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警大队调研文章
交警大队调研文章范文
一、大队基本情况
二、主要工作成绩
今年7月份,大队人员调整后,迅速确定了“建一流警队,创一流业绩,一年创建全省一等平安畅通县,三年创建全国平安畅通县”的工作目标,创新明晰了“五化五提升”的工作思路。大队支委带领全体民警,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不断推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工作预安制度化,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积极推行工作预安销号制度,提高了执行力。事前预安促任务。出台了《月工作预安落实销号制度》,每月由大队将各项工作预安至下属各单位。8月份,车管所对刚启动摩托车上户业务的六中队预安办理摩托车上户登记120台,六中队克服地处偏远、业务生疏等重重困难,当月完成摩托车上户登记136台。事中督导促进度。由预安办对预安工作进行跟踪检查,掌握工作动态,月末通报全队,每月定期队务会议,对工作预安落实销号情况进行集中讲评,督促工作进度。事后销号促落实。将工作预安销号纳入单位综合考评,对预安工作未及时销号的,当月扣分通报,并继续挂号、限期完成,直至销号。为防止考核不实,制定了复核追责制度,对预安工作中弄虚作假行为从严追责。
(二)安全宣传社会化,提升交通文明程度
大力推进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提升交通文明程度。借东风强保障。以全县“三创四化”(创卫生县城、创文明县城、创省级平安畅通县,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活动为契机,争取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建立了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与交警直播室,在106国道县城区南门口建立了交通安全宣传电子广告屏,整合“三联”(联防、联管、联治)工作和三类协管员(交通、城管、治安协管员)300余人,强化了安全宣传社会化保障体系。借平台营氛围。有效运用电视、广告牌、宣传资料、手机短信等宣传媒介宣传交通安全新闻事件、法律法规、案例剖析等知识,在交通频道制作专栏58期,在城区增设宣传专栏27个,上门送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送交通安全宣传手机短信5万多条,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借他力聚合力。根据县委、县政府“三创四化”要求,联合县直部门单位及社会各界大规模开展交通违法规劝活动。7月份,县委书记邝邹飞、县长胡湘之先后带领县直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在县城区开展交通违法规劝活动,主要规劝行人横道不走斑马线、机动车闯红灯、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7月以来,全县县级领导分片分线带领有关部门上街规劝交通违法行为万余次。
(三)路面控制常态化,提升道路畅安水平
坚持上路执勤,加强路面控制。警力常屯路面。城区开展早勤,在县城区主要街道、学校门口设臵10个固定值勤点,每周一至周五早上上岗值勤。镇区定点值勤,由各交警中队在辖区集镇镇区设臵值勤点,在逢墟、重大活动等交通重要时段,定时定点值勤。夜间轮流巡逻。每天夜间由1名大队领导带队对106国道与县城区主要街道巡逻。整治常除乱源。先后开展了机动车涉牌涉证交通违法、“三无”摩托车专项整治、酒后驾驶专项整治、县城区“三创四化”交通秩序整治、乡镇镇区交通秩序整治等专项整治,查纠交通违法4万多起,处罚近万余人次,其中涉牌涉证1105起,查获盗抢机动车5台,两项工作指数均位居全市第一。联治常排隐患。联合公路、交通、安监等部门对危险路段、事故黑点与客运企业、营运车辆、校车联合开展排查,排查危险路段18处,事故黑点2处并全部治理到位,清理路障25公里、消除“光头路”10公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2台客车与25台校车下达了消除通知书。另外,今年来,县财政共投入专项经费500多万元,新增6处交通信号灯控设施、增设标志标牌356块、施划标志标线
(四)队伍建设正规化,提升交警整体形
严格按照“三基一化”工程建设要求,不断强化队伍正规化建设,提升交警队伍整体形象。坚持制度建警。以《交警队正规化建设标准》为蓝本,制定了11项内务管理制度,对执法执勤、纪律作风、内务卫生、窗口服务等队伍管理各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坚持培训提质。强化政治培训,每周星期五下午组织民警开展《正规化指南》学习应用培训。深化业务培训,举办业务培训班5期,分期分批组织各个业务岗位民警进行集中培训。强化随岗轮训,改每月一训为每周一训,对全队变换岗位的民警进行了一次随岗培训。坚持规范执法。开展了以“执法公正”为主要内容的执法问题排查治理工作,着力排查治理执法问题200余处。推介执法先进典型,确定一中队事故处理岗为示范执法岗,单永杉等3名民警为执法标兵。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对执法过错的2位民警进行了诫勉谈话,并各扣除执法养廉基金200元。坚持示范引路。按照“树典型、创示范、示范引路、争创一流”的队伍建设思路,以二中队为示范创建单位,大力开展“亮化工程、多能工程、制度工程、新措工程”四大工程建设,致力打造示范交警中队,高标准引领交警队正规化建设。9月25日,副支队长李阳专程到二中队视察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决定近期组织全市各大队前来参观推广。
(五)便民利民最大化,提升群众满意率
以深入推行便民利民措施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前移窗口解民难。大力推行摩托车管理向中队延伸,把车管窗口最大限度地向老百姓前移,在5个农村交警中队启动摩托车上户办证业务。推行“流动车管所”服务,定期深入乡镇村组、企业单位上门为群众办理牌证,让广大百姓享受到“家门口”车管服务。拓宽业务排民忧。拓宽车管业务服务,争取小车上户落户攸县,开通了申请驾驶证、行驶证换证、补让等业务。拓宽事故处理业务,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处赔工作机制,方便群众快速处理交通事故。拓宽违法处理服务,在大队交通违法处罚中心设立了异地违法代办窗口,为老百姓处理异地违法提供方便。优化服务暖民心。推行“一窗式”服务模式,老百姓可以在任一业务受理窗口一次性办结业务。广泛推出服务举措。推出了上门、预约、延时、留办、代办等服务举措,极大方便了群众办证办事。
第二篇:调研文章
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是近几年中国银行业快速繁荣的重要标志。中国国内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正沿着世界发达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轨迹,由传统的存贷业务逐步转向综合理财业务。在农业银行正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并确立了“面向三农、商业运作”市场定位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个人金融业务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显得犹为迫切和重要。
一、个人业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客观上,由于农行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加之自身基础薄弱,资源短缺的矛盾也很突出,制度安排受到很多影响,短时期很难达到同业水平。但从深层次透视,自身的观念和手段方面差距确实存在,发展中的问题难以回避。
(一)个人业务的战略地位不突出,优先发展不坚决。一项工作和一项业务在企业的战略地位,直观上主要体现在领导是否重视和政策是否倾斜。农行自总行提出“办最大零售银行”、“个人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已是好几年前的事,但几年过来,却无多大实质性的行动。部分基层行完全把个人业务部门等同储蓄部门,对于基金和一些新兴的个人金融产品知之甚少,对个人资产业务片面夸大风险、惧怕责任、避之不及;个人业务部门力量薄弱,很难履行个人业务整体管理职能;一些重要的零售业务基础建设迟迟不能开展,如个人业务理财队伍和客户经理的组建与培养、理财中心和个贷中心的建设、网点建设的统一规划、柜员和客户经理的考核激励等等。
(二)队伍建设滞后,从事个人业务营销人员总量严重不足与整体素质不高并存。一是基层行的网店人员配备不足,(四)个人业务渠道建设严重滞后,网点营销功能低下。在分销渠道上,尽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物理网点建设的落后和网点功能的低下,已严重影响了业务的营销。一是基层网点功能单一。随着全行市场营销层次和信贷审批层次的不断提升,基层网点对自身的功能和定位出现了模糊认识,基层网点功能趋于单一化,仅仅履行着单纯的“存取款机”和“交易结算中心”的职能,大部分基层网点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组织存款上。二是网点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客户经理和大堂经理严重短缺,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力量。临柜人员普遍吃紧,而备用人员少。三是网点内部功能设置不合理。网点改造、装修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多停留传统模式,不能体现新时期“客户分层、功能分区、业务分流”的原则,“良币”、“劣币”不分,对客户沟通和营销困难。
(五)个人业务高端客户维护和营销体系不完善,经营效率不高。整体来看,一是缺少先进的客户评价管理系统。二是缺乏有实质性的贵宾客户优惠方案。三是缺乏公司与个人业务联动营销的行动体系。四是缺乏专业化的个人客户经理队伍。
(六)个人业务制度建设落后,流程繁琐。基层行普遍感受部分制度过于严格,业务流程繁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业务的发展。例如:个人生产经营贷款限制条款太多,审批流程冗长;柜台业务中授权的业务太多。据调查统计,平均一个网点办理的业务中有20%
以上需授权,致使不仅办理速度受制,而且出现“复核制”向“柜员制”后业务监督人员的多于临柜人员的问题,进一步加深了柜员短缺的矛盾;基层经营行授权太少,营业网点无权处理存单质押贷款等风险极低的贷款业务;不分客户类别、偏好,取消“卡折合一”等等。由于缺乏对这些问题深入细致的研究,往往演变成决定成败的重要“细节”。
二、加快个人业务转型的措施
个人业务是基础性业务,其持续发展能力强、风险低。必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战略性思维对待个人业务,坚持把加快观念转变和业务转型作为根本出路,用统筹安排、综合治理,重点强化渠道、机制、产品、队伍建设等四大基础作为根本方法。
(一)加快经营观念转变,切实执行个人业务优先发展战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到2020年人均GDP翻二番”,为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农行的基本条件和自身优势也适合“零售银行”定位,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缩短和先进的同业的差距,必须着力调整业务经营发展战略,明确和一以贯之地执行“个人业务第一”的发展思想,确保“三个优先”。一是在经营理念上做到优先发展。只有把个人业务做优、做大,才能真正让业务经营持续健康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竞争中成为佼佼者。要坚决让“资产决定负债论”退出舞台,坚定做大负债业务、做强中间业务的决心。二是在资源上做到优先配置。从服务设施改造、财务管理费用、人力资源配置、奖励评先晋级等各方面保证个人业务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和集中财务费用,装修和改造好存款余额多、发展潜力大的一线网点服务设施,提升网点市场形象和服务品牌的竞争能力;在财务管理费用上,进一步加大对个人业务的配置力度,体现个人业务重心地位;在业务综合考核上加大个人业务在综合业务指标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实现由注重存款数量与费用配置考核向业务发展与客户拓展、维护指标相结合的费用配置考核转变;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推行个人业务优先的重点保证措施,优先充配各级个人业务部门力量,选聘和足额配备好个人业务客户经理,优先选聘好网点大堂经理,并在管理、考核、考评、晋级上提供优先发展措施,确保个人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三是在组织执行上做到优先实施。现代的竞争是“速度制胜”,比谁学得快、创新得快、改进得快、实施得快。个人业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零碎性、突发性、广泛性,往往牵涉到很多方面、诸多部门,而目前个人业务部门自身解决能力有限。在省、市级行设立个人业务协调发展委员会,定期举行工作会议,做到个人业务问题研究的经常化、个人业务问题解决的高效化、个人业务市场信息响应的快速化。
(二)促进四大转变,加快业务发展方式转型
1、由单纯抓业务向抓客户转变。坚持把客户作为业务的基础和源头。以“先予后取、抢占市场”的策略,尽快修改《贵宾客户管理办法》,出台有成本优势的优惠措施,努力扩充理财中心和贵宾窗口等贵宾通道,最大程度地吸引客户眼球;以“大行德广、伴你成长”的经营理念,大力发展个人生产贷款、个人综合授信业务和个人理财业务,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和投资理财服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同时,细分客户市场,采取差异化营销措施,拓展和培育一批高价值客户。从区域上城区各网点要以高档社区为重点,农村行要发挥在县域的优势,巩固和扩大在县域的金融主导作用,务必要做优、做强、做大、做稳农村市场;从行业上要将具有垄断性、系统性和集团性客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行业客户作为营销重点;从职业上要把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公务员、企业高管、有专业特长的自由职业者作为营销重点。按照“零售业务批发做”的要求,抓龙头、抓重点,密切跟踪各类临时性、集中性资金投放划拨信息,如新农村建设中各类财政性资金的代收代付等;要充分发挥优质客户管理系统的作用,实现客户的有效拓展和维护。
