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深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深圳卫生和计划生育

时间:2019-05-14 06:0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深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深圳卫生和计划生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深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深圳卫生和计划生育》。

第一篇:2014年深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深圳卫生和计划生育

2014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4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不断满足居民疾病预防控制服务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一、构建新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一)推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标准化建设。积极协调市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委、人力资源保障局等部门出台全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标准,明确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业务用房标准、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等基本装备和经费补助机制等标准,推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新区疾控机构按高要求、高起点的标准规范化建设。

(二)推进街道预防保健所职能转变。推进街道预防保健所逐步剥离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强化传染病控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及健康教育等职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能力。预防保健所职能和人员逐步与各区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接,成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基层力量。

(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紧密联系。制订和完善我市医疗机构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医疗机构、社康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督导检查职能。

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机制

-1-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手段,持续在重大、新发传染病等疫情监测、研判及现场处置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

(二)健全疫情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动态及防控工作信息,确保信息及时、公开、透明。加强与农业、教育、交通运输、质检等部门的疫情信息互相通报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共享。

(三)健全多部门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经贸信息委、出入境检疫等部门应对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口岸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宣传、公安、民政等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

(四)加强与港澳及周边地区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建立疫情通报、协同防控机制。定期参加粤港澳及东莞市、惠州市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通报和工作交流活动。

三、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和疫情监测工作

(一)加强人感染H7N9和H5N1等禽流感防控工作。继续开展禽鸟类市场、养殖场等环境样品禽流感病毒监测,做好活禽经营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禽流感抗体检测,并对重症肺炎病例进行禽流感排查。

(二)加强麻疹防控工作。在千方百计提高适龄儿童8月龄 -2-

首针麻疹疫苗接种和18月龄复种的及时性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认真做好麻疹散发疫情和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认真开展麻疹疫情风险评估,对高风险时段、辖区要积极主动开展专项督导,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三)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对所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开展实验室检测,做好病原学监测并及时报告结果。按规范科学应对、快速处置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在高发时段,要主动督导学校、托幼机构落实晨检、缺勤登记追查、疫情报告、隔离传染源、健康教育、应急监测和必要时停课等措施。

(四)做好传染病监测预警处置工作。加强SARS、不明原因肺炎、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登革热、霍乱、伤寒副伤寒、疟疾和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的监测,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工作预警灵敏度,定期进行分析及风险评估,制定综合干预措施。

(五)加强消毒监测和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手术室、ICU等重点区域以及托幼机构的消毒质量监测。继续开展病媒生物本底调查与抗药性监测。

(六)抓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与财政、民政等部门协商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服务和管理,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继续加强对高危人群,特别是男男同性恋人群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动员检测工作,扩大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覆盖面。做好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申报工作。充分发挥社

-3-

会组织作用,通过购买服务或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逐步扩大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省、市艾滋病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为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支撑。

四、加强免疫规划管理

(一)加强脊灰、麻疹等重点疫苗针对疾病的防制。通过强化免疫、查漏补种、疫点补种、疫点处置、加强免疫监测、规范冷链管理及异常反应处理等措施,努力使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均保持在95%以上、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达到90%的高水平,继续维持我市的无脊灰状态,继续向消除麻疹(发病率低于1/100万)的目标努力。

(二)全面开展预防和控制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依托深圳市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全市各级疾控机构及助产机构分工合作,努力实现每名孕产妇免费检测乙肝两对半1次,检测率达90%以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95%以上;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95%以上。

五、开展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监测及检测

(一)做好膳食营养监测。完成深圳市居民户膳食调查,形成《深圳市总膳食研究报告》;做好深圳市居民户碘盐监测和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碘缺乏病宣传教育活动,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帮助居民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特殊人群的营养监测工作。

(二)积极推进医院及社康中心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4-

以广东省新增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为契机,推进深圳3家新增医院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同时继续巩固社康中心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成果,提高症状报告质量,做好数据的分析利用,建立相关预警模型。

(三)扎实开展环境卫生监测工作。以国家空气污染与疾病监测示范点项目为基础,开展“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继续加强与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急救中心等相关单位的横向合作。继续开展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以生活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为突破口,逐步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四)落实和完善学生常见病监测和防治工作。在全市44所监测点学校重点开展近视防控工作;做好学校教学环境监测工作,印制课桌椅号码,规范教室课桌椅配置;在全市28所伤害监测点学校继续开展深圳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网络直报工作,对骨折案例做深度访谈;推广使用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确保公立学校覆盖率保持80%以上,完善短信预警信息功能,进一步提高信息利用。

六、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一)完善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基础信息网络。进一步加强市、区两级疾控机构机房和数据中心建设,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重点保障覆盖全市的免疫接种、学生健康监测、健康体检及传染病报告管理等涉及全市范围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运

-5-

行。在市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推进全市疾控机构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处置信息系统。

(二)拓展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积极与市医学信息中心沟通,对现有医疗数据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推进疾控信息与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康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6-

2014年深圳市慢性病防治工作要点

2014年,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将按照全市卫生工作部署要求,继续贯彻落实《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着力推进各项慢性病公共卫生项目的全面实施,实现慢性病防治重点工作新突破。

一、加强结核病防治项目的管理

(一)继续开展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

继续实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强化耐多药结核病人纳入、治疗和管理工作,按要求达到项目各项管治指标要求。耐多药结核病可疑者筛查率达到80%,以区级为单位开展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管理工作,覆盖率达到95%以上。2014年7月,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终止后,做好项目终止后的各项衔接工作,延续实施其各项技术策略。加强培训和健康教育,提高耐多药结核病诊断、治疗和管理能力。加快推进新区实验室能力建设,第三季度前能够独立承担结核杆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工作。

