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4 05:5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小编推荐]》。

第一篇: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小编推荐]

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本人今年七月份调入办公室人事科工作,在人事工作上我是一名新兵,来到人事科后接触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深深体会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特别是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和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干部人事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分析干部人事管理规律的重要措施,更是掌握、运用和选拔干部特长的重要手段。

一、信息化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干部人事档案是记录个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文件,是单位人事部门对个人管理的重要凭证和开展各种工作的基础,对单位考察和识别干部选拔优秀人才,加强机关单位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干部人事工作规范化管理具有重大作用。干部人事档案通过计算机的软件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可以直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为领导掌握干部基础资料提供可靠依据。并且,与传统档案资料相比,数字档案更易于保存、查询、修改,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提高 了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率,降低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成本。

二、信息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优越性

1.信息化的文档输入功能可以大大减轻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者的劳动强度。由于干部人事档案是动态管理,需要我们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者,对于发生变动的干部人事信息进行及时记载,实行信息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以后,一旦有干部人事变动,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干部人事信息模型板块中轻松而又快速地登录变动人事信息,从而使得干部人事信息记载更为全面、准确,防止因工作繁忙造成信息登录不及时,造成干部人事档案的缺档或断档。

2.信息化的数字处理功能可以快速及时地进行干部人事档案的处理调整,保持干部人事档案的动态性与连续性。数字化的信息处理功能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功能之一。如果我们实行信息化以后,很多干部人事信息的数据处理都会自动完成,确保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动态与连续性。

3.信息化的保密功能符合干部人事档案的保密要求。干部人事档案是一项保密性较强的工作。有不少单 位担心,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了,会不会带来安全保密性的问题。其实,信息化的密码保护功能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顾虑,只要我们的干部人事管理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和道德观念以及信息基础知识,加强密码保护,就不可能出现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泄漏。

三、有效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1.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者向来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著称,封闭意识较强。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断更新观念、勇于进取,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践行科学发展观,关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问题,把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信息化时代,强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科技化意识、计算机管理档案意识。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时,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

2.增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为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但也给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目前,一些单位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安全意 识往往不够,往往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和泄密,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对电子文件保存中存在的更新版本的不兼容性和不可识读性,存储材料及载体的易损毁问题的忽视,往往会造成宝贵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在管理中,一定要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好计算机的加密功能,对通用数据库的数据根据使用权限进行系统的分类加密,要正确处理好档案资料的保密与利用的关系,既要克服求稳怕险、不思进取的保守观念,又要防止不设界限、随随便便的麻痹思想。另外,电子档案对保存环境和保存方式手段的要求都很高,管理人员要注意防潮、防高温、防辐射、防病毒等工作,切实加强档案资料的安全性研究,认真搞好电子档案的及时备份与维护工作,要正确处理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系,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

3.强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法规建设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需要相应的法律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护。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形成档案的社会各个部门或个人的关系往往存在一系列复杂关系和法律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也需要法律法规加以保护。可以说,依法治档是保证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单位党组、人 事及各组织部门领导,要增强档案意识,了解、熟悉、研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组织人员学习《档案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强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制定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发展规划,备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软、硬件,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信息化的干部人事管理模式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对实现机关单位的干部人事信息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服务有着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机关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机关单位的档案管理的根本变革。

第二篇: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论文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论文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论文

人事档案是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某人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日后查考的文件材料。由此可见人事档案是每个人自然情况、学历、社会经历的原始记录,它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个人思想品德、政治信仰、业务能力、工作状况、奖惩等方面情况。档案资料是社会发展的“记录仪”,有着“鉴往知来”、服务当代、惠及后世的重要价值,是不能再生的信息资源。它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决定了人事档案具有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应。在组织部门选人用人、人才流动、职称评聘、调资、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起着依据作用。

干部人事档案是干部个人思想政治、履历、专业技术水平等基本情况的真实记载,它能为干部的评价、考察、任免、调动、晋升提供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一些管理和利用方面的不足逐渐凸现出来。因此,我们应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作为搞好干部人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狠抓落实,作为提高干部人事管理水平的必备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为目的,推动我国干部人事改革的不断深化。