2、由抓单一的产品营销向抓综合理财服务转变。正确把握各种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充分发挥各种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客户营销与管理上要正确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要从培养客户对农行的忠诚度的角度出发,考虑不同层次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中长期收益,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培育对农行忠诚度高的潜在优质个人客户群体。要区别不同客户,积极营销证券资金第三方存管、开放式基金、本利丰等保值增值或高风险、高收益产品。通过农行与客户的利益双赢与长期合作,培养客户对农行的忠诚度,从而提升客户中长期对农行的贡献率。
3、由传统业务产品向新产品业务营销转变。新产品代表了一种先进的市场理念,先进的科技手段,超前的市场发展取向,客户的价值需求。新产品的推出也是优质客户重新洗牌的良好机遇。它同时也支持和提升了传统业务。通过考核体系的调整和经营观念的灌输,把传统业务与新业务结合起来,并促进其优先发展,使新业务的贡献快速得到体现,并带动员工队伍思想观念的更新。
4、由主攻城市业务向城乡并重转变。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农行在城市业务竞争并不占优,而农村市场是主要的储蓄存款增长区域,且农村市场蕴藏着很大潜力,必须增强农村网点的营销服务功能,提升农行对农村市场的吸纳和制导能力。农村市场既是农行“面向三农”股份制改造的政策要求,更是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充分发挥农村市场在吸纳和聚积资金上的重要作用,完善农村网点综合营销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农行在农村地区的品牌,产品优势,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对资本市场反应滞后的情况、个人理财产品相对而言还是空白的现实,要加快对本利丰、开放式基金等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与渗透,大力在农村地区抢夺优质客户资源,扩大市场份额。
(三)坚持分层、分类指导,全面改进考核方式
管理行对下级行的考核,要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战略定位和股改定位,体现“二个突出”。第一,突出个人业务的考核。原则上,可按上年个人业务在所有业务中的贡献度测算考核权重。第二,突出综合考核。将个人客户资产类的金融业务,包括现有储蓄、基金、国债、保险、本外币理财产品捆绑以营业总额考核。并对未来推出的新的理财产品,如黄金业务,实行及时“递补”的政策,只要推出,立即纳入捆绑考核。
对客户经理实行绩效考核。以客户经理管理的客户对农行的满意度(忠诚度)、对农行的利润贡献率大小为主要考核指标。考核客户满意度(忠诚度)以客户在农行的保留率为考核依据;把客户在农行的存款利差(与上存资金比较)、贷款利差、银行卡透支或消费收益、代销基金或国债创利等客户个人综合创利总计分,作为客户对农行贡献率考核;同时增设优质个人客户当年新增率和新增客户创利指标。综合测算客户经理的综合业绩,把综合业绩与客户经理工资挂钩,严格考核兑现。以营业网点为单位,对优质个人客户保有率和优质个人客户新增率二项指标按一定权重纳入对营业网点单位存款组织工作的考核。
对柜员严格实行产品计价和业务量计酬。拿出部分奖励工资和发展费用,针对各类业务的边际利润水平确定计价标准,按“谁营销、谁受益”的原则,及时考核分配到人。要通过开发与ABIS实行联动的服务评价器,建立星级柜员评价体系,将服务评价结果作为柜员工
资计酬的重要指标,制定柜员组织存款的激励方案,把柜员的服务、业务量、贡献度以及产品营销与计酬体系结合起来,从机制上激发柜员搞好服务、主动营销。
(四)重视分销渠道建设,加快网点转型
第一,要加强网点建设的统筹规划。在省分行和二级分行成立专门的渠道管理部。由渠道管理部从宏观和全局出发,制定基层网点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全行基层网点的发展战略和业务规划,谋划机构网点布局,改进网点功能和业务流程,整合营销渠道,提升网点形象,提高基层网点对目标市场的冲击力。根据目前全行机构网点的布局、分类和功能等现状,结合“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市场定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别城市网点、农村网点、综合机构、特色网点等,明确全行基层网点的发展战略、定位和目标,统筹推进全行基层网点转型和功能建设。
第二,要加强网点功能建设。一是加快推动基层网点由“交易结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提升网点功能,首先要将基层网点从简单、被动的存取和单纯的支付结算工作中解放出来,采取有效措施分流低效客户和低效业务,关闭部分低效网点和窗口,减少相应柜员,充实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理财师等业务引导、咨询和产品销售力量,提升基层网点的营销功能。通过网点追求目标和执行力量的转换,推动基层网点由被动的交易结算中心向主动的客户关系管理中心转变,由简单的交易结算场所向银行产品的传播和销售渠道转变,由单纯的成本中心向全行最基础的营销中心和利润中心转变。二是加快推行网点分区,提升对目标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实践证明,实行分区服务,能够有效分流低效客户和低效业务,明显优化业务流程,集中精力为目标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尽快出台统一的基层网点功能分区改造标准,分批逐步对基层网点进行功能分区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城区现有网点、新建网点、即将迁址和装修改造的网点,按照全面分区管理的理念进行规划和改造。通过分区,改变柜台功能雷同、客户随机到柜台办理业务的无序状态,通过大堂经理和排队机,引导不同层次客户在不同区域办理不同的业务,利用理财区和贵宾区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优质高效增值服务,利用低柜区为客户办理无需现金的复杂交易和咨询业务,通过自助区分流小额存取和转账、缴费等简单交易和低端业务。对客流量和业务量较大,但受场所限制不具备全面分区的网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尽可能分流低效客户和低效业务,尽可能满足高端客户金融需求,尽可能腾出人员、时间和精力从事营销工作。对发展潜力较大,但无人力资源,把培训作为重要的资本投入,通过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相关制度,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对农村网点,要积极适应农行股改定位,充分运用总行政策,加快“亮化工程”建设,保持在县域的大行形象,维护品牌优势。三是加快网点人员的转型。重点是尽快配备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和大堂保安,大型网点要配置专门的个人理财顾问,增强营销力量;建立内部学习和淘汰制度,让柜台员工不断“充电”,熟练掌握业务产品特性和操作技能,由纯操作型人员转化为操作和营销相结合的综合营销人员。
第三,对全行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完善。合理的制度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认真借鉴同业做法,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个人综合授信贷款为主导产品进行营销,尽快统一各项业务的要件,最大限度地简化办理业务所需的有关资料和手续。进一步改进业务流程。在支行设立小额信贷业务审查审批中心,小额信贷业务可以按照客户经理调查,审查审批中心审查,有权审批人审批的流程办理,减少业务办理环节,提高业务办理时效。推动CMS网上决策系统单轨运行,充分利用科技系统,提高信贷决策效率。按照“公司业务上移、零售业务下沉”的思路,适当增加对基层网点的转授权限,将小额信贷业
务调查权转授到具有相应能力的综合网点,恢复对重点金融超市的小额信贷业务审查审批权限。
第三篇:调研文章
调研文章
党员先进性学习体会—为民、务实、清廉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是指党的先进性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着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它反映在党内,有很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反映在社会上,有很强的社会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它具体地体现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这种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由党员个人的表现来体现。因此,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务实、清廉,首要是为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要把为民造福作为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无论是开展调研、制定政策,还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都要切实把人民群众是否高兴、是否满意、是否答应,作为根本检验标准来衡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人心换人心,感情换感情。有了爱民之心,群众就会支持党的工作,缺乏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政为民就是一句空话。常言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间”。我们应当努力做到亲民爱民,感情上贴近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追求,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最高目的,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解民忧,实实在在帮民富。
为民、务实、清廉,根本在务实。务实,就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就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干事业、做工作有不同的干法、做法,其效果却大不相同。党和人民对干部的要求是:真干而不是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为党和人民而不是为自己干。这是衡量干部是否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履行好领导职责,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要纠正“只图虚名,不务实效”的坏作风,坚持经常到最困难的地方,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务实,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为民、务实、清廉,清廉是关键。清廉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当干部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坚持以廉为重、正派做人、坦荡为官,从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方面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保持清正廉洁。事实证明,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由此也造成了一些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不满情绪。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从生活上防微杜渐。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社交
空间日益拓宽,如果不以“先进性”的要求规范约束自己,很容易使权力成为腐败的条件。对此,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警觉,做到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丰富自己的涵养,提高自己的境界,保持自身良好形象。
为民、务实、清廉,这三条都与“先进性”相联系,都是“先进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四个多样化”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增强作为先进分子的责任感,检查自身存在的差距,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表率,群众的表率。
第四篇:调研文章
调研报告的范文
(一)为了改造、提升玉林城区各大专业市场,重塑玉林商贸形象,促进玉林商贸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由区建设局牵头,工商、税务派员参与组成建材市场调研工作组,于11月25日—27日对XX市建材市场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以走访、实地考察等形成进行。两天来调研组分别走访了XX区国家税务局第三分局、XX区地方税务局第三所、XX区工商局环北工商所、XX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环北市场服务部、以及搪瓷瓷砖、卫生洁具、建筑钢材、水暖器材等业主各十户,实地考察了XX市建材市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场的基本情况
XX市建材市场,原名玉林建材家具市场,由XX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于**投资兴建,并负责管理。市场是集建筑材料、摩托车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市场,是XX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市场位于XX市一环北路中段(一环北路307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北能便捷通达广州、湛江、茂名、XX、北海和南宁、柳州、桂林、贵港、梧州等地,进入市区乘坐15路公交车可直接到达。
综合市场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建材市场部分约6万平方米,摩托车市场部分约4万方米。建材市场有围墙包围,呈封闭式,内部道路宽畅,建设和安装有卫生保洁、仓储保管、金融、通讯、消防等一流的配套设施,聘请有治安保卫、运输装卸队,大小货车24小时可以装卸货物,服务周到,治安状况良好。
