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7:0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第一篇: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用人要看他的忠诚度和可靠程度、归依企业的程度,希望能够跟企业结合一起的意向有多少,如果这三样东西都是对的,我们企业会给他非常大的机会去发展。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 级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本学期任教一(1)班数学 本班共有学生36人 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 由于刚离开幼儿园 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

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

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 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

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 还有

本班有近1/3的住宿生

这些孩子在7、8岁就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更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 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 具体如下:(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高、矮 大、小 轻、重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 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 象形统计图 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 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 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

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

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 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规定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 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

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 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 分别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 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

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于内容结构的安排 与过去的教材相比

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有较大的改变 首先

对于数数、比较和分类 不再作为“准备课”来教学 而是作为正式内容让学生学习

它不仅让学生学习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 初步接触一些数学思考的方法 其次

对于数和计算

10以内的不再把认数和计算穿插进行 而是先认数

主要让学生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

并重视通过认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再单独安排“分与合” 让学生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分”与“合”的思想

以便学生自己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后采用相对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学加和减 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只分为三段进行教学 第三

对于“空间与图形” 教材先安排认位置

让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

并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再安排认物体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对于“统计与概率” 则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 让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 第四

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内容四个领域的全部

使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 一方面

教材不再出现“应用题” 而是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 作为学习计算的题材

使解决问题融于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同时 在认识图形、统计等内容的教学中

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 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另一方面

增加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

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 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 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 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 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 例如

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厅、厨房这样的场景 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场景的物体 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并建立相应的观念;选择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学具和文具 学习“分一分” 认识分类的意义

学习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学生自己通过搭积木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种几何体

并通过“有趣的拼搭”进一步感受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特征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

促进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又如

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

以学校生活里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浇花、游戏、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动 以及生活里常见的栽树、运南瓜等劳动的现实场景为题材 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 或提出数学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再如

教材在选取童话题材方面 以“森林运动会”的场面为题材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

学习“等于”、“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 通过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 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 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 例如

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 在上下楼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 谁走错了”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0” 针对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说说不同时间的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 分清有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 又如

让学生根据“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的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 用统计的方法描述问题的结果

3.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

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

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 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 例如

教学十几减9时

例题中先呈现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 提出数学问题

接着采用卡通图片结合语言表达的方式 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 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各自的算法

让学生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接着在“试一试”里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不再统一给出某种算法

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算法作出必要的解释 又如

在教学统计时

先设计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话场景 提出不同的问题

再引导学生分类、整理

用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的统计表表示问题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

其次

教学内容的呈现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以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例如

在“认物体”时 让学生自己玩积木 试着把积木块分类

在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并进一步联系生活找它们的“朋友” 逐步建立这些几何体的观念 同时安排“有趣的拼搭” 使学生在“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的过程中 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征 发展空间观念 又如

在“分与合”里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 例题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里 可以怎样放”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和几 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交流

接着提出关于5的分与合的问题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把结论交给学生自己得出

然后让学生独立摆一摆、填一填 完成2和3的分与合 在加、减计算中

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 提出数学问题

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 发现或总结算法

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 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再如统计的学习

则让学生着重通过小组合作 经历和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 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统计的结果 教材的这些处理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 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

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

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提倡算法多样化 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

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 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 例如

10以内的加、减计算

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成

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 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 让学生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

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 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

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 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 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出现多种算法

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这里不强调学生采用同一种算法 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 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 例如 在认数中

让学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

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 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 “说一说5离8近一些 还是离1近一些” 通过游戏让学生猜数

要求学生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 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

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 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

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三、教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 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 认识20以内各数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 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 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 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 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

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 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 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 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 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

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2)空间与图形

*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 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 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 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 前、后

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 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 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 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 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

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 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 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 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 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

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 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 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 发展计算策略

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 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 通过各种活动

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

*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 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 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 在教师的组织下

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 在教师的组织下

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 初步喜欢学习数学 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 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

