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医疗保险业市场全景调查报告(2013-2018)
2013-2018年中国医疗保险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
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今年人社部提出将会把近百亿额度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放开让商业健康保险逐步参与进来。从目前来看商业医疗健康保险将对中国医疗改革提供具大助推力。
从政策层面看,保监会8月18日发布的《关于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健康管理将成为健康保险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标示着国内健康管理行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原则上实行地市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所有企业、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及其职工必须履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义务。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2%。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别承担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责任。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和部分慢性病门诊治疗的费用,统筹基金设有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一般门诊费用。
为保障参保职工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医疗服务的管理,制定了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对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医疗机构、药店进行资格认定并允许参保职工进行选择。为配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国家同时推动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通过建立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和药品生产流通的市场运行机制,努力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的目标。
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各地还普遍建立了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以解决社会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之上的医疗费用。国家为公务员建立了医疗补助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为职工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国家还将逐步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到2001年底,全国97%的地市启动了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7629万人左右。此外,公费医疗和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还覆盖了一亿多的城镇人口,中国政府正在将这些人口逐步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
中企顾问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医疗保险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共十二章,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来自:中企顾问网
第一章 2012年保险业发展状况 1 第一节中国保险业政策环境 1
一、国内保险公司政策环境 1
二、外资保险政策 1
三、保险资金管理 2 第二节中国保险业状况 3
一、2012年末保险业概况 3
二、2012年我国保险市场运行情况 7
三、2012年我国保险业发展动态 13
四、2012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 15 第三节 2012年我国几大社会保险基本情况 28
一、养老保险 29
二、医疗保险 30
三、失业保险 31
四、工伤保险 31
五、生育保险 32
六、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 32
七、社会化管理服务 33
八、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 34 第四节全球保险业概况 34
一、世界保险业的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 35
二、世界保险业非均衡增长格局加剧 36
三、世界保险业的组织结构形态变化巨大 37
四、保险创新已成保险业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39
五、资金运用已成保险业的重要内容 39
六、启示与建议 42 第五节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对策研究 43
一、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 43
二、我国保险业增速减缓的因素分析 49
三、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50
第二章我国医疗保险政策环境 52 第一节 2012年医疗保险政策环境 52 第二节 2012年我国加强工伤保险医疗管理 57
第三章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状况综述 62 第一节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62
一、城镇保险覆盖率 62
二、农村保险覆盖率 63
三、城镇不同群体医疗保险覆盖率 63 第二节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分析 64
一、总体状况 64
二、工伤保险 65
三、生育保险 66 第三节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研究 67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 67
二、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规定的利弊分析 68
三、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规定的改进措施 72
四、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实施的制度建设 72 第四节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74
一、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回顾 74
二、对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评价 78
三、北京基本医疗保险展望 80
第四章 2012年商业医疗保险市场运行情况 82 第一节 2012年商业医疗保险保费状况 82
一、2012年商业医疗保险保费分析 82
二、2012年主要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分析 85 第二节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状况 88
一、寿险业市场格局分析 88
二、2012年全国各地区保费收入情况 89 第三节 2012年要寿险公司经营状况 92
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 92
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 94
三、新华人寿保险公司 94
四、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 94
五、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95
六、太平人寿保险公司 95 第四节寿险公司经营风险 95
一、定价风险 96
二、销售风险 97
三、运营风险 99
四、管理风险 101
五、政策风险 102 第五节健康保险经营风险分析 103
一、来自投保人方面 104
二、医疗机构方面 104
三、保险公司内部 104
第五章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发展情况分析 105 第一节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评估与发展对策 105
一、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评估 105
二、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107
三、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对策 109 第二节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111
一、目标和原则 111
二、参保范围和筹资水平112
三、加强管理和服务 113
四、深化相关改革 114
五、加强组织领导 115 第三节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119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120
二、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2
三、完善商业医疗保险的对策及建议 124
第六章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发展情况分析 127 第一节保险业参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分析 127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情况 127
二、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方式 128
三、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129
四、积极支持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对策 132 第二节综合性农村医疗保障构架的制度分析 133
一、国内农村医疗保障演进的制度结构与功能分析 134
二、国外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构架的经验与启示 136
三、综合性农村医疗保障构架的制度体系分析:多层次模式 138
四、小结 141 第三节我国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建设 141
一、农民工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141
二、农民工医疗保险体系建设的对策 143 第四节农村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 145
一、农村健康保障困境呼唤商业健康保险 146
二、商业健康保险在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定位 147
三、农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空间 150
四、农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策略 151 第五节商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协同发展研究 153
一、商业保险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问题 153
