他们懂得为自己负责,更懂得要为老板负责,为公司负责。不能因为老板不在,所有的业务都被搁置下来。

这一切都基于这样一个词语:忠诚。老板希望得到忠诚的员工,员工也需要用对公司的忠诚来赢得公司的信任。公司内部的关系都是用忠诚来维系的,下面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大和纺织厂是中部省份的一个县办集体所有制企业,20世纪70年代,虽然还是计划经济的年代,但它的产品却远销全国各地,工厂的业务特别红火,各种原材料都要依靠计划指标才能购置。到上世纪8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在计划之外做市场,这种类似的产品技术含量已经很少,逐渐被沿海地区价格更便宜、款式更新颖的产品所替代。产品滞销,工厂的日子当然越来越不好过,慢慢地开始只能发80%的工资,有时甚至连80%的工资也不能保证按时发放。很多员工对此很是不满,有的开始在下班的时候往自己的包里装成品,然后到集市上低价卖掉,以此来维持生计,时间长了厂子亏损越来越严重。为防止工人下班偷产品,工厂曾经在大门口安放了报警器,搞得人人自危。结果可想而知,树倒猢狲散,工厂破产了。

工厂垮掉的结果无外乎两种,年纪轻的又有点技术的能找到工作外,绝大多数的工人从此下岗。这家工厂之所以倒闭,因为那毕竟是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没有真正的老板挑起大梁,因此没有对工厂的生死存亡负责的人。但是,作为员工,这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地方,没有了工厂,工人也就失去了劳动的场所,失去了为自己、为工厂创造价值的地方,失去了工资的来源,苦的还是自己。

对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员工的忠诚。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每个创办公司的老板都会尽可能留用那些对公司忠诚的员工。因为忠诚的员工即使是在老板不在的情况下,也会主动自主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努力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一个优秀的员工必须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必须努力工作,全力以赴,用创造出来的成绩赢得老板的信任。

对老板的忠诚就是对公司忠诚,也是对自己忠诚。在一个公司工作,受益最深的就是你自己,忠诚地投入工作不仅能带来更多的财富,还可以为自己的仕途开辟一番新的天地。一个没有忠诚感的员工不但不会得到老板的信任与重用,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这样的员工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有一个说法叫“一盎司忠诚等于一磅智慧”,意思是说忠诚比智慧更加难能可贵。缺乏忠诚感的员工会频繁地更换自己的工作,有的企业刚刚投入资本和精力培养的人,正是因为没有忠诚度就走人了。直接受损的就是企业本身。但是如果进一步分析,除了使企业受到伤害之外,这种行为对员工的伤害可能更深。虽说老板与员工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但是忠

诚可以将这种关系进一步改善,可以成为助手、伙伴、朋友等等。作为一名员工,你如果选择为老板做事,为公司做事,其实就是老板的助手。企业壮大了,这里肯定有你的辛劳、汗水和智慧;即使失败了,老板也不可能把责任归结在一个对他付出过忠诚的助手身上。

忠诚永远是一种怀揣心间的美好品德。在商业社会,在布满金钱诱惑的环境中,忠诚可以让一个人很快脱颖而出。

忠诚是一个人高洁品质的亮点,你会因为自己的忠诚赢得老板的信任,老板会因你的忠诚把你当作朋友看待,你能在关键时刻完成老板托付给你的重要事情。

对事业的忠诚还能够赢得朋友的高度评价,甚至能够赢得老板竞争对手的尊敬。这样,你就能够在工作上、在生活上、在事业上为自己打造一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微风和阳光。

第五篇:稻盛和夫:坚信意愿的力量,就定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稻盛和夫:坚信意愿的力量,就定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来源/制造界(ID:baixiu01)作者/稻盛和夫导言/张不器导言

