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时间:2019-05-14 06:0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第一篇:试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试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摘要: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在理念和目标后现代教育有着太多的相同点,无限度地放大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 也在这次浪潮中进行了一场革命,对后现代教育思想并不可以完全地用在现代教育的基础上,也不能把未成形的思想与孕育的温床一起全盘抛弃。借鉴后现代教学思 想,对于推进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一种革命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为此本文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合作计划;汉语言文学

一、后现代教学的主要理念阐释

1.人人平等,去除中心。以课程和教师作用为出发点去考虑,后现代教学大力提出“去中心”的平等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去中心”就是不赞成一 学科知识、教师为中心,反对教师权威、教学控制,并赞成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互动关系。美国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 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并不要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并且,教师要求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发现新的自己。多尔提 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习近平等成员关系中的领导者,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并不等于无视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将教师的 作用从新整理,从外在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的共存,权威也随之进入其中,教师应该做到自己是情境设计的领导者,而不是学生课堂的****者。

法国哲学家利奥塔作为后现代主义大师从现代科学技术,值得一提的更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上,对教师作用所发生的重要变化进行认真探讨,并在专着 中强调“现在,所谓的传播媒介并不完全是在一群沉默的学生面前讲道理,由助教回答制定的问题,并协助探讨实习作业”,学术知识已可以演变成电脑语言,传统 教师的作用将被电脑记忆库所取代,教师的教学也将委托给链接“传统记忆库”与电脑记忆库的机器,并且学生在终端机前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利奥塔又指出,“传统的教学法没有完全失势,学生仍然必须从教师处学习一些东西,不是学内容,而是学习终端机学习的方法”。

2.教学中融入“对话”。以教学过程的认识为出发点考虑,“对话”是后现代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知名的现代教育学者美国的罗蒂阐述了“对话理 论”,这种对话理论的要求对话者平等、开放、富有创造性,具有多元价值观。我国教学论研究者钟启泉在《对话·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中引用日本学者佐藤学的 论述是:“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新 的世界进行交流,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所以,学习的实践是对话的实践。”在课程与教学层面,对话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性差 异,从而学会区分所学文本的差异性及文本中所描述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差异,作为一个后现代的合格教师来讲,要鼓励学生 的语言艺术、文学、科学和社会学进行自我提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

后现代教育重视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尊重人性及其个别差异,解释创新、平等关系的观点,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3.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内容上,后现代教学的选用的是阐释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传授式和促进式教学方法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阐释教学方法不是仅仅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带着开放乐观的心态,不断开辟新的学习道路,将学生带入真理的日益深入的情景中。将传统的教条主义规范进行去其 糟粕,取其精华的删取方式用在后现代化的教育与事业上,怎样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得以表现出来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 景中去解读。完全地体现出教学目的在于创造意义,赞成所有创造性的行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站在教学评价的角度去考虑,后现代教育者认为世界走的是多元化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整体,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不能用绝对统一的 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此同时,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 重过程。赞成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主张采用自式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法。派纳在《什么是课程理论》中多次打击标准化考试的弊端,他在里面阐述: “可以较少依赖标准化考试,而更多的采用档案袋和其他收集学生作业的方法,并且具有各种不同兴趣的个人,包括家长、社区领导以及教师和其他学生构成的委员 会来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档案袋评价法正在火热进行,显然是受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然而,我国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 者差距性比较大,客观并科学地建档相当困难,评价时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难操作,需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所有,档案袋评价法在我国的发展有了阻碍因 素。

二、后现代教学思想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启示

后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在教学上的一些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1.改变“计划主义”提倡“合作性计划”。“计划主义”就是比喻那种把计划看做先于行动而制定的东西,并且不能有什么改变的,这其实是一种独行武断,它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单向传递和被动接受。而“合作性计划”是教师、学生和课本之间可以建立相互合作的学习关系。

2.课堂教学应提倡师生互动的“多维性”。“多维性”赞成在互动的对象上要变“一维”为“多维”。也就是要打破原来那种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互 动的单一化格局,积极倡导一种既有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格局。教师要重树权威,变换组织形式,使得学 生可以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