一、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

一是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不够重视。部分单位的领导甚至错误的认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无足轻重,无非是管理一些资料,更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二是主观随意性强。传统人事档案中有“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规定。这一规定源自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并应用到其他人事档案规定中。对当事人保密的目的一般认为是安全的需要以及方便组织管理,但正是这种高度保密性反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信息垄断而使“ 组织意见”主观随意性增强。三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责任意识落后,与新形势下的干部人事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档案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用人随意性。因人事档案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不被看重。许多单位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简单化,不可能把优秀人才放在档案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人事档案的特点考虑、筛选合适的档案员,导致一些档案员不胜任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新时期的档案员不但要具备人事、档案专业素质,也要有计算机操作及网络技术能力。第二,缺少专职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处境如同鸡肋,负责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通常兼任其他工作。这样档案管理未必是档案员工作的重心,兼职档案员没时间熟悉人事档案业务,更没有时间学习和补充人事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业务知识,工作中难免出现纰漏。第三,人员不稳定。人事档案工作是一个专门性工作,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法规和方法,具有独立的范围、任务和程序。熟悉人事档案业务需要一个过程,而忽视人事档案工作业务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视为见习岗位,工作人员经常流动,势必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混乱。给档案利用带来很多麻烦,一些人因档案中缺少证明材料,涨不了工资,办不了社保,享受不到社会福利待遇,人才流动受阻等,让当事人产生诸多不满,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

2、档案资料归档工作有待规范和创新。

一是档案收集归档工作存在着较大的被动性。一般都是等待领导安排,或是上级来了具体的收集任务,相关的工作人员才去突击性的收集资料。这样做的结果是往往由于时间仓促,收集到的材料来不及进行查证核实,使得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二是档案材料的来源渠道有待疏通和拓展,缺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干部真实情况的渠道;三是档案归档制度有待规范,特别是对于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处理缺乏及时性。

3、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得到了普遍应用,在现代化办公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体现在人事档案管理上,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对于计算机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仅仅停留在存档的层面,没有将现代化工作方式的优势很好地发挥出来,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广泛运用,这些不利于人事管理效率的提高,并且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1、更新工作理念,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部分领导首先应从传统的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干部人事管理的基础工作狠抓落实。本着对组织和个人负责的态度,重视和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其次要找准工作的重心,从约束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基础,服务是宗旨。把干部人事档案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上来是形势的需要,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的大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员素质, 要以发展的目光,根据长远的需要选用合适的人员负责人事档案工作。从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具备熟悉人事工作、熟悉档案工作、能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能力。同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保密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原则,树立牢固的保密观念。档案员要通过学习、业务培训,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优化知识结构,以满足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

2、规范档案资料归档,创新工作机制。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要规范化管理,又不能墨守成规。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干部人事档案新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的服务理念为指导,采取积极措施,把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融入民生工程中,体现干部人事档案的社会价值,发挥干部人事档案的特殊作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补充、档案材料的鉴别、档案的移交和转递、档案的登记、借阅、检查等环节中都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以保证人事工作的政策性、纪律性,人事档案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归档材料的真实和精炼。避免有人无档,有档无人的现象发生。要以提供完美的服务为目标,处理好保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尽量减少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漏洞。优化管理在社会多元化、资源网络化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以创新的精神改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手段,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加大现代化管理进程中软、硬件的投入力度,建立复合型档案管理员队伍;加快档案资源信息化,档案保护现代化,档案利用网络化的速度;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为社会提供快捷、高速、准确的服务。

