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瓦斜乡党课讲稿-旅游扶贫
强化支部引领
抓实旅游扶贫
努力带领全乡群众齐步迈入全面小康新生活
XX乡党委书记
朱世辉(2018年第2次党课讲稿)
同志们:
在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倒计时阶段,在全乡上下狠抓“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措施落实的关键时期,非常有必要把大家召集起来,就如何抓实抓好旅游扶贫工作,实现贫困户产业脱贫效果稳定常效,和大家作进一步的交流。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来乡村旅游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时代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一方面,许多传统行业出现饱和状态,普遍反映市场竞争大,生意难做。而另一方面,在当前家庭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的带动下,一家老小进入农村放松心情,体验农家餐饮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强烈,周末短期游、乡村休闲观光游日渐红火。而且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各级对乡村旅游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政策支持的含金量也不断提高。从全国其他地区,也包括市内的一些实践来看,乡村旅游对脱贫攻坚的带动作用都是巨大的,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有力举措。这些也都充分证明,新
─ 1 ─ 一届党委、政府对全乡整体发展思路的定位是准确的。而且,今年春季,尤其是五一期间,我们打造的义渠百花园尚未正式开园,已经取得了单日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的优良成绩,许多群众也自发参与其中,其中一户通过卖饸饹面单日最高纯利润超过2000元。百花园的这次试水也更加坚定了乡党委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心和信心,那么接下来,如何抢抓马莲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机遇,把乡村旅游这个蛋糕做大,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需要在座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面,我将就乡上的总体考虑,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我乡如何实现“点、线、面”工作齐步走,不断壮大XXX乡村旅游产业,谈一谈我的想法。
一、抓好特色景区建设这个“点”。
关键是解决3个问题,具体就是“建什么、谁来建、谁来抓”的问题。
要搞乡村旅游,首要的工作景点的谋划。什么样的景点适合XXX?绝不是、也绝不能是拿来主义,必须符合XXX发展实际。2016年换届以后,乡党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抢抓马莲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机遇,高举义渠文化大旗,谋划了义渠“四个百园,一场一营一宫一庄”等8个重点旅游项目。这8个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产业融合型的项目,之所以这么定位,乡上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主要目的是可以让企业边发展产业,边搞旅游,这8个项目都是与各村立地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高度契合的。比如把义渠百草园定在原沟村,就是考虑到原沟村中草药─ 2 ─ 种植面积占全乡的80%以上,发展中医药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义渠百草园定在东风村马咀组,就是因为马咀地处贾咀水库边缘,空气流通条件好,非常适合义渠百鸟园苗林和飞禽养殖相结合的思路。定在塬畔村的白虎山森林山庄,正是基于塬畔村在全国范围内少有的蟲王庙和黄土高原川区风貌,还有其他几个项目,都是一样的道理,这里我就不再重复讲。为了规范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更好的指导各村发展乡村旅游,乡上在这8个重点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召集专门的策划和写作班子,充分吸收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制定了XXX乡“十三五”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总之,在项目谋划这个基础工作上,大家可以说不需要再费脑筋,按照既定的规划去实施即可。
项目定了,那么谁来建设?靠乡上、靠村上,根本不靠谱。按照乡上的初步估算,且不说整体打包建设,每一个单独的项目建设需要的资金量动辄上千万,这个数量级的建设资金对于乡村来说都是无法承担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招商。近多年来,可以说,XXX的干部和客商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少,合作搞建设地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一提到招商,总是感觉到无从下手,存在有劲使不上的感觉。其实,商人并不难打交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人进行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之险。说的简单一点,只要向客商讲清楚我们的项目有
─ 3 ─ 利润,招商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从我在XXX的招商工作经历中,有几点体会需要和大家分享:一是要讲服务态度,二要讲立地条件,三要讲政策利好,四要讲项目特色。提出这“四个要”的目的是:讲服务态度是要让客商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我们不是骗钱,而是真心实意推介项目,让客商赚钱,同时让XXX群众得到实惠,我们干部就是桥梁,就是媒介,而且要让客商坚信我们的规划会一直搞下去,绝不是一套人马一个强调;讲立地条件就要讲清楚XXX地处三县交汇处,地处马莲河水利枢纽工程核心区,要讲清银川、西安、兰州这几个重点城市消费人群到达XXX的便利条件;讲政策利好,就要讲清楚我们XXX落实“三通一平”服务的思路和能力,还要讲清楚协调解决矛盾,提供劳务、资金支持的计划和想法,更要讲清楚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讲项目特色就要把我们的8个项目特点讲清楚,要让客商明白,边搞产业边发展旅游不是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是真金白银的现实。在招商方式上,我认为采用以商招商的方式最为稳妥,要从身边的可信赖商人开始,积极向外推介。在工作原则上,必须坚持招大商、招好商。当然,并不是我诋毁商人,现在也不乏一些居心不良,企图骗取政策支持的一些人,这种商,我们坚决不要。这也是为什么乡上没有给大家下硬任务的原因,目的就是不希望给大家造成压力,不形成急功近利的情况,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好实事。
