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首要手段,其中关键在于一把手

时间:2019-05-14 06:1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反腐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首要手段,其中关键在于一把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反腐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首要手段,其中关键在于一把手》。

第一篇:反腐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首要手段,其中关键在于一把手

反腐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首要手段,其中关键在于一把手

多地基层政治生态遭破坏:一把手腐败成致命打击 2014-09-30 14:43:00 半月谈

一把手是防腐、反腐、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关键

当前,反腐仍然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首要手段,其中关键在于一把手的作用。

防止一把手权力失控是防止腐败发生的关键。当前,处于领导岗位特别是一把手岗位的干部有权对主管的项目拍板。尽管党政机关在工作程序上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但是安排工作、作出决策往往是命令式的。领导干部的分工责任制导致领导拍板,下面不敢、不会反对。

“以县委书记为例,可谓是‘雄霸一方’,各个行业包括土地开发、工程上马都听命于他。虽然有纪检监察部门,但也是在县委的领导下,这使权力的运行缺乏有效监督。”长期从事反贪工作的四川省反贪局侦查处处长刘霖说,权力的集中也极易导致买官卖官的发生。“一旦某个地方或部门频繁调整干部,有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就给握有人事决定权的一把手送钱。”

同样,一把手的“好人主义”也要不得,往往一把手不作为、不讲原则、压不住阵,影响的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地区。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时任衡阳市委书记的他,面对严重的大范围破坏选举事件“求稳怕乱”,不听、不管、不查,回避矛盾,明哲保身。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使其权力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同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各种重大决策部署可以充分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公平、公正地运行,最大限度防止权力失控、权力滥用。目前,各地试点的县委权力公开运行改革可进一步推开,探索一把手监督的长效机制。

同时,一把手应该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负起主要责任。安徽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吴树新认为,腐败止于正气,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情观,坚守正道、做好表率,对不正之风疾恶如仇、敢于亮剑,形成激浊扬清的政治生态,才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

当前,中央力推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作为党委书记无疑在其中担负主要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党委主体责任的落实不仅是一种原则要求,更伴随着追究机制的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发生“失守”将追究党委责任,尤其是一把手的责任。这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关键所在。

重塑政商关系,防止官场结盟

扫描本轮腐败重灾区,无不反映当前一些地方政商关系异化,拜金主义全面侵入基层政治生态。纪委办案人员、专家均表示,官商一旦结成灰色利益共同体,通过“场外搞勾兑、场内走程序”,容易使钱权交易“合法化”。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监管,这种腐败就可能变为制度性腐败。

如今,中央八项规定得到贯彻落实,反腐风暴不断荡涤污泥浊水。在一些地方,反腐前,商人和官员“藤缠树”,反腐后,商人和官员互相躲着走。但有人指出,二者始终未建立正常的关系。地方党政官员因为招商引资等工作必然要和商人打交道,正常的交往无可厚非,但要防止利益结盟。

针对腐败重灾区官商勾结问题,许多纪委办案人员和反腐专家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认为,这与当地行政审批权力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信息公开不够等原因有关。行政审批权极易成为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市场的工具。

针对此,南开大学教授齐善鸿认为,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能够由市场机制本身决定的权力下放给市场,减少政府不必要的权力,真正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前腐后继”的恶性循环。此外,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认为,不管是在制度健全完善方面,还是在人们的规则意识培养、民主意识强化方面,都应当格外重视金钱与权力的分离。

防止官场利益同盟也是保持基层政治生态健康的重要方面。一些知情人士告诉半月谈记者,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成为地方“实力派”,经营几十年,人脉关系根深蒂固,年纪较大时,往往容易产生退休前在经济上捞一把、让“跟随”自己的干部得点好处的想法,一些不良风气往往就此形成,甚至就此形成“腐败小圈子”。

