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展示高速公路新形象,提高管理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不断加大投资建网力度,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全处信息网络化进程。
一、管理处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完善信息服务网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外网网站。以网站为平台,实现了高速公路行业相关信息和高速公路服务信息的及时发布。支持在线投诉举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特别在抗雪救灾、奥运、水运保畅等工作中,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准确的出行信息,较好地发挥了网站的沟通、宣传和服务功能。二是畅通信息收费与发布渠道。利用信息采集调度发布系统、公路路况信息处理平台、辖区内大型可变情报板和语音播报器等方式,完善与群众出行密切相关的施工、封闭、堵塞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与发布,确保常规动态信息及时为公众提供出行服务。三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体系。通过信息引导,减少公众出行延误时间,为应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二)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收费工作效率。一是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高速公路设备在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备品设备库共享、设备履历登记、网络化设备管理维护、在线智能设备检测五大功能的有效整合,利用该系统及时准确了解设施、设备的在线使用情况,使故障上报、维护维修及备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迈入信息化、规范化。该研发成果荣获了“国优”质量管理小组奖,山东省公路科技创新三等奖,是我市唯一获此
1殊荣的成果。二是自行研制电缆防盗报警系统。在各站监控室安装使用,避免了收费电缆被盗,并为道路信息的及时发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创新安装车道称台监控系统。监督车辆垫板,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车辆逃费漏费。四是编写《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维修实用手册》,实现在线报修,大大提高维护维修技术力量和工作效率。五是自行设计《十六类表格》。结合收费工作实际设计16种收费报表,为稽查车辆逃费漏现象提供依据,逃费车辆日益减少,内部收费秩序井然有序。
(三)整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利用最大化。一是吸收信息前沿技术,建立立体化通知体系。利用移动蓝海商务平台企信通业务,通过短信方式向单位领导和内部职工发布有效信息,实现公文、会议、接待、路况等重要内容的提醒,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构筑信息化平台,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利用外网网站,实行办公用品网上招标采购。使用外网邮箱、收费系统内部局域网,实现文件、信息的即时在线传输,节省了办公成本。三是设立电子阅览室,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率先在全市公路系统设立电子图书阅览室,各收费站互通网络,资源共享,实现图书资源利用最大化。四是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为业务工作服务。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突出为业务工作服务,多篇档案成果获省局表彰,促进了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狠抓安全网络管理,夯实信息化工作基础。把网络安全管理列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三大系统建成运营后,就下大力气抓好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完善防制措施,预防外界人为攻击破坏、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等问题造成网络瘫痪。一是内
外网实现安全的物理隔离,严格限制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接入内网。二是制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通过及时对操作系统打补丁等方法来提高系统的自身免疫能力;安装网络防毒软件查毒,对网络设备进行检测与监控,避免因病毒产生网络阻塞、瘫痪、数据丢失等问题。三是加强计算机操作人员安全教育。提高防病毒、防攻击的防范意识,严禁在收费、监控、票据专用电脑内乱安装软件,在使用软盘、优盘等载体前进行查杀病毒,最大限度地防止计算机灾害的发生,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二、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
(一)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不相适应,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
(二)信息化建设认识程度不高。把信息化的功能理解成狭隘的“上网”,能够浏览网页和收发文件,制约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三)信息化建设规划不明确。业务割据,各自为政,缺乏总体规划。
(四)信息化建设平台不足。各信息管理系统各自为阵,没有一个有机整体,缺乏统一的工作平台。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着力以构建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系统、综合业务管理及分析决策系统和公路信息公众服务三大系统为目标,科学规划发展方向,加强信息基础管理,完善信息工作机制,力抓信息资源应用开发,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全面提升行业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一)科学规划发展目标,推动智能化发展。充分认识信息化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高速公路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整合信息平台,集中管理数据,在硬件和软件选用、网络建设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上满足高速公路行业现实需要。找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充分考虑高速公路发展战略的要求,从影响高速公路发展最
突出的问题入手,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扎实推进,逐步完善。