二、商业保险参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155
三、商业保险介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模式选择与利弊分析 157
第七章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与保险业发展 161 第一节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161
一、2012年中国医疗改革分析 161
二、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未来走向 168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173
一、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173
二、卫生监督 176
三、农村与社区卫生服务 177
四、妇幼卫生保健 178
五、医疗服务 179
六、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 181
七、卫生资源 183
八、医学科研和教育 186 第三节公共健康与医疗保险 186
一、中国公共健康状况 186
二、影响公共健康因素 188第三部分行业发展趋势
第八章医疗保险热点问题探讨 189 第一节构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 189
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框架与特点 189
二、现行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190
三、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194 第二节基于管理式医疗的全民社会医疗保险初探 200
一、美国管理式医疗及其风险管理模式 200
二、我国现阶段医疗保险的现状 202
三、我国全民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构建 203 第三节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问题探析 206
一、对社会医疗保险需不需要营销的讨论 206
二、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设计和实施 208
三、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营销行为讨论 211 第四节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212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的内涵与内容 212
二、社会医疗保险不公平现象存在的原因 214
三、医疗保险公平性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215
四、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的途径 216
五、结论与讨论 217
第九章 2013-2017年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219 第一节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219
一、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政策 219
二、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219 第二节商业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220
一、保险需求与供给预测 220
二、健康保险发展趋势分析 229 第三节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34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234
二、社会保障制度 234
三、市场化程度 235
四、人口因素 235
五、通货膨胀率 235
六、公众的风险意识以及对保险知识的了解程度 235
七、其他因素 236 第四节中部三城市健康保险需求调研 236
一、被调查者的健康保险选择及评价 237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思考 239
第十章主要国家医疗保险发展情况分析与借鉴 241 第一节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其借鉴 241
一、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体制 241
二、德国的护理保险制度 243
三、德国的医疗保险改革 243
四、值得借鉴之处 244 第二节英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评析 245
一、英国医疗保险体系的主要特点 246
二、英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改革 247
三、英国的医疗保险改革绩效评析 249 第三节英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252
一、重大疾病保险起源 252
二、英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情况 253
三、对中国的启示 256 第四节英美医疗保险体系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257
一、英美医疗保险体系成因研究 258
二、决定一国医疗保险体系模式的因素 264
三、对中国的启示 265 第五节中美商业健康保险税收政策比较 266
一、我国现行的健康保险税收政策 266
二、美国的健康保险税收政策 267
三、美国健康保险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69 第六节加拿大、墨西哥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271
一、加拿大医疗保险的有关情况 272
二、墨西哥医疗保险的有关情况 275
三、几点启示 279 第七节日本医疗保险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281
一、日本医疗保险的类型 283
二、日本医疗保险体制的分工与整合 284
第十一章 2013-2017年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策略 288 第一节现阶段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288
一、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产品 288
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的现状与困境 289
三、加快发展我国商业性医疗保险的建议 291
四、发展健康保险须防范道德风险 292 第二节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现状与国际潮流及改革之路 295
一、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保险体系现状 296
二、商业保险参与构建医疗保险体系是国际潮流 301
三、市场力量的有效运作是医疗保险体系改革的动力 306
四、中国医疗保险体系的改革之路 311
五、结论 315 第三节商业保险开办补充医疗保险的探索与实践 315
一、厦门市的“第三方管理+浮动管理费用”型模式 316
二、太原市的“盈亏自负+保费可调整”型承保模式 317
三、保定市的“盈亏自负+保费不可调整”型模式 318
四、无锡市的“第三方管理+盈亏自负+保费周期性调整”承保模式 319
五、北京地区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经营情况调研 321 第四节卖方医疗市场中健康保险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326
一、基本医疗保险与卖方医疗市场的博弈 326
二、信息不对称在医疗问题上凸显 328
三、健康保险的专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329
四、专业化健康险发展的必由之路 331
五、专业化健康险的衍生职能 332
六、我国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策略 333 第五节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建议 337
一、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评价 337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339
三、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建议 341 第六节对我国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思考 343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 343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状况及其国际差距 345
三、推进专业化经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健康险水平347 第七节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在扶贫解困中的资源配置优化作用 348
一、扶贫解围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使命 349
二、商业医疗保险在扶贫解困中的资源配置优化作用 352
第十二章 2013-2017年医疗保险其他发展建议 356 第一节关于建立我国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思考 356
一、医疗意外界定和分析 356
二、医疗意外纳入保险制度管理的必要性 357
三、建立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方法 359 第二节健康保险的风险特征与产品创新 361
一、健康保险的风险特征 361
二、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探索 362 第三节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及对策浅析 365
一、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 365
二、国际先进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措施——管理式医疗 367
三、管理式医疗的应用效果评价 368