(二)落实结核病电子网络督导服药管理。

继续完善“结核病电子网络督导服药系统”,加快电子督导服药点建设和耐多药结核病人督导服药网络化进程,进一步规范督导服药管理。肺结核患者的电子网络管理纳入率≥95%。开展结核病电子网络督导管理培训,推进耐多药结核病人督导服药网络模块建设和应用。加强专项督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7-

二、规范实施梅毒预防控制项目

(一)继续实施全人群梅毒预防控制项目。

落实《深圳市重点性病防治规划》的要求,扩大筛查覆盖面,加强对梅毒病例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艾滋病咨询检测点的受检者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服药者免费梅毒检测率均达到90%以上,为梅毒抗体阳性者提供必要转诊服务的比例达到90%。

承担艾滋病咨询检测点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求询者和服药者须主动提供免费梅毒筛查检测服务,对梅毒初筛阳性的样本进行确诊检测;对梅毒初筛和确诊检测均阳性的患者,提供正确诊断、规范治疗、随访与建档管理。无条件进行初筛和/或确诊检测的机构须将样本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不具有性病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和无青霉素药物的医疗机构应将梅毒患者转介至项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二)开展梅毒规范化诊疗试点项目。

成立市一级性病诊疗质控中心,各区完成一家梅毒规范化诊疗试点单位,进一步规范全市性病诊疗服务行为。梅毒预防和诊疗服务专业人员相关知识和技术标准掌握合格率达到80%以上,梅毒患者诊断准确率达到80%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70%以上。

组建深圳市性病诊疗质控专家组,依据国家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和广东省性病诊疗相关规定等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督导和专业技术指导。市专业防治机构组织全市性病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及考核,提升我市性病诊疗技术整体水平。

-8-

(三)创建梅毒综合防控示范区试点。

开展南山区梅毒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探索和积累梅毒综合防控模式和经验。按照广东省卫生厅和省性病防治中心有关梅毒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做好示范区相关调查和人员培训。全面推动各项梅毒防治措施的落实,加强督导和技术指导。

三、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落实《深圳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规划(2013-2015年)》,执行《深圳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5年)》,我市各区均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14年完成45个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完善示范点动态管理;全市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不少于200人。

建立和完善可持续性的多部门合作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于二季度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技能培训;加强健康教育,积极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健康宣传主题日,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舆论环境;积极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加强对已建设的健康支持性环境的维护与动态管理,研制推广适宜健康支持性技术和工具,并开展项目绩效评估。

四、强化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动态管理

加强国家慢病综合防示范区的管理,推动我市慢病综合防控工作健康发展。保证我市6个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省级、-9-

国家动态管理。对照动态管理标准从保障措施、社区诊断、监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患者管理七个大项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全面推动全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开展,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动态管理评审。

五、继续开展“健康口腔,幸福家庭”项目

按照“健康口腔幸福家庭评选标准”完成示范家庭的自评工作。收集2次自我管理记录表,完成2次项目干预。加强项目干预工作力度和质量。做好自我管理记录表的使用,提高家庭干预指导质量。收集并且开展项目终末调查,完成数据录入与核查。做好示范家庭的评选和总结工作。

六、推进落实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措施

继续推进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服务,力争早日完成省下达的医改任务数。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信息化系统,切实提高项目干预的效率和质量。加强项目相关人员“基层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培训,向基层全科医生发放《揭秘糖尿病防治误区》科普教材和《内分泌医师手册2013版》,提高社区慢病防治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防控水平。加强市区两级专项督导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整体防控工作质量。

七、开展国家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试点项目

探索研究“关口前移”的慢性病防控策略,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在福田区12家社康中心,完成3000 -10-

例高危人群的干预与对照研究。建立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信息库,及时进行随访和管理。开展人群健康教育,为高危人群提供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技能,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转变对慢性病的态度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八、开展中国成人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服务试点项目 探索和实践血脂异常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技术和模式,控制血脂异常流行,完成深圳市血脂异常人群流行病学现况和随访管理现状的基线评估报告。在全市50家社康中心开展该项工作,每个社康中心管理300名血脂异常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250人,单纯血脂异常者50人。建立血脂异常人群管理信息库,及时进行随访和管理。开展人群健康教育,为异常患者提供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技能,普及健康防治知识。

九、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

开展流动人口可疑病例线索调查、麻风密切接触者检查、疑似病例报告及病例诊断治疗等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疗深圳市流动人口中的麻风病人,控制传播,降低发病,减少畸残,探索适宜深圳特点的流动人口麻风病人发现方式。麻风病患者早期发现率(延迟期在2年以内,且无可见性畸残者)达到60%;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者控制在15%。

在综合医疗机构的皮肤科、神经科门诊、体检科及社康中心开展主动发现疑似麻风病例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相关卫生人员的麻风防治知识及工作能力培训,相关卫生人员的麻风病防治技能培训率达到国家及省的相关要求。加强疑似麻风病人资料的信息

-11-

化管理,提高发现疑似麻风病例的质量。

十、大力促进无烟环境建设

落实《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培训工作,评估我市成人烟草流行情况和各类场所控烟工作基础。完成对深圳市控烟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培训,组织开展各类禁烟场所的培训和控烟志愿者培训。完成项目评估调查和城市成人烟草流行调查工作。编印《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培训教材,举办市级成员单位、各类禁烟场所、控烟志愿者培训班。制定无烟环境促进项目评估方案,组建调查队伍并培训,完成对各类场所控烟现状调查。按照中国城市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方案,完成15岁以上成人烟草流行调查。

-12-

2014年深圳市精神卫生工作要点

2014年,我市将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精神卫生工作机制,防范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发生,提高市民心理健康水平。

