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时间:2019-05-14 13:1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第一篇:2012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2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2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完善体系、落实职责、提升效能”为原则,完善基层预防保健体系建设,落实社区健康中心及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加快人才培养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促进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探索基层预防保健体系改革新思路

探索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力资源配备及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内容,促进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公益性、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落实公共卫生片区责任制

完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社康中心三者的公共卫生职责及其相互配合的机制,探索建立医疗机构、社康中心的公共卫生工作维持经费补偿机制,充分发挥疾控专业机构在协调、组织、实施、指导、培训、评估等方面的作用,以网格化分片包干的形式,共同建立公共卫生片区责任制,切实将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三、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培养

制定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培养规划,包括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及社康中心等多层次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通过定期到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机构进修学习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社区公共卫生医师等不同的选拔、1

培训、考核机制,打造疾控服务精干团队。

四、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

继续加强对SARS、人禽流感、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登革热、病毒性肝炎、狂犬病、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疟疾、出血热和流脑等急性传染病的监测,完善监测网络,提高预警灵敏度,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每年年底形成一份分析报告,及时根据疫情发展规律,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前干预,努力降低发病率和疫情带来的影响。

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托幼机构、普通手术室、洁净手术室的消毒监测和媒介生物监测。每季度报送一次监测情况,每年年底报送一份监测分析报告。

继续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制工作。积极与财政、民政等部门协商,积极救治艾滋病病人,努力提高治疗覆盖率,积极帮扶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规范化管理,要求门诊量>200人和维持率>70%,在宝安区增设一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进一步推进福田区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

五、加强免疫规划管理

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管理和规范接种,厘清职责,加强督导,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等工作,力争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根据《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制定深圳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流程及补偿办法。

六、加强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监测、预警、预报工作 继续做好“国家空气污染与疾病监测”、“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学评价”、“深圳市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深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深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等项目工作,第一季度细化完成各项目2012年度工作方案,明确监测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采样数量等内容,每季度报送一次监测情况,每年年底报送一份监测分析报告,规范预警、预报、处置流程,及时向有关部门及社会通报,完成情况列入单位年度考核目标。

七、加强实验室建设

按照“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市疾控机构实验室建设要按“突出能力,反映水平,国内一流”的方向迈进,指导和帮扶下级疾控机构;区级、街道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建设要按“基本项目能做,检测结果准确,反馈信息快速”的方向发展。同时,要结合实际,在某些领域或项目,建立自己的“拳头”产品,为全市某学科发展提供人才、装备等资源。

要结合国内外疾病预防控制发展方向,配备、贮备相关人才,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学习先进的检验技术,推广适宜的检验技术。

八、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利用深圳人口、地理、气象、交通、历年疫情数据、120系统等资料,推进疾控系统联合开展“传染病多维信息集成分析与传播风险预测技术”,以“传染病防治及应急处置决

策支持系统”为基础探索我市“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处置系统”,提高我市公共卫生决策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九、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

加强科学研究及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建立促进疾控机构与国际国内权威技术机构和院校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扩大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我市疾病预防控制科研能力。

第二篇:2010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0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0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按照全市卫生工作会议部署,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积极深入推动我市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发展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契机,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

(一)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坚持疾控事业公益性的理念,进一步健全疾控工作服务网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明确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完善社区疾控工作平台,发挥疾控机构指导作用,促进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社康中心之间紧密分工协作。

(二)认真组织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加强社康中心的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工作,落实重大及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促进均等化。

(三)协调推进坪山新区疾控机构建设,加强光明新区疾控中心的内涵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疫情监测力度,防范重大传染病发生。

(一)利用空间遥感技术提高疫情监测预警及追踪处置能力。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工作质量,开展全市传染病报告督查。

(二)继续加强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分析和调查处理工作。继续加强SARS、人禽流感、流感、麻疹、登革热、病毒 1

性肝炎、狂犬病、鼠疫、出血热和流脑等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加强部门协作,做好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工作。