防止官场结盟,关键在于公私分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所教授毛寿龙认为:公私边界模糊,恰恰是腐败产生的重要的制度根源;公私分明是政治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的关键。要建立公私分明的官场文化氛围,一方面要探索领导干部回避制度、异地任职等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严格党内生活,防止党内生活庸俗化。9月初,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其中着重指出:要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强化党委主体责任,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当前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许多地方的民主生活会都开得很有质量,领导干部之间毫不留情开展批评,这种良好的势头如能持续下去成为常态,无疑是防止官场利益结盟的一大利器。

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源头上治理基层政治生态

在腐败窝案发生地,正常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被买官卖官等潜规则破坏,是腐败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表示,用人腐败危害最大、最根本,也最致命,它会摧毁整个基层政治生态。

青海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授马春芳说,如果“做事不如作秀”、“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成为常态,那么干部风气难以扶正,政治生态难以健康。必须改革完善干部选拔机制,保证“干事者得利、有为者有位”,让干部从正确的用人导向中看到希望和方向。

对此,不少专家认为,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要注重源头治理。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根本出路在改革。应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经过实践经验的成功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把主要靠领导者个人选人,逐步转到主要靠制度选人方面来;把由上级部门对干部的制约,逐步扩大到由民意和社会舆论来加以监督;逐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让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估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建议,对于一把手提拔干部的责任,应像审计经济责任一样追查到底,使一把手选人用人,慎之又慎,如履薄冰,不敢轻举妄动。

当前,选人用人制度、政治生态安全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围绕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4个方面任务提出了26项重点举措,并提出了2020年前的改革时间表。这些重点举措诸如: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生活存在的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倾向,结合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总结贯彻落实《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实践,提出对进一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作出规定;为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提出制定地方党委决策程序规定等;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制定实施改进政绩考核、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等制度规定;等等。显然,这是一个全面优化、净化政治生态的整体方案,其贯彻落实将有助于建立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在腐败重灾区,遭受腐败肆虐的基层政治生态也已加速重建。广东茂名在廉政教育、用人机制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查缺补漏。“茂名窝案是这个城市的一道‘伤口’,揭开伤口固然令人痛楚,但只有挤出脓血才能让整个肌体健康、持续地生长。”一位当地干部说。

现任衡阳市委领导班子在反思破坏选举案时认为,衡阳当地官风不正、正气不彰、邪气上扬,拜金主义盛行,到了很危险的程度。为整顿风气,衡阳市委接连下发了四个红头文件,对干部入股、参股企业,打牌赌博,建私房、开发小产权房,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四方面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仍是任重道远。(采写记者:丁文杰、徐海涛、胡靖国、吴光于、王大千)

第二篇:净化政治生态是首要任务

净化政治生态是首要任务 —— 七论全市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

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工作的大局。其中,净化政治生态是首要任务,全市上下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决贯彻落实。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区政治生活现状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事关干部清廉、地方形象、区域发展,事关人心所向、社会稳定。而从目前我市的情况来看,政治生态不容乐观,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比如官商勾结、利益输送;比如权力寻租、吃拿卡要;比如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比如搞圈子、找关系、打招呼、谋私利;比如漠视政治纪律、生活奢侈、作风败坏等等。这些问题,既有山西的共性特征,又有晋中的“地方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严重破坏了我们的政治生态。因此,在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中,我市提出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首要任务,以此入手重建政治信任,形成更为强大的改革合力。

净化政治生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关键。要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懈,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全市各级党委要扛起主体责任,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是渎职、抓不好是失职”的理念,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工作中,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纪委要准确履行监督责任,发挥正风肃纪的“主力军”作用,切实把管党治党的“两个责任”落到实处。要坚持严字当头,党纪严于国法,以更严的标准要求党员、更严的措施管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确保党的纪律成为刚性约束。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狠刹“四风”、扫黑除恶的高压态势,在建设廉洁政治上取得突破。