3.确立教材掌握的意义标准。在现实的语言文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育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弄懂了教材的知识,但知识并没有与学生的精神的完 整性、经验的完整性联系起来,并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真正联系起来。知识没有转换成学生的精神食粮,没能与学生的内心勾连。所以在教学当中要重新认识学生与教 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多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尽为己用,终身受益。

4.确立“存在”式的学习观念。占有式学习,是把知识当成现成的、“在手边”的,无需进一步操作的东西,是把现成的知识作为一个“物”装进自 己的“口袋”,是一种简单的“占有”,而“存在”式学习则把知识当成是“上手的”东西,这意味着人要与知识进一步地“打交道”,这样学习就是人的存在方 式,它要求人的一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从内心里有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为其今后的道路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现代教学思想不管是在教学理念、课程计划、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上,都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考虑,挣脱传统的束缚,开创新的途径,我们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将会有新的突破,在培养具有现代人文意思和实用技能的专门人才中起到的作用可用“这是一次思想的革命”来形容。www.xiexiebang.com

参考文献:

袁桂林.后现代主义课程的特征[R].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专题报告会,2001.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教育毕业论文

民 族 秘 史 的 解 读

---评 析《 白 鹿 原 》

内容提要: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长篇小说.作者陈忠实以“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巴尔扎克名言做为小说的题记,表达出其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宏愿与艺术追求。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整部小说充满着浓郁的地域色彩,人物形象丰富饱满,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字里行间融透着对民族民运的深入思考,能够真实的反映那一时期,渭河平原历史变迁的曲折过程。本文将从《白鹿原》的创作背景,地域文化和复杂多变,命运多舛的人物,这三个方面来评析《白鹿原》。

关键字:

白鹿原创作背景地域文化人物

一《白鹿原》的创作背景及地域文化特色

知识社会学家曼海姆认为,“人的思想和知识都是某个社会结构或历史过程的产物”。《白鹿原》作为一部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长篇小说,同样如此。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时说,“所有悲剧的发生,都是这个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复壮过程中的必然,这是一个生活演变的过程,也是历史演进的过程。”陈忠实会有如此理念,这与当代社会是分不开的。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的转型时期。在经济上,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市场经济的兴盛带来了某些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不和谐因素,如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及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它冲击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家园。在文化上,中华民族在政治反思之后走向更为深沉的文化反思。而长篇小说《白鹿原》就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潮流中的重要作品。

朱寨称《白鹿原》为“扛鼎之作”,鼎乃国之重器,扛鼎,誉其举重的神力。朱寨,是当代文学批评界公认的德高望重的前辈,他有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参照。因而,他的这个评价就颇有权威性。另外,王仲生提到“作家是站在一个现代的立足点上来进行创作的,处于这一创作的中心的,始终是人的命运。”因此,他指出了《白鹿原》中更为根本的,更为要害的民族生存问题—民族生存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既是《白鹿原》创作的出发点,又是《白鹿原》创作的最终归宿点。然而陈忠实在其作品《白鹿原》中,恰恰反映了“民族生存的反(3)(2)(1)

思”,“民族生存的文化反思”,“民族生存的生命的反思”,这三个方面。

在陈忠实作品《白鹿原》中的古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是白、鹿两大家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一个文化概念,是寄托了作家某种象征意蕴的载体,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象征。在作品中,作家叙述过关于白鹿的渺远的传说“很久以前,人们看到一只雪白的鹿从原上漂过,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疠廓清,毒虫灭绝,万家康乐„„”。然而,白鹿原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存在,但白鹿的传说是一种文化,两者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呢?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白鹿原》中,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首先,两者的结合并非是一种偶合,而是一种必然。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作品中的体现,最根本的是来自作家如何处理这个特殊的题材,来自他在作品中所描写的物象。以环境而论,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包括歌谣礼俗等。但是对于小说这样的长篇叙事性作品来说,更重要的是人物性格的描写,尤其是人物性格的栩栩如生的刻画。在《白鹿原》的人物画廊里,如主要人物白嘉轩、鹿子霖,智者朱先生,长工鹿三和他的儿子黑娃,医人冷先生,甚至刚烈而又苦命的田小娥,都无不间接或直接的反映着地域文化特色的气息。

