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域经济发展
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以肇庆高要为例
[摘要]县域经济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所在。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珠三角的社会稳定 ,决定珠三角经济社会的整体腾飞。文章在分析跨越式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 ,针对高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剖析了高要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高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策略。
[关键词]县域经济;跨越式;路径选择;高要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athway Choosingof Leap Mod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PRD Counties
———Take Zhaoqing Gaoyao as an Example
Abstract :County economy is the 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 of PRD ,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stability and the integral leap of PRD.Based on the theory of Leap mode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thesis intend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oya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uggest some basic pathway choosing strategies to its leap mode development.Key words: county economy;leap mode;pathway choosing;Gaoyao
一、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意义
1.县域经济是珠三角经济的后发优势所在。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 ,县域经济相对落后。这种 不均衡现象容易在落后地区产生经济发展承诺和现实停滞之间的紧张状态 ,激起当地政府和人民寻求发展的强烈愿望 ,以致形成一种社会压力。这种紧张状态会激发制度创新,并促进以当地适当的替代物填补先决条件的缺乏。在吸收珠三角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 ,县域经济在形成和设计工业化模式时具有可选择性和创造性。引进技术是一个正在进入工业化的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县域地区引进珠三角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节省科研费用和时间,加速人才培养 ,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推进工业化 ,同时资金的引进也可解决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中资本严重不足的问题。
2.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珠三角的社会稳定县域经济位于“乡之首 ,城之尾”,是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综合体 ,是所辖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具有向上连接珠三角核心城市、向下辐射乡村、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功能 ,也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调整的纽带。珠三角县域经济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既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与相对落后的乡村之间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又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后劲的强弱 ,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对推动珠三角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3.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珠三角经济社会整体腾飞的战略选择随着珠三角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凸显 ,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适度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效率 ,但不断扩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必将不利于珠三角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为此 ,广东省提出, 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近几年 ,珠三角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 但总量小 ,人均水平低 ,产业层次有待提高。大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珠三角综合实力、实现珠三角经济社会整体腾飞的战略举措。
二、高要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生产要素供给不足
主要体现在:(1)融资瓶颈。资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 ,邮政储蓄只存不贷 ,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 ,县域中小
企业融资困难。
(2)人力资源瓶颈。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 ,大中专学生回乡率很低 ,大量人才流向珠三角核心城市。(3)能源瓶颈。县域经济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 ,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工业用电等
矛盾比较突出。
2.工业化水平偏低 ,产业层次不高 ,产业调整滞后
主要体现在:(1)经济发展总量不足 ,质量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配套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新型工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集约化、集群化、集团化发展能力依然较弱。(2)工业园区的入园门槛较低 ,转入的产业大多属于传统工业项目 ,技术含量偏低。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主要靠几个大企业拉动 ,县域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3)民营企业产业分布不合理 ,大多规模小,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阶段 ,自身发展 潜力有限。(4)经济外向度低 ,投资能力较弱 ,发展后劲不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待增强 ,结构性矛盾突出 ,增长方式比较粗放 ,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 ,开放度低 ,表现为产业小区域、市场小范围、开放小格局。
3.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 ,城镇化建设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主要体现在:(1)城镇化水平偏低 ,综合承载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较弱。(2)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匹配 ,制约了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增强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能力较弱。(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经济、环境、资源、生态良性互动的能力较弱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有待增强 ,生态恢复和节能、降耗、减排等工作仍需巩固。
三、推进高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要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是超常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是“跳跃式”的非线性发展。这种发展模式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思路 ,建立起相关的经济支撑点。
1.立足工业发展存量 ,积极拓展新型工业集聚带动的增量发展跨越式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优质增量的带动作用 ,通过优质增量的注入 ,激活现有存量:(1)以高水平的工业园区建设实现高要工业发展载体的跨越。县域的工业园区既可以作为产业集群的载体 ,又可以承接珠三角核心区域的产业转移。高要是建设中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工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试点 ,园区正处于新一轮扩张期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必将受到珠三角近距离的辐射。推进高要经济跨越式发展 ,必须以工业园区为平台 ,以产业集群为方向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2)以工业集聚实现高要经济发展规模的跨越。提升工业集聚基地建设水平,促进产业集聚 ,打造产业集群 ,是高要跨越式提升工业经济的保障。建设金渡工业集聚基地、金盛工业集聚基地、金陶工业集聚基地、西区工业带、白金龙工业带以及镇级工业群体 ,是提升高要工业发展水平的关键。(3)以招商引资实现经济总量的跨越。招商引资是提升县域工业经济总量 ,解决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最有效的途径。只有转变发展观念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大力引进投资强度大、创税能力强、企业品牌响、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落户高要 ,才能不断增强高要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4)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工业发展科技含量的跨越。要增强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根本出路就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要工业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提升五金、汽配、铸造、轻纺、建材、陶瓷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努力把“广东省火炬计划铝合金精密压铸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高要)农业科技园”“、金盛民营科技园”等建设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新产业集聚基地 ,是提升高要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推进金利、蚬岗两个省级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建设 ,逐步在铸造、陶瓷、水产、肉桂加工等产业行业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 ,它 对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
