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赌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时间:2019-05-14 07:2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赌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赌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第一篇:农村赌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农村赌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 要】对当前农村赌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应铲除赌博不良风气滋生蔓延的土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青少年。

【关键词】农村赌博 不良习气 青少年 人生观 价值观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017-03

赌博是一种用财物做注争输赢的行为,虽然我国《刑法》第303条明文规定了“赌博罪”,禁止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赌博行为,但是近年来,在农村,赌博这种不良习气有呈上升和蔓延的趋势。农村赌博活动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学习、生活秩序,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家庭不睦,诱发各种犯罪和危害社会治安,对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给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埋下隐患。

一、农村赌博的不良陋习

近年来,在一些农村,赌博现象时有发生。某年春节,笔者回南方农村老家过年,发现赌博现象在当地比较普遍。以前的赌博只是一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聚集在一起,讨些手气。但目前看到的情况远比以前的严重。农村赌博的方式多种多样,平时以赌六合彩居多,春节期间由于外出务工、读书、工作等放假回乡的人聚集在一起,因此赌博的花样变多,有麻将、牌

九、扑克、抓摊等,老少皆有参与。其中,以抓摊最为常见,这种方式不用技术,大人小孩围坐一张特制的大长台边,全凭运气,可大可小,甚至不限注。春节期间,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所在的村子共有人口860人左右(以回家吃年夜饭为准),参与赌博和有赌博经历的人数就达到一半以上,上至80多岁的老太,下至几岁学前孩童,一些妇女一手抱着孩子,一手下注。再对邻近村子进行更深入的走访调查发现,这些村子的情况也相差无几,大家对赌博的话题也并不忌讳。赌博陋习泛滥,究其原因,一是随着国家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农民收入增加,逐步富裕,而且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外出务工的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口袋的钱多了起来,许多人有了闲钱就拿去赌。二是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赌博现象相对比较宽容甚至是纵容。三是农村文化活动相对缺乏,使得赌博成了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

二、赌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多数是受教育者,在学校普遍接受正面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他们的思想,这种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及未来的人生起到定性的作用。然而,处于思想成长期的青少年,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容易受到各种不同思想的影响,甚至是不良思想的腐蚀。农村赌博陋习泛滥吸引不少青少年参与其中,对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极端不良的影响,部分抵消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成果,容易在青少年中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不劳而获的财富观。众所周知,赌博是不能创造新财富的,只是通过这种方式,使财富从一方转到另一方手上。俗话说“十赌九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人(多为做庄者)在赌博中获得大量的财富。人们对这少数从赌博中获得财富的人不鄙视反而羡慕有加。这种观念同样影响着年轻的一代,不劳而获的价值观在很多青少年中得到认同。笔者对周边的村子进行走访调查,共调查访问了325名16到25周岁的年轻人。在回答“最容易获得财富的方式”时,笔者提供了“继承遗产、土地征收、外出工作、做生意、务农、买彩票、赌博”等十个答案,回答赌博是最容易获得财富的方式的有67人,占20%以上。说明了相当数量的年轻人对赌博的认可。在回答新的一年“最希望实现的事”时,笔者提供了包括“学习进步、上重点高中、上理想大学、结婚、生孩子、找到好工作、提高工资、彩票中大奖”等在内的十个答案。出人意料的是,有131人选择了“彩票中大奖”,占40%以上。说明在很多农村青少年的思想深处,存在着不通过劳动和付出去获得财富,甚至是一夜暴富的幻想。