(二)加强信息基础管理,推进高速公路职能向现代服务型的转变。首先,加大资金投入。收费设备、办公设备使用年限长,设备老化情况越来越严重,设备配备相对落后设备故障率高,积极申请更换先进新设备,确保信息传输方便快捷,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加强队伍建设。以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为目标,加强平时学习教育及信息采集的培训,主动邀请专家授课,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局、市局及有关单位组织的信息培训班,鼓励职工自学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和应用技能,为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完善信息工作机制,提高信息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一是针对行业管理的需要,完善关于高速公路和桥梁技术状况数据采集的制度和规定,为高速公路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制定高速公路基本信息更新和管理方面的制度。二是针对出行信息服务的需要,完善与群众出行密切相关的施工路段、封闭、堵塞等方面的制度,确保常规动态信息及时为公众提供出行指导。三是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报送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开放、兼容的高速公路信息网络,为强化行业管理、提高效
率、改善服务、保障安全等发挥重要作用。
(四)力抓信息资源应用开发,推动高速公路信息化升级换代。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应用目标主要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化、办公无纸化、管理服务网络化。一是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优先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应用系统,使单位内部信息渠道更加顺畅,信息发布更加规范,系统间上下协调和横向互通更加顺畅。二是优先整合应用电子政务、网站平台和内部局域网,尽快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公路服务信息标准化。三是进一步推广记账卡、非现金和电子不停车收费,做好ETC系统安装和四收费站车牌识别器工作。
第二篇:浅谈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王诗晴学号:1008090061
浅谈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
摘要:高速公路是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则是实现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的最重要的途径。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与交通理论和规划的融合,都加速了高速公路信息化的进程。高速公路监控及信息诱导技术的综合应用,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交通秩序,提高高速公路利用率的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字:高速公路 信息化 移动通信 交通运输
目前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信息化走在世界的前沿,例如澳大利亚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它包括交通控制系统、道路信号系统、车辆监控系统和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等组成部分。日本1996年就已经制定了综合计划,由建设部、国际部等多个部门以及国家警察署共同着手开发智能化运输系统,这被视为是解决交通事故数量增加、道路交通拥挤以及环境等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2000年之后,先进的巡行辅助系统就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又如新加坡的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其亮点是EMAS(监控系统和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作为智能交通实施的一部分,进一步改善了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的社会效果,实现了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对交通事故快速响应、减少交通拥挤和提高道路安全性等多个功能。
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高速公路的高效利用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强烈的关注。自从1999年第一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召开以来,至今已经历经13届,取得了多项成果。“十一五”期间,经过行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化资源整合,以及辅助决策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移动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包括多个方面。据调查,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应急指挥联动系统、路政管理系统、机电管理系统几个方面,另外,还有高速公路办公系统自动化系统、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等等也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6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王诗晴学号:1008090061
下面介绍几个关键技术的应用
一、手机定位技术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及时性、稳定性的提高,使得移动通信业务除了移动电话、短信息等业务之外,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定位应用技术也随之成熟。手机定位技术在高速公路上的具体应用
二、无线视频监控技术
无线移动视频监控技术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上进行实时现场视频图像上传,目前可选的无线网络有CDMA以及GPRS两种。无线监控和光纤监控系统相比,具有工程实施简单、周期短、造价低,特别是无线监控可以达到任何出事现场等优势,因此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一些利用传统监控技术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或者根本无法实施的场合,利用无线技术却很容易实现,例如,行驶中的车辆里面实施现场监控。