报告图表摘要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费收入增长趋势图 4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总资产规模增长趋势图 4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资本金情况增长趋势图 5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机构情况增长趋势图 5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从业人员情况增长趋势图 6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营销员情况增长趋势图 6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外资公司数量情况增长趋势图 7 图表:2011年中国保费收入结构 8 图表:2005与2011年中国保费收入比较 8 图表:2005与2011年中国公司总资产比较 9 图表:2011年1-12月保险业经营数据 12 图表:2012年保险业经营数据 14 图表:2012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占比情况 16 图表:2012年末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情况 17 图表:2012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持证情况 17 图表:2003-2012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季度变化情况 19 图表:2004-2012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新增季度变化情况 19 图表:2004-2012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推出季度变化情况 20 图表:2012年全国保费收入渠道占比情况 21 图表:2012年兼业代理机构数量占比情况 22 图表:2012年兼业代理机构经营收入占比情况 23 图表:2001-2012年保险营销员数量变化情况 24 图表:2003年世界各地区(国家)保险业发展情况 37 图表:亚洲非寿险上士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 37 图表:2001-2011年中国保险市场保险集中度指标变化趋势 48 图表:2001-2011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状况 64 图表:2001-2011年我国工伤保险发展状况 65 图表:2001-2011年我国工生育保险发展状况 66 图表:北京市各类医院具体报销比例 76 图表:1999-2012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表 83 图表:1999-2012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趋势图 84 图表:1999-2012年中国健康保险赔付支出表 84 图表:1999-2012年中国健康保险赔付支出趋势图 84 图表:1999-2012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增长趋势对比图 85 图表:2011年1-12月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情况表 85 图表:2012年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87 图表:2011年1-12月全国各地区保费收入情况表 89 图表:2012年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90 图表:2001-2011年我国城镇职工参保和基金运行情况 106 图表:目前我国居民医疗保障方式 107 图表:1980-200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支出构成 108 图表:2000-200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 120 图表:2000-2005年度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的统计数据 124 图表:商业健康保险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定位 147 图表:农村保险的概念 149 图表:三省农民对健康保险的需求 150 图表:2011年全国27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174 图表:2011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175 图表:2005与2011年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1)176 图表:2005与2011年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2)176 图表:2005与2011年孕产妇保健指标 178 图表:监测地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179 图表:2011年医疗机构工作量及病床使用情况 180 图表:2005与2011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医生人均每天担负工作量 181 图表:2011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182 图表: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及涨幅情况 182 图表:2005与2011年卫生机构及床位数 183 图表:2005与2011年卫生人员数 185 图表:全民社会医疗保险运行模式 204 图表:2005-2012年人身保险需求规模及增长率 221 图表:2005-2012年财产保险需求增长率 222 图表:2004-2012年三种财产保险需求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222 图表:2004年中国保险资产分布结构 236 图表:英美两国主要健康指标比较 263 图表:1999-2011年中国寿险、人身意外险、健康险规模比较 296 图表:商业医疗保险在全球的普及率 304 图表:医疗保险的参与层次 310 图表:医疗保健融资系统 311 图表:入选2011《财富》500强的以经营健康险为主的公司 346 图表:保险公司健康险的各种经营模式的比较 347
第二篇:中国幼儿教育市场全景调查报告(2013-2017年)
2013-2017年中国幼儿教育市场全景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13-2017年中国幼儿教育市场全景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包含2012年中国幼儿教育行业的发展,2012年民办幼儿教育行业分析,幼教行业的投资及未来趋势等内容。
幼儿教育是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化,给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幼儿教育市场全景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中国幼儿教育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幼儿教育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幼儿教育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幼儿教育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幼儿教育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咨询:400-600-8596 010-60343812 第一章 2012年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经济环境分析
1.1.1 中国GDP情况分析 1.1.2 中国CPI波动情况分析 1.1.3 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分析 1.2 社会环境分析 1.2.1 中国人口规模 1.2.2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1.2.3 中国人口出生率 1.2.4 中国人口学历结构 1.2.5 中国人口就业情况 1.3 政策环境分析
第二章 2012年国际幼儿教育行业发展分析 2.1 2012年国际幼儿教育业的基本概况 2.1.1 国际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 2.1.2 国际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繁杂 2.1.3 国际幼儿教育师资培训方式多样 2.2 国际幼儿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2.1 21世纪国际幼儿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2.2.2 主要发达国家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2.2.3 国际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向 2.2.4 发达国家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鲜明特色 2.3 国际幼儿教育的全人趋向解析 2.3.1 全人教育思潮的产生与扩张
2.3.2 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与内容阐述 2.3.3 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实现途径探究 2.4 2012年部分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状况 2.4.1 美国 2.4.2 德国 2.4.3 法国 2.4.4 日本 2.4.5 苏格兰 2.4.6 韩国
2.5 2012年国际特色幼儿教育发展综述 2.5.1 日本的游戏教育分析 2.5.2 美国的科学教育解析 2.5.3 德国“放养型”幼儿教育 2.5.4 奥地利的想象幼儿园剖析 2.5.5 挪威的幼儿园教育独具一格 2.5.6 俄罗斯的家庭艺术教育模式透析 2.5.7 丹麦的家庭幼儿园分析
第三章 2012年中国幼儿教育行业的发展 3.1 2012年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分析 3.1.1 推动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3.1.2 我国幼教行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3.1.3 我国城乡幼儿园教师配置状况 3.1.4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3.2 2008-2012年中国幼儿园建设情况统计 3.3 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供需问题探究 3.3.1 对幼儿教育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必要性 3.3.2 对幼儿教育进行经济学分析的结论 3.3.3 中国幼儿教育的供给状况及问题透析 3.3.4 探索适合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供给模式 3.4 2012年中国特色幼儿教育行业的发展 3.4.1 特色幼儿教育的基本内涵
3.4.2 对我国幼儿园特色教育的思考 3.4.3 国内特色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3.4.4 促进特色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3.4.5 从六个方面着手构建特色化幼儿园 3.4.6 幼儿教育需要创新思维
3.5 2012年中国幼儿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6 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四章 2012年中国幼儿教育市场分析 4.1 2012年幼儿教育市场发展概述 4.1.1 城市化催生幼教市场新力量诞生 4.1.2 幼儿早教、培训消费市场状况 4.1.3 消费者特色幼儿园的选择
4.1.4 幼教市场“小学化”现象严重 4.1.5 幼教市场缺乏复合型人才
4.1.6 我国幼儿教育市场的发展误区 4.2 2012年北京地区幼儿教育市场综述 4.2.1 北京早期幼儿教育市场调研分析 4.2.2 北京市幼儿园发展现状综述 4.2.3 顺义区幼教领域发展成就概述 4.2.4 北京市将建幼教特色培训基地 4.2.5 北京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4.2.6 北京教委大力投资学前教育市场 4.3 2012年其他地区幼儿教育市场概况 4.3.1 长沙市力推幼教与动漫相结合 4.3.2 河南省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4.3.3 山西省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 4.3.4 青海省幼教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4.3.5 新疆幼儿教育得到大力发展 4.3.6 福建省幼儿教育市场发展现状 4.3.7 辽宁省幼教事业运行状况分析 4.3.8 江苏省幼儿教育的发展 4.3.9 甘肃省幼儿教育现状 4.3.10 山东省幼儿教育的发展 4.3.11 云南幼儿教育市场分析
4.4 2012年各地整顿幼教市场“小学化” 4.4.1 教育部发“监管令” 4.4.2 江西省 4.4.3 河南省 4.4.4 甘肃省 4.4.5 贵州省 4.4.6 海南省 4.4.7 广州市 4.4.8 成都市 4.4.9 沈阳市
第五章 2012年中国特色幼儿教育细分领域分析 5.1 潜能开发教育
5.1.1 潜能开发教育的内涵 5.1.2 儿童潜能开发教育的意义
5.1.3 教师是幼儿潜能开发的主导力量
