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及

时间:2019-05-14 05:2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及》。

第一篇: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及

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及范文

【活动目标】

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成果展示,加深自己对黄河及其文化的了解。

【活动过程】

导入: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一、走进黄河

1.了解黄河的概况。

(学生展示搜集图片成果)

学生甲:一位诗人曾经说,黄河是太阳和月亮降下的神女。神女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奔腾东下,在甘肃南部展身躯,舒广袖,划出了第一道优美的曲线,留下了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弯”。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

黄河滚滚洪流,一路奔腾,一泻千里,象忍不住河岸的束缚,终于扑进大海,将海赶出十里、百里、几百里。黄河在这里歇息。全长5464公里,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公里。考考你: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

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黄河注入什么海?

黄河全长多少公里?

黄河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

(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

(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

(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教师学法指导:把听到的有效信息记下来,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丰富知识储备,这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2.教师小结过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雄浑跌宕,悠悠历史中,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吧。

二、黄河文化

1.讲黄河传说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学生甲:大禹治水的传说:

语文书P74大禹治水的传说。

这个故事说明了黄河成就了英雄。

学生乙: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有个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说是在滔滔的黄河上,有一道龙门,这道龙门每隔多少年才出现一次。无数的黄河鲤鱼,经过千辛万苦地攀游,聚集在龙门要出现的地方,日日夜夜地等啊,等啊,当龙门一现,它们将拼命一跃,跳过龙门去――成为那翱翔九霄、呼风唤雨的神龙。这个故事说明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教育人们需要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

学生丙:李闯王渡黄河的故事: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这个故事说明了民心的重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

考考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哪位治水英雄,他用的治水方法是什么?

(大禹 疏导引流)

2.说黄河俗语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学生甲: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请。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考考你:你还记得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哪些有关黄河的俗语吗?

3.谈黄河成语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学生甲:河清海晏(yàn):

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也说成海晏河清。

泾渭分明: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望洋兴叹:

在古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進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中流砥(d?)柱:

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考考你:

1.英语六级对高中毕业生而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许多高中毕业生只能。

2.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各自的优劣表露无遗。

3.“ ”,是中国人理想的太平盛世,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4.他是最优秀的英文诗人之一,是现代文学的。

教师学法指导:平时积累并有效运用大量的成语,可以使语言更简洁,典雅。

4.赏黄河诗文

学生甲:考考你

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考一考

教师学法指导:积累优美诗句,进行专题梳理记忆,加深印象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①品一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学生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学生乙: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学生丙:首句“白日依山尽”描绘夕照衔山的现实景色。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事业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次句“黄河入海流”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状,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

教师小结赏析诗文的方法: 通过同学们对诗文的赏析,我们应该具备积累诗文和赏析诗文中优美诗句的能力。赏析诗文应该掌握方法:一,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二,根据画面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也就是“画意诗情”。

②考考你:品一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学生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

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教师学习小结:

通过大家介绍与黄河有关的传说故事、俗语、成语和诗句,折射出文化与黄河的关系,透视出黄河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5.教师小结过渡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她的乳汁变成了黑色的,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让我们去探访一下母亲河。

三、黄河忧患

1.黄河现状

(学生展示搜集图片成果)

学生甲:黄河面临的两大问题:断流 油污

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古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既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

(学生创意展示)

1、保护母亲河,爱护大自然!

2、黄河清,天下平。

3、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4、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5、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护黄河非传人!

6、黄河已入青天去,空余九曲万里沙.7、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

8、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2.谈谈你的收获

3.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锻炼了同学们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同学们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值得赞赏。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够学会如何专题的掌握知识方法。

五、布置作业

以“我心目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

[1] [2]下一页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民风民俗,美在特色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教学时数】 3课时

说明:本课设计为教学指导课(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感受民风民俗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展示图片,班级交流。

A、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传统节日。B、交流我们当地某种风俗习惯。

3、展示自己喜欢的描写节日的成语与诗句,二、教师指导学生作文。

(一)摸石过河

A、通过本单元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方法?。B、你最想介绍的是哪种民风民俗? C、说说你准备怎样写?