一、强化精神卫生工作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立深圳市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市属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小组成员。牵头建立完善精神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机制,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加快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步伐,着力加强新区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协调出台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标准。加强市区两级精防机构分工协作,明确责任,确保全市精防工作统筹有序开展。落实社康中心精神卫生职能,加强网底建设。

三、夯实重性精神病人社区管理治疗工作

督促全市医疗机构落实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报病制度,避免出现漏报、迟报。推进医院-社区双向转诊,落实精神病人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管治质量。结合全市重性精神病人排查工作,对我市精神病人信息进行梳理,提高信息的有效性。继续每月通报重性精神病人管治工作。加强每月新报重性精神病人社区管治工作。2014年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85%以上。

四、加大精神卫生培训工作力度

-13-

结合工作要求和服务需求,实施分层分类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区精防机构专业人员和社区精防医生培训,提高技术指导能力和业务水平,特别是新入职、新换岗人员培训,强化区级精防机构与社康中心工作联动。组织患者家属进行精神康复和家庭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家庭监护能力。

五、扩大心理卫生进社区示范社康中心建设

2014年示范社康中心覆盖率达到30%。按照心理卫生进社区示范社康中心建设方案,以示范社康中心“七好”为标准,加强技术支持和工作指导,提升示范社康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家庭访视、健康教育、转诊联络等社区服务。

六、深化ACT项目服务内涵

继续推进ACT项目工作,深化服务内涵。组织举办ACT项目现场工作交流会,规范服务流程,完善评估体系,提升多学科团队服务能力。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发展活力。

七、加强企业心理健康指导

巩固现有试点企业心理健康指导项目工作,协助企业内部建立心理卫生服务网络,扩大内部心理救援资源,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提高企业心理卫生服务能力,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心理疾病预防、心理咨询、应急处置、转诊转介等服务。

八、推进老年人心理卫生服务项目

夯实现有老年居民心理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宣传普及预防老年疾呆、抑郁等精神疾病和常见心理问题的知识,开展老年人心 -14-

理疾病筛查。建立精神疾病转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心理卫生服务。

九、开展精神疾病反歧视宣传

动员全社会多部门力量,充分发挥媒体引导作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进社会大众对心理保健知识和精神疾病的了解,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营造关爱和谐的社会氛围。

-15-

2014年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要点

2014年,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进一步加强专业机构自身能力建设和规范化建设,推进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提升各类健康促进场所工作内涵,积极宣传贯彻《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大力传播健康素养知识,打造品牌健康教育活动。

一、继续整合健康教育资源,加强专业人员能力建设,推进专业机构规范化建设

继续优化健康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传播资源与平台,不断扩大健康教育网络覆盖范围。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全市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人员和网络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技能和水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要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加大培训督导和技术支持力度,促进全市健康教育专业技术能力全面提升。各区(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辖区内各级各类机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和网络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继续全面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推进落实全市健康教育机构建设标准,推动全市健康教育机构建设上台阶。

继续调研论证健康促进条例的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更加有效的推进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的政策导向与途径。

二、推进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提升社区和医院健康教育服务

继续推进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考核标准,-16-

加大培训、督导和考核力度,提升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成效。进一步强化医院健康教育职能,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负责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督导,各区(新区)负责本辖区开展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工作。

三、推广标杆工程建设经验,深化场所健康促进工作 总结标杆工程创建工作经验,召开现场交流会,推广创建成效。修订健康场所标准,进一步扩大扩大健康场所的覆盖面。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及各区(新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加大对健康促进场所创建工作的督导、培训力度,整合各类场所的健康教育资源,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青少年艾滋病爱心大使深入社区、企业开展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

四、完善健康素养监测系统范围,普及健康素养知识 进一步完善健康素养监测体系,将监测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编制《深圳市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针对市民健康素养监测发现的低健康素养问题,制定全市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针对性干预。充分利用现有传播方式与平台,普及健康素养知识,大胆创新实践利用新媒体传播健康素养知识。

五、加大深圳控烟条例宣传,推广无烟场所控烟工作经验 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开展烟草危害和控烟知识宣传,提升市民控烟意识。推广无烟场所控烟工作的经验,扩大各类无烟场所的社会影响力。采取督导检查、-17-

媒体暗访、公开曝光等手段,推动禁烟场所无烟环境工作。加大对控烟和戒烟有关人员的培训力度。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准备,提升工作平台网络覆盖水平为实现健康素养监测信息报告、日常业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信息网络化,开展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健康教育与促进模块的需求分析。梳理现有健康教育网站宣传资源,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全面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平台。拓展健康教育短信平台发布范围,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七、探索健康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推动健康城区的创建 召开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研讨会,探讨制定健康城市创建的指标体系和可行性方案。总结我市部分区的健康城区创建经验,推动各区(新区)开展健康城区的创建。

八、推进农民工健康促进行动,加强行动示范基地建设 根据广东省“农民工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基地建设标准,不断提升宝安区西乡街道、坪山新区坪山街道和罗湖区莲塘街道三个“行动”示范基地的健康促进工作质量,加大干预力度,树立品牌形象。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要加强对示范基地的督导,各示范基地所在区(新区)要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力度。

九、构建立体多维的传播体系,打造品牌健康教育活动 进一步丰富立体多维健康传播手段和平台,以加大宣传鼓动力度,营造“人人关注健康,关注人人健康”的氛围为中心,大力宣传健康素养66条和健康四大基石的内容。打造优秀健康教育科普专家团队,让首席专家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学校和 -18-

机关,送健康上门。打造市民参与度高的健康教育品牌活动,比如“万人万步”活动、“百场系列公益讲座”等。

-19-

第二篇: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市卫生工作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落实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和社会稳定。

