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鸿起局长在全区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2
陈鸿起局长在全区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三部分)
(七)深入开展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提高煤矿安全准入门槛。去年以来,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通知》(桂政办发〔2009〕175号)的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全区小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到目前为止,经有关县市申报,自治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研究,拟关闭的54对矿井名单已上报自治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推进小组。同时,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的煤矿整顿关闭专项资金安排也已得到落实,很快将会按照矿井关闭工作进度下拨有关市县。预计到今年底,全区煤矿数量将由去年底的169对减少到100对左右。矿井数量的大幅减少和安全准入门槛的提高,为煤矿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深入开展打击煤矿非法开采活动,遏制非法开采活动泛滥成灾。
由于利益驱动及监管不到位,我区少数矿区在一个时期内非法盗采曾一度泛滥成灾,并引起了中央媒体的强烈关注,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自治区有关部门和非法盗采情况多发的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对非法盗采严重的地区实行集中专项整治,建立充实打击非法采矿执法队伍,完善县(区、市)、乡镇、村三级监控网络,建立分片包干、有偿举报和风险抵押制度,坚决抓捕盗采人员,严格责任追究,进一步加强巡查监控,有效的遏制了非法盗采煤炭资源活动泛滥的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区共取缔非法采煤窝点1000多处(次)。
一年多以来,我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煤矿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相当部分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低,设备陈旧落后,安全保障能力差;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安全技术管理不到位;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不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职工安全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二是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滞后,现场管理不到位。有的煤矿仍没有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的煤矿劳动组织混乱,领导下井带班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没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当班安全生产存在的重大问题和事故隐患,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现象仍然不少。三是非法盗采煤炭资源活动在部分地区仍屡禁不止。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加上一些地方仍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打击非法小煤矿,防止非法小煤矿死灰复燃的长效工作机制,执法监管不到位,对非法小煤矿打击取缔不力,非法小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
二、下一步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在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安全生产工作稍有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酿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并引发社会舆论的极大反响。最近的山西省王家岭煤矿“3.2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今年以来,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再次表明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无论是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部门还是直接从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煤矿企业领导,都必须认清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现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都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矿井安全管理,及时排除事故隐患,提高事故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积极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增强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1、深刻认识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重要意义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救生舱和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系统和通讯联络系统。根据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有关借鉴南非煤矿安全管理经验、推广应用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装备、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的批示精神,5月19、20日,国家监管总局在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召开了现场会,会议精神刚才已作了传达。这“六大系统”平时在保障安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又能在发生险情时构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的主要系统,对维护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煤矿安全事关安全生产工作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煤矿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做好煤矿安全工作,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一方面,要坚持关口前移,把工作重点放在超前防范上,努力减少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尽量降低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事故损失。建立完善矿井“六大系统”,既是防范事故发生的需要,也是降低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的要求,把“抗灾”和“减灾”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建设和完善“六大系统”,在矿井出现灾害时,使受事故灾害影响的人员迅速脱离危险区域,或迅速进入一个保证生命安全的生存空间,使被困人员得到有效救援,减少事故伤亡损失,是把“预防为主”落到实处的有力措施。
二是建立完善“六大系统”是安全发展理念在煤矿安全生产上的重要体现。我区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又处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矛盾凸显、隐患增多、事故易发的特殊时期。我区虽然不是煤炭大省,但我区煤矿几乎都是井工矿,开采条件很复杂,生产条件很落后,而且随着采深增加,煤矿瓦斯、水患等灾害越来越严重。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是实现我区煤矿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势在必行。
三是建设善“六大系统”是多年来国内外矿山事故成功救援所验证的有效措施。井工开采矿井具有灾害因素集中、人员活动与逃生空间受限,多种致灾因素共存井下的特点,也容易引发大的灾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伤亡损失,是世界各采煤国家重点研究的课题。从国际上看,南非、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采矿业发达国家,均颁布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矿山井下避难的设置、维护和人员培训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形成了井下固定避难室、移动救生舱、应急逃生和个人防护等成熟的实用技术及装备。在井工矿中设置和使用应急避难设施,已经是煤矿应急救援中的一项成熟有效的技术。2003年和2004年,南非2起特大金矿发生停电和火灾事故,分别有280人和52人躲避在井下避难垌室或救生舱中获救生还。从国内来看,我国也一直非常重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的建设。《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章、标准,已经对入井人员配戴安全防护装备、建立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避难所及压风自救等系统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安全避险和施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中,115名矿工在被困8天8夜成功获救的经验,充分说明了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重要性;2007年河南省三门陕县支建煤矿“7.29”洪水淹井事故,69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生还,主要经验就是井下通讯系统、防尘供水系统和矿井压风系统为被困人员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汲取国内外避险救援的成功经验,必须建设和完善“六大系统”。
