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们,别甘心堕落——读鲁迅《呐喊》后感5篇

时间:2019-05-14 05:1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们,别甘心堕落——读鲁迅《呐喊》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们,别甘心堕落——读鲁迅《呐喊》后感》。

第一篇:青年们,别甘心堕落——读鲁迅《呐喊》后感

青年们,别甘心堕落

——读鲁迅《<呐喊>自序》后感1989年5月4日

录入时间: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六日

读鲁迅先生《<呐喊>自序》时,感到热血沸腾,感慨颇多。他少年时血气方刚,因家庭的堕落(从小康堕入困顿)而外出谋异路不管奚落;为了治病救人,不远万里远渡重洋求医于日本;以救国救民的峥峥男子汉气质毅然弃医从文。青春脚步从低谷走向成熟,走向革命,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人生之道。为国为民的抉择怎不令人感慨?

“有谁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处于一个坠落的家庭之中,谁能想象出其中的许多彷徨呢?对“质铺比我高一倍”的人,那就更不必说。现在不是有许多人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某种违愿的事(如成绩下降)而以为“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日复一日沉默寡语,振作不起来吗?甚至放弃班上的职务,自甘堕落,终只能是自我毁灭吗?鲁迅先生当时怎样看待不良境遇?他“顾不得这些事(被奚落)终于到N去,进K学堂了”。是的,我们应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坏的环境中,也不会使自己坠落。

读《<呐喊>自序》的过程中,我始终感到他的理想巍然正气,冲天而上;峥峥气节气吞山河。职业选择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青年一大考题,以什么为选择标准呢?现在,我们大部分同学也许豪不犹豫回答:钱,哪个部门易赚钱,就选哪种职业。”鲁迅先生怎样选择职业呢?“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庭的同情”“又知道了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他于是“深知列于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仙台)里了”,一颗为民除疾,痛人所痛,急人所急的一颗心急骤跳动着,我们为何不学学“鲁迅”?现在社会环境什么都是钱开路,钱能使鬼推磨成现实了,办什么事都要烟酒开路,有才干顶什么用,只要有钱有“后门”,多么“铿锵”,头头是道!在东京时中国留学生有的是,但是他们在开放的季节多是把头梳得油光可鉴,头上辫子高高盘起,象座富士山;晚上,跳舞震得天花板烟花乱坠。而鲁迅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不甘坠入庸气中,他于是藉到一个乡间医学专门学校。巍巍正气上冲天,下抵地!

更使人感动的是鲁迅先生关于弃医从文的抉择仅是看一次“中国人看日本人朵给俄国当侦探的中国人的镜头片子!”试想他学业既将毕业,又得到任课的藤野先生的器重,可以说是前程似锦,但是为了祖国,自觉走向时代最需要的职业,峥峥民族气节难道不值得我位学习?为什么要为了“钱、钱还是钱”?而放弃自己专长,涌向热门专业?为什么一心“向城市进攻”而不能为了祖国需要走上弃人的岗位,藉列乡村?开辟广阔的现代农业前景? 也许有人会说,时代造英雄,我没有处在国难之时,但我说,在改革开放之中,难道就不能造一批为国发展兴旺而开拓的英雄?也许有人会这么说:“鲁迅”是伟人,可望不可及,你怎么能把我们同他比?但你可单看到,他弃医从文之后,如何艰难一程。创办《新年》“最先隐去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丁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我用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他反省:“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啊,这时的他,该是臬悔当初的“抉择”了吧!甚至于闭门抄碑文解闷!“钱”就象鲁迅先生对钱玄同先生气说的“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钱屋子”在其中沉睡也许死时毫元痛苦,一旦醒来会产生挣扎的苦痛。但也正象钱玄同先生所说,一二个人起来,更多人醒来也不能说没有破毁它的可能。青年朋友,勇敢起来吧,不要被钱所困住,破毁它的包围,走青年人应走的光辉之路。

第二篇:读鲁迅《呐喊》自序有感

寂寞与伟大

--读鲁迅《呐喊》自序有感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鲁迅的书了。上一次我完整地读他的文章大概还是高二在语文课上学《祝福》的时候。这次重新拾起,心情不免有点复杂。因为我这个人素来有些叛逆心理,越是被众人歌颂的伟大人物,在对他下判断时,我越是苛刻而谨慎。之前接触鲁迅,大多数是在语文课本上,印象中的鲁迅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里的小少爷“迅哥儿”,或者是《风筝》里有点冷酷的兄长,或者是《藤野先生》中求学日本的留学生,又或者是以小酒保口吻写那个迂腐文人“孔乙己”的小说家。

