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时间:2019-05-12 19:0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第一篇: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冒水乡人民政府胡增利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突出“移民、迁城、兴库、富民”战略重点,把握“向家坝与溪洛渡大型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在即的关键机遇,多措并举,配套联动,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冒水乡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发展。

一、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村整体素质和效益

(一)面向市场,注重效益,调整农业种养结构。

调整的重点是品种结构、质量结构和季节性结构。要加快选育、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提高种植优良品种覆盖率,不断扩大优质专用、特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要通过加工、保鲜和反季节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时间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加快发展畜牧业。

(二)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调整农业区域布局。

各村因地貌、资源、气候和生产条件、农民种植习惯有一定的差异,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果则果,宜菜则菜,什么效果好就发展什么。通过优化布局和区域分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又有规模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三)利用向家坝电站修建之机遇,积极规划实施小城镇建设。

用现代的建筑技术,把迁城新址——干海子建设成具有少数民族(若清平与冒水合并挂民族乡的牌)风格的建筑群,成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溪洛渡电站——马湖——冒水大峡谷——屏山湖——老君山——龙华八仙山——乐山佛都等旅游线上的亮点,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四)着眼农业竞争主体,调整农业组织结构。

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采取协会或股份制和股田制等形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要象重视民营企业一样重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要象优待企业一样优待合作组织牵头人。积极引导,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使之成为生产基地与市场连接的桥梁,达到扶持一个经合组织,带动一片产业,切实打造冒水新形象的良好效果。

(五)调结构,重落实。

冒水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适宜多种优质水果和农作物的生长,利用热资源丰富的大石、冒水两村(在海拔380米以上)建设果水配套工程。对已高换的1500亩椪柑,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并高起点高标准新植甜橙类水果1000亩、龙眼1000亩,中药材:沙仁1500亩(复种)、银花1500亩(复种),大棚蔬菜500亩,真正形成沿江经济特色带(除了为农民增加收入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后靠移民的生产、生活支撑)。荒山荒坡较多的前山、岩坪、龙宝、后山等村,大力发展黑山羊,达到存栏10000只,出栏10000只,肉牛3000头。前山、后山、岩坪三个村以现有3500亩绿茶为主,加强抚育管理的同时,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加大名优茶技术的培训力度,依托名优茶公司,拓宽我乡名优茶的销售渠道。再辅以退耕还林、天宝工程,冒水、大石两村种植酸梅2000亩,龙宝、岩坪、前山、后山四个村已种植黄栀子1500亩,黄柏、杜仲3000亩,核桃、板栗各2000亩。在大石、冒水、前山、岩坪等村实施丰产魔芋示范2500亩,同时积极扶持茶叶、魔芋、椪柑、黑山羊等龙头企业经合组织牵头人,让更多的劳动力从粮经型转移到特色经济上来,让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外出务工或经商(到城市就业)。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我乡农民的收入将持续稳定快速得到增加。

二、坚持基础先行战略,加强基础实施建设,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要得富,先修路”。按照“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省道、县道的布局,努力打造大石村(307省道)——岩坪村——老海龙和唐家湾——龙宝村;冒水村(307省道)——前山村——后山村和龙宝村;基本形成全乡交通环行网络。

(二)、抓好全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至3年内完成冒水、大石两村的果水配套工程,岩坪大堰的续建工程,大石风岩堰的整治工程,场镇在清水湾的管道引水工程,冒水、前山、岩坪、后山、的堰塘整治,确保全乡农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灌溉。

加速老海龙水库的争取立项工作,老海龙水库建成后海拔在1200米左右,蓄水量可达1500多万立方米,库中有五个以上的岛屿,再经过人工培植,将极为壮观、优美,又是一山、二站、三湖旅游线的好去处,即老君山——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老海龙水库——马湖——溪洛渡水电站。

(三)、加大通信设施力度,力争村组通电话,努力促进对外信息的沟通。逐步改善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水平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村经济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培养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确定保底收购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加强农业质量标准和接受检验检测,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坚决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上,减轻农民负担能够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减负就意味着增收。沉重的农民负担抑制了农民的投入和消费,阻碍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又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必须坚决执行现行的税费改革政策,认真执行中央的“一项制度”、“八个禁止”的规定,把农民负担切实减下来。冒水乡在2002年税费改革中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乡5302人,减负金额9万余元,减负率41.1;今年又减去4个百分点,加上粮食直补共10万余元,总共人均减负40余元,极大地调动了全乡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五、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要有重点地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降耗增效技术。逐步建立高效率、高效益的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信息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逐步改变农民科技素质普遍较低的状况,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培育科技示范带头人和农村企业家。在每个村民小组选2——3户敢闯、实干、经济意识较强的农户作为项目实施的科技示范户,再进行定时、定点的实用技术培训,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点面结合,覆盖全乡,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同时,加强农经网的开发和利用,对农民增收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为农民增收提供保证