目的明确了,方法确定了,关键还要是抓落实。谁来牵头搞?─ 4 ─ 毫无疑问,当然是党支部牵头落实。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抓好工作落实。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措施,村党支部一定要主动担负起这个责任,想法设法把这件事情干好。一方面,乡村旅游虽然如火如荼的发展,但是不少群众还对这个产业存在误解,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要把各项既定的任务和规划落实下去,需要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做好党员和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党支部一定要在这个事情上当好火车头,让群众看到党组织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要求各级已经喊了多年,但就目前进展来讲,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稳妥有成效的平台和依托,乡村旅游无疑又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思路。再一个,关于党支部如何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从历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各村普遍存在思路少,措施少的困境,导致村级班子凝聚力、号召力不强。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有的支部在召集党员会、群众会时都显得比较费劲,甚至有许多人站在背后说坏话等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村级班子作用发挥不到引起的,如果大家能借助乡村旅游这个平台,切实为群众办点实事、好事,真正把群众团结起来。
二、抓美乡村环境整治这个“面”。
鲜花还要绿叶衬。我们谋划的8个景点就好比XXX境内的鲜花,做好乡村环境整治就是要衬托出景点的美。同时,风景秀丽、自然宜居的乡村环境就是一个大景区。环境整治这件工作是
─ 5 ─ 我们一直在讲的事情,但不少同志还对这个事情存在错误认识,片面认为就是搞卫生,而且是应付检查搞卫生。乡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今天我主要讲两点要求:一是要把环境整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往,一些村工作时存在应付检查的情况,有检查调研就彻底搞,检查过去后就鸣金收兵。随着义渠百花园、百草园的相继建成开园,尤其是义渠百花园已被定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必然会迎来众多的市内外游客,而且各级的督查检查也会接踵而至,以往这种应付式的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各村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这一点,谁做不好环境整治工作,谁就是在拖全乡的后腿。二是要把环境整治做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年12月份,乡上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配发了电动垃圾车10个,保洁工作服80套,县上明确要求,各村要把护林员、公益岗位、果树技术员,甚至包括妇联主席等等,凡是有财政供养资金的人员,都要纳入环境整治队伍,各村一定要尽心尽力把这些人管好、用好,切实把XXX的环境卫生搞好、保持好。而且XXX乡今年被确定为全县全域无垃圾示范乡镇,乡上在各村都建成了标准化的垃圾填埋场,共计4.3万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全乡的各类垃圾填埋需求。但是,相比垃圾转运、填埋这些后端工作,垃圾分类、垃圾收集等前端的一系列工作进展还不乐观,关键是缺少教育引导,这就需要村党支部出面,利用党员会议、群众会议的形式,多像群众宣传,要根据各村的实际,围绕垃圾治理这个影响乡村环境的关键因素,制定形成各自─ 6 ─ 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填埋的一体化处理方案,切实改善和提升全乡环境面貌。
三、抓起农村三变改革这个“线”。
景区建起来了,如何实现通过发展旅游带动群众致富的目标?关键是要在旅游和产业之间建立纽带,就是要让游客的消费变成群众的收入。“三变”改革就是我们的首选。很多同志可能认为“三变”就是一种交换,就是农户通过与企业或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将现有的资源、资产折价入股,按年享受分红。但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可不是这个“三变”,而是“变观念、变身份、变态度”。因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这种模式大家都已经知晓,而且从我们目前的实际来讲,只有通过“331+”模式入股百花园这种模式,由于相关政策要求比较严格,不适于广泛推广,群众参与度还不够高,不能作为旅游扶贫的唯一方式。为了让全乡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都能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大潮中来,今天我重点就后这个“三变”概念作以讲解,希望大家深刻领会,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
所谓“变观念”是指要改变传统靠天吃饭、外出务工为主的收入模式,转为在家创业的形式。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包括现在,许多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还存在守着土地过日子和外面的月亮比较圆的想法,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农村的许多问题。比如农村劳动力外流,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问题,农业生产科技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一些群众等政策、─ 7 ─ 靠政策的问题等等,许多问题最终都严重影响着农村的健康发展,有的还产生了不稳定因素。当然,这还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就XXX的立地条件来讲,塬面窄、季节性供水短缺问题严重、商贸不发达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跟不上时代发展,不改变观念就要落后,就要吃苦头,就要过穷日子。相比靠天吃饭、外出务工,乡村旅游有着投入少、见效快、效果稳的显著特点,改变观念搞旅游不仅能带来稳定收入,还能有利于化解我乡“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治理难题。