5.1.4 灵活运用“相似性原理”开发幼儿潜能 5.2 亲子教育
5.2.1 亲子教育的概念介绍
5.2.2 亲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5.2.3 亲子教育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 5.2.4 我国幼儿亲子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 5.2.5 亲子教育产业发展前景及风险分析 5.3 幼儿心理教育
5.3.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浅析 5.3.2 幼儿心理成长的环境因素
5.3.3 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透析
5.3.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剖析与具体操作 5.3.5 应有针对性地消除幼儿不良心理 5.3.6 幼儿心理教育课程的设计与构建 5.3.7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5.4 早期阅读教育
5.4.1 家庭早期阅读教育存在六大误区 5.4.2 早期阅读教育面临的通病
5.4.3 幼儿早期阅读材料选择与指导 5.4.4 早期阅读教育的起点应从分享开始 5.4.5 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质量的对策 5.4.6 早期阅读教育的有效实施建议 5.4.7 中国早期阅读教育的改革趋势透析 5.5 双语教育
5.5.1 双语教育的理论探讨
5.5.2 我国初步具备推广幼儿双语教育的条件 5.5.3 学前双语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5.5.4 改进学前双语教育的对策
5.5.5 实施幼儿双语教育应关注的问题 5.6 幼儿艺术教育
5.6.1 中美幼儿艺术教育比较分析 5.6.2 推广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5.6.3 幼儿园艺术教育面临的三大误区 5.6.4 幼儿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5.6.5 幼儿园艺术艺术与教育渗透发展策略 5.6.6 幼儿艺术教育的实施途径探析 5.6.7 引导幼儿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策略 第六章 2012年民办幼儿教育行业分析 6.1 民办幼儿教育的基本概述 6.1.1 民办幼儿教育的三种类别 6.1.2 民办幼儿教育的基本性质 6.1.3 民办幼儿教育的四大特点
6.2 2012年中国民办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状况 6.2.1 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兴起与扩张
6.2.2 中国民办幼儿教育发展成就与经验总结 6.2.3 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发展内忧外患 6.2.4 中国民办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不足 6.2.5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出路选择 6.3 2008-2012年民办幼儿教育统计分析 6.4 2012年民办幼儿教育区域发展分析 6.4.1 福建省大力推进民办幼教业发展 6.4.2 天津市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 6.4.3 山西民办幼儿教育现状
6.4.4 浙江海曙区财政支持民办幼教业发展 6.4.5 成都规范民办幼儿园收费 6.4.6 海南省斥资扶持民办幼儿园 6.4.7 延吉市民办幼儿教育蓬勃发展
6.4.8 福州市鼓楼区民办幼儿教育发展分析 6.5 2012年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6.5.1 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的生存现况 6.5.2 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6.5.3 阻碍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因素 6.5.4 推进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 6.5.5 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快速发展的对策 6.6 西部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教育发展探讨 第七章 2012年幼教市场的竞争与营销分析 7.1 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解析 7.1.1 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7.1.2 幼儿园核心竞争力的可变特性剖析 7.1.3 应正确看待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 7.2 幼儿园竞争的焦点分析
7.2.1 从家长择园依据分析幼儿园竞争的基点 7.2.2 以家长需求为导向透视幼儿园的不足 7.2.3 综合分析幼儿园的竞争策略 7.3 强势幼教品牌的塑造攻略 7.3.1 引领先进的教育理念 7.3.2 倡导鲜明的园本特色 7.3.3 与时俱进更新幼教服务观 7.4 幼儿园的全方位营销策略探讨 7.4.1 以市场为导向 7.4.2 重视教师载体 7.4.3 适度的个性化服务 7.4.4 幼儿园的自我展示 7.4.5 幼儿园的承诺 7.4.6 体验活动
7.5 未来幼儿教材的营销趋势探析 7.5.1 增加配套资源 7.5.2 加大培训力度 7.5.3 建立宣传推广阵地
第八章 2012年幼儿园的经营管理分析 8.1 幼儿园管理的深层次分析 8.1.1 教育管理理论的应用 8.1.2 市场环境下幼儿园的管理
8.1.3 幼儿园管理的结构与层次剖析 8.1.4 教育机构管理的女性风格透析 8.1.5 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 8.2 幼儿园的四大经营要素 8.2.1 目标经营 8.2.2 人才经营 8.2.3 信息经营 8.2.4 资源经营
8.3 幼儿园的科学化管理体系探析 8.3.1 建立良好的教师聘任制 8.3.2 建立科学的岗位考核制
8.3.3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构工资制 8.3.4 幼教管理模式亟待社区化发展 8.4 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应用 8.4.1 园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 8.4.2 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 8.4.3 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 8.4.4 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解析 8.5 幼儿园的特色化经营思考 8.5.1 常见的“特色园”形式
8.5.2 当前“特色园”发展存在的不足 8.5.3 推动“特色园”健康发展的建议 第九章 重点幼教企业 9.1 美国蒙台梭利集团 9.1.1 企业简介
9.1.2 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分析 9.1.3 蒙台梭利集团伊顿幼教理念
9.1.4 蒙台梭利幼儿数学教育的特点透析 9.1.5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体系剖析 9.1.6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普及状况 9.2 巨人教育集团 9.2.1 企业简介
9.2.2 巨人教育的经营思路分析 9.2.3 巨人幼教基本概述
9.2.4 巨人幼教演绎五大新理念
9.2.5 巨人教育集团幼教跨越发展的障碍 9.3 东方爱婴早期教育机构 9.3.1 企业简介
9.3.2 东方爱婴成长历程
9.3.3 东方爱婴的教学成果阐述 9.3.4 东方爱婴的早教价值观透析 9.3.5 东方爱婴的课程体系评估 9.4 红黄蓝教育机构 9.4.1 企业简介
9.4.2 红黄蓝的课程体系及评估体系概述 9.4.3 红黄蓝成功的品牌推广策略 9.4.4 红黄蓝获取大规模战略投资 9.5 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 9.5.1 企业简介
9.5.2 金色摇篮发展历程
9.5.3 金色摇篮的课程体系简述 9.5.4 金色摇篮的成长模式解析 9.6 红缨教育集团 9.6.1 企业简介
9.6.2 红缨亲子教育的课程特色分析 9.6.3 红樱借助云计算实现快速发展 9.7 其他企业简介
9.7.1 美国金宝贝早期教育中心 9.7.2 亲亲袋鼠婴幼儿培育中心 9.7.3 大地幼教
9.7.4 南方贝贝早期教育机构 9.7.5 启稚摇篮早教中心 9.7.6 睿稚集团
第十章 幼教行业的投资及未来趋势 10.1 中国幼教行业的投资综述 10.1.1 国内幼教产业的投资概览 10.1.2 我国幼教产业的投资模式
10.1.3 中国幼儿教育行业海外吸资能力强 10.2 中国幼教行业的投资前景及趋势
10.2.1 内地婴儿潮给台湾幼儿教育行业带来发展商机 10.2.2 婴幼儿在线教育市场发展前景光明 10.2.3 投资幼教机构政策空间广阔 10.2.4 幼教品牌市场投资需求旺盛 10.2.5 幼儿园连锁加盟成为投资热点 10.2.6 幼教机构投资前景看好
10.2.7 我国幼教产业的投资趋势透析 10.3 幼儿教育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10.3.1 未来我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全析
10.3.2 2013-2017年中国幼儿教育市场规模预测 10.3.3 未来我国幼儿教材发展的主要方向 10.3.4 “十二五”我国幼儿园发展展望 10.4 中国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解析 10.4.1 2020年长期规划 10.4.2 规划的实施建议
10.4.3 民办幼儿教育的未来展望 10.5 各地区教育发展规划
10.5.1 海南省幼教发展规划公开 10.5.2 云南省民办幼教发展规划
10.5.3 江西省民办幼儿教育发展规划 10.5.4 “十二五”江苏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
10.5.5 “十二五”贵州省将多举措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10.5.6 “十二五”西藏学前教育发展规划 10.5.7 2013年四川民办幼儿园建设计划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图表: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图表:2013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略„„
第三篇:中国保险业营销员调查报告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毕业设计
中国保险业营销员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保险行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到保险业营销员的岗位能力要求;并结合自身的求职意向,分析了自己要成为一名保险业营销员所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并据此制订了一份保险业营销员的职业规划。
关键字:保险行业;营销员素质;营销资格证
21世纪是科技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人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对于保险业来说人才则是它的血液了。当前,高校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保险业则是由于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其发展,高校就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脱钩。一方面,保险业的发展急需人才,对人才的要求也较高;而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又不具备保险公司所开出的条件,从而导致了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高校未能达到其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本文着眼于实际,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叙述,发现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参与。