(二)及时行乐的享乐观。参与赌博者都有深切的体会,赌博来钱快,去钱也快,一眨眼间,财富就从一个人的手上转移到另一个人的手上,只要参与赌博,今天是我的钱,明天就可能是别人的钱。输赢之间也是两种不同的心情,输钱人的神情,往往后悔不已,后悔来参与赌博输钱,后悔自己的钱变成了别人的钱。赢钱时心情舒畅,由于钱来得太容易,对钱财就不可能珍惜,加上心情大好,这时就会想着法子花钱,生怕钱花不出去,产生花钱的冲动。因此,往往是输钱的人后悔没花钱出去,赢钱的人想着要把钱花出去。赢了钱就随便花,甚至怕花不出去。对于赌博的人来说,把钱花出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这种花钱买乐的思想,在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年轻人交际广,活动空间大,朋友多,喜欢把自己的成功拿来与朋友分享。当赌博中大把的钱到手后,最想做的事就是邀朋呼友,山吃海喝,显英雄气概。在回答“赢钱以后如何用钱”时,选择“给父母、留作学费、做投资、存银行”的只有35人,占11%左右。选择“买家电等生活用品、游玩、吃喝”的有217人,占70%左右。选择其他的占20%左右。说明年轻一代注重的是生活,不是生产;注重的是消费,不是积累;注重的是享乐,不是奋斗。这种享乐在今朝的思想,慢慢在年轻一代人身上扩散,追求物质的享受胜过物质财富的创造。

(三)悲观厌世的命运观。赌博的输赢往往在一念之间,多数情况下输赢不在技术而在手运气。赢的时候,参与者会归结为今天的运气好;输的时候,参与者会归结为手气差,是一种宿命。青少年参与赌博,在反复的输赢中,也同样会产生这种宿命的思想,使其人生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把自己的人生归结为上天和命运的安排,不能用积极的态度,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改变人生,创造美好的明天。在回答“你是否相信命运”这个简单的问题时,60%以上的受访者做了肯定的回答。说明农村年轻的一代虽然从小接受教育,感受科学的进步,但多数人在根子上还是相信命运决定人生,而不是相信个人的奋斗决定人生。

三、应对措施

(一)铲除赌博不良风气滋生蔓延的土壤,净化农村的风气。赌博是一种具有极大危害性的不良行为,要严厉打击赌博这类违法犯罪行为,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多年来,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民生以及计划生育方面,这是应该的。但是面对新的形势,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政府在树立农村新风气方面要下大力气。农村赌博陋习泛滥,也与一些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基层政府在净化农村风气、树立农村新风方面大有可为。一是组织地方公安机关的力量,强化农村治安管理。应经常性打击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对这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高压态势,使其不敢冒头,彻底清除这种社会毒瘤。二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在农村深入法制宣传和禁赌教育,使农民认识到赌博的危害,认识到赌博是一种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形成自觉抵制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意识;另一方面在农村学校中加强法制教育和禁赌教育,促使在校学生从小树立禁赌观念,并通过学生形成的禁赌观念,影响家长乃至整个家庭加入到禁赌行列中来。只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形成合力,就有可能铲除赌博这种社会的毒瘤,净化农村的社会风气。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多年以来,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主要指标是GDP,由此,基层政府的日常工作重点是地方经济发展,因而形成了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状况。其结果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农村文化建设在总体上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广大农村,由于缺乏文化娱乐设施,多数农民除了收看电视外,没有其他文化休闲、娱乐活动,赌博成了一种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打发时间,排解寂寞。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文化建设硬件设施的投入,配齐、完善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体育馆、群众艺术馆等设施,为农村群众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必要的阵地与器械;鼓励当地村民委或群众组织充分利用各种硬件设施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各种文艺、科技、体育等健康有益的竞赛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下乡内容,为群众输送更多文化精品。此外,鼓励农民群众自发开展各项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防止部分青少年精神空虚、无聊,为寻求精神刺激而参与赌博。

(三)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青少年。一方面,农村学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中,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是非,分辨善恶,辨别美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橱窗、广播、宣传栏、党员活动室等平台,开展禁赌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利用案例,特别是发生在身边的实实在在的典型案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农村青少年从中认识到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使其在心灵上获得触动,并吸取教训,增强对不良风气的抵抗力。同时,开展对农村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专题教育。要加强正面宣传,大力宣传农村中勤劳致富的典型,以正面的典型激励农村青少年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青少年要学会洁身自好,不仅自己要抵制不良风气,还要以自身的行动影响家人、朋友远离赌博,把精力放在勤奋劳动和发家致富上,以实际行动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四、结语