(二)思路集结

1、可写节日习俗

2、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

3、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4、可以结合外地旅游的经历,回忆当地的风土人情。

(三)点石成金

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少。要写好此类文章应做到以下几点:

1、广泛收集材料

2、叙述条理清楚

3、展开丰富联想

4、写出特点特色

以写节日事件为例具体指导。A、重观察。

要注意观察节日的活动。观察时要注意认真地观察活动的场面和事件的细

节。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和想。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变化的细节,心情变化的细节。要有条不紊地观察节日的场面。观察场面一是要抓住重点场面,二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要注意自己感受,或者说是自己的心里活动的变化,思想感情的变化等。B、重提纲。

结构:开头→节日事件→结尾

开头:指的是在文章的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事件,即写什么节日,要在开头交待清楚明白。

节日事件:又可称为节日活动过程。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段,要具体地来叙述。结尾:收束要自然。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C、重语言

(四)佳作引路:

课件展示同龄佳作《赛龙舟》、《正月十五秧歌会》学生谈听读感受(启示、困惑)。

三、布置作文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复习教案(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教学重点:

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6课 黄河颂 新诗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diān 澎湃pãng pài 狂澜lán 屏píng障 哺bǔ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魂/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这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P.43 注释 ① 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1.修辞:呼告(啊,朋友!)、反复(啊!黄河!)、比喻(摇篮、巨人、臂膀)2.“望”字统领全诗

第7课 最后一课 小说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duï步 赚zhuàn钱 哽gěng住 祈qí祷dǎo 气氛fēn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 普法战争。

P47 注释① 都德,法国作家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第2-3段)、社会环境(普法战争)

3.第20段:比喻 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P52)4.第21段:讽刺手法(鸽子唱歌)、表达反感、留念之情(P53)5.人物描写方法:动作(P54 第26-27段)、外貌、神态、心理 6.主题:爱国主义

第8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崎qí岖qū 阻抑yì 一泻xiâ万里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

(2)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作者是李大钊,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P56注释① 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1.比喻说理(P57 练习二)2.“趣味”:勇往直前的精神(P57 3-4段);“雄健的精神”:民族精神 3.标题:因果关系,不能调换位置

第9课 土地的誓言 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chì痛 嗥háo鸣 谰lán语 镐gǎo头 污秽huì 默契qì 2.解释下列词语。

(1)炽痛:热烈而深切。(2)标直:笔直。(3)谰语:没有根据的话。(4)亘古:远古。(5)污秽:肮脏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

P59 注释①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

◇字词积累:P59 注释②,P60注释②—⑤

1.呼告: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P61)2.修辞:排比、反复 3.贬词褒用: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P59)“泛滥”表达激愤狂放的心情不可遏抑。

4.人称变换:由第一段的“她”变成第二段的“你”,表达情感的变化;将“土地”比作“母亲”,更加亲切。

第10课 木兰诗 乐府民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 可kâ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âi头 溅jiān溅 啾jiū啾 柝tuî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2)惟闻女叹息 惟:只。(3)愿为市鞍马 市:买。(4)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5)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6)著我旧时裳 著:穿。

(7)双兔傍地走 傍:靠近,贴近。(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9)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10)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

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木兰还乡”一段。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词语解释:P64 注释1、3、5;P65 注释3、4、5、11、13、15、19;P67 注释1、6、10、12、14、15 ◇通假字:“帖”通“贴”,“火”通“伙” ◇修辞手法:顶针、互文、对偶、反复(P68 练习二、三)◇翻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P 74-75 背诵关于“黄河”诗歌

第四篇: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表达自己的看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同。生活中,我们读书看报,总不免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谈论事物,总不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正确流利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学点议论的知识。

训练目标1、2、3、学习议论的表达方式,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初步掌握夹叙夹议文章的构成。记叙身边的事情并通过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

文题设计

文题一

从课文或你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个叙述或描写的段落,试着自己加上几句话,表明你从中读出的观点

文题二

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叙述事件的经过并写下你的思考。文题三

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写作导航

文题一解析

写作要求

从课文或你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个叙述或描写的段落,试着自己加上几句话,表明你从中读出的观点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这个作文题是写一个片段,要求从课文或者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个段落,写出自己的观点。如下面这段文字:

爱因斯坦成名之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的时间派了宫廷小汽车去火车站接她。火车来了,司机却找不到爱因斯坦,便空车回去向国王报告,说教授没有来。可是半小时以后,爱因斯坦身穿沾满尘土的破雨衣,脚着一双旧皮鞋来了。原来是司机只看衣冠不认人,爱因斯坦便自己步行而来。从此材料中通过运用以上展开议论的方式可以找出以下几个观点:

①就事论事——接站,尤其是接不认识的人,应该约好联系方式,这样才不至于有国王司机的错误。

②以小论大——由爱因斯坦衣着看出不摆名人架子平易近人。

③引申生发——爱因斯坦专注于科学事业,成名之后也不追求个人享受。

④类比对照——把爱因斯坦与科学家作类比,再与当代所谓名人做对比,良莠毕现。⑤反意为之——爱因斯坦衣着不整去做客体现对国王的不敬。

二、知识点拨: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佳作展示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捡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麽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简评

