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金的概述范文
黄金的概述
黄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人类很早就能从自然界拣拾到这种反射着耀目黄色光彩的单质金属。距今10000年以前黄金就已经被人类发现并利用,人类发现并利用黄金的历史,要比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铜、铁、铝等众多常见金属要早几千年。黄金之所以被人类最早认识,是因为黄金的特殊物理性质所决定的,黄金在 自然界可以以单质形态存在,而其他金属往往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黄金因为极其稀有而十分珍贵,黄金开采成本非常高、诸多物理特性非常好,具有极好的稳定性便于长期保存,这些特点使得黄金得到了人类社会的格外青睐,黄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复杂机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黄金具有的这些特殊自然属性,被人类赋予了社会属性,也就是流通货币功能。黄金成为人类的物质财富,成为人类储藏财富的重要手段。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
黄金是化学符号为Au的金 Au的名称来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 意为闪耀的黎明。
黄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属性,稳定的化学性质、高度的延展性及数量稀少等的特点,不仅 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在20世纪70年代前还是世界货币,目前依然在各国的国际 储备中占有一席之地。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黄金有价,且价值含量比较高,“金碧辉煌”、“真金不怕火炼”、“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赞美之词无不表达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位置。要参与未来黄金投资,在黄金市场中获得投资增值、保值的机会,就必须对黄金属性、特点及其在货币金融中的作用有所了解。金是金属王国中最珍贵的,也是最罕最有的一种。金属可分为两大类:铁质的(FERROUS)和不含铁质类(NONEFRROUS)。铁质类的金属包括纯铁和钢,都是产量较多和便宜的金属。不含铁质类可分为3组 : 贵重金属、基本金属和合金。制造首饰乃用不含铁质类的金属。金的质地纯净,拥有娇人的特性,是最受人们欢迎的金属。地质学家的分析报告指出,除了在 1802年才发现的钽(TANTALUM)之外,金是世上最罕有的金属,这更证明金的罕有性。
第二篇:黄金发展史概述1专题
黄金发展史概述: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其颜色亮丽,质地偏软易于加工,从古至今受到人们的追捧,公元前三千年以前,黄金在古国埃及第一次被人类所认知。自此就与人类的发展形影不离地交织在一起。黄金凭借其耀眼的光彩,成为人们用于装饰的首选材料。
黄金是化学符号为Au的金。Au的名称来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 欧若拉Aurora 意为闪耀的黎明,古代印加人把黄金视为太阳的汗珠,古埃及的法老坚持要埋葬在黄金这种 神之肉里,圣经马太福音 提及的东方三博士带来的礼物之一就是黄金,圣经启示录形容圣城耶路撒冷的街道由纯金制作,其《圣经》有400多出提到黄金,据说上帝也喜欢黄金,他曾指示代理人摩西要用黄金来装置布置膜拜他的圣所,圣幕。到我国马王堆出土的黄金面具,这些都说明了全球人们对黄金的宠爱。在古代黄金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一般平民很难拥有,而从皇家专有黄金到普通民众参与黄金投资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黄金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经历了皇权专属—— 一般等价物——货币化——非货币化的发展历程。
一,皇权的垄断
19世纪以前,由于金矿尚未被人们大面积发现,黄金又以奴隶及囚犯开采为主,受技术限制,产金量极其有限,皇室贵族往往把黄金拥有当作权势和财富的象征,而宗教供奉神灵更是以黄金为主,修葺的金像金樽举不胜数。有限的产量使得黄金的流通极其困难,掠夺杀戮是获取黄金的主要手段,从古巴比伦到古罗马,古埃及都书写着人类掠夺黄金的罪恶历史。
早在公元前4500至3100年,在古埃及时代的社会生活中各方面都在使用黄金,以太阳为核心的宗教观念使得黄金崇拜在埃及得以大肆发展,黄金被认为是“可以触摸的太阳”,是神的一种恩赐,埃及法老大量使用金饰装饰自己的饰物,包括生前的宝座/死后的棺材都大量用黄金来包裹或制造,而祭祀神明黄金也被广泛使用庙宇或神像的装饰,可以说黄金贯穿着整个古埃及历史中。
根据古希腊史学家罗多德的记载,吕底亚人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个使用铸造的,使用金币和银币的民族,他们可以说是最早的零售商。由于吕底亚文明处在各文明地区的交通要道上,贸易的繁荣和商业活动对简单兑换流通货币的黄金产生了自然的要求,黄金作为货币的转变在社会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促成了黄金的大众化,因为它的使用和拥有不再是君王的特权。
古罗马帝国时期,虽国力强大,疆土之广,每年的黄金产量至少在5吨以上,但奢侈爱炫耀的罗马人仍面临黄金严重短缺,他们不得不面临货币供应不足,承受萧条之苦,公元260年,加列努斯皇帝登基后罗马物价开始大幅上涨,每年以9%的水平上涨,而小面额的罗马银铜币基本无什么价值,仅靠金币勉强维持。直至公元306年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即位后发行拜占庭金币,拜占庭金币因其重量及纯度的稳定可靠持续发行了700多年,是历史上发行期最长的金币。拜占庭的金币几乎受所有人的尊敬,没有一个王国的货币可以比得上它,今天开来,它可谓是“中世纪的美元”。