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而青少年是心理素质薄弱,是非观不健全,缺乏自制力、辨别力、选择力的一个相对脆弱的群体,极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赌博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将会是毁灭性的。因为,赌博不仅会使青少年对把人们之间的关系看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逐渐成为自私自利、注重金钱、见利忘义的人,更严重的会损害心理健康,造成心理素质下降,道德品质也会下降,社会责任感、耻辱感、自尊心都受到严重削弱,甚至还会导致违法犯罪。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预示着国家的前途。在青少年群体中,农村青少年的人数比例远大于城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下转第59页)(上接第18页)村赌博不良习气对农村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负面影响,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深入打击和遏制农村赌博的蔓延,以讲政治的高度还农村青少年一个健康、洁净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书强,周通.当前农村赌博犯罪案件的情况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3(1)

[2]陆治业.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赌博犯罪高发的调查报告[J].法制与经济,2011(10)

[3]石桃军.根治农村赌博之风的理性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15)

[4]石小舒.浅谈如何丰富农村文化[J].大众文艺,2011(11)

[5]黄育聪,周晶.农村赌博与思想工作机制问题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6]王振存.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0(2)

[7]刘素秋.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J].成才之路,2007(29)

【基金项目】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学生工作科研重点资助项目(桂工业院科研[2012]52号)

【作者简介】李继江(1964-),男,广西博白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

(责编 卢 雯)

第二篇:浅析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摘要:当今社会中,特别在青年人这个群体中,“拜金、拜权”“个人主义”等思想日益盛行。一些电视节目、影视作品中更也是越来越多地流露出这种现实,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提出的深刻地拷问。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青年大学生接触的东西更多、更杂,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他们成长的影响不容小视。如何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就如今的一些社会现实,试着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角度浅谈了部分作者对此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传媒文化、价值观、不良风气

近阶段,随着电视媒体上各种相亲节目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当今年轻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然而,也正因此,各种极端、不良的择偶观乃至价值观正强烈地冲击着人们,尤其是大学生们的观念。什么拜金女、炫富男,什么“宁可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要在自行车上笑”等等,无一不体现着现在社会上的不良思想风气,让人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思想成长深表担忧。

一、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一)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大学生是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价值观蕴含着独特的内容,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正面临着人生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开始在生活各方面面临如何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问题。同时,大学是社会新思潮的发源地,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大学生又都是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的高智力群体。他们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较强的思辨力,这一切使得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思考和消化新的思想,并将其内化为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价值观又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身处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面临着由之引发的传统价值观的变迁,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在价值观解构和再构的历史阶段陷入到精神的迷茫与彷徨之中,其价值观体系中的传统成分和现代成分纠结并激烈冲突着。因此社会上的各种思想、风气都有可能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引导着不同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大学生的不良价值观念

如今,社会发展和导向使大学生的价值观越发体现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市场性”。首先,利己主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一定可以感受到,在大学里的人际关系比不上中学。来到大学,似乎每个人都只会为自己,不会为他人:宿舍里,别人在学习、休息时,舍友似乎熟视无睹,吵吵闹闹;学习上,如果期末有人得了一份有与考试有关的关键题目的试卷,会自己藏起来,而不会和班长商量,拿出来复印,一人一份;甚至在饭堂里,为了自己能尽快地打上菜和饭,即使插队也毫无羞愧之心……这些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利己主义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个人价值取向的问题。“自我”、“个体”等词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很流行,大部分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凡是对我有利的,我就善待它,凡是对我不利的,我就抛弃它、铲除它。第二,“钱”字越来越重要。曾几何时,奉行“先利后义”的国人在钱的面前还几乎不动声色,可今天的国人却正是被这个以前国人最瞧不起的“钱”字搞得浮浮躁躁、疑惑重重。“穷得光荣”的传统价值观念不见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到处滋生。在大学里,搞一次活动首先谈的是要花多少钱,而不是怎样搞这个活动才能使同学们更加地团结;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看谁家里最有钱;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谈“钱”和“关系”;甚至还出现了大学生傍大款,“富二代”开名车逛校园招摇等等现象。面对大学生中这样的现实,谁还会相信“言义不言利”的是君子?