(三)继续落实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在继续保障关键岗位的公共服务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对集中用工单位的接种工作,确保疫情稳定在可防、可控范围,减少重症病例发生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做好重症、死亡病例的实验室鉴别诊断和暴发疫情的快速应对工作。

(四)落实国家免疫接种相关政策,做好免疫相关疾病的防控工作。继续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措施,加强对预防接种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激励,调动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免疫接种单位的督导、检查,落实查漏补种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流通管理有关规定,7月采取抽样评估的方法,组织疾控及卫生监督部门开展对免疫接种单位的专项检查和指导。联合教育部门做好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和补种工作,加强流动人口密集区域的免疫接种工作。全力推进“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实施,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努力降低麻疹等疫苗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诊断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五)加强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制定出台《2010年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哨点监测工作方案》,加强对霍乱、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痢疾、手足口病、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报告和处置,开展隐孢子虫、蓝氏贾滴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肠道腹泻性原虫的监测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遏制肠道传染病高发态势。

(六)探讨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降低婴儿乙肝

病毒携带率。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对妇产科医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防治知识水平,落实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措施,降低婴儿乙肝病毒携带率。

(七)继续加强艾滋病防制工作,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全面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监测网络建设,强化疫情监测及报告制度,积极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做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和社区综合防治工作,重点对男男同性恋人群、性服务人群、吸毒人群、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进一步加强HIV阳性孕产妇和婴儿的随访工作。进一步推进美沙酮门诊工作,扩大覆盖面,创新管理模式,提高门诊量和维持率。加强对福田区创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指导,落实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各项指标。

(八)推进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制定出台《深圳市医疗机构落实公共卫生职能的意见》,修订《深圳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整体评估标准》,并纳入2010年评估内容。

(九)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和病媒生物监测。建立医院感染控制和病媒生物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医疗机构门诊候诊室、输液室等人群密集区域的空气微生物污染专项调查,开展普通手术室、洁净手术室在动态下空气细菌浓度检测,探索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方法。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外环境病媒生物监测,督导疫源地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工作。

(十)加强疟疾、肝吸虫等相关寄生虫病防制工作。加强“三热病人”血检力度,严防输入性恶性疟疾;加强肝吸虫综合防治

措施,进一步降低肝吸虫感染率。

三、继续加强对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监测及检测,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防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一)做好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预警工作,继续做好“国家空气污染与疾病监测示范点项目”,开展医疗卫生机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专项监测工作。

(二)开展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完善饮用水水质监测点和水性疾病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市、区疾控中心分工协作,扩大监测覆盖面,提高检测能力。

(三)制定出台《2010年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继续开展食品污染物二噁英污染监测工作及营养促进与营养改善的相关工作。做好迎接国家对深圳消除碘缺乏病考评相关准备工作。

(四)继续加大对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力度,对影响学生健康的不良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力争在干预措施和成效方面有所突破。

四、加强规范管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整体评估和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依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范管理,全面履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加强对公共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修订出台《深圳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整体评估标准(2010版)》,落实以日常督导与评估相结合,过程质量控制与终末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全程追踪管理和质量控制,通过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社康中心的评估,推动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公共

卫生均等化,全面提高疾控机构服务社会和广大群众的能力。

五、做好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疾病预防控制保障工作。

(一)建立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大运会场馆、接待宾馆、政府办公楼、定点医院等场所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对其及周边环境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对大运会场馆、接待单位的工作人员开展甲肝、乙肝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二)制定出台应对重大传染病、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空气污染事件、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等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能力。

六、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度,提高公众疾病预防控制意识。

紧紧围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针对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充分借助新闻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疾控942》公益栏目,利用世界卫生日、免疫接种日、预防碘缺乏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宣传活动,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卫生宣传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把防治知识送进社区,送进家庭,提高市民对传染病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七、加强对基层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培训,促进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持续开展。