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扶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民能够分享加工增值的效益。要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支持,使农民能扩大再生产,开辟新的增收来源。

第二篇:11.09.03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站集镇位于虞城县南15公里,325省道和203省道在境内交汇,区域优越,交通便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积极贡献,为革命老区。全镇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200个村民组、人口4.2万人、耕地4.7万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农内农外并举,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输血造血并举,着力激活农民增收内生动力,增收减负并举,不断提升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全镇各类民营企业发展到150多家,限额以上企业发展到2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形成了以棉花深加工、纺纱为主、粮油加工、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建材加工、金属制品、流通信息、商贸服务多产业并存的特色区域经济。2010年,全镇粮食总产达4.8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达56.1亿元,财政税收完成230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18元。

一、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我们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原则,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布局。建成了万亩玉米示范基地、万亩良种小麦繁育基地、万头良种猪繁育基地、站集棉纺基地,培育各类专业村30多个,发展各类 1

专业户1200多户,仅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就使农民亩均增收200元。

二、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镇党委政府树立了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思想,树立了工业主强镇理念,进一步强化工业意识、项目意识、开放意识、创业意识,坚持全部工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发展工业为主导、发展工业以项目建设为主导、项目建设以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为途径的工业大发展促进经济大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形成沿325省道两侧的棉纺专业园区,充分发挥专业园区优势,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鑫盛纺织、汇丰棉业、威强纺织、侨兴纺织、双洋食品、星海牧业、环宇纺织、丰基纺织、鑫洲纺织、汇鑫纺织、伟林纺织、恒宇金属、天天服装等20多个规模较大企业。二是制订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站集镇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8000多人,他们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管理经验,镇党委、政府鼓励他们返乡创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人人上项目,全民竞相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壮大产业集群,纵向拉长产业产品链条,横向催生相关联企业。通过做强工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2010年,仅全镇民营企业就安排劳动力11000人,使4000人务工离土不离乡,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四是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站集镇和企业多为农副

产品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通过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订单+农户之路,使众多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河南双洋食品有限公司年发展甜玉米种植基地2万亩,为周边乡镇5000户订立了收购合同,使农民亩均增收300元,使5000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河南星海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年万头良种猪繁育能力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他们通过统一供种、统一饲料配方、统一疫情防治、统一收购销售,带动周边村发展养殖业,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户800多户。在民营企业直接安排农民务工的同时,运输业、流通业信息中介、建筑业、饮食服务等各行业得到较快发展。每到棉花上市季节,全镇有5000多人从事棉花收购,每人每天可创收入200多元。

三、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劳务经济领导力度,从组织上、政策上、运行机制、工作管理上保证劳务工作顺利开展。除我镇民营企业安排劳动力外,还多渠道、多形式搜集用工信息,有序向外输出劳动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农村青年科技学校等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培训,每年向外地区输出高素质劳力4000余人,仅黄园村常年在昆务工人员就有400多人,他们集中居住,形成了昆山黄园村。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证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增加农民农业收入有力保障。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优化农业生态

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的先决条件,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长远之计,是增加农民收入有力保障。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采取多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整合各类资金,先后投入3.8亿元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110KV、50KV变电站,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村村通电、井井通电;二是建设日产6000吨自来水站,使全镇人民饮上了完全水;三是完成了万门程控电话扩容,建设6座移动、6座联通基站,开通互联网和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实现了通讯无缝隙覆盖;四是修油路100多公里,率先在全县实现村村通;五是挖沟清淤200公里,打井430眼、架桥涵230座,修砂石路15公里,建成节水灌溉5000亩,绿化林网15000亩,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巩固农业增收的基础;六是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在全镇27个村建成了农家书屋,开通了农村信息化网和农村远程教育网。尤其是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使用本地农民工,使他们从工程建设中直接增加效益。

五、加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我镇按照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编制了站集镇总体规划,村域体系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规划及棉纺专业园区规划,充分考虑规划的严密性、一致性,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空心村改造、土地流转、土地综合整治步伐,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2010年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000多户。

六、大力发展流通运输业。我镇具有325省道和203省道

在境内交汇的交通优势,北距连霍高速公路出口仅3公里,距虞城县15公里,距商丘市30公里的区位优势,为方便民营企业原材料的购进和产品的外销,我们镇党委、政府依托这一优势,引导发展流通运输业,发展各类运输专业户1500户,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

七、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我镇严格执行上级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做到增收减负并举,规范了涉农收费,开展专项清理,从源头上抵制了不合理收费行为的发生。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把各项惠农补贴及时发放到位。全面执行新农合、新农保政策,切实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减轻了农民养老负担。