稻盛和夫被称为“经营之圣”。他最为著名的经营理念叫“阿米巴”。阿米巴经营是稻盛在京瓷公司的经营过程中,为实现京瓷的经营理念而独创的经营管理手法。在阿米巴经营中,把公司组织划分为被称作“阿米巴”的小集体。各个阿米巴的领导者以自己为核心,自行制定所在阿米巴的计划,并依靠阿米巴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目标。通过这种做法,生产现场的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从而实现“全员参与经营”。包括稻盛创立的京瓷公司、KDDI以及稻盛主导重建的日本航空,现在已经有600多家企业引进了阿米巴经营。另外,稻盛和夫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还特别注重 “意愿” 和 “人心“ 的力量,坚信“心想事成”。他认为,领导者内心的意愿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只要内心的意愿足够强烈,足够持久,就能表现为外在的变化。“全体员工内心的意愿形成企业氛围、企业文化。”他甚至相信,植物也是有意念的,单个的细胞也是有意念的。意愿,人心,这种看不见的力量对企业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等看得见的部分。

稻盛和夫深受中国阳明心学的影响。心学以大道直指本心,强调人的本真自性。心学就是“致良知”的学问,并由此引申出“知行合一”、“心外无理”等主张。出于对良知的领悟,稻盛和夫提出了“敬天爱人”的观点,并将这一理念践行在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稻盛和夫的经营思想看似简单,平白如话,有如心灵鸡汤,其实不然。真理都是简单和朴素的,反倒是那些花里胡哨、充满了逻辑推理的东西,才更值得怀疑。看得见的部分和看不见的部分企业中有看得见的部分,也有看不见的部分。看得见的部分指的是资本金的数额、财务的稳健性、拥有多少包括不动产在内的抵押物,以及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等用数字可以量化的内容。看不见的部分指的是领导者的信念或人生观,还有员工营造出的氛围,也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事实上是企业员工内心的反映。或者说,员工的内心意识营造出的氛围就是企业文化。

我认为,与可用数字量化的资本实力、技术实力和人力资源等看得见的部分相比,看不见的部分对经营的影响要大得多。我自己的经历可以轻而易举地证明这一点。

我毕业于家乡一所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当时不过是一名化学领域的技术员,并不是什么陶瓷专家。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在最初工作的公司里我担任主任一职,我和以前的上司—课长、部长,以及我的助手总共7人携手又创办了一家公司。之前的那家公司几近倒闭,我们的初衷是自己创办的这家中小企业能养活我们即可。我们创办和经营这家公司时想:无论怎样,充其量我们也只能办成一家有两三百名员工的企业,这就算是很大的成功了。可是今天我们的公司已经发展到连我们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地步:销售额达到2000 多亿日元,员工12000 人,资本金300多亿日元。我们在美国创建了4家工厂,仅美国员工就雇用了2000 多名。

当时我满口鹿儿岛方言,连普通话都讲不好。现在总算能讲普通话了,可是语调还是略有不同。这样一个人,将业务发展到海外,创办并经营着多家工厂,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总之,我不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学历也不过如此而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肯定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人才聚集在我这样的人周围,而且我也没有雄厚的资产和资金实力。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企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这肯定是因为看不见的部分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的意识也可以传递给植物我这么说,大家可能不太相信。下面我想举一个或许有些牵强附会的实例,借此说明人的内心具有多么强大的影响力。

苏联曾经进行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目的是测试植物是否能感知到人的意识,也就是人内心的想法。这个实验是由苏联科学院的心理学家开展的。他们用一盆花做实验,在花上安装测谎仪。科学家先让女助手心中默想“这盆花美极了,太可爱了”,观察植物传递出的波形;然后让这位女助手心中默想“这盆花太脏了,真想把它扔掉”,再观察它的波形。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安装在盆栽花中的电极输出的波形截然不同。我们都知道,动物能明白人的意识和意愿。猫和狗有时都能看透我们内心的想法,植物同样也能感觉到我们的意识,对人的意识和意愿也会做出反应。每一个细胞都具有意识

