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
早期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现今高考状元“曝光过度”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此次调查到1977-1998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状元近400人,约占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理科、文科状元各占50%左右,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其中能调查到职业发展状况的高考状元约150人,约占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说大部分高考状元从产生到大学毕业,都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大不相同,我国早期的高考状元诞生和毕业后“能见度”偏低。
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高考状元本科毕业首选
高考状元作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成绩的第一名获得者,是高考中的优胜者,可以说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调查到的1977-1998年高考状元中,在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比较少,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的首选,在本次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近四成的高考状元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定居海外。
装在状元套子里的人这份报告传递的“高考状元理应成为职场成功者”的社会情绪让曾经的高考状元刘进很不舒服,“高考状元其实也是平常人;我们只是抓住了一次机遇,社会没有权力把‘优秀’的紧箍咒套在我身上。”他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仇智心理。
在莫思多看来,那个结论本身的假设就错了,“高考状元为什么就一定要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莫思多觉得,调查报告用一个排名来评判成功与否,其逻辑其实和高考无异,调查报告《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拿这样一个小概率的身份因素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杰出,“没有意义”——“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考试,也许他根本不喜欢这个考试,也许他适应的那个考试跟这个考试的规则已经不一样了。”
学术研究成状元“职业最爱”
调查发现,在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中,1977-1998年的高考状元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部分高考状元“职业成就较高”。从状元工作的领域来看,选择在学界工作的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两成,可以说学术研究是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其次是选择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部分选择自主创业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部分从事证券金融、媒体工作的状元也不少;约有四成多的状元则选择国内攻读研究生、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
高考状元专业与职业错位,选大学挑专业时更应谨慎和理性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接受的是中国一流的高等教育。在社会公众心里,高考状元毕业后应该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职场状元”。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状元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在目前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
调查到职业状况的大部分高考状元选择了与自己就读大学专业相关系数不高的行业作为终身职业。再普查我国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富豪企业家校友榜、长江学者等顶层人才榜单,尚未发现高考状元的身影。分析显示,部分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选大学时多看牌子、少关注大学的发展环境,挑专业时少立志长远、多随大流奔热门,结果很多高考状元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而毕业后进入其他专业领域,减缓了他们脱颖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杰出人才的产出率。这应引起高考状元、大学教育者的反思,一方面,高考状元自身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培养较高的专业忠诚度,不选最流行最热门的专业,只选最好最适合的专业;另一方面,高校和社会应创造高考状元变身职场状元的环境和氛围,加强引导、注重培养、给足支持、鼓励拔尖、追求卓越、实现创新
第二篇: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XX年年8月6日,我国首个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历时6个月时间通过对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的。调查显示,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编制。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介绍说,编写报告的目的在于让社会了解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为一年一度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家长理性选择高等院校和专业,为本科毕业的高考状元选择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高考研究人员研究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期望社会能公正、客观和理性地看待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
报告显示,本次调查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350多人,约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25%。其中理科状元190多人,文科状元160多人。当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仅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了,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高考状元“阳盛阴衰”,文理科男状元优势凸显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女状元比例严重“失调”,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其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占绝对优势,约占73%,女状元约占27%,女状元不到理科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文科状元中,男状元仍占优势,约占53%,女状元约占47%,女状元勉强与男状元“平分天下”。可以说,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呈现出“阳盛阴衰”的局面。
1977-1998年我国文理科高考状元性别比
文理状元
所占比例
理科状元
所占比例
文科状元
所占比例
男
64%
男
73%
男
53%
女
36%
女
27%
女
47%
北大清华成高考状元首选,中科大高居第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能统计到就读大学的有190多人,约占总数的55%左右。其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状元最多,有85人,高居第一。选择清华大学就读的有46人,位居第二,其中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合计约占总数的70%左右。选择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状元有16人,位居第三名。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状元有8人,位居第四。选择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名,列第五名。其中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的最多,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最多。
“状元归属”正在成为衡量大学影响力的“风向标”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77-1998年”和“1999-XX年”两个时期高考状元选择就读高校情况来看,1999年以前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而1999年以后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非常集中。自1977年以来,北大和清华一直都是状元的首选高校,而其他高校在不同时期情况则不同,如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1977-1998年是状元报考人数较多的高校,而最近几年则少有状元问津。特别是XX年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部分高校在状元心目中的地位已基本上被香港高校所取代,而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也对北大、清华发起强有力的冲击。相对来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表现比较稳定,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的状元选择报考。
1977-1998年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状元人数
1北京大学
北京
52清华大学
北京
3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4复旦大学
上海
8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南京大学
江苏
47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武汉大学
湖北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北京
1北京外交学院
北京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暨南大学
广东
南开大学
天津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同济大学
上海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西南大学
重庆
中山大学
广东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多样,经管法学物理排行前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就读大学专业的有150多人,约占44%左右。其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状元最多,有38人,位居第一,选择就读法学的有15人,位居第二,选择就读物理的有13人,位居第三。位居前10名的其他专业是计算机、生命科学、土木建筑、中文、自动化、电子工程、外语等,其中理科状元最钟情“物理“,”经济管理“成文科状元最爱。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高考状元专业选择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99-XX年状元选择就读大学专业的情况,19