二、大学生应树立正确价值观

(一)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确立正确思想的基础,是转变观念、辨别是非、解除困惑的强大思想武器。在纷杂的现实而前,要坚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要转变观念,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准则,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学会辩证地分析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短暂的与时代特征相背离的现象,自觉地用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去分析、判定当前的价值观,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正确地认识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团结协作与公平竞争的关系,使他们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并自觉地将这目标转化为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要通过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激励他们投身改革、献身祖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需要

1、重视政策的价值导向作用。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要顾全大局,自觉地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坚持集体主义价值现,反对个人主义价值观。

2、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激励作用。社会舆论宣传必须旗帜鲜明,对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应坚决支持,大力弘扬;对于那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消极颓废的思想和行为,则应毫不留情地予以解剖和鞭挞,不能容许它们招摇过市。

3、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人生观还有很大的可塑性,价值取向也在选择之中。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分析社会现象,激励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使青年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使价值观多元化,但多元的价值观中,不仅有高低之分,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大学生要在社会舆论的激励、引导、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首先,只有掌握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做出正确的评估,进而选择正确的立场。如八、九十年代国际共运的变化,资本主义的“西化”,给人们思想带来很大的影响,以至有些人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产生了怀疑。如果我们不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去分析这些变化,不坚定共产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那就会犯政治上的错误。

其次,只有掌握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一些重大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错误理论和思潮。作为大学生,我们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不能因为价值观念的错误而误入歧途。

第三,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人民群众及其利益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立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言行向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我们大学生也自然应该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新青年。

三、结论

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当今社会不良价值观影响的分析,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提出了警示,并就如何树立正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浅谈了一些看法,最后分析了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希望激励大学生们努力摆正自己的价值观,不受社会的不良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华清:《电视剧蜗居观后感 ——兼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5期

2、陈志兵:《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年10月

3、冯刚,张东刚:《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2010)》,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版

4、张雪岩:《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正确导向》,《理论界》,1997年6月

5、李毅、石云霞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版

第三篇: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提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也正因此,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就成了不仅事关个人和家庭,甚至关系到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以及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关注这个问题,首先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相长、现代意识、素质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阐述了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之后从网络和青少年本身入手,联系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引导、监管情况,深入剖析了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双重影响的复杂成因,在改进措施方面,又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分别提出了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和克服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对策

建议。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影响;对策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有必要进行探索性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本文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开放的、资源共享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是德育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使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机遇。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得到了新的扩展。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一群专职的德育工作者,以及有限的德育工作形式,以此去引导无限潜能的学生,无疑有力不从心之忧。德育工作者的素质,虽然被人们以近乎完美的目光期待着,但这是不切实际的。教师自身的局限性无庸置疑,且工作延续的时间长,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感反馈慢,从而增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网校,能把世界上所有著名图书馆的图书搬到每一个学生的面前,供他们自由检索和选择。极其丰富的空间,吸引了学生也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证性。教师不必再摊上“唇焦口燥呼不得”的尴尬局面。在网上,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参与、整合、创新,很快地便有所获。这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现代科技的热情都大有裨益。无疑,网络技术的支撑,提高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内容的存量。

第二、使教学相长有了新的诠释。

身处网络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之类的古训。这让因闻道在先,有一定专长而为人师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危机四伏。面对网络,我们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抒胸意,表达他们的见解、意见和建议。这种交流,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它让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重现“亲其师,信其道”的和谐,更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正如肖伯纳所言: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仍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至少有两种思想。

第三、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就是新生活。它融合了多种传播媒体的物质,使得教育手段丰富多彩,现代化意识甚浓,其内容更是不分国界,精彩纷呈,是一个自由、开放、共享、个性化的广褒平台。它能使学生更详尽、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文明及发展现状;感觉到他们所处社会的各种意识、潮流;有机会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们可以找到一些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第四、网络教育的互动、开放、活泼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的个性化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络极大地动摇了传统教育(当然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模式。一种教学双方(甚至多方)彼此互动,高度开放的全面教育模式诞生了。它还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形态,轻而易举地超越了时空阻碍,使教育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延伸;其形式也达到了一个高度丰富,多姿多彩的新境界。

教育事业的数字化革命恰恰符合我国的教育改革原则。以“素质教育”取代传统“应试教育”,这是我国当前教育界上上下下努力实现的目标。而网络化教学,正是强调了教学双方的互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灌输对象变成了主导力量。网络的精彩,使得学生真正能从思维上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开阔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素质。