一、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绩效管理水平

继续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疾控机构能力建设达标工程,推进绩效考核与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岗位专业人员培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公共卫生社会管理职能,推进区市疾控机构剥离承担的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职业健康监护等服务项目,加强对承担辖区相应服务任务的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管理。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门诊规划设置,尽快将在综合性医疗机构中设立的接种门诊移交给符合条件的辖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健全和完善市、区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网络,市、区市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承担辖区精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无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区,由同级疾控机构承担。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建立市、区(市)心理危机干预联动工作机制,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提供个体和群体心理干预和救援服务。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疾控机构绩效管理,建立常态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和绩效评估,建立完善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强化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修订完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评估标准,不断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行为,形成防治结合有效机制。加强中央、省财政补助资金和国内外非政府组织资金支持项目的管理和绩效评估,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绩效。完成市、区市两级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和结核病防治机构的绩效评估。

二、规范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努力减少传染病对群众和社会的危害

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一)加强艾滋病防治,遏制疫情蔓延。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外来流动人口、大中专学生、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继续加大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力度,加强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报告、流调与随访管理,个案完成流调率达到100%,常住人口HIV/AIDS随访干预比例达到70%以上。加强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管理,健全完善职业暴露和生活暴露预防和处理制度。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孕产妇艾滋病筛查,及时发现HIV抗体阳性者并及早采取母婴阻断措施。进一步完善市精神卫生中心美沙酮门诊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门诊量和维持率。

(二)进一步规范结核病防治。完善疾控中心、结核病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结核病防治体系,规范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三个关键环节,落实国家肺结核患者免费诊断、治疗管理等各项政策措施。提高疑似病人的转诊率、肺结核病人的系统管理率和DOTS管理质量。加强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监测和诊疗管理,开展专业结核病防治院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市级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建设。

(三)加强霍乱、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把握霍乱疫情动态,做好外环境和重点人群疫源检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和专桌的技术指导和督导管理,强化肠道门诊早期监测预警工作,规范肠道门诊诊治与报告,及时对可疑疫情信息进行分析,做好疫情的预测预报。严密关注NDM-1耐药基因细菌动态。

(四)全力开展手足口病、流感/禽流感、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等传染病防控。紧紧围绕“努力降低流行强度,减少疫情危害”的目标,落实以环境卫生整治和健康教育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严格规范落实传染病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样本的采集及暴发疫情的处置等防控措施,重点控制聚集性发病,严防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五)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分析利用。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卫生室开展发热、腹泻、皮疹、黄疸、结膜红肿等五种症状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对18个流感/人禽流感监测点的管理,规范开展流感监测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切实加强传染病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加强国内外及我市周边地区重点传染病疫情检索,主动开展重点传染病的预警预测,及时向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防控动态。

三、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做好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媒生物、地方病防控

(一)加强免疫规划管理。加强脊灰、乙肝、麻疹等疫苗预防重点传染病防控,提高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和覆盖率。充分发挥青岛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作用,完成6岁以下儿童接种信息录入工作,实现省、市、县、镇四级联网。维持无脊灰状态,继续做好AFP监测和脊灰疫苗强化及基础免疫工作。落实消除麻疹措施,对高中、大中专院校学生、流动人口聚集的企业及工作薄弱地区的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对既往麻疹疫苗漏种儿童补种麻疹类疫苗,确保完成2011年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10/100万以下的消除麻疹阶段性目标。完成重大公共卫生项目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任务。加强全市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开展预防接种门诊文化建设活动,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和水平。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杜绝群体性预防接种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落实以疫苗接种、健康教育、防鼠灭鼠相结合的流行性出血热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个案流调和实验室快诊技术应用,规范病人转诊制度,控制发病率,降低病死率。大力宣传狂犬病预防知识,规范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诊治行为,有效处置疑似狂犬伤人事件,遏制狂犬病疫情。落实布病防控措施,加强与畜牧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当地畜间疫情状况,密切关注恙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等疫情。开展蜱及其携带病原调查研究,做好杀虫、灭鼠药械的效果监测和蚊、蟑螂等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分析,继续做好国家和省病媒生物监测点工作。

(三)加强地方病防治。巩固以区市为单位消除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加强人群碘营养状况监测和防治效果评价。开展氟中毒病区病情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监测,综合评价改水工程的运行效果。开展消除疟疾行动,加强基层防病人员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疟疾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和确诊比例,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和流调率均达到100%。在重点区市开展肠道寄生虫防治工作,降低人群感染率,提高居民和中小学在校学生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做好《山东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终期考

核评估迎检工作。

四、大力推进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继续广泛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健康教育,推广“每天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健康加油站”进社区、进机关事业单位、进厂企,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单位、食堂/餐厅)创建活动,促进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和科学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禁烟管理,开展无烟环境监测和控烟效果评价。会同教育局推动学校和学生家庭“无烟环境”创建活动。

不断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做好以社区为基础的防治知识普及和生活行为干预,加大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和高危人群干预力度。实施农村市(区)、镇、村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开展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建立规范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报告工作制度。开展慢性疾病负担、康复效果等综合评估,扎实开展慢性病国家级、省级示范区市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保健”、“心理卫生干预”进校园活动,规范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完成2010年青岛市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白皮书。继续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筛查、健康管理和规范化治疗。推广口腔预防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口腔疾病防治和干预水平。

五、加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开展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职业危害和食品污染物等健康相关因素监测;进一步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构建覆盖全市的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网络;加强全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能力建设,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处置水平。加强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事故现场处置人员能力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食品安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检测和食源性疾病诊断等专业技术人员,满足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处理的工作需要。开展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洗涤机构等消毒效果监测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监测。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点和水源性疾病监测点,预防水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加强监测信息的分析利用,做好健康相关危害因素风险评估和预警。完成重点公共卫生项目2011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卫生监测任务,对农村饮水安全进行综合评价。