我喜欢看他的散文,尤其喜欢看他写童年往事,淳朴小镇、活泼少年,一下便趣味横生,但我一直未曾领会到鲁迅的豪情与热血。

然而这次才刚看完《呐喊》的自序,我就已经觉得很亢奋,我突然意识到初中时自己还是太小了,哪里读得出这文字间涌动着的一种豪情呢?说是豪情,其实也不太准确。《呐喊》自序里其实充斥着一种寂寞的悲哀,和不甘于妥协的倔强在,这种情感和茅盾的《幻灭》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鲁迅是寂寞的,《呐喊》自序里“寂寞”二字出现了十次,“悲哀”二字出现了六次。他说“我在年青时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偏成了《呐喊》的来由”。鲁迅年轻时大概也是热血激情、壮志凌云的一个青年,但悲剧在于,现实总会磨平一个人的棱角。他年轻时求学日本,一心想要学医救国,后来在日课堂上看到反映中国时况的影片,发现他们在围观自己的同胞被杀害时,竟然无动于衷,脸上全是一种“冷漠自私”、“麻木不仁”的表情。他在此时醒悟,即便体格再健壮,如果精神没有进步,那这个国家也是无救的。于是他弃医从文,意图提倡文艺运动来推动先进思想观念在中国传播。奈何孤掌难鸣,他自己势单力薄,很多尝试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太多的失败,让他开始渐渐退缩,但同时,寂寞与苦涩也像“大毒蛇”一样缠住了他的灵魂,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悲哀、苦闷。

《呐喊》自序里还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金心异到S会馆里找鲁迅谈话。虽然这段故事已经被我们语文老师讲了无数遍,但在文章里这样由鲁迅本人讲出来,我还是感到别样的震撼。那段铁屋子的比喻实在是太精妙了。当时的中国就好像这样一间铁屋子,没有窗户而且万难破毁,里面熟睡着的人们就是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就是那些一直饱受压迫却浑然不自知甚至还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可悲的中国人。鲁迅心中忐忑,说如果大声叫嚷,惊醒了少数人那又怎么样呢,不过是让这些人陪我们受罪而已。金心异的回答也让人拍案叫绝。“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是啊,不正如鲁迅所说,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于是他们一群人便奋起反抗,摇旗呐喊。尤其是鲁迅提到,这就是他将此书取名《呐喊》的原因,他要呐喊,让新的思想被普罗大众所听到,所接受,他要唤醒还在沉睡中的人们。

读罢自序,我深受感动。如果说受了多次失败打击的鲁迅还是一种,“寂寞鲁迅,不语婷婷日又昏”的形象的话,那再次站起来呐喊的鲁迅就是一个奋起冲锋的战士。他看不得这黑暗,于是他就要撕破这黑暗。我好像看到了今何在《悟空传》的孙悟空,不问道险,勇往直前,踏碎凌霄,放肆桀骜。那个不成佛的孙悟空虽然顽劣,但敢爱敢恨、嫉恶如仇,而这才是英雄。

庆幸的是,在那样一个时代,鲁迅没有选择成为甘于寂寞的“斗战胜佛”,而是站了起来,举起了他的金箍棒,与那些可怖的黑暗勇敢地战斗。红色的光,终于点亮了黑夜,然后,冲了出去。

石姝颜 投稿

17汉语言二班

第三篇:读《鲁迅传》后感

读《鲁迅传》后感

姓名:邵志强 学号:101302124 班级:园林1班

带着一种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我开始阅读鲁迅,一个伟大寻求着的心声,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言行。了解了鲁迅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更认识到鲁迅外冷内热的热烈情怀,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挚爱。正因为对人生刻骨铭心的爱,才有了对戕害人生的言行的痛彻骨髓的恨,才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写照。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时他已经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人的生命是这样的珍贵,我们的人生如果用一种健康科学的态度和思想来经营和维持的话,我们本来可以过的更加幸福和快乐。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社会功能的不正常,导致社会家庭生活的不科学不健康,谁之过?社会管理者的责任,当然也有我们自己的责任。因为我们没有充分争取和使用我们手中的权力,缺乏对利益保护的追求认识和理解。民主与科学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锐利武器,经过流血牺牲换来的宝贵财富却让我们弃之如敝履,能不

说是我们的悲哀吗?一个缺乏有机统一组织的社会系统是不可能完全表现他的生命的丰富和生动的,一个健康的生命机体,有完善的系统组织,保证了功能的健全和活动的正常,实现了生命的完美展现,这才是可喜可贺的人生历史。