净化政治生态,整治吏治腐败是核心。怎样用人,用怎样的人,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风气。要把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作为刷新吏治的核心。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重实绩、重民意、重基层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的用人导向,真正让那些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人失去市场,让那些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让广大干部专心谋事、用心做事,在干事创业中求进步、求发展,有盼头、有劲头。同时,要把整治为官不廉、为官不为作为刷新吏治的重点。现在有些干部不履职、不担责、不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任其持续下去,就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势必会滋生新的政治生态问题。当前重点是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打好“三个一批”组合拳,积极做好这项工作,尽快取得实效。净化政治生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基本要求。要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和“四风”变异问题,坚决抵制污染晋中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的各种潜规则和歪风邪气。要始终保持狠刹“四风”的高压态势,坚持抓常抓细抓长,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对顶风违纪问题,对“四风”变异问题,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树立持续整改、长期整改思想;坚持以“全心全意解民忧、尽职尽责办实事”活动为联系服务群众的载体,形成改作风转作风的新常态。

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首要任务,狠下决心拔烂树、治病树、扶歪树、种新树、护森林,坚决清除腐败土壤,灭菌消毒,改善条件,精心树木,这样才能打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省委放心,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第三篇:保持反腐高压态势 净化xx政治生态

保持反腐高压态势 净化XX政治生态

按照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要求,我认真对省委书记陈豪同志的重要讲话进行学习领会,并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对“肃清哪些余毒”“怎样肃清余毒”进行深入思考。现在谈谈我的认识:

陈豪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标本兼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这就是在告诉我们要肃清白恩培仇和等余毒影响,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就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

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上麻木不仁,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不负责;仍有一些公务人员,不收手不收敛,违纪违法、顶风作案;仍有一些地区和单位选人用人风气不正,“为官不为”问题严重;仍有一些领域,政商关系不清,利益输送问题突出。这些问题表明,白恩培、仇和等余毒依然影响着政治生态的改善。为此,要肃清白恩培仇和等余毒影响,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彻底净化屏边政治生态。

一要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确定的今年各项工作的总基调,检察机关贯彻稳中求进的总

基调,是新形势新任务决定的,今年下半年要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九大,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我们要努力做到力度、质量、效率、安全、成效一起抓,综合运用打击、保护、预防、监督、教育等功能手段,增强服务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

二要突出办案重点。俗话说,“打蛇就要打七寸”。惩治腐败犯罪也是一样,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彻底肃清白恩培仇和等余毒就要重点查办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特别是进行权力寻租、利益输送、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贪污贿赂犯罪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失职渎职犯罪。

三要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虽然“吸血”不多,但其害如

“虎”,也能成为“大祸害”,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认同。我们要继续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工作,对敢在群众“救命钱”上动心眼、下黑手的绝不放过;严肃查办发生在民生领域的“雁过拔毛”案件;认真查办重大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事故背后的渎职失职案件,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要结合办案深化职务犯罪预防。要深入剖析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典型案件,查找症结,堵塞漏洞,有针对性的开展警示教育。聚焦扶贫脱贫、民生惠民、基层政权建设等重点领域,深入灵活运用警示教育、预防宣传、预防分析、预防建议、和专题报告等方法和途径,向党委政府提出具有更高价值的意义和建议,为

反腐败斗争发挥好智库、智囊的作用。

“以德润身,以文化人”。陈豪书记在学习会上强调,“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政治生态,努力实现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这就是说要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离不开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熏陶和滋养。首先要抓思想教育,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结合“两学一做”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其次要不断强化党内监督。要“尊崇党章,依规治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

心”。最后要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党内政治生态受到污染,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很大关系。实践证明,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党内就会风清气正;用一个群众不满意、其他干部不信服的人,就会挫伤一大批干部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关系学、官场术盛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就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使选用的干部始终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守护人”,从而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反腐斗争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正义战争,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能够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彻底胜利,迎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第四篇:净化政治生态是当前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净化政治生态是当前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高建生