用。(5)以名牌战略实现高要县域经济形象定位的跨越。名牌是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和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标志 ,也是促进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撑。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要工业企业来说 ,要实现跨越发展 ,就必须在迅速增加企业数量 ,扩张经济总量的同时 ,实施名牌战略 ,争创更多的国家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树立企业形象 ,提升核心竞争力 ,最终使县域经济步入高质量扩张的良性循环。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要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高要跨越式发展必须推进新型工业化 ,从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节能降耗入手 ,发展绿色经济、构筑绿色生态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依托高要现有基础和资源优势 ,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 ,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成具有高要特色、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结构合理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工业体系。(2)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3)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加快改造高耗能、重污染、技术落后的传统工艺和产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切实抓好节能降耗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加快企业技术改造 ,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关停小水泥、小化工和小造纸等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4)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行食品无公害化生产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积极创建绿色城镇、绿色村庄、绿色学校、绿色生态示范区。
3.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业产业化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使农产品加工业从生产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生产最终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转化 ,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1)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 ,加快城郊型农业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设施农业 ,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支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产业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提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2)按照“公司 + 农户 + 基地”的模式 ,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组织 ,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3)发挥自身传统优势 ,发展“一乡(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打造高要罗非鱼、活道生态米、西江优质肉桂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农业品牌。(4)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业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最有效途径。高要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有助于形成多层次、多功能、有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 ,成为推动高要农业产业化的主导力量。农业基地、农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区建设 ,将为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4.依托非公有制经济力量 ,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
(1)在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民营资本和产业转移的同时,大力扶持一批本地龙头民营企业 ,壮大民营企业规模。(2)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构建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平台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3)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服务创新 ,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4)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增强实力 ,参与市场竞争。鼓励民营企业扩大出口 ,开展国际化经营 ,参与国际竞争。(5)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在行业自律、行业服务、行业规划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6)引导民营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镇化步伐 ,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基础设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实现高要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适度超前原则 ,优化布局 ,完善 网络 ,加强以能源、交通、水利、环保、信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建立健全与高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供电、供水网络建设,重点抓好工业集聚基地供电设施建设和工业带的供水工程建设,完善路网建设 ,推进公路建设 ,加快镇村道路危桥改造以及县道的升级改造 ,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骨干 ,县道、乡道为
基础 ,水运协调发展,对外运输通道和港口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镇化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优化配置资源 ,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高要县域城镇化 ,重点在于中心城镇建设 ,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 ,逐步形成以主城区、城市副中心、卫星建制镇和一般集镇协调发展的 ,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城镇体系。加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 ,完善城镇功能 ,提升城镇聚集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城镇主导产业和支柱
产业发展 ,提升城镇经济实力和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统筹城乡规划 ,强化农村规划管理。
6.加大改革力度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
(2)健全现代生产要素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推动资本、土地、劳动力、人才、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流通效率
(3)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及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落实企业自主权,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拓展投资范围,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公益性项目市场化。(4)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支持帮助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畅通直接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支持地方和民间金融发展,着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健全担保体系,鼓励民营资本境内外企业创办担保公司。(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业、信息服务业深化第三产业体制改革,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对全县服务业的支撑和辐射带动力。
五、结论
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考虑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 ,珠三角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 ,主要体现在外部资本的引进和产品输出等方面 ,经济结构的演进路径和目标也不尽相同。优势产业增长幅度、民营经济增长速度是珠三角县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培育园区经济、促进新型产业集聚是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依托;提高乡镇开放水平,激活民间资本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是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推动力;经营县域经济 ,营造良好的创投环境是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环境力“;创新”、“品牌”、“外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并施 ,是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构建新型产业集群明确定位特色经济、挖掘县域经济的开放潜力 ,是推进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
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6.[2] 许宝健.县域经济:本质、关键和措施[J ].农
业经济问题 ,2005 ,(4):73274.[ 3 ] Perroux , Francois.Economic Spac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J ].QuarterlyJournal of E2
conomics , 1950 ,64(1):902104.[ 4 ] Gerschenkron , Alexander.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 ].Cam2
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62:5230.