3、创新档案管理方法,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档案是社会发展的“记录仪”,是社会信息的“储存库”。档案管理实现计算机化是大势所趋。作为档案工作者,必须认清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趋向,努力学习微机使用、管理知识,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资源共享是档案管理的目的,而支持档案资源的是一定量的档案馆藏,虚拟化就是通过网络互联和馆际互借来增加馆藏,丰富档案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档案管理的难题,而且具有占地小、容量大、投入少、管理简便、查阅方便等优点。缩微摄影技术和数码影像技术的应用,为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所谓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电子技术将馆藏档案资料转化为电子文件。缩微摄影技术是把大量的纸质文件缩微在很小的缩微品上并制成电子文件,数码影像是通过数码相机和光磁转换实现对影像的高清晰处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计算机进行识别、存储和管理的电子文件。实行档案信息数字化后,可通过计算机进行智能化检索,检索速度快、范围广,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纸质档案给库容带来的压力,克服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诸多矛盾。特别是缩微技术、数码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应用,对档案管理中的照片、图片出现的退色、渗化和消褪,能有效地进行技术处理,使原始面貌还原,有利于影像长期保存和准确复制,有利于计算机查阅照片案卷。图文并茂,声像俱全,这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档案管理将实现多元化、智能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档案资源的载体已呈现多样化,除传统的纸质、图片、胶卷等载体外,已出现了光盘、磁盘等为载体的电子文件和数码音像制品。多种档案载体并存必然使档案馆藏多元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检索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设备必须首先实现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未来语音识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使档案的管理模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将实现文档一体化,所有的档案信息都会被计算机自动接收,并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地进行分类归档。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智能化,不仅使传统的靠手工整理、靠体力搬运、靠翻卷查阅的档案管理模式成为历史,使广大档案工作者从大量繁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中彻底解脱出来,而且能有效地发挥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功能,展现档案的自身价值,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每一位档案工作者都要有紧迫感,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把档案管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总之,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第三篇:强化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强化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摘 要: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在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中从事人事管理活动的主要经历以及政治面貌、德能勤绩、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其以个人为 单位进行统一保存,具有依据、凭证及参考的作用。在考察、评价、使用人才方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分配和使 用,成为人事部门正确使用人才、合理解决工资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人事档案管理逐步实现了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本文基于我国 的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了解分析,以期望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更加的科学化、人性化、功能化。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 计算机技术 信息化管理 网络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更是促进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这也为改革人事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一个 有利条件。新时期条件下,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国家部门、社会组织、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一、现阶段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首先,档案管理的手段与模式比较落后。现阶段以纸质材料为载体的记录手段依然是我国人事管理的主要方式,其与信息化管理相比滞后性尤为突出。其次,档案 内容不完善。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凸显了许多问题,如个人信息记录不完善、信息记录陈旧、信息记录有冲突等问题。究其原因依然是管理手段与管理模式的落后。最 后,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在遇到突发事件将遭受巨大的损失。如遇到火灾、水灾等突发的自然灾害,当下的管理模式中人事档案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由上可知,我 国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档案管理的手段与模式的落后。这就要求我们从促使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合理规划、加强投入、加强人事档案的数据 库建设、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四个方面来提高我国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

二、计算机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的应用

1.提高管理效率

人事档案是以个人的简历、人事关系变动、素质等诸多个人信息经管理人员收集、保管、统计等一系列工作整理而来。其目的是便于部门领导的审核与检察。这就 要求在信息管理上达到信息共享、方便快捷,而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简历信息系统即可满足其要求。可以为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实时的搜寻员工信息,工作效率大 大提高。

2.节约成本

人事信息巨大的数据量及涉及范围广的特性可充分体现工作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下,材料的投入将是 一笔不小的开销。同时,因其工作的复杂性,就必需分配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完成数据管理及保存。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还造成人员的臃肿。而人事档案管理 信息化实现了信息共享,可无纸化阅档,并且使用专业计算机软件可以快速生成人事管理审批报表,节约成本。同时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在档案保存方面得以充分的应 用,档案也得到很好的保护,降低了管理成本。

3.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日益成熟的多媒体技术的背景下,通过多媒 体技术对人事信息进行声、像影视、动画等多方面处理,从而使人事信息更加生动、全面的模式已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而多媒体信息在采集、传输、存储等方面也 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得到极大的便利。我站为中国论文服务网,本站刊载大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格式,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论文。供广大论文答辩需 要者、评职称需要者参考。