我曾拜访过京都大学的一位老师,当面向他咨询了转基因等新课题方面的情况。转基因的实验是这样的:提取包括癌细胞在内的人体的各种细胞,在玻璃培养皿中培植含大量营养成分的培养基,然后把细胞放入培养皿中,使细胞增殖。那位老师告诉我,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在放入大量细胞的培养皿中,细胞不断分裂、增殖;而只放入几个细胞的培养皿中,细胞的活动非常缓慢,迟迟不见增殖。他对我说:“稻盛先生,以前我并没觉得你强调的人心有多么重要,可是这项实验改变了我的想法,那些小到只有几微米的细胞,一个一个也都是有意识的。”

单个细胞是没有头脑的。可是对于一个简单的细胞而言,只要周围有自己的同伴,它们就仿佛能感觉到来自同伴的意识一样,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增殖。如果同伴稀少,它们就萎靡不振,迟迟不见增殖。那位老师一脸认真地对我说:“所以,也许每一个细胞都是有意识的。” 那位老师的话和前面谈到的植物实验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内心有各种各样的意愿,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些意愿只产生于脑细胞。可是,我们的身体是由数量无限庞大的60万亿~70 万亿个细胞组成的,所有这些细胞也许都是有意识的。我们的意识并非仅由大脑的思考而产生。经营者要担心经营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常听人说:“如果不累到吐血,就成不了一个成熟的经营者。”那么,为什么担心经营中的问题会累到吐血呢?难道担心一件事不只是大脑的任务吗?事实上的确不只是大脑的任务。遇到令人担心的事,心想“糟糕”,此时全身60万亿~70 万亿个细胞都会在这种忧虑的影响下颤抖。并非只有脑细胞能感知、意识到这种忧虑,而是在脑细胞感到忧虑的瞬间,全身其他的细胞同时也开始忧虑。

举一个例子可以证明这个事实。比如当我们心怀忧虑时,精神持续紧张会导致胃溃疡。胃壁的细胞是非常强健的。人摄入食物后,胃会分泌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是一种连铁都能溶化的强酸。我们的身体有时分泌出刺激性很强的胃酸,我们就会感觉胃部火辣辣的痛。胃酸平时是储存在胃里的,胃的内壁很结实,足以抵御胃酸的侵蚀,可是当我们内心有所忧虑、精神持续紧张时,只需3天时间就会患上急性胃溃疡,这种情况十分常见。此时,胃酸原本奈何不得的胃壁被溶化,出现了孔洞。胃壁本来可以抵御胃酸侵蚀,却由于人的内心忧虑而发生了变性。这个例子说明,担心某件事的不仅仅是大脑,而是全身所有的细胞。所以,因为担心某件事身体崩溃,是有可能出现吐血现象的。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所有细胞都是有意识的呢?

比如说肠胃的消化吸收不好,肚子不舒服,起初头脑还能保持清醒并正常运转,过不了多久情绪就会变得低沉,大脑就不好使了。恐怕没人有过肠胃不舒服头脑却能清醒运转的经历吧。腰部和头部也是各不相干,可是如果腰痛,头脑就会变得沉重,精神也无法集中。

总之,身体的某个部位感觉不舒服,肯定会影响到全身的状态。我们不妨这么想,这并不是因为只有那部分身体的细胞感觉疼痛,并将疼痛传递给了神经细胞,而是那部分细胞具有意识,这种意识影响到了全身。内心的意愿必须非常强烈持久才能表现为外在的变化我们内心描绘的现象有时能成为现实,有时却实现不了。如果只要心里这么想,结果就一定会如此,那么把方法告诉大家,大家都能心想事成。可是情况并非如此。

为什么大家不能心想事成呢?我感觉,要想让内心描绘的情形成为现实,是需要前提条件的。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这个条件应该是内心的意愿必须非常强烈,而且非常持久。只有内心的意愿强烈而持久,才能表现为外在的变化。想法必须发自内心深处。这意味着内心的意愿非常强烈:“无论如何都要这样。”而且,这个强烈的意愿必须持久。我想,大概正是这样一种强烈的意愿让我们心想事成。必须毫不怀疑,心无杂念。“结果会不会是这样呢?要是这样的话就能赚到钱了。”如果只是这种程度的意愿,也就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了。自己从内心深处就不相信的事情是不会实现的。只有始终坚信,内心的意愿才能成为现实。