无线视频监控中的无线除了监控系统的前端采用单元用无线方式以及MPEG4视频压缩本标准进行数据上传之外,它还包含了另一层意义,及视频监控图的无线下发,无线监控系统的图像下发除了可以下发到监控客户端计算机之外,还可以下发到手持智能便携式监控仪或者车载接受显示端上。
三、车载GPS技术
GPS及全球定位系统没,他真正实现了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系统。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任何空间能够给出准确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信息,GPS由地面控制站、空间设备GPS用户接收机和地面通信网组成。利用GPS对实现高速路上的路政巡逻车、清障车、工程车等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
根据公路车辆特点以及目前拥有的无线通信平台状况,当前采用GPRS通信网,基于GPRS通信网的系统设计方案具有比较优势,即覆盖范围广、网络稳定、费用低廉等特点。
四、短信群发和通知技术
短信通知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的移动通讯技术之一,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银行、证券、电力税务等行业。短信息通知技术也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应用到的/ 6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王诗晴学号:1008090061
主要通信技术之一,应急指挥联动、路政管理、机电管理、养护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管理等系统现在均已用到短信通知技术,现它他已经成为高速公路信息化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结合高速公路信息化的特点,我们把短信通通知技术进行整体封装,采用统一的Web Service接口,使之可以为各个系统使用。
目前高速公路信息化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应用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举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
1、公路应急指挥联动系统通过手机定位技术的应用使监控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求助人员的具体位置,提高了反应能力,为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赢得了宝贵时间。
2、公路路政管理系统通过车载、手持式GPS及无线视频监控设备与的应用使得路政人员能够及时掌握重点路段、重点桥梁的情况,掌握路政外业人员的巡查情况,便于及时调度人员前往突发事件现场,并能够通过无线视频监控即使了解路政人员处理相关路政案件及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理情况。
3、机电管理系统通过全面结合短信通技术和”PDS+GPRS”技术的应用,较大的提高了几点故障及时反映的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力的保障了高速公路机电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4、公路系统各个部门办公地点往往处于不同的环境,有在野外的工程指挥部和工程项目部,有位于乡村设立的公路养护工区,有在公路沿线设立的收费站点,也有在路上行驶的管理车和巡查车,通过无线上网和3G上网登录资源整合的外网站点,可以解决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的办公需要,进一步实现公文流转、档案管理,工程经费审批等、案件处理等大量的办公应用。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在高速公路信息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高速公路系统的复杂性、发展的快速性和可拓展性,出现了很多问题。
1、对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高速公路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有了几台电脑就行的,由此而导致对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人财物的投入,限制了其整体发展。
2、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总体控制,全系统没有简历公路信息化的名曲目标,业务歌剧,各自为政。/ 6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王诗晴学号:1008090061
3、信息化假设层次不够,局域网没有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和网上协同办公,应用层次较低。
4、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各层级单位之间在技术保障、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是从单位内部看,各部门之间也存在很多的不平衡。
5、信息化建设平台不足,各个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统一的工作平台,信息系统集成不够,各种信息不能互通共享。信息化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国家信息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已经进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料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在以广泛的舌头性、无形的价值与先进传统产业实现结合。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为了提升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促进产业调整,挖掘交通运输潜力,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建设。现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重视起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我国要抓住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与世界接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国外技术模式的借鉴再创性,尽快建立起我国的完整的高速公路信息化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的公路运输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科学规划,分步完善实施。要明确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整合信息平台,集中管理数据。
2、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要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岛现象,改变业务分割的局面,建设完善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提升信息利用效率。