2.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一、互联网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的威胁。

互联网丰富却庞杂,良莠并存,许多以黄色、暴力、政治反动等为内容的灰色信息,完全暴露在青少年学生面前,由于青少年的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因此有的学生上了黄色网站之后,对一些不堪入目的图片想入非非,甚至产生真实体验的迫切愿望;有的学生看了暴力内容之后,就产生在校内校外试一试的想法并付诸实施;有的学生进了政治反动网站之后,就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偏激、反叛的看法。长此以往,对于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第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是最渴望能与同龄伙伴交流。然而,现实社会对这一渴求的供给与满足非常不够,一旦接触网络,他们就可以任意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真实生活中的缺憾通过上网制造出来的虚拟来弥补,从而造成他们人格社会化的严重不足。更由于不能有效地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从而极易形成心理错位以及行动失调等问题,甚至失去与现实社会的亲和力.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第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者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及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

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二、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双重影响的复杂成因

网络之所以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有着极其复杂的成因。

1.网络自身特点的两面性

互联网具有新颖性,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超时空性,信息传播的高速性,无限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这些特点既可成为优点,又可成为缺点。如互联网的新颖性深深地吸引着青少年,甚至使他们沉迷其中;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使人类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在网络世界发布、传播、接受和使用都变得极为随意和便捷,但也容易带来无序、混乱、危机;互联网的虚拟性给人们提供了隐身的平台,在互联网中人们的身份、活动的工具等等都是数字化的符号标志,鲜有真实性的意义,但互联网的虚拟化导致了网络犯罪感的虚无化,进而使互联网犯罪增加迅速;互联网的超时空性使用户有更多的自主性,也使互联网犯罪手段更隐蔽,更难以控制。互联网是前所未有最大的信息库,丰富的互联网信息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但伴随着信息爆炸,信息污染,各种冗余信息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性,互联网上黄毒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2.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性

青少年好奇心极强而自制力较弱,往往会在网络上通过各种途径观看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的暴力、色情信息等来满足他们好奇心及对刺激的渴望,也会沉迷于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中流连忘返。

青少年个体意识逐步形成,竭力想摆脱家长、教师的管教,自己管理自己,但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看问题常常带有明显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逆反心理强烈,家庭、学校讳莫如深的信息常常会成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黄、暴、邪”是当今网络亚文化中对青少年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青少年追求时髦,在青少年中流传着“没进过聊天室就是老土。没有一两个网上情人也会被人瞧不起”,网络精英也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青少年网络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网上鱼龙混杂的复杂状况及危险性认识不足,容易上当受骗。

3.网络对人的需要满足的多层次性

由于社会道德的约束,性欲、攻击欲等这些人的本能,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充分实现的机会和空间,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人们却可以很轻松地释放自己的这些本能欲望。黄色、暴力信息之所以泛滥,不能不说与此有关。网络上黑客猖獗,也是人的攻击本能欲望的一种发泄。

社会交往的需要是比较高级的需求。网络大大拓展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给人们提供了倾诉的空间和对象,提供了一种毫无顾及的交流方式。有些人正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工作压力大,为了发泄心中的郁闷与苦恼,成了病毒的制造、传播者。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现实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但人们却可以到网络中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达到实现自我的需求。⑩有的青少年在现实中老师不重视,家长不关心,学习也不好,但在网络世界中却表现得相当高明,甚至成为黑客,以获得成就感。

网络满足人多层次的需要适合于任何人,只不过对于求知欲极强、身心都不太成熟的青少年来讲更强烈罢了。

4.家庭、学校教育引导不力

家庭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但当前面对网络,家庭和学校教育引导不力的问题却严重存在着。

许多家长对网络一无所知,却错误地认为上网是学知识,比看电视、玩好多了,而不加任何限制。当出现问题时,家长又强行将孩子与计算机分开,以为那样可以保护孩子免受网络的影响,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现行教育无论在内容、手段、方式上与滚滚而来的网络浪潮相比都存在滞后性或不足。有的教师对网络知之甚少,对上网行为深恶痛绝,被学生称为“从未上过网的古董老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他们强行制止学生上网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强烈逆反心理。还有的教师对学习差和调皮的学生有偏见,容易让这些孩子脱离正常的生活环境而沉溺于网络中。

