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教案

时间:2019-05-14 05:1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迅自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迅自传教案》。

第一篇:鲁迅自传教案

《鲁迅自传》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2、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学习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学习难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一、导入新课(5分钟14:25)

近代杰出诗人臧克家曾经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做《有的人》,这首诗是为了纪念一个伟人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下面我们一起来深情朗诵这首《有的人》。你们知道这首诗是纪念谁的吗?(鲁迅)请从诗中找出相应的诗句作为理由。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鲁迅先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那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鲁迅自传》来深入的了解一下鲁迅先生吧。

二、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10分钟14:35)

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1——5小题的答案。(完成板书)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2分钟14:47)

这篇自传从1881年写到1930年,前后达50年之长的时间,应该说可以写的事件有很多很多,但是作者只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主体事件来记叙。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作者记叙这些事件的原因。

(1)面对家庭变故,少年鲁迅为什么不愿选择一般人常走的两条路?从中可以看出少年鲁迅怎样的思想? “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中“总”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钟)

明确:做官老爷的师爷,为虎作伥,欺压百姓,让作者厌恶;做商人,贪心钱财,唯利是图,让作者不齿。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胸怀大志、卓然不群,表现他敢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气魄。

“总”字既写出了家人的反复劝说,又表明了作者拒绝走这两条路的坚决态度。

(2)鲁迅在人生的求学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每一次转折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救国思想?(4分钟)(14:41)

过渡语: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饱受屈辱的历史,为了富国强民,最先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断的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跨出国门的鲁迅也是这样。

第一次转折:从水师学堂转到矿路学堂(实业救国)

第二次转折:到日本学医(医学救国)

第三次转折:弃医从文(文艺救国)

从实业救国到医学救国,再到文艺救国。所学专业几度变化,不变的是救国救民的爱国之心。

这种爱国的决心在他的诗《自题小像》有所体现。齐读《自题小像》加以体会。诗的大意是:尽管祖国在黑暗之中,但是我没有办法不爱她。虽然勉强热情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表现了诗人上下求索,艰难奋进的精神和眷恋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

(3)鲁迅为什么会弃医从文?请结合教材28页《<呐喊>自序》弄清前因后果。(4分钟)(14:45)

明确:作者“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期间,看到一部反映日俄战争的时事影片,影片上有日军屠杀中国人,竟有一些中国人在旁围观,争看“热闹”。这一幕深深的刺痛了作者的爱国心,使作者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决心弃医从文,用文艺来唤醒沉睡的民众。因此,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想提倡文艺运

动。”

(4)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第四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2分钟)(14:47)

明确:不可删除。不可删除。第一:因为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文学创作是他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

第二:作者正是以文艺救国为己任,激励着他勤奋创作,笔耕不辍,才有如此丰富的创作成果。

四、精段阅读,拓展延伸(10分钟14:57)

学成归国的鲁迅,是否有用武之地呢?他救国救民的理想能实现吗?请同学朗读第三段,完成导学案“精读课文,巩固延伸”。

1、按时间顺序给本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被拒绝了。)写“我”刚回国的任职情况;

第二层(„„国文系讲师。)革命发生后“我”的任职情况;

第三层:一九二六年后“我”的任职情况。

2、作者为多次提到“走出”,说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明确:说明政治混乱,社会黑暗,道路虽多,却无路可走;天地虽宽,却无容身之所。

表达了鲁迅先生无可奈何、失落、惆怅的心情。

3、体会文中加点的“不好”一词,有怎样的感情色彩?

重话轻说,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了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

4、四月辞职”暗含了一个什么重大事件?作者的辞职说明了什么? 明确:它暗含了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

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不愿与反动派为伍,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

五、重温课文,写作借鉴(5分钟14:52)

以本文为例,说说自传的写作特点。

(1)语言要高度概括

仅用千字左右,便将自己近五十年的经历,包括了家庭、求学、工作和创作尽收笔底。

(2)注意详略

求学经历的三个转折,详写弃医从文。

(3)注意过渡

(4)客观叙述事实,评价公允

六、吟诵经典催人奋进(2分钟14:54)

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催我们奋进。最后让我们一起高声吟诵鲁迅先生的一些经典语句,获取精神的力量吧!

