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金融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6:0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金融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金融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篇:天津金融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天津市金融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为加快天津市金融服务业发展,根据《天津市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定》、《天津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期限为2015-2017年。

一、产业现状

(一)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金融系统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业运行质量效益,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加快建设美丽天津和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金融业发展规模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2013年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202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8.4%;全年全社会融资规模达到4910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3317亿元和 20858亿元,银行业机构总资产4.13万亿元;证券公司总资产达到141亿元;保险业金融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76.8亿元,各项赔付102亿元,保险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001亿元。金融和金融服务业缴纳各项地方税收148.3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比重达到11.3%,金融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5%,金融业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3年末,全市持牌金融法人机构数量达到55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城市,初步建立了以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为主体,以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外币兑换公司、第三方支付结算公司、农业贷款公司、信用评级公司、证券基金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为补充的较为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

3.新型金融服务业态实现集聚快速发展

结合天津城市定位,加快发展以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创新型交易市场、股权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现代金融业态并初步形成集聚发展态势。2013年末,商业保理公司达到96家,注册资本金超过73亿元,全国商业保理试点区域的效应充分显现。全市开业运营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56家,累计发放贷款798亿元。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达到124家,年末融资担保责任余额320亿元,在保户数突破5万户。361家股权投资基金在全市20家商业银行实行托管,实收(实缴)资本1046亿元,累计对960个项目股权投资金额859亿元。

4.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充分显现

全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大项目好项目、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融资薄弱环节,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初步建立了面向科技、农村、航运、消费、商贸、矿业和小微企业等领域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5.金融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提升

制定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第二个专项方案、于家堡金融创新支持现代产业发展试点方案、东疆保税港区深化租赁业改革创新试点方案等专项方案报送国务院。相继制定出台金融支持实体

3省在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建设金融要素市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信用体系和金融标准化、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拓宽金融合作领域,在更大范围内发挥金融的功能和作用。力争到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金融业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提升京津冀整体金融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促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创新

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建设为原则,以人民币经常项下可兑换便利化和资本项下可兑换试点为重点,推进金融国际化。扎实做好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创新专题研究和政策制度设计,集成天津海港、空港、物流园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优势,突破体制障碍,体现天津特色。在完善金融法律制度政策体系、探索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模式、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探索建立监管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开展先行先试。

(二)以机构准入为重点,建设现代金融组织体系 支持设立村镇银行、保险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法人机构。支持台资和外资金融企业设立银行、保险、租赁、保理、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和非金融机构。支持证券机构开展服务实体经济、便利投融资需求的创新业务。支持地方金融法人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增强市场竞争力、行业影响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民营银行试点工作。

(三)发展产业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以发挥财政职能为重点的金融服务体系,运用财政拨款、贴息、贴费、担保等功能,支持企业和金融业发展。发展以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重点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财务公司、担保公司、评级公司等市场主体。发展以天津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重点的金融控股集团,进一步整合地方国有金融资源,通过增资等方式支持地方国有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增强金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积极作用。

(四)发展科技金融,实现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

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抓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2014〕9号),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服务功能,鼓励全市银行设立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团队或部门。鼓励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创业投资等各类金融业态加强合作,丰富金融产品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融资手段。支持银行扩大担保物的范围,增加担保品种,扩大知识产权、商标权、专利权、股权质押等融资规模。支持天津创投之家有限责任公司等创新服务平台发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的股权投融资对接。

(五)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到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和网点,支持村镇银行、兴农贷款公司和农村金融服务站加快发展,提高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设施抵押融资工作,推广以农业机械设备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为标的抵押担保方式,进一步扩大农村可抵质押权属范围,创新农村各类权属抵押融资模式。提高政策性农业农村保险保障水平,7易所、滨海柜台交易市场等场外交易市场挂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利用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快速发展。支持企业灵活运用股权、债权等融资工具,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公司债券等方式实现再融资,引入优质中介机构,提高企业直接融资和并购重组的质量和效率。

(十一)建设现货交易市场,与期货交易市场对接 发起设立天津商品交易服务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发展贸易融资和资金结算,建立第三方支付体系和全能物流信息网络。支持企业在天津设立营销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形成物资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努力打造全国现货市场交易平台、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和国际性流通中转枢纽。