其次,两者的结合是一种有机的互助。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作品中的体现,也来自于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的自身。“小说,作为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虚构的产物,必然会打上他自己的精神印记”而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它的存在,一但形成一种传统,其对于人的性格、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和熏陶,都是巨大的。象陈忠实这样的作家,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无不间接或直接的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由此可见,“民族的秘史”其实也同时是一部被外化了的作家自己心灵的秘史,也是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展示的长幅画卷。

二复杂多变,命运多舛的人物

白嘉轩是读者翻开《白鹿原》所碰到的第一个人物,也是塑造的最成功、最丰富的人物。白嘉轩是白鹿村白姓一家的家长,又是白鹿两姓组成的白鹿家族的一族之长,是一个身上浸润着浓厚的封建文化情致的族长。同时,他也是一个既有着对生活的特殊见解又有着关中汉子惯有的坚毅与朴实的乡坤,一个终生不脱离生产劳动有着小生产者思维的农人,一个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血性男儿。在他身上无不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白嘉轩同时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关中汉子,具有农家天性淳良、兢兢业业等诸多美德,在他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秉性和品质。他真诚的称长工鹿三为三哥,两人之间有的是诚挚的感情,而无世俗的主仆辈分;出钱出粮节济周寡妇度过难关,修祠堂、办学堂;公布《乡约》,惩治赌博、吸食鸦片的族人,整饬族事人事。无一不显示出他的精明能干,正直仁义。仁、义、礼、智、信是他的人格支柱。无论是治家,还是治族。他都刚正不阿、树德务滋。但他身上也具有狡诈、贪婪等诸多缺点,有着传统文化的许多负质,他为了人财两旺,自己的子孙多福,不惜用计将长有根部似白鹿草的鹿子霖家的坡地换成自己的。在他自己导演的这场戏中,充分表现了他的狡诈。先是卖地,中间才是换地。卖地是为娶亲,换地是为面子。在当时的情形下,这些都是正当的、无可非议的理由。而他的真实目的却无人知晓。而且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甚至不惜背上败家子的罪名。在这场戏中,说白嘉轩是一个阴谋家,也许并不过分。他的手段和智谋为人叹服。为了牟取暴利,他又第一个在白鹿原种植起鸦片,他并不考虑种植鸦片带来的后果,虽然他深知鸦片的危害,深恶痛绝吸食鸦片的人,但为了家族的生存和发展,可谓躬身劳作。

与白嘉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奸诈、阴毒、淫乱而又懦弱的鹿子霖。鹿子霖是鹿家在白鹿原上的代表,他同样是一家之长,同样受到了封建文化的毒害。但是,与白嘉轩坚决维护不同,他对待封建文化的态度不是那么的坚决,而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道士。一方面他也和白嘉轩一样主持正义公道,维护仁义白鹿原的美誉;另一方面,他又干的尽是些见不的人的勾当。他想巧取豪夺李寡妇的土地,他粗暴干涉儿子的婚姻,诱奸田小娥,设计害死了白兴儿,又把白孝文拖入了罪恶的深渊,他整死了贺老大,为谋得一官半职,他又残酷的报复了农协运动,极尽摇尾乞怜之能事。用白嘉轩的话说:“人行事不在旁人知不知道,而在自家知不知道;自家做下好事刻在自家心里,做下瞎事也刻在自家心里,都抹不掉的;其实天知道地也知道,记在天上刻在地上,也是抹不掉的”。不过这里要指出的是作者描写的这一个人虽然敲榨剥削乡民,私饱中囊嗜私舞弊,但他们在人格上也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其重义轻利的闪光点。修建祠堂、办学校,首先支持两个孩子到城里上学,鹿子霖不但表现出他非常的组织才能,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英明和大度,他同样是白鹿原上受人尊敬的乡约。

《白鹿原》中,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一直贯穿全书的始终,这样一对正义与邪恶的矛盾对立体,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又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为自己的儿女而痛苦,鹿兆鹏的拒婚,参加共产党;白孝文的堕落,白玲的叛逆,使这两位家长在精神上都受到巨大的打击,正是因为他们子女的反叛,使他们在白鹿原上演绎着悲剧的人生。而最后,当白嘉轩看到疯癫的鹿子霖的时候而老泪纵横的时候,他既是为鹿子霖的悲剧命运,同样也是为自己的悲剧命运流泪。至此,这两个生命都完成了他们悲剧人生的历程。