我镇在围绕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一些成绩,但农业始终是一个基础性产业,自身发展相当脆弱。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参与,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从政策上保证增加农民收入。过于分散的土地经营,影响农业积累水平、技术水平和生产率的提高,要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引导农民自愿、自觉走向适度规模经营道路,实现农村第二次制度创新,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允许土地流转、转让、租赁,使农村土地进行市场化运作。三是尽快出台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改变农村人居环境。

第三篇:增加农民收入 文档

浅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

内容摘要: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二是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三是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农业增收的支撑点;四是减轻农民负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加,途径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阻碍了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步伐。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了农民纯收入增长幅度。二是就业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四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此外,因乱摊派

增加农民负担,也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针对以上问题,当前要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农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很大进展,但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由于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此,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是解决现阶段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

二、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

1、拓展农村就业领域

一是要放手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二是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增收拓展新的门路。

2、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

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已成为目前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政府一要引导、规范劳务输出,二要促进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后,农民可以放心进城务工,不适应还可以回到农村务农,既有利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三要抓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四要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减少盲目性,降低务工成本。

3、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在小城镇形成符合当地特点的支柱产业。要把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

三、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农业增收的支撑点

1、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换脑筋、拓宽视野,克服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的思想,鼓励他们面向市场,发挥所长,艰苦创业,勇闯新路,把他们培养成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2、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逐步建立起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科技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农村扩散。

3、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首先要抓好文化基础教育,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努力提高农民子女的入学率。其次,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第三,强化农民进行包括现代农业知识、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同时要在农村举办各种各样农民短训班,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新技术的培训力度,来提高他们增收的能力。

四、减轻农民负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保障

坚定不移的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的增收不会因其他隐性负担的增加,从而为农民的增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实现农民增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健全民

主、科教文化进步、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殷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农民真正增收,关键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农业,用市场的手段抓农业,要有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新思维,最终才能从根本上让农民摆脱贫穷,实现增收。

第四篇:增加农民收入情况汇报

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

印台区农业局(2010年7月2日)

一、基本情况

近三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保持24.1%的增速,200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05亿元,同比增长5.14%。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6元,增长22%。(其中:工资性收入1526.97元,占40.12%,同比增幅18.85%;家庭经营收入1943.34元,占51.06%,同比增幅24.49%;财产性收入47.19元,占1.24%,同比增幅24.18%;转移性收入288.5元,占7.58%,同比增幅22.19%)。今年,我局承担的县域经济指标是实现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达到4605元,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1.1%,达到4.5亿元。我局通过对农村居民现金收支情况进行监测,上半年,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943.73元,增长40.04%。其中:工资性收入1405.33元,同比增幅14.19%;家庭经营收入1349.51元,同比增幅90.1%;财产性收入16.39元,同比增幅46.47%;转移性收入172.5元,同比增幅14.87%。

我区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主要呈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以苹果为主的主导产业逐渐占据农民家庭收入的主导地位。2009年,全区苹果总产量16.5万吨,苹果亩均

纯收入2638元,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4688元。随着果业的不断发展,果业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果业已成为广大农民特别是果农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成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蔬菜、烤烟、干杂果、矸土加工、运输等区域性高效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也已成为区域性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

(二)农民劳务收入快速增长。据调查报表统计,2009年我区务工人员年平均收入9600元,近两万名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为区获得近两亿元的经济收入,仅此一项可为全区农民每人增收1500余元。

(三)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自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实施至今,全区农民负担实现“零税赋”。发放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地膜玉米补贴、苹果栽植补贴等,使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多,同时,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农田基础建设、移民搬迁等一系列惠农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由于我区城镇化程度低,农村市场还处在初期萌芽阶段,农民投资意识及能力都还很低,导致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我区增长缓慢。

二、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增收工

作取得长足进步,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村惠农政策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应进一步加大。依据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群众对有关“三农”方面的政策有80%都能回答出3条以上,但仍有20%是农村的老人、妇女对“三农”问题不管不问,但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他们一般不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关注党和政府的政策。区委、区政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宣传,使得政策深入群众,但仍有极少部分弱势群体,对“三农”政策的知晓率较低。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目前,全区农民耕地面积少、灌溉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不高,养殖设施落后、农产品技术含量低,农业生产抗御自认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全区烤烟生产主要为二、三类地,大部分较为偏僻,田间道路较差,其中个别地块仅能满足人行,往往是生产地烤烟不能及时进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部分烟农和新发展烟农的烤炉建设缓慢,成熟的烟叶不能及时烘烤,腐烂在烟田,也给烟农的收入造成损失。目前还存在部分烟农没有烤炉的现象,自己建存在资金困难,靠烟草公司建,还有时间等待和农户生产规模不够(烟草公司规定种植15亩烤烟才建一个烤炉)的问题。金锁关姚湾村、袁家山个别农户因没有烤炉,出现