2014年11月26日08: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经历30多年改革发展之后,山西既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赢得挑战,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根本的和首要的前提,就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建设,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在全省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

一、从关系全省发展大局的高度认识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

政治生态是对社会发展中“软环境”、“软实力”的一种表述,是相对自然、环境、经济等生态而言的一种政治状态。在我国,政治生态就是在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政治格局中,各方面政治关系、政治要素和政治活动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发展状态。对一个地方说来,政治生态是这个地方政治发展环境和政治生活状况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中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段话,讲的是党的建设,同时也揭示了政治生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处于重要历史发展关头的山西说来,必须从关系全省发展的大局出发,对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一方面,政治生态事关发展基础,净化政治生态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富民强省战略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落实的各个环节的实际结果。就某个地区的发展而言,政治生态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重点。以推进我省富民强省战略的进程来说,在这一战略的设计、实施、落实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一个“为了谁、依靠谁、结果有利于谁”的问题,存在一个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去创造条件的发展需求。良好的政治生态既能为富民强省的战略、决策设计、实施及其结果提供正向条件支持,还可以从“软环境”、“软实力”的意义上提供强大的正能量。另一方面,政治生态事关人心向背,净化政治生态影响着干部群众对推进全省发展大计的科学认知和自觉行动。对我省发展而言,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靠得是全省上下的齐心聚力、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而干部群众对实现这样的发展怎么看和怎么干,除了需要发展战略和大政方针本身的科学性而外,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们还会从作为政治生态核心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建设的状况及其评判上,确定自己的认识与行动。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增强干部群众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反之,就可能缺乏信心、涣散斗志,失去人心,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换言之,政治生态建设决定着全部发展的实施进程与具体结果,是关系全省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政治问题。从以上两方面的认识出发,我们不难看出,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淳,政治生态事关地方形象和发展的凝聚力,风清气正,经济社会发展就能得到迅速推进,否则,就会导致长期的停滞与落后。