三、如何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1.促使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

促使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就需要 有关部门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紧制定、完善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以此来促进人事管理规范化。另一方面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是 必不可少的,它是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的保障。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重视程度,努力为档案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专业水平与 业务能力。

2.合理规划,加强投入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自然需要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作为支撑。各单位应该在合理规划的同时,加大 资金投入改善设施,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例如设置防火、防盗的监控系统;升级改造计算机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在其它方面上,加大培训管理 人员的投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和考察。制定奖罚机制,对于工作认真、管理有序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人事档案的数据库建设

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是是进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了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人事档案才能实现简单、高效、方便的管理。与此同时,在建立 数据库时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统一系统软件的主要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其可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其次,确保系统软件的统一,以降低信息转换 的难度,促进数据的共享和沟通。最后,定期的数据库维护与升级是必须的,这样使人事档案信息具有时效性。此外,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也是数据库建设的一部分。我们在日常的人事档案管理不能总局限于一台计算机上,而是在各级管理部门之间构建局域网或广域网,从而达到在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可在计算机共享条件下实现 人事档案的读取与调用。

4.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已日趋完善,这也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人员 的计算机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大力培养计算机技术过硬和拥有良好人事档案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具有发展前途的人员应加大业务培训为 其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技能、开阔视野创造机会。同时,要加强领导干部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使其在工作中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此外,人事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积累学习的过程,它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而档案管理人员的频繁调度,将严重的影响人事档案管理的持续性。因此,确 保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力保证。

四、结束语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全面性、真实 性、流动性、机密性的特点,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技术性、长期性的工作。现实生活中,人事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参加工作 以后,人事档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相关事宜。因此,在新时期条件下,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国家机关、团体组织、企业考察业 绩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下,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以此在构建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促进了国家机关、团 体组织、企业服务信息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英,杜清玲.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保障人事档案知情权.《兰台世界》.2010年2期

[2]翟福贞.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知情权与保密问题探讨.《兰台世界》.2010年24期 强化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第四篇: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

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

一、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类型和作用

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收集起来的档案材料,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审核、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等,使之成为系统化和条理化的专门案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有两种常见类型:一是对新建干部档案的整理;二是因补充归档材料而对原有的档案进行局部整理。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作用:一是使干部人事材料成为规范的干部人事档案。二是有利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保管和保护。三是方便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四是为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既不能“欠”整理,也不能“过”整理。也就是说,干部人事档案必须进行规范化整理,但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完美下过多功夫。

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

第一步,分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主要为履历表、委员简历、代表简历。不能将学生登记表、公务员登记表放此类,应分别放第四类和第九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比如干部个人情况报告表)。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如干部离任审计报告。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考试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个人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

第五类:审查工作中形成的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入团材料中,新的收集归档规定只有入团志愿书。按照文件精神,以前归档的入团申请书等相关材料予以保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发给国务院特殊津贴放此类。第八类:执纪执法部门形成的涉及个人的材料。第九类:招录、聘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任免、调动、退(离)休、军人转业(复员)安置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办理工资、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出国(境)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第十类:其它材料。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办理丧事形成的材料;干部档案审核、报送工作中产生的反映干部档案情况的材料;毕业生报到通知书;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公务员申诉处理决定书(再申诉处理决定书、复核决定);再生育子女申请审批表;干部家庭社会关系情况表等材料。

材料如果存在内容交叉的情况,可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用途确定类别:

(一)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归第二类;

(二)学生登记表、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四类;

(三)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分类一定要准确,为将来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步,排序

1.按材料形成时间排序

适用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第一、二、三、四、七、九、十类材料。

第四类、第九类材料一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但在处理不同性质材料时要采用二级分类法,即先将性质相同的材料集中后,再按时间顺序排列。按材料性质相对集中排序的方法是:

第四类为:1.学历学位材料;2.职业(任职)资格考试材料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3.反映个人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4.培训材料等。