6.网络控制手段不健全

网络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全球性、瞬时性、异地性等特点,对网络社会问题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在我国,现实社会中常用且有效的道德、法制、管理等手段,在网络社会中也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对传统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挑战。青少年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对于是非的认识处在懵懂阶段,在缺乏必要、正确的引导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下,往往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和行为,如网络盗窃、网络传毒、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等。

网络所产生的许多问题,使传统的法律制度显得无能为力。随着网络的发展,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国制定了一些法规,但从总体上讲,网络立法还相对滞后,人们的网络法制观念也还很薄弱。

三、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

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因此,我们必须紧跟世界进步潮流,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普及力度

首先,搞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 “三驾马车”的作用,全面规划,统一建设标准,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实现网络由单点应用向“相互共享、共同应用、互联互动”多点应用的根本转变。

其次,加强大中小学校园网建设。青少年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摄取知识、学习做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我们要为他们在校园里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高质量的校园网。为此,要保证大中小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数量;解决好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建设问题;正确处理好硬件、软件和潜件的关系,立足于功能与效益的发挥,在“用”字上下功夫;认真实施“校校通”工程。

2.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

信息素养是处在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在青少年信息素养培育方面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和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进展缓慢。能否切实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关系到青少年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青少年教育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应注重培养五种能力:一是快捷、高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科学认识、评价信息的能力;三是吸收、积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四是驾驭信息和创新的能力;五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能力。

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必须应让青少年有机会接触电脑和网络,还要做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并要注重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3.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众多原因,目前青少年上网寻求信息资源陷入了两大困境:一是“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却要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在网上找不到很多为自己所用的东西;二是“不能够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准确、及时、有效地找到与自身信息需求相关的、适合的信息”,可谓是老虎吃天,不知从哪里下手。青少年网上信息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

为了青少年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在网络社会中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切实把青少年网上信息资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投入大成本搞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综合多媒体、数据库、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中国教育信息资源的“航母”。与此同时,要充分发动广大教师开发青少年的学习资源。对任何人而言,要完全掌握网络的信息资源都是十分困难的,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必须熟练掌握综合性网络通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4.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队伍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这给青少年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挑战。怎样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的“摇篮”中健康成长,成为网络时代我们必须认真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首先,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适应网络时代的意识和能力。为此,一要树立加强自身信息素养培育的意识,积极学习网络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网络技能;二要多从网上搜索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站和信息资料,并定期推荐给他们;三要对网络思想渗透保持高度警惕,提高防范意识,找到对策,提前给青少年“免疫”;四要培养自己敏捷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思维力。

其次,政府、社会、学校要为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二是采用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作讲座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三是各级师范类学校要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四、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面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坐等事态的自然发展,而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地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毋庸质疑,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作。为此,要坚持宏观导向和微观监管并举、宣传教育和技术监控并举、德治和法治并举、网上交流与网下社会实践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第一、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设置青少年喜爱的栏目,用声、光、色、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以高雅的文化、优秀的寓教寓乐的内容引导青少年远离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不仅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而且还对他们实践所学的知识提供机会。

第二、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青少年在五光十色的互联网面前保持良知、坚定信念、把握方向,提高筛选信息的自觉性.第三、在信息时代,传统的道德规范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对青少年德育发展的需要,引发了大量道德失衡的行为。因此,实施互联网道德规范至关重要。学校应当制定适合本学校的《青少年互联网道德规范》“要求青少年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健康信息,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骗他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

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使青少年自觉地履行互联网规范,培养出自觉的互联网意志,道德责任。

第四、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引导帮助孩子利用互联网媒体,使它变成一个学习的工具和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要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将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

第五、学校和公共图书馆提供只用于青少年上网的场所,进行内容分级、以年龄为基础的内容分级,这样既保证了成年人接近的权利,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青少年与不适合他们的内容相隔绝。网络是双刃剑,绝对不能因噎废食,由于互联网有消极的一面就拒绝一代人,放弃一代人,这个后果是很可怕的。