2、只争朝夕,加快建设完善“六大系统”。
建设和完善“六大系统”的总体要求是:用好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全面推广人员定位,不断提高通讯、压风、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建立健全应急避险设施,到2015年全区所有的煤矿都必须建立“六大系统”,并达到“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行有序”的要求。
一是用好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要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立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确保监控有效。要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加强设备和系统维护,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要加快监控系统区域联网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网络和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其监测、监控和避险预警作用。所有煤矿必须按规定要求,配足井下瓦斯、CO等检测监控传感器,定期对传感器进行调校,并完善和落实紧急情况下断电撤人制度。
二是全面推广矿井人员管理(定位)系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成果,建立完善井下人员管理(定位)系统,加强入井人员管理,随时准确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进一步健全机构和相关制度,积极稳妥做好系统推广和在用系统升级工作;加强维护维修工作,依法规范服务,保障系统可靠运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防治超定员作业、领导干部下井带班等工作中的作用,强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责任落实。目前我区有百色矿务局东怀矿、那怀矿和右江矿务局塘内矿已安装人员定位系统,今年年底之前,所有国有煤矿必须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每个产煤县(市)要建立一个试点矿井,其余煤矿必须在明年底之前全面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第二篇:全国煤矿推广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系统
全国煤矿推广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系统
字号:[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10-05-19
今天(2010年5月19日)上午9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山西召开全国煤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现场会。要求全国煤矿建立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这六大系统包括:矿井紧急避险、检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系统。安监总局今天将下发通知,督促煤矿企业最早今年底前完成这六大系统。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完善紧急情况下及时断电撤人制度;人员定位系统,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实现井下灾害突发时的安全避险;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
赵铁锤表示,这“六大系统”平时在保障安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能在发生险情时构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的主要系统,对维护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我国煤矿约95%是井工矿,开采条件复杂,而且随着采掘深度增加,煤矿瓦斯、水患、冲击地压等灾害越来越严重。井工开采矿井具有灾害因素集中、人员活动与逃生空间受限,多种致灾因素共存井下的特点,也容易引发大的灾难。在井工矿中设置和使用应急避难设施,已经是煤矿应急救援中的一项成熟有效的技术。
赵铁锤表示,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总体目标要求是,到2015年全国所有煤矿都建立“六大系统”,并达到“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
第三篇:关于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关于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管理登陆
|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 规划发展 | 行政许可 | 安全监管 | 行业动态 | 改革创新 | 机关建设 |
| 社保服务 | 社团服务 | 新闻中心 | 安全培训 | 产运销存 | 领导讲话 | 文件发布 | 市州动态 | 下载栏目 |
您现在的位置: 湖南省煤炭工业局 >> 文件发布 >> 文件发布 >> 文件发布正文
关于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湘煤安监〔2010〕134号
作者:佚名文件发布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9更新时间:2010-7-27
各市州煤炭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省属煤矿企业,湖南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
按照“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的总体要求,为全面严格落实煤矿的安全标准与准入条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安监总局等有关文件规定,借鉴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我省各类煤矿管理现状,现就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重要性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完善紧急情况下及时断电撤人制度,为煤矿安全管理和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依据;通过建立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煤矿入井人员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及时有效避险;通过建立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实现井下灾害突发时的安全避险,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通过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建设完善煤矿“六大系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安全发展理念在煤矿安全生产上的重要体现,是国内矿山事故成功救援所验证的有效措施。
二、制定目标,明确任务
我省煤矿建设和完善“六大系统”的总体目标要求是:用好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全面推广人员定位,不断提高通信、压风、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建立健全应急避险设施,到2015年所有煤矿都要建立“六大系统”,并达到“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各市州各煤矿企业都要根据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一是作好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煤矿要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立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的安全监控系统,确保监控有效。所有煤矿必须立即按规定要求,配足井下瓦斯、CO等监测传感器,定期对传感器进行调校,并完善和落实紧急情况下断电撤人制度。
二是全面推广井下人员管理(定位)系统。今年年底以前,所有国有重点煤矿必须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其余煤矿必须在2011年底之前全面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三是加快推进建立健全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煤矿企业必须建立三级紧急避险系统,一要为井下作业人员配备随身携带并符合要求的自救器;二要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和局部区域建立临时避难硐室,配备一定数量的食物、饮水和呼吸支持系统;三要在采区上下山附近或井底车场建设固定避难所,利用到达地面的钻孔或自生氧装置以及压风、供水、通讯等系统持续输送氧气和洁净水,实现通讯、环境监测等功能,具备可靠的等待救援能力。各地都要先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最迟2015年底所有煤矿都要建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四是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所有矿井必须安装地面压风系统,空气压缩机必须安装在地面。全省所有矿井年底前都要全面完成压风自救系统的完善工作。