二,欧洲黄金梦: 欧洲很早就想把黄金整合到自己的货币体系中,1400年欧洲本地的黄金产量不足4吨,而黄金作为货币工具却被广泛使用,这些黄金仅可造出100万枚达卡特金币,而对于硕大的欧洲来说,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许多地区还是施行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黄金的短缺成为15世界发现新大陆的直接诱因,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就在给伊莎贝拉的提及发现新的黄金是政府支持探索新大陆“黄金中国及印度”的主要目的。在哥伦布的日记中有60多处提及黄金,此次探险的目的可见一般。而其后西班牙探险者皮萨罗在发现秘鲁古印加王国后。掠夺了近5吨的黄金,这比但是全欧洲一年的产金量还要多。随着西欧海上贸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了领土扩张及殖民掠夺的过程中,到16世纪期间,西班牙发现新大陆的黄金使得世界贵金属的产量一年增加7吨以上,大约是之前的2倍,而葡萄牙人在巴西发现了黄金,到18世纪黄金产量又增加一倍。美洲大陆的成为西欧殖民国家源源不断供应黄金的供应地。据统计15世纪中,葡萄牙仅从非洲就掠夺了276吨黄金,而西班牙16~19世纪从美洲共掠夺了大约2500吨黄金。
三,一般等价物的转变
—金本位制诞生: 9世纪以后,黄金生产力迅速扩大,俄罗斯,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发现了大量且丰富的金矿资源,成为产金大国,1908年世界黄金的产量是1848年的100倍以上各种黄金总量可以熔炼成边长10米的大金块,而1500年的边长至有2米(此前3000年文明的积累)。至19世纪后半叶,人类生产黄金超过了过去5千年的总和,随着产量的提升,黄金被更广泛的应用,黄金从帝王走向了社会,黄金的另一主要功能被体现。黄金作为世界性的交易媒介和财富计量标准已有几千年历史,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逐渐确立(金本位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受限于1717年实行了金本位制度,到1816年英国颁布的《金本位制度法案》才给予确认,到19世纪,德国,瑞典,挪威,荷兰,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先后宣布实行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黄金就是货币,在国际上是硬通货。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所发行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砖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砖;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从以上这些内容可看出,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等三大特点。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黄金的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当代经济学贝儿奖获得者蒙代尔的“货币不过是一定量黄金的名称”,很好的概括了金本位制度的特征。,全世界共有59个国家实行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虽时有间断,但大致延续到二十世纪的20年代。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长达二百多年,有的国家仅有几十年的“金本位制”,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纪大战爆发是金本位制最美妙的时期,欧洲政治经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金本位制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带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与控制,使金币的自由铸造、所发行纸币与金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制度受到严重冲击,黄金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输入输出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金币与纸币之间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帝国梦想——
金砖本位制的产生:
英国在1919年停止金本位制度,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砖本位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纸币只能兑换400盎司的国际认许金条。同期欧美其他国家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实行金砖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砖本位制度下,各国央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所代替,人们持有的银行发行的纸币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纸币规定的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发行的纸币(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用这种办法压制了市场对黄金的需求,达到节约流通中黄金的目的,由各国的中央银行掌管和控制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买卖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本位制延续: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