深刻认识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还需要清醒地看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净化政治生态对山西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今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这里的“不少问题”和“形势严峻”,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山西政治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也清楚地表明:政治生态的净化与否,已经成为影响山西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政治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富民强省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二是净化政治生态对山西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其特殊性在于,面对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的现实,山西的发展既有着痛定思痛、知不足而奋起的潜力,也需要有刮骨疗毒、浴火重生的勇气,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以期在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实践中,形成推进富民强省的强大合力。三是净化政治生态对山西具有长期的影响性。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如何,直接影响着政治的清明与社会和谐稳定。政治环境的污染,不仅可能助长庸俗乃至病态行为文化的滋生与蔓延,还容易为腐败滋生提供土壤,进而诱发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由此积聚的社会不满和怨气,动摇执政的基础。只有净化政治生态,让党员干部以积极向上的从政文化和良好作风约束自己,促进干部群众心情舒畅、凝心聚力,才能为山西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从这样几方面的认识上对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加以理解,就能够促进广大干部群众对进一步增强革弊立新、激浊扬清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以积极有为的行动为净化政治生态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净化政治生态要深入分析影响政治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与形成原因 毋庸置疑,净化政治生态是指向性、针对性非常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促进富民强省的实践中,必须深入分析影响政治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从影响政治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上看,净化政治生态应当正视和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治生态污染和被破坏现象的“泛化”问题。这里所说的“泛化”,就是指在政治生态受到污染的过程中,诸如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官商勾结、上下串通、吃拿卡要、任人唯亲、卖官鬻爵、腐化堕落等腐败问题,连同被一些人称之为官场“潜规则”、“关系学”、“生态圈”的“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摆平就是水平”、“做事不如作秀”、“能力不如关系”、“靠组织不如靠帮派”等违规违纪行为,以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庸懒散拖、嫉贤妒能、搬弄是非,内耗互斗、违规用人等失职、渎职、怠职现象,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突出的表现,为干部群众所义愤。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问题尽管有着在政治生态污染程度上的差别,但其存在的层次、范围与领域,则几乎涉及到各个方面,反映出十分突出的“泛化”性特征。我们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斗争中暴露出来的腐败问题和典型案例中不难看出,“一挖一窝子,一提一大串”的腐败,发生范围既包括了煤焦、工程、城建、土地、交通、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等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招生考试、科研经费、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服务等领域的腐败问题也逐渐显现;腐败案件的层面主体从省、部级以至更高层的领导到普通党员的各层级、各方面都无例外,“老虎”、“苍蝇”、“蚊子”均有出现。而这样的情形,在我省出现的腐败问题中非常突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无论就发生的严重性来说,从案件高发、多发的特征上讲,从案件牵涉面的广泛性而言,还是就对全省政治生态造成破坏性的震裂度来看,政治生态中发生问题的严重性,已经不是仅仅某些个人、个别单位或部门的问题,它所表明的,是政治生态污染在系统意义上“泛化”的态势。二是思想上对政治生态所存在问题的认识“虚化”问题。政治生态的污染和被破坏现象,不仅是一种可见可识的事实行为,还表现于思想观念领域,并反过来助长了政治生态的恶化。比如,一些领导干部视GDP为纲,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对不少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置若罔闻、等闲待之,存在着明显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结果是最终由于腐败问题一拖再拖、久拖不决,直接导致了一定区域、范围政治生态的污染;一些领导干部迷恋消极陈旧的“关系学”、“生态圈”,身陷同学、老乡、故交、私友的团团伙伙当中,甚至依靠拉帮结派、人身依附搞“互利共生”,对一些问题突出的腐败涉事人和事,明知违反原则,却包庇隐瞒、沆瀣一气,甚至通风报信、暗中相助,结果在致使腐败现象不断蔓延的同时,自己也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一些领导干部深谙“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怠政之道,对已经发生、群众反映强烈,并且不予重视就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的腐败问题束之高阁不置可否,结果造成腐败问题上要么不暴露、要么一暴露就是大问题的难堪局面;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借口所谓的“大环境”、“大气候”,消极攀比,把一些利用职权一时获益的人与事,作为自己的行为参照,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不思不想,对已经出现的突出问题不管不顾,结果在日积月累的自我放纵中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对政治生态所存在问题认识上的这些“虚化”现象,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中揭示指出:“在一些领导干部眼中,抓党建同抓发展相比要虚一些,不容易出显绩,一年开几次会布置一下就可以了,不必那么上心用劲。也有一些人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严治党面临两难选择:过宽没有威慑力,会导致越来越多人闯‘红线’,最终法不责众;过严会束缚人手脚,影响工作活力,干不成事,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选票”。由此可见,对政治生态所存在问题认识上的“虚化”现象,本身已构成为政治生态污染的突出表现。

三是实践中对解决政治生态所存在问题的措施“弱化”问题。其突出的表现是,或者思想保守、思路不宽,对新的形势与新的实践发展中党的建设、政治生态领域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缺乏思考、没有警觉,一旦出现问题,想不了办法,拿不出对策,致使问题越积累越多;或者你讲你的、我做我的,只说不做、光说不干,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对群众的反映敷衍应付,对实际问题能推则推,致使反腐败工作和政治生态建设的要求流于形式;或者瞻前顾后、不敢担当、懈于负责,习惯于互相扯皮,甚至想方设法设卡子,出难题,以不同的理由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搞小动作,致使该处理的问题不处理,该采取的措施不采取;或者有措施,无保障,貌似推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的办法与措施,事实上这些措施要么不得要领、不合实际难以实行,要么职责不清,在执行中相互推诿,要么有部署布置,无检查监督,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与不处理,以及怎样处理不闻不问,对作为不大和措施不力者没有责任追究。在以上这些情形下,维护政治生态的要求成了某种形式,政治生态建设成了一句口号,久而久之,就不仅会使反腐败斗争和政治生态建设困难重重,而且还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蔓延,进一步加大政治生态的恶化趋势。