所谓“变身份”是指从农业生产人员变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新时代就要有新作为,我们的群众也要适应时代发展,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转型争做新型职业农民,变身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从在田间地头务苹果,变成经营生态采摘园;从在家里做凉粉鱼,变成在景区售卖。要把闲置农宅改装成农家乐,把传统手工艺变成现金。当然,变就要变的漂亮。没有规范、没有标准可不行。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永吉村为大家开辟了经验,率先注册了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合作社,起的作用非常大。一个规范运行的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完成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服务管理,后期甚至可以发展为成熟的景区托管企业。怎么把乡内有意愿的群众聚集起来,管理起来,就是要靠合作社,要突出合作社的自治功能,通过规章制度,把旅游相关的所有人员、所有功能都要串联起来,形成一套高效运行的机制。讲的简单些,这个由村党支部牵头建办的─ 8 ─ 合作社,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宣传引导,就是要把旅游的优势向群众讲清楚,动员更多农户参与。二是规范管理,就是要把入社群众管好,确保旅游服务质量。三是打造品牌,就是要通过规范运行,把独立景区和整体乡村联结起来,形成整体的品牌,扩大对外影响力。只要做到做好这几点,才能保证群众成功转变身份,并取得预期效益。
所谓“变态度”是指通过旅游带动,在全乡倡导形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之风,扭转部分群众等靠要的不良思想。村党支部要积极在旅游产业中为群众创造岗位,在保证集体经济发展健康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改革红利分配给群众,鼓励群众、动员群众通过参与旅游,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来。
总之,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必将成为引领XXX经济社会跨越转型的中间力量,各村党支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履职担当,努力把XXX建设成为美丽幸福的旅游乡镇,全力打造全市旅游核心区,以乡村旅游大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 9 ─
第二篇:瓦斜乡2011年纪检监察调研报告
瓦斜乡2011年纪检监察调研报告
【反腐倡廉调研报告】
乡镇纪委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的是生活和战斗在农村第一线的党员和干部,在努力履行“保护、监督、教育、惩处”四项职责的同时,为一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服务。
一、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反腐倡廉规律、准确把握反腐倡廉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推进反腐倡廉思路科学化,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用系统的思维和辩证的观点分析形势,提出新的工作思路。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实现反腐倡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主动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和部署,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优化发展环境,更好地服从服务大局。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征地拆迁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和救灾救济资金的监管,严肃查处哄抬农资价格、制售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等问题。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的理念,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整体水平。全面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正确处理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的关系,把反腐倡廉战略性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紧密结合起
1来,正确处理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的关系,全面履行两项职能,形成党政监督的整体合力。
(二)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对反腐倡廉规律的深刻总结,是现
阶段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载体。一是强化反腐倡廉教育。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领域、扩大教育覆盖面,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突出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惩治制度建设,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三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司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增强监督的刚性。四是强化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促进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信息互通、线索移送、疑难共商、手段互补、力量互助,形成既各司其职、又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