五是进一步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必须按照保证采掘作业地点都能实现在灾变时期为井下被困人员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完善井下供水系统,年底前所有矿井都要全面完成供水施救系统的完善工作。
六是进一步完善通信联络系统。进一步提高井下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抗灾变能力,要在采区、水平、矿井最高点设置电话,保证发生水害时能够为被困人员提供通信联络。年底前所有矿井都要全面完成矿井通信系统的完善工作。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市州、各煤矿企业要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市州煤炭管理部门及煤矿企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管责任人和业务部门,明确责任,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二是细化方案,稳步推进。各市州、各煤矿企业要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工作方案。要明确目标、任务、措施以及进度,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给予保障,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召开分析会,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
题,研究解决问题,稳步推进建设工作。各市州、省属煤矿、中央在湘煤矿企业要每半年向省局上报一次建设进展情况。
四、强化监管监察,严格执法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监分局要把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和煤矿整合技改矿井的安全改造结合起来,把建设与完善“六大系统”作为矿井投产验收的必要条件,在核发《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时要严格审核。今年内,省煤炭工业局和湖南煤监局将对全省煤矿进行一次专门的执法检查,对未按要求建设和配备的,要责令停产整顿,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湖南省煤炭工业局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日
文件发布录入:邹毅夫责任编辑:邹毅夫
上一个文件发布: 关于印发《2010年下半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
下一个文件发布: 关于印发《湖南省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湖南省煤炭工业局 地址:长沙市五一大道372号 联系电话:0731-2765123
第四篇:动画版《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目录
国安动漫 动画版《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目录
第一章: 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责任和目标意义
第二章: 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人员定位系统基本要求 紧急避险系统基本要求 压风自救系统基本要求 供水施救系统基本要求 通信联络系统基本要求 健全机构、加强管理与维护 “六大系统“验收要求 监督检查
第五篇: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一、总 则
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9.煤矿企业应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10.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11.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站,以确保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2.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三、人员定位系统基本要求
13.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的产品,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14.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时,应按规定设置井下分站和基站,确保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必须满足《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的要求,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定位分站、基站等相关设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15.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
16.矿井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均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17.煤矿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应分别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对出、入紧急避险设施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18.矿井调度室应设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配备显示设备,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四、紧急避险系统基本要求
19.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
20.紧急避险系统应与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紧急避险系统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21.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22.紧急避险设施的容量应满足服务区域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23.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24.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
25.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可移动式救生舱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五、压风自救系统基本要求
26.煤矿企业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必须满足在灾变期间能够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27.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对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但不得选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28.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应按矿井需风量、供风距离、阻力损失等参数计算确定,但主管路直径不小于100毫米,采掘工作面管路直径不小于50毫米。
29.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米。有条件的矿井可设置压风自救装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应在各水平、采区和上山巷道最高处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30.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米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压风自救装置的设置组数。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其他矿井掘进工作面应敷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31.主送气管路应装集水放水器。在供气管路与自救装置连接处,要加装开关和汽水分离器。压风自救系统阀门应安装齐全,阀门扳手要在同一方向,以保证系统正常使用。
32.压风自救装置应符合《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的要求,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33.压风自救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毫米的现象。
34.压风自救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避灾人员在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兆帕;在0.3兆帕压力时,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应在100~150升/分钟范围内。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 分贝。
35.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采掘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米以上,管路敷设高度应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36.压风管路应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并设置供气阀门,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米3/分·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37.井下压风管路应敷设牢固平直,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进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20米的管路应采取保护措施(如在底板埋管或采用高压软管等)。
