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中华经典文化促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的实践
以中华经典文化促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的实践
【关键词】中华经典文化 农村初中德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56-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农村初中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社会新形势的要求,切实提高农村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呢?对此,玉林市兴业县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兴业一中)、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太平山一中)、玉林市兴业县高峰镇第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高峰二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开展了《中华经典文化与初中学校德育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将中华经典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并将其作为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实效的一个途径。
一、营造以中华经典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彰显什么,宣扬什么,代表了这所学校的追求、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是什么。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上述3所实验学校分别依据本校实际,创建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将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
(一)打造书香校园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3所实验学校均制定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即要求学生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在初中3年能够积累诗词曲300首、成语典故3 000条、美文名篇100篇,阅读名著100部。学校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旨在让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为了确保这一目标顺利实现,3所实验学校为学生定时开放图书室、阅览室,每个班级均开设有图书角,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比如,大平山一中在教室、走廊等张贴和悬挂唐诗、宋词、元曲中的经典名句,以及我国书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人物画像,整个校园充满了中华经典文化气息。再如,兴业一中在学校围墙、食堂及学生宿舍外的墙壁上,镌刻了古代孝亲敬老的感人故事,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
(二)建设文化长廊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讲,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所实验学校都建设了文化长廊,定期更新文化长廊的内容,如3月的主题是学雷锋;9月的主题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0月的主题是爱科学;11月的主题是体育文化节。将校园文化长廊建设融入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以德育渗透为主,突出了学校的德育教育特色。文化长廊融艺术与文化为一体,既有中化经典文化的底蕴,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提高了德育工作实效。
(三)创新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从不同侧面彰显了一所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情感、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因此,3所实验学校都规范了教室的布置,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比如,高峰二中在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时,改变了过去教室讲台上方的布置,在讲台上方分别添加了一幅图画和一个挂钟,班主任根据本班特点设计相应的励志标语。比如,九年级围绕中考备考设计标语,八年级围绕孝顺、感恩、守法设计标语,七年级围绕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设计标语,每个班级设计的标语都各有特色,如该校131班教室讲台上方张贴了“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上好学、读好书”的标语,教室左右墙壁张贴了由师生共同设计的“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生长、学会生辉”的标语。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品德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所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道德品质的优劣。为了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3所实验学校均给本校的每一位教师分发了《中国师德手册》《中国教师身心健康密码》,对教师进行强化学习,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比如,在高峰二中,全体教师以观看视频《经典教育,改变命运》的方式开启了“高峰二中‘以德促教 经典教育’活动”的序幕。通过观看视频,老师们普遍认为:中华经典文化对洗礼人的心灵、提高个人修养、提高德育实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定位,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树立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老师们还经常引导学生对照《弟子规》中的内容,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畅谈感受。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教育正在逐渐改变着该校师生的精神风貌,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在课堂中渗透中华经典文化教育
(一)在学科中渗透德育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3所实验学校在制定德育目标时,都把德育工作整体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当中,各科任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找准德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兴业一中开展的书法课程将中化经典美文作为书写内容,而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课时将中华美德故事设计成动画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接受美德教育。再如,大平山一中的老师们在上科学课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但收获了知识,还感受到了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真正实现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一目标。
(二)开设新课程
围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3所实验学校均开设了4类课程。第一,阅读指导课。主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指导学生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做简单的读书笔记等。第二,读物推荐课。为了让学生读到好书,教师可以不定时地给学生介绍某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或者朗诵一本书中的某个精彩片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第三,阅读欣赏课。借助阅读欣赏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精彩内容,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方式,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第四,读书汇报课。师生共读一本书,然后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可以请学生复述书中的内容,对作者提出的观点展开辩论,评点书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将看过的文章编成小品、课本剧进行表演。3所实验学校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上述的4类课程的教学。此外,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要对每个单元进行拓展,引入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一系列精品文章,由学生自主阅读。这样,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就可以同时在课内扩展阅读3―5篇同主题的精品文章,扩大了阅读量。学生通过阅读中华经典美文,举止变大方了,性格变开朗了,气质变优雅了。
(三)开发校本课程