第六、政府有关部门要引导加强互联网建设,软件开发与市场管理,满足青年对互联网的需要的同时积极做好防范措施,内容分级过滤势在必行,建立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人们对青少年上网的恐惧主要是担心网上不良的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为了解决网络上有害信息的问题,应尽快指定和完善互联网法律,用以规范网络行为。

第七、丰富青少年的网外文体活动。现代传播学认为,电子媒介本身就具有一种麻醉功能,用它的工具理性改变着受众.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外的生活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网上育人与网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一要大力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二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总之,网络与其他一切科学技术一样,是把双刃剑,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江泽民同志2001年7月针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提出的“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基本方针,为网络建设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这个方针,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积极预防和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就一定能够应对信息时代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黄荣怀《直面网络教育》 《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25日

郝克明《跨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5日

张力《素质教育理论和政策的重大创新》1999年7月

李爱琴程景章《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於罗英《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2001年4月出版第300-302页

李春光《网络信息污染与技术恐惧的行为调控》 《现代情报》2005年第2期 王格芳《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

赖荣昌《信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第四篇: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可以满足青少年追求现代高科技知识的渴望,使他们掌握IT时代安身立命的最新技术;能够使青少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有助于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和智力,促进青少年知识的拓展。可以说,在素质教育方面,网络会起到传统教育所起不到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电脑网络的使用在全世界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与网络使用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实,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学校、家庭、社会如何进一步发挥电脑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青少年在网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青少年交往的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第二,可以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第三 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第四电脑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网络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人际交往圈子,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和心理健康。现在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网络也为青少年宣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现代社会的青少年各方面压力较大,经常会遇到各种烦恼,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而且青少年情感体验丰富,波动较大。电脑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释放提供了新渠道。在网络

世界里,他们可以少有拘束地放纵自己的情感,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有利的。

网络还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激发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青少年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网上创造的成功可以激发青少年创作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由于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网络极易成为许多青少年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产生以下的负面影响:

1、青少年学生长期沉缅于网络之中,有的已出现了网络病症。导致青少年学生出现了精神和躯体的病症,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部分不健康网点问题。因特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荒废学业、诱发青少年犯罪。

2、电脑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的消极影响

第一,引发青少年网络依赖,恋网成瘾。有研究者认为网络依赖与赌瘾和酒瘾是相似的:一上网就异常兴奋,上不了网就心烦手痒,严重者整天整夜沉溺于电脑网络,导致体能下降、生物钟紊乱,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低落、思维模糊、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者出现体能衰竭或精神异常。

第二,弱化青少年与真实世界交往的能力,引发网络自闭症和人际信任危机。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社会中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淡化了,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第三,造成青少年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的弱化,引发人格障碍。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使人在网上不必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社会后果,这使一些自律性差的人会对自己实行双重道德标准,在生活中是“好学生”、“好青年”,在网上则随意地在聊天室、BBS上进行谩骂、欺骗,充分暴露压抑在心理深层的需要和欲望。一些青少年还时常盗用他人域名、利用终端电脑搞恶作剧。这种行为倾向会引发人格障碍,如攻击性人格、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

(三)对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应该采取的对策

有人把网络成瘾比喻成吸毒,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说法并不过分。虽然网络成瘾症并不像真正的毒品那样会危及我们的生命,但会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们的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之路。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攀升,网络成瘾症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现在就从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1、网络不仅要治标,而且更要治本

虚拟社会中的问题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相比非常相似,只不过沟通手段、表现特点不同罢了,所以,不要把社会上发生的所有问题都记在网络的头上,网络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它是中性的,关键在于现实社会中人的品质如何、能否用的问题。

我们必须把网上治理和网下治理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虚拟社会的风气好转,归根结底是建立在现实社会风气好转的基础之上的。预防青少年网络有害使用,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是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对源头——互联网内容的监管和治理。“源头是关键。如果网上是一片净土了,青少年自然就不会被污染了。我们还必须把教育孩子和教育家长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使家长认识到作为父母的社会责任,使社会上没有被家庭冷落的边缘孩子,使网吧里没有那种充满迷惘的少年。

2、趋利避害,维护和促进青少年网民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

面对电脑网络给青少年心理发展和健康带来的双重效应,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特别是对其不利影响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克服可能伴随的消极影响。