第二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
第三篇:镇域经济发展经验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产业集群聚集发力
坐落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华勤集团,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刚一下线就被送进了输送带车间。此外,该企业在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配套生产轿车子午胎的同时,其尾气过滤器填补了国内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空白。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了高度聚集。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基础优势,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转型,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关联度高、分工专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特色品牌撑杆助跳
山东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坐拥 “国字头”和“全球级”的“身份标识”已经成为兖州企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兖州市紧扣镇街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带动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新技术引进、新工艺采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引领镇域经济的旗舰团队,主导产业对镇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金龙鱼”、“今麦郎”等一批产业品牌脱颖
而出。
三、城乡一体拓展空间兖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构建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全市85%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就业,镇域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进程,城镇化实现了与工业、农村发展的有效互动。
邹城
立足镇域实际和工作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将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的大提速。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农民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壮大民营经济为根本出路,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政策驱动、效益拉动”战略,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专业加工园区;以培育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区,多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小城镇建设为优势载体。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对镇驻地进行综合整治。
沭阳、沛县
一、借“势”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从扩大内需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从改革决策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改善民生中争取事业发展项目、从外引内联中生成招商项目、从全民创业中启动民资项目。
二、借“鸡”下蛋,实现“无中生有”。加速村级经济发展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引外地项目,搞“无本经营”;用“留守劳力”,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态势,推动全民创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闲置旧校舍、厂房,新办企业或实行租赁承包,增加财源。对经营不善、发展粗放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低出高进”,局部淘汰,为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借“台”唱戏,宣传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乡会”、“同学会”、“项目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底蕴,发布和采集各类信息,着力宣传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外商投资兴业的“选点”。
四、借“题”发挥,注重连锁效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就是要按照园区化提升产业、社区化提升功能、职业化提升素质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过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岗位职业化,培育镇域竞争优势,增强镇域发展活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着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板块。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中心镇创建带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坚持以“三化三提升”为统领,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四篇:镇域经济发展汇报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汤河镇镇域经济发展工程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科学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全镇上下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优化环境,强化措施,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了全镇的经济实力。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一)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打造“项目工程”
今年以来,全镇上下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8月份,全镇共有招商引资项目23个,其中续建项目13个,在建项目7个,分别为沂河磨具、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品、和美饲料、浩宇不锈钢、田野鸭业和江阴路桥华乙塑胶项目,再谈项目3个,分别为兰山王先生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累计协议利用外资2亿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9000万元,其中展华工艺新引进境外资金6万美元。同时,我们积极加大企业投入和技改力度,促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镇各企业多方协调资金,紧紧抓住重点项目不放松,重点工业项目顺利进展,进一步优化了企业产业的结构,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实力。
(二)实施富民强镇工作,打造“惠民工程”
我镇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加大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力度,今年共新增杞柳种植面积200亩,苗木花卉面积300亩,新增大坊坞特色荷花种植50亩,共培育出大南庄、前东庄等苗木花卉专业村10个,旦彰街、前东庄等木瓜海棠专业村5个,前朱寺、后朱寺等杞柳专业村20个;以行道树、农田林网的形式新栽植树木12万株,组织实施了38个村的村庄绿化工程,新增绿化示范村3个。此外,我们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农贴补政策,共发放小麦、水稻、玉米等补贴262万