回想起来,京瓷公司就是依靠强烈而持久的意愿创办起来的。公司成立之初建在京都的西之京原町,资本金300 万日元,吸纳了7 位志同道合者和20名初中毕业生。晚上,我和7位同人边喝酒边给我们自己鼓劲:“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成为京都西之京原町第一的企业,接下来会成为中京区第一的企业,然后成为京都第一、日本第一、全球第一的企业。”当时企业的资本金只有300万日元,刚刚租借其他公司的仓库建起了工厂,我们就说出了“建成全球第一的企业”这样的豪言壮语。像梦话一般,我们接二连三地说出“西之京原町第一、中京区第一、京都第一、日本第一、全球第一”,在别人看来这简直是愚蠢至极,而我们自己却一脸认真地相信“一定能做到”。

那么,是否只有强烈的意愿就足够了呢?我感觉似乎还应该有另外一个条件,这就是在内心把美好的意愿描绘出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很多经营者的经历中看到,不少经营者接二连三地遭遇破产之类的倒霉事。政治领域也有类似事件,比如显赫一时的人物走向毁灭。在很多情况下,成功与失败之间仅毫厘之差。那么,失败与持久成功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差异呢?“无论如何都要成功”,这种强烈而持久的意愿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不过,源于一己私利的意愿虽然可以让我们获得一时的成功,这种成功却无法持久。意愿强烈还不够,意愿的来源也很重要我们的内心有多重性。最基本的层面就是所谓本能,婴儿一出生就渴望吸吮母亲的乳汁,这就是一种本能。本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它让生为肉体的人类能够保护自己并维持身体的功能。这属于一己之私利,是自我本位的。很多人仅凭本能工作,他们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学识和修养日益深厚,高于本能一个层面的理性开始萌发。理性是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摆脱主观,从客观的角度把握事物,并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这是科学产生的源头。

比科学更高的层面超越了理论、理性,更加崇高,蕴含着更丰富的精神。我们一般所说的良心,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它高于理性,比如乐于帮助贫困者,还有我们常说的善解人意。那么,我们在开始时谈到的强烈意愿,来自内心的哪个层面呢?是来自一己私利的本能,还是来自理性呢?

以企业经营为例。境界略高的经营者可以摆脱一己私利,时刻牵挂着员工的利益:“我自己也想成功,可同时也希望给员工带来幸福。现在以这么低廉的工资雇用员工,我一定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取更大的利润,让员工尽可能地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正是为此而努力的。”再高一个境界,思考的问题又会有所不同:“为了使社会更加完善,我要通过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

只是意愿强烈还不够,意愿的来源也很重要。如果来自本能的强烈意愿是自私自利的,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这个意愿的实现肯定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他们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会和许多人产生摩擦。总之,他们是牺牲周围人的利益去追求自己的成功,这样的行为必定会产生反作用。他们或许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是在反作用下,终将一败涂地。而如果境界更高,以博爱和慈悲之心为基础,那么意愿越强烈,则企业越繁荣,发展越持久。员工的意愿决定企业的命运

鉴于上述观点,企业领导者终日心怀怎样的意愿非常重要。大家可能会想:“我内心所想没有妨碍任何人。我想什么不用别人知道。”我们自认为只要自己不说出来,别人是不会知道的。然而,我们内心的想法却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企业领导者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经营理念,很多情况下,我们听到其他企业的经营理念后感叹道,“这个理念真不错啊”,于是也开始倡导“和为贵”之类的理念。也有些经营者把经营理念贴到公司的墙上—“我们公司就按照这个去执行”。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很可笑。理念这种东西,如果领导者本人不相信,而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是一文不值的。我们没必要把经营理念想得有多么高深。理念可以很简单,自己从心底相信才能称为理念。无论把怎样漂亮的言辞镶进画框挂到社长室的墙上,都是毫无意义的。经营者本人不相信,企业就不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且员工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也不会相信墙上的理念,当然就不会紧跟领导者的步伐。