市场建筑面积29108平方米(包括:商住面积4020平方米,仓库面积3060平方米,经营面积22028平方米),共有门店500间。市场最初为经营副食、五金、旧货、兽药等行业的综合性市场,到一九九六年最终发展成为专业性的建材市场。市场开业之初,已有XX、XX、XX、南宁、柳州、贵港、钦州、北流等省市的经营户180多户进场经营,虽有的经营业主在中途转手,但门店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市场经营的产品主要有产于XX佛山等地的塘瓷瓷砖、水暖器材、卫生洁具、厨具、五金制品、防盗门、建筑涂料、石材,和产于柳州、XX萍乡、XX水城、XX昆明等地的建筑钢材等,共有上千个品种,商品门类广泛,品种齐全。商品的销售网络覆盖整个XX市,部分的商品销售还辐射附近的地区,如贵港、桂平、岑溪、合浦、浦北、灵山等县市。据统计,目前市场的日客流量在10000人以上,年成交额约达3亿元,年上缴税金310万元,其它征费约70多万元。
经调查,建材市场目前铺面利用率达99%以上,销售量基本能满足玉林附城地区的居民需要,但由于其面积有限,规模小、档次低,周边缺乏扩展空间,进一步发展潜力有限。
二、市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全面调查了解发现建材市场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发展定位不够高,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玉林有着悠久的商贸历史和较好的商业发展前景。而建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其发展战略定位不是很高。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市场建设档次不高,大部分建材经销商虽能够归行入市,但是经营方式仍停留在摊位式经营,商品以低、劣居多;二是市场销售覆盖面不广,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多销在本地,及周边一些县城,知名度低,辐射范围不广,销售量有限,影响力低下。
(二)政策法规配套跟不上,进一步发展受阻。表现为:一是行政引导不力,造致了市场分散。当前XX市区内还有很多建筑材料店铺未能归行入市。如公园路上的建筑涂料店和其它各种装修材料店,工业品市场附近的管材店和灯饰店,清宁路上的铝合金(不锈钢)窗(门)店等等。市场的分散既不利于市场的管理,也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市场品位的提升。二是征费政策过紧,各种征费过高。行内业主普遍反映,本市场与XX的佛山、东莞、顺德、珠海、湛江、茂名以及区内百色、钦州等地的同类市场相比,同类征费偏高,这无疑会打击业主的投资信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市场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门店(货位)面积大小不一,不合适。业主普遍反映是小户不够用,大户用不完。二是钢材货位场地没有硬化,场地沆洼不平,积水疏排不畅,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三是无地磅设施。四是仓储设施不配套,仓库容量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要。五是缺乏对装运队的有效管理。六是生活设施不配套。
(四)地理位置已不相适XX市发展要求。市场建成之初,其地理位置尚属城郊。随着二环路的建成以及城区的扩展,目前市场已进入市区之中。承载建材商品的重(大)型货运车辆将不再适宜进出市区内的市场,在市区内设置建材市场,一方面对其自身发展是一个限制,另一方面影响到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到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三、建议
根据当前建材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组结合调查到的情况认为必须重新建设我市建材市场,这是因为:
1、鉴于当前二环路的建成、城区的扩展,现在的建材市场已进入了市区之中,承载建材货物的重(大)型车辆将不能再在市区内自由进出市场以及现有的建材市场离铁路和公路交通要道太远,运输不方便。
2、现有建材场建设的不规范、不集中,仓储保管、生活办公设施不配套,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求。
3、经营户在市场内切割瓷砖和切割铁制管材时的噪声污染和尘粉污染超标,严重影响了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4、目前现有的建材市场销售状况已饱和,规模小、档次低,周边缺乏发展空间,已不适应当前城市建设速猛发展的需求。
因此现有的建材市场已不宜再继续留在闹市区中,必须重新选址,整体搬迁。
(一)建设新的建材市场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
1、市场定位。新建市场应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要求,建设成为玉林城区范围内唯一的综合性建材经营地,成为专门、集中、门类广泛、品种齐全、管理统一、服务优质的专业市场,成为凭借玉林传统的区位优势,充分展现岭南商贸都会魅力,有品位、上档次、有影响力的专业建材市场;进一步建设成为两广及中南地区以建筑材料为主,集展示、交易、信息、仓储、服务为一体的建材贸易集散中心。
2、新建市场选址。建议选择设置在二环路北流路口至秀水收费站之间路段的北侧或在苗园路石子岭附近。主要是因为建材产品多属体重量大产品,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而该地段铁路和公路运输交通方便,空地较多,便于建设和使用,同时也可拉动该地段的经济繁荣和劳动就业。此外,新建市场近邻的新体育馆,对今后组织开展商品会展活动也相当有利。
3、建设规模。新建材市场占地15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4、5万平方米,仓库面积3万平方米,营业门店设计为二层,上面为办公室、住房,下层为经营门店,仓库设计为单层。新市场经营门店为1500个,年销售额为5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销往桂南及粤西地区。
4、新建市场投资。新市场预计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置地费用约1100万元,建筑费用约3400万元,建设资金可由市场服务中心独立投资兴建,也可通过招商引资,实行股分制进行经营。
5、市场的管理和经营。市场的管理既可保持原有模式,继续由市场服务部负责,或是实行股份制,由股东董事会负责实施经营管理。经营方式采取先进的敞开式、超市式经营,里面经营商品齐全,基础设施配套齐备,实现“一站式”采购,提供细致周到的售后服务。
(三)建设新的建材市场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协调,组建市场管理体制。主要由市政府牵头,协调规划、建设、市政、工商、税务、XX区政府以及市场服务中心等部门,组建市场建设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市场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的领导,加强对市场内外关系的协调和管理。调研报告的范文3篇3篇调研报告的范文3篇3篇
2、加大行政引导和管理力度,扩大市场规模。加大行政引导力度,将城区范围内与建筑业相关的、分散的专业门类店归行纳市,迁入建材市场之内。如公园路上的建筑涂料店和其它各种装修材料店,工业品市场附近的管材店和灯饰店,清宁路上的铝合金(不锈钢)窗(门)店„„等等所有分散的经营户一律引进市场内经营,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活力。
3、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帮助建立建材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帮助协商解决经营业主之间的矛盾,协助组建专业的装卸、搬运、运输队伍的作用。制订出台统一管理和统一收费标准,除按服务内容收取相应的服务费外,在征费上免收业主地(铺)租,降低经营户的经营成本。出台相适应的优惠政策,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稳定和吸引厂家直销商和其他经销商进驻市场。
调研报告的范文
(二)高中青年教师对工作幸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这种情况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党政领导、学校领导的进一步关注。
一、当前欠发达地区高中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 从整体和本质上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青年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家乡,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充满热忱;他们思想敏税、刻苦耐劳、勤奋好学、积极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师已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中成为骨干或学科带头人。有的还承担着省、市级重点攻关项目,成为当地教育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生力军。但是,也不可否认,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还存在着不少应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思想开放,关注政事;热心改革,反对腐败。但关注中夹杂着冷漠,热心中隐含着观望,期待中蕴藏着忧虑。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青年教师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际利益,亲眼目睹改革给周围带来的巨变,他们中的大多数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希望通过改革,为自己创造一个适于自身发展和成才的环境,有个能公平竞争,不论资排辈,不搞“阶级斗争”,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机制。
高中青年教师对党和政府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廉政建设表示拥护,但对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绩评价比较低调,认为“力度不够“,只流于形式。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师存在偏激情绪,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人对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发展不够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教师也大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部分教师还参加了研究生主干课程班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他们有关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在业务上有很大的潜力。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和基层工作体验,表现在认识上存在片面,态度上不够积极,政治上不够成熟。所以在付出与回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有时会陷入误区,影响了钻研业务,加强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消极低落情绪。
3、具有青年人和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作为青年人,他们血气方刚、热情奔放,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作为知识分子,他们知识丰富、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他们在业务上大都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有较大的抱负。实践证明一个知足常乐、胸无大志的人一般不会胜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师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有所作为。但高中学校里知识分子成堆,优胜劣汰,必须具有竞争意识,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紧迫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在目标设计和现实生活中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骛远,对现实的困难估计不足,而惰性和依赖性的意识行为又使他们对克服困难缺乏勇气和信心。当所处环境与自己的设想出入较大,或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时就常常表现出消沉、失落、苦闷,以致产生调离原校的想法。