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砖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本国货币与金砖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二十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本质上是反映了黄金紧缺和纸币发行泛滥之间冲突的妥协。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后重新开张。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数年的战争后人们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现,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美国发了战争财,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持有黄金二百亿美元以上,债务却不到一百亿美元,可谓盛极一时。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货币流通功能还是在国际储备功能方面的作用都被限制了,因为世界上的黄金几乎都被美国政府所控制了,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黄金。没有黄金储备,就没有发行纸币的准备金,此时只能依赖美元。于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角,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兑换价格及流动都仍受到各国政府非常严格的控制,各国基本上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黄金的市场定价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布雷顿货币体制从另一个角度看,黄金实际上是被美元囚禁在牢笼里的货币制度,将世界黄金控制在自己手中,用发行的纸币---美元取代过去黄金的作用。
金本位的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60年代,美国由于陷入越战泥潭,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出现不可抑制的通货膨胀,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同期战后的欧洲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各国都因为经济复苏财富增长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美元。由于美国引发的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和市场力量都预期美元即将大幅贬值,为了资产保值黄金就成了最好选择,于是各国为了避险美元危机和财富保值需求而纷纷抛出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使美国政府承诺的美元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日益难以维持。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60%以上。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按固定官价美元兑换黄金的政策,各西方国家货币也纷纷与美元脱钩,金价进入由市场自由浮动定价的时期,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彻底崩溃。
黄金新时期——
非货币化进程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的《牙买加协议》及两年后对协议的修改方案,确定了黄金非货币化。主要内容有:
黄金不再是货币平价定值的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再干预市场,实行浮动价格;取消必须用黄金同基金进行往来结算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6的储备黄金,所得利润用来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的优惠贷款基金;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之间和会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某些支付。
自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1年发表电视讲话,取消金汇兑制度。实行自由浮动于外汇市场,让美元脱离黄金挂钩后,黄金开始了急速飙升。
1972年初这一年,伦敦市场的金价从1盎司46美元涨到64美元。
1973年,金价冲破100美元。
1974年到1977年,金价在130美元到180美元之间波动。
1978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原油再度飙涨,达一桶30美元,导致金价涨到244美元。这一年的7月3日,一位著名的女喜剧演员要求60万美元的酬金用南非金币支付,而不是用美元。
1979年,金价涨到500美元。这一年3月12日发行的美国《商业周刊》封面上的自由女神像泪流满面,标题是《美国的衰落》。10月,美国通胀率冲破12%,黄金成为对抗通胀的有力武器。
1980年元月的头二个交易日,金价达到634美元。
1983~1992年,金融自由化和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黄金市场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伦敦为黄金交易中心,苏黎士为运转中心,连接东京,纽约,开普敦等地的全球是运作模式,1988年伦敦黄金市场重组,黄金经济业务逐渐向其他金融机构开放,1993年以后,世界黄金银行推出了多样化的场外衍生品工具及融资工具,得到了各国央行的鼎力支持及参与。黄金实现了从国家金库走向寻常百姓的重要一步,黄金交易规模的增加,为黄金市场发育带来了新的良机,而各国央行的及政府对黄金放宽管理对黄金市场发展创造了政策条件。
良好属性决定未来
————黄金之路璀璨光辉
但是,黄金的非货币化发展过程并没有使黄金完全退出货币领域。黄金的货币职能依然遗存:仍有多种法定面值的金币发行、流通;黄金价格的变化仍然是衡量货币的有效工具,是人们评价经济运行状态的参照物;黄金仍然是重要的资产储备手段,截至2005年,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总计有黄金3.24万吨,约占数千年人类黄金总产量的22%,私人储藏金条2.4万吨,两项总计占世界黄金总量的37%。用黄金进行清偿结算实际上仍然是公认的唯一可以代替用货币进行往来结算的方式。特别提款权的推进远远低于预期,目前黄金仍然是国际上可以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硬通货。
在1976年牙买加体系宣布“黄金非货币化”之后,黄金作为世界流通货币的职能降低了。但是,黄金的金融属性并没有降低,黄金仍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保值的手段和投资的工具,集商品功能和金融功能于一身。作为特殊的贵金属,黄金目前依然是世界各国所青睐的主要国际储备。当今黄金仍作为一种公认的金融资产活跃在金融投资领域,充当国家或个人的储备资产。目前黄金仍然是国际上可以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硬通货。在当前新的历史变革时期,黄金又将焕发出新的璀璨光芒来!