市、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通过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定期到基层指导及督导、专家驻点等方式,加强对社区公共卫生人员的培养,提高社区整体服务能力。大力组织落实重大及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通过扩大覆盖面,合理布局和便捷的流程,提高服务的可及性;通过提供同等标准的服务和

同等标准的补助,体现服务的公平性。

八、加大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

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在科研、人才培训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2009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09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根据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爱国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卫办疾控函„2009‟69号)精神,2009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主要任务是以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推行疾病预防控制整体管理评估和绩效考核,促进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推动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在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展模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公共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升能力,在社区中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平台,不断完善我市疾病预防控制防治网络,促进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发展。

二、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制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力度,防范重大传染病发生。

(一)积极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加强疾控机构与临床医疗机构的合作,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调查处理和信息反馈工作,重点加强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人禽流感、流感、麻疹、登革热、布病、狂犬病、鼠疫、出血热和流脑等疫情监测、预测、预警和防控工作。建立企业外派出国人员重点传染病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预防与控制机制。

(二)加强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加强对霍乱、伤寒副伤寒、1

甲型肝炎、痢疾、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报告和处置,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遏制肠道传染病高发态势。

(三)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提高免疫接种率。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措施,加强对预防接种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激励,调动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免疫接种单位的督导、检查,落实查漏补种工作。协助教育部门做好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和补种工作。加强流动人口密集区域的免疫接种工作,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努力降低麻疹等疫苗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诊断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四)探讨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降低婴儿乙肝病毒携带率。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对妇产科医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防治知识水平,落实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措施,降低婴儿乙肝病毒携带率。

(五)继续加强艾滋病防制工作,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全面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监测网络建设,强化疫情监测及报告制度,积极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做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和社区综合防治工作,重点对男男同性恋人群、性服务人群、吸毒人群、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进一步规范美沙酮门诊管理,提高门诊量和维持率,今年再新建1-2个美沙酮门诊。

(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和病媒生物监测。建立医院感染和病媒生物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内窥镜

消毒效果专项检查和指导。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外环境病媒生物监测,督导疫源地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工作。

(七)加强疟疾、肝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等相关寄生虫病防制工作。加强“三热病人”血检力度,严防输入性恶性疟疾;加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综合治理,加强对来自肝吸虫病高度流行地区人群普查普治力度,降低肝吸虫感染率,开展宠物源性弓形虫、包虫等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基线调查和防治工作。

三、继续加强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分析、评价、预报、预警及干预工作,提高防范、应对危害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一)开展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建立饮用水水质监测点和水性疾病监测点,实行监测数据网络直报,预防水源性疾病发生和流行。

(二)做好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预警工作,继续开展“国家空气污染与疾病监测示范点项目”和深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监测项目。

(三)完善深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探索新发食源性食物中毒致病因子检测和食源性疾病预警预报的数学模式,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四)开展居民膳食调查的相关研究工作,为市民提供健康合理的膳食指导意见。

(五)加强实验室检验能力建设,加强新项目、新方法的研究,提高快速检验技术,整合资源,进行分级管理。

(六)加大对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力度,对健康危害因素开展干预工作。

四、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公共卫生整体管理评估和绩效考核体系。

组织实施《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统一各项疾控工作技术规范及流程。建立公共卫生整体管理评估和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公共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强化绩效意识,落实以日常督导与评估相结合,环节质量控制与终末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全程追踪管理和质量控制,促进公共卫生均等化,全面提高疾控机构服务社会和广大群众的能力。

五、做好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疾病预防控制保障工作,尽最大努力控制公共卫生风险。

学习借鉴奥运承办城市公共卫生保障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 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疾控工作保障方案,开展相关监测和风险评估,做好各方面技术储备,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保障能力。

六、积极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疾病预防控制意识。围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针对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传播形式,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卫生宣传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把防治知识送进社区,送进家庭,提高市民对传染病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七、加强专业培训,加大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