(十二)建设场外交易市场,与新三板市场对接 支持天津股权交易所为非上市非公众公司股权报价转让服务,以规范、小额、多次、快捷、低成本的股权私募融资为主要模式,建立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成为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设计、板块划分、入场标准和中介服务等方面深化研究,建立与新三板对接机制。

(十三)继续搞好外汇改革试点

进一步深化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完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政策,做好个人外汇非现场监管,加大对银行个人外汇业务的指导力度。做好保险、证券公司外汇业务管理。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外汇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外汇改革、外商投资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结汇改革试点,全面落实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政策。积极研究探索加快北方航运中心、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外汇管理政策,推动外汇新业务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稳步推进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发展。指导特许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鼓励特许机构创新业务品种。加快特许机构全国化、国际化布局。推动特许业务机构运用行商模式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推动特许机构跨境调运外币现钞。

(十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推动实施《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天津市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市场管理若干规定》、《天津市企业信用征信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出台《天津市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天津市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加快推动个人信用征信工作。支持具备条件、运行规范的征信公司向人民银行申报取得个人征信业务资质,制定出台天津市支持个人征信机构依法采集个人信息的扶持政策,推动征信公司建设完善个人征信数据库。推动区县加快推进基层信用环境建设。逐步建设、完善区县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归集区县信用信息,强化区县信用信息应用、服务和管理。在具备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推广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试点工作。着手研究建立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交换平台,推动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研究开展综合信用承诺登记备案制度试点工作。

(十五)加强金融法制和防范风险能力建设

建立行业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公司、投资公司、交易场所、融资平台、金融中介机构等领域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工作机制,确保金融稳定安全。研究制定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

011

第二篇:萧山区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萧山区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08-2010)

根据《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萧山区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和《萧山区加快服务业发展三年工作目标(2008-2010)》的要求,结合萧山中介服务业发展实际,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队推进的方针,全面提升改造传统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中介服务业,实现我区中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其他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我区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

二、发展重点

(一)市场交易中介服务组织。重点发展高效优质的市场交易中介服务机构,理顺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交易,提升效益,为我区经济强区的建设创造更好条件。包括:提供运输代理机构、生产资料经纪机构、外贸代理机构、报关代理机构、广告设计发布及代理机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商标专利代理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职业中介及人才培训服务机构、会议及展

览服务机构、科技成果交易服务机构等。

(二)农业中介服务机构。结合富裕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大力培育发展一批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衔接,能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中介组织,提高我区畜牧、水产、蔬菜、花木和茶果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包括: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等组织和机构。

(三)鉴证及财务服务机构。努力培育一批区域性的从事专业性分析、测评、评定等服务的鉴证及财务服务中介机构,进一步改善我区投资环境,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诚信度。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认证机构、商品检测检验机构、工程监理机构、拍卖及招投标代理机构等。

(四)法律服务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法律咨询、调查、诉讼、公证等专业性法律服务的组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维护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包括: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仲裁机构等。

(五)咨询策划服务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市场信誉好、服务质量高、业务能力强的从事咨询、调查、策划、管理等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政府、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决策成本及风险。包括:信息服务机构、政策咨询机构、投资咨询机构、市场调查机构、工程勘察设计及咨询机构、企业管

理服务机构、资信评估及信用评级机构、工程及技术咨询机构、登记注册事务咨询代理机构、翻译服务机构等。

(六)自律性行业组织。大力发展行业自律性组织,通过行业协会作用,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联系,促进同行企业的保护和自律,协调本行业事务,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向企业提供更好地社会服务。包括: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等。

三、总体目标和实施计划

到2010年,我区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增加值13亿元以上,中介服务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其中知名品牌中介服务企业达到30家,中介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2500人以上,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

(一)2008年

1.中介服务企业达到1500家,同比增长20%以上;2.中介服务业增加值达8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3.中介服务业从业人员8000人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4.培育发展知名品牌中介服务企业10家;

5、支持鼓励中介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引导扶持政策措施得到切实贯彻落实。

(二)2009年

1.中介服务企业达到1800家,同比增长20%以上;2.中介服务业增加值达1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5%以上;

3.中介服务业从业人员10000人以上,同比增长25%以上;

4.成立萧山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心;

5.引进2家以上省内外知名的中介服务企业入驻萧山,区内知名品牌中介服务企业达20家以上;