二、准确把握腐败的特点和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当前全国
各地都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给腐败滋生提供了新的温床,腐败现象
也在不断演变,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腐败主体由个体向群体衍化。不可否认,当前反腐败形势
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腐败蔓延势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涉及领导干部的大案、窝案频发,损害了政府公信力,败坏了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近年来,公职人员个
体腐败案件有所减少,而“窝案”、“串案”呈明显增多趋势。一些腐败分子往往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牵连瓜葛,形成具有人身依附色彩的“利益共同体”,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一些地方和单位受本位利益驱动,集体决定行贿、私设小金库、私分公共款物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二)腐败动机由享乐型向复合型衍化。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道德堕落、生活腐化于一体。
(三)腐败类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衍化。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金钱贿选、商业贿赂等方面的权钱交易行为将不断增多。
三、对策思考
(一)要更新思想观念。基层纪检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他们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困难、难点、热点问题,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需要基层纪检干部进行反映和处理;政策规定需要他们去上传下达;许多工作要求需要他们去贯彻部署;许多工作任务需要他们去组织完成。同时,纪检监察工作任务通过层层落实,大多落在基层纪检干部身上,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所处的重要地位和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培训、实践锻炼、调研等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干部交流,结合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把政治基础好、原则性强、学历较高、专业对口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志充实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来。同时,要妥善解决纪检干部办公设备、办案经费、交通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和措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三)在制度建设上出实招,形成实体性制度、操作细则、监督办法系统配套的制度体系。要坚持“实用”的原则,制度要管用,无法使用的制度宁可不用,可有可无的制度宁可不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要围绕权力行使定制度,权力行使到哪,制度就要订到哪,保证权力行使的规范化,程序化;要使制度系统配套,实体性制度、操作细则、监督办法缺一不可,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四)在廉政教育上扩大面向,形成重在干部、面向农村基层组织、关注广大基层群众的“大宣教”格局。要教育干部做到“执政为民,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教育干部做到“执政为民,廉洁从政”,教育干部做到“崇尚廉洁,知荣明耻,筑基固本”。
(五)在监督机制上着力推行阳光工程,使权力行使在阳光下。要进一步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要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程序,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有效落实。
反腐倡廉,警钟长鸣。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坚持依法依规查办案件不动摇,坚持惩处腐败分子不手软,坚持整治消极腐败现象不放松,多打“预防针”,常念“紧箍咒”,筑固“防火墙”,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
2011年10月10日
第三篇:扶贫工作党课讲稿
当前的扶贫工作
一、贫困标准
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大多是以人们的收入状况来确定贫困线。中国的贫困线主要以是否达到温饱为标准来确定。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1985年农民的消费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币以下者为贫困型。以后各地实行的标准有些上升为 200元,有的发达地区多至1000元。列入贫困线内的扶贫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国有18个片,包括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这类地区生活条件差,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文化落后,部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第二类,零星的贫困县和贫困户。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劳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
我国在2008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该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标准。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