六、强化质量管理,规范公共卫生技术服务行为

加强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规范化质量管理,加强检验检测人员队伍能力建设,开展检测检验新方法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组织开展全市疾病控制系统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全面提高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和检测技术水平。严格遵守实验室认证/认可规定,规范工作程序,按期组织各类服务资质年审和续展工作,确保持续向社会提供公正、科学、准确的技术服务。加强全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建设,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机构服务行为,继续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分析报告,动态掌握我市职业病危害情况。做好全市放射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加强对医用、工业用等领域的放射设备进行检测和个人剂量监测。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在科研、人才培训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主题词:卫生 疾病控制 工作要点 通知

抄送: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厅,各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青岛市卫生局办公室 2010年1月26日印发

第三篇: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方案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疾控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两好一满意”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提高综合防控和处理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确保不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确保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重点疾病防控工作

落实“抓早、抓主动、抓基层”的防控策略,突出重点,规范工作,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

1、手足口病和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规范开展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处置工作。及时、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规范标本采集和送检,撰写调查报告。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托幼机构、小学的教师和校医的全员培训。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提高防病意识。加强对托幼机构、小学、社区和农村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的督导和检查。

2、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及时做好SARS、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样病例和甲型H1N1流感病例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及监测工作。按时完成人禽流感环境标本监测及人群流感抗体监测任务。同时加强技术培训,规范流感防治工作。

(二)免疫预防工作

继续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并根据省卫生厅《山东省2010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方案》要求,稳步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和保持儿童常规免疫高水平接种率基础上,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继续做好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工作,加强病毒性肝炎等疫苗针对疾病的监测和控制,规范免疫规划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免疫预防工作可持续发展。

1、稳步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一要做好协调,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保障条件落实。加强与相关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确保免疫 1

规划相关经费特别是基层接种人员补助经费等保障条件的有效落实。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执行能力。要积极做好乡镇基层人员配置,不断充实高素质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要加强各级免疫规划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三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疫苗免疫接种率

各预防接种门诊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及频次开诊,每次开诊要向适龄儿童提供所有第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对重点人群组织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适龄儿童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在重点地区组织开展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0%以上。

(1)含麻疹类疫苗。继续按照8月龄儿童接种麻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或麻疹疫苗)、6岁儿童接种麻疹疫苗的免疫程序组织接种。要认真分析麻疹的流行特征,甄别高危人群,将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作为消除麻疹的首要任务来抓。要针对薄弱地区、重点人群和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提高儿童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各针次及时接种率,并结合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确保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对麻疹成人发病较多的乡镇,在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应开展流动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防止成人麻疹暴发流行。

(2)甲肝、卡介苗及乙肝疫苗。继续做好甲肝、卡介苗、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确保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甲肝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0%以上,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继续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免费接种10μg/支乙肝疫苗。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各防保站要继续按照总体安排,在上半年全面完成1996-2001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第2、3针的查漏补种工作。

(3)乙脑、流脑疫苗。把乙脑、流脑疫苗接种纳入全年常规冷链运转,提高常规免疫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继续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A+C群流脑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提高A+C群流脑疫苗两针全程接种率。

(4)百白破疫苗及白破疫苗。继续做好18—24月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及6

岁儿童的白破疫苗的加强免疫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3、预防接种安全及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各接种门诊要继续加强预防接种安全和异常反应调查处理相关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力度。各接种门诊要严格接种前体检和告知义务,提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计划、供应、使用工作和回收、无害化处理工作。要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对监测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并通过国家信息平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要充分发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的作用,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进行调查,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妥善处理。

(三)开展重型精神病人排查工作。一是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排查工作,扩大线索来源。要与朱集、杨安镇精神医院联系,积极与德州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与市公安、民政、残联、劳动等部门沟通,将索取到的就诊、住院病人名单信息,民政部门掌握的精神残疾人员信息,残联部门办理精神残疾证明的人员信息。及时汇总、整理,提供给各乡(镇),作为排查工作的支持资料进行核对、落实,以进一步扩大线索来源。二是开展线索调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无论是常住居民还是临时居住人员,都要列入本次排查范围。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居民小区等要由辖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开展排查。三是做好后续服务管理工作。对排查出的重性精神病人需报请德州市重性精神病人排查行动专家技术指导组复核诊断,对符合条件纳入社区管理的患者,要及时向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报,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建立重性精神病人档案,开展家庭随访和管理。

(四)地方病防治工作

1、疟疾监测与防控工作。今年国家财政部和卫生部已将我省的疟疾防治列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下达了防治任务,我们要以此进一步推动我市的疟疾防治监测工作,认真完成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疟疾防治项目。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疟疾防治项目我市疟疾防治血检人员数任务分配:郑店镇100人,杨安镇100人,化楼镇100人,铁营乡100人,丁坞镇100人,黄夹镇100人,朱集镇100人,全市共计700人。

2、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为实现卫生部《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

防治规划》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山东省农村重点地区肠道寄生虫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用三年的时间,在我市16个乡镇、街道,开展肠道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工作。主要工作内容:(1)防治人员业务培训。(2)开展基本情况调查。(3)实施人群感染情况调查。(4)干预措施。

3、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山东省〈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实施细则》,及时掌握我市居民户食用盐情况以及碘盐生产、加工企业的碘盐质量;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2011年1月至3月底前完成县级采样、实验室检测和数据上报。4月20日前实际完成数据上报,5月5日前省级完成数据库上报工作。6月15日前完成重点监测省级数据上报。

4、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通过开展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显著提高病区群众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晓率。根据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要求在我市的郑店镇、杨安镇、西段乡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在以上三个项目乡镇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的班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上述3个项目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二、卫生监督工作

(一)餐饮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继续认真做好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宣传和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和专项检查行动,继续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活动及问题乳粉、问题火锅底料、“地沟油”等的清查工作,严格餐饮服务单位卫生行政许可,加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消弱,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卫生安全。二是继续在住宿业、美容美发业、洗浴业、游泳场所及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全面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逐步推行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切实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