这段文字针对《伊索寓言》 中乌鸦的故事,写出了自己的见解。文段前半部分叙述故事,由“这就是说”引出作者的观点,在用“反过来说”进行推理,把道理向更深一层引进。然后又把故事向纵深一层引,由“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一句进一步指出道理,显示了作者很强的思辨能力。

名作欣赏

咏柳赏析

袁行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一个比喻形容柳树的丰姿。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是用碧玉妆饰而成的。碧玉的比喻,显出柳树的鲜嫩新翠,那一片片细叶仿佛带着玉石的光泽。碧玉,又是南朝宋代汝南王的小妾的名字,乐府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美貌的女子。“碧玉妆成一树高”,在诗人的想象里,也许觉得那袅娜多姿的柳树,宛如凝妆而立的碧玉一般。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上句是写柳树给人的总的印象,这句是具体地写柳树,那茂密的、轻柔的,下垂的柳枝最足以代表柳的特征了。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用笔很巧妙。

第三句和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而描写柳树的嫩叶。诗人设问:那细细的柳叶儿是谁裁出来的呢?噢,原来二月的春风好似剪刀,这一树碧玉,万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就是她的杰作啊!

这首诗很短,只有四句,28个字,艺术上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这是咏物诗,从“咏柳”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了,是歌咏柳树的。这首诗的确是处处扣紧柳树来写的。但是我觉得诗人所歌咏的决不仅仅是柳树,他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人们对于春之来临,往往是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得知的。水的解冻,燕子的北翔,都是春回大地的信号。不要忘记,柳树也是一位报春的使者。民间谚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早在五九、六九的时候,远望之中的柳梢已经隐约地带上一丝儿新绿了。贺知章借着描绘柳树的新妆,歌咏春天的来临,很能唤起读者共鸣。咏柳,而不局限于柳,借咏柳而咏春,这是高出于一般咏物诗的地方。

其次,这首诗的构思新颖,比喻巧妙,诗的形象仿佛要凸出于纸面之上。特别是后两句,用剪刀比喻春风。她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吹到哪里,就把勃勃的生机带到哪里。她剪破严冬的笼罩,裁出万紫千红的世界,她的轻捷,她的锐利,随之而来的创造的喜悦——种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这两句诗产生出来。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这首诗正是这样,它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的春天;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使在唐诗里也并不多见。

第三,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变化。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先写总的印象,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单就柳枝作一番细致的描写。第三句、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再进一步写柳叶。先从大处着眼,愈写愈细,好像绘画,先勾出轮廓,再添枝加叶补充细节。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法也不一样,前两句是描写形容,碧树如玉,柳枝如丝,碧树怎样高上去,柳枝怎样垂下来。后两句写柳叶,如果还用这种写法,说柳叶怎样细,怎样嫩,好像是刚刚剪裁出来的一样,那就显得呆板了。诗人在后两句上换了一种写法,不对细叶作任何形容,也不打什么比喻,只是猜测谁裁出了这美丽的细叶。描写的重点悄悄地转移到春风上来,是春风裁出了细叶。这就在前两句的艺术境界之外,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赏析

文章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在揣摩《咏柳》诗句含义时,再现诗中形象。用多种手法说明了难以言传的诗的艺术境界。学好此文,对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不无裨益。

文题二解析

每一天,社会上都会有各种新闻事件发生,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你有关注时事的习惯吗?从近期报刊或网络上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叙述事件的经过并写下你的思考。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本次要求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在短文中叙述事件的经过,并写下你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注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仔细分析,从中提炼出要表达的看法。

2、写作时要考虑读者对象,看法和观点要明确、集中,最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用展开。

3、写完后加以修改,有条件的,可向报社投稿或发表在博客上。

二、知识点拨 1.一事一议的概念:

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其中的“一事”指现实生活中某一件或某一种现象,它是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这些事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又是认识不深,处理不当和需要去解决的,或者是需要去弘扬的。“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一事”中揭示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扬,或批评。无论怎样,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要做到: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一事一议的文章结构:

“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概括事实——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 写法指导

一事一议的文章基本写法,一般是以简洁精练的文笔,先要言不烦地介绍事件或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一个要点,一个中心进行议论。有很多事物、现象中,包含着不止一个方面的道理,我们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议论,决不可“一事二议”、“一事三议”。