3、统一规范标准,加强应用开发。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应用目标主要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办公无纸化,管理服务网络化。当前最迫切的是要优化整合应用电子政务网站平台和内部局域网,尽快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和公路信息标准化。
4、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关键,要加大公路信息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要注意培养既懂业务有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建立相应的人才机制。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经验的不断借鉴和积累,高速公路信息化的/ 6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王诗晴学号:1008090061
管理平台和应用建设会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起来,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6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王诗晴学号:1008090061
参考文献:
1.冯利生,赵坚.浅谈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2.李居昌.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6.3.吴学超.移动通信在高速公路信息化中的应用.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4.Shelley Lee.国外智能交通系统简介.数学社区&智能家居.2007.5.陈鑫.公路信息化中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展望.信息系统工程.2010 6.文辉斌.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6
第三篇:高速公路收费站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公众出行的方式逐步呈现多元化,运输体系已经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相互角逐的竞争格局。高速公路作为公路运输中兴起的一支生力军,如何保持其传统的运输优势,在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认为,提升服务水平是关键。在服务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加强基层所站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职工的综合素质,成为提供优质服务的根本。高速公路基层所站具有地处偏僻,职工离家较远、回家不便,对外接触少,工作单调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维护职工思想稳定,丰富职工生活,推进基层所站的文化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市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现状
目前,全市已建成2条高速公路,沿线共设X个收费站、X个服务区、X个养护工区。管理体制分为两类:其中,高速公路由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处负责运营管理,为“一路一公司”管理模式;这里重点介绍 路的“四位一体”的属地管理模式。
路的建设、养护、路政、征收、服务区管理由延安市公路局负责,局机关相关科室负责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局直有关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其中,路管理处负责收费、养护工作,路政大队负责三条路的路政管理,高速公路经营开发公司负责服务区的经营管理,均由市公路局统一领导、统一调度指挥,对市公路局负责。从这几条路建成通车以来运营管理情况看,这种属地管理的模式比较符合我市的实际,在市公路局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单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尤其在黄金周和大中修工程期间没有发生大的压车、堵车现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连续两年受到省公路局的表彰,这种管理经验也被省局在全省推广。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成为全局工作的亮点以及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和公路文明的重要窗口。
二、高速公路基层所站职工工作特点
随着高速公路进一步转企改制,高速公路的行政色彩已逐渐淡化,服务角色不断增强。高速公路收费人员的工作职责除了对过往车辆发卡、收费、找零、答疑外,还必须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高速公路收费工作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工作和生活场所地处偏僻。
高速公路的主要功能是为车辆提供安全、快捷、畅通的行车环境。这一特点决定了收费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只能分散在远离闹市城镇的高速公路沿线,以便对高速公路的突发事件作出及时反应和调度,确保车流畅通。因此收费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场所相对比较分散和封闭,缺乏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
(二)工作内容单调。
高速公路收费站绝大多数都是多条车道并列的开放式场所,每个收费员往往都在不到二平方米的收费亭的狭小空间连续、独立地操作,工作内容相对单调、封闭、沉闷,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三)全天候、三班倒运作。
除出现特大突发事件或极端天气需要对高速公路进行全封闭外,高速公路都必须保持全天候向公众开放。因此也决定了收费人员必须全天候、三班倒地运作。(四)收费技能技术含量较低。
收费人员的工作是对车辆分类作出判断,然后根据行车里程按照规定收取车辆通行费,并提供发票和找零服务。这种技能不需要高深的知识,技术含量较低,只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的人员,经过简短的培训后都基本能够胜任。
(五)顾客对于收费人员的服务敏感度不高。
虽然高速公路管理单位普遍比较重视收费人员的服务形象,但从由于顾客选择行驶高速公路,更多的是因为其快捷畅通,他们在收费站停留的时间十分短暂,因此对于经营单位着力打造的收费人员服务形象,顾客并不十分敏感。但是如果收费人员的服务形象差,则容易引发顾客的不满情绪。
三、高速公路基层所站职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职工学习方向不明确。