第九类为:1.工资情况的材料;2.任免材料;3.出国、出境材料;4.参加会议的代表登记表等其他材料。

2.按材料的内容以及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 适用于第五、六、八类材料。其中,第五类、第八类材料的排序一般为: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讨或交代材料等。第六类材料,入党志愿书应排在入党申请书之前、转正申请书、党员登记表放在申请书后。

每个类别中的档案材料排序后,要用铅笔在每份材料首页的右上角编上类号和顺序号,并在其右下角逐页编写页数。页数的计算方法为:凡有图文的页面,每面作为一页,有封面的材料从封面开始计算。如干部履历表封面背后印有说明的一面也计算为一页。空白纸和托表用的衬纸不计页数,复制件和原件应视为一份材料,统一编写页数。如果一份文件,原件两页,复制件两页,这份文件就是四页。

第三步,编目

1.档案材料应按照排列顺序,逐份逐项进行编目,做到目录清楚,填写准确。书写目录要工整、准确、清楚、美观,使用规范的书写材料。目录不能粘贴、涂改。提倡使用EXCEL表格制作档案目录。

2.每类目录之前应注明材料类号和类别名称。3.序号,填写材料类号和排列顺序号。

材料类号用大写的“一”至“十”,序号用阿拉伯数字。4.“材料名称”根据材料题目填写。过分简单的要重新拟写。比如有的材料名称只有“说明”两个字,要注明是关于什么问题的说明;对过长的名称要简写,但不能过于简单,如关于某某等人任职的通知,可简写为“任职通知”,但不能仅写为“通知”。

5.“材料形成时间”填写材料最后落款时间。但入党志愿书的形成时间要填写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的时间。

6.“页数”,填写材料的页数。

7.备注,填写需要说明的情况。如附有考察材料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复制件等情况说明。

8.每类目录之后须留出适量的空格,供补充档案材料时使用。第三、四、九类材料的目录,不能在同一页中填写其他类别材料的条目。

第四步,技术加工 1.对纸张破损或字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应采用复印、扫描、拍摄等方法进行复制。复制应保证文件原貌,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不能对原件内容进行修改。

2.幅面过大的材料应进行折叠或裁剪。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便于展开阅读,剪裁时不得损坏档案材料内容。

3.幅面过小的材料应进行托表,装订边过窄或装订线内有文字的材料应加边。

4.拆除档案材料上的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金属装订物。

5.每份档案材料在整理时必须保证各自独立,严禁将多份材料以缝纫、裱糊等形式粘连在一起。第五步,装订

装订好的档案,档案目录置于卷首,卷内材料排列顺序与目录相符。档案材料应左边、下边对齐,在左侧打孔装订,做到结实、齐整、美观,不掉页、不倒页、不压字、不损坏文件,方便阅读。档案超过3.5厘米,可以分成两卷装订。分卷装订时,必须保证同一类材料在同一卷中。

三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开展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要准备好整理场所,以及卷夹、目录纸、衬纸、切纸刀、打孔机等整理工具、档案用品。

鉴于政府用纸全部为A4纸型的客观情况,中组部已同意使用能装入A4纸张的卷夹。

干部档案卷夹材质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最好选用塑料材质的卷夹。卷夹背脊应附边签,用于书写干部的姓名、籍贯、档案编号等。书写姓名不等使用同音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

整理中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有关规定,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确保档案的安全。

2.不得私自涂改、圈划、污损、撤换、抽取、增添或伪造档案材料。

3.不得擅自处理或销毁档案材料。整理中因审核剔出的档案材料,须进行登记,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4.在整理中,要加强对档案材料管理,防止材料丢失或泄漏材料内容。

第五篇: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干部人事档案是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在党的组织建设、干部人事管理、人才服务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干部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认识、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以及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的历史记录材料。

第三条 干部人事档案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和评鉴人才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干部人才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属于党和国家所有。

第四条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坚持科学管理、改革创新,服务广大干部人才,服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五条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党管人才;

(二)依规依法、全面从严;