(一)叙事部分。

叙事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议论中的叙述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叙事要有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耳闻目睹的事情很多,我们要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2.叙事要清楚、简约。对所叙的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以便于议论,又要简约。还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说理有关的部分要叙述得详一些,反之,与之无关的要少叙或不叙。

(二)议论部分

“一事一议”的文章,总由“叙”生“议”,但重在“发表议论”。议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议论要有针对性。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针对“好事”谈见 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可以就这件事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阐述一个道理。

2.议论的角度要新颖。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基本功训练。由于表达方式和议论角度的不同,在先叙后议的基础之上,“一事一议”有如下展开议论的方式。就事论事 以小论大

引申生发

类比对照

反意为之 以上五种“先叙后议”、“一事一议”的笔法,都是“议”的基本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许许多多变换角度。拿“就事论事”写法来讲,其中的“议论”部分,可以是分析道理;也可以是揭示本质;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是表现感受。所以我们在练习写作中,要时时注意变换角度,使自己的笔越练越活。

(三)要处理好“叙事”与“议论”的关系

“一事一议”的文章重在议论,所以“叙事”要根据“议论”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的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四、注意事项

要注意的是,在写作过程中,“一事一议”要有力度。

所谓“力度”,是指文章精粹有力。不少初中生的议论文,拉不开,理不清,说不深,读起来让人不知所云,这就是没有“力度”。所以我们在构思写作时,应注意如下方面的要求。

(1)口子要“小”

这是指文章的主题要专一,要着重谈好一个问题,谈清一个观点,既不要大而化之,也不要游移不定。一事一议,一题一议,一材料一议,一件事一议,或者一说、一感,都要在“一”字上下功夫,才会给人以深厚、有力的感觉。

(2)结构要“紧”

指文章的内部紧密,浑然成为一体。每一个段落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段与段之间又有相应的方法相勾联。结构紧凑的文章,必然给人以有力的感觉。

(3)语言要“精”

这是指用语要准确、恰当、精练,同时了尽可能生动活泼,文中成语的使用,格言的引用,比喻句、设问句的运用等,都要恰到好处,使文章内容生动、深刻、有力。

佳作展示

说“友谊”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长久以来,这句格言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句发自肺腑的深切问候,是一张淡雅的贺卡,是一封远方的来信,是雨中为你撑起的一把伞,是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眸子,是危难之中向你伸出的一双双热情的手,是流露在一言一行中的爱……。

我无法忘记那个英文故事。在茂密的森林中,两个年轻人结伴而行。他们彼此允诺一旦有野兽袭来,会互相帮助。而当那只熊出现的时候,两个人立刻各奔东西,早已把刚才信誓旦旦的话语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个故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患难之中,才见知己。所谓朋友,在顺利的时候很难分辨真假,而在逆境中却可以看得分明:真朋友帮助你,假朋友疏远你。生活本来是很平凡的,我们也许没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考验友谊的机会。但仔细想想,真正的友谊不正是渗透在每一件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吗?

田径场上,望着那似乎永远也跑不到的终点,我的信心在一点点消失,步子越迈越小,这时一个急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快跑!加油!”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身旁出现。是什么给了我力量,促使我越过了那道本来在我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白线,是你鼓励的声音和一颗充满爱的心!在你的搀扶下我走回休息场地。有人搬过椅子,有人递过一瓶汽水,粗心的我却没有发觉是谁做的。也许并不需要寻找,对我来说,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朋友

生病了,我无精打采地趴在桌上,有人轻声询问病情,有人默默拿过本子替我抄笔记,有人递过一杯热水……疾病,很可怕吗?此时此刻,在这炽热的友情面前,病又算得了什么!

在蜿蜒的山路上,我们彼此牵着手,艰难地向上攀登。终于,疲惫不堪的我坐在石阶上再也不想起来,又是谁提醒我“行百里者半九十”,又是谁轻轻地拉起我,是你,我的朋友!

生活中总会有些坎坷不平,总会有些挫折,当我失意、彷徨、郁闷时,是你,静静地聆听我的诉说,然后娓娓道来,清泉般的话语流进我的心里。当我遇到烦恼或伤心的事,忍不住啜泣时,又是你,默默地递上一块手绢。哦,有了你真诚的友情,什么苦闷、忧愁不能排解,又有什么痛苦不能忘却呢!