1元,家电补贴55万元。今年4月份,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沂州海棠节”,进一步叫响了沂州海棠的品牌。近日,我镇又分别被中国花卉协会和中国林产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海棠之都和中国木柳工艺之乡的荣誉,大大提高了我镇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打造“基础工程”
今年上半年,共投资1500万元、横跨汤河两岸的三座大桥顺利竣工通车,大大改善了汤河镇的交通状况和发展环境;我们还完成了9公里共5.5万平方的农村道路建设;持续三个月的汤、沭河培堤工程,共采伐树木87200棵,果树3500棵,迁移苗圃220亩,坟墓270座,清理占迁青苗150亩,完成房屋拆迁2700平方米。目前长26公里的培堤任务已全面完成,共完成土方60万方,修建桥涵闸23座;投资80万元的医院病房楼,现已进入整体装修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飞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府前街的综合开发工作已完成筹备,最近就将开工建设。
(四)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工作,打造“环境工程”
今年我镇按照市、区两级部署,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了342省道两侧、程梅路两侧和政府驻地的环境卫生整治。共拆除棚厦、栅栏32处,清运垃圾1800车,粉刷墙壁近6万平方米,清除非法广告牌71个,清理砖堆、草堆322处,清理道路两侧蔬菜庄稼12600平方米。二是积极推动村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多次召开了全镇村干部会议,要求各村重点抓好八堆的清理和垃圾池的建设,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三是卫生整治和绿化、美化相结合。狠抓了342省道和重点道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工作,全镇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四是大力规范市场秩序。我们联合工商、交管、公安等部门,对驻地主要道路占道经营和乱摆摊点行为进行了彻底清理,不规范经营门头均进行了拆除,并在各主要道路的停车秩序进行了统一规范。五是召开了镇驻地和沿线经营业户大会。对广大业主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的再教育,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于近日组织了全镇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
知名人士,对各经营户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全镇测评,并将成绩在全镇通报。
(五)继续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力度,打造“社区工程” 我镇社区建设在今年取得飞速发展,洽沟社区一期工程4座居民楼(13600平方米)现已交付使用,作为社区配套基础设施的老年房、深水井、景观石渠、音乐广场都已建成投入使用,通往社区的道路也已完成硬化、绿化和亮化。占地近2300平方米的社区花园也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和4座小平方的居民楼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底即可交付使用。按照汉唐风格完成规划设计的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经过紧张的手续办理和招投标工作,现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底也可投入使用。目前,东庄社区准备再建两座居民楼,现正在宣传发动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建设创造的商机,大力发展服务业,既创造了就业岗位,也提高了居民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化水平不高。
2、个别干部群众思想跟不上区、镇两级步伐,部分村班子建设不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
3、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4、基础设施欠帐大,城镇建设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任务目标的落实,全面推动镇域经济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经济建设,扩大全镇民营企业规模,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做好目前几个在谈项目的落地工作,分别为兰山王西华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力争年前实现资金到位。加快田野
鸭业、浩宇工贸、和美饲料、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沂河磨料和江阴华乙路桥塑胶等七个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力争年底竣工投产创造效益。继续扩大招商领域和规模,创新招商引资方法,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二)抓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依托地方传统优势,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杞柳生产基地25000亩;继续完善海棠园建设,力争业户经营规模化、上档次,入园户达到200户,为“第二届海棠节”打好基础。
(三)抓社区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全镇群众居住环境。力争短时间内完成洽沟社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4座小平方居民楼的建设和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的建设,努力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同时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全镇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
(四)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镇域经济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对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逐一落实领导包案制,组织人员力量,集中进行查处。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大信访”格局,完善“大调解”机制,维护全镇的稳定。
总之,我们将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学习先进单位好的经验做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稳定,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为打造“半壁江山”、全面建设“新汤河、富汤河、美汤河”而不懈奋斗。
中共汤河镇委汤河镇人民政府二00九年九月七日
第五篇:镇域经济发展信息
助力实体经济 实施乡村振兴 保障改善民生
五月的界河镇,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投资1.2 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滕州市政工程保障基地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深信纯物理法水处理设备制造项目、乾盟万象高端环保包装项目、污染土无害化处理项目等一批投资上千万元的大项目、好项目陆续入驻;广袤的田野上,到处可看到一望无际的马铃薯田地里收获机穿梭,薯农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幸福……处处呈现出一派竞相发展的喜人景象。