1. 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 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 通过数一数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 通过分一分

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

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 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

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

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 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

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9/1~9/2 准备课2/2 2 9/5~9/9 数一数1/1比一比1/1分一分1/1 认位置1/1机动1/2 3 9/12~9/16 机动1/2认数

(一)4/10 4 9/19~9/23 认数

(一)5/10 5 9/26~9/30 认数

(一)1/10机动2/2认物体2/2 6 10/3~10/7 国庆放假10/8~10/14 机动2/2分与合6/6机动1/2 8 10/17~10/21 机动1/2加和减4/21 9 10/24~10/28 加和减5/21 10 10/31~11/4 加和减5/21 11 11/7~11/11 加和减5/21 12 11/14~11/18 加和减2/21机动2/2期中考试1/1 13 11/21~11/25 统计1/1认数

(二)4/5 14 11/28~12/2 认数

(二)1/5认钟表1/1机动2/2 加法1/10 15 12/5~12/9 加法5/10 16 12/12~12/16 加法4/10机动1/2 17 12/26~12/30 机动1/2期末复习4/4 18 12/26~12/30 综合练习5/8 19 1/2~1/6 综合练习3/8(元旦放假)1/9~1/13 小学期末测试

第二篇: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习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2、上课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复备课,并且作好课前准备,讲练结合,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与教学之中。

3、教学中注意应多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6、练习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习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习。

7、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8、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

9、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对后进生的辅导应放在双基的训练上。

七、各单元分析

各单元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有学生62人。学生刚从幼儿园上来,有来自不同的地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组织纪律性也较差但通过上半学期的适应期,孩子们已经逐渐懂得遵守各场合的纪律,并且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但由于他们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缺乏自制力,而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热情,不能很好地自觉学习。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一样,还有待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启发、教育,积极创设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认真挑选好培优补差的对象。

3、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3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培优补差对象和形式

培优:廖鸿菲、李颍颍、姚世杰、王雨晨、艾成、李嘉辉、朱孜杰、万垚瑶、刘鑫、周子逸、吴黎海、

辅差:叶鑫婷、吴雅文、崔抖威、王文金、石江波、何博、黄志豪

形式: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

3、老师、家长相配合

四、具体措施

培优辅差措施:

1、老师应以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2、加强课外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情况、在家的情况以及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并及时的帮助解决。

3、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中下生回答,培养自信心。

4、以平时的作业为基础,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对中下等生的作业要做到“面对面的批改”和“面对面的指导”。

5、采用以老师辅导为主,优秀生帮助为辅的办法,开展“结对子”活动。

6、家校联系要密切,经常和家长反馈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家校共同激励,共同督促,使之不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学生素质分析:

我们班学生共有77人,有一大半学生经过了幼儿园教育。从基础知识看,大多数学生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有一定数数经验,能动手摆小棒、观察画面等实践活动。从学习习惯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做,上课积极思考、发言,能积极完成作业。但还有部分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好动好插嘴,行为、语言无约束性,作业拖拖拉拉。从能力看,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动口能力,但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意识,思考过程欠条理性,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意识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维,动作缓慢,反应迟钝,学习独立性差。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综合为2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处理、空间与图形安排、分类与统计、实践活动。第一部分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实际学习内容,加减法的处理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教材并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加减法学习混合,算法多样。空间与图形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形状、大小。分类与统计都重视对过程的经历。

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20的数。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体验“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重难点:

1、认识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

周次

具体时间

教学内容安排

课时

安排

第一周

9.1-9.4

入学教育(2)、数一数(1)、

3课时

第二周

9.7-9.11

比一比(2)、机动(1)、1~5的认识(1)

4课时

第三周

9.14-9.18

1~5的比较大小及组成(2)、1~5的加法(2)

4课时

第四周

9.21-9.25

1~5的减法(2)、综合练习(2)

4课时

第五周

9.28-9.30

0的认识和加减法(2)机动(1)