第三篇:概述
概述
建国以来农村社会养老
1956 年明确了关于五保的具体提法: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社内缺少劳动力,生活无依靠的鳏寡孤独的农户和残废军人,应当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以适当的安排,做到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使得这些人的生养死葬都有指靠10(《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56.)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是广大农民传统的养老保障方式,且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全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两种传统、非正式的养老保障方式的功能正在逐渐弱化,而具有社会福利性质、正式的社会养老方式被引入,并且日益成为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
以 1992 年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老 农保”)为标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始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据统计,截 至 1999 年年底,全国共有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76%的乡镇开展了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工作,共有 8000 万人次的农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13《1999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公报》:《劳动保障通讯》,2000.)但是由于存在诸多问题,1999 年开始对其进行整顿,《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1999]14 号)要求农村停止接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业务。至此,老农保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的农村社会养老 进入 21 世纪以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又被提上了日程,政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9 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农保”),决定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当年实现覆盖全国 10%的县(市、区、旗),以后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最终实现在全国普遍实施,到 2020 年之前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消息,截至 2012 年 10 月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4.59 亿,其中 1.25 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2012年年末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国家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城乡参保人数达 4.84 亿,实际领取待遇人数 1.31 亿1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2 年.)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是改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又一重大举措,主要是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大制度的衔接问题,将于 2014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暂行办法》出台最大收益者是农民工和城镇非从业居民,这对于提高他们参保积极性,扩大覆盖率有重要促进作用。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农民工因为身份和工作流动性大的特点游离于制度之外,据人社部统计,2012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 2.62 亿人,但是同期参加职保的农民工人数仅为 4543 万。而《暂行办法》出台使得广大农民工和城镇非从业居民进可以参加“职保”并享受待遇,退可由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兜底”,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弱势群体农民工的权益。《暂行办法》规定优先保留待遇较高的职保,明确对参保人员重复缴费和重复领取待遇情况的处理意见。但值得注意的是,《暂行办法》只适用于尚处于缴费期、未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已经退休或是按规定已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不适用。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老年人的特殊照顾,出台了各种措施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加强对老年人的优待。《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要求,“政府和社会在做好公民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在医、食、住、行、用、娱等方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经济补贴、优先优惠和便利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优待的基本对象为 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各地可因地制宜,在卫生保健、交通出行、商业服务、文体休闲等方面,对常住本行政区域内的老年人给予同等优待,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逐步拓展同等优待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从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尤其是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国家在保障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基础上也逐渐开始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以法律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制规定了年轻人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且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2013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突破 2 亿大关,达到 2.02 亿 15。(《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国社科院,2013.)