第二篇:鲁迅自传 教案

鲁迅自传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教学要点

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2.解读鲁迅精神。

3.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4.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

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

2、设疑激起,自读求解,讨论总结。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这样既可唤起学生对鲁迅的敬慕之情,激发阅读兴趣,又提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记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叫“自传”。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敕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 的小传。(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知识点,需要讲解。将“小传”“自传”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 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题解”中 不简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方就是介绍鲁迅的。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这是因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且显得知赞,并不好,会使语文课走味变形,变得像历史课。拟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l)初读课文(读全篇)。

①要求: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②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 4段写著述概况。

③提问: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这样安排程序,循序渐进,既有助于学生构建材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又能对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2)再读课文(读第2、3段)。

①要求:依次给这两段中的活动经历编上序号;记下这些经历。

18岁――29岁

在南京1 水师学堂学洋务 2 在日本3东京弘文学院学日语

4回东京从事文学活动5 29岁作传时回国后6杭州两师范

7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8做校长 9南京做部员 l0做部员兼讲师 11夏门大学 做教授 12 做教授 13定居

③集体检查项表结果。

(第2、3两段是文章重心所在,包含的经历丰富复杂。通过上述操作,学生对这些经历的记忆得以强化,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务实基础。)2具体研习,理解人物。

①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鲁迅从出生到作传前的主要经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经历能表明作者是怎样的人。

(过渡,使上下环节连贯;提出下阶段的大目标,使学生不过失方向。)

②要求。a.以课后练习二和三中的第1小题引路,参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两个片断,即写不肯做幕友和商人与弃医从文经过的片断,思考习题中提出的问题。b.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二及统习三中的第1小题,求大同。存小异,形成答案,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C.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口头回答,让其他有异议的小组代表发言(没有则罢)。③学生自读揣摩及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就事情的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作一些补充介绍。待小组代表答题结束,教师给予简评,纠偏救失。

(如此可抓住重中之重,凸现人物精神面貌;研习课文,落实课后练习,收到增效减负的效果;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既兼顾全体,又不会失控;提供咨询服务,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困惑。)

④简述: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

(研习先聚焦后发仪,辐射整体,做到了点面结合,能使学生获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⑤研读第4段。a.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b.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让学生在认识第4段作用的同时,进一步认识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3.欣赏品味,领悟特色。

①简述:常言道,文如其人。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此外,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

②要求:阅读课后统习三中的第3、4题,结合语境,体会第3题中“学者”“说我不好”

等词句的味道,再比较一下第4题中的“不好”

与第3题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体会。明确:a.第3题:将那种欲量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b.第再题:不同。上句中的“不好”是、坏”,用在句中有轻蔑的语气;本句中的‘“不好”则是自谦之辞。4.课堂小结,整理收藏。

本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和著作概况,进一步认识了鲁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贡献的伟大,这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再则,课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传范冽,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对今后的写作应该有所帮助。

(呼应开头,梳理纲目,加深印象,以便学生收藏学习所得。)

四、布置作业

作业:1.为自己写一篇小传。字数在700字左右。

2.《鲁迅自传》是1930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到哪些内容?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以“阅读——谈感想”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探讨,将各自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写在纸上,互相交流和讨论,进而深入把握文本,理解人物主要经历的改变中思想的变化,加深对人物高贵品质的认识和学习。学生在对问题的研究时,激烈的争议,兴趣盎然的探讨,思维火花的碰撞,充分展示了他们学语文的热情和激情,这是我们渴望看到的。

其次,课堂上学生敢于说真话,吐真言,表明个人不同于别人的见解,这正是有灵性思维头脑的学生积极学习的表现。阅读与表达紧密相连,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所有人思维都在快速地运转,这是因为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总之,课上学生积极动脑思维,流利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充分展示了他们灵性的思维头脑和火热的学习激情,这样的语文课,我想,有气氛,有思考。

第三篇:鲁迅自传教案(推荐)

七年级语文科《鲁迅自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了解传记这种文体及其特点,学习自传的写法。

2、体会本文选材精要,叙述详略得当的特点。

3、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情感价值:学习鲁迅严肃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爱国思想。过程与方法:(1)讨论交流,自主学习。(2)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锻炼。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以时间为序,概要记述鲁迅一生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鲁迅为救国救民奋斗一生的精神,尤其是弃医从文的原因。【思考与探究】

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著名的诗句,大家知道是写谁的吗?(生答:鲁迅)是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接触到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风筝》),对,那么有谁知道鲁迅先生的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彷徨》(包括《祝福》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1、请你简介“传记”这种文体?