4、学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的内外部环境令青年教师失望。许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包括学校只是口头上重视教育事业、重视知识、重视青年人才、重视工作业绩,事实上却人浮于世,在分配制度上变相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在职称评聘制度上又论资排辈,评价失准,人为“炒作”;法律赋予教师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优越性得不到兑现;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少斤缺两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例如某县市高中段教育进行市财政拼盘中,教师的工资构成中校发部分竟达到75%以上,房补是没有的,公积金是自交的。在劳动保障体制改革中把教师这一适应性差的行业首先推向社会,向社保所交养老金,而且自交养老金额度大,工资明加暗扣,教师的劳动价值得不到社会真正的认可,甚至“内耗现象”普遍,所有的这一切都使青年教师对所处的环境抱失望态度,以致丧失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二是物质生活条件差,使青年教师队伍“军心不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青年教师对获得较丰厚的劳动报酬抱有强烈的愿望。因为他们的经济生活负担较重。他们中的不少人读了近二十年的书,刚踏上工作岗位就面临购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问题。加之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农村,父母为培养他们已耗尽了财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却无力接济家里,大多数人还因请不起保姆不得不将不愿出远门的老母亲接来帮助带孩子„„这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极度的内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学,在机关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职,最差的婚后也拥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优厚的工资报酬;至于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当上老板的,更是出门小车,手提笔记本电脑。如此一比,心里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的人才招聘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舆论导向,为青年教师谋求新的职业提供了极为优越的社会环境和理论依据,让他们“坐怀不乱”已不可能。在经历了痛苦的抉择后,有的只好放弃自己曾经热爱的教育事业而忍无可忍地选择去经商,去考公务员当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学业务精湛的青年教师则是走“逃跑”到经济发达、教师待遇能兑现的东部沿XX市去执教的“白道”。而“没人要”的教师,继续留在原校的则被认为是在走“一横黑”的“黑道”。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1、青年师资队伍流失严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基础教育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同时也不可否认地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些青年教师,在“出国热”“下海热”“投资热”“经商热”等热风的刺激下纷纷跳槽,这给我市的教育教学、科研带来了诸多的新问题。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扩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率先扩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这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师或大批优秀教师,他们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进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龄上有一定限制,这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二次”创业的契机,他们为了响应发达地区创教育“强市”、“强县”、“强镇”,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为了支援XX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建设教育大省,也为了解决自己生活与家庭困难问题,改变在校内压抑的环境,他们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涌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浙西某经济欠发XX县重点中学,两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点中学就有14人,全市流向东部沿XX市的已达上百人。调研报告的范文3篇3篇文章调研报告的范文3篇3篇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2、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由于收入、住房、职称等问题一时得不到妥善解决,一些业务精湛的青年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对教学敷衍了事,而整天忙于炒股票、炒地皮、炒房产、炒外汇或搞家教。还有的青年教师一门心思对付入城应考,或走后门、拉关系、等调动等等不一而论。
3、学校教学质量出现滑坡。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对教育事业“不管不问”,不少学校负债经营,教师福利差导致了青年教师人心不齐,加上近来学校搞“创收”,占用了学校领导的大量精力,虽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的经费问题,但却影响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得教学改革很难深入,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据不完全统计,XX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市近六年来尚未有一所学校升格为省级重点中学,而在经济发达的县市有的一年就有6个学校上重点等级。
4、青年教师中躁动现象增加。主要表现在急躁、浮躁、狂躁。这种躁动化倾向充满了功利色彩,他们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间成为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为常常带有强烈的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他们的心理也变得异常的脆弱、轻率、走险,稍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盲动,稍有点“诱惑”就会盲从,渐渐地,“精神”变成了“物质的奴隶”,理想、目标当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稳定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对策
1、根据知识分子的特点,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以往教师对人们把自己比作“红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感到自豪,而现在一些青年教#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www.xiexiebang.com end#师则称自己是“应急灯”,亟待充电,方能继续维持。因此在高中学校内部,急需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敬业、奉献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师文化程度较高,不愿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论和流于形式的说教,也不愿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强行灌输的思想教育内容,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应多疏导和引导,少说教和训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关爱的态度,喻之以义,晓之以理;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高度出发,因势利导,对青年教师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帮助他们全面分析自我,正确选择道路,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2、在生活上多关心青年教师,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去实现自我的价值。的确,“安居”才能“乐业”。青年教师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学以及继续教育、劳资福利等问题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不可听之任之、束之高阁或把一些正当的要求当作“只讲个人利益”予以批评,而应体察他们的实际困难,并竭力加以解决。否则也就难怪有的教育业内人士教育子女不要当教师。因为教师首先是“物质”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样示范,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师是一个高层次、高文化的群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有可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同时,学校各级领导还应当经常深入到教研组、班主任当中去,了解和熟悉青年教师,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目标和任务。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广大青年教师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健康成长。
4、建立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这个激励机制应包括晋职晋级、晋升工资、奖金、精神奖励、生活照顾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是学校现阶段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的最直接动力。学校应该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观念,采取一些有力的倾斜政策。如:像高校里35岁以下教师晋升副教授,根据其教育教学、科研业绩可以不受任职年限、指标的限制,给予破格晋升。这样的做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青年教师创造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可以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总的说来,学校在职评过程中凭资格、拉关系、吃“大锅饭”等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一些业务素质好的青年教师因得不到晋升和重用,被迫卷起铺盖,拖儿带女,离开自己曾由衷热爱的家乡而走险他乡。只有进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管理条例,对教师进行定期考察、量化考核,并作出正确评价晋升晋级,并给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才可使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安心工作。
5、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优化成才的校内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环境刺激的反应,改变环境就可以改变人。在现实生活中,最有说服力的往往不是说教,而是生活本身。为什么在爱国问题上中小学生做得最好,大学生次之,在职人员再次之?问题关键就在于教师、教材远比不上社会生活的说服力,教师、教材的教学效果远抵不过受教育者亲身遭遇的事实。所以稳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段青年教师队伍的正确思路之一是营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熏陶人、改变人、培养人,人际激励、尊重激励和成就激励等对知识分子来说则比金钱激励更有效。这是一种适合青年教师心理、行为特征而更有效的求实、求新、含蓄、潜移默化的教育,具体做法:
一是国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师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众传媒也应在平时报道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为他们唱赞歌,这比要等到教师节那天才把镜头对准校园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时在宣传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时,要避免“马太效应”。如某学校某个青年教师在某方面比较突出,就无限夸大其业绩,各种荣誉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结果是打击了其他教师的积极性,致使一些同龄同学科教师产生逆反心理,疏远“典型”,甚至觉得有他在,自己就没戏的消极想法。其次,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起码要保证法律法规赋予教师的经济待遇。三要信任教师。如浙西某市公务员的信用证可低息贷款,而教师的信用证是没有用的。这是一种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体现。政府应相信育人者诚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师教研、教科研和实验条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解决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骨干在教研、教科研、实验室和设备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教科研中要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给他们定岗位、压担子,委以重任,提高业务素质,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新课改,支持青年教师出专著,不拘一格选择、培养青年人才,创造有利于杰出人才涌现和成长的氛围。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学习、教研、教科研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青年教师书读得多,实际见识少,通过外派学习、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可扩大他们的教育教学视野,跟踪课改前沿,把握学科教学发展方面,同时,也会使这些青年骨干教师真正从心底里觉得在学校里干有甜头、有干头、有奔头。