6.中介服务业结构得到有效优化、业态明显提升、领域不断拓展、效益显著提高。

(三)2010年

1.中介服务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同比增长11%以上;2.中介服务业增加值达13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以上;3.中介服务业从业人员12500人以上,同比增长25%以上;4.引进5家以上省内外知名的中介服务企业入驻萧山,区内知名品牌中介服务企业达30家以上;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萧山区推进中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全区中介服务行业发展,研究、制订推进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协调政府有关部门、中介行业协会、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各镇街和区政府相关部门落实相应工作部门和人员,加强对推进中介服务业发展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完善全区中介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中介服务业发展信息发布制度,不断完善中介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

2.转变政府职能。顺应市场化、社会化要求,按改革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彻底脱钩改制,逐步实现将非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逐步与政府部门剥离,树立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建立适合中介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把社会性、群众性、服务性的工作真正交给中介服务机构去完成,使中介服务机构成为政府有效管理经济和社会的重要合作伙伴。

3.完善政策环境。适时整合现有的政策资源,进一步拓宽中介服务业准入领域,取消中介服务业的准入限制,采取“非禁即入”的注册登记办法,逐步以执业管理代替行政审批,为中介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进入中介服务行业和领域。加强规划引导,制定促进全区中介服务业及其重要领域发展的鼓励政策。

4.推进平台建设。尽快成立萧山区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中介服务业企业和总部,对于入驻“发展中心”的中介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建设、命名一批中介服务业主题楼、特色楼,并给予相应扶持,发挥楼宇经济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引导中介服务企业向钱江世纪城区块、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块、中心商贸区块、江东和临江工业区块等功能区域集聚,全方位提升中介服务业的配套服务功能。

5.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实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中介服务机构,引导企业创建知名商号或著名商标,帮助企业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档次,扩大品牌知名度。有选择地引进外资中介机构落户我区,鼓励有条件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合资、合作等方式与国外中介服务机构联合,推进我区中介服务业与国际中介服务业接轨,提高我区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6.注重人才培育。创新人才引进思路,加快涉外法律、涉外会计、企业管理、企业融资、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行业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吸引中介创业者创办各类中介项目,为中介服务业发展创造人才条件。引导社会培训机构、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中介服务业专业,为中介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基础。7.强化规范管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政府统一协调,登记管理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业制度,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切实规范中介服务机构日常经营行为。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建立行业协会与行政主管部门紧密联系的平台。加强中介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

第三篇:萧山区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萧山区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08-2010)

为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加快和谐社区的构建,进一步推进我区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根据《杭州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萧山区加快服务业发展三年工作目标

(2008—2010)》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城镇贫困户等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为工作重点,围绕社会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保障服务,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共驻共建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结构,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行业管理,加快发展步伐,探索社区服务业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途径。

二、发展重点

1.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积极构建覆盖社区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的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

2.健全社区为老服务。初步建立起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

务体系,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3.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着力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站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完善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开发扶持一批影响大、效果好、能够吸引居民参与、符合居民需求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4.以“社区服务业示范一条街”建设为依托,促进社区服务业民间组织培育发展。

5.发展科教文体服务。加强基层社区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基地建设,推进社区文化服务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经营。

三、总体目标和实施计划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与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相衔接,统筹兼顾全体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生活生产方便和各年龄段、各阶层人群个性需求,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服务主体多元、服务门类齐全、服务对象覆盖全体社区成员、服务质量优质高效的新型社区服务业态,努力实现需有所供、难有所帮、老有所养、幼有所托,提供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不出社区。

(二)实施计划

1.加强社区为老服务。一是加快老年养老设施建设。到2010年全区要建有二所以上老人公寓(托老所)。养老机构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0张以上。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城镇“三无”对象全部实行入院集中或户院挂钩供养。二是加强社区老年医疗保健工作。开展老年健康咨询、老年保健、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50%以上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设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专科,提高家庭病床服务覆盖率。三是进一步开展社区老年人教育活动。到2008年60%的社区建有老年学校,到2009年80%的社区建有老年学校,到2010年每个社区建有老年学校。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使城区老年人在学率达到15%左右。四是进一步完善老年活动设施。到2010年全区所有社区都建有超过100平方米的“星光老年之家”,已经设立社区星光老年活动室的要探索自我良性运作的路子,发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老年文体娱乐服务项目。五是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各街道、社区都要建立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组织,有条件的街道、社区要建立老年人法律服务机构,90%以上的社区要达到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2.着力推进社区服务建设。一是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落实全部社区的配套用房,确保所有社区具备“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等基本功能。要多渠道整合社区设施资源,对已建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配置不足的,要通过购买、租赁、置换、改造、新建、扩建等办