鲁迅先生为构建新型的国民思想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样做了一个彻底的坚定革命战士。我们却自陷在物欲横流的漩涡中不能自拔,这是多么悲哀的事!痛心疾首之余,仍然不想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那是我一生的追求,为了人生的幸福,必须像鲁迅先生一样做“韧”的努力和奋斗。周围的人们还会沉迷在现有的唯利是图的圈子里用异样的眼神看人,但在我的好友中已经有人觉醒,趁着黎明前黑暗的掩护悄悄地向着光明的方向轻装前进了。我要抓紧时间学习,去追赶前面奔跑的人们--------像鲁迅一样,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第四篇:读鲁迅小说《铸剑》后感

读鲁迅小说《铸剑》后感

读完鲁迅的小说《铸剑》以后,第一个感觉是,鲁迅的文章是一如既往的深奥,难读。但在经过多次地去研读,以及对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加以了解后,便又被他的精心构思,以及浓烈的情感所折服了。

在这篇小说里,一开始描写的场景是主人公眉间尺在面对老鼠时的软弱。对着夜夜扰他清梦的老鼠,他却未能痛快地去回击。随后,眉间尺的母亲出场了,道出了她对于儿子能不能报复仇的担忧。虽然眉间尺说他会改过,但这还是让我们读者在心里捏了一把汗,到底眉间尺能不能完成复仇呢?故事的结局又会怎么样呢?眉间尺挖出了那把雄剑,背着它便要到宫里面报仇去了。在路上,他怕剑过于锋利,会伤及无辜,便一路小心,但他还是不小心摔倒了,还压到了“干瘪脸少年”。在他担心伤到人的时候,反而被“干瘪脸少年”勒索。面对这样的状况,眉间尺根本不懂得怎样去解决。这时,我们的心里也许会想,没等眉间尺接近王,他便会因为一些小人以及小事给折磨死了。也是在这个时候,事情有了转机,一个“黑色的人”过来了,而且很利索的为他解决了这件事情。而这也便成了整个复仇计划的转机。“黑色的人”即宴之敖者提出要帮他报仇。但是条件却是要用眉间尺的剑以及头颅。这很不可思议,但眉间尺却毫不犹豫地割下了自己的脑袋。这是怎样的一种信任与勇气!眉间尺作为一名复仇者,由原来的软弱变为了坚强与果敢。为了报仇,他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

事情发展得很顺利,宴之敖者顺利地进入了王宫,接近了王。最后在鼎里面,眼看眉间尺的头颅未能把王杀死,宴之敖者便把自己的 1

脑袋割下,到鼎里和眉间尺的头颅一同对付王,终于战胜了王。大仇在此时得报了。可是眉间尺和宴之敖者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说眉间尺愿意付出生命来复仇是在情理之中的,可是宴之敖者的付出却是最让人费解的。但如果我们联系到“宴之敖者”是作者写这篇小说之前曾经用过的笔名,我们就可以理解了。而且,在古代本来就存在于这样的一种侠士,只为打抱不平,只为打击让人看不惯的行为恶人,至于生命,在他们眼里已经是不足为重了。所以,宴之敖者的这种行为是理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一种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念。

剑伴随着复仇,一直贯穿于这篇小说,但我们似乎并没有看到它发挥重大战斗作用,它只是用于割下几个人的头颅然后让头颅互相撕咬而已。这是别的剑也可以为完成的任务,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鲁迅先生对于这把剑是有颇多描写的,让人觉得只有这样的神器才可以战胜王。但最后好像并没有展现出那把剑的威力,还是它已经展现了呢?这是鲁迅先生的刻意安排还是不小心忽略的呢?这还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

鲁迅先生写作这篇小说目的也许是单一地为了表达他对当局政治的愤怒之情,恨不得把统治者的血肉都吃光的强烈复仇的情感,但他在无意中还表达了更丰富的情感。这一点,他是通过对一些看起来无关重要的人的不经意表露出来的行为以及动作来表达的。比如大臣、妃子们,他们在看到宴之敖者把王的脑袋割下后没有丝毫的慌张,反而是一副等着看戏的样。还有在举行葬礼的时候,民众的麻木反应,都会让人觉得无语。最后让人感到讽刺的是,眉间尺和宴之敖者的头