实践证明,采用那种考核“不予合格”、职评“不予晋升”、聘任“给予下岗”等手段来恐吓青年教师的做法是失败的。把教师这一适应性较差的职业推向社会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它只会激起青年教师的愤慨。教育的成功只属于对教育事业有“心”的人。
调研报告的范文
(三)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既是重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资产,还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土地市场建设获得了较大发展,土地资本运营已成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是一个较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县,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国有土地资本运营显得尤为重要。20**年下半年实施县乡机构改革,新组建**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提高土地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坚持资源保护与资产管理并重,建立健全土地收购储备各项制度,加大国有土地储备交易工作力度,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规定,土地市场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土地市场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断深化,如何盘活土地,抓好土地储备交易工作成为经营城市的一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旧城、开发新城工作中,为实现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在完善土地储备交易制度方面结合县情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成立机构建章立制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产生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调控土地二级市场的内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县城镇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城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建设资金短缺,过去长期实行无偿、无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进行转让,非法入市现象严重,应征土地出让金随意减免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大量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政府难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也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床。针对这一情况,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15号)和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39号令)等文件精神,依法规范土地市场,确保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20**年8月,我县成立了土地储备交易中心,隶属**县国土资源局,定编5人,主要从事土地征收征用、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等工作。
确定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是接受县政府委托实施国有土地资本运营工作的法定机构,代表县政府对城镇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征收、储备、经营和管理,做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县国有土地收储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县国有土地收储运营程序》和《**县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为规范有序地实施土地储备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场,优化土地储备交易环境
20**年2月20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下发相关通知,针对一些地方土地管理松驰,制度不健全,土地市场混乱问题,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为优化土地储备交易环境,我县以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为契机,抓好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促进土地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确划拨供地范围,切实抓好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自20**年以来,我县就完善土地储备交易机制,加大土地市场配置力度,连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结合我县实际,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出让的土地管理“五统一”的原则;根据土地市场的变化,及时修改我县的城镇规划区基准地价,并就土地储备范围、土地储备工作程序、储备土地的处置程序等内容进一步明细化、规范化;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城镇规划区内土地管理的通告》、《关于加强土地市场秩序管理、严禁非法买卖土地转让土地的通告》,坚决冻结县城区内建设用地的供应和审批,查处非法买卖、转让土地。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搞好土地收购储备和规范土地市场提供了法律法规支持。
(三)多形式并举,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
为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县在宣传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气,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土地国情、国策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采用书写张贴悬挂标语、出动宣传车、利用网络、广播电视、举办专栏板报、演讲比赛、印发资料、召开座谈会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每年开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传活动,使全县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我县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以此增强土地忧患意识,全面提高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觉性。这样,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更加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也为我县推进土地储备工交易工作和规范土地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认真履行职责,实施土地交易“阳光工程”
招拍挂出让国有建设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39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公开土地出让的方式。法律规定,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拍挂”。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着力于挂牌出让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阳光工程”。全县经营性用地挂牌出让一律实行市场化运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并通过《中国土地网》、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张贴公告等形式对外发布公告,实施阳光交易。参加竞买土地者有县内、县外,州内、州外,也有省内、省外的投资商、开发商。每宗地挂牌出让公告期满后,有两家以上要求现场竞价,均由县政府牵头组织新区建设指挥部、国土资源、建设、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联合举行现场竞价会,在媒体上发布交易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土地储备交易中心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规定对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征用、储备、经营和管理,依法按程序对全县经营性用地实施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自土地储备交易成立至今的5、6年时间,**县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在**县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以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合理流转土地资源为工作出发点,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2.4840公顷,其中划拨21.39公顷,出让11.0940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5054.2625万元,为**县城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解决了72个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单位的办公用地问题,为**县城特别是县城新区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调研报告的范文3篇3篇各类报告
二、**土地市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土地市场建设正处于发育起步阶段,经过五年多的培育和规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出让供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供地的比例还有待提高。由于行政行为和部门利益驱动,在发展经济、企业改制和招商引资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够规范,低价出让、甚至减免出让金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土地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还有待加强。土地市场发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但社会上部分人员国土资源政策、法律意识淡薄,违法占地、随意占用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少数开发商与乡(镇)、村违法私自签订用地协议圈占土地搞建设,多头分散供地久治不绝,影响了政府对土地供应宏观调控的实施和耕地保护。
三是由于我县是一个较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年供地量不大,竞争力不强,加上收购土地的资金无来源,财政提供不了专项周转金,银行贷款困难,造成收储资金无着落,从客观上给土地“招拍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为比较突出,少数单位和个人为逃避税费,不依法申报办理变更手续,部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原划拨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造成土地交易市场混乱。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国土部门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诸多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建设项目用地选址随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选址,在项目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往往实行规划跟着项目走,随意调整规划。多数情况下,用地单位或个人忽视城市规划,认为只要获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设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不严格执行供地过程中的规划设计要求;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不够,宗地管理无法实现,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的职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统一供地,多头供地现象依然存在,使“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三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土地政策、法律法规意识不强,违法占地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乡镇过分强调发展经济,随意提供工业用地,只顾当前利益,不顾长远计划。为引进资金,兴办企业,一味迁就企业不合理要求,以牺牲土地和农民利益为代价,不要求企业主严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续,造成农村土地市场混乱。四是缺乏土地储备资金,从而对老城区企业改制、划拨用地改变用途等国有土地管理的难度加大,无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征收的土地出让金未按上级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应对上级检查时捉襟见肘。