应对老龄化速度加快的挑战,面对“未备先老”的现状,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分必要。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老年群体,出台各项政策,采取措施,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005年民政部启动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推动老年福利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新时期,新起点,养老服务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提出指导性意见:“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这不仅明确了未来要建立的养老服务体系,而且引导社会力量参
与到养老服务业中来。2008 年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民政部等十部门联合下发《关 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居 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普遍开展,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农村社区依托乡 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力争 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 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中心,1/3 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关于全面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促进了养老服务业向农村地区开展,明确 要完善养老机构并对建设标准做了具体规定。从此,各地开始纷纷出台政策措施 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养老服务业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社会养老服务体 系建设规划(2011—2015)》提出:“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 规划”,“初步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3]35 号)提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 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 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快社会事业 改革,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快建设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显示,2006 年全国有养老院、敬老院等养
老服务机构共 39546 个,总床位 149.7 万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有 1620 多所,床位有近6 万张。这一时期,采取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平台,通过政府 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居家老人的养老需求。社会化的养老机构发展较快,民办养 老机构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但养老服务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缺乏,服务意识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养老服 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养老质量不断提高,朝着规范化、标准化、多样化、专业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方向努力,初步建立起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有限,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第四篇:黄金策划
做黄金很长时间了,先后经历过利家安,北方,英皇,高德,东景远景,三甲,万兆丰等多家平台,综合地试了很多平台,当然在上面的有很多是黑平台交易的,时间长了,大家会清楚的,我就不多说,俺现在在亨达开户了,发现这家公司的知名度和信用度还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投资教育方面,对客户关怀备至。下面是这家公司的基本情况:
1、亨达金银公司是亨达集团附属公司。亨达集团是香港港交所上市公司,亨达集团一切经营活动会受到证监会的监管和保护。大陆的朋友可以在中国最大的财经网站。东方财富网,和讯网,新浪财经等网站的港股频道输入亨达股票代码:00111.即可查到亨达集团的所有经营活动,包括经营范围,公司地址和网址。
2、亨达金银公司是香港金银业贸易场行员。行员号:163.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是世界主要的黄金交易市场之一。在香港金银贸易场171家中亨达金银是首批认可的13家伦敦金电子交易商之一,属A类黄金交易商,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网址可以百度查询:香港金银贸易场,得到贸易场网站,其交易每笔清单次日发送到客户的邮箱中,可以直接上金银业贸易场)查询。
3、香港亨达集团董事局主席邓予立是今年香港政协主席和北京市政协主席。可以到北京政协网站查询。2008年初在北京政协会议上邓予立委员作题为“健全金融市场,首重投资者教育”的发言。可以在百度查询到相关信息,新华网,新浪网,和讯网和北京政协网均有报道。
4、香港亨达集团正式于2008年12月被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信达资产控股,其业务扩大到中国大陆地区内地所属的金融经纪业务,而且其大部分股权由信达管理,由国家主权控制对全球进行投资,主要经营范围为:证券、外汇、期权、贵金属等业务。估计集团运作方式是:信达资产借亨达国际的知名茺将金融业务扩张全球的一张通行证。
5、香港亨达金银客户的开户协议,所有投资直接与总部签订,其开户行为香港中国银行,一切操作不经代理人签订,资金更安全!
6、亨达集团被评为2008年十大外汇交易商,最值得信籁奖第七名黄金交易平台连续三年被金银业贸易场评为最佳交易平台。(业内公认)
7、亨达金银直接用美圆或者港币交易,符合逻辑交易规则,方便全球客户兑换和交易。
8、亨达金银的汇款入金的公司账户公布在亨达集团网站上,明明白白告诉客户入金办法,公开透明,客户可以随时查询到个人的资金状况。在世界最大搜索巨头百度,Googel,雅虎等,输入“香港亨达集团”或者“Hantec Group"搜索到网页最多,影响最大。有目共睹,眼见为实。
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做单,如果你想佣金更便宜,资金大的客户可以享受优惠,操作建议精准,我也许能帮点忙,介绍一个好的老师带你入行,比什么都重要!联系我,百度金导航,取得联系!谢谢你的信任与支持,相信你在黄金现货里赚到更多的财富!