3所实验学校充分利用本校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比如,兴业一中开发了校本课程《爱我一中》,高峰二中开发了校本课程《二中,我的家》,大平山一中开发了校本课程《校园文化一角》,在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中,3所实验学校均将中华经典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当中。
四、开展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系列活动
(一)常规教育活动
3所实验学校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革命领袖、民族英雄人物的诞辰纪念日、逝世纪念日等,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创设德育教育情境,开展多样化的德育主题班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比如:兴业一中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红歌,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迎国庆’书、画、征文比赛”,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再如,大平山一中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交通安全,文明出行”“文明礼貌月”“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节约用水、用电,反对浪费”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增进了师生的感情,陶冶了师生的道德情操。
(二)创新教育活动
1.开展读书活动。2013年,3所实验学校都开展了“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第二十届玉林市兴业县青少年爱国主义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教育活动。结合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3所实验学校给在校学生分发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中学卷》读本,并标注了诵读的时间,如利用早读或晚读诵读古诗文,还开展了“课前一吟”活动,学生在课前诵读一首古诗文,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营造了浓郁的古诗文诵读氛围。3所实验学校共3 000多名学生全部参与了读书教育活动,读书为学生提供了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展示自我的舞台,深受师生和家长的喜爱。
2.培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3所实验学校分别结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并将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在纪律、卫生、安全、孝敬、诚信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高峰二中每个月都开展“读传统经典,做好中国人”教育活动,该活动以观看视频、诵读《弟子规》、书写读书体会等形式开展,生动感人的案例阐释了何为善之根本、人之本性,培养了学生孝老爱亲、感恩爱国的优秀品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再如,兴业一中135班从学习《弟子规》开始,每天利用晚读前10分钟诵读《弟子规》,几个月下来,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3.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开展感恩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而且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3所实验学校分别给学生分发了《心怀感恩,放飞中国梦》读本,开展了主题为“心怀感恩,放飞中国梦”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比如,高峰二中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有“遵纪守法,让父母放心”“勤奋上进,让父母开心”“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等。在“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感恩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周末与父母聊聊天,给外出打工的父母汇报一周的学习生活情况,说说自己的进步、收获,加强与父母进行沟通。
4.校外活动引领成长。教育不是关起门来办教育,而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3所实验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比如,兴业一中以县老年人大学作为孝亲敬老实践基地,大平山一中以汽牛公司作为科技创新实践基地,高峰二中以农作物园作为劳动实践基地。每年3月,兴业一中会组织部分师生到老年人大学听取老教师的教育经验,9月组织师生到石南镇东龙村五保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激发了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实践证明,开发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活动空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013年以来,3所实验学校共3 200多名师生全部参与了课题实验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学校的宣传栏,经常张贴有表扬学生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感谢信,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形成了尊老爱幼、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中华经典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成为了加强和改进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措施。
(责编 欧孔群)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为先,和谐发展”的德育理念;必须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措施;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教,以德治校”的办学方略,培养“四有”人才,不断优化德育工程。在新世纪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四个始终”不改变,从严治校,在德育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在某些方面也不断的反思,才能有效地提高德育管理的效能。
一.高度重视,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首先是学校党支部、行政班子集体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管理工作要落实到实处;其次,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构。学校要建立分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学校把专门管理德育工作的政教处更名为德育处,聘请派出所所长为法制副校长。使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
一是要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二是要调动各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三是要调动管理人员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德育工作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进行考评奖励。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和奖惩,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扬了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严抓细管,落实德育常规管理
学校德育工作要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在各学科中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学校德育管理者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当前中学生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科学制定出学校德育目标,在各科德育途径中,学校一定要确保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地位,注重思想品德的教学,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要根本改变不少教师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毕业班不要”的倾向,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
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也是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的龙头作用,落实德育工作。学校支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工作的领导、帮助与督查,除认真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管理”、“雏鹰争章”、“升国旗”、“国旗下讲话”、“法制讲座”等常规德育活动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尊老爱幼、义务活动等,在多样化、丰富化、经常化的活动中,展开、充实学校德育工作。