一是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结合开展“四个一”活动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企业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企业健康发

展。二是强化卫生监管。通过全面调查了解,掌握全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了解从业人员的数量,重点做好粉尘、噪声和各种毒物的监测工作。计划规模较大企业监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中小企业的监测工作也逐步全面展开。另外为企业服好务,帮助企业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指导企业做好防尘、降噪和降低工作场所毒物浓度的工作,从根源上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三是做好职业病健康监护工作。与安监等部门加强联系,与企业签订职业健康监护协议书等,提高企业职工健康监护覆盖率。对粉尘、噪声、毒物等职业病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力争监护率达到85%以上。通过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禁忌证及疑似职业病,保护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

(三)放射卫生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的放射卫生工作。放射卫生监督工作结合宣传和指导等服务性工作,使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达到100%,放射诊疗监测率达到85%以上,坚决杜绝漏线现象。全面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和放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个人剂量监测覆盖率力争达到100%,体检率和培训率都达到85%以上,放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确保全市放射工作人员及相关人群的身体健康。

(四)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一是掌握全市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及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取水方式、处理消毒措施、覆盖人口及水质卫生状况,健全覆盖全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系统,确保全市人民饮用水卫生安全。二是对集中式供水、监测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按丰水期、枯水期的不同要求进行采样。加强对水厂的监管工作,对供管水人员进行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持证上岗,督促水厂及时办理《卫生许可证》。督促其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日常监测工作。三是加强对二次供水及农村饮用水的监督和监测工作,对二次供水设备、消毒进行指导。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农村饮用水按2-4万人布设一个监测点的原则,全市布设20个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对其水源的保护和消毒方法等进行全面指导。四是监测结果及时完成上报工作。丰水期监测和上报工作在4月30日前完成,枯水期监测和上报工作在9月20日前完成。

第四篇:2013年深圳卫生人口计生工作要点-深圳卫生和计划生育

2013年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工作要点

2013年卫生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大八精神为统领,以提高市民健康管理水平和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为主要目标,坚决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深入实施“提质增效”战略,强化队伍自身建设,全面开展“廉洁诚信医院创建年”活动,开展“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建设市民满意医院”活动;继续实施“两大提升工程”和人口计生“五联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特区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完善卫生行业监管体制,抓好公共卫生和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推动卫生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市民满意的卫生人口计生系统。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各单位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今年工作的主线,认真组织学习活动,把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增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总体目标,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发挥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作用,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五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保障;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体现公益性核心目标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大力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医疗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推动人口计生服务

-1-

管理创新,建立“统筹协调、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宣传倡导、利益导向、群众自治”的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新模式;努力建设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卫生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市民对卫生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度。

二、切实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加强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的监督检查,督促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管理制度,开展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努力建设“讲政治、顾大局,勤学习、勇创新,为人民、敢担当,善团结、共奋进,重廉洁、严自律”的领导班子。按照市委的部署,开展“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优良工作作风”学习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重点改进机关作风、整治医疗行业不正之风。完善医德医风教育长效机制,引导和监督各单位持之以恒地开展医德情操、医学伦理教育;完善医德考评制度,将医德考评结果与医师执业注册、定期考核挂钩,与医师职称评审、绩效工资分配等挂钩。

三、全面开展“廉洁诚信医院创建年”活动

要按照广东省卫生厅有关要求,在全系统全面开展“廉洁诚信医院创建年”活动,落实廉洁诚信医院建设目标,完善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廉洁诚信承诺、廉政风险防控等十大制度,促进依法管理、依法执业、依法行医,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组织各科室开展创建“廉洁诚信科室”活动,2- -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廉洁从医指引手册》,争当廉洁诚信医生、护士。组织开展“以案明纪警示教育”活动,以行政领导、行政后勤、药械采购、监督执法等敏感岗位的工作人员重点,以在本系统、本行业查办的典型商业贿赂案件和领导干部违法案件为教材,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以卫生部“八不准”、市委卫生工委“五条禁令”的执行情况为重点,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责必问、失责必究”,严肃查处无视党纪国法、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开展“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建设市民满意医院”活动

(一)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服务水平的持续改善。各单位要围绕“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建设市民满意医院”为目标,从多种渠道主动查找和整改每一个服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领导班子每个季度要开展一次“就诊体验日”活动,亲身体验在本院看病就医的感受,发现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在服务过程中收集患者、市民意见,发挥意见箱、意见簿、投诉举报信箱的作用;加强舆情监测和管理,收集网民意见。建立问题处理责任机制,落实对每一个问题的整改责任,每一件群众意见的处理责任。我委将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各医院明察暗访,帮助各单位查找问题、改进服务。

(二)以细节为基点,促进服务管理的持续改进。各单位要推广“感动式”服务,将对患者的人性关爱、温情关怀植入到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组织医务人员观看医疗卫生职业规范宣教

-3-

片,学习基本礼仪和服务规范;组织新上岗医务人员开展“授白袍”仪式,重温医务人员誓言;组织老专家向年轻工作者传授职业操守经验,以行业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对医务人员进行检讨性教育;健全办事指引,加强导医导诊服务,对患者实行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跟踪式服务,以及出院后回访服务。在候诊区、病房营造和谐温馨氛围,增加生活、文娱、科普教育等便民服务设施。大力推进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争取年内预约诊疗放号量占全市公立医院门诊总量的比例达到30%;推广“居民健康卡”等就医“一卡通”服务模式、“先诊疗、后付费”等服务模式;推广全科门诊、综合诊疗中心、大科室等“一站式”等服务。