法逐步解决。到2010年全区80%的社区配足社区服务和活动用房。二是积极鼓励建设“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卫生(计生)、文体、就业、慈善、商业等社区服务。到2010年建有15个以上社区“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

3.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区、镇街、社区三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到2010年80%的社区建有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社区的注册登记志愿者人数达到居民总数的15%以上。规范社区志愿者组织管理,将其纳入社团组织管理范畴,实行注册、登记和管理。积极支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抓好社会救助、助残、优抚、就业、为老、文体等服务项目,摸索建立“时间银行”、“服务储蓄”等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和制度,采取委托制的办法,将一部分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委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承担,不断开拓社区志愿服务新领域,积极发挥他们在社区福利服务中的骨干作用。

4.进一步发展社区文体科教服务。一是健全镇街、社区文体科普骨干队伍,加强基层社区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团队和科普宣传队建设,举办社区邻居节、文化艺术节、体育健身节和科普活动周,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和电影进社区“双百场”等为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并形成制度。到2010年所有街道和城区社区建有文体科普骨干队伍,50%的镇和镇属社区建有文体科普骨干队伍,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二是发展社区教育。区建立社区学院,镇街建立社区学校或社区

教育中心,社区建立居民学校,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社区,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到2010年各街道建立一所未成年人教育辅导站、下岗失业职工技能培训中心。三是加强社区文体科普设施建设,加快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到2010年50%以上的社区与图书馆建立网络联系,每年新建3—5个社区电子阅览室,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文体科普设施向社区开放,加强服务设施管理。

5.加强社区服务特色街和便民服务点建设。以“社区服务业示范一条街”为依托,培育一批便民利民社区服务业的民间社团组织。到2010年每年建设一条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价格公道、服务诚恳的特色街区。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区、镇街、社区三级社区服务组织领导体系。健全社区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及时研究、协调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宜。镇街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理顺本辖区内社区服务管理体制,为社区服务提供指导和保障。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各部门和镇街在资金扶持、设施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社区服务业专项发展资金,对公益性的服务项目予以保障;对福利经营性的服务项目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

组织开办社区服务项目,兴办社区服务企业。积极争取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为我区社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3.搭建平台,进一步形成社区服务业网络。以建设“基层信息系统”为基础,打造社区管理服务综合平台,依托先进网络技术,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区、镇街、社区三级社区管理服务联网运作。利用社区网络平台,开辟社区服务业信息阵地,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咨询,满足其服务需求。

4.探索运行机制。按照“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促事业”的市场化发展路子,以社区居民群众的需要为立足点,积极探索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新方法、新手段,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推进社区服务业良性发展。5.加强总结交流。通过召开社区服务业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等形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工作交流,切实把握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促进全区社区服务业健康发展。

第四篇:20110928广陵区服务业三年快速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20110928

广陵区服务业三年(2011-2013)快速发展

行动计划

(讨论稿)

广陵区服务业发展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区第七届党代会会议精神,加快我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为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奠定坚实基础,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争做三个建设示范区”的总目标,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优”的总体要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神型服务业特色化,着力打造“两城四区三商圈”,即文化旅游型广陵古城、中央商务型广陵新城,江苏信息产业服务基地集聚区、商贸物流园集聚区、产业园生产服务配套区、食品工业园冷链物流配套区,文昌商圈、曲江商圈、明发商圈。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提出我区2011-2013年发展总体目标。

——加快服务业发展速度。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区GDP增幅两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

——提高服务业比重。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4.5%,比2010年提高7.5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到2013年比重达到61.1%。

——优化产业结构。软件和信息技术、现代物流、金融中介、文化旅游等生产性、精神性服务业发展速度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占全区服务业比重超过40%。

——提高集聚程度。到2013年建成1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意园)、1个市级(冷链物流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曲江商圈、明发商圈、新城CBD、城南物流、古城古镇旅游等五个新的增长点。