四.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和谐、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窗、艺术墙、黑板报、读报栏、警示语、名人名言、校规、校训、业余团校、团队活动室、图书室等,有统一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则和标志,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周一校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充实、多彩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坚持开展德育活动,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首先、深入开展常规性量化教育管理活动。以创建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文明学生为载体开展活动,强化班级管理,促进了师生员工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一个团结、守纪、勤奋、创新的良好风气。文明班集体评比活动运转的各个环节,从信息输入到信息反馈必须有专人负责。反馈信息尽可能提高精确度,切合实际。天天检查,天天公布,月月评比,颁发流动红旗。树先进,扫歪风,净化校园。做到校风、学风、教风蔚然成风,好人好事不断涌现,雷锋精神在校园中才能得到发扬光大,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这项活
动就象一股强劲东风。东风入春化雨,这阵东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处处生机盎然;这场春雨滋润着学苑每寸土地,时时盛开文明之花。未成年人才能得到健康成长。
其次、严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从初一入学开始抓。每年秋季新生入学,学校就要进行规范性的新生训练,使新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第三、广泛地持久地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营造全校浓厚的文明气氛,在良好的环境中熏陶人、培养人、造就人。特别是利用重大节日,如元旦、“三八”、“五一”、“五四”、“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定期举办学校的体育艺术节,活跃校园的文明气氛。当前,特别要结合汶川大地震和奥运圣火传递的大事有效的对师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激发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这是学校德育管理最有效的途径。
总之,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必先优化学校决策和管理工程,培育良好的干部作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必须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依靠教师管好德育;必须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系统,形成强有力的德育工作管理合力;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才能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四有”新人。
王修南
第三篇: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浅见
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浅见
现阶段,农村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思想、文化、交通比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与教育方式,学校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据其特点,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校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首先是学校党支部、行政班子集体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管理工作要落实到实处;其次,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构。我校建立了学校、处室、年级组、班级四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学校把专门管理德育工作的政教处更名为德育处,聘请派出所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学校成立由支部书记、校长、分管校长、法制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学生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级,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行政办、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
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一是要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二是要调动各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三是要调动管理人员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德育工作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进行考评奖励。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和奖惩,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扬了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严抓细管,落实德育常规管理学校德育工作要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在各学科中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学校德育管理者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当前中学生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科学制定出学校德育目标,在各科德育途径中,学校一定要确保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地位,注重思想品德的教学,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要根本改变不少教师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毕业班不要”的倾向,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共青团组织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也是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的龙头作用,落实德育工作。学校支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工作的领导、帮助与督查,除认真
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管理”、“三好争章”、“升国旗”、“国旗下讲话”、“法制讲座”等常规德育活动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尊老爱幼、义务
活动等,在多样化、丰富化、经常化的活动中,展开、充实学校德育工作。
四.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和谐、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窗、艺术墙、黑板报、读报栏、警示语、名人名言、校规、校训、业余团校、团队活动室、图书室等,有统一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则和标志,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周一校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充实、多彩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树立整体观念,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学校、班级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建立经常性联系,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校外法制副校长”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实践证明,我校在德育管理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大大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同学友好、尊老爱幼的大好局面。
事实证明,加强改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要进一步结合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以研促教,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队伍
以研促教,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队伍
兴化市大邹初级中学 唐江峰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师德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化发展为抓手,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平台,以课程建设为途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机制形成为保证,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促进教师的自我进步、优化教师的实力梯队、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锤炼教师的行为能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基础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几年的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与想法。