明确:传记是一种专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传记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叫他传。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叫“自传”。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载人物 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 的小传。在这篇千字左右的自传里,鲁迅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生平与成长经过、著述情况。

2、请你为加点字注音: 自传食qĭ 彷徨ng huáng .zhuàn 乞...pá侮蔑

亲戚

祺 皖 .....

3、文章共有四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明确: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 4段写著述概况。

鲁迅走过几条路?他具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道路:少年时期:不做幕友和商人

青年时期: 走实业之路→走医学之路→走文学之路 精神: 爱国、勤奋、坚韧

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5、请用课堂短剧形式来展示你对鲁迅先生经历或性格特点的理解。(自由选取文中小经历,加以自己的想象、理解。)

简述:常言道,文如其人。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此外,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

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交了倒霉运,还能有什么顺心的希求; 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却还是碰了头。上街时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横祸; 好像坐在装酒的漏船上,在江心打转,时有没顶之险——逃不脱的晦气啊!

面对众人的指斥,詈骂,诅咒,我偏偏横眉冷对,我行我素; 面对孩子,我却宁愿像头老牛,任他牵着跑,我都心甘情愿。不过躲进小楼,就成了自己的一统天下,爱写什么,谁管得了,外面的世态炎凉且由它去,雨雪风霜也由它去,全与我不相干!

6、对于鲁迅先生,你有关于他的小故事吗?不妨与大家分享一下。

鲁迅小故事

(一)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演讲轶事

(二)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爱书情结

(三)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标点的稿费

(四)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呵呵!

辣椒驱寒

(五)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烟罐驱猫

(六)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戏弄特务

(七)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蹓跶,身后总跟着一小特务盯梢。当然这对鲁迅来说是常有的事。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

(八)他的胡子也很有个性,从日本留学回来那几年,他的胡子是日本式的——两头往上翘,看起来很滑稽,被周围的人嘲弄,说他是崇洋媚外。鲁迅烦扰得不行,干脆把胡子修剪成隶书的“一”字,竟然从此平安无事。

看过鲁迅年轻时的照片,觉得并不是很帅,起码和现在韩国、日本的所谓“第一美男”有段距离。但鲁迅对自己却信心有加,一次英国作家萧伯纳见到他说:都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但我觉得你比高尔基漂亮。听了这样的溢美之言,鲁迅不但没有谦卑之词,还竟然说:“我老了会更漂亮!”这个老头真是有意思极了。

第四篇:鲁迅自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鲁迅生平及其思想变化过程

2、了解小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

2、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感受鲁迅的人格和精神

2、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探究鲁迅的思想变化原因

2、感受并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设疑点拨法 学 法

1、合作探究法

2、朗读感受法 教 具 多媒体 教 程

一、导语

公元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中国文坛上一颗巨星陨落了。这颗巨星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先生。噩耗传来,国人痛惜。在上海万国殡仪馆内,宋庆龄亲自主持葬礼。鲁迅的棺木上,覆盖着一面白旗,旗上绣着“民-族-魂”三个大字。“鲁迅------民-族-魂”,这是中国人民对他的最高褒奖。试问:鲁迅何以如此赢得国人的尊重?他有哪些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今天,就让我们通过《鲁迅自传》这篇文章,一起走近这位巨人。

二、阅读课文,梳理经历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朗读一遍,用“时间十事件”的方法,梳理出鲁迅的生平经历。(生用圈点法阅读课文)