六、供水施救系统基本要求
38.煤矿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安全避险的需求,建设完善供水施救系统。
39.供水水源应引自消防水池或专用水池。有井下水源的,井下水源应与地面供水管网形成系统。地面水池应采取防冻和防护措施。
40.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应安装供水阀门。
41.矿井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设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的20米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
42.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七、通信联络系统基本要求
43.煤矿必须按照安全避险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
44.煤矿应安装有线调度电话系统。井下电话机应使用本质安全型。宜安装应急广播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安装的无线通信系统应与调度电话互联互通。
45.在矿井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以及采掘工作面和采区、水平最高点,应安设电话。紧急避险设施内、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地方,必须设有直通矿井调度室的电话。
46.距掘进工作面30~50米范围内,应安设电话;距采煤工作面两端10~20米范围内,应分别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的巷道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巷道中部应安设电话。
47.机房及入井通信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接地装置及设施。
48.井下基站、基站电源、电话、广播音箱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
49.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八、管理维护
50.煤矿应建立健全“六大系统”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值班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51.煤矿应建立健全“六大系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六大系统”管理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系统故障等信息时,及时上报并处理。
52.煤矿应加强“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整理完善各系统图纸等基础资料。
53.煤矿应随井下生产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六大系统”。
54.煤矿应建立应急演练制度,科学确定避灾路线,编制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六大系统”联合应急演练。
55.“六大系统”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和防爆、各项保护功能等安全性能。
56.煤矿应加强系统设备日常维护,定期对各系统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57.煤矿每季度至少应测试一次备用电源的放电容量或备用工作时间。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时间达到标准时间的80%时,应及时更换。
58.“六大系统”维护人员应定时检查、测试在用设施设备及附件的完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检查、测试、处理结果报矿井调度中心站。
59.“六大系统”中任何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均应立即维护,在恢复正常运行前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其服务范围内的作业人员安全。
九、验 收
60.验收组织单位应根据“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建设完成时限和有关规定、标准组织验收。按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要求,煤矿(包括中央管理煤矿企业下属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由其所在地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或委托省辖市(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报告报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同时抄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61.煤矿企业或煤矿按规定时限完成“六大系统”的各子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应对建设完善工程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的,方可向验收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62.验收组织单位自收到煤矿企业或煤矿验收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应对“六大系统”或“六大系统”的子系统建设完善工程组织现场验收。
63.煤矿企业或煤矿申请“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验收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1)验收申请书。
(2)预验收报告。内容包括“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试运行情况;预验收的时间、内容、方式、人员、发现问题整改情况;预验收结论等。
(3)设计和管理的有关文件、资料,主要包括:
①“六大系统”设计资料、图纸及审批文件。
②“六大系统”管理制度。含管理及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值班制度;操作规程、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措施;值班、操作和维护人员配备、培训规定;安全仪表计量检验制度等。
③系统运行和管理资料。含设备布置图、设备台账、报表、值班记录、维修记录等。
④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设备、设施清单及产品安全标志证、检测检验报告。
(5)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64.验收单位应当成立“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项目验收工作机构,按照“建设完善一个、组织验收一个”的原则,及时组织对提出申请煤矿的“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进行验收。
65.验收单位收到验收申请后,应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对“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进行现场验收。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验收不合格:
(1)设计变更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
(2)系统设备设施及数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
(3)系统功能不完备或运行不稳定,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和安全避险需要的;
(4)未按规定建立“六大系统”维护管理制度的;
(5)系统相关资料缺失或不全的。
十、监督检查
66.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对煤矿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进展、验收、管理维护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煤矿企业按照规定时限和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完成建设完善工作。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将煤矿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进展情况纳入煤矿安全监察计划。
67.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未按规定期限和内容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煤矿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责令停产整顿。
68.新建、改(扩)建、整合重组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中未包含 “六大系统”有关内容,或有关内容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不予通过。
69.新建、改(扩)建、整合重组煤矿建设项目未按要求完成“六大系统”建设的,其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不予通过。
已通过设计审批,正在实施中的新建、改(扩)建、整合重组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中,未包含“六大系统”建设有关内容的,应在2011年6月底前,补充完善安全设施设计中的“六大系统”设计,并按“三同时”有关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十一、附则
70.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71.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