领导发自内心的意愿才能成为理念。领导不断向员工灌输这一理念,于是员工逐渐相信并接受。领导者内心的意愿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全体员工内心的意愿形成企业氛围、企业文化。到即将破产的公司走一遭,一眼就能看出“这家公司要完蛋了”。与此相反,一句话也不用交谈,我们就知道“这家公司一定会发展壮大”。发展壮大的公司能让我们感受到某种氛围。

这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我们走进有人居住的房子,即使是简陋的茅舍,也感觉生机勃勃;如果三个月无人居住,哪怕是刚建成一年的新房子,你都会感觉仿佛有鬼怪在门口出没。

房子恐怕是完全感觉不到人的意识的,房屋居住者内心的意愿竟然影响到无生命的房屋,何况是每天几十人、上百人在一起工作的企业呢?公司内部充斥着这些人的意愿,大家的意愿会对一切事物产生影响。员工的意愿向何处发展,对企业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领导者的意愿至关重要,而全体员工的意愿累积起来,则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明白,人心这个看不见的部分有多么重要。动机至善,过程至善从领导者到员工心往一处想,的确能够决定企业的命运。既然我们已经注意到意愿如此重要,就应该在工作中时刻铭记。

众所周知,在信息通信自由化之际,我创办了第二电信公司。大家都说我像堂吉诃德一样:“那家伙自不量力,净干荒唐事。”NTT(日本电话电报公司)是一家大型企业,营业额超过5万亿日元,仅资本金就高达7 000 多亿日元。连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高层领导都不想介入电信事业去跟NTT 竞争,京瓷公司却向NTT发起挑战,这实在是太荒唐了。我刚表示想跻身电信事业,日本国铁立即开始行动,他们认为“那家伙要是能干成的话,我们肯定会干得更好”,于是他们创办了日本电信,准备在新干线沿线铺设光缆。以日本道路公团为主体的建设省也考虑:“我们要是在东名高速公路铺设光缆,不是马上就能干成吗?”于是他们也加入竞争行列。这两家都认为:“京瓷那样的企业都能干成的话,我们应该比它干得更快、更好。”于是就在三四年前,电信事业开始了自由竞争。

刚才谈到,日本国铁只要沿着新干线铺设光缆,这项事业很快就能成功,道路公团也可以在东名高速公路的中央隔离带铺设光缆。可是我们第二电信的现有基础设施为零,唯一的选择是在一座座山上架设抛物面微波天线,进行无线传输。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在山上架设抛物面微波天线还要跟林野厅交涉,因为有些山上种植的是防护林。在没有公路的地方我们还需要出动飞机。另外,无线电波经由空中传输,为避免干扰,还要避开其他无线电波经过的地方。我们提前调查哪些地方没有无线电波,只能从这些地方经过,整个过程真是历尽艰辛。

大家都认为我们终归是干不成的,没想到我们首先架设好了从东京到大阪的线路。从1986 年10 月开始,我们投入到专线的运营中,1987年9月4日开通了公用线路。报社记者最关心的是我们在9 月4 日之前能赢得多少客户。截至9 月4 日,第二电信签署了45 万份合同,而向NTT 提出开通申请的为25万户。另外一家是日本国铁,他们投入了巨额资金,在国铁车站大量发放日本电信的宣传单,共获得14 万份合同。我们远远超过了其他两家公司合同数的总和。实际上我做的事情确实类似于堂吉诃德,那么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呢?的确,我是制作陶瓷的,可我想的是:“软件的时代一定会到来。对软件而言,最重要的是信息。考虑到员工的未来,我们公司也要开展软件事业。”总之,我最初投入电信事业的理由是为企业的未来着想。