第五篇:黄金基础知识
3、金融货币体系的黄金演变史
人类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比铜、铁等金属要早,在距今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发现。因为黄金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稀有性,黄金成为贵金属,被人们作为财富储备。由于黄金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被人们赋予了社会属性,也就是货币功能。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
(1)黄金被皇权贵族垄断时期
在19世纪之前,因黄金极其稀有,黄金基本为帝王独占的财富和权势的象征;或为神灵拥有,成为供奉器具和修饰保护神灵形象的材料;虽然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币,而一般平民很难拥有黄金。
黄金矿山也属皇家所有,当时黄金是由奴隶、犯人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开采出来的。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黄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及古罗马的文明。16世纪殖民者为了掠夺黄金而杀戳当地民族,毁灭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页。抢掠与赏赐成为黄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场交换方式难以发展,即使存在,也因黄金的专有性而限制了黄金的自由交易规模。
(2)金本位制
黄金作为世界性的交易媒介和财富计量标准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要认识黄金在现代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推导预测黄金在未来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要先了解在过去人类社会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黄金在人类社会金融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特殊地位演变史。
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中,黄金被赋予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价值功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最后黄金的金本位制金融制度逐渐确立,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本位首先诞生在工业革命浪潮的欧洲国家,在1717年英国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到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在制度上给予确定,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至十九世纪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先后宣布施行了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即黄金就是货币,在国际上是硬通货。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所发行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
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砖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砖;
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
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
从以上这些内容可看出,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等三大特点。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黄金的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
全世界共有59个国家实行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虽时有间断,但大致延续到二十世纪的20年代。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长达二百多年,有的国家仅有几十年的“金本位制”,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与控制,使金币的自由铸造、所发行纸币与金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制度受到严重冲击,黄金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输入输出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金币与纸币之间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3)金砖本位制
英国在1919年停止金本位制度,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砖本位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纸币只能兑换400盎司的国际认许金条。同期欧美其他国家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实行金砖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砖本位制度下,各国央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所代替,人们持有的银行发行的纸币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纸币规定的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发行的纸币(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用这种办法压制了市场对黄金的需求,达到节约流通中黄金的目的,由各国的中央银行掌管和控制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买卖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4)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
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砖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本国货币与金砖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二十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本质上是反映了黄金紧缺和纸币发行泛滥之间冲突的妥协。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后重新开张。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5)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数年的战争后人们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现,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美国发了战争财,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 美元是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担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
● 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的1%上下的幅度内波动,因此黄金也实行固定价格制,如波动过大,各国央行有义务进行必要的干预,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
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货币流通功能还是在国际储备功能方面的作用都被限制了,因为世界上的黄金几乎都被美国政府所控制了,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黄金。没有黄金储
备,就没有发行纸币的准备金,此时只能依赖美元。于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角,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兑换价格及流动都仍受到各国政府非常严格的控制,各国基本上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黄金的市场定价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布雷顿货币体制从另一个角度看,黄金实际上是被美元囚禁在牢笼里的货币制度,将世界黄金控制在自己手中,用发行的纸币---美元取代过去黄金的作用。
(6)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60年代,美国由于陷入越战泥潭,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出现不可抑制的通货膨胀,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同期战后的欧洲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各国都因为经济复苏财富增长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美元。由于美国引发的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和市场力量都预期美元即将大幅贬值,为了资产保值黄金就成了最好选择,于是各国为了避险美元危机和财富保值需求而纷纷抛出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使美国政府承诺的美元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日益难以维持。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60%以上。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按固定官价美元兑换黄金的政策,各西方国家货币也纷纷与美元脱钩,金价进入由市场自由浮动定价的时期,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彻底崩溃。
(7)黄金的非货币化时期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的《牙买加协议》及两年后对协议的修改方案,确定了黄金非货币化。主要内容有:
黄金不再是货币平价定值的标准;
废除黄金官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再干预市场,实行浮动价格;
取消必须用黄金同基金进行往来结算的规定;
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6的储备黄金,所得利润用来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的优惠贷款基金;
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之间和会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某些支付。(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亦称“纸黄金”。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它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特别提款权定值是和”一篮子“货币挂钩,市值不是固定的。)
但是,黄金的非货币化发展过程并没有使黄金完全退出货币领域。黄金的货币职能依然遗存:
仍有多种法定面值的金币发行、流通;黄金价格的变化仍然是衡量货币的有效工具,是人们评价经济运行状态的参照物;
黄金仍然是重要的资产储备手段,截至2005年,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总计有黄金3.24万吨,约占数千年人类黄金总产量的22%,私人储藏金条2.4万吨,两项总计占世界黄金总量的37%。
用黄金进行清偿结算实际上仍然是公认的唯一可以代替用货币进行往来结算的方式。特别提款权的推进远远低于预期,目前黄金仍然是国际上可以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硬通货。
在1976年牙买加体系宣布“黄金非货币化”之后,黄金作为世界流通货币的职能降低了。但是,黄金的金融属性并没有降低,黄金仍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保值的手段和投资的工具,集商品功能和金融功能于一身。
作为特殊的贵金属,黄金目前依然是世界各国所青睐的主要国际储备。当今黄金仍作为一种公认的金融资产活跃在金融投资领域,充当国家或个人的储备资产。目前黄金仍然是国际上可以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硬通货。在当前新的历史变革时期,黄金又将焕发出新的璀璨光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