(一)、以师德建设为基础,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
我们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提升高尚的师德修养,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规范教育行为,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用爱培育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领会教育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用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凝聚人心。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2、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外请专家报告,组织教师讨论,学习教育家的教育理念,从精神上带动教师,从德育内涵上引领教师,营造良好的敬业爱生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明师德,守诚信,有修养,重团体,树形象,讲奉献。
3、在校内组织“树立良好教师形象”活动。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并能落实到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树立榜样,挖掘典型,发扬事迹,用身边的小事感染人,用平凡中的精神激励人,通过制作展板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及家长进行宣传等。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全体教师,共建师德风尚。做到敬业爱岗、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锐意进取。
4、进一步制订相关制度规范教师师德。制定《兴化市大邹初级中学师德考核细则》,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一票否决”评估细则四个方面对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作出明确的要求。通过学习提高,通过榜样激励,通过制度规范,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并落实到平日的教育教学中,促使每位教师做到敬业爱岗、关爱学生、严谨治学、锐意进取。
(二)、以专业发展为抓手,促进教师的自我进步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更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行程中的“学者”。我们要倡导教师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熟、在创新中进步。
1、通过规划制定,塑造自我。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自己设定教学质量目标、制定拓展课和探究课的开设、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校本教材(练习)编写、公开教学等方面等计划,并就数学教学等方面做出规划。形成“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熟,在创新中进步”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
2、通过教学实践,提升自我。在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中、在课程改革的校本化实施中、在校本研修的交流学习过程中、在课题研究的分析反思总结中,让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吸收新的知识,实践新的方法,做出新的成绩。让教师深入感悟教学精髓,提升师德行为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课程执行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成为学校改革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践行者。
3、通过不断加压,完善自我。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知识结构制约了我们驾驭新课程的实施。面对这些新变化,我们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蓄,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就是要按照自定的专业发展计划来自我加压,并延伸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学生少吃苦,只能老师多辛苦。从公开课,到平常课,都视之为锻炼自己的舞台。
4、通过严格考核,锤炼自我。利用好学期和学年考核、教学过程检查、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家长意见反馈等考核形式,真确对待意见,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结果考核,还是过程检查,都要从中严格检验自己,总结成绩、发现不足。认真听取同伴、学生、家长的反馈意见。自评中审视自己,互评中认识自己,校评中鞭策自己。一次考核一次自我审视,一次自我调整,一次自我勉励,一次自我提高。逐步形成在思想上有理念,在行为上有方向,在教学中有创新,在效果上有提高的良好氛围。
(三)、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优化教师的实力梯队
我们要抓好教师的梯队建设,创设条件,促进各个梯队的教师都能不断发展。把不断学习、积极研究作为教师职业生存方式,成就教育教学的有力力量。
1、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造就“领头羊”、促进岗位成才。搭建多元平台,创造各种机会,让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提高,兼收并蓄。参加各级培训,有任务、有目标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有利于教师定向发展。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带头、核心、辐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进步。鼓励教学有个性,形成特色,成就风格,走向成熟,追求卓越。
2、重视年级组长队伍建设,形成学科建设的基础团队。年级组长是年级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教学业务的引领者。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态势对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组织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年级组必定有一个好的年级组长。而年级组长本身专业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校本教学研究内涵的开掘与功能的发挥。我们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互助的教研氛围,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
3、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让新教师在短时间内熟悉学校,熟悉工作岗位,明确并遵守学校各项制度、要求,制定培训计划,落实有关措施,从思想上、业务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认真抓好师徒结对工作,切实的提高数学青年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业务水平,尽快熟悉教育教学规律,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逐步形成“阶梯式培养”的体系,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的专业化水准。
(四)、以校本研修为平台,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
我们要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中,结合学校实际有效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研组功能的优化,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丰富教研活动的形态。
1、搭建教学研究平台。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突出“研”字,开展教师自主的“反思研究”,备课组互助的“课例研究”,教研组集体的“主题教研”教研活动。探索以“研教型”教研组建设为核心的同伴互助、有效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升教师的校本研训实效和课程执行力。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让参与者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影响,从而达到统一思路,共同提高的目的。
2、搭建教学论坛平台。以论坛交流为基础,展开教育教学的探讨与交流,促进教师互相启发与帮助。展开教育教学的归纳与思索,让教师小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激发他人的教学智慧,进而由点到面,带动整体的进步。以阶段小结为基础,采用案例研讨与分析的方法。选取一些本校优秀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案例,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分析,让教师了解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或客观地评析他人的教育实践与学习他人的教育经验。