烟叶贱卖的现象。畜禽饲养环境差。农户散养选址大多仅限于房前屋后,建筑简易,管理设施不配套,交叉污染严重,增加了畜产品的不安全因素。

(三)生产经营粗放,专业化生产程度低。整体来看,我区农业生产和流通仍处于较粗放的低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少,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相对较差,大部分农户仍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另外农村现在务农农民大部分属于年龄较大,妇女较多,他们文化程度低。根据调查冯家塬村,苹果是农民的主导产业,但亩均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而较广阳、高楼河等苹果主产区亩收入却在4500——5000元之间,果农收入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管理技术跟不上,果农缺乏配套的、现代的务果技能,致使果园收入较低。村民杨源财告诉我们,他家种有4亩果园,平均每亩收入1000——2000元,可就化肥、农药来说每亩的投入就在500元以上,再加上靠天吃饭,遇上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能保本就不错了,何谈什么收入。

(四)技术培训跟不上,农民生产技能差。近年来,全区的各涉农部门在农民技术培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

于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技术力量薄弱。全区区级农业技术人员现在不到100人,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求;另外技术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二是技术服务体系普遍滞后,特别是乡镇、村级农业技术网络不健全,技术队伍小,技术培训、指导跟不上,导致农民培训跟不上,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据调查,在果业方面全区区级果业技术人员现在不到10人,全区苹果总面积已发展到近30万亩,平均1名专业技术人员要负责3万亩的果园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指导任务量大,很难完成所承担的技术指导任务。畜牧业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基层畜牧兽医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一些农村急需的牲畜配种员、兽医严重缺乏。奶牛、母猪空怀现象严重,畜禽因病死亡现象仍时有发生,直接降低了养殖效益。

(五)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全区农业主导产业总量较小,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匮乏,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完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风险较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水平低,缺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另外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

模,形成基地。

(六)生产资金缺乏,融资困难。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央、地方虽然出台了不少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较多的实惠,但对以种粮、务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广大农民来说,种子、化肥、农药、种畜禽等农用物资价格的上扬,致使广大群众生产成本提高、生活压力较大。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农户还告诉我们,农业关键性的时节正是用钱之时,也正是缺钱之时,而这时农民首先想到的就是贷款,可贷款程序复杂且人情味太重,致使普通群众被拦在了贷款门外。从烤烟种植情况看,不管是大户还是农户,每年进行烤烟生产是都会因为资金难题。08年生产一亩烟需要水费60元、煤电120元、如果加上雇工(一亩地需要300元)费用,其他费用200元,种植1亩烤烟需资金680元。60%的烟农都没有生产必要的资金来源。

三、建议及对策

(一)、持续推进“果业立区”战略,巩固扩大农民收入主阵地

一是实施规模化经营。坚持每年新建苹果园3亩以上,消灭国道、省道、乡村主干道及果区的空地,使苹果由国省道向骨干道延伸,向乡村到覆盖,构建果业长廊。坚持平地苹果和山地苹果共同发展,鲜食国与加工果齐头推进,进一步扩大苹果产业规模。二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开展标准

化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大力普及欧盟、中国良好农业规范、生态、、有机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积极创建各级示范园和果业强乡镇,全面提升果园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果品附加值。三是完善服务体系。以乡镇、村为重点,建立健全区、乡、村、户四级苹果技术服务网络,加强果农培训教育和农民专业经营合作社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参加各类果品交易活动,依托果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与国内外果品营销组织的交流与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印台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四是果区生产环境。实施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的投入机制,加快果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果区生产条件。加强果园防雹站、防雹网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发展果园沼气,推动“果-畜-沼-窖-草”循环发展模式,建立生态果园。五是延伸苹果产业链。在继续扶持和壮大现有果业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和发展一批苹果采后处理、果箱、果袋、果肥等果业配套企业,进一步延伸苹果产业链条。不断扩大和完善“企业+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实施企业和果农双赢,推动全区果业产业计进程。

(二)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一是抓好干杂果经济林建设。充分利用“四荒地”、“四旁地”、低产农田等宜栽地资源,稳步扩大干杂果经济林面