2011年11月1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适应我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今年年底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3.4%。
2007年,按绝对贫困标准年人均收入低于785元,按低收入标准年人均收入低于1067元。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统一为年人均收入低于1067元。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于1196元。2010年,年人均收入低于1196元[3]
。2011年,年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
二、我国贫困地区现状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以2007-2009年3年的人均县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与贫困程度高度相关的指标为基本依据,考虑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大扶持力度的要求,中国2014年在全国共划分了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上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个片区,680个县,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1月提供数据,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62万人。已向贫困村派出12.5万个工作队,派驻干部43万人,基本实现了对贫困村的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4个连片特困地区省级实施规划累计完成投资人民币4.75万亿元。
2015年上半年来,新华社派出9支调查小分队,分头前往中西部贫困地区,实地体察父老乡亲的生活状况。一方面,通过30多年的扶贫攻坚,农村贫困面大幅缩小,贫困被赶进了“角落”里。另一方面,今后的扶贫不得不去啃最硬的“骨头”。那些最穷的地方,也正是底子最薄弱、条件最恶劣、工程最艰巨的贫困堡垒。
三、脱贫方式
第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
第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第三,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
第四,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四、脱贫措施
[1]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
一是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健康扶贫,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六是生态保护扶贫,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八是社会扶贫,主要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军队帮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中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采取积极扶持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加强社会安定团结,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发扬革命传统,巩固国防都有重要的作用。扶贫在构架和谐社会,增进城乡居民亲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
许多贫困地区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地表生物资源都比较丰富,有些还是国家经济建设重要的急需的资源,有计划地开发这些地方的经济,可以带动社区的发展;从全国整体考虑,开发这些地区可为将来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转移,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建设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础。
五、扶贫工作目标
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说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6]
2015年6月18日,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向全国全世界立下了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军令状。[5]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四篇:精准扶贫党课讲稿
精准扶贫党课讲稿3篇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人还是那些人,只用了两年多时间,黄鹤村脱胎换骨、化茧成蝶。如今道路变宽、村庄变美、环境变优、村民变富、生活变好。一切的变化,就在于扶贫的精准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一次又一次走家入户、实地调研,号脉查因,对症治贫。为推进各项扶贫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又率领相关部门领导一次次现场办公、精准施策。充分体现了他对那些在奔小康途中掉了队、遭了穷的群众的深厚感情。其身体力行,把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扛在肩上,为各级领导提供了示范。黄鹤村之变,是精准扶贫的样板,其中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咀嚼,从中汲取营养。
扶贫要动真感情。贫困群众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了贫穷。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地方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就算不得“全面小康”。对贫困群众动真情,是道义、也是责任。只有对穷乡亲有深情厚谊,才能体会到他们的艰辛艰难艰苦,才能对贫穷有“切肤之痛”,才会在帮扶的路上坚定不移。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党的政策要用真情去落实,帮扶到户要用真情去体现。不带真情扶贫,不叫真扶贫,感情不到位,就扶不好贫。对黄鹤村的那份情感,体现在市委书记的身上,体现在扶贫工作队员身上,体现在各级党委政府上,体现在相关帮扶部门上,体现在支村两委上。多点出力、各方发力、共同给力,“输血”更“造血”,授鱼更授渔。这样扶贫,才会扶到群众的心坎上。