高速公路基层所站职工收费技能的社会通用性不高,发卡、收费的技能含量并不高。虽然社会对高速公路服务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收费系统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技术升级,对职工提高收费技能没有形成太大压力。由于缺乏统一的引导,职工学习方向不明确,业余时间普遍在上网、聊天、游戏、看电视中度过,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二)职工对待学习态度不一致
随着交通系统的改制分流,高速公路基层收费人员结构复杂,年龄跨度大。职工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致,对待工作的诉求点也有差异。“收入增长”与“个人提升”成为年轻一代费收员学习的主要诉求。年龄偏长的已婚职工则以“身体健康”和“收入增长”作为目标。
(三)职工学习方式单一
在调查中,90%的职工表示,读书与朋友聊天是他们提高自我的主要方式。高速公路基层所站地处偏僻,与外界沟通较少,信息相对封闭,职工学习方式选择面窄。职工学习主要依托基层所站现有资源。以赣州北管理所为例,职工学习主要集中在职工网络学习室和职工书屋。因为缺少计算机方面的培训,部分职工甚至很难利用网络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
(四)职工学习时间不稳定
一线职工三班倒运作,学习时间不稳定,难以组织所有职工集中学习。因个人爱好的不同,学习内容也难以确定。应通过学习兴趣调查,将职工的个人爱好进行分类,分时间,分类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小范围的组织引导,加强学习的合理性。
(五)职工职业培训效果不明显
作为公共产品的服务行业,高速公路具有其特殊性,由于服务交易周期很短,其服务效果很难在短期内体现,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职工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六)职工学习缺乏反馈机制
在相对封闭的高速公路工作环境当中,没有参照物,职工对自身学习效果和服务水准判断不准。作为服务行业,职工参与学习的效果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估,主要是从车主对服务态度的反馈中获得,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四、高速公路基础所站组织建设对策分析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学习环境
完善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激励员工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根据基层所站特点,着重抓好二块阵地建设。一是做好职工书屋建设。对职工书屋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图书上架,建立完整的图书借阅制度和书屋开放制度。同时,根据职工兴趣特点和工作需要引进新图书。二是加强对职工网络学习室的管理,对上网时段、上网内容进行监管。网络学习室重点向一线职工开放,根据职工计算机调查摸底情况,举行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能培训。同时,改善职工书屋和网络学习室的环境,注重内部卫生和温馨氛围的建设,将其建设成职工“愿意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习场所。
(二)健全学习制度,注重学习引导
从以上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职工学习中主要存在学习态度不统一、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方式单
一、学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缺乏必要的学习引导机制。所站要把学习制度建设作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进行展开。一是要建立职工学习兴趣档案,将职工的爱好进行归类。二是完善日常学习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集体学习的管理,加强监督,对不愿意参加学习的职工进行通报。三是实施职工学习激励制度,对上进好学的职工,根据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比如说对参加职业培训使学历获得提升的职工给予一定程度学习费用的报销;对在专业技能或者是个人专长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的职工进行奖励。通过奖励制度,激发全体职工的学习热情,形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强化技能培训,促进职工各有所长
高速公路转企改制后,对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职工感觉到形势变化带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部分职工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提升的愿望。由于高速公路基层所站职工构成多重化,受教育层次多样化,应根据职工的学习档案,统一组织进行技能培训,注重培训的实用性,使基层所站职工各有所长。
(四)拓宽学习渠道,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针对高速公路信息封闭和学习渠道单一的特点,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根据职工的兴趣要求,适时组织一些兴趣讲座。讲座的形式可以邀请专家现场讲学或者购买一些图书或者视频讲座片,引导职工强化自身兴趣特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大讨论,提升职工对自身业务技能的关注。可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学习吸收同行业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找出差距,认识不足,增强学习的紧迫感。
高速公路基层所站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升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但是这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建设过程中,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从转变职工意识形态入手,从加强组织引导入手,突出重心,全力推进,通过成功的个案实验推广展开,努力营造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高速文化。
第四篇: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背景
根据宜昌市城市大脑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危化品行业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基本情况,以便科学和规范地编制全市危化品行业综合监管系统的总体建设方案。市经信局和应急局拟于2021年11月23日至12月20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东土科技赴各化工园区、各危化品生产企业开展全市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摸底工作。
二、调研要求