(1)控制和引导相结合,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对青少年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好“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2)加强网络传播管理,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网络文化环境。目前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随着网络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原有的法律、法规需要修订完善,逐步完善有关保护青少年的立法工作,加快对网络信息分年龄、分层次管理,网络环境保护等条例的出台,建立设立网站主页的审批制度,以法制取代现在的行政管理。立法要严,执法更要严。坚决打击、取缔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网站。同时要加强技术研究,依靠技术手段,适时监测、监控不健康信息的传播,并对网上信息垃圾及时清理、净化。这是杜绝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心理危害的关键环节。

(3)建立青少年网站,打赢“争夺眼球的战争”。

互联网的竞争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意即谁能吸引住网民的注意力,谁就会在互联网上取得获胜的优势。目前,互联网上的各种网站多如牛毛,既有通过扎实服务来吸引青少年的网站,也有唯利是图、别有用心的反动、色情网站。各种网站都使出浑身解数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培养自己的网民。这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状况,迫切需要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通过加强服务力度来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可以通过学习、交友、就业、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吸引青少年、凝聚青少年。这种网站的运作,除了旗帜鲜明、健康向上的特色之外,与一般网站并没有什么不同。另外,还可以与现有的一些知名的优秀网站合作,推出网上青少年系列活动。这种合作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网站知名度大、点击率高的特点迅速扩大青少年工作的影响范围,又可以影响一般网站的建设方向,还可以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节约思想教育工作成本,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这方面的工作正在起步,应该加大工作力度。

第五篇: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

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

姓名:王坤

学号:20101109324

班级:10环艺(3)班

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人生的内容十分丰富,人生的现象纷繁复杂。人生观不可能反映人生的一切内容和现象,不可能面面居到地回答人生的一切问题。人生观是人们站在一定的理性高度,概括和总结人生的各种问题,形成的对人生的主要问题的观点。所以说,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

什么是人生?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这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在人的一生中,人既要与自然打交道,又要与社会打交道。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们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同。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成功带来的满足和幸福,也有失败带来的损失和痛苦。面对人生的种种结果,人们必然会考虑:同样都是人生奋斗,为什么有时成功而满足,有时却失败而痛苦;同样都是人,为什么有的人的一生是幸福的,有的人的一生却是痛苦的。人们的思考经过不断的集中和深入,于是就开始探讨:什么是人生?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在这些人生的一般问题上,人们形成的一系列观点,就构成了人们的人生观。

价值观: “价值观”,往往也指“价值观念”。在学理上,价值观是指关于价值的理论、知识、学说体系,就像物质观、时空观、历史观等一样;价值观念则是指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立场、取向、态度等。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相当于宗教学和宗教信仰、伦理学和个人道德之间的关系:前者主要是学者研究的话题,后者则与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和选择都有关。

构成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观念、精神形式,主要是指人们头脑中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统。任何人的价值观都不是凭空产生和改变的,归根到底它反映了人的社会存在,即生存方式、生活条件和实践经历等特征。价值观的深层基础是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和能力等具体情况,是人的价值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和积淀。价值观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评价标准系统。

总之,价值观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价值观则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

下载农村赌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赌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

    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 ——《邓小平》观后感 电影《邓小平》让我更加走进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代伟人,并被他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深深触动。他纠正错误思想,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资......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及其对策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及其对策 耿尧天 2013115588 当今世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网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

    浅谈人生观对人生的影响

    人生观教育对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种精神动力;为不同群体提供共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在新时期人生观教育有新的特点,人生观教......

    大众传媒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推荐五篇)

    大众传媒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摘要:在现代信息社会,传媒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和公共部门,也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一代成长和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对青少年的覆盖和影......

    《网络安全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养成影响调查》

    《关于网络安全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养成影响的调查报告》 前言: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摘要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越来越多越重要的影响......

    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团区委内容摘要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作为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青少年在使用......

    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

    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 参加者:蒋瑞 主题:调查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时间:2012年2月 摘要: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现代社会,新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

    关于主流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主流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前言】: 实践参与者: 实践主题:主流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的调查 实践时间:/ / 实践地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