一、专业能力分析与择业意向
(一)主修课程
在三年的大学生涯中,我积极学习,在相关的课程中,对于以后从事保险行业有很大帮助。主修的课程中有《旅游英语》、《办公自动化》、《商务现场口译》、《旅游学概论》、《旅游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现代饭店管理》等教程。还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了会计知识,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学习医疗保健知识、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等知识,并旁听了市场营销课程、电子商务、心理学,这些知识的积累对于保险营销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所获证书及获奖情况
学习期间,我考取了国家三级秘书证、国家计算机二级证、国家英语六级证书。另外,我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通过这些为求职准备了条件,有利于今后顺利从事营销员的工作。
(三)社会实践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我曾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在历下大润发从事
销售部工作,并得到专业的社会技能培训,得到领导的认可,并参加过保险入门知识讲解的相关讲座,也使我对保险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择业意向
通过对自己综合素质和社会状况的客观分析,我具有保险行业需要的初步知识,个人善于交际、吃苦耐劳,我天生比较独立,善于聆听并喜欢将事情清晰而条理的安排好,也喜欢充分收集各种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去综合考虑实际的解决方法,开朗、独立、坚韧、宽容、热诚这些品质,都是保险行业营销比不缺少的条件。我具有的品质能适应保险行业。加上个人择业兴趣,我决定毕业后从事保险行业的工作。
二、保险行业的背景分析
(一)行业历史
在中国,现代形式的保险事业是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而传入的行业,进入保险行业前,需要对保险行业的历史有所了解。
1.近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外商保险公司时期
①1805年,经营中国贸易的英国商人在广州开设了于仁保险公司,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主要经营于英商贸易有关的运输保险业
②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满清政府割让香港,从此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他较早涉足中国的英资保险公司还有在上海成立的杨子保险公司、太古洋行保险部。
③1877年怡和洋行也设立保险部。因此,在我国民族保险业未产生之前,英资保险公司垄断了中国的保险市场,一切条款、费率都由外商决定。
(2)民族保险业的开创与发展时期
①中国第一家华商保险公司是1895年成立的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以及以后的保险招商局。
②1876年清政府洋务派官僚为“求富”,成立了华安保险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保险公司,1878年有设立济和保险公司,后来将这两家合并为一家,称为仁济和保险公司。
③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失败,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保险业也被外商控制。
④由中国经营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于1899年成立,开始了中国人的寿险事业。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的国外保险协会,在中国设立了机构。
⑥1916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环保保险公司、永安保险公司等,1917年成立了永安保险公司,初步形成了我国民营保险公司的阵营。战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民族保险业发展艰难。
⑦1926年后,中国保险市场出现了新的迹象,中国的银行资本相继投资保险市场,1931年中国银行投资设立了中国保险公司,1935年,由国民党中央银行投资成立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在保险业务新兴的时候,太平洋保险公司以太平洋、安平和丰盛三家保险公司组成了一个集团,成为太安丰总管理处,这是我国第一个保险集团。此后,直到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的公司以中国保险公司和中央信托局保险部的实力较强。到1949年上海临近解放时,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家左右,其中华商保险公司只有126家。
2. 现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1952年,外国保险公司完全退出中国保险市场。1955年,完全废除保险经纪人制度。1958年,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1980年,恢复财产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业。1982年,恢复人寿保险业务。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获准成立投资公司,可用部分保险准备金投资。1986年,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中国太保的前身),打破了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1988年,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正式开业。1991年,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为交通银行保险业务部。1992年,首家外资寿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成立,引进寿险代理人制度。1994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引进外资入股。1995年,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出台。1996年,开始分业经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业务分拆,组成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在上海成立。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读管理委员会成立。太平洋安泰人寿、安联大众、金盛人寿等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成立。1999年,保险公司获准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大陆首次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1996年分立的中保人寿保险公司)。光大永明,信诚(广州)等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成立。平安保险推出第一个投资连结型商品——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2000年,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民生人寿、东方人寿、生命人寿、恒安人寿等中资寿险公司成立。中保康联人寿、恒康天安人寿等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成立。中国太保推出第一张万能寿险商品——太平盛世长发两全。2001年,大陆获准加入WTO,美国纽约人寿、美国大都会、日本生命人寿三家外资公司获得业务执照。中国保
险行业协会成立。2002年,保监会取消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的资格,保险公司在境外运用资金等行政审批项目。泰康人寿推出第一个“保底产品”——银保“放心理财”投连险。2003年,保监会允许外资寿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养老金业务,取消外资保险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2004年,第一家专业年金保险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筹建。平安保险在港交所上市。2005年,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新生命表获得保监会评审通过。截至2005年底,全国寿险公司近100家,外资公司达40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192个办事处。平安银行开业,标志着平安名下的金融控股集团初见雏形。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5号”,对外汇管理政策进行重要调整,保险公司被允许用人民币自有资金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2007年公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针对重大疾病保险所涉及的病种定义做出了统一的规范。
(二)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其主要动力包括:
(1)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
(2)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3)政策法规大力支持。
(4)风险保障意识得到根本性加强。
(5)终身福利系统的瓦解。
(6)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
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保险市场是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保险市场,同时也是世界第九大保险市场。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目前的保险密度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相对于日本人均5张保单,欧美一些国家人均10张保单,在我国就算是发达的北京地区人均保单也只是接近1张。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这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险自身所具有的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孕育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并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和保值增值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此外,自然环境和巨灾风险显著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正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机遇。
(三)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