我从事电信事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为普通百姓着想。如今,日本的通信网被NTT 垄断,在东京和大阪之间通话3 分钟需要400日元的话费。今后如果开展正当的自由竞争,通话费应该能降低不少。我们把话费标准设定在300日元。在独家垄断的情况下话费是不会降低的。即便是那些在经济团体联合会中平起平坐的大企业联手创办一家公司,与NTT 也不会有多大差别,是不会降低普通百姓的话费的。只有由我这个一直经营风险企业的人来做这件事,话费才能降低。无论如何这件事不能交给现有的大型企业,就应该由我这种不成器的经营者来干。

在决定加入通信行业之前,我曾经邀请NTT的工程师千本幸生一起干,他欣然应允。我又分别说服了牛尾电机的牛尾治朗、西科姆的饭田亮、索尼的盛田昭夫。我像明治维新时代的志士一样向他们表明自己幼稚的理想:“我对日本电信事业的未来感到非常忧虑。为了使电信事业真正受到大众的欢迎,现在我们必须挺身而出。”

我的说法乍听起来过于荒谬,大家一时间哑口无言,可是继续听下去,他们就表示赞同了:“你说得没错。”不过他们也提出:“事情并不容易,对方也是大型企业。如果你能承担责任,我们就支持你。”总之,他们的意思是:“我们支持你,但所有责任都要由你一个人来承担。” 接下来我又为另一件事感到烦恼。我首先考虑的是“动机至善”。考虑到员工的未来,我必须加入电信事业,给员工留下可继承的产业,而且无论如何也要降低普通百姓的电信费。那么,我的想法是否仅此而已呢?我有没有渴望功成名就赚到钱的念头呢?我用“动机至善”这几个字自问自答。

我是不是为了个人出风头而哗众取宠呢?我是不是盼望着出名后被媒体大肆宣传呢?我念叨着“动机至善”这几个字,反复追问自己。

我还很看重另外一件事,就是在开展事业的过程中要做到“过程至善”,也就是说为了取得成功不能采取卑劣的手段。我追问自己能否做到“动机至善、过程至善”,直到自己坚信“我的确是这样想的”,之后才宣布开展事业。只要“动机至善、过程至善”,就不必追问结果。我正是坚信意愿的力量而投身到电信事业中的。

迄今为止,我们孜孜不倦地投入了大约400 亿日元,今后打算再投入至少400 亿日元,在4 年时间里实现1000 亿日元的投资。这项事业的风险很高,到目前为止我们始终保持着美好而强烈的意愿,事业的发展也随心所愿。

坚信意愿的力量,让这种力量在事业中发挥作用,就定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本文整理自《成功的真谛》,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7月。

专注服务中国制造企业联系我们:xtydqi001(值班微信)广告及商务合作:电话***

微信qqmm-777投稿及采访约谈:邮箱xtydqi@qq.com 版权声明: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其版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若涉及侵权,敬请联系我们,以便删除。

下载稻盛和夫:“爱上公司”“爱上工作”成就了如今的我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稻盛和夫:“爱上公司”“爱上工作”成就了如今的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稻盛和夫马云对话:工作生活的所有灾难快乐都是修行

    稻盛和夫马云对话: 工作生活的所有灾难 快乐都是修行 2014-07-05 6月29日早上,围绕如何打造百年企业、企业家荣誉等话题,四位浙商代表同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围坐论道;翌日......

    进盛达公司工作转眼已近四个年头了

    进盛达公司工作转眼已近四个年头了,我深深地热爱着本职工作。它不仅仅是因为给了我生存的空间,更因为给了我希望,给我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现对今年......

    我在期货公司工作已经快8年了-转述(样例5)

    我在期货公司工作已经快8年了,这3年随着证券和期货市场的火暴,参与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我参加的应该是第2次资格考试,第一次是笔试,还没计算机,那时候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