第三篇: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首份《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图)
图片来源:新京报
据科学网2007年8月7日报道:8月7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推出了我国首个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在考查了1977年~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后,有关数据显示,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但是,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学习能力突出投身学术者居多
该报告显示,可统计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有130多人,约占总数的38%左右。调查发现,状元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状元比较少,大部分的状元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有一部分状元则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在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大学毕业后,约有40%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高考状元本科毕业的首选。
在就业上,状元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职业地位较高。在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中,在学术界工作的高考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22%,学术界成为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调查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选择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约占总数的17%。选择自主创业和从事企业管理的状元约占总数的10%。选择从事金融、证券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9%。在新闻界工作的约占总数的5%,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5%。
对于状元的职业选择,该课题组专家、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表示,大部分状元选择了与自己就读专业相关系数不高的行业作为职业,从中可以看出,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高考专业志愿不是自主选择,而是随大流的结果;因而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这值得教育界反思。
成就低于社会预期应引起反思
据中国校友会网运营总监赵德国介绍,调查到的高考状元的职业现状与社会预期差距较大,在各自领域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他表示,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对此,该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表示,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受到的是中国一流的教育。在社会公众眼里,高考状元不仅是高考的佼佼者,更应该在毕业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为“职场状元”,比如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等。然而,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与其诞生时的风光和就业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冯用军也表示,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只能证明你接受过高等教育,能力怎么样,要靠到社会上去打拼和实践来证明。高考状元体现的是其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与成就。状元进入大学后,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改“平衡学习”为“专一学习”,努力成为专家型人才,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
第四篇:高考状元职业调查 32年来全军覆没
高考状元职业调查 32年来全军覆没
32年来高考状元全军覆没,竟无一人成才„„日前,一份《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引发网友围观。
状元,在中国社会总是一个亮眼的词汇。“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媒体来炒作,社会在热议。虽然有些地方明令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却依然无法让热闹的“状元秀”真正降温。的确,在目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考试制度下,状元意味着顶级的大学、热门的专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于是,人们希望状元常胜不败,从“高考状元”也变成“职场状元”。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一旦发现情况不尽如人意,冷嘲热讽、愤懑抨击也就来得格外猛烈。近些年,“状元不成才”的观点一直在发酵,而《报告》只是这个论调的最新版本而已。
心态不难理解,但观点有待商榷。姑且不论《报告》中“32年来高考状元全军覆没”这个结论是否真实,单就“成才”而言,标准为何、该如何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答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据《报告》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专家中也难觅状元身影„„令人不解的是,杰出企业家是如何定义的,没成为两院院士就代表学术生涯失败吗?这样的成才标准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取得成绩和进展,拥有和谐美满的家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等,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成功。况且,《报告》也表示,大部分状元在各自岗位上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又怎能断言状元不成才。
再者说,状元也是凡夫俗子,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不意味着他们能成为“全科”状元。如果把人生比做一场考试的话,高考的成功充其量只相当于做对了一道分值很高的考题。而在职场中能否成功,还受到诸如进取心、责任心、情绪调节能力甚至机遇等多种因素影响。
其实,与其讨论状元能否成才,倒不如剥离环绕在状元身上的光环,将状元请下神坛,以平常心待之。而要消除社会对状元成才的焦虑和担忧,学校、媒体、家长和社会机构就不要将追捧和炒作状元当成逐利工具,而是要为他们提供宽松、平和的社会环境和成长环境,让高考状元们真正成长成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每一位高考状元加油鼓劲,也应该为每一位普通考生喝彩,这比单纯炮制和炒作所谓“状元榜”要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
第五篇:1977-1998年我国部分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表
1977-1998年我国部分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表
1977 重庆 董运庭 西南大学 中文 重庆42中(老师)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1977 北京 郭方 北京大学 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1977 四川 胡小钉 北京大学 新闻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1977 黑龙江 袁启鸿 哈尔滨工业大学 热能工程 上海62中学 黑龙江省政协常 委,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
1978 四川 高贤均 北京大学 中文易中创业董事长 openBC中国 区总经理1979 山西 吴滢 中国科技大学-太原五中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79 江西 周南平西安交通大学 计算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
1980 江西 邓勋明 中国科技大学-南昌十九中 美国Toledo大学教授
1980 山西 马晓光 北京大学 中文 太原成成中学 国台办某局副局长
1980 山东 戚学勇 北京大学 法学康杰中学 北京宣武区常委、政法委书记
1985 广东 陈权现代教育工程院高级研究员
1985 陕西 王晓朝 复旦大学 经济管理 宝鸡中学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86 广东 黄国力 清华大学-连平忠信中学 合生创展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总监1986 江西 聂开文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九江第一中学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1986 山西 彭涛 上海交通大学-太原五中 上海UT斯达康部门经理
1986 安徽 徐琼 中国科技大学文昌中学 北京大学光华学院任教
1988 山西 杨今强 清华大学-平遥中学 美国某网络公司工作
1989 陕西 毛新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管理 中铁一局子校 现移居美国工作1989 江西 谭小强 中国科技大学-南昌二中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1989 甘肃 吴小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哈佛商学院MBA硕士生
1990 湖北 肖欲晓 清华大学 计算机 荆州中学 美国某IT公司软件设计师1990 江苏 叶蕾 南京大学 中文 南京三中 《凤凰生活》杂志执行主编
1992 浙江 陈天奇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现留新加坡工作
1992 安徽 程海泳--安徽省灵璧第一中学 华夏基金项目经理
1992 重庆 丁春霞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重庆市育才中学 北京大学硕士生,职业未知1993 海南 李文德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文昌中学 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某部副经理1993 广东 刘之焱 清华大学 计算机 深圳实验高中 美国谷歌(Google)公司高级工程师
1993 陕西 倪婷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管理 陕建二中 北京某集团财务公司工作
1993 江苏 徐少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 张家港梁丰高级中学 复旦大学内科主治医师
1993 陕西 薛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 西安中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1994 陕西 楚怀湘 清华大学 电机 西安中学 上海某企业电子工程师
1994 江苏 王劲松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 海安高级中学 中国国情研究会某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