——增强特色经济。大力发展“三大经济”。楼宇经济蓬勃发展,2011年整合和新增楼宇面积200万平方米,新增楼宇税收1.5亿元以上。2012年新增楼宇税收3亿元以上。2013年,新增楼宇4亿元以上。打造特色楼宇40幢以上.会馆经济星罗棋布。整合利用老城区一批名园古宅,打造一批商务、会务、服务会馆,2011年开办各类会馆55个,2012年100个,到2013年累计新办会馆120个以上。月光经济丰富多彩。以延长外来游客在扬停留时间和丰富扬州市民夜间生活为目标,发展夜间休闲、观光、购物、餐饮等文化休闲经济,推动夜间消费延长2—3小时,开办3条夜市商业街、1条美食街、50个以上周末剧场、2个大型时尚娱乐场馆、2个月光公园、3个月光庭院、2个月光广场。

——增强综合实力。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长40%以上,2011年14.80亿元,2012年20.8亿元,到2013年达29.5亿元。进入江苏省服务业百强企业5家以上。

2、目标分解

表2:服务业税收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表3: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

表4: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个)

表5:商贸营业额(亿元)

表7:推进工作创新综合指标

备注:创新创优项目是指获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商业街、商业示范社区、四星五星级市场、宾馆等。

三、发展重点

根据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和潜力,明确三年期间发展重点,即突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和中介业、文化旅游业,提升发展商贸流通和家庭服务业,到2013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1.5%。

1、生产性服务业

(1)目标定位:重点发展智能型、中介型高端服务业,促进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集聚和扩散。2013年生产型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10%以上。

(2)建设重点和项目

一是金融和中介类。每年新增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分支机构2-4家,在广陵新城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金融后台数据处理中心,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以汶河北路、文昌国际大厦、首席国际大厦、信息服务大厦等街区和商务楼宇为载体,每年引聚中介商务机构100家以上,构建多层次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二是信息技术服务类。以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为主导,发展多个信息服务集聚区,逐步形成“一园多址”格局,三年内形成5个不低于10000平方米的集聚区,多个总体规模不低于2000平方米的专业楼宇。做精呼叫中心及数据处理、城市信息化应用软件、IT人才培训等产业,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中国声谷冠名的信息服务共享平台。至2013年实现软件与信息服务产值150亿元。

三是现代物流类。商贸物流园:完善功能布局,2011年推进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蔬菜区、东方国际食品城二期、汽车博览城、运河港二、三期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园区二期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3家。2012年,完成园区一期项目,全面投入运营,二期项目部分入驻;2013年园区二期在建物业面积完成60%以上,运河港二期、三期工程建成运营,累计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6家,逐步形成港口作业、市场交易、仓储货运、加工配送、信息传输、综合服务等六大功能。食品工业园:2011年开工建设30—40万吨冷链物流基地,至2013年建成并投入运营。三年内全区物流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物流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

四是科技服务类。2011年,产业园建成液压检测中心、塑胶研发中心,建立技术研究中心与表面处理中心,创建省级孵化器。2011年—2014年食品工业园创建食品科技园。2013年江苏扬农建成江苏省除虫菊酯类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生活型服务业

(1)目标定位:加快传统商贸型转型升级,扩大市场容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至2013年实现209亿元,商贸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21%。

(2)建设重点和项目

打造三大百亿级商圈。巩固文昌商圈核心地位,放大商圈品牌优势,形成广陵古城的文昌大商圈,2011年完成甘泉路、广陵路、盐阜路改造提升工程;2012年完成万家福扩建工程,同时确定广陵行政中心楼宇置换方案;至2013年,文昌商圈实现商贸营业额250亿元。提升曲江商圈市场集群,总商会大厦、大世界国际广场、壹位商业广场全面开业,改造老汽车东站,办成新的商品交易市场,亚联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创建省级农产品交易中心示范基地,至2013年曲江商圈实现市场交易额达300亿元。打造明发商圈新业态。2011年,明发商业广场土建竣工交付使用,积极引进跨国连锁超市、仓储式会员店、时尚娱乐等新型业态,至2012年明发商业广场全面开业,带动金盛家居等周边企业提升发展,至2013年明发商圈实现市场交易额50亿元、商贸营业额20亿元。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电子消费,发展网络购物,2012年建成扬州数码港。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增加便民服务设施,每年调整和新开便民生活服务网点100家。逐步建立健全便捷、惠及城乡的社区服务业体系。至2013年,累计争创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3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2个、市级商业示范社区10个。

3、精神文化服务业

(1)目标定位: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娱乐等旅游经济,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质,重点发展旅游业,至2013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30亿元。