三、解决**土地市场建设问题的对策措施
规范土地市场就是政府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国有土地,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资产,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行为,它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我县土地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从发展和规范土地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大力宣传规范土地市场、实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开供应制度。建立土地市场集中统一供应制度,国有土地招标、拍卖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进土地“招拍挂”工作公开、公正、公平。三是要同相关协作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土地招拍挂工作中的问题,完成供地前期规划、供地后期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验收工作;建立统一协作关系,共同促进和培育规范的土地市场。四是要求县财政部门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储周转金,银行提供相应的贷款,以保障土地收储运营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协调资金(政府出资或银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确保土地储备交易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储及出让管理规范化、合法化。
五是要加强同纪检监察机关的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查处与土地有关的违纪违法案件,推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实施。
第五篇:调研文章
(调研文章)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作者:szq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92 更新时间:2009-7-14
利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胡平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长期的实践证明:建设一支稳定、可靠、有力的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必备条件。对此我们进行了许多探索和不懈努力,但是要解决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实质性问题,还需要上下互动、横向协作才能真正见成效。
一、探索与成效
面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区采取“三纳入,三着力”措施,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区、乡、村三级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不仅顺利完成了“国优”创建任务,还先后九次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表彰,多项工作被省、市表彰为先进集体,党政线、业务线目标考核几年来均列全市一等奖。
(一)纳入党委政府保障,着力稳定机构队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人口计生工作的保障,确保了把人力保障放在人、财、物“三大保障”之首加以重视和落实。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保留了乡镇计生办公室,统一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干部数额,明确规定1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员,2万人的乡镇(街道)配备3名以上专职人员,3万人的乡镇(街道)配备5名以上专职人员,充实了8名德才兼备的公务员到乡镇计生队伍,使乡镇从事计生工作的公务员平均达到2人以上。在事业机构改革中,将流动人口管理站的经费形式由“自收自支”变更为“财政全额预算”,全区增加30名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充实技术服务、协会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队伍。按照35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女性为主的标准配齐配强了全区240个村(居)人口计生专干,为强化基层,夯实基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纳入综合改革重要内容,着力创新用人机制。一是实行人口计生干部全员竞争上岗。由区人口计生局制定实施方案、报区编制委员会批准,由区人事局、区人口计生局联合组织实施,区纪委全程监督,对局机关中层干部、乡镇(街道)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及区乡两级的人口计生干部,分别采用笔试、面试、测评、考察的方法,依据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上岗,对区流动人口管理站人员、协会工作人员、区乡两级的服务站人员采用相同方法实行竞聘上岗,并定编、定员、定岗到人头,建立起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计生干部队伍。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制定招考简章、发放招考公告,通过资格审查、业务考试、演讲答辩、综合评议、组织考察,最后结合综合成绩决定聘用。三是实行村(居)人口计生专干民主选举产生。在村(居)换届选举出来的村(居)支部委员和村(居)委员会委员中,产生村(居)人口计生专干,确保了村(居)专干有威信、有能力、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通过实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考、民主选举的新举措,形成了公平竞争、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灵活多样、充满活力的用人新机制。
(三)纳入目标考核,着力落实绩效挂钩制度。一是把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各乡镇(街道)党政线考核的重要内容,年终量化考核。二是对人口计生干部的考核实行绩效挂钩。区、乡两级的人口计生干部和服务人员,依据层层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人口计生工作业务线目标考核前三名的“阳光”补贴上浮20%,后三名的下浮20%。村(居)人口计生专干依据村(居)民自治“两包一挂”责任制进行考核,获一等奖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资奖励,其余的按比例兑现报酬。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失职和造成不良影响的计生干部,责令辞职。
(四)纳入终身教育计划,着力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每年集中全区各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干部专干到区人口计生局,由市人口计生委抽派老师现场培训业务,组织区人口计生局业务骨干分片对村(居)人口计生专干从宣传教育、政策法规、优质服务、信息管理、村(居)民自治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执业资质。经过长达10余年的不懈努力,区乡两级的人口计生干部均达到大专文化学历,全区专业技术人员占服务站人员总数的96.8%,具有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占73.02%,其中区站有执业医师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18人,占区站总人数的90%。三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切实转变行业作风。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展观活动,从行风评议入手,面向社会,开门纳谏,公开承诺“四个强化,八个上门”,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服务意识、道德情操。
二、问题与困难
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各种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区、乡、村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
(一)乡镇(街道)计生队伍不稳定。从事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变动频繁,由于乡镇(街道)属公务员身份的人口计生干部绝大多数被提拔使用,加之乡镇(街道)公务员编制数额十分有限,从全区18个乡镇(街道)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中从事计生工作的现有人员看,补充的人员大多数是事业人员,没有做到专职专用,部分还是妇联主席、武装干部、劳动保障所人员、文化站人员兼任。
(二)部分从事计生工作的人员保障差。一是局机关队伍日趋老化,政治待遇低下,有的属骨干力量无法脱身,有的因名额有限未能提拔使用,现在已在人口计生战线工作一辈子,从未享受到副主任科员级别,与刚参加工作的晚辈平起平坐,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二是少数乡镇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事业干部无工资来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充实了一批事业干部到乡镇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因不能解决编制和工资问题,一部份转行干别的工作,一部份放弃了工作下海经商或务工,目前剩下的热爱计划生育事业的干部,工作做得多、贡献大,但因身份不符,占不到乡镇公务员编制,因此工资无保障。三是目前村(居)三职干部报酬,已经提高到了540元以上,按照要求村(居)计生专干的报酬应达到这个标准的80%,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撑弱,根本无力足额兑现。
(三)现有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从座谈了解看,现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很多不愿意从事计生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计生工作是第一难事,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压力太大。二是计划生育工作转轨变型后,主要是以服务为主,既要控制人口数量,多项工作又必须上门服务才能落实到位,与其他干部相比计生干部超负荷工作时间多。三是村和社区计生专干要具体从事人口统计、药具发放、流动人口、节育手术等多项入户调查和随访,每月必须到乡镇参加月例会,实际工作量与报酬不相称,特别是临工每天工资涨到80元后,现已很难找到责任心强的村专干了。四是城市社区人口计生专干多数兼妇女主任、会计或出纳,还要负责民政低保、劳动保障等其他工作。
(四)人口计生系统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参公问题亟待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属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应该参照公务员管理,但各地均未落实。
三、建议与对策
从调查来看,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确实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对策:
(一)乡镇(街道)配备与工作量相适应的计生干部人数。根据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乡镇(街道)实际工作量的情况,至上而下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万人以下乡镇(街道)配备2名人口计生专职人员,一万人以上三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配备3名计生专职人员,三万人以上六万人以下乡镇(街道)配备4名计生专职人员,以此类推每增加二万人增加1名计生专职人员,确保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干部配足到位。