3课时

第六周

10.9-10.11

认识物体和图形(3)

3课时

第七周

10.12-10.16

分类(2)、机动(2)

4课时

第八周

10.19-10.23

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5)

5课时

第九周

10.26-10.30

8和9的认识及加减法(5)

5课时

第十周

11.2-11.6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

4课时

第十一周

11.9-11.13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

4课时

第十二周

11.16-11.20

整理和复习(2)、机动(2)

4课时

第十三周

11.23-11.27

实践活动(1)、11~20各数的认识(2)

4课时

第十四周

11.30-12.4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减法(2)、机动(2)

4课时

第十五周

12.7-12.11

认识钟表(2)9加几(3)

5课时

第十六周

12.14-12.18

8.7.6加几(4)

4课时

第十七周

12.21-12.25

5.4.3.2加几(3)

3课时

第十八周

12.28-1.31

整理和复习(1)、实践活动(2)机动(2)

3课时

第十九周

1.4-1.8

总复习(4)

4课时

第二十周

1.11-1.15

总复习(4)

4课时

第二十一周

1.18-1.22

检测与评价(2)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单元;2.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比较和简单统计图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单元;3. 空间与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认识、方位与图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单元;4.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和“大蒜有几瓣”。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是: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学生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教学进度表

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 1课时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3课时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 18课时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2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5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六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3课时

分积木 1课时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课时

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2)、交集、并集(2)、集合习题(1)

绝对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习题(1)

逻辑联结词(1)、四种命题(1)、充要条件(1)、习题(1)、

第一章小结与练习(3)

十月份: 映射(1)、函数(2)、单调性奇偶性(3)、反函数(2)、习题(1)

指数(1)、指数函数(3)、对数(2)、对数函数(3)、习题(1)

函数应用举例(2)、第二章小结与练习(3)

十一月份:期中复习与考试(8)、数列(2)、

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习题(1)

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2)、习题(1)

第三章小结与练习(3)、复习(12)

元月份: 期末复习(8)

20xx年9月1日

附:

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具体措施

1、作业方面:

①课堂作业设置一本;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要求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保持作业本整洁;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习之前交(若无晚自习,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自觉完成更正;

②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别得分5、4、3、2,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90%~98%为优良等级,98%及以上为优秀等级;

③《同步优化设计》及时完成,按进度交阅,自觉订正。

2、考试方面:

①控制考试次数,一般为:月考2次,期中期末统考各1次,期末复习小考2次;

②制好试卷,切合实际,难易适中,目标高考;

③组织好考试,严格考试纪律。

3、兴趣方面:

①组织一次活动、一次竞赛;

②多上一些多媒体课、优质课;

③每两周安排一节课时,由课代表组织4个学生讲课,每人10分钟左右,主要讲解《同步优化设计》上的难题。

4、成绩总评:

①每期总评成绩150分,分为三大项,分值为:考试成绩125分(2次月考各5’、期中15’、期末100’)、平时成绩24分(作业10’、练习8’、2次小考各3’)、自评1分。

②提倡准备笔记本、考试错题更正本,并检查后给予加分5’、2’,其它特别表现给予加分3’。

5、抓好学习常规,提高学习成绩。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班级概况分析

总人数:50人 男生:25人 女生:25人

二、基本情况:

行为习惯方面:学生能按照一日行为规范来做,但由于年龄不大,因此自觉性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男孩子在这方面的养成习惯做得还不够,下课会有奔跑现象出现,经常要老师同学提醒。

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较聪明,思维活跃,作业能认真完成,有一定的互相竞争意识。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如:陈凯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做,更本就跟不上全班步骤;还有其他几个学生也不好,如徐斌,杜柯腾,袁伟光,等.