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举办传染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免疫接种、消毒杀虫等方面的培训班。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在科研、人才培训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快速发展。

第四篇: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市卫生工作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落实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和社会稳定。

一、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绩效管理水平

继续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疾控机构能力建设达标工程,推进绩效考核与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岗位专业人员培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公共卫生社会管理职能,推进区市疾控机构剥离承担的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职业健康监护等服务项目,加强对承担辖区相应服务任务的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管理。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门诊规划设置,尽快将在综合性医疗机构中设立的接种门诊移交给符合条件的辖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健全和完善市、区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网络,市、区市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承担辖区精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无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区,由同级疾控机构承担。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建立市、区(市)心理危机干预联动工作机制,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提供个体和群体心理干预和救援服务。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疾控机构绩效管理,建立常态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和绩效评估,建立完善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强化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修订完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评估标准,不断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行为,形成防治结合有效机制。加强中央、省财政补助资金和国内外非政府组织资金支持项目的管理和绩效评估,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绩效。完成市、区市两级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和结核病防治机构的绩效评估。

二、规范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努力减少传染病对群众和社会的危害

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一)加强艾滋病防治,遏制疫情蔓延。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外来流动人口、大中专学生、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继续加大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力度,加强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报告、流调与随访管理,个案完成流调率达到100%,常住人口HIV/AIDS随访干预比例达到70%以上。加强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管理,健全完善职业暴露和生活暴露预防和处理制度。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孕产妇艾滋病筛查,及时发现HIV抗体阳性者并及早采取母婴阻断措施。进一步完善市精神卫生中心美沙酮门诊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门诊量和维持率。

(二)进一步规范结核病防治。完善疾控中心、结核病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结核病防治体系,规范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三个关键环节,落实国家肺结核患者免费诊断、治疗管理等各项政策措施。提高疑似病人的转诊率、肺结核病人的系统管理率和DOTS管理质量。加强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监测和诊疗管理,开展专业结核病防治院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市级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建设。

(三)加强霍乱、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把握霍乱疫情动态,做好外环境和重点人群疫源检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和专桌的技术指导和督导管理,强化肠道门诊早期监测预警工作,规范肠道门诊诊治与报告,及时对可疑疫情信息进行分析,做好疫情的预测预报。严密关注NDM-1耐药基因细菌动态。

(四)全力开展手足口病、流感/禽流感、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等传染病防控。紧紧围绕“努力降低流行强度,减少疫情危害”的目标,落实以环境卫生整治和健康教育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严格规范落实传染病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样本的采集及暴发疫情的处置等防控措施,重点控制聚集性发病,严防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五)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分析利用。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卫生室开展发热、腹泻、皮疹、黄疸、结膜红肿等五种症状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对18个流感/人禽流感监测点的管理,规范开展流感监测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切实加强传染病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加强国内外及我市周边地区重点传染病疫情检索,主动开展重点传染病的预警预测,及时向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防控动态。

三、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做好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媒生物、地方病防控

(一)加强免疫规划管理。加强脊灰、乙肝、麻疹等疫苗预防重点传染病防控,提高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和覆盖率。充分发挥青岛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作用,完成6岁以下儿童接种信息录入工作,实现省、市、县、镇四级联网。维持无脊灰状态,继续做好AFP监测和脊灰疫苗强化及基础免疫工作。落实消除麻疹措施,对高中、大中专院校学生、流动人口聚集的企业及工作薄弱地区的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对既往麻疹疫苗漏种儿童补种麻疹类疫苗,确保完成2011年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10/100万以下的消除麻疹阶段性目标。完成重大公共卫生项目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任务。加强全市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开展预防接种门诊文化建设活动,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和水平。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杜绝群体性预防接种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落实以疫苗接种、健康教育、防鼠灭鼠相结合的流行性出血热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个案流调和实验室快诊技术应用,规范病人转诊制度,控制发病率,降低病死率。大力宣传狂犬病预防知识,规范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诊治行为,有效处置疑似狂犬伤人事件,遏制狂犬病疫情。落实布病防控措施,加强与畜牧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当地畜间疫情状况,密切关注恙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等疫情。开展蜱及其携带病原调查研究,做好杀虫、灭鼠药械的效果监测和蚊、蟑螂等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分析,继续做好国家和省病媒生物监测点工作。