(三)以服务对象满意为目标,促进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单位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管理工作的标尺。在医务人员中扎实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患者”的换位思考活动,促进其增强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优质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在挂号、收费、取药、导医导诊、护士站等窗口设立服务评价器,把评价权和监督权交到市民手中。完善以满意度为导向的购买服务、工资分配制度,引导全系统自觉围绕让服务对象满意这个目标,持续改进服务。

五、逐步深化医药卫生综合改革

(一)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探索基层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卫生监督与有偿技术服务分开,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机制,整合、优化卫生人口计生领域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研究新增一 4- -

批投入少、效益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健全社区健康服务体系的运行保障制度,落实社康中心的业务用房、人力资源、卫生装备等配置标准,推动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推广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明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保障制度和考核方案,提升对市民的综合性健康管理水平。落实基本药物优先采购和使用制度,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市民用药安全。

(二)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深入贯彻落实《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组织拟定《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办法》,理清与市医管中心之间的关系,做好各项工作的交接。配合市医管中心理事会、市医管中心的组建工作。根据管办分开后的新职能、新定位,强化市卫生行政部门在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全行业管理职能的落实;落实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医疗机构的属地化管理职能。发挥市属医院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三)推进公立医院政事分开改革。健全院长负责制,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公立医院行业监管、出资人监督、内部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制度。深化岗位管理、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推行总会计师制度。

(四)继续推进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助制度。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协调有关部门

-5-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推动建立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价格体系。在具备条件的医院推广门诊“打包”收费制度,启动单病种“定额、包干、预付”付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医院药品现代物流管理新模式。探索公立医院常用药品、卫生耗材集团化采购模式。

六、不断提高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卫生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对资源配置薄弱区域的政策倾斜、资源配置、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力度。增加妇科、产科、儿科资源供给,推动康复、口腔等专科医院建设。细化组织管理、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等合作机制,推动医疗机构联网运营。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加快建立防治结合、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深化与高等医学院校在举办附属医院等方面的合作。指导具备相应规模的医院达标上等。指导“三甲”医院开展研究型医院建设。

(二)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学科团队整体引进、学科植入等多种方式,深化与国内外医学机构、领先学科团队的合作。加大对重点学科、学科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医学领先学科(群)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建立人员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完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配套政策;抓好住院医师、全科医师、专科医师、学科带头人培训项目;提高护理人员的结构比例,解决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引进问题。充分用好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配套政策,培 6- -

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的学科队伍。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福利待遇等方面,研究出台向长期在社区工作的技术人员倾斜的政策。

(三)支持健康产业的发展。配合有关部门完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高起点办医的配套政策,引进社会资本与国家级医学学科团队共同举办“十二五”期间规划的三级医院。支持具备相应规模的社会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差异化管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端体检中心、临床检测中心、中医馆、养生保健俱乐部、护理院等健康服务机构,发展整形医学、康复医学、医学美容等医学专科。

(四)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以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为依托,推动深圳传统医药学教育特色学院建设。启用龙岗区中医院。推进罗湖区、南山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大鹏新区中医院项目建设。推进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分院、中医特色门诊部项目建设。完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实施“千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普及20项中医适宜技术。推动第二批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活动。

七、建立健全卫生行业监管体制

(一)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深入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推进临床路径电子信息化管理、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工作。深入组织实施“阳光用药”制度。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落实委局归口联系制度,加强医院药事服务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医疗欺诈、违法医疗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推广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等规范、公平、-7-

有效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健全顾客服务中心、病人关系科、门诊综合服务中心等医患纠纷处理平台,发挥医疗社工作用,提高处置效率;试点新版医疗执业保险制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医疗机构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正常秩序,防范恶性事件发生。

(二)完善行业监管政策法规。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组织实施,严控医疗机构无序扩张。推动医疗服务违法行为处罚条例、控制吸烟条例等立法工作。健全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运行标准和服务规范、监管标准和奖惩机制。完善卫生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体系。

(三)完善行业社会组织。支持市学会、医师协会等社会组织完善各专业组织架构,健全专家团队组织,发挥其专业作用;研究将医护人员注册管理、医疗质量评审评价等一些事务性、专业性工作通过购买服务和下放职能方式,交给行业协会、学会办理。

(四)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完善以“全员人口数据库”、“数字化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强各单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标准化、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居民健康卡”基本覆盖所有公立医院;“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覆盖10家医院。

八、注重抓好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

(一)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健康深圳人”为主题,以塑造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壮的体魄为目标,向市民宣 8- -

传倡导健康意识,推广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帮助居民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重点采取如下举措:以倡导居民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推出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的指导工具,设计与居民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简便易行、能长期坚持、效果明显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方案,推广“每日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健康一辈子”的理念;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幼儿园、健康促进企业建设工作;推进心理卫生服务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劳务工健康促进行动,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学习《劳务工健康教育手册》;推进居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帮助居民发现和矫正不良生活方式;推进卫生系统、机关、学校、交通运输等场所控烟工作。发挥社工、社会组织在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健康管理、控制吸烟、心理援助等方面的作用。

(二)抓好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方案,提升对新发传染病、重大疾病暴发流行的防控能力。开展创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活动。探索性病规范诊治归口管理模式。组织实施《深圳市结核病防治规划》。完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推广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提高患者规范管理率。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完善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三)提升妇幼保健服务内涵。完善基层妇幼保健体系。坚持以全人口管理及服务的定位,以优化“两个系统管理”为主导,以提高流动人口系统覆盖率、管理率为重点,确保妇幼保健主要指标稳定向好。深入推进妇幼安康工程,继续实施预防出生缺陷、-9-

地中海贫血防控、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新增产后抑郁症筛查项目。拓展儿童眼保健及儿童、孕妇口腔保健服务内容。继续完善孤独症防治、高危儿管理、早产儿干预、肥胖儿干预等服务网络。