(2)建设重点和项目

一是古城旅游板块。2011年,完成“双东”历史街区提升工程,争取三年内创成国家4A级景区。2012年完成教场秦淮坊二期工程、南门遗址广场提升工程。利用名园名居和旧厂房开设休闲会馆,至2013年累计新增会馆80个以上。

二是新城旅游板块。2011年完成运河名城博览会永久性会址工程,五星级皇冠假日酒店开工,商业水街开工建设,数字影院投入运营。2012年,五星级皇冠假日酒店交付使用,完成江阳大桥至扬州大桥段岸边景观建设。2013年,商业水街建成使用。

三是古运河沿线。2011年开通环古城水上游览线。完成文峰寺养心会所提升工程,规划建设鉴真东渡纪念广场,2013年鉴真东渡纪念广场竣工使用。

四是古镇旅游板块。2011年开工建设湾头玉器市场二期、星期九生态酒店二期,建成长安路河鲜餐饮特色街。启动湾头古镇改造工程,2013年,完成湾头古镇风景区首期改造提升工程。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促进全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难点和问题。建立重大项目区领导挂钩督查制度,整合督查资源,确保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有效推进。

2、强化管理考核。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优化绩效考核办法,将主管部门服务业目标管理考核纳入区政府考核体系,并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对新进入全市服务业百强企业、纳税进入全区前10名企业、新获得国家、省、市级品牌的服务业集聚区和企业每年进行表彰奖励。

3、强化资金扶持。积极争取省、市级服务业项目引导支持大项目建设,同时调增区服务业项目引导资金给予配套扶持。设立3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三大经济”发展,其中楼宇经济2000万元,会馆经济、月光经济各500万元。

4、完善投融资体制。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应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逐年增加服务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服务业企业的授信额度。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金融集聚区构建“金融后台服务、金融中介服务、金融管理服务和行业协会”四大体系。

5、重视引资引智。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招商引资环境,加快载体建设,强化项目储备,创新工作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服务业领域;重视引进国际先进服务理念、管理技术、知名服务品牌,加大“引智”力度。

6、加强载体建设。每年滚动投资开发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5个以上,签约项目开工率纳入服务业目标管理考核。引导集聚区加强商务类、技术类和保障类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7、加速人才培育。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制定高端人才引进、稳定政策措施,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用人模式。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发展培训、中介等社会服务,引导社会各类人才向服务业转移。

第五篇:天津服务业发展情况

天津市服务业综合情况

发展现状

一是初步形成了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邮电和仓储、房地产等产业为主要支撑,金融、旅游、信息、中介以及社会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服务业体系;

二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437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6905.03亿元,增长12.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1%。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大都市的优势不明显,而发达国家或地区多在70%以上。

三是服务业的水平和层次明显提高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房地产业迅速成长壮大;

四是服务业成为就业主渠道,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就业人口的42%。

天津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够合理。

天津市第二、三产业调整的方法不仅在于增加第三产业投资额,还在于供需瓶颈的不断缓解,其中收入增加与消费意识的改变是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可探索的原因之一。二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慢、实力弱。

天津商贸餐饮、交通邮电、仓储等传统行业比重偏高而金融保险、信息与科技、旅游、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新兴服务业发展也比较分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链接互动不紧密、文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三非公经济不够活跃

与发达的省市相比天津市的非公经济发展明显不足,民营企业和私营个体经营者的注册数量、经营规模、利税水平都有较大的差由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2008年对全国的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显示,国内拥有10万户以上的私营企业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2008 年天津的私营企业仅为北京的1/5,上海的1/7。以天津的经济基础和市场、区位条件而言,民营经济理应有更大规模、更快的发展。

四.城市建设辐射不足,投入相对较低

城市建设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领域,涉及到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各个方面。天津的城市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较大的发展,如引滦入津、三环十四射路网、煤气化、危陋房屋改造、海河综合开发工程等,特别是建成国内最长的城市轻轨线路,这些投资均都是独具有战略眼光的。但要实质性地加速服务业发展,目前的城建投资力度和建设规模还都不足。与京沪穗三大城市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迎头赶上。五.体制机制上仍有许多制约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因素。

机遇与挑战

一是调整优化结构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优化产业结构为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先进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需要先进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咨询策划”等现代服务业来支撑。优化需求结构为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服务业本身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扩大消费,需要服务业加快发展。优化要素结构为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服务业消耗低、污染小、占地少、效益高,对天津这样一个“两头在外”的加工工业城市,迫切需要服务业扩大规模、提高比重。