1.1.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占地面积,所属园区,重点场所等基本信息。
1.2.企业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情况
已建好哪些关于生产安全的信息化系统。
已接入哪些设备,可监管哪些数据,数据对接方式。
还有哪些待建系统或需建系统。
1.3.企业能源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
水、电、气、汽,本期主要关注电能相关。
企业视频监控情况,关于安全生产的情况,数据对接方式。
1.4.企业消防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
是否建有消防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和规模。
1.5.企业环保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
是否建有环保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和规模。
1.6.中心机房建设情况
中心机房建设情况,场地是否有冗余,通电通网情况
1.7.其他需求
三、内容
1、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宜化太平洋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宜都分公司、湖北大江化工
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宜化太平洋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宜都分公司、湖北大江化工均属于宜化集团,位于宜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园。1970年投产。为响应“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清零””政策,计划于2025年实现企业整体搬迁,目前宜化集团已经在施行搬迁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1.已完成建设ERP系统、能耗监测系统。
2.全厂区建设视频监控点位310处,重点覆盖重大危险源罐区、重点危化工艺装置、可燃/有毒区域泄漏区及厂区出入口。
3.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建立湖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报警系统(GDS系统)。
4.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5.内部运输车辆管理系统(手机APP)。
6.机房四厂区统一建设与中央控制室旁,已完成机房环境监测及预警系统,有冗余。
2、宜昌市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宜昌市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宜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内,为响应“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清零””政策完成搬迁,规划建设分三期完成,总产能15000吨(其中一期8300吨,二期600吨,三期6100吨)目前一期已完成建设并于7月份投产。
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1.已完成建设企业DCS系统、SIS系统。
2.厂区建设监控点位152个,重点覆盖灌区、工艺工段出入口及核心公共区域。
3.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建立湖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报警系统(GDS系统)。
4.机房有冗余。
3、湖北羽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羽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内,总占地80亩,员工人数56人,主要产品医药中间体,目前属于试运行阶段。
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1.已完成建设企业DCS系统、SIS系统。
2.视频监控(监控点位30余处)
3.消防报警系统与气体检测系统建设于本地,未安装远程传输装置。
4、宜昌鄂中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宜昌鄂中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占地约600余亩,员工1000余人,20年完成税收3000余万元。涉及重大危险源两处(氨站、氯站)。为响应节能减排政策建设了余热发电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1.已完成建设企业DCS系统、SIS系统。
2.视频监控点位300余处。
3.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4.省污染源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5.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
6.特种设备监测系统。
7.地磅系统。
8.消防系统报警系统目前在做升级改造,消防泵房采用双备份设置。
9.易制爆、易制毒。
5、宜昌星兴蓝天科技有限公司
宜昌星兴蓝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内,于2021年5月25日建成投产。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1.已完成建设企业DCS系统、SIS系统。
2.视频监控系统(含一处高空瞭望)。
3.湖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4.企业级云桌面。
5.消防报警系统建设于本地,未实现远程传输。消防水池、消防泵房配备完善。
6.电力监测系统(仅采集数据及报警)。
7.机房建设有冗余。
8.易制爆、易制毒。
第五篇:学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让学校的信息化驶入教育快速道
——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李云华
一、调研目的
学校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而面对现代社会的需求,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发展的要求。我校的信息化需要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那路有在何方呢?为此我进行了这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内容及分析
接下来就学校信息化的四个方面进行描述及分析。
(1)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调研描述:
据不详细统计,近5年来学校对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投入上达到了近千万元,生机比达到了10∶1, 师机比达到了1.2∶1, 配置也基本上是主流配置;完成校园网络总体布局,实现了三校区网络互通,百兆互联网到学校目标;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软件制作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学校建立了1000余个信息点的校园网络和18个点的数字监控系统。有计算机693台,服务器12台,计算机教室6间,多媒体投影教室164间,便携式投影机10台,教学平台软件21个,计算机教室座位306个。学校每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终端,实现了校园广播网、电视传输网、数字监控网、信息宽带网“四网”的班班通工程,有效服务教育教学。调研分析: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设施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育教学,应该说我们学校的信息化条件在全市中小学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分析5年来信息化的投入情况,近千余万元的投入95%以上是添置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只有很少数的钱用来支持或购买信息化软件和软环境的建设。这就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软硬件不配套、不协调,在追求设备新,功能全,速度快的时,却忽视了应用能力的提升。打个不形象的比喻,校园网中的硬件好比是路,软件是车,而资源就是货物。我们现在就像建好了一条高速公路,却没有几辆车,或者赶着牛车在高速公路上蹒跚而行,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只是最基础的硬件建设和简单应用,只发挥了信息化优势的皮毛。
(2)学校管理、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
调研描述:
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拥有了一个功能丰富的校园网站,网站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班级博客互动等于一体。同时还搭筑了一个以学校管理与办公应用为主的校园管理网络系统。该系统承载了校区之间公文流转、信息交流、公示公告、资源共享、报表上传等多种功能,实现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学校还在原有校园管理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研究开发了“学校电教报修系统”、“教职工工资查询系统”、“学生上机登记系统”等多个符合学校实际的网络管理系统。调研分析:
应该说学校在信息化运用与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有效的探索,特别是在针对学校三个校区相对分散,管理相对困难。而开发的一系列优化管理的系统,切实提高了学校的行政管理效率。在学生学习方面,在校园网上开通了互通班级博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是也是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系统比较分散单一,功能还不够强大,对学校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面还不够广。利用层次不够高。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学校的信息化管理还有很大文章可做,有一次,我和朋友闲聊,谈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时,他举了他们单位的例子,他的单位是德国的外企,他说,他们的企业的设备和资产都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启用的一套非常先进的管理系统。每一件进入企业东西都有它唯一的身份识别码,设备和资产的转移和报废,只要使用无线扫描枪扫描身份识别码,这个设备的所信息都有显示,还可以实现设备和资产的现场操作和转移登记等一系列操作步骤。听了这个故事,联想学校,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优化管理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教务管理,学籍管理、资产管理、远程教育远程视频等信息化管理功能。
(3)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调研描述:
最近几年,通过学校购买,教师制作,电教老师收集。目前我校建设适合教学的校本资源库已初步建成,资源库包含课件、音乐、视频、图片等综合素材,还有课堂教学的录像等,方便教师课件制作,和教育教学探讨,现在资源库已拥有各类资料2T之多。调研分析:
在资源建设和教学支持上,学校自己开发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数量和质量都或多或少受到学校人力、财力的限制, 所以资源类型还不丰富,质量不高,对教学的融合的还不强。很多资源只是处在有的境况,很多都还处在“原材料”阶段,而离高品质还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在教学支持中, 很多资源存放还比较凌乱,没有和教材建立相对应的资源体系,给教师的查找和使用带来一定困难。再加上受到了学校配套的教学环境和师资的影响,其利用率还不高,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效益。(4)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调研描述:
为了更好的了解一下老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情况,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东校区各个班级上课教师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做了一个简单统计。语数英老师使用率平均为55%,语文老师使用率更高。达到63%。其他学科老师使用率为31%。从使用的形式来看,语数英老师使用71%左右为配套光盘和磁带。只有29%的教师使用的自制或网站下载修改的课件上课。其他学科教师使用的课件主要以演示介绍为主。调研分析:
教师是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实施者,管理者、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这个学校的信息化进程的快慢、发展是否合理顺畅、效果效益是否明显和突出的关键因素。从调研统计可以看出,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整体偏低,观念落后,很多教师还把信息技术运用仅仅放在了课堂的简单辅助教学上,而忽视了课堂之外的运用和实践。这也是信息化辅助教学为什么出现了不被人看好的,甚至有人觉得它还会影响教学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上面所提到的资源库建设还不够让教师使用方便,也造成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质量。
总之,通过调研可以看出, 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 在管理、教学、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上, 也取得了许多进步和成就, 但还没有达到充分利用的比例。因此,从发展阶段来看, 学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是实现从无到有、注重硬件产品配备的信息化投入期, 且重点放在学校信息化环境构建上。
三、调研建议