黄鹤村的经验是多重的。诸如因地制宜找准发展的路子,增强自我致富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固本强基,发挥支村两委带头作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重视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重视和发挥“能人”的引领和表率作用。这些经验也启示我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黄鹤村人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归根结底是干出来的。这种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正是我们推进三大建设、实现全面小康最重要法宝。
精准扶贫党课讲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了“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求我们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这是总书记对江西人民的殷切期望与重托,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准发力,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日前,全市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修水县召开,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如擂战鼓,发力冲锋;似撒甘霖,滋润心田。会议下发了《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18年,提前两年在全省实现“一个率先三个明显”的目标。任务已下达,关键在落实,各级各地要围绕这一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深化扶贫攻坚,着力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在号准“贫脉”上多下功夫。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各级各地要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要求,在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上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发力。要怀着真挚的感情,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常思群众疾苦,善谋致富之策,摸清贫困底数,切实把“家底”摸清摸透、摸准摸实,精准识别贫困对象;要分清致贫原因,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推进精准扶贫打好基础;要理清扶贫思路,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扶贫攻坚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在切断“贫根”上多做文章。开展扶贫攻坚,就是要切断致贫返贫的根源,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彻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贫困陷阱。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政绩导向,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强化扶贫攻坚的实效性,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上、放在贫困农民获得实惠上、放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基础扶贫、科教扶贫、保障扶贫、旅游扶贫和社会扶贫等,重点做好兴业扶贫、搬迁减贫、扶智脱贫、兜底济贫、强基治贫等工作,确保贫困地区真正发展起来、贫困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在摘掉“贫帽”上多想办法。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地方党政一把手,如果在一个地方执政多年,不能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不能改变乡村落后面貌、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是不称职的表现;在做大总量、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民生得不到保障、贫困得不到消除,就谈不上做大九江、打造双核,谈不上财政年均增百亿、工业五年过万亿;贫困人口不脱贫,贫困县不摘帽,就实现不了全面小康社会。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贫帽”与执政为民的宗旨不相吻合,与做大九江的目标不相匹配,与全面小康的步伐不相适应,切实增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摘掉贫困帽子”为荣、“摘不掉贫困帽子”为耻的思想,担起扶贫攻坚之责、立下减贫摘帽之志、迈出小康提速之步,做到转变观念“主动摘”,明确目标“率先摘”,注重实绩“真正摘”,加大投入“保障摘”,强化帮扶“合力摘”,变“要我摘帽”为“我要摘帽”,凝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扶贫脱贫,成于精准。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现场推进会精神,把实施精准扶贫的内涵要义领会好,把工作举措落实好,把目标任务完成好,坚决打响打赢精准扶贫的攻坚战,为全力做大九江、加快小康步伐不懈努力。
精准扶贫党课讲稿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通俗地说,谁贫困就扶持谁。精准到人,精准到物,可精准扶贫竟然出现了极其荒唐的事,拍完照片再没来过。如果这样也算是精准扶贫,实在是对这个词的亵渎。
荒唐“精准扶贫”不只是表现在拍个照就走了,有的扶贫干部是“走读”,根本没有驻村帮扶,有的长达10个月都没露面。有的是乱扶贫,比如武汉江夏区舒安乡何桥村的易学火老人今年82岁,目前只有每月18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且患有严重风湿病。被列入精准扶贫户以后,扶贫工作队给他安排养鸡项目,并送来了100只鸡。4个月后,由于老人缺乏养殖技术,送来的鸡苗全部死亡,老人为此还倒贴了几百元。老人连自己吃饭都有问题,还让老人去养鸡,这样的扶贫完全是瞎胡闹,怎么能说是“精准扶贫”?