(二)改革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经费供给模式。人员经费一般是按编制将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到乡镇,由于乡镇具体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其身份不是公务员没有占到编制,导致工资无保障。建议实行定编定岗,事随岗转、人随岗走,做到计生工作人员专职专用。今后基层计生干部提拔、调动,应事先征求区人口计生局意见,缺编人员由人事局会同人口计生局选配符合条件的人员随缺随补,保证有人办事。
(三)全面解决村(居)人口计生专干报酬偏低问题。村(居)是人口计生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建议申请国家转移支付或国家、省、市、区四级财政按比例承担的方法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居)人口计生专干报酬偏低问题。
(四)增加技术服务人员力量。由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能,既不同于行政机关,也不同于卫生医疗机构,其特点是开展计划生育方面的上门服务,乡镇计生服务站应逐步减少只能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的人员,增加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技能。明确规定乡级站、中心站、县(区)级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以利于尽快提高技术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激励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仍是“天下第一难事”,过去有明确规定乡镇计生干部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20年可享受副科级待遇,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现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明确规定无论在乡镇还是在县级机关只要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20年就可享受副科级待遇,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30年可享受正科级待遇,让从事一辈子人口计生工作的同志有想头,让广大人口计生干部有奔头,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艰苦的人口计生工作中奉献自己的一切。
(六)就高核定事业机构级别。人口计生工作实行的是属地管理,既要面对群众,又要面对市级以上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应该在规定范围内就高设置事业单位规格,建议明确规定各级计划生育协会、计划生育服务站、流动人口管理站的级别,建议核定县级协会、服务站和流动人口管理站为正科级或副科以上级别,以提高人口计生干部待遇。
(七)解决人口计生系统具有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参公问题。因县(区)落实需省人事厅以上的文件,建议尽快与省人事厅衔接,早日将流动人口管理站参照公务员管理。
关于计划生育调研文章
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巩固优质服务成果,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既是全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又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的新课题。元氏县在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积累了一些过去工作中的体会,也碰到了许多棘手的新问题;同时笔者对今后这方面的工作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构思和想法,希望能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和理论的再发展、再提高、再创新尽到绵薄之力。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编辑。
一、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确保责任、措施、投入“三个到位”,是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的前提和保证
责任到位:元氏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定为“一把手”工程。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都要定期听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专题汇报,研究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大问题,部署重点工作,解决人口计生工作的实际困难。先后制订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上自县委、政府四大班子与联乡领导,下到乡村专干服务人员的各自责任。每年年初,县委、政府都要隆重召开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专题会,分析形势,寻找差距,明确任务,兑现奖惩,把靠实计生工作的党政责任作为一项制度和铁的纪律,摆上了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措施到位: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政府每年都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表彰奖励、提拔晋升和评比各类先进中,坚持“一票否决制”。县人口计生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根据计划生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决策依据,及时提出提高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意见、建议和实施方案,使业务指导准确、及时、到位。
投入到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果的公益性事业,经费投入到位是根本保证。在机构改革中,各乡镇计生办和服务所都按照一村一干的要求和每乡至少1—2名技术服务人员的要求配备了人员。同时县财政每年都能按上级规定和全县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安排、落实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各乡镇也都能优先安排计划生育工作和奖励、优惠所需各项经费,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率逐年提高。
二、加强队伍和阵地建设,为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技术队伍配备到位、效果好:经过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支技术精湛、热心为民、吃苦耐劳、作风踏实的计划生育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同时实行计卫联手,坚持以计划生育系统技术服务人员为主,同时从卫生系统各大医院抽调妇科、B超方面的医疗专家和技术骨干,分包乡镇,深入乡村帮助基层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阵地建设起点高、标准严:按照“加强县级、完善乡级、健全村级”及“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方便群众、服务上门”的工作思路,加强了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经过多方筹措资金189万元,全县15个乡镇都建成了高标准的技术服务站,其中有11个乡镇建成优质服务型技术站。同时增添了乳腺诊断仪、活检机、乳腺治疗仪、红外光治疗仪、输卵管复通仪、B超、双目显微镜、单头冷光手术灯、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初步形成以县站为龙头、以乡所为依托、以村级服务室为基础、以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三级计生服务网络。
技术培训形式多、方法活:县人口计生局与军医学院联合,开展军民共建生殖健康服务工程,曾多次邀请内外专家、技术人员来我县进行大范围的妇科病普查普治和技术人员培训。赢得了全县上下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对计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着力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拓展优质服务的新领域,创新优质服务的新方式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促进计划生育知识进村入户、登堂入室,是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在县电视台开设了《计生专栏》栏目,共刊登新闻80多篇;其次是抓好党校、婚育学校的人口理论培训。县、乡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参加培训3000多人次,计划生育知识知晓率保持在99%以上。同时开展了全面的计生知识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制作高规格的公益广告牌,重新书写大型规范化标语,制作宣传牌、宣传栏。另外县计生委还配合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文化局在“
七、一”、“三下乡”期间自编自演有计划生育内容的专题文艺节目。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营造了有利于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氛围,使新型的生育文化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
四、正视困难和问题,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是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确立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法定地位,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与设备配备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方面我县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复合型人才缺乏,与医疗机构和妇保站相比,技术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
2、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乡镇服务所人员配置上,绝大多数人员技术单一,只能从事简单的技术服务工作和手术。虽然省、市、县逐年配备了先进设备,但由于缺乏应用技术人才,先进设备未能充分利用,影响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3、计生经费不充足。服务站在从事宣传教育、人员培训、药具发放、调查研究、妇女病普查普治等工作中,经费短缺,只能满足基本的服务工作,继续教育工作面小、量少,致使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无法尽快提高。
4、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有的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思想观念陈旧。
五、理清思路,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把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当作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任务来抓
1、切实加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服务,规范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维护群众的生殖健康权益;严格执行相关的专业技术标准、操作常规,尤其是节育手术常规、消毒灭菌常规、危急病情抢救常规等;强化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的及时率;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和避免手术并发症、减少药具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手术事故,建立起高效、严谨的工作秩序和技术质量保证体系,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可信、方便、温馨的服务条件和环境。
2、着力解决“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问题。“想服务”指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优质服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对广大育龄群众的态度问题。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和任务为主导的工作模式,真正以满足群众的需求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把“以人为本”的精神渗透到计划生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会服务”指的是服务技能的提高。优质服务工作的开展对计生干部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计生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更多更广泛的避孕节育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更要学会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和体贴,掌握与服务对象沟通和交流的本领,因此,要把队伍建设和培训放在很重要的地位。“能服务”指的是服务条件的改善。计划生育要对群众的生殖健康负责,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具备基本的服务条件。在这三个方面,“想服务”是关键,“会服务”是核心,“能服务”是基础。