朋友,幸福欢乐的时刻你只是默默地与我同享,使欢乐倍增。而在痛苦失落的日子里,你始终留在我的身旁,让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我怎能忘记你真挚的友情,无需用言语来表达,那一双双热情的手,那愈久愈醇的情感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心灵深处!过去的岁月,这一双双热情的手引导我度过许多平凡却不平不淡的日子,它使我永不绝望,使生活充满阳光。未来的日子里,这友谊会越来越深厚、浓郁,世界会越来越美好!

让我们搭起热情的臂膀,迈出坚定的步伐,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简评

此篇习作由一诗句引发,抓住能够鲜明地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这个论题的事例,展开议论,实事求是地对事情进行分析,从事情中引出道理。说理是非分明,合情合理,分寸掌握适当。练习一事一议文章,最忌脱离事实的空发议论或不分析说理就简单做结论的作法。另外,一事一议的文章也需要避免语言的呆板、涩滞。本篇习作在阐述观点时,恰当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文章之理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之感,读者接受起来也非常自然,既产生了说服力,又产生了感染力。文题三解析

写作要求

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这次要求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随意选一件事来写,要写让自己确实有所感悟的经历。

2、结合记叙、描写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

3、议论性的文字要简洁,重点在于讲清楚自己的体会,引起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二、知识点拨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叙、议二者的关系是: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换一种说法,叙是铺陈,议是点染。一般说来,议的文字不宜太长,用语应精辟、凝练。

夹叙夹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形式:一是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二是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三是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法。

夹叙夹议中,“议”是作者表达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要富于哲理,还要富有激情。古人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正是对“议”最好的诠释。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议论要看准当口,选择时机,掌握火候,做到恰到好处。

不能写出来油是油,水是水,叙与议不能有机有序结合,其要领可概括为“引、析、点、联、结”五步法。具体地说,就是: 引 文章一开头:就把供料中最能提炼出观点、论点或最能加以引申和发挥的中心语句、关键语引入文中。或全引,或摘引,或意引,使文章内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做到紧扣材料展开议论。析 对所引用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或正反,或今昔,或中外,或褒贬,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为亮出论点张本。但分析不宜过多、过长,以避免就事论事,喧宾夺主。点 在分析所引供料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地亮出提炼出来的论点。承上启下,过渡到联系社会、生活、思想实际,选用论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论点力求鲜明、深刻,语句力求概括,凝练。联 紧扣论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论据,或举实例,或讲道理,通过最佳论证方法,或正反对比,或比喻证明,用喻证法,或层层递进,对论点展开论证。结 对论证过程的内容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做到既符合供料的主旨;又紧扣从供料中提炼出来的论点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第一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叙”。一般说来,“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和议论性叙述。记叙性叙述带有很强的叙事性。描写性叙述有浓厚的描写色彩。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事例构成,常采用排比的句式,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这种“叙”难说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这三种叙述方法,记叙性叙述要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适合举一个事例时使用;描写性叙述要有对人物和情节的想像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要选择几个相关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使用。在训练中,可以针对所选事例和自己的写作习惯而采取恰当的叙述方法。

第二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议”。“议”是“夹叙夹议”语段的核心、灵魂,是事例叙述的意义之所在。“议”,有四种常见的议论方式。

(一)分析性议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议论形式,是对叙述的事例加以分析,揭示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

(二)感悟性议论。这种议论在叙述事例之后生发开去,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悟。

(三)联想性议论。由事例引发联想,由此及彼,联想到过去、现实、未来,联想到包含着类似道理的事例,表达出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

(四)对比性议论。先是对所叙述的事例阐述、挖掘,然后再举出事例与之比较分析,找出二者的相同点或不同点,通过对比,孰优孰劣,褒贬分明。

佳作展示

那只哀伤的骆驼

从来没有想过,在四季如春、气候温润的昆明,我会碰见一只骆驼,一只眼神哀伤的骆驼。

今年暑假,我与家人一起去昆明旅游。我们去了“金殿”,一个位于昆明原始森林最多的山上的景点,据说当年吴三桂为爱妾陈圆圆修建的“铜房子”屹立至今。

我们沿着石级登山,就在快要到半山腰的景点时,我听见了一阵恐怖的嘶鸣,比象鸣马嘶更加奇异。我当时就吓坏了,那声音简直就象电脑游戏里怪兽的吼叫。我半是胆怯半是好奇地张望,几十级台阶后的平地上,就在路旁,一个庞然大物瘫软在地!“是只骆驼吧?”母亲轻声地说。我飞快地跑了上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的,真的是一只骆驼!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它,它并没有倒下,我看见它的急剧下降是因为它由战栗变为跪下的姿态。或许这只是它的一种休息方式吧!只见它的后腿被一根粗铁链子系在树上,而它出现在这里的意义,不过是为了主人赚几张与顾客合影拍照的钱。