(三)分级负责、集中管理;

(四)真实准确、完整规范;

(五)方便利用、安全保密。

第六条 本条例适用于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勤人员除外),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 管理体制和职责

第七条 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集中管理。

第八条 中央组织部负责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研究、制度建设、协调服务和监督检查。

建立由中央组织部牵头、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参与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协调配合机制,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和业务标准,解决有关问题,促进工作有机衔接、协同推进。

第九条 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相关部署要求,研究解决工作机构、经费和条件保障等问题,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列为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第十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组织开展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中央组织部负责集中管理中央管理干部的人事档案。

第十二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中管金融企业、中央企业、党委书记和校长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组织人事部门,负责集中管理党委(党组)管理的干部(领导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下同)和本单位其他干部的人事档案。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党委组织部门负责集中管理本级党委管理干部的人事档案;省、市级直属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管理党委(党组)管理的干部和本单位其他干部的人事档案。

县(市、区、旗)以下机关(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可以按不同类别、身份,由县(市、区、旗)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分别集中管理。

第十四条 根据工作需要,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有关机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可以集中管理下级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

第十五条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和与其档案管理同在一个部门且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人员的档案,由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另行指定专人管理。

第十六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明确负责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每管理1000卷档案一般应当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有业务指导任务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还应当配备相应的业务指导人员。管理档案数量较少且未设立工作机构的单位,应当明确岗位,专人负责。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含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岗位,下同)的职责包括:

(一)负责干部人事档案的建立、接收、保管、转递,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归档,档案信息化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负责干部人事档案的查(借)阅、档案信息研究等利用工作,组织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

(三)配合有关方面调查涉及干部人事档案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四)指导和监督检查下级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工作;

(五)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七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选配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党员干部从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强化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从严管理,加强激励保障。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政治坚定、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严守纪律。对于表现优秀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培养使用。

第三章 内容和分类

第十八条 干部人事档案内容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人事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保证真实准确、全面规范、鲜活及时。

第十九条 干部人事档案主要内容和分类包括:

(一)履历类材料。主要有《干部履历表》和干部简历等材料。

(二)自传和思想类材料。主要有自传、参加党的重大教育活动情况和重要党性分析、重要思想汇报等材料。

(三)考核鉴定类材料。主要有平时考核、考核、专项考核、任(聘)期考核,工作鉴定,重大政治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援派、挂职锻炼考核鉴定,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评价意见等材料。

(四)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学术评鉴和教育培训类材料。主要有中学以来取得的学历学位,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当选院士、入选重大人才工程,发明创造、科研成果获奖、著作译著和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目录,政策理论、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情况等材料。

(五)政审、审计和审核类材料。主要有政治历史情况审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结果及说明,证明,干部基本信息审核认定、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登记表,廉洁从业结论性评价等材料。

(六)党、团类材料。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培养教育考察,党员登记表,停止党籍、恢复党籍,退党、脱党,保留组织关系、恢复组织生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入团申请书,加入或者退出民主党派等材料。

(七)表彰奖励类材料。主要有表彰和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先进事迹以及撤销奖励等材料。

(八)违规违纪违法处理处分类材料。主要有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法院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公安机关有关行政处理决定,有关行业监管部门对干部有失诚信、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行为形成的记录,人民法院认定的被执行人失信信息等材料。

(九)工资、任免、出国和会议代表类材料。主要有工资待遇审批、参加社会保险,录用、聘用、招用、入伍、考察、任免、调配、军队转业(复员)安置、退(离)休、辞职、辞退,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登记、遴选、选调、调任、职级晋升,职务、职级套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出国(境)审批,当选党的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群团组织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等会议代表(委员)及相关职务等材料。

(十)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主要有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派遣证,工作调动介绍信,国(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等证件有关内容的复印件和体检表等材料。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具体内容和分类标准由中央组织部确定。

第二十条 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人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内容建设。