品德情况: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师长,爱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会出现自私、虚荣心、盲目自满的思想。

三、德育工作总目标

1、强调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力、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德育于各科教学中,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2、通过系列地学习、培训、实践、交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质量。班内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有益的主题教育,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培养出自主自动的队干部,争创星级文明班。

3、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多种活动模式,成为行为规范特色班,使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为规范小明星,并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小市民。

4、继续开展学习型家庭的指导与研究,切实提高广大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愉快地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教育内容及措施:

(一)、行为规范教育:

一句响亮的口号:做一个爱集体爱他人有文化有素质的好学生。

1、明确一日常规细则,做到人人知晓。

2、用对少先队员的要求进行常规教育,抓好纪律、礼貌、劳动、学习等方面的常规,使行为规范训练经常化、规范化。

(二)、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专题教育

2 每月至少推荐1本爱国主义书籍。

2 开展爱国主义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

2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浙江,走向社会。

2 认真收听爱国主义专题讲座。

(三)、假日工作:

1、组织好学生参与每周的假日活动。

2、协助学校抓好有特长学生的培养。

(四)、家长工作:

1、做好家访工作,做到及时联系。

2、利用家长力量和社会力量,拓展教育阵地。

3、引导家长多关心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习惯,以求双向了解。

(五)、心理健康教育:

1、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处理学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深入与学生谈心。

2、教师本人要适当接触有关心理辅导的书籍,做好札记。

(六)、教师的自我要求:

1、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

2、通过工作,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所体现。

3、读好大本课程,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带一年级三班和四班的数学课。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大部分孩子聪明可爱,活泼好动。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设别。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 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 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一 9.1-9.2 新生开学

二 9.6-9.11 生活中的数

三 9.14-9.18 生活中的数

四 9.21-9.25 生活中的数

五 9.28-9.30 生活中的数

六 10.8-10.10 比较

七 10.12-10.16 比较

八 10.19-10.23 加减法(一)

九 10.26-10.30 加减法(一)

十 11.2-11.6 加减法(一)

十一 11.9-11.13 期中考试

十二 11.16-11.20 分类

十三 11.23-11.27 位置与顺序

十四 11.30-12.4 认识图形

十五 12.7-12.11 加减法(二)

十六 12.14-12.18 加减法(二)

十七 12.21-12.25 认识钟表

十八 12.28-12.31 总复习

十九 1.4-1.8 总复习

二十 1.11-1.15 总复习

二十一 1.18-1.22 复习

二十二 1.25-1.29 复习

二十三 1.30-1.31 期末考试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习。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学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带两个班数学课,两个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周写两篇数学日记。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 28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不一,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 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 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 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 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 、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 、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 、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 、安排 “用数学 ”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 、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 、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 、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 、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第 1 周 第一单元:准备课、比较

第 2 至 3 周 第二单元:认识 10 以内的数

第 4 周 第三单元:认识物体 第四单元:合与分

第 5 至 9 周 第五单元: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10 至 11 周 整理和复习、测验

第 12 周 第六单元:分类

第 13 周 第七单元: 11-20 各数的认识

第 14 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15 至 16 周 第九单元: 20 以内的加法

第 17 周 整理与自评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

1、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

7、认识时间;

8、找规律;

9、统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五、教学措施:

1、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学。

2、因材施教,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六、课时安排

1、位置 4课时

2、20以内退位减法 12课时

3、图形的拼组 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 8 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 4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5课时

7、认识时间 3课时

8、找规律 4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4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习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习习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习习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基本的几何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整式的加减”、“数值估算”、“一元一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1、研讨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习数学及学习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量

1—2周基本的几何图形7

2—3周有理数5

3—5周有理数的运算11

5—6周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6

6—8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9

8—10整式的加减6

10—11数值估算5

12—14一元一次方程13

15—复习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5

新的学年开始了,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特定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三班和五班两个班的数学。两班共有学生80人,这些学生都来自县城及各乡镇幼儿园,所以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通过这几天的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具有初步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问题意识,具有了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是,小孩子天真、活泼、好动,缺乏一些上课的常规意识及纪律常识,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上课做小动作,不主动回答问题、随便下座等。因此,本学期不仅要学好数学知识,还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册教材的数与代数领域,首先联系实际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内的一些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通过“分一分 ”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全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找找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