那是怎样的一匹骆驼啊!粟色的皮毛,魁梧的身躯,却又因为失去生命活力的光彩而显得衰老不堪。定睛细看,你永远不会忘记那触目惊心的画面:它那跪着的左腿,就在膝盖骨那儿,露出了惊心动魄的森然白骨!尚有皮毛包裹的右腿的膝盖部更加映衬左腿处的伤残。灰白色的很粗的骨头,周围是一圈绽开的破碎的皮毛。我一阵阵心寒,不忍注视这般恐怖的创伤又忍不住将视线停留不愿挪开。终于将视线顺着骆驼的膝盖往上移,我看见了它的眼睛。瞳孔很大,有浓厚的黑色,眼神黯淡飘忽不定。我怔怔地望着这哀伤的眼神,你是想对我说点什么吗?获得自由?安度晚年?重返沙漠?……它静静地注视着我,只是眼神依然黯淡。

扫视四周,它的主人正在打牌。主人对它丝毫不闻不问;从它面前走过的游客络绎不绝,却无人愿意多看它一眼。几个叫嚷着“骆驼,有骆驼”的小孩也被大人拽走,两边众多的小摊贩只是一个劲地招徕游客……人们或是在忙于打牌,忙于拍照,忙于赶路观景等,难道除了我之外却再也没有人愿为这只可怜的骆驼驻足吗?

我以为,骆驼只是属于沙漠的,从漫天黄沙中缓缓走来,带着优雅的驼铃和气定神闲的神气。而不是现在这样,也不应该是现在这样的!

从“金殿”归来,我没记住豪华的“铜房子”,只记得那只骆驼,那只不应该属于那儿的骆驼。

简评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却又在平静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饱含着个人鲜明的情感立场和态度。特别是非常注重细节描写,使文章内容充实而又细致深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文中对骆驼的伤口、骆驼眼神以及对众人反映都作了精妙描写。此外这篇文章还带有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富有真情实感,难能可贵。

名作欣赏

刹刹说情风

当前,干部队伍中有一种不良现象值得重视,这就是愈演愈烈的说情风。一些领导干部,遇到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跑官要官,不仅不加制止,反而为之四处活动.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有的为了使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乡、同学、老同事、老部下等得到某些好处,不顾政策规定和本人条件,想方设法为之谋求“方便“和“特殊关照”;有的当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干部出现问题时,不是积极地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部门调查,而是遮遮掩掩,或为之公开说情,总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看到同自己亲近的人因违法乱纪将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时,不是秉公办事,而是亲自出马,四处活动,千方百计地为之开脱罪责。这些说情者,为了替人办不该办的事情,或解决不该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手段也五花八门:有的是动之以“情”,让对方看在旧日的情分,或要求高抬责手,予以提携,或要求手下留情,网开一面;有的是晓之以“理”,尽力阐述不合理要求的合理性,并且讲得振振有词,堂而皇之;有的是恃之以权,凭借自己的权势或打着上级领导和名人的招牌,拉大旗作虎皮,迫使有关部门和领导就范;有的是诱之以利,以请客送礼或许之以好处作为敲门砖。说情风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涣散组织纪律,腐蚀干部思想,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决不能任其通行无阻。

说情者替人说情的动因有各种各样。有的是借情面软,有的是怕得罪人、丢选票,有的是热衷于搞关系,有的是得过别人的好处,有的是与求情者关系微妙,怕“拔出萝卜带出泥”,等等。可见,干部队伍中的说情风,是好人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是剥削阶级那种低级庸俗的处世哲学、拉帮结派的宗法观念和惟利是图的市侩作风在我们干部队伍中的反映。刹住说情风,必须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大力营造干部队伍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氛围,使每个干部都能够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懂得坚持原则和按制度办事对于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性,不仅自己不求情,不说情,不送情,而且对说情风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怕人家说“无情”,因为对少数人的“有倩”,恰恰是对多数人的“无情”;不怕得罪人,因为只有得罪这少数人,才能赢得多数人;不怕丢选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住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选票”。