近年来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人才的匮乏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在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等四所大学设立了保险专业,它们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在当前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体快速增加,外国保险公司不断进入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保险业最稀缺最主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加之世界保险业务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接受世界保险业新信息。
(四)对保险行业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
1. 保险公司对学历有较高要求。
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因此,学历的高低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重要标准。
2. 保险公司对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
人才的多样化正满足了的需求开办特色保险业务,开拓了公司视野,为保险产品的创新提供了重要条件。
3. 工作经验被保险公司看好,是因为保险公司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比其它行业更加严格,正是由于人才在保险公司中的特殊作用,所以保险公司对工作经验要求特别严格。
4.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被保险公司青睐。一个具备交往、沟通能力的领导才能很好地
把组织运作好、管理好,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
5. 计算机操作作为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6. 英语能力也被保险公司看重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涉外保险业
务开展等,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在这方面的重要性自然就是不言而喻了。
7. 资格证书越来越得到重。对于《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等资
格证书,保险公司与相关机构都有要求。
三、个人能力优势与不足
在大学三年中,我对英语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掌握了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国家六级英语考试,口语也相对流利。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它本身的功用我们不可否认,其在保险业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涉外保险业务开展等,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这也是保险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需要。现在的保险行业岗位需要的不只是外语优秀的人才,还需要对计算机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计算机应用于办公领域,它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在保险业务中一个人独立完成,我在大学期间除了学好英语专业以外,还学习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并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了会计知识。
而在这个岗位中,保险公司对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一个团队通常是由多种人才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保险也不例外,保险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而其中以保险、金融、经济等专业为多,尽管现在我通过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对经济、金融类的了解还是很缺乏的,所以在这些方面我还存在了劣势,应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的努力。
四、个人职业规划
(一)近期规划个人职业规划:
我是一个勤奋好学,诚恳踏实、积极向上,有极强的责任心,善于观察,做事认真,易于沟通的人。这是我的优点,首先我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英语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可能的学习法律、计算机、会计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并考取“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或“通过北美准精算师资格考试”。
步入社会后,我会去中国平安或中国人寿等相关单位去应聘保险营销员的职位。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工作。从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提高业务的水平,以及学习相关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等知识。
(二)远期规划
我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想通过几年的在基层的学习与锻炼,最终成为一名保险行业的部门经理。我会在考取“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学习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课程、电子商务、心理学等,是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
五、小结
现在,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国内的保险业被推到了直接面对国际资本竞争的前沿。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的保险公司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的人才的竞争是非常的。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生存和发展,国内保险公司必须寻找到更加优秀的人才武装自己。因此,我有志于进入保险行业。
参考文献:
1. 陈炯、寥译:《平安之道》,海天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 范恒山、管理年:《中国保险市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3. 王绍清、周天云:《中国保险投资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2003年1月第一版。
4. 《中国保险报》,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5-12发行。
5. 《保险行销》杂志,长春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6.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投顾问出版,2005年8月
出版。
第四篇:中国保险业营销员调查报告
山东xxx学院毕业设计
中国保险业营销员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以自己所学的旅游英语专业以及与中国保险业营销员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保险行业的历史与发展的叙述,并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情况,根据调查及自身的优缺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
关键字:保险行业;营销员素质 营销资格证
21世纪是科技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人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对于保险业来说人才则是它的血液了。当前,高校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保险业则是由于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其发展,高校就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脱钩。一方面,保险业的发展急需人才,对人才的要求也较高;而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又不具备保险公司所开出的条件,从而导致了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高校未能达到其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本文着眼于实际,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叙述,发现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参与。
一、专业能力分析与择业意向
(一)主修课程
在三年的大学生涯中,我积极学习,在相关的课程中,对于以后从事保险行业有很大帮助。主修的课程中有《旅游英语》、《办公自动化》、《商务现场口译》、《旅游学概论》、《旅游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现代饭店管理》等教程。还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了会计知识,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学习医疗保健知识、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等知识,并旁听了市场营销课程、电子商务、心理学,这些知识的积累对于保险营销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所获证书及获奖情况
学习期间,我考取了国家三级秘书证、国家计算机二级证、国家英语六级证书。另外,我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通过这些为求职准备了条件,有利于今后顺利从事营销员的工作。
(三)社会实践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我曾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在历下大润发从事
销售部工作,并得到专业的社会技能培训,得到领导的认可,并参加过保险入门知识讲解的相关讲座,也使我对保险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择业意向
通过对自己综合素质和社会状况的客观分析,我具有保险行业需要的初步知识,个人善于交际、吃苦耐劳,我天生比较独立,善于聆听并喜欢将事情清晰而条理的安排好,也喜欢充分收集各种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去综合考虑实际的解决方法,开朗、独立、坚韧、宽容、热诚这些品质,都是保险行业营销比不缺少的条件。我具有的品质能适应保险行业。加上个人择业兴趣,我决定毕业后从事保险行业的工作。
二、保险行业的背景分析
(一)行业历史
在中国,现代形式的保险事业是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而传入的行业,进入保险行业前,需要对保险行业的历史有所了解。
1.近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外商保险公司时期
①1805年,经营中国贸易的英国商人在广州开设了于仁保险公司,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主要经营于英商贸易有关的运输保险业
