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背着母亲去上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民族的美德世代相传,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真实故事——背着母亲去上学。
“妈妈,你的手里拽着两个人的生命,只要你活着,我就能坚持下去!”
“妈妈,我会带着你上完大学!我向你保证绝对不影响学习。”
“妈妈,你要坚强地活下去,我还要让你享受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9岁的男孩子,叫刘霆。他的母亲在6年前患上尿毒症,为治病耗尽家中的积蓄,父亲不堪忍受离家出走,殷实美满的三口之家顷刻变成母子相依为命。6年后,懂事的儿子以“一本”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为了既能上学,又能照顾母亲,这个19岁的男孩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背起母亲上大学。
刘霆,一米六几的身高,90来斤的瘦弱身子,脸色发黄,一副黑边眼镜,穿着牛仔裤和毛衣,沉默内向——这分明还是一个孩子,难以想像这么大的重担会压在弱小的刘霆身上。刘霆和妈妈所谓的“家”,伴着浓重刺鼻的药味,是一个只有10几平方米的出租房,屋里家徒四壁:一张小钢丝床、两条被子、一个小书桌,桌子上堆放了好几本图书馆借来的书,一个案板、还有一些瓶瓶罐罐。这就是刘霆和妈妈全部的家当,这就是刘霆用瘦弱的肩膀为母亲撑起的一片天。当刘霆扶着妈妈颤颤巍巍起身时,在妈妈的眼神里看到了作为母亲的自豪和对儿子的依赖。
“妈妈,一份菜我们分着吃。”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刘霆每天上完课就去就赶紧回到在校外租来的房间里,整理家务和清洗衣服,再去学校食堂打扫卫生,——这是学院为他争取来的勤工俭学岗位,学校规定在食堂里打扫卫生每个月有50元的工资,而且每日三餐可以全部免费。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他总是把自己的饭菜划拨一半到另一个随身带来的饭盒里,这一半他要带回家给妈妈吃。接着,他匆匆忙忙地赶到教室上晚自习,做作业,并温习一天的功课。晚自习结束铃声一响,他又匆匆赶回出租房里,在这里,身患尿毒症,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母亲,正等着他敷药、打针。一路上,他心里想着:妈妈肯定饿坏了„„晚上,刘霆就和妈妈睡一张钢丝床,妈妈睡这头,他睡那头,要是妈妈不舒服,他就爬起来照顾妈妈。第二天早上6点半,他就要起床给妈妈做好早饭,然后跑到学校上早自习,中午又从食堂带饭给妈妈。
“妈妈,我来给你打针。”
按照医院要求,刘妈妈必须住院治疗才有希望康复。然而,刘霆除了每个月勤工俭学的50元收入以外,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根本支付不起昂贵的住院费用,所以只得在家治疗。为了节省费用,刘霆在医生的帮助下学会了使用电疗设备和打针。为了学会打针,他可吃了不少苦头,拿着针头在棉被、棉花或者软的地方上练,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每次给妈妈打针时,刘霆都心怀愧疚,“妈妈说我打的针不疼。”他每天按时给妈妈喂药、打针,不仅缓解了母亲的痛苦,还降低了费用。
“妈妈,等我毕业了把肾割给你。”
“妈妈,你的手里拽着两个人的生命,只要你活着,我就能坚持下去;如果
你走了,我也不活了!”
“妈妈,我会带着你上完大学!”
刘霆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和理想,他学习成绩优秀,还担任着班级的文娱委员,学生会的干事,学校团委新闻中心的记者,并荣获“全国道德模范”、“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等称号。
刘霆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在艰难困苦中奋发向上的精神,感受到乌鸦反哺、崇德向善的品德,他的故事是社会的正能量,他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奋发向上_崇德向善》演讲稿专题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少年》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当代中国梦的精髓。没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我们会经常在挫折与困难面前跌倒,有的人会再也站不起来;没有崇德向善的美好品质,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冷漠与训斥。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像一滴水,许多人的这一滴水汇聚起来就会成为文明的海洋。讲文明,做一个正直礼让的人;讲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讲善良,做一名副其实的人。“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八个字鼓舞我们带着优良的品德前行,只要人人为善,敢于拼搏,就会使家庭和睦,社会安宁,国家富强。在这方面,我们中华民族并不缺少大家学习的楷模。
在《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一书中,林俊德的故事令我感动。林俊德是有名的爆炸力学专家,他是一位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国的伟大科学家,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过程中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他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攀登上了科学领域的一座又一座高峰。林俊德74岁时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治疗。在生命的最后三天,他要求将办公桌搬进病房,在病房里,他与死神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整理电脑资料,召集课题组交代后续科研任务……他的视线渐渐模糊,但仍反复交代重大科研项目的相关资料。因此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林俊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人人都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国家就会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人!