然而,在陈忠实作品《白鹿原》中,作者又着重塑造了两个叛逆者——田小娥和黑娃。黑娃是长工鹿三的儿子,一方面他继承了父亲的善良、勤劳、质朴的性格;另一方面他却与父亲鹿三有着根本的区别,他从小倔强、执着、反叛、生性好动而不安分守己。这一(4)

切,就决定了他必然与白鹿原上等级森严、贵贱分明的宗法社会格格不入,并且不断发生摩擦、碰撞,以至最后走向反抗。他参加“风搅雪”式的农民运动,遥遥地与他企求美好生活与向往平等自由的心理目标相联系。大革命浪潮席卷而来,黑娃本性中受压抑的能量找到了渲泻的突破口,他把婚姻上的反叛和政治的、阶级的反抗不自觉地结合起来,怀着对富人和祠堂的憎恨,投身大革命,打土豪、办农协,砸宗祠里的石碑。他一生集土匪、国、共、儒家信徒等等身份于一身,从不安分的雇农到农协运动领袖到红军战士到聚众山林的土匪二头目,国民党保安团营长,共产党副县长,新政权的死囚被处决。走完了他悲剧性的人生历程。

而叛逆女性田小娥,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态度表现出前后的不一致。前期的田小娥是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渴望平等的女性形象。为了爱情和自尊,宁愿抛弃郭举人家安定饱暖的生活,甘愿和黑娃过着靠打零工来维持的窘迫生活。作品中黑娃与小娥交欢时酣畅淋沥的刻划,使人们看到了作者对小娥追求爱情,向往自由的肯定。但如果把她塑造成反传统的自由女神形象,和黑娃在那孔破窑中过着“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的浪漫爱情生活,就与传统道德文化,与白鹿精魂构成强烈的冲突和矛盾。当作者发现这个矛盾时,就只能笔锋一转,将这个美丽而富有反抗精神的不幸女性引向“女人是祸水”的死亡深渊。于是后期的田小娥,在黑娃被迫逃走之后,她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勇气忽然烟消云散。她依附于他“大”鹿子霖,是为了解救黑娃,同时也是为了无奈的活着:她以色相要挟继任族长白孝文是为了报复,但报复之后却没有丝毫快乐可言;反而在尿了她大鹿子霖一脸尿之后愤懑的心情才得以宣泄,害人的自责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脱。这其中包含了对黑娃的爱和念,对白孝文的怜悯和歉意,也有对族长白嘉轩的畏惧和怨恨,又有对伪君子鹿子霖的愤恨和无奈,同时也有为苟延残喘的活下去而卖身的屈辱。这正是田小娥这个人物形象复杂的一面。她想过美好的生活,有过美好的追求,想得到族人的承认和尊重。但这些基本的要求她都不能得到,由于她违背了千百年来“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在封建制度的挤压下,她只能是畸形的形象。

正是基于这种屈辱和无奈,她的公爹鹿三在田小娥无限惊异、哀怨、凄婉的眼神中结束了她的生命。作者让鹿三在亲情和封建道德之间终于选择了封建道德这把杀人利剑,更深刻的揭示了封建道德、宗法制度对田小娥、对整个封建社会妇女的残忍和虚伪。但作者并没有让田小娥就此消失,而是用三秦文学较为传统的鬼神附体的手法让旧社会千百万妇女的代言人田小娥又一次进行了宣泄—-借鹿三之口喊出了她活者永远不敢吐出的郁闷,对封建社会禁锢人性、奴役人性的伪道德进行了彻底的鞭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封建道德思想禁锢下的女性追求个人性解放的内心世界,无情的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现实。

作者曾自道,这部小说是自己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能力来展示“这个民族生存的历史和人的这种生命体验的。”纵观全书,我们会发现制约和影响白鹿原这块土地人物行为的文化因素还有以下几项:宗法观念、性、权势、谶兆预言。