3、搭建校刊交流平台。创造条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教师乐教、互帮、相研的工作环境,展开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教师的教与研创设平台,进行指导。鼓励教学实践交流和研讨,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展现教师在德育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思路,让学校校刊成为教师们展现自我成果,学习他人优点,提升学校质量的沃土。
4、搭建专家引领平台。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在专家引领中实践,在自我反思中研修、在同伴互助中教研。每学期都能让教师有走出校园学习的机会,每学期都能请专家进校园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指导。请有经验的老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让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前行,主动实践、知行统一、努力寻求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的方法,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
(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准
我们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直面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问题,开展科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反思,不断提高,激发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能力。
1、开展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师资队伍优化的研究》成果的推广,深化“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边实践边提高,加大课前的投入、加强课中的训练、落实课后的辅导、把握作业的效果、提高考试的成绩。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在学习、探讨、交流后,进一步完善此种教学模式。
2、结合小班化教学实践,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构建活力课堂,探究有效教学。直面学校学生现状,不抛弃,不放弃,抓两头促中间,分层递进、提高实效,授以学法、奠基学力。花力气在学生的“练”字上进行研究实践,要探究讲练的结合,寻找讲练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缩小群体差异,给分层教学赋予新的内涵。提升合格率,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坚信只要与时俱进,立足本职,就一定能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队伍。
第五篇: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陈绪武)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摘要】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高度重视,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严抓细管,落实德育常规管理。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树立整体观念,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德育管理明确责任严抓习惯环境育人密切合作
农村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思想、文化、交通比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与教育方式,学校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学生面对相对落后的生活环境与绚丽多彩的外部环境,既兴奋又烦闷,想摆脱依赖,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追求实惠,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或长辈的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再加上某些特殊的外部因素影响,形成了农村初中学生较城市学生相对严重的问题行为。据其特点,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校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首先是学校党支部、行政班子集体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管理工作要落实到实处;其次,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构。我校建立了学校、处室、年级组、班级四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学校把 1
专门管理德育工作的政教处更名为德育处,聘请派出所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学校成立由支部书记、校长、分管校长、法制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学生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级,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行政办、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一是要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二是要调动各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三是要调动管理人员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德育工作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进行考评奖励。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和奖惩,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扬了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严抓细管,落实德育常规管理
学校德育工作要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在各学科中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学校德育管理者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
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当前中学生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科学制定出学校德育目标,在各科德育途径中,学校一定要确保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地位,注重思想品德的教学,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要根本改变不少教师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毕业班不要”的倾向,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
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也是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的龙头作用,落实德育工作。学校支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工作的领导、帮助与督查,除认真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管理”、“雏鹰争章”、“升国旗”、“国旗下讲话”、“法制讲座”等常规德育活动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尊老爱幼、义务活动等,在多样化、丰富化、经常化的活动中,展开、充实学校德育工作。
四.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和谐、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窗、艺术墙、黑板报、读报栏、警示语、名人名言、校规、校训、业余团校、团队活动室、图书室等,有统一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则和标志,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周一校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体现了学
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充实、多彩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树立整体观念,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学校、班级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建立经常性联系,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校外法制副校长”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
实践证明,我校在德育管理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大大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同学友好、尊老爱幼的大好局面。事实证明,加强改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要进一步结合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1.《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德育工作文件选编》西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