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明确归档材料的内容填写、格式规范等要求。

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要求制发材料。

干部本人和材料形成部门必须如实、规范填写材料。

材料形成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审核材料,在材料形成后1个月内主动向相应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移交。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一条 干部人事档案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档案建立、接收、保管、转递、信息化、统计和保密,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和归档等。

日常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及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执行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监督和指导。

第二十二条 干部人事档案分为正本和副本。

首次参加工作被录用或者聘用为本条例第六条所列人员的,由相应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以其入党、入团,录用、聘用,中学以来的学籍、奖惩和自传等材料为基础,建立档案正本,并且负责管理。

干部所在单位或者协管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建立副处级或者相当职务以上干部的干部人事档案副本,并且负责管理。副本由正本主要材料的复制件构成。正本有关材料和信息变更时,副本应当相应变更。

发现干部人事档案丢失或者损毁的,必须立即报告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并且全力查找或者补救。确实无法找到或者补救的,经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由负责管理档案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协调有关单位重新建立档案或者补充必要证明材料。

第二十三条 干部人事数字档案是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利用扫描等技术手段将干部人事纸质档案转化形成的数字图像和数字文本。

组织人事部门及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在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当严格规范档案目录建库、档案扫描、图像处理、数据存储、数据验收、数据交换、数据备份、安全管理等基本环节,保证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确保与纸质档案一致。

干部人事数字档案在利用、转递和保密等方面按照纸质档案相关要求管理。

第二十四条 组织人事部门及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要求,建立和维护科学合理的档案存放秩序,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建设干部人事档案库房,加强库房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档案数量较少的单位,也应当设置专用房间保管档案。阅档场所、整理场所、办公场所应当分开。

第二十五条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发生变动的,原管理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对档案进行认真核对整理,保证档案内容真实准确、材料齐全完整,并在2个月内完成转递;现管理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认真审核,严格把关,一般应当在接到档案2个月内完成审核入库。

干部出现辞职、出国不归或者被辞退、解除(终止)劳动(聘用)合同、开除公职等情况,在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对当事人作出结论意见或者处理处分,经保密审查后,原管理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将档案转递至相应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或者本人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接收单位不得无故拒绝接收人事档案。

转递干部人事档案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或者安排专人送取,转递单位和接收单位应当严格履行转递手续。

因行政区划调整、机构改革等原因单位撤销合并、职能划转、职责调整,国有企业破产、重组等,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制定干部人事档案移交工作方案,编制移交清单,按照有关要求及时移交档案。

干部死亡5年后,其人事档案移交本单位档案部门保存,按同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规定进馆。

第二十六条 组织人事部门及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规划、建设、开发和管理,提升档案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利用能力,建立健全安全、便捷、共享、高效的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第二十七条 组织人事部门及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对干部人事档案日常管理、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等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判,加强档案资源科学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人,对于属于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和信息,应当严格保密;对于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和信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及时收集材料,鉴别材料内容是否真实,检查材料填写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等;对于应当归档的材料准确分类,逐份编写材料目录,整理合格后,一般应当在2个月内归档。

第五章 利用和审核

第三十条 干部人事档案利用工作应当强化服务理念,严格利用程序,创新利用方式,提高利用效能,充分发挥档案资政作用、体现凭证价值。

干部人事档案利用方式主要包括查(借)阅、复制和摘录等。

第三十一条 因工作需要,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查阅干部人事档案:

(一)政治审查、发展党员、党员教育、党员管理等;

(二)干部录用、聘用、考核、考察、任免、调配、职级晋升、教育培养、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工资待遇、公务员登记备案、退(离)休、社会保险、治丧等;

(三)人才引进、培养、评选、推送等;

(四)巡视、巡察,选人用人检查、违规选人用人问题查核,组织处理,党纪政务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调查取证、案件查办等;

(五)经具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的编史修志,撰写大事记、人物传记,举办展览、纪念活动等;

(六)干部日常管理中,熟悉了解干部,研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等;

(七)其他因工作需要利用的事项。

干部本人及其亲属办理公证、诉讼取证等有关干部个人合法权益保障的事项,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请相应的组织人事等部门查阅档案。