宗法观念。这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沉积于民间构成的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其主要内涵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内核的行为规范。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的文明禁忌。其不仅在长期的民族文化生活中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巨大作用;而且,久而久之对社会心理产生一种威压与禁锢;性。小说中描写性的文字颇多,可以看出近年来以性的角度审视社会人生的文学倾向对作者的影响。白嘉轩连娶七房老婆,是想向世人证明传宗接代的使命感。“无后为大”成为白嘉轩的道德律令,不仅自己墨守蹈距,而且现实一旦与此律令发生冲突;血缘的纯洁性,对宗法观念坚守也即显得微不足道;权势。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对权势的热衷和执着不仅构成小说或明或暗的线索,也是白鹿两家赖以生存的心理动因。白嘉轩迁坟换地,机心深匿是由于白家权势的需要;鹿子霖居心叵测,陷白孝文于淫乱同样出自对权势的欲望。白孝文审时变势,翻然投机革命,终于将“革命功臣”黑娃送进法场,潜在原因仍是对权势的向往和维护。鹿子霖出狱后发现祖宗坟上有狗屎,所发感慨及继任乡约仍是权势的作用;谶兆预言。这是常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因素。集中表现于白鹿原上的智者圣者朱先生的行为言语之中。朱先生既是宗法家族观念的维护者,又是充满禅机妙心的社会文化危机的预言家,也是伦理道德观念的美质的象征。每当白鹿原陷入生存的劫难危机,他却以少有的精英姿态化解之。劝张督督退兵是大壮举,使白鹿原免遭生灵涂炭;窥透人性、阶级斗争本相,送田福贤一车银元,救鹿兆鹏于水深火热更显大智非凡。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陈忠实引用这句巴尔扎克名言作为《白鹿原》的题记,可以看出是别有匠心的。小说不仅在文化视角上,而且在人物塑造、叙述方法等方面都是有很大创新和突破的。

参考资料:

(1)[美]刘易斯·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3年第1版P477

(2)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漫谈》《当代作家评论》当代作

家评论杂志社 1993年第4期P22~24

(3)王仲生《民族秘史的扣询和构筑》

(4)熊元义《回到中国悲剧》[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教育(专科)

课程名称:邓小平理论概论 使用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 作者:钱淦荣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版

课程名称:中学教育学 使用教材:中学教育学 作者:叶上雄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

课程名称:中学心理学 使用教材:中学心理学 作者:陈安福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一)使用教材: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上)作者:黄伯荣.廖序东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二)使用教材: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作者:黄伯荣.廖序东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一)使用教材:文学概论 作者:童庆炳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年版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 使用教材:基础写作 作者:刘孟宇.诸孝正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其他教材:基础写作文选/刘孟宇、诸孝正/暨南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一)使用教材:古代汉语 作者:郭锡良等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二)使用教材:古代汉语 作者:郭锡良等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使用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作者:徐中玉、金启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版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使用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作者:徐中玉、金启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版

课程名称: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使用教材:语文教学论 作者:黄绮华.李求真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使用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作者:钱谷融、吴宏聪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版

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使用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作者:钱谷融、吴宏聪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版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新闻专业上课通知

文学院二学位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专业上课时间定于2012年2月25日(周六)开始上课。具体时间地点如下: 教材自己解决,教材版本向任课教师咨询。

2.赛罕校区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学位赛罕校区课程表

课号 课程名称 时间

中国现代文学

(一)周六上午1--4节中国古代文学

(一)周六下午5--8节文学概论 周日上午1--4节中国当代文学 周日下午5--8节地点 田楼201 田楼201 田楼201 田楼201 任课教师刘绪才 张丽华 吴玉英 王俊义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中国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2.1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2.2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2]。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3.1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但往往不精,竞

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3.2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3]。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3]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

下载试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语言文学

    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专 业概况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能胜任文化 、宣传、教学、管理等......

    汉语言文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化的枷锁——论中国国企改革的步履蹒跚 [2009-4-16] [0]曹操的人物形象分析 [2009-3-9 14:49:04] [1]论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教学 [2009-3......

    汉语言文学

    南屏镇曹家湾小学营养餐自查报告 为确保“营养餐工程”能够安全、平稳实施,我校根据上级通知精神,认真开展了营养餐工程管理自查工作,现就我校实施“营养餐工程”管理情况自查......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宽广的文化视野,具有较强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具备从事新闻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能力......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

    汉语言文学

    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生论文 浅谈有关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院 系 许昌学院专 业 汉语言文学班 级 2011级 学 号 201143435 学 生 姓 名 宋晓燕联 系 方 式 18739......

    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革新

    • 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革新 内容摘要: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中文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在中国高校中设置时间比较长,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

    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