这仅仅是界河镇锚定“五闯五攻五样板”,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实际,聚力打造“五抓五战”高质量发展镇域样板的一个剪影。今年以来,界河镇以落实“五闯五攻五样板”三年行动为抓手,聚力实体经济抓攻坚,围绕水泥产业链条上下游配套,引进深信纯物理法水处理设备制造、乾盟万象高端环保包装等3 个项目;聚焦高端化工、医养健康产业,全力服务大明科技上市,不断加快推进绿灵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鲁南中联央企带动效应,鲁南中联在界河新注册 3家公司,已形成实质性税收,实现了央企镇级税收零突破;积极发挥乾盟实业、深信集团、瑞泰盖泽等公司核心带动作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建材集群发展。同时,该镇还深入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重点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等专精特新企业 2 家。1 至 4 月份,全镇财政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向好态势明显,全力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新冠肺炎期间,我们镇还不断加强与泓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联系对接,积极开展线上洽谈,通过‘主会场+投资方签约代表视频连线’方式,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菌种资源库负责人张瑞福云签约现代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项目,筹建马铃薯示范田5 万亩,该项目的实施将加快推动界河镇马铃薯产业融合发展步伐。”界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学焱表示,今年界河镇在抓好实体经济工作的同时,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推广换茬轮作、土地休耕,重点推动旱稻、果蔬等种植基地建设,持续推进1.1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同时,该镇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枣庄市级以上示范社、家庭农场2 家,狠抓皇娘沟、郑寨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作用,培养农村经纪人15 名。
近日,在界河镇68 个村庄,村两委正组织村民群众对村
内的“三堆两垛”、卫生死角、生活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及时补植各类绿化苗木,从细节着手绿化、美化村庄环境。村民共同参与扮靓村庄的这一场景,正是界河镇对镇驻地、村与村连接线、各村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镇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任务,坚持问题导向,从细处入手,以村容村貌提升“、厕所革命”等工作为重点,聚焦重点难点、屋前屋后等死角,集中深度清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着力营造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魅力乡村新气象。目前,新增无害化厕所121 户、农村公厕13 个,完成6 个村居的生活污水治理,新创美丽庭院示范户 60 户,新建美丽乡村 47个,常态化推进村庄保洁,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界河镇围绕省级园林城镇创建,着力提升小城镇绿化管护水平,科学规划镇驻地停车场,进一步提升文明内涵,狠抓文明单位、文明村庄创建,积极开展“文明家庭”“优秀退役军人”等评选活动,全面打好城镇管理优化战,在去年枣庄市镇域环境整治工作第三季度考核中位居同类镇街第一名的基础上,今年第一季度考核又获得同类镇街第一名,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镇。深入挖掘鲁班习俗传说、古迹旧物,抓好西孟庄遗址、界河驿站、东曹西孟氏旧居等历史资源的挖掘保护,形成特色鲜明的“鲁班故里”文化品牌。目前,该
镇新建城镇节点景观2 处,新增停车位200 个,建设村级综合文化中心11 个,填补健身器材空白村6 个,开展“文化下乡”70 场。该镇还积极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铁腕打击“散乱污”企业,确保PM2.5、PM10 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快推进灵泉山小流域、界河河道和兴隆破损山体治理项目,新增造林面积550 亩,并持续推进“河长制”全面见效,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今年以来,界河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在可用财力紧张、需投入地方多的情况下,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的初心不改,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全力铺就群众幸福路。”界河镇党委书记王宁如是说。
为打好民生保障兜底战,该镇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提升专项行动,落细落实行业部门政策,强化资金项目规范监管,确保868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稳定高质量脱贫。积极夯实民生保障,全力推进饮水安全二期工程,积极服务枣菏高速建设、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完成9 个村通户道路和6 公里“四好农村路”、7 公里大中修工程,并大力开展“慈
善一日捐”“金晖助老”等慈善救助活动,持续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全面优化公共服务,狠抓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工作,健全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关爱服务体系,并扎实开展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行动,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提高市二院和卫生室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该镇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强化教师队伍、教育行风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李鹊镇:生态引领镇域经济发展
广饶发布
2018-12-06
生态引领镇域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李鹊镇牢牢把握“高效生态、绿色发展”总体定位,瞄准打造“农业强镇、物流重镇、休闲名镇、园艺小镇”的发展目标,发挥生态优势,突出绿色发展,努力开创镇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发挥城郊区位优势,做大生态观光商贸物流业。借助1.8万亩优质苗木花卉基地,完善AAAA 级景区和全域旅游创建规划,实施上农休闲旅游区改造提升工程和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布局鹊苑观光体验、绿色园林游憩、传统村落记忆、红色庄园品赏、淄河生态休闲5 大功能区,打造园林生态观光带、滨湖休闲观光带和民俗休闲观光带3 条精品旅游线路。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总投资8.5 亿元的铁路专用线二期、输油管道及中转罐区等6 个广饶物流园区商贸类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双招双引”行动,扎实构建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打造集生产性、生活性物流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
改造转型传统农业,做强现代生态农业。按照“西部粮食、东部苗木”发展思路,加速新潍高路两侧设施农业布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长廊。实施 1.2 万亩高标准农田和 3000亩高效节水项目建设,力争水肥一体化种植面积达到1 万亩。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进盛凯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胜大粮油“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祺顺粮食仓储物流3 个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汇通粮食与中粮集团、中化集团订单小麦项目合作,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名优特稀新”经
济作物,推动苗木、小麦、胡萝卜等产品品牌做大做强。
实施绿色环保行动,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化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行动,打造“绿树环绕、浓荫覆盖、花草萦绕”的优良生态环境。以“三年增绿”工程为平台,大力实施干线两侧路域绿化工程,高标准建设环镇林、环村林、农田林网、干线林带,力争2020 年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40%。大力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加快工业园区雨污分流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健全农村供水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管护体制,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秸秆禁烧、扬尘治理等工作,促进全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