要做到“精准扶贫”,一方面需要扶贫干部将工作做到家,将扶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做,在事先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将扶贫工作做好,因为贫穷的原因各不同,乱扶贫只能适得其反,甚至使受助群众成为受害者;另一方面则是需要“精准监管”和“精准惩罚”相结合。对于扶贫干部的乱作为现象,需要监管到位,及时纠正,对于屡教不改的干部,要果断摘掉其乌纱帽,决不能让被扶贫的群众受到伤害。
不是所有的扶贫都叫“精准扶贫”,不是什么样的扶贫都能够帮助让群众脱贫。唯有扎实的“精准扶贫”,才能让贫困群众受益,才避受骚扰。
“精准扶贫”是个好词,对于困难群众来说,是希望,是期待,可有“精准扶贫”这个好制度,还需要好干部去实施。如果是不将群众利益当回事的干部,再好的“精准扶贫”也无济于事,也会被“毁”掉。显然,真正实施“精准扶贫”,就先要管好扶贫干部。法宝离不开“精准监管”和“精准惩罚”。武汉曝光荒唐的“精准扶贫”让人点赞,但显然不能止于此。举一反三,堵住漏洞,才能让“精准扶贫”造福于民。
第五篇:精准扶贫党课讲稿
学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党课讲稿范文
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更是推进经济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深入推进扶贫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差,地址簿,不平衡现象突出。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多,给扶贫工作造成很大难度,中国扶贫,很大程度就是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脱贫攻坚是总书记最牵挂的事。他亲自谋划、亲自推动脱贫攻坚战,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召开重要会议进行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扶贫思想,为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总书记2013年11月份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为起点,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2020年的脱贫攻坚的目标为标志,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了脱贫攻坚的新阶段。从现在各地实践的情况来看,成就显著,但也普遍还存在不少问题。从调研了解情况看,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少干部对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思想理解得不够深,把握得不够透,这实际上是出现的各种形式主义、层层加码、弄虚作假等等现象的根源。如何深刻领会习总书记扶贫思想中的精准扶贫思想,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涵;二是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的体制机制;三是精准扶贫取得的显著成效;四是以改革创新推进精准扶贫的深化。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涵
(一)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贫困人口区域分布特征的变化。回顾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从1978年开始,为了找出扶持对象,提高扶贫有效性,我们采取了多种瞄准方式,包括片区瞄准、片区+贫困县瞄准、贫困县瞄准、重点县+贫困村瞄准、片区+重点县+贫困村瞄准,其中以县为单元瞄准是关键。
第二,贫困户贫困的特征发生了变化。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公共性的,如路、水、电、气、房等等,这些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即便是边远的农村,也有了很大改变。第二类就是一家一户贫困的原因。千家万户都不一样,有因病的,有因教育的,因其他陈规陋习或婚丧嫁娶致贫的。一方面是公共性的已得到较好改善,在现在水平上通过国家的统一政策还会继续改善。但是,对各家各户不同的致贫原因,怎么去扶持才能够提高有效性,这就提出了精准的要求,不精准根本做不到。只有一家一户的辨识出来,才能够做到精准扶持。
(二)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思想萌芽阶段。习近平同志2012年担任总书记后,第二次国内考察就是去阜平看真贫,并发表了他担任总书记以来第一篇关于扶贫的长篇讲话,其中就隐含着如何实现精准的思想。比如,他说扶贫数目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提出和实践阶段。“精准扶贫”第一次提出是总书记2013年11月3号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3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以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核心的六项机制创新和十项重点工作。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等方面设计精准扶贫机制,包括建档立卡、派驻工作队、建立考核指挥棒等。随后推动了全国范围的精准扶贫实践。
第三,发展阶段。从2013年底提出精准扶贫后,2014年、2015年习总书记对精准扶贫反复强调。
第四,形成阶段。形成阶段的标志是在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长篇讲话。核心内容是阐述了“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怎么退”四个问题,指出了“五个一批”的路径和“六个精准”的根本要求。
第五,完善阶段。2016年习总书记调研了7个省,每一次都讲扶贫,阐述精准扶贫思想。“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体现出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三)精准扶贫的政治基础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在脱贫攻坚阶段,扶贫干预主体多元、资源投入大,有序、有效推进脱贫攻坚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力。党和政府领导和主导、多元力量参与是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特色。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政治基础,是形塑现有扶贫治理体制机制重要保障。
(四)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它是按照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思想为根本遵循来设计的,也是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基本体系,由核心内容、实现路径、根本要求、保障体系、落实行动等有机构成。
第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核心内容——“六个精准”,解决“四个问题”。如果将“六个精准”理解为精准扶贫的根本要求,“四个问题”是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显然还不够。“四个问题”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就要实现扶贫对象精准,建档立卡。建档立卡怎么识别让真正的穷人成为扶持对象,已经脱贫的能及时退出去,新返贫、新发生的贫困人口能够及时纳入进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旦这套体系建立起来,2020年以后一样可以继续使用。
在“六个精准”和解决“四个问题”之间,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贫困人口问题的治理体系。第一个就是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也是一样,都需要形成一个中间体系,把“精准”和“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形成治理体系,这样来理解才更全面准确。