积;加强干杂果管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广干杂果经济林五项丰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干杂果经济林的综合效益。二是稳步发展烤烟种植。积极推进烤烟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对烤烟种植专业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技术培训、种植管理、烟炉建设、烘烤及销售等服务力度,促进烟农增产增收。三是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在镇区、厂矿周边和川道地区大力发展旱地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同时以明瑞、“绿万家”牌蔬菜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实行蔬菜深加工,延长蔬菜产业链,增加菜农收入。四是积极发展畜牧养殖。全面落实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积极推广“果-畜-沼”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引导广大果农大力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重点扶持养殖小区和专业大户,推进畜牧产业集约化发展。五是不断壮大三产服务业。进一布壮大第三产业规模。发挥北关地区商贸集中的优势,并与陈炉古镇旅游开发相结合,着力打造集旅游观光、消费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经济圈。积极发展面向区内厂矿的服务业,活跃农村市场。在柳湾、周陵等城市周边大力发展“农家乐”,不断拓宽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三)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 劳务输出是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有效形式。针对目前全区农村劳动力较为富余的基本情况,应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努力增加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一是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坚持以区劳动力市场为中心,11个乡镇(办)劳动力保障事务所、3个驻外劳务输出基地为辐射,不断巩固全区农村劳务输出阵地。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对外联系作用,广泛捕捉用工信息,为全区的劳务输出牵线搭桥。二是切实加强技能培训。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以区职教中心和乡镇农技校为基地,大力开展面向不同阶层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心理素质、政策法规教育,严把质量关,逐步推行劳动力预备制度和资格证书制度,努力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着力打造印台劳务品牌。三是加强劳务信息管理。建立劳动力资源档案库,做到劳务人员家庭情况、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愿望“四清”。加强职介机构建设,实现区、乡、村三级联网,劳务信息资源共享,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与在外打工者的联系,掌握更多更广的用工信息,形成“隐形劳务输出点”。

(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农民工资收入 一是解放思想,鼓励全民创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政策,坚持把借助外力(招商引资)与激活内力(全民创业)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敢闯敢拼的思想,积极把积蓄转为投资、把资金转为资本、把资本变为股本,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不断增加农民的资本性收入。二是落实政策,激发全

民创业。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并规范农民和合作组织进行多种经济领域。农民从事个体经营,3年内免收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费用,免征营业税、教育附加税和个人所得税。外出经商务工农民回印台创办企业的,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村能人积极投身创业热潮,变能人为老板。充分发挥区创业培训中心的作用,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和有关信息服务,努力提高城乡创业者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创业成功率。三是强化服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九洲果业、大匠农科、九九红醋业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在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围绕苹果加工、畜牧养殖等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小、劳动力密集企业,促进城市人才、资金、技术、项目进农村,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

(五)认真落实惠民富民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分配、降低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作为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地区,印台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性支付力度的有利机遇,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一是认

真落实好借个补贴政策。重点做好农村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对象的副食品补贴和肉食品补贴等价格补贴工作,使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臵。二是认真落实好社会保障政策。重点做好农村医疗合作保障、社会福利救助等工作,彰显社会保障功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三是认真落实好农业补贴政策。继续做好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地膜玉米补贴、养殖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兑现落实,带动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加。

(六)、推进创业要素资本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通过土地入股、租赁和资金、技术合作等形式,把农民的土地优势变成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变成资产优势,增加股本收入。积极规范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实行保底分红,增加红利收入。对符合要求的农村集体经营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如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资产所有权量化到人,变成农民的资本,增加股权收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高中后、初中后的“两后生”培训,努力培养实用性人才,增加农民技能性收入。

(七)、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农民转移力度 根据印台区“果业立区、工业强区、旅游兴区”三大战略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布局,确立小城镇功能定位、发

展规模和发展方向。积极争取多方资金、集中利用有限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想法设法吸引社会、个人、集体、区外客商带资进镇,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小城镇建设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一批优惠政策扶持小城镇建设。积极鼓励农村群众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由农民向居民转化,促进小城镇繁荣发展。

(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探寻适合我区土地流转制度。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机耕道、田间道路、灌溉沟渠、防雹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户对机耕、灌溉、排水、防雹、用水等方面的需要,满足农业产业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在烤烟种植区域,加大对烤烟种植户烤炉建设力度,争取使没有烤炉和新增的烟农解决无烤炉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适合我区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扩大基地规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解决农民饮水困难、苹果园灌溉等问题,切实达到农田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九)、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一是狠抓科技投入,壮大科技队伍。大力引进果树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全区专业队伍科技水平。要以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乡镇为重点,建立健全区、乡(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组织,配备区、乡、村级农业、果树、畜牧业技术人员。大力开展对科学种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

整体素质。二是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抓住印台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区的机遇,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全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认真实施好“人人技能”工程。充分发挥区职业技术学校的职教功能,通过“零学费入学”、“工读结合、扶贫助学”等形式,广泛开辟生源,吸引城乡青年入学就读,教会一技之长,为实现就业奠定基础。二是强化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和农民的脱贫项目,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苹果四项关键技术、家禽饲养、大樱桃、烤烟栽植等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农民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以“雨露计划”为载体,加大对农村青壮年妇女的培训力度,增强广大农村妇女的创业本领,促进农村家庭增收。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继续落实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双份工资待遇和政府科技津贴的政策,坚持每年招录引进各类优秀本科生10名以上,鼓励选派技术人员到基层开展支农、支医、支教活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慧保障。

(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要用政策手段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信贷等的支持力度,解决农业产业发展所需资金问题。