2、生概括总结,小组讨论交流

3、在黑板上展示探究结果

4、师指导、补充,并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特点

少年时代的生活 1881年: 出生

十三岁时: 家庭变故,寄居在亲戚家

又过了三年多: 父亲去世

青年时代的探索 18岁时: 考取南京水师学堂 又过了半年: 改进矿路学堂 矿路学堂毕业后: 派往日本留学

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后:决意学医,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了两年后: 弃医从文

回国之后的工作 29岁时: 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第二年: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

第三年: 又走出,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成立后: 到北京教育部当部员,兼任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1926年: 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到厦门,做厦门大学教授;

同年12月:到广东,做中山大学教授

927 年4月:辞去中山大学教授,9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著 作 短篇小说集 2本

论文 1本

回忆记 1本

散文诗 1本

短评 4本

翻译作品 若干本

中国小说史略 1本

唐宋传奇集 1本

三、合作探究、感受精神

1、鲁迅为什么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

生讨论、探究、展示,师点拨:

做幕友,是做官老爷的师爷,为虎作伥,欺压老百姓,作者厌恶;去做商人,贪心钱财,惟利是 图,作者不齿。“总不肯”,写出了家人及亲友屡次劝他去“做幕友或商人”的现实和他屡次坚决拒绝的态度。

2、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弃医从文的?

生讨论、探究、展示,师点拨:

去日本留学,选择学医,如果还有他父亲病故这个因素的话,那么弃医从文则完全是为了救治国民,而且是从根本上的救治。鲁迅认为,只有用文艺把国民的精神唤醒,中国才能有真正的进步。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正体现了他那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拳拳爱国之心。留日之初,他写的一首小诗《自题小像》就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3、鲁迅回国后,为什么屡屡转换学校? 生讨论、探究、展示,师点拨:

当时政治混乱,社会黑暗,作者的思想与现实不相融合。生活艰难,但先生并没有屈服于旧势力的淫威,而是继续顽强的战斗。他在《自嘲》诗中写道:

自嘲

运交华盖意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掩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四、我评鲁迅、学习精神

师:是啊,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待敌人,顽强战斗;对待人民,鞠躬尽瘁。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想一想,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

五、缅怀鲁迅、继承精神

师:今天,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深切地感受到先生的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战斗精神。先生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最后,让我们一起高声朗诵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诗《有的人》,再次缅怀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鲁迅先生吧!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六、作业

课外阅读鲁迅的作品,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附:板书设計

鲁迅自传

爱国精神

少年生活 青年探索 回国工作 经历

(时间顺序)十 著作情况 著作

第五篇:鲁迅自传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德育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知识点:了解“小传”的文体的基本特征,学写“小传”。

能力点: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教学难点】

解读鲁迅精神;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

设疑激趣,重读适讲;讨论总结,学练结合。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最杰出的文坛巨匠,同学们肯定知道他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也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大家想更好地了解他吗?那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感知课文

1、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

1881-1930年鲁迅主要活动一览表

时间事件(主要活动)原因

1881年出生

13岁时辍学回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

18岁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知道了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

两年后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电影上看见中国人被斩,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29岁回**亲和几个别的人希望有经济上的帮助

(刚)回国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教化学和生理学

第二年(1911)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后(1912)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成立后做部员、兼做北大师大女大的国文系讲师

1926年做厦门大学教授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

1926年12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

1927年4月辞去中山大学教授

1927年9月出广东,定居在上海

191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

三、理清思路。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4段写著述概况。

2、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四、布置作业

1、将今天所学的词语抄在词浯积累本上。

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要饭。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到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在1881-1930年的生活、思想状况和经历。

第二课时

一、温习巩固

1.检查上节课所学的字词掌握情况。

2.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复述1881-1930年间鲁迅的经历。

二、探讨分析

引导、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查到的资料充实课文中一些语焉不详的地方。

1.鲁迅的家世是怎样的?

――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2.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鲁迅的童年过得怎样?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鲁迅作品:《故乡》、《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中透露的消息描述一下。

――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师指点,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鲁迅的童年应该说是很幸福的。

3.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故?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地?