②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满清政府割让香港,从此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他较早涉足中国的英资保险公司还有在上海成立的杨子保险公司、太古洋行保险部。
③1877年怡和洋行也设立保险部。因此,在我国民族保险业未产生之前,英资保险公司垄断了中国的保险市场,一切条款、费率都由外商决定。
(2)民族保险业的开创与发展时期
①中国第一家华商保险公司是1895年成立的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以及以后的保险招商局。
②1876年清政府洋务派官僚为“求富”,成立了华安保险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保险公司,1878年有设立济和保险公司,后来将这两家合并为一家,称为仁济和保险公司。
③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失败,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保险业也被外商控制。
④由中国经营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于1899年成立,开始了中国人的寿险事业。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的国外保险协会,在中国设立了机构。
⑥1916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环保保险公司、永安保险公司等,1917年成立了永安保险公司,初步形成了我国民营保险公司的阵营。战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民族保险业发展艰难。
⑦1926年后,中国保险市场出现了新的迹象,中国的银行资本相继投资保险市场,1931年中国银行投资设立了中国保险公司,1935年,由国民党中央银行投资成立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在保险业务新兴的时候,太平洋保险公司以太平洋、安平和丰盛三家保险公司组成了一个集团,成为太安丰总管理处,这是我国第一个保险集团。此后,直到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的公司以中国保险公司和中央信托局保险部的实力较强。到1949年上海临近解放时,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家左右,其中华商保险公司只有126家。
2. 现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1952年,外国保险公司完全退出中国保险市场。1955年,完全废除保险经纪人制度。1958年,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1980年,恢复财产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业。1982年,恢复人寿保险业务。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获准成立投资公司,可用部分保险准备金投资。1986年,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中国太保的前身),打破了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1988年,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正式开业。1991年,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为交通银行保险业务部。1992年,首家外资寿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成立,引进寿险代理人制度。1994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引进外资入股。1995年,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出台。1996年,开始分业经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业务分拆,组成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在上海成立。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读管理委员会成立。太平洋安泰人寿、安联大众、金盛人寿等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成立。1999年,保险公司获准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大陆首次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1996年分立的中保人寿保险公司)。光大永明,信诚(广州)等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成立。平安保险推出第一个投资连结型商品——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2000年,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民生人寿、东方人寿、生命人寿、恒安人寿等中资寿险公司成立。中保康联人寿、恒康天安人寿等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成立。中国太保推出第一张万能寿险商品——太平盛世长发两全。2001年,大陆获准加入WTO,美国纽约人寿、美国大都会、日本生命人寿三家外资公司获得业务执照。中国保
险行业协会成立。2002年,保监会取消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的资格,保险公司在境外运用资金等行政审批项目。泰康人寿推出第一个“保底产品”——银保“放心理财”投连险。2003年,保监会允许外资寿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养老金业务,取消外资保险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2004年,第一家专业年金保险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筹建。平安保险在港交所上市。2005年,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新生命表获得保监会评审通过。截至2005年底,全国寿险公司近100家,外资公司达40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192个办事处。平安银行开业,标志着平安名下的金融控股集团初见雏形。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5号”,对外汇管理政策进行重要调整,保险公司被允许用人民币自有资金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2007年公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针对重大疾病保险所涉及的病种定义做出了统一的规范。
(二)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其主要动力包括:
(1)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
(2)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3)政策法规大力支持。
(4)风险保障意识得到根本性加强。
(5)终身福利系统的瓦解。
(6)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
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保险市场是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保险市场,同时也是世界第九大保险市场。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目前的保险密度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相对于日本人均5张保单,欧美一些国家人均10张保单,在我国就算是发达的北京地区人均保单也只是接近1张。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这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险自身所具有的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孕育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并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和保值增值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此外,自然环境和巨灾风险显著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正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机遇。
(三)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
近年来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人才的匮乏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在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等四所大学设立了保险专业,它们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在当前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体快速增加,外国保险公司不断进入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保险业最稀缺最主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加之世界保险业务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接受世界保险业新信息。
(四)对保险行业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
1. 保险公司对学历有较高要求。
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因此,学历的高低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重要标准。
2. 保险公司对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
人才的多样化正满足了的需求开办特色保险业务,开拓了公司视野,为保险产品的创新提供了重要条件。
3. 工作经验被保险公司看好,是因为保险公司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比其它行业更加严格,正是由于人才在保险公司中的特殊作用,所以保险公司对工作经验要求特别严格。
4.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被保险公司青睐。一个具备交往、沟通能力的领导才能很好地
把组织运作好、管理好,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
5. 计算机操作作为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6. 英语能力也被保险公司看重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涉外保险业
务开展等,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在这方面的重要性自然就是不言而喻了。
7. 资格证书越来越得到重。对于《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等资
格证书,保险公司与相关机构都有要求。
三、个人能力优势与不足