(调研文章)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作者:szq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93 更新时间:2009-7-14
利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胡平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长期的实践证明:建设一支稳定、可靠、有力的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必备条件。对此我们进行了许多探索和不懈努力,但是要解决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实质性问题,还需要上下互动、横向协作才能真正见成效。
一、探索与成效
面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区采取“三纳入,三着力”措施,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区、乡、村三级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不仅顺利完成了“国优”创建任务,还先后九次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表彰,多项工作被省、市表彰为先进集体,党政线、业务线目标考核几年来均列全市一等奖。
(一)纳入党委政府保障,着力稳定机构队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人口计生工作的保障,确保了把人力保障放在人、财、物“三大保障”之首加以重视和落实。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保留了乡镇计生办公室,统一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干部数额,明确规定1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员,2万人的乡镇(街道)配备3名以上专职人员,3万人的乡镇(街道)配备5名以上专职人员,充实了8名德才兼备的公务员到乡镇计生队伍,使乡镇从事计生工作的公务员平均达到2人以上。在事业机构改革中,将流动人口管理站的经费形式由“自收自支”变更为“财政全额预算”,全区增加30名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充实技术服务、协会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队伍。按照35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女性为主的标准配齐配强了全区240个村(居)人口计生专干,为强化基层,夯实基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纳入综合改革重要内容,着力创新用人机制。一是实行人口计生干部全员竞争上岗。由区人口计生局制定实施方案、报区编制委员会批准,由区人事局、区人口计生局联合组织实施,区纪委全程监督,对局机关中层干部、乡镇(街道)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及区乡两级的人口计生干部,分别采用笔试、面试、测评、考察的方法,依据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上岗,对区流动人口管理站人员、协会工作人员、区乡两级的服务站人员采用相同方法实行竞聘上岗,并定编、定员、定岗到人头,建立起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计生干部队伍。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制定招考简章、发放招考公告,通过资格审查、业务考试、演讲答辩、综合评议、组织考察,最后结合综合成绩决定聘用。三是实行村(居)人口计生专干民主选举产生。在村(居)换届选举出来的村(居)支部委员和村(居)委员会委员中,产生村(居)人口计生专干,确保了村(居)专干有威信、有能力、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通过实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考、民主选举的新举措,形成了公平竞争、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灵活多样、充满活力的用人新机制。
(三)纳入目标考核,着力落实绩效挂钩制度。一是把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各乡镇(街道)党政线考核的重要内容,年终量化考核。二是对人口计生干部的考核实行绩效挂钩。区、乡两级的人口计生干部和服务人员,依据层层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人口计生工作业务线目标考核前三名的“阳光”补贴上浮20%,后三名的下浮20%。村(居)人口计生专干依据村(居)民自治“两包一挂”责任制进行考核,获一等奖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资奖励,其余的按比例兑现报酬。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失职和造成不良影响的计生干部,责令辞职。
(四)纳入终身教育计划,着力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每年集中全区各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干部专干到区人口计生局,由市人口计生委抽派老师现场培训业务,组织区人口计生局业务骨干分片对村(居)人口计生专干从宣传教育、政策法规、优质服务、信息管理、村(居)民自治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执业资质。经过长达10余年的不懈努力,区乡两级的人口计生干部均达到大专文化学历,全区专业技术人员占服务站人员总数的96.8%,具有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占73.02%,其中区站有执业医师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18人,占区站总人数的90%。三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切实转变行业作风。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展观活动,从行风评议入手,面向社会,开门纳谏,公开承诺“四个强化,八个上门”,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服务意识、道德情操。
二、问题与困难
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各种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区、乡、村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
(一)乡镇(街道)计生队伍不稳定。从事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变动频繁,由于乡镇(街道)属公务员身份的人口计生干部绝大多数被提拔使用,加之乡镇(街道)公务员编制数额十分有限,从全区18个乡镇(街道)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中从事计生工作的现有人员看,补充的人员大多数是事业人员,没有做到专职专用,部分还是妇联主席、武装干部、劳动保障所人员、文化站人员兼任。
(二)部分从事计生工作的人员保障差。一是局机关队伍日趋老化,政治待遇低下,有的属骨干力量无法脱身,有的因名额有限未能提拔使用,现在已在人口计生战线工作一辈子,从未享受到副主任科员级别,与刚参加工作的晚辈平起平坐,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二是少数乡镇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事业干部无工资来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充实了一批事业干部到乡镇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因不能解决编制和工资问题,一部份转行干别的工作,一部份放弃了工作下海经商或务工,目前剩下的热爱计划生育事业的干部,工作做得多、贡献大,但因身份不符,占不到乡镇公务员编制,因此工资无保障。三是目前村(居)三职干部报酬,已经提高到了540元以上,按照要求村(居)计生专干的报酬应达到这个标准的80%,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撑弱,根本无力足额兑现。
(三)现有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从座谈了解看,现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很多不愿意从事计生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计生工作是第一难事,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压力太大。二是计划生育工作转轨变型后,主要是以服务为主,既要控制人口数量,多项工作又必须上门服务才能落实到位,与其他干部相比计生干部超负荷工作时间多。三是村和社区计生专干要具体从事人口统计、药具发放、流动人口、节育手术等多项入户调查和随访,每月必须到乡镇参加月例会,实际工作量与报酬不相称,特别是临工每天工资涨到80元后,现已很难找到责任心强的村专干了。四是城市社区人口计生专干多数兼妇女主任、会计或出纳,还要负责民政低保、劳动保障等其他工作。
(四)人口计生系统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参公问题亟待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属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应该参照公务员管理,但各地均未落实。
三、建议与对策
从调查来看,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确实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对策:
(一)乡镇(街道)配备与工作量相适应的计生干部人数。根据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乡镇(街道)实际工作量的情况,至上而下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万人以下乡镇(街道)配备2名人口计生专职人员,一万人以上三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配备3名计生专职人员,三万人以上六万人以下乡镇(街道)配备4名计生专职人员,以此类推每增加二万人增加1名计生专职人员,确保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干部配足到位。
(二)改革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经费供给模式。人员经费一般是按编制将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到乡镇,由于乡镇具体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其身份不是公务员没有占到编制,导致工资无保障。建议实行定编定岗,事随岗转、人随岗走,做到计生工作人员专职专用。今后基层计生干部提拔、调动,应事先征求区人口计生局意见,缺编人员由人事局会同人口计生局选配符合条件的人员随缺随补,保证有人办事。
(三)全面解决村(居)人口计生专干报酬偏低问题。村(居)是人口计生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建议申请国家转移支付或国家、省、市、区四级财政按比例承担的方法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居)人口计生专干报酬偏低问题。
(四)增加技术服务人员力量。由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能,既不同于行政机关,也不同于卫生医疗机构,其特点是开展计划生育方面的上门服务,乡镇计生服务站应逐步减少只能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的人员,增加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技能。明确规定乡级站、中心站、县(区)级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以利于尽快提高技术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激励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仍是“天下第一难事”,过去有明确规定乡镇计生干部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20年可享受副科级待遇,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现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明确规定无论在乡镇还是在县级机关只要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20年就可享受副科级待遇,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30年可享受正科级待遇,让从事一辈子人口计生工作的同志有想头,让广大人口计生干部有奔头,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艰苦的人口计生工作中奉献自己的一切。
(六)就高核定事业机构级别。人口计生工作实行的是属地管理,既要面对群众,又要面对市级以上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应该在规定范围内就高设置事业单位规格,建议明确规定各级计划生育协会、计划生育服务站、流动人口管理站的级别,建议核定县级协会、服务站和流动人口管理站为正科级或副科以上级别,以提高人口计生干部待遇。
(七)解决人口计生系统具有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参公问题。因县(区)落实需省人事厅以上的文件,建议尽快与省人事厅衔接,早日将流动人口管理站参照公务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