(三)加强地方病防治。巩固以区市为单位消除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加强人群碘营养状况监测和防治效果评价。开展氟中毒病区病情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监测,综合评价改水工程的运行效果。开展消除疟疾行动,加强基层防病人员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疟疾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和确诊比例,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和流调率均达到100%。在重点区市开展肠道寄生虫防治工作,降低人群感染率,提高居民和中小学在校学生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做好《山东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终期考

核评估迎检工作。

四、大力推进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继续广泛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健康教育,推广“每天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健康加油站”进社区、进机关事业单位、进厂企,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单位、食堂/餐厅)创建活动,促进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和科学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禁烟管理,开展无烟环境监测和控烟效果评价。会同教育局推动学校和学生家庭“无烟环境”创建活动。

不断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做好以社区为基础的防治知识普及和生活行为干预,加大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和高危人群干预力度。实施农村市(区)、镇、村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开展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建立规范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报告工作制度。开展慢性疾病负担、康复效果等综合评估,扎实开展慢性病国家级、省级示范区市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保健”、“心理卫生干预”进校园活动,规范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完成2010年青岛市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白皮书。继续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筛查、健康管理和规范化治疗。推广口腔预防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口腔疾病防治和干预水平。

五、加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开展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职业危害和食品污染物等健康相关因素监测;进一步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构建覆盖全市的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网络;加强全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能力建设,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处置水平。加强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事故现场处置人员能力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食品安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检测和食源性疾病诊断等专业技术人员,满足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处理的工作需要。开展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洗涤机构等消毒效果监测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监测。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点和水源性疾病监测点,预防水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加强监测信息的分析利用,做好健康相关危害因素风险评估和预警。完成重点公共卫生项目2011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卫生监测任务,对农村饮水安全进行综合评价。

六、强化质量管理,规范公共卫生技术服务行为

加强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规范化质量管理,加强检验检测人员队伍能力建设,开展检测检验新方法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组织开展全市疾病控制系统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全面提高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和检测技术水平。严格遵守实验室认证/认可规定,规范工作程序,按期组织各类服务资质年审和续展工作,确保持续向社会提供公正、科学、准确的技术服务。加强全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建设,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机构服务行为,继续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分析报告,动态掌握我市职业病危害情况。做好全市放射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加强对医用、工业用等领域的放射设备进行检测和个人剂量监测。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在科研、人才培训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主题词:卫生 疾病控制 工作要点 通知

抄送: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厅,各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青岛市卫生局办公室 2010年1月26日印发

第五篇:2008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08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08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认真按照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全市整体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做好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保证各项疾病预防控制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预报、预警、防控水平,努力控制和降低重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一)继续加强SARS、流感、禽流感、霍乱、登革热以及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测、预报、预警、防控。

(二)进一步加强对疾病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和管理,及时、科学、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辖区疫情的分析和评估工作,制定防制方案。组织全市传染病报告工作督查,提高全市传染病报告质量。

(三)完善我市暴发疫情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预警水平,落实相关技术规范和制度,加强与农林渔业、动防机构、学校等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与协调,提高应急反应的能力。

(四)认真贯彻《2005-2015年广东省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做好土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做好疟疾等相关寄生虫病的监测工作。

(五)落实乙肝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努力降低相关传染病对市民健康的影响。

二、进一步加强我市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的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疾病控制队伍整体水平,保持疾病控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的防制工作,强化霍乱防治意识,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率,进一步扩大肠道病原的监测面,确实做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我市传染病防制的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

(三)促进我市暴发疫情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预警水平,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提高应急反应的能力。