说情风之所以盛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充分认识说情风的实质与危害。不错,人是要讲感情的。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们之间的感情友爱,同志之间的关心帮助,是应该大力祟尚的,但这种“情”绝不能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不能以牺牲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还要看到,说情者往往只讲面子不讲真理,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只讲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不讲党和人民的利益,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之风,并且对其他方面的不正之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说情风决不是危害不大,而是影响很坏,危害甚烈。对此熟视无暗、无动于衷是政治上麻木的表现。至于那些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更是一种不道德、不光彩的行为。说情风所以愈演愈烈,也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涉及说情的人和事不抓不管,姑息迁就.甚至大开绿灯有直接关系。因此,反对和制止说情风,必须教育广大干部充分认识说情风的实质与危害,并且在行动上自觉地加以抵制。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对于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说情者要及时提醒,严肃批评。郑重指出,促其改正;对那些与违法乱纪有牵连、造成恶劣影响的说情者.更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认真查处。赏析

破立结合气势充沛

讲义气不讲正气,是干部队伍中的一种现象。其表现之一就是说情风盛行,正所谓“案件一上门,就有说情人。”《刹刹说情风》论述了说情风的危害,分析了说情风形成的原因,有力配合了“三讲”教育活动。

狭义的驳论是指古代文论中所说的“辨”,广义的驳论则指一切旨在否定某种现象和事物、行为或思想的评论。它以一切违背社会发展主流、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及思想为评论对象,以批评、反驳、揭露为手段,帮助人们澄清是非。《刹刹说情风》属于后一种驳论。文章一开头先提出观点。然后在列举了说情风的四种表现及三种常用的手段后,便着力分析了说情风盛行的原因。这些实际上都是在“破”。紧接其后,作者提出了刹说情风的对策,这又是“立”;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又竖起靶子“什么叫讲感情”,并进行了正面阐述,也是破立结合。光破不立,道理易平淡;光立不破,道理易偏颇;破立结合,使文章说理既全面又深刻。

我国的议论文向来讲究气势,让人有力透纸背之感。这种气势在外部的表现就是:句子短而有力,节奏快,层层推进,步步紧逼。读《刹刹说情风》,我们就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在分析替人说情的原因时作者说:有的是惜情面软,有的是怕得罪人、丢选票,有的是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这是好人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语言简洁有力,行文丝丝入口,节奏感强,气势充沛。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 写一写保护环境

结合“综合性学习”了解家乡的环境,写一写了解到的情况、感受或想法, 事先收集家乡环境的资料,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具体。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2、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快乐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我们每天不可缺少的淡水,新鲜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还生活着我们人类共同的朋友——小鸟、老虎、熊猫„„ 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大气和河流污染,文物古迹、基础生活设施遭到破坏,土地、森林、草原在战争中被摧毁,人们日常饮用的井水、河水受到了污染,变成血水、毒水。有些在长时间内无法排除,形成持久而可怕的环境隐患。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左右,由于缺少干净的饮用水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全球变暖对自然地球生态系统影响十分明显,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将非常严重,特别是对与生态脆弱区。我们生存的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二.情感激发 1.提问:除了刚才老师介绍的内容之外,同学们还了解到什么关于环境受到破坏的事例吗?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伤害?如果你是科学家,或者保护环境的绿色使者,你将任何去做?(让学生各抒己见)2.激发学生的感情,让他们有创作文章的欲望,呼吁人们来保护自然环境。

三.出示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

1、作文紧紧围绕保护环境这一话题展开 2、对当前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介绍

3、对环境污染的根源进行分析

4、对家乡未来的环境变化进行一个大致的构想 【本单元作文参考题目】家乡环境的变化

(一)、1.题目自拟 2.文体不限 3.有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找人合作,选择诗歌、童话、剧本、记叙文、书信、倡议书等文体,确定题目和文体。

(三)、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文本开始写作,教师进行指导。

(四)、交流评价

1.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你最欣赏哪一点给他提一个意见。)

2.佳作评赏: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引路】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环境污染吗? 家乡小河里的水还清澈吗?家乡的天空有没有烟雾弥漫?仔细观察生活,找找家乡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想想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考虑自己应该怎样才能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你践踏过路边的花草吗?你把手中的垃圾及时地扔到垃圾箱里了吗?整理好以上内容写一篇环保作文。

【优秀范文】

保护家乡环境

我的家乡很美丽;河水清澈、树木茂盛、整洁的街道、花坛里的迎春花在春风里随风舞蹈、公园里的柳树随风飘扬.....然而有些人不遵守社会公德,却把这美丽的风景破坏了。比如: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在树上刻字.....星期天,我来到公园里玩,看到有一个大哥哥把喝完的饮料瓶子随手扔在地上,我连忙跑过去对他说:“大哥哥你这样做是破坏环境的行为,请把垃圾扔进垃圾箱里去。”大哥哥头也没回就走了。我连忙把饮料瓶子扔进垃圾箱里。我的行为被旁边的爷爷奶奶看到了,他们竖起大拇指连声赞道:“你真是个好孩子。”我听后甜甜的笑了。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