第三篇:《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形成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人文的发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进了人类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我们不曾忘记,在我国屈辱受难的年代,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正是以奋发向上精神前仆后继,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为流血牺牲,投身伟大的革命浪潮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近代革命史,而尤为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凭借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带领人们坚持革命斗争,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敏锐地洞察到了人才的“德”与“才”的两方面,并以此作为考察人才的价值标准,但是“德”与“才”二者的关系如何处理呢?
面对这两者的关系及看法,刘邦打天下时,是把“才能”放在第一位的,陈平“盗嫂受金”照旧得到重用。曹操明确提出“唯才是举”重视才能。唐太宗曾就用人问题与魏征交谈,魏征很明确地讲了一番话:“大体意思是说,在乱世争雄的时候,用人往往顾不了许多,只求其才能,有利于打天下就行;但在治理国家时,就必须是德才兼备才能用。到了宋朝,《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对德才关系有了更精确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意思是德行是才能的向导,有了好的德行,才能就会得到善用;而现代,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人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先人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献,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正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最后,重在坚持,践行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对这种精神要“崇尚”和“坚守”。就个人而言,是一种良好的品行的习惯,就一个班级而言,是一种健康向善的班风学风。就一所学校而言,更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精神家园。我们每个人心底蕴藏着善良道德的意愿,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青少年学生都应该自觉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谐社会道德风尚的建设者,让我们满怀信心。奋发向上,汇聚起推进社会前行的强大的动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崇德向善奋发向上演讲稿
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形成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人文的发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进了人类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凭着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从弱小走向了强大,带领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秉承崇德向善的高贵品德,率领全国人民建设新家园,构建幸福生活,惩恶扬善,维护了世界和平。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性时刻,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没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就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打退堂鼓,使深化改革的进程受到阻碍,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受到影响,甚至倒退。只有具备了勇于进取、奋发向上精神的建设者,才能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不回避,才能积极想办法、定措施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攻破阻碍,向既定的改革方向挺进。
人之初,性本善,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精髓的中华儿女,将以崇德之心、向善之本在变幻无常的国际潮流和暗流湍急的改革中仁者无敌。
第五篇:奋发向上_崇德向善演讲稿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先人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铸就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报国的优良素质,在传统文化长期孕育下的中华传统美德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同时,优秀的民族文化承载着传承传统美德的重任。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古有程门立雪的尊师,有孔融让梨的尊长,有三顾茅庐的恭敬,有负荆请罪的谦让团结等等。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其中一部分同学身体力行,已经成了我们学校一道明礼的独特风景线。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约束我们的言行,做一个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好学生。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明五礼、知五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
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健康,树崇文尚洁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讲诚信,树诚实守信之风,做正义坦荡的人;讲秩序,树礼让和谐之风,做遵纪守法的人;讲奉献,树互助友爱之风,做热心志愿服务的人。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形成的核 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人文的发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进了人类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动力。
个人荣辱事关国家兴衰,我们切不可“以耻为荣”,更不可“以荣为耻”,要“耻荣分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不能混淆,我们要知荣明耻。“清官执法,不贪权贵。刚正让谁人都平易近人,洁净让谁人都卓尔不群。这成了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我们的党,就是凭着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从弱小走向了强大,带领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们的党,就是秉承崇德向善的高贵品德,率领全国人民建设新家园,构建幸福生活,惩恶扬善,维护了世界和平。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希望每个人积极努力,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作出积极贡献。让我们共造和谐新风范。
双峰小学六年级 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