(四)加强预防与医疗服务间的联系,探索互派医师的方式方法,促进知识和技能融合,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五)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绩效评估工作。进一步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学化管理,逐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项目化管理。

(六)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作用,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三、按照《广东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方案(2006—

2010年)》要求,认真落实我市艾滋病防治任务。

(一)要充分整合宣传、教育、计生、妇联、公安、交通等部门的资源,宣传贯彻有关的的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探索一条适合深圳实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综合管理办法。

(二)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监测网络建设和艾滋病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继续做好孕产妇的艾滋病筛查和综合干预工作,进一步提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重点做好男男同性恋人群监测流调等应用性研究,制定防治策略。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探索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耐药研究。

(四)进一步落实《深圳市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协调解决与公安、药监、禁毒等部门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美沙酮门诊规范化管理,稳步推进美沙酮门诊增点扩建工作。

三、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规范消毒管理工作。

(一)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关注虫媒的消长情况,密切注意布雷图指数变化。积极开展登革热等传染病的预防及监测工作。

(二)加强内窥镜消毒效果抽查力度,全面提高我市内窥镜消毒合格率。

(三)进一步加强医疗人员消毒培训工作,开展对医院

消毒管理负责人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我市医院消毒效果合格率。

四、落实国家免疫规划,规范预防接种行为,进一步加强疫苗可预防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按照《深圳市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和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合理设置预防接种单位,健全免疫规划实施网络,加强对预防接种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对免疫接种单位的督导、检查力度。

(二)加大查漏补种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和疫苗接种率,摸索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模式,有效预防控制乙脑、乙肝、脊髓灰质炎等疫苗相应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规范狂犬疫苗接种,降低发病数。

(三)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做好第二类疫苗平稳过渡,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

(四)认真落实国家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制定我市消除麻疹策略,努力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五、做好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分析、评价、预报、预警及干预工作,提高防范、应对重大健康危害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一)积极开展水源污染监测工作,预防水源性疾病发生和流行。

(二)落实“国家空气污染与疾病监测示范点项目”工

作,并完善“国家城市生活饮用水监测网络”建设工作;

(三)继续完善“深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开展营养促进与营养改善试点工作。

(四)研究建立市、区疾控机构主要理化检测项目工作方案,有效整合资源,加强新项目、新方法的研究,提升全市整体检测水平。

(五)继续建立健全深圳市学校卫生监测体系,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进行干预和完善学生伤害的监测工作。

六、积极开展防病知识宣传。

围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务,针对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传播形式,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卫生宣传教育,普及传染病的知识,把防治知识送进社区,送进每一个家庭,提高市民对传染病认识和自我防病能力。

七、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整体疾病监测水平。

(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我市监测水平。

(三)加强实验室技术储备工作,积极应对新发传染病,力争更多技术项目在区域上发挥优势。

八、加强国内国际的合作和交流。

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在传染病预防控制方面的信息和管理技术的交流。同时与国外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在科研

和人才培训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主题词:疾病控制工作要点通知

抄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深圳市卫生局办公室2008年1月24日印发

下载2012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6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6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6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南,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贯彻落......

    2011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医改工作攻坚克难之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提高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服务能力为抓手,以重大传染病防控......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疾 控 信 息 翁牛特旗疾控中心办公室第2期2009年3月11日 ★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继续坚持以免疫规划工作为中心,以重大传染病防治为重点,全......

    2010年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0年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2010年我市疾控工作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市卫生工作总体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指导下,严格......

    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大全)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2012年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继续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重点传染病防控为主线,夯实免疫规划工作基础、突出抓好健康教育、职业病防......

    2012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峡卫字„2012‟号关于印发2012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县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疾......

    2007年疾病预防控制(爱国卫生)工作要点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7-01-24 【生效日期】2007-01-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2007年疾病预防控制(爱国卫生)工......

    长春市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长卫疾控发〔2011〕1号 关于印发《长春市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卫生局),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根据《吉林省2011年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