【点评】小作者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表现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从他的语言中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未来的美好祝福。

家乡的环境

我的家乡使我自豪,是因为那葱茏茂密的树林,还有那清澈的池塘和那新鲜的空气。春天到来,野花遍地,绿草如茵,燕子斜飞,蝴蝶翩翩,此时你已经心旷神怡了。但你又被他“勾”到身边,让你不由自主地走向他,接近他。他是什么,竟让人这样着迷?是池塘,碧绿的池塘。家乡的池塘不可计数,家乡的美更是无法诉说。微微的春风祸祟扶着水面,阳光的照射更显波光粼粼。远处看,你定会认为是金子,使你信息的跑向他,却发觉不是。你的心情更为激动,这样的池塘,这样的水。白云朵朵,蓝天无际,小鸟时时飞过;还有岸边野草花,柳丝低垂,白鸭戏水,尽在这如诗如画的水中。清澈见底,偶见小鱼游,便见涟漪圈圈。绿油油的小草高低不平,无一丝空隙,远远望去,犹如绿绒毯一般。令人不敢离这池塘太近了,不敢用手触摸,甚至不敢多看一眼,生怕弄坏了这副美景。

家乡的人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天蓝了,树绿了,水清了,我的家乡更美了!

【点评】这篇优美的写景作文体现出了小作者的良苦用心,他是通过对美好环境的赞美来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最后一段点出主题,环境保护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保护校园

早上,我在校园的操场上看见一个男孩子,吃完了零食就随手把包装袋扔在了地上。我赶紧跑上去,说:“你这样做不对。会破坏校园环境。”我还叫他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里。小男孩看我一眼,立刻跑开了。我弯下腰拾起包装袋放进了垃圾箱。

我这小小的行动恰巧被杨老师看见了。她说:“蒙倩真乖,同学乱丢垃圾,就会叫他们捡起来。”

杨老师还说:“不要破坏校园的每一棵树、每一束花,要保护好大自然,大自然才会和我们友好相处。”

杨老师还奖励我一个本子。这个本子很漂亮,我很喜欢这个本子,我要好好地爱惜它。

不管在哪里,人人都要讲卫生,不要乱丢瓜果和纸屑。万一老人和小孩踩到瓜果,就会摔跤,所以不要乱丢垃圾。

[点评]:从校园和身边的小事着手反映污染现象,视角独特,好!森林里的故事

鸟爸爸、鸟妈妈、鸟宝宝和其他的动物生活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它们生活得十分快乐。

有一天,有两个猎人来打猎。他们把野猪一只一只打死了,又把狼也一只一只打死了,活泼可爱的小鹿和小兔、凶猛地老虎和狮子也被他们用枪打死了。他们把动物的皮剥下来做衣服穿。

他们再次来打猎,看见了鸟爸爸、鸟妈妈和鸟宝宝。他们一枪射死了鸟妈妈和鸟爸爸。只有鸟宝宝在爸爸妈妈的掩护下逃走了。猎人打完了鸟,抽起了烟。抽完了烟,他们把烟头丢到了草丛里。草丛燃起了火,整片森林也燃了起来。

鸟宝宝回头一看。看到燃起了大火,他叫唤着森林里剩下的上伙伴一起逃离火海。只留下了在火海中挣扎的猎人。

[点评]:借签他人作文,学习好别人的好的写作方法,然后自己吸收改编,

下载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环境方面的情况、感受或想法。 2、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 3、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积极......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5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 狂澜( ) 诧异( ) 默契( ) 金柝( ) ..... 2.结合句子,说说下列各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画眉......

    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二单元《黄河颂》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近黄河,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2、颂读黄河,读出“英雄气魄”,读出爱国激情。 3、赏读黄河,感受黄河形象,理解黄河精神。教学重点: 1、颂......

    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Do you go to school? 难点讲评 1.What time do you get up? What time +助动词do/does +主语+动词原形,询问某人做某事的具体时间。 wh......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1、沟通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堂、课本、学校内外的联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认识二者关系密切; 2、练习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丰富多彩的语文世......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保护环境

    红缨枪教育品牌教育造就精英三年级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保护环境 一、明确主题,弄清写作范围。 本次习作要求是围绕着“保护环境”这个主题来写。因此,要明白不乱倒......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结合“综合性学习”了解家乡的环境,写一写了解到的情况、感受或想法事先收集家乡环境的资料,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具体。 教学目的: 1、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