(四)提高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卫生应急专家和处置队伍管理,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强化特殊技能培训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协调和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管理制度。向市民普及卫生应急知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继续推进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完善“中心统筹、院办院管”的医疗急救体系。推进急救医疗体系标准化建设。

(五)抓好重点领域卫生监督管理。完善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传染病、学校卫生等卫生监督长效机制,落实日常监督任务,实施专项监督检查。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库。抓好新《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贯彻工作。抓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防护审查工作,加大重点监管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专项治理力度。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推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完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体系。

九、努力增强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效能

(一)贯彻《条例》,文明执法。抓好《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尽快完善和细化相关配套政策,形成以《条例》为龙头、不断创新的特区人口计生政策法规体系。10- -

组织实施《深圳市基层人口计生工作指南》,规范基层日常管理行为。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探索非深户人员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新模式。争创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高度重视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加强“普惠”政策和计生“特惠”政策的衔接,加大奖励扶助力度,着力解决计划生育家庭和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

(二)全面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在全市全面推进以免费婚前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为核心的十大优生健康惠民项目,确保目标人群宣传覆盖率90%以上,筛查率80%以上。把“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列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动员社会力量捐款,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确保工程顺利开展。把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与人口计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密切结合,通过开展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科技大练兵等工作,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三)切实抓实计生基层基础工作。坚持“网格化”管理基本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区域协作,不断拓展区域协作范围,规范区域协作管理。深入整合卫生、人口计生公共资源,促进阵地、队伍、工作平台等充分整合与共享。集中宣传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医疗管理、药品监管等多股力量打击“两非”,形成长效机制。深化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考核改革,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开,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突出重点、注重

-11-

实效、简便易行”的原则,优化考核指标,减少考核次数,引导基层把精力放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上。

(四)大力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省“信息化建设推进年”工作部署,完善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制度,促进统计信息规范化管理。加强人口计生数据动态监测,建立预警预报制度。完善计划生育证明管理系统,提高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办事效率。建立数据质量检查通报制度,完善人口计生数据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积极参与深圳市全员人口公共基础信息库建设,构建“数据集中采集、资源多方共享”社区网格管理模式,实现多部门资源融合。

十、认真抓好宣传教育和督办查办工作

(一)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增强工作主动性。深入宣传文明服务规范,弘扬高尚医德风范,营造健康向上的行业新风;大力选树先进典型,褒奖好医生好护士,塑造人人可学的行业标杆。充分运用政务微博,组织策划“微调查”、“微访谈”、医院开放日等活动,宣传全系统今年开展作风建设,加强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

(二)抓好督办查办工作。完善督办查办制度,加大对责任单位、责任部门落实工作要点、重大问题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政令畅通。加强与人大、政协和社会团体的沟通联系,办好议案、提案。健全本系统绩效评估体系,加强机关和直属单位绩效管理。落实安全管理、综治维稳、信访、机要保密,以及“双到”扶贫工作、医疗对口支援等工作责任制。抓 12- -

好“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启用“12320”卫生服务热线。推进机关法制政府建设,抓好档案管理、政务信息和信息公开工作。

-13-

第五篇:16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6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6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南,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贯彻落实上三级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卫生局确定的卫生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开展疾病监测与预防控制,切实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为全市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传染病的防治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信息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信息报告质量,做

好信息系统升级改选的准备工作。组织开展疫情报告管理的督导检查。

深入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做好鼠疫疫情监测工作。严格按照“鼠疫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做好疫情的监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治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群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切实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医防合作,以结核病防治项目带动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全面加强病人发现、治疗和系统管理。确保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治愈率85%以上;肺结核病人完成治疗率90%;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转诊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及病人家属筛查率达85%

以上。

学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防治艾滋病实施计划》,以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为龙头,全面推进自愿咨询检测、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教育等重点工作,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与国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我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二、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落实《XX年—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组织开展1—14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

设,全面促进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

三、地方病防治

按照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继续开展碘盐监测,做好自查补漏工作,迎接上级的考评验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切实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完成人间布病监测任务,与农牧部门加强工作沟通,充分利用协作机制开展防控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大力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居民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慢病防治

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围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重点疾病,探索疾病控制工作与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结合,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快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综合机制。根据呼伦贝尔市的工

作安排,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为。

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学习贯彻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纲要》,根据《呼伦贝尔市卫生系统健康教育规范》,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到全市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结合重要卫生日,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普及群众防病知识。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确保全市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100%。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创建工作,促进卫生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上新水平。以下内容与本文2016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相关,可查阅参考:2016年2月—2016年7月保健组工作计划 | 区2016年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计划 | 公共卫生系2016年工作计划 | 2016年小学卫生工作计划 | 2016年小学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2016年幼儿园卫生

保健工作计划 | 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及要点 | 安全卫生教育工作计划 |

【返回 卫生工作计划 栏目列表】

下载2014年深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深圳卫生和计划生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深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深圳卫生和计划生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医改工作攻坚克难之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提高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服务能力为抓手,以重大传染病防控......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疾 控 信 息 翁牛特旗疾控中心办公室第2期2009年3月11日 ★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继续坚持以免疫规划工作为中心,以重大传染病防治为重点,全......

    2010年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0年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2010年我市疾控工作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市卫生工作总体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指导下,严格......

    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大全)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2012年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继续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重点传染病防控为主线,夯实免疫规划工作基础、突出抓好健康教育、职业病防......

    2012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峡卫字„2012‟号关于印发2012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县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疾......

    2010年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和精神卫生工作要点

    2010年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和精神卫生工作要点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我市疾控工作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省卫生工......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要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要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要 2016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

    2012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2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2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完善体系、落实职责、提升效能”为原则,完善基层预防保健体系建设,落实社区健康中心及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