第五篇:搞好扶贫开发 增加农民收入

搞好扶贫开发

增加农民收入

····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扶贫开发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针对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我区实施扶贫攻坚以来,经过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贫困问题得到了大范围的缓解。但是,我们还要清醒的看到,虽然我区摘掉了国定贫困县区的帽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比较落后,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生存条件相当恶劣,群众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还有一部分特困群众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温饱问题。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全区仍有3.9万贫困人口,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贫困问题仍将是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没有贫困人群的脱贫和贫困面的消除,就不会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扶贫开发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对此,全区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有清醒认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继续发场扶贫攻坚时期的那种精神,不畏

—1— 困难,埋头苦干,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一、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

我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是从····年开始的,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全区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998年经省、市验收全区整体越过温饱线,····年又被确定为省定重点贫困县(区)。····年以来,实现移民搬迁18村465户2012人,综合示范村建设2村22户943人,重点村建设13村650人3197人。

回顾十多年来扶贫开发工作,我们取得一定的成绩。

1、扶贫开发工作有力地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1994年以来我区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人畜饮水工程71处,解决了5.7万人1.4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特别是东北川的··、··、··等乡镇,凡是有条件搞自流的村,全部吃上了自来水,其中贯屯乡在全区率先是实现了自来水“村村通”。吃水困难的解决使贫困户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身体健康有了保障;在道路建设方面,自1994年以来,全区共完成路基工程1625公里,新修桥涵1280座,实现了乡村道路“村村通”。为改变贫困村基本农田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这一现状,我区多方筹资,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农田建设,使贫困户人均基本农田由攻坚前的不足0.5亩增加到现在的近2

—2— 亩。

2、扶贫开发的实施,使贫困村、户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在全面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大力推广旱作农业三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把贫困村、户的产业开发的重心放在棚栽业、草畜业、林果业的建设上,贫困户将扶贫资金的60%都投入到主导产业的开发上,有70%以上的贫困户都掌握1—2项致富技术。主导产业的收入在贫困户的收入中的比重由··年的22%提高到···年的70%左右。

3、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年底,我区有··个贫困村,··万贫困人口,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仅··元,人均产粮··公斤。···年以来,国家共为我区投入扶贫资金··亿元,争取社会扶贫资金近千万元,严格按照扶贫开发到村到户的要求,全部用于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截止··年底,全区贫困人口下降至··万人,贫困人口年均产粮··公斤,人均纯收入··元。

二、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2001年底我区摘掉了国定贫困县区的帽子,国家部委定点包扶单位人总行也相继撤出,致使国家对我区扶贫资金和项

—3— 目的安排大幅减少,扶贫力度随之减弱,延缓了我区扶贫开发的工作进程。

2、我区大多数贫困村地处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开发难度较大的偏远山区,虽经过10多年来扶贫开发,他们的贫困面貌有所改善,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十分脆弱,一遇天灾,极易返贫。据统计,近年来我区贫困人口的返贫率每年高达30%左右,导致我区现有贫困人口仍有··万人。

3、贫困人口文化层次低,科技意识淡薄。由于贫困人口居住偏远,信息闭塞,接受新事物意识差、渠道少、能力低,大多数贫困户仍然沿袭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利用率低,产业开发制约因素较多,贫困户脱贫步伐十分艰难。

4、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拨付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一般通过老区办—乡镇财政所—村上。但有相当一部分乡镇,对扶贫资金统的太死,甚至大包大揽。本该到村上的资金不到村。做什么,怎样做完全由乡镇政府说了算,甚至将老区办的项目计划也抛在一边,乡镇既是项目的主管单位又是项目的实施单位,使得贫困户对扶贫资金的投向不甚了解,不能按区上的报帐程序及时报帐,无形中延误了项目的建设进度,挫伤了贫困户扶贫开发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则,在资金拨付上,应严格遵守资金拨付应跟着项目走的做法,通过定期或

—4— 随机检查的办法掌握项目建设的动态数据,然后按项目的进度分批限额拨付资金,从而掌握项目建设的主动权。

三、····年扶贫开发的任务

1、计划实施移民搬迁120—150户,600—750人,完善···年移民搬迁尾留工程及配套工程。

2、计划安排重点村8个,完善····年重点村尾留工程。

3、计划发放信贷扶贫资金600万元。

4、协助、协调省、市、区有关单位,抓好社会扶贫工作(其中:省级包扶单位9个,市级包扶单位6个,区级包扶单位15个)。5、2处乡镇卫生院建设。

四、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

(一)加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建设,在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上突破。

重点村建设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是适应新形势对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的战略性调整,是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年,全区不仅要实施完成···3个扶贫重点村,还要实施完成····新开辟的8个扶贫重点村。这11个扶贫重点村涉及全区11个乡(镇)11个村,这是我区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保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要以重点村建设总揽扶贫开发工作全局,把扶贫开发的方针、—5— 政策落实到重点村,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重点村建设以来,确保重点村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搞好重点村建设,要掌握“三个原则”,注意“四个结合”,搞好“五个落实”。