在大学三年中,我对英语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掌握了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国家六级英语考试,口语也相对流利。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它本身的功用我们不可否认,其在保险业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涉外保险业务开展等,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这也是保险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需要。现在的保险行业岗位需要的不只是外语优秀的人才,还需要对计算机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计算机应用于办公领域,它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在保险业务中一个人独立完成,我在大学期间除了学好英语专业以外,还学习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并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了会计知识。
而在这个岗位中,保险公司对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一个团队通常是由多种人才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保险也不例外,保险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而其中以保险、金融、经济等专业为多,尽管现在我通过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对经济、金融类的了解还是很缺乏的,所以在这些方面我还存在了劣势,应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的努力。
四、个人职业规划
(一)近期规划个人职业规划:
我是一个勤奋好学,诚恳踏实、积极向上,有极强的责任心,善于观察,做事认真,易于沟通的人。这是我的优点,首先我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英语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可能的学习法律、计算机、会计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并考取“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或“通过北美准精算师资格考试”。
步入社会后,我会去中国平安或中国人寿等相关单位去应聘保险营销员的职位。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工作。从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提高业务的水平,以及学习相关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等知识。
(二)远期规划
我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想通过几年的在基层的学习与锻炼,最终成为一名保险行业的部门经理。我会在考取“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学习金融知识、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课程、电子商务、心理学等,是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
五、小结
现在,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国内的保险业被推到了直接面对国际资本竞争的前沿。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的保险公司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的人才的竞争是非常的。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生存和发展,国内保险公司必须寻找到更加优秀的人才武装自己。因此,我有志于进入保险行业。
参考文献:
1. 陈炯、寥译:《平安之道》,海天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 范恒山、管理年:《中国保险市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3. 王绍清、周天云:《中国保险投资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2003年1月第一版。
4. 《中国保险报》,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5-12发行。
5. 《保险行销》杂志,长春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6.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投顾问出版,2005年8月
出版。
第五篇:保险业调查报告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保险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财 ”变得越来越流行,逐渐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保险业更是遍地开花,以迅猛的速度流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但是目前保险业究竟如何?其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以下是我在暑期咨询调查家乡附近一些保险公司及业务人员所完成的保险业方面的调查报告。
一、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一)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2003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至2010年全国各地保监办、保险行业协会围绕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中,均能突出强调诚信。如中国人保几十年来秉承“稳健经营,笃守信誉”的经营思想指导业务发展;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泰康人寿认为“诚信在保险行业至高无上”;新华人寿在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领导公司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安保险公司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诚信在保险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为保险业界广泛认同,这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保险营销员曾一度以总体素质较低,诚信水平不高,社会形象较差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因而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营销员的诚信状况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目前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虽早在2002年就开展了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还有许多地下保单的现象在我国东南各大城市屡禁不止。
2.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
3.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4.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2008年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车贷险”骗赔案使财产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在寿险方面,一些边远地区的保险公司被迫停办医疗险正是因为无力解决投保人无病却常年称病住院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被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在广州的“车贷险”骗赔案中,曾经发现一家保险公司的6个支公司同时为一部车办理了保证保险。广州保监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车贷险”骗保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尚未共享有关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及汽车经销商的信息,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给投保人骗贷或一车多贷以可乘之机”。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导致了保险业的大规模扩军和营销模式得变化,而保险公司的增加和追求业绩的体制,导致了有些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惟保费至上,置公司名誉和客户利益于不顾,当然这也有保险公司的责任。另外,业务员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且不论这个指标是否经过科学测算,是否实事求是)不但有物质奖励,还可能加官晋爵,否则,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丢掉“乌纱帽”。同时,基层公司可支配的费用也仅仅唯系于保费收入,多收多花,少收少花,不收不花。这种政策导向驱使基层公司以保费规模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5.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质量和福利问题有待改善。代理人良莠不齐,很多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诚信问题,自身对条款不是很熟悉,然后对客户许诺口头支票,而没把产品的条款和利益以及不利的方面讲清楚,导致最后客户觉得上当受骗了,而延伸到对保险的不信任了,有不同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之间相互攻讦,让客户觉得代理人的素质低下。很多客户由于自身知识
不足,未能及时的使用自身的权利,单听代理人的片面之词,而代理人也未能及时全面的给客户一个解答,因而客户未能及时了解自身的利益保障,产生了最后申请理赔时招到拒赔的现象,让客户觉得保险是骗人的了。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业务员数量也急剧增多,保险公司不为业务员缴纳社保,不把业务员纳入正式员工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自然会导致骗保,还有投保容易理赔难的情况。
(三)解决方式
我认为,要改变这些现状,首先保险公司招聘代理人时应该更严格,把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道德诚信作为聘用的首要条件,一旦录用即要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不能只以签单数衡量绩效。然后在合同文书上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客户能更好的理解保险条款,防止产生一些上述的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保险公司和代理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客户灌输一个正确的保险理念,让客户真正的认知保险,认同保险。由于在权利对比上,客户是出于劣势的,所以现在国家的保险法也在不断完善,制定了更多有利于客户利益的条款。比如新的保险法里就新制定了一条“不可抗辩条款”,可以有力的保障客户的利益了,还有一些条款,代理人未就合同的免责条款向客户做详细解释的,该条款无效,以及投保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的代理权的,对代理人作出的超出代理权限的许诺,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而后再追究其代理人的责任。这些条款都能保障到客户的利益,维护保险市场的诚信经营。
ww w.Y k j.CoM文章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