颅和王的已经分不开了,和王享受一样的祭礼,接受万民的膜拜。小说最后的描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在王下葬经过城里的道时,后面是王后和许多妃子的车,百姓看她们,她们也在看着百姓,但哭着。此后是大臣,太监,侏儒等辈,都装着哀戚的颜色。只是百姓已经不看他们,连行列也挤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臣与妃子们的虚伪,也看到了百姓的看客心态。王死的这件事情与他们并无多大相关,他们要做的只是走一下过场而已。民众的麻木呢?这也不就从侧面反映出王的平日所作所为并不得人心么?“几个义民很忠愤,咽着泪,怕那两个大逆不道的逆贼的魂灵,此时也和王一同享受祭礼,然而也无法可施。”这句话显示的恐怕不是对王的忠诚,而是对于眉间尺和宴之敖者可以享受王一样的葬礼的深深嫉妒,对于跟自己一样平凡的人却有不同的待遇的愤怒,是一种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这是一种扭曲的变态心理。

小说的最后没有提到眉间尺的母亲对于报仇了的反应,而是写了一些“无关人士”的各种表态,其中的深意,还需要我们读者去细细体会。

第五篇:《青年们,读马克思吧》读书报告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读书报告

近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由内田树、石川康宏二人所著的《青年们,读马克思吧》一书,受益匪浅。读完此书,不仅加深了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了解,同时,让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的共产主义信仰。在他们的笔下,我惊讶地发现,马克思和我们惯常印象中的不大一样。

以内田树与石川康宏两位著名学者书信来往的形式对马克思经典理论进行阐释,本书在体裁上别具一格,这一创意可谓史无前例。通过8封书信,两位作者分别就《共产党宣言》、《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些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经典问题进行了讨论,对马克思主义救世的路径进行了选择,认为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马克思主义是一切社会行为的拯救者。资本主义国家应该摒弃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社会所用,不能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用的思路。

这本书是两个日本研究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体会,或者说,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就如同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读一读这本书,我们既能知道日本人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也能大概了解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

两位作者都是老师,所以他们把本书的读者群定义为“知道马克思的名字,但是并没有读过马克思的书的青年读者。”不光给中学生、大学生看,也给参加工作的人读。他们通过这本书把复杂的马克思主义分解,使马克思主义浅显易懂。所以即使像我这种没有读过多少关于马克思的书的青年读者都能感受到马克思是多么了不起的人,以及马克思的伟大之处。

两位日本作者读《共产党宣言》有他们自己的体味。他们的解读让我更加细致、正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比如,他们认为,贯穿《共产党宣言》的根本思想是:不管哪个历史时代,经济必然会产生社会构成,构成这个时代的政治以及精神历史的基础。我理解作者的意思是,经济是一切人类社会和时代的基础,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经济,是否逃避,它一直在那里起作用,所以不妨面对。

本书的两个作者就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进行了争论。其中一位作者认为,在社会中,人们通常会认为,某个特定的集团应该为一些矛盾负责,这个不能说不对,但是如果把整个社会的扭曲和不合理全部归罪于这个特定的集团,似乎也不靠谱。如果只要把这个集团清除掉,就能让整个社会干净,那社会改革就太容易了。但从经验上讲,这样一个集团实际上是不会存在的。这就像医生治病,如果病人只有一个地方有毛病,其他地方都健康,那么只要将有病的地方治好或摘除就行了。但社会问题不是人的身体,不会以这么单纯的形式呈现出来。对此,作者认为,罪恶是蔓延在整个社会中的,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社会中存在的罪恶负责,如果想让社会变好,我们不应该去自己之外寻工具,找理由,应该先看看自己的日常行为方式是不是有错误。“这样做或许未必能使社会变好,但是至少能够防止变坏。”

前段时间,社会大众对陈光标高调做公益颇有微词,说好说坏的都有,莫衷一是。对于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马克思有他的说法,他说,“决定一个人,不是看这个人本来是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根据本书,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管是多么邪恶的人,只要做好事就是好人。不管他的本性有多善良,只要做了坏事就是坏人。如果耳边总能听人说“你那些看起来的好事,实际上都藏着卑鄙自私的动机呢”,那慢慢就没人愿意去做好事了。谁都不会给老婆婆让座,也不会在路边捡起空瓶子,谁也不愿意去袒护被虐待的孩子。谁都不想做善事的社会那肯定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通过阅读《青年们,读马克思吧》这本书,以及读书报告的撰写,极大地激发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思考,加深了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的共产主义信仰。

其实更重要的应该是我从中获得了大胆分析事物的志气和勇气。这是一种挣脱“圈禁我们每个人的不同的牢笼”的志气和勇气。这就是你觉得“豁然开朗”的地方。如果再进一步看看自己的内心和头脑的活动,你就会发现,对我们来说,志气和勇气的根源,来自于从未被学问阻拦过的马克思的那种近似于野蛮的让人神往的独立精神

下载青年们,别甘心堕落——读鲁迅《呐喊》后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们,别甘心堕落——读鲁迅《呐喊》后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