“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要紧紧抓住贫困村致贫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田、水、电、路等基础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促进教、科、文、卫各项事业发展,使重点村整体形象突出,起到带动影响周边村的典型示范。二是要坚持贫困群众参与式扶贫的原则。贫困地区群众是扶贫开发的主体,也是扶贫开发的最终受益者。要让群众充分参加到重点村建设的项目确立、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和项目监督等各个环节中来,保证解决的问题都是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群众才乐于参与,工程进度和质量才有保障。三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群众是重点村建设的受益者,也应当是重点村建设的投资主体。要注意充分调动乡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极投工投劳,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建设美好家园。

“四个结合”:一是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要在重点村建设中,以建设专业村为主,切实帮助群众建起一项(或二、三项)

—6— 致富产业。二是和科技扶贫结合。治贫先治愚,要帮助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教给他们脱贫致富的技术,解决一生一世的问题。三是和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结合。信贷扶贫资金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资金保证,可以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专业村、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信贷扶贫资金要向重点村倾斜。四是和社会扶贫力量结合。要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村建设,发挥部门优势,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特别是林业、水利、交通、农业等部门要积极为重点村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五个落实”:一是思想要落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村,从事和参与扶贫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寻求克服困难的方法,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扶贫开发上来。二是责任要落实。重点村建设要由区扶贫办与乡镇和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任务落实到项目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抓好协调部署,做好督促检查,搞好调查研究,确保任务完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省、市、区的检查。三是管理要落实。要把好“四关”。即:立项关:符合产业开发大局的要求,能够带动群众致富。规划关:因地制宜,尊重民心,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质量关:有条件的项

—7— 目试行推行“四制”,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目标责任制,确保建成项目永续发挥效益。进度关:充分利用春季及农闲时间,加快工程实施进度。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四是资金要落实。要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和报帐制,推行公示制,资金拨付推行“直通车”,减少中间环节。决不允许挪用、截留、转移扶贫资金的行为发生。如有违犯,一经查出,坚决处理。五是措施要落实。重点村建设要打总体战,要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互相配合,通力协作,保证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二)积极实施移民搬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上突破。

实施移民搬迁,进行异地开发,是帮助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的根本途径。···年,我区将要完善···涉及的3个乡(镇)6个村组145户581人,完成···1个乡1个村94户430人移民搬迁,实施···涉及的2个乡(镇)4个村组120户750人的移民搬迁工作。移民搬迁任务量相当大,涉及面较多,政策性很强。因此,要求各乡镇及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细致扎实的工作,密切协作,通力实施。这里特别要指出,在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中要坚持“五个原则”,克服“三种倾向”。

“五个原则”一是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移民搬迁

—8— 的对象是基础条件极差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要以避远拐沟沟掌、居住交通不便、吃水用电受限的村组为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合理安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规划在前,建设在后的原则。规划要合理、科学、全面,将住房、畜舍、沼气、道路、电力、庭院、厕所、绿化地带等设施一步到位,分步建设。三是严格程序,规划管理的原则。搬迁对象的确定,要张榜评议,逐级审查把关,增加工作的透明度,防止出现优亲厚友和搬富不搬贫的问题。四是部门协作,有机结合的原则。移民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及农业、水利、交通、土地、规划、电力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省上“五到村”的要求,即电到村、水到村、邮到村、路到村、电视信号到村。要坚持搬迁与开发并举,把移民搬迁与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五是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移民户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要将国家补助的有限的资金多干几个实事,在具体操作中,统一规划、户为单位、群众投劳、亲友帮工、户主负责、量力实施,从而依靠自身努力完成新的创业。

“三种倾向”:一要克服就地搬迁的倾向。即村东搬村西,坡上搬坡下,只挪窝不挪坡。二是克服搬而不迁的倾向。虽然建了新地方,但原地方照样住,生活仍依旧。应教育群众勇敢

—9— 地走出去,开辟新家园,开创新生活。三要克服分户搬迁的倾向。要加强管理,防止出现钻政策空子的不合理现象。

(三)精心组织社会力量,在联县联乡包村扶贫工作上突破。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扶贫开发始终坚持且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社会扶贫充分体现了党的政策优势,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证明,这项工作不仅得到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而且为树立政府形象、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发挥着积极作用。