从导致政治生态污染的成因上看,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的、观念的、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都对导致问题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各种综合性因素共同作用条件下,其中三方面的因素是特别需要认识的:一是政治活动主体价值底线、道德操守的丢失。政治生态是政治活动主体营造的,而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活动,有什么样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就有什么样的政治行为。政治生态污染的形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政治活动主体,特别是具有强大示范作用的一些领导干部,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把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个人得失的思谋、个人价值的实现,放诸高于一切的位置,为此不惜突破政治活动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并因此影响更多的人放松道德约束,助长政治雾霾的蔓延;二是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对公共权力监督的不健全、不完善。政治生态的污染,是公共权力私利化的结果。而防止公共权力变异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包括对权力进行监督与约束在内的民主政治建设,其中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事实证明,大凡公共权力成为少数人恣意妄为的资源与手段,并竭力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而没有约束时,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以及以权、钱为轴心形成的关系网、利益圈和共同体就容易形成,其对政治生态产生的破坏力也最大;三是从严治党难于落实,对腐败问题、腐败现象的蔓延遏制不力。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分析政治生态污染的原因指出,“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有些地方和单位看起来党在管党治党,但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保护政治生态的屏障,对任何意义上腐败问题、腐败现象的打击,都会为政治生态建设提供正能量,并遏止其发展的趋势。而当这样的遏制“没有管到位上”或者“没有严到份上”时,就不仅难于对腐败问题、腐败现象发挥警示与威慑作用,还可能在助长蔓延的同时,为更多的人提供某种消极行为示范,最终导致政治生态污染中“滚雪球”效应的发生。

三、把净化政治生态的要求转变为净化政治生态的具体实践

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当前,山西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发展关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对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并自觉地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看待、去落实。

1、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培育积极向上的从政文化和干部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2013年他在中纪委二次会议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今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他再次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又针对性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要求必须从严治党。总书记的这些深刻论断,讲的就是政治生态建设问题,强调的就是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这就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贯彻这些论述的首要要求,就在于解决世界观、价值观问题,建设积极向上的从政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灵魂,从思想上清除政治生态的“污染源”,才能促进政治生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这一点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说来尤其重要,只有从内心深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才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本色与特质,在是非观、事业观、政绩观、荣辱观、权力观、得失观等大是大非问题上站稳立场、心存敬畏、保持定力、行有所止。在这样的基础上,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在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文风等各个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以作风改善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恢复形象,增强广大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感和凝聚力。当前,要着力巩固落实中央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浪费之风的成果,并以此为契机,标本兼治,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2、以加强党内民主为抓手,把民主监督和对权力制约的要求落到实处。防止公共权力在任何意义上的私利化,根本的要求是使权力回归到“公共”的本来意义。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处于政治生态建设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党内民主的状况不仅决定着对执政党及其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监督、制约的程度,对社会意义上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在具体实践中,要以加强党内民主为抓手,推动社会民主建设的发展;在权力制度上要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不论什么人,不论哪一级组织,违反和破坏民主集中制都必须受到严肃的批评与处理;在权力保障上,要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力得到充分的保证与行使,特别是在事关民主参与、选举、管理、监督、知情和干部选拔任用等问题上,要尽量扩大党员和广大群众政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权力制约上,要坚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自律不能代替他律的理念,在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的过程中,围绕重要环节与重要事项上公共权力行使的监督,通过提高权力运行的社会透明度、权力运用的公众知情度和权力行使评价的公信度,为公共权力的行使提供可以规范、能够矫正和有利于监督的“安全阀”。