二是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力带动。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不断加快,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入,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有利于强力聚集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

三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了外部契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发达国家服务业向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不断增强,天津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方面必将大有作为。

天津市服务业具体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旅游服务业

2013 年,天津市接待入境游客264.54 万人次,外汇收入25.91 亿美元,分别比2010 年增长59%和82%;接待国内游客1.36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84.23 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8%和73%。天津已跻身全国旅游业发展最快地区行列。陆续建成了“欧陆风韵”、“意奥风情”、“老城津韵”等12 个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主题板块;极地海洋世界、凯旋王国主题公园、华侨城欢乐谷、欢乐海魔方、米立方水世界等一批旅游大项。初步建成游艇俱乐部、房车露营地、直升机起降点,形成海、陆、空 旅游新业态。威斯汀大酒店、万丽天津宾馆、滨海喜来登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相继建成纳客。

差距

一是旅游经济总量不大,旅游企业规模较小;二是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不够,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精品项目;三是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大,旅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还不够高;四是旅游标准化建设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服务的国际化、精细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五是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缺乏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六是旅游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机制需进一步健全。

目标

2014—2016 年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 2014 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55 亿 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总收入2540 亿元,同比增长18%;2015 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73 亿 人次,同比增长11.6%,旅游总收入2970 亿元,同比增长17%;2016 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9 亿 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3600 亿元,同比增长21%,接待入境游客370 万 人次。

金融服务业

2013 年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202 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8.4%;全年全社会融资规模达到4910 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3317 亿元和20858 亿元,银行业机构总资产4.13 万亿元;证券公司总资产达到141 亿元;保险业金融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76.8 亿元,各项赔付102 亿元,保险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001 亿元。金融和金融服务业缴纳各项地方税收148.3 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比重达到11.3%,金融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5%,金融业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3 年末,商业保理公司达到96 家,注册资本金超过73 亿元,全国商业保理试点区域的效应充分显现。全市开业运营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56 家,累计发放贷款780 亿元。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达到124 家,年末融资担保责任余额320 亿元,在保户数突破5 万户。361家股权投资基金在全市20 家商业银行实行托管,实收(实缴)资本1046 亿元,累计对960 个项目股权投资金额859亿元。

差距

金融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金融资金支持能力与经济社会发 展的资金需求不相匹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强;金融机构门类齐全优势和综合集成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没有形成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组合叠加效应;金融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支持促进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金融风险运行监测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联动机制仍需强化

目标

力争用3 年时间,初步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规范有序的金融发展环境,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改革创新基地,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提供借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突破10%。

现代物流业

“十一五”期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长20%。2012 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为1035.4 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天津港与500 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13 年天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00 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突破5 亿吨,成为世界排名第四位的港口。天津机场2013 年共执行正班航线数量157 条,通航城市94 个。公路网、铁路网覆盖、东北、西北、华北和华东,我市成为中国境内唯一拥有3 条通道的大陆桥东部起点。

差距

天津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但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总量规模还不大,2012 年物流业增加值不足上海的一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海低4 个百分点。二是物流总部企业比较少,国内外知名物流大企业在津设立总部的很少,与我市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不相适应。例如国内前10 名的快递企业有8 家总部在上海,我市目前还没有。三是信息化程度比较低,智能化、规模化的物流园区比较少,全市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四是政策措施有待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较少,已出台的政策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

目标

2016 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全市5A 级物流企业达到8 家;天津港保持在我国北方港口中的领先地位,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0 万标准箱;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0 万吨。到2016 年,打造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形成一批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培育一批辐射范围广、服务能力强的专业物流企业,初步建成一个接轨国际物流、服务环渤海地区的高效、绿色、现代的物流服务网络。

电子商务服务业

电子商务交易额进一步增长。2013 年,天津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000 亿元,同比增长164%;网络零售额超过400 亿元,同比增长48%。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超过60 家,支付机构17 家,本地法人支付机构4 家。以银行卡为主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2013 年POS 机具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52%。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商相继拓展了移动支付应用。天津市拥有快递企业236 家,2013 年快递业务量达8719 万件,业务收入17.77 亿元。

差距

一是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整体规模仍然偏小,带动作用有待提升。2013 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占全国的3%,在国内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综合排名中未列入前十名。二是部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仍处于运营初期或试运营状态,大部分平台还在建设阶段,应用程度不够。三是虽然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但仍缺少大型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的整体层次和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四是在通信基础设施、支付、信用、监管、信息安全、统计监测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服务以及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还有待加快完善。