第二,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现路径——“五个一批”。现在,“五个一批”最大的问题是,不少地方觉得“五个一批”就是一二三四五,把贫困人口分到“五个一批”,每批多少,总共五批。实际上,总书记讲的“五个一批”,是思想,不能这样机械地理解。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列了八项扶贫脱贫途径。除了“五个一批”以外,还要加上生态、医疗保障、医疗救助、资产收益等等。
第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根本要求——通过创新来实现转变。通过哪些创新?比如,通过创新原有的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这是目前扶贫方式的最大转变。治理体系中最核心的就是精准,只有精准才能够提高效率。建立治理体系,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无序问题,避免各种各样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体系保障。体系保障,不仅仅是某一方面,而是一个体系。包含观念的转变,这是前提;政策措施的落实,是关键;组织保障、能力保障,是根本。
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显著成效
2013年底起,以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标志,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人心,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幅减少。2012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累计减少5564万人,2017年减贫人数预计也在1000万人以上,5年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
二是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贫困地区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贫困地区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通电话比重达到98.2%,道路硬化达到77.9%。在自然村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农户分别达到79.7%和84.9%。拥有合法行医证医生的行政村达到90.4%,自然村有卫生站的农户达到91.4%,均较2012年有明显提升。
三是农村脱贫致富能力得到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不仅让获取资源能力较弱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扶贫政策的支持,而且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发展能力,激发了内生动力。不仅让基础条件较弱的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体经济、村容村貌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进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提升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是脱贫攻坚产生了多方面的重大影响。第一,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贫困群众办实事,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
五是为全球的减贫作出巨大贡献。除了直接贡献以外,我们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比如加强领导、把握精准、增加投入、各方参与、群众参与等等。
三、以深化改革推动精准扶贫不断深化
从目前来看,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可以实现的。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问题越发突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倾向性问题不断显现。
一是贫困人口总量大。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3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规模在300万人以上的省份还有6个。到2020年还有不到4年时间,平均每年需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二是深度贫困地区攻坚任务重。2016年底,全国贫困发生率高于10%的省份有5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县和贫困村分别有近200个和近3万个。
三是因病致贫占比高。建档立卡数据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从2015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医疗支出负担重,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
四是形式主义问题凸显。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弄虚作假、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开始显现。五是不落实不精准不到位问题突出,资金监管仍需加强。六是部分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坚持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采用常规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难以完成任务,面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难点,我们必须主动应对,适应新常态,以亲民为民的情怀,以敢于担当的姿态,以务实有效的举措,全力以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绝不让一个群众在同步小康中掉队。为此,我们应该:
一、要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攻坚合力
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我们应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协调会议,联动处理单一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并限期办结。同时,配强配优扶贫队伍,保障扶贫干部队伍精干稳定,履职到位。
二、加强领导体系建设,主攻工作重点
坚持把精准扶贫摆在全村改革稳定发展的战略大局统筹谋划,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加压奋进,加快步伐
一是建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短板”项目库。二是突出产业发展,按照“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小产业”的目标,积极扶持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扶贫,不是一句口号,扶贫政策不是“撒化肥”似的广播“善款”,要全面推敲扶贫政策,包括结构性的问题、地域差异等,要把准群众的脉,按需给药。
扶贫,更要转变扶贫观念,变“输血”为“造血”,不仅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人予渔”。要善于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想法设法增强“造血”功能,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让其看到光明的前途,使其从心理上能够自立;把贫困户的“智力”扶起来,帮助他们掌握致富的本领,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在国家全面奔小康的今天,我们必须对症下药,用实际行动描绘共同富裕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