那我们站在现有的起点,今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或者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该怎么做呢。接下来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下想法。
(1)更新教师信息技术观念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现实生活。掌握信息技术是适应时代的基本要求,可以说21世纪不掌握信息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文盲。信息技术给人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新的传播媒体,而且给我们创造了更多、更丰富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但有专家就提出一个疑问,作为教育应该是引领时代发展的领路人,而我们的教育却总是处于在被动地接受时代的发展呢?我个人觉得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的观念,有人开玩笑说,教师和医生是对信息新技术最为排斥的群体。我觉得不无道理,像现在风靡全球的微博,有可能很多教师也许还停留在个人博客的时代,还在为学会了QQ、博客沾沾自喜。其实我们已经被时代丢弃了。我再举个例子,大家知道现在的互联网新的发展方向和热点是什么吗?可能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上网了解了一下,现在最火的是物联网技术,有可能这个技术在未来几年要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加大培训的力度,明确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知识与技能,在大面积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也要有重点地加强学科教师专业水平的训练,利用各种教师培训中心和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不断提升教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尽快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转变学校资金投入的重点和方向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进入应用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说,前几年的信息化是实现从无到有、注重信息化对教育行业的覆盖、注重硬件产品、配备的信息化投入期;那么,未来五年将是我们要实现质量(应用水平)的提升,逐步达到“用信息技术整合、开发、共享利用信息、学习资源,从而实现对外部信息(市场)快速反应”目的的信息化整合见效期。如果说在信息化的投入期,硬件产品大行其道的话,那么在信息化的整合见效期,软件和服务将以提升软硬件应用效果的强大功能而使信息化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发动机,所有下阶段,我个人认为,学校在继续做好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要把重点资金投入到软件及软环境建设上去,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改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资源建设的模式
如果教师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停留在用媒体设备代替教师讲课, 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写板书, 用电子文档代替印刷教材的初级阶段, 这必将使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向歧途,这也决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因此, 要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 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将有利于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改革, 所以只有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 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作为学生的认知内容,而不是演示播放工具,要通过教学设计,运用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改革具体学科的教学过程。同时我们还有做好学校资源库的整理和归类工作,以全面提高课程信息化水平为目标,提倡集成化开发,采用教育教学资源的定制开发和学校自主研制并重的开发模式,依据教材的对应性、教学的针对性、资源的开放性原则,结合课改要求,寻找课件资源开发的突破口,校际协同、区域合作,依托公司,有偿开发,提高整体开发水平,加快开发进度,建设有较高利用价值、适合于教师进行简易二次加工的教学资源库,降低应用难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4)借助外力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学校虽然建立了一些简单实用的管理系统,对学校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远远还不能满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学校自身开发受技术条件、专业人才因素的限制,很难在在新的技术上有较大地突破。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和专业公司紧密合作,结合学校实际开发系列的平台和软件。毕竟教育信息化变革需要有雄厚教育背景和教育技术理论背景、有技术问题解决能力的机构与组织,从外部冲击,打破文化惯性,促进学校变革。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企业的机制,不仅是购买它们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购买它们的服务,通过管理咨询和服务,借助外力,实现组织的变革,只有实现了业务流程重组,实现了组织结构优化,教育信息化才能焕发生机,产生效益。同时,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现代化、教育组织变革的过程中,与权威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教育服务机构合作,引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咨询与指导服务,通过外力来促进学校的变化和教师、管理人员工作方式的改变、教学业务流程重组,减少自发进化与调整的时间、资金与精力的投入,从而整体提高效益,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尾声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学校信息化管理方面,无论是在哪个环节上我们都应该在整体规化的前提下不断地去想、不断地去做,让它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得到合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