复制、摘录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有关要求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二条 查阅干部人事档案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查阅单位如实填写干部人事档案查阅审批材料,按照程序报单位负责同志审批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查阅档案应当2人以上,一般均为党员;

(三)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按照程序审批;

(四)在规定时限内查阅。

第三十三条 干部人事档案一般不予外借,确因工作需要借阅的,借阅单位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在规定时限内归还,归还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认真核对档案材料。

第三十四条 组织人事部门及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按照统一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查(借)阅干部人事档案的具体规定。

第三十五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坚持“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干部管理权限发生变化的“凡转必审”,在干部动议、考察、任职前公示、录用、聘用、遴选、选调、交流,人才引进,军队转业(复员)安置,档案转递、接收等环节,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标准,及时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

第三十六条 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应当在全面审核档案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审核干部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干部身份、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学术评鉴、奖惩等基本信息,审核档案内容是否真实、档案材料是否齐全、档案材料记载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影响干部使用的情形等。

第三十七条 干部人事档案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涉及干部个人信息重新认定的,应当及时通知干部所在单位和干部本人。

凡发现档案材料或者信息涉嫌造假的,组织人事部门等应当立即查核,未核准前,一律暂缓考察或者暂停任职、录用、聘用、调动等程序。

第三十八条 组织人事部门及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应当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科学利用机制,为干部资源配置、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宏观管理、组织人事工作规律研究等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第六章 纪律和监督

第三十九条 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一)严禁篡改、伪造干部人事档案;

(二)严禁提供虚假材料、不如实填报干部人事档案信息;

(三)严禁转递、接收、归档涉嫌造假或者来历不明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

(四)严禁利用职务、工作上的便利,直接实施档案造假,授意、指使、纵容、默许他人档案造假,为档案造假提供方便,或者在知情后不及时向组织报告;

(五)严禁插手、干扰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档案造假问题;

(六)严禁擅自抽取、撤换、添加干部人事档案材料;

(七)严禁圈划、损坏、扣留、出卖、交换、转让、赠送干部人事档案;

(八)严禁擅自提供、摘录、复制、拍摄、保存、丢弃、销毁干部人事档案;

(九)严禁违规转递、接收和查(借)阅干部人事档案;

(十)严禁擅自将干部人事档案带出国(境)外;

(十一)严禁泄露或者擅自对外公开干部人事档案内容。

第四十条 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和本条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纪检监察机关、巡视巡察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党员、干部、群众监督。

下级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群众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上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举报、申诉,受理部门和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查核处理。

第四十二条 对于违反相关规定和纪律的,依据有关规定予以纠正;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务处分,并视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流动人员和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等其他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相关主管部门根据本条例精神另行规定。

第四十四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定,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条例精神制定。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8年11月20日起施行。1991年4月2日中央组织部、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同时废止。

下载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条例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一、保管保密制度 1>牢固树立安全保密观念,增强保密意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业务科学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干部人事档案,更好地为干部工作服务,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干部人事档案......

    干部人事档案问答

    干部人事档案正本具体内容和类别是什么? 1 、履历材料2 、自传材料 3、 鉴定 考核 考察材料4、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学历 学位 学绩 培训结业成绩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目录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目录 默认分类 2008-04-22 12:02 阅读239 评论0 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第—类:履历材料 1、干部、后备干部(提拔)、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工人。教......

    干部人事档案业务培训

    干部人事档案业务培训 第一讲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与鉴别 • 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 • 包括三层意思: • 一是收集形成符合归档范围的档案材料 • 二是人事档案管理......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最终定稿]

    为加强我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业务科学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干部人事档案,更好地为干部工作服务,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我局实际......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总结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总结 作为初任公务员,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可以归纳为四句话:责任沉重,付出良多,渐入角色,收获颇丰。我主要负责的是干部人事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现将工作总结......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参考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参考 正本 干部人事档案正本由历史地、全面地反映干部情况的材料构成,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档案正本材料分类如下: 第一类 履历材料 第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