目标

以平台建设为核心,以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努力实施“千百十”工程。到2016 年,把天津建设成为交易规模大、集聚程度高、支撑体系强、发展环境好,中国北方具有国际竞争

商贸服务业

“十一五”以来,天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商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5%和26.7%,2013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70.4 亿元,同比增14%;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完成3.19 万亿元,同比增20.5%。商业增加值完成2143.86 亿元,增长10.4%,占GDP 的14.9%,占服务业比重的31.1%。,2013 年,全市小型便利连锁超市达到1100 个,标准化菜市场达283 个,中心城区152 个,基本实现了市区每个街道至少有1 个标准化菜市场。新建改造4 个主食加工中心、172 个早餐连锁网点,新增供餐能力100 万份。积极推动“万村千乡”工程,农村便利店总数近4000 个,统一配送率达50%左右。2013 年,全市零售总面积2170 万平米,人均商业面积约1.47平方米。会展节庆经济全面提升。2013 年全市举办各类展会255 个,展览面积339 万平米,形成达沃斯、津洽会等一批知名展会。通过以节造市推动消费,每年组织开展四季购物节活动和啤酒节、海鲜节、蓟县山货节、七里海河蟹节等特色节庆活动。重点打造了五大道洋楼餐饮集聚区,水上北路餐饮街、鼓楼餐饮街、意风区西餐集聚区,北塘海鲜街等10 个餐饮街区。差距:

集散辐射能力与天津的城市定位还不够匹配;高端商务集聚区建设相对滞后;商贸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新型商务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行业龙头企业。目标

到2016 年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 亿元,年均增长12%;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超过5 万亿元,年均增长16%;商业增加值2800 亿元,年均增长1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4%;商业从业人员突破160 万人。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商务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商贸流通效率明显提高,初步建成与天津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北方商贸中心。

科技服务业

2012 年,天津科技服务业增加值361.27 亿元,占服务业比重5.97%,总量在全市服务业十大行业中列第五位。2013 年预计实现科技服务业增加值405 亿元。2013 年,科技服务业有“小巨人”企业212 家,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科技服务业的41.36%,成为天津市科技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中海油服、腾讯数码、铁三院、天辰、汽研中心、药明康德、协和干细胞、软通动力等企业 已成为本市科技服务业领军企业。差距

自身研发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支撑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大项目作用还不够突出,“小巨人”企业在科技服务业中的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等。此外,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产学研结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目标

形成一批实力较强、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小巨人,部分企业跻身全国服务业500 强,累计扶持科技服业小巨人企业300 家。

文化产业

天津文化产业增加值从“十一五”末的302.95 亿元增加到2012 年的503.39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从“十一五”末的3.3%增加到2012年的3.9%,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文化项目加快建设,集聚效应正在形成。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中国天津3D 影视创意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

实验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研究院等国家级文化产业项目落 户天津并逐步建成开放,形成集聚和示范效应 差距

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够高,总量偏小,文化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骨干文化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大,民营文化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小微文化企业生存发展瓶颈问题突出。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产品和知名文化品牌还比较少,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较低。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刚刚起步,产业聚集度不高,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标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文化产业对其他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产品和市场的辐射作用更加有力。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6 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成为支柱产业。

下载天津金融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金融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津服务业发展情况

    天津服务业发展情况1、现状与问题天津市兴起于南北漕运,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经贸的繁荣和制造业的发展,逐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国际性贸易港口城市,在中国近代史......

    幼儿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幼儿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根据上级加快发展和普及校园足球的精神,增强幼儿园足球特色,提高我园足球普及水平,按照鄂尔多斯市推进足球改革与发展工作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情况,制......

    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广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国家中长期教......

    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 为进一步加快亳州旅游业发展,明确今后三年旅游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根据《亳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

    云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云南省“产业建设年”3年行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关于开展“产业建设年”活动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产业这一经济发展重中之重,提升我省产业发展水平,壮大实体经济......

    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行动计划

    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行动计划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结构优化......

    金融服务业

    金融服务与金融服务业 美国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对金融服务的范围规定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储蓄协会、住宅贷款协会,以及经纪人等中介服务。 英国学者亚......

    广东发展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

    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 (2014-2016年) 为推动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国家中长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