3、以严格责任规范、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为重点,推进政治生态建设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净化政治生态,根本的保障是制度与机制。同时,净化政治生态的制度与机制建设,是一个逐步健全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结合现实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加强具有现实紧迫性的体制机制的建设进程。当前,特别需要在制度完善和制度执行问题上加强四方面的建设。一是党的建设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的完善与落实。要从制度规定上进一步突出党委在党的建设与廉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落实对各级党政班子、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更多地承担领导责任,把预防腐败的要求体现和落实到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中去,并由此促进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二是重大责任问责与追究机制。要从制度规范、执行程序、问责主体和监督保障等环节,对党的建设与廉政建设中出现重大问题和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尤其是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政策选择和干部选拔任用等问题上,杜绝职责不清、执行不力问题的发生。三是完善党内法规制度。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通过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同时要严格党内生活,以高标准的党性锻炼与党性修养要求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切实消除党内生活中出现的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名存实亡的倾向。四是健全政治生态建设评价考核机制。通过对政治生态建设主要要素、内在关系和群众满意度的测评,对政治生态状况进行科学把握,并把考核的结果运用于党政部门和党政干部的工作、业绩和选拔任用等方面,使政治生态建设成为有规可依、有据可查的硬约束。

4、以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为重心,在突出领导干部示范作用的过程中营造净化政治生态的良好社会环境。净化政治生态,关键在于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力度所取得的成效和所形成的强大震慑力表明,净化政治生态,一方面必须坚持不懈地整饬吏治,继续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重点围绕重要事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等问题,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使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成为政治活动中普遍认可的价值尺度与行为准则,逐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影响政治生态的核心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培育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疾恶如仇的从政理念,尤其在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选人用人、褒奖惩戒以及干部考核评价等具有导向性的问题上,通过领导干部的良政举止,让更多的人明确基本的价值导向与行为取向,营造有利于弘扬正气、抵御歪风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促进政治生态中各要素与系统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第五篇:基层党员干部净化政治生态研讨交流心得体会

基层党员干部净化政治生态研讨交流心得体会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基层党员干部净化政治生态研讨交流心得体会

政治生态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

净化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在此过程中,作为我们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应该怎么做,应该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体会:

一、牢记宗旨,遵守纪律,争做合格党员。全面净化政治生态。

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时刻提醒自己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自觉抵制不良政治风气,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其次,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牢记党的宗旨。每位党员都是党组织的一面旗帜,只有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才能在工作生活中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使自己心中有敬,心中有戒;只有牢记党员宗旨,才能时刻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从而明白做什么要遭受人民群众反对唾骂,做什么会让人民群众支持赞扬。再次,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政治生态的根本,是党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纪律。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对党章绝对遵从,对党的宗旨绝对执行,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严格执行党的大政方针,落实各项规定,令行禁止,做合格党员,从而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为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发挥党员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自己在净化政治生态中,要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首先,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尤其在当前脱贫攻坚收官关键时期,提高站位,要从当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牢固树立越是关键时期,越要顾全大局的理念,带头做到不生谣,不造谣,不传谣;要不断增强看齐意识,不断向先进学习,不仅学习成功经验,更要学习他们永不气馁,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其次,要不断增强担当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积极进取,坚决反对等待观望,踌躇不前,萎靡不振的错误思想,努力做好基层工作,坚持做到精神不松懈,工作做到位,不走过场,落到实处,从而用自身实际行动为贫困群众的脱困发展贡献力量。再次,要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作用,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歪”;要在工作当中,树立纵容就是伤害的理念,将个人情感与工作分开对待,切实将工作抓好,抓严,不搞情有可原,不搞下不为例,强化纪律约束。最后,要弘扬公道正派、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坚决杜绝功利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三、继续加强学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要继续加强党章等内容的学习,学习系列讲话进一步深入推进,采取集中培训教育、自学,视频学习等多种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增强“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积极引导担当作为的优良工作作风。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引导;要多学习对标先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坚决抵制和纠正投机主义,形式主义,从而切实将各项工作和部署落到实处。

下载反腐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首要手段,其中关键在于一把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反腐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首要手段,其中关键在于一把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