――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4.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俗话说:“便宜无好货”,鲁迅因为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为当时所不取的水师学堂,虽然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20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

5.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

――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以求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果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土。

6.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对鲁迅回国后,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的理解。

――鲁迅就像一头困兽,为生活,更为救国救民的理想在黑暗的旧中国左冲右突。

7.文章最后一段交待的是鲁迅著作方面的情况,根据其中的名篇,对鲁迅在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稍作讲解。

(1)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

(2)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参考:①《狂人日记》批判旧中国“吃人的历史”;②《阿Q正传》批判国民的劣根性;③《记念刘和珍君》抨击军阀反动统治。)

三、理解人物

1、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鲁迅从出生到作传前的主要经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经历能表明作者是怎样的人。

要求:①以课后练习二和练习三第1小题引路,参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两个片断,即写不肯做幕友和商人与弃医从文经过的片断,思考习题中提出的问题。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二及练习三第1小题,求大同。存小异,形成答案,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③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口头回答,让其他有异议的小组代表发言(没有则罢)。

2、学生自读揣摩及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就事情的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作一些补充介绍。待小组代表答题结束,教师给予简评,纠偏救失。

3、师述: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誓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第三课时

一、关于传记

1.由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鲁迅无论其经历还是思想,都是极为丰富的,复杂的,我们完全可以把鲁迅的传记写成一部厚厚的大书。事实上人们研究鲁迅的书文成百上千,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众多的其他材料,复活一个比本文更为鲜活、具体的鲁迅形象。请同学们据此思考人物小传的特点是什么?

――①短小精悍;②不铺陈细节;③语言简捷严谨。

2.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记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也简称“传”。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从创作方法来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就是传记文学。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篇幅短小,扼要地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请同学们把本文按各种分法一一归类。

――《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即属于自传、小传和历史性传记。

二、揣味语言

简述:常言道,文如其人。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此外,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

要求:阅读课后练习三中的第3、4题,结合语境,体会第3题中“学者”“说我不好”等词句的味道,再比较一下第4题中的“不好”与第3题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体会。

明确:a.第3题:将那种欲置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b.第4题:不同。上句中的“不好”是“坏”,用在句中有轻蔑的语气;本句中的“不好”则是自谦之辞。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和著作概况,进一步认识了鲁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贡献的伟大,这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再则,课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传范例,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对今后的写作应该有所帮助。

四、学以致用

仿写一篇自传,不少于400字。

五、布置作业

《鲁迅自传》是1930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到哪些内容?试代写一篇交流。

【板书设计】

鲁迅自传

鲁迅,原名周樟寿,本名周树人

文章内容:

一、由盛转衰的家世

二、出国求学、弃医从文的人生道路选择

三、工作上的辗转奔波,在旧中国的左冲右突

四、做小说、写短论的思想启蒙活动

文章体裁:

人物传记——历史性传记——小传——自传

【教学后记】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本文是一篇小传,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必须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作品(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来了解更为详细一点的鲁迅的经历,从而复活—个更为鲜活、具体的鲁迅的形象。

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教师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知识点,需要讲解。将“小传”“自传”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题解”中不必详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介绍鲁迅的。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这是因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不然就会使语文课走味变形,变得像历史课。比较恰当的办法是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简介,循序渐进,既有助于学生构建材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又能对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

下载鲁迅自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迅自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迅自传

    《鲁迅自传》经典习题 下面这两句话分别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寄人篱下的生活十分痛苦的感情。 ②这时才......

    鲁迅自传

    《鲁迅自传》练习题1.鲁迅原名,是我国伟大的、、,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2.本文以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到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3.文中提到的“新文艺”是指。 4.根......

    鲁迅自传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

    鲁迅自传

    鲁迅自传 鲁迅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教学教案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想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本文是一篇小结,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的作品来了......

    鲁迅自传读后感

    鲁迅自传读后感 篇一:鲁迅自传>读后感前不久,我刚听完了《鲁迅传》这本书,书中主要介绍了鲁迅一生的经历和生活。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好。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他原名周樟寿,字......

    鲁迅自传习题

    鲁迅自传 一. 基础知识: 1、传记是文章,也简称“传”。从创作方法来说,它 大体可分为两类:传记、传记。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鲁迅自传》......

    鲁迅自传习题精选

    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筹办__________ 衰落__________ 学籍__________ 彷徨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能否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