···年,包扶我区的省级单位是···总公司,共包括下属9个单位包扶我区9个乡镇9个村;市级单位分别是···、·、···、···单位包扶6个乡镇6个村;区级单位共15个,分别包扶15个村。省、市包扶单位是我们精心挑选的有实力的单位,而且还有市级领导参与,由此可见,明年我区的联县扶贫包扶单位经济实力强、领导力量大,将会有力地促进所包贫困村的经济发展。为了切实使包村扶贫工作抓出成效,特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区农综办(扶贫办)要扮演好“红娘”的角色,积极牵线引导,把包扶单位和包扶贫困地“介绍到一起”、“结合到一起”,变成一家人,共商扶贫事、同谋致富路,充分发挥协调组织作用。二是各乡镇要配合支持包扶单位工作,派出得力干部,抽出主要领导,协调包扶单位开展工作。要关心扶贫干部的生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主动热情地和包扶

—10— 单位取得联系,争取项目,争取投资,力争通过包扶使贫困村的面貌有一个大改变。三是区级各包扶单位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包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包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专人,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做出贡献。包扶人员要有责任心,既来之、则安之,负好责,当好群众的领头雁。决不允许即不到村上下乡,又不到单位上班的“两不管”现象出现。包扶单位在扶持贫困村中,既要从财力、物力上帮助,又要从思想观念上教育,还要在科技知识上培训,保证贫困村能借助外援,依靠自身,自力更生,科技兴农,脱贫致富。

(四)稳妥推行小额信贷,让小额信贷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上突破。

近几年,小额信贷资金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具体落实了扶贫到户的政策。···要继续利用小额信贷这一有效形式,推动农村扶贫工作,····年,信贷扶贫资金力争达600万元,其中小额信贷资金安排4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安排200万元。在具体操作中,要协调好“二个关系”,纠正“三种做法”,注意“四个结合”。

“二个关系”:一是扶贫社和农行的关系要密切,共同按政策要求,掌握、管理、运作好这部分资金。二是营业所和贷款

—11— 户的关系要密切,能及时发放贷款,回收贷款,周转流动,扩大覆盖面。

“三种做法”:克服项目只申报,工作不落实的做法;克服农民只贷款,按期不还款的做法;克服资金只救济,产业不扶持的做法。

“四个结合”:小额信贷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为发展主导产业增效投入新的活力;小额信贷与沼气设施建设相结合,扶持发展种养业,为庭院经济发展创造契机;小额信贷与计划生育相结合,优先发放计划生育“三结合”户,起到扶志气、扶思想、扶观念的目的;小额信贷与移民搬迁相结合,弥补搬迁户发展生产资金的不足,加快开发进程。

五、扶贫开发的保障措施

(一)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搞好新阶段扶贫工作的行动指南。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要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上来,进一步增强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在扶贫开发事业中建功立业。

—12—(二)实行目标负责制管理,打好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战。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工作任务已经确定,各乡镇、各部门必须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坚持实行扶贫工作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都要对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全面推进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扶贫开发的工作成效作为考核贫困地区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区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勇于承担扶贫工作责任,明确各自的扶贫任务,通力协作打好扶贫开发总体战。交通、电力、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教育、卫生、通讯、广播电视等部门要根据《·····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结合行业工作特点,围绕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扶贫开发规划,并积极抓好实施工作。财政、金融部门要按照扶贫工作需要,积极筹措扶贫资金,搞好资金调度,加强资金监管,保证资金效益和资金安全。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抓好社会扶贫工作。社会扶贫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独有的政治优势。我区开展省、市、区三级“两联一包”定点扶贫的实践证明,定点帮扶不仅对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加强帮扶单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

—13— 系,培养和提高干部素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要继续坚持,不能动摇。各帮扶单位不仅要把定点扶贫当作一项工作任务去干,更要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真正列入议事日程,精心安排,抓好落实,实实在在地为贫困地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和好事。各有关乡镇、包扶村要加强同省、市、区各级帮扶单位联络,主动汇报,积极合作,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

(四)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贫困地区的各级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自觉查找差距,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要怀着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的真情实意,抱着对贫困群众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从“三农”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积极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要善于同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商量办事,不搞行政命令,避免简单粗暴,严格实行党的农村政策,不搞达标升级和硬性摊派,不增加农民负担,做维护贫困群众利益的真正代表。

(六)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扶贫开发机构担负着组织、协调、监督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责任,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要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14— 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为···府当好参谋助手。·委、·政府要支持扶贫开发工作,资金上支持,政策上倾斜,人员上保证,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任务顺利进行。

—15—

下载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目前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是,近年来,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增长速......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报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起步之际,通过对农村实际情况的调查,我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所在。建设社会主义......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思考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以及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的发达,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市......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目前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是,近年来,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增长速度放慢,增长点相对匮......

    发展林业增加农民收入

    蒙城县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2012年4月13日) 蒙城县林业局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县林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省劳动模范***同志推荐材料***市**镇**村党支部书记***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责任感,把一腔真情奉献在了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在村......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十七大以来,随着国家的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广大农村的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多数农民经济生活已提前进入小康水平。然而,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