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教学中要注意改变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对数学的理解,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6、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包括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分析、对学生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年级两个班共有 35 人。虽然学生们都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

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不同,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这一学期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教材内容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 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品德教育、情感状态、学习策略)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重、难点:

重点: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

难点: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完成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1、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

一年级重点学习加减法,在计算的过程之中,要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例:凑十法、破十法、利用数的组成,还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让孩子自己举一反三。但是对于基础的掌握,一定要让孩子们每天有5分钟的口算的时间。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交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能力,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大的单元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在这个过程之中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对于训练孩子们知识的整理的能力,首先在开始的时候,教师领着孩子们一起整理,总结一些整理的方法:

(1)系统归类法。将某一个类别的数学知识,按一定标准,以图表形式整理归类。这样不但能弄清数学知识的纵横内在联系,而且能更系统、更牢固地掌握这一部分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做一些数字的和算式的卡片)

(2)提问法。可以几个同学,也可以家长与孩子一起,根据某一部分复习内容,互相提问题。让孩子回答,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这样既能增强记忆,又能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专项练习法。可以在复习时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做一些专项的练习或测试。比如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专门练习判断题„„。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

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播,忘记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源和人文性。通过各种媒介、多媒体、书本去让孩子了解,这也是学习数学的的一种途径,也是进行多元智能的学习。同时也可以调动父母的力量,以读书的形式和孩子们共同学习。

4、训练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及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加减法应用题也成了他们学习的一块硬骨头,一是他们识字不多,二是他们理解能力有限,三是他们易“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1)多看——多观察,仔细看图。

(2)多读——反复读,先通读文字,再理解意思。(3)多说——设计感兴趣的话题,多留时间让孩子说(4)多想——抓好关键词。

(5)多动——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6)练一练——学以致用,加强巩固。

将解决问题渗透在“数一数,数的组成等教学之中”,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解决问题。

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体现分层教学。

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孩子得到发展和进步。在分层上要做到:

提问的分层:不同层次学生,要给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1】根据学生掌握学习情况层次设计提问 ; 【2】根据学生的思维偏好设计提问 ; 【3】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提问 ; 课堂练习的分层:

【1】 第一层次:基础练习,全班统一要求,重点辅导后进生,过好模仿练习这一关。

【2】 第二层次:变式练习或简单的综合练习,要求B层和A层学生掌握,这类题重点指导B层学生,也鼓励C层学生尝试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

【3】 第三层次:提高题,具有思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求A层学生多思考、多练习,也鼓励B层学生做一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学生评价的分层:

【1】 课堂评价: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秀生精益求精,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2】 课后评价 :采取的方法是分组评价,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

【3】 期终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潜能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6、教学内容的整合。

鉴于一年级知识的特殊性,和幼儿教学的衔接,很多知识孩子在学习上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反复的强调只会增加知识的枯燥性,扼杀孩子的一些学习能力,所以我会首先将简单的知识吃透,有效的整合,为孩子多一些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探究空间。

2017、9

第四篇: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九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班级概况分析:

一(2)班学生48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五、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目标.(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对简易逻辑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不等式、函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函数的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三)知识目标

1.集合、简易逻辑

(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数列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3.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四、教学难点

1.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3.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五、工作措施.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途径。

(1)、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习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2、上课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复备课,并且作好课前准备,讲练结合,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与教学之中。

3、教学中注意应多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6、练习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习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习。

7、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8、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

9、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对后进生的辅导应放在双基的训练上。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4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本年级学生100多名,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刚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难点:能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混合两步计算。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带两个班数学课,两个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周写两篇数学日记。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习。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班级概况分析

总人数:50人 男生:25人 女生:25人

二、基本情况:

行为习惯方面:学生能按照一日行为规范来做,但由于年龄不大,因此自觉性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男孩子在这方面的养成习惯做得还不够,下课会有奔跑现象出现,经常要老师同学提醒。

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较聪明,思维活跃,作业能认真完成,有一定的互相竞争意识。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如:陈凯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做,更本就跟不上全班步骤;还有其他几个学生也不好,如徐斌,杜柯腾,袁伟光,等.品德情况: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师长,爱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会出现自私、虚荣心、盲目自满的思想。

三、德育工作总目标

1、强调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力、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德育于各科教学中,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2、通过系列地学习、培训、实践、交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质量。班内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有益的主题教育,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培养出自主自动的队干部,争创星级文明班。

3、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多种活动模式,成为行为规范特色班,使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为规范小明星,并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小市民。

4、继续开展学习型家庭的指导与研究,切实提高广大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愉快地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教育内容及措施:

(一)、行为规范教育:

一句响亮的口号:做一个爱集体爱他人有文化有素质的好学生。

1、明确一日常规细则,做到人人知晓。

2、用对少先队员的要求进行常规教育,抓好纪律、礼貌、劳动、学习等方面的常规,使行为规范训练经常化、规范化。

(二)、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每月至少推荐1本爱国主义书籍。开展爱国主义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浙江,走向社会。认真收听爱国主义专题讲座。

(三)、假日工作:

1、组织好学生参与每周的假日活动。

2、协助学校抓好有特长学生的培养。

(四)、家长工作:

1、做好家访工作,做到及时联系。

2、利用家长力量和社会力量,拓展教育阵地。

3、引导家长多关心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习惯,以求双向了解。

(五)、心理健康教育:

1、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处理学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深入与学生谈心。

2、教师本人要适当接触有关心理辅导的书籍,做好札记。

(六)、教师的自我要求:

1、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

2、通过工作,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所体现。

3、读好大本课程,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2)、交集、并集(2)、集合习题(1)

绝对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习题(1)

逻辑联结词(1)、四种命题(1)、充要条件(1)、习题(1)、第一章小结与练习(3)

十月份: 映射(1)、函数(2)、单调性奇偶性(3)、反函数(2)、习题(1)

指数(1)、指数函数(3)、对数(2)、对数函数(3)、习题(1)

函数应用举例(2)、第二章小结与练习(3)

十一月份:期中复习与考试(8)、数列(2)、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习题(1)

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2)、习题(1)

第三章小结与练习(3)、复习(12)

元月份: 期末复习(8)

20xx年9月1日

附:

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具体措施

1、作业方面:

①课堂作业设置一本;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要求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保持作业本整洁;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习之前交(若无晚自习,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自觉完成更正;

②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别得分5、4、3、2,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90%~98%为优良等级,98%及以上为优秀等级;

③《同步优化设计》及时完成,按进度交阅,自觉订正。

2、考试方面:

①控制考试次数,一般为:月考2次,期中期末统考各1次,期末复习小考2次;

②制好试卷,切合实际,难易适中,目标高考;

③组织好考试,严格考试纪律。

3、兴趣方面:

①组织一次活动、一次竞赛;

②多上一些多媒体课、优质课;

③每两周安排一节课时,由课代表组织4个学生讲课,每人10分钟左右,主要讲解《同步优化设计》上的难题。

4、成绩总评:

①每期总评成绩150分,分为三大项,分值为:考试成绩125分(2次月考各5’、期中15’、期末100’)、平时成绩24分(作业10’、练习8’、2次小考各3’)、自评1分。

②提倡准备笔记本、考试错题更正本,并检查后给予加分5’、2’,其它特别表现给予加分3’。

5、抓好学习常规,提高学习成绩。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学生知识情况

本班有10个学生,他们中或残疾类型或残疾程度不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对每位学生指定相应的教学及学习计划很有必要。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准备课;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的重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它是聋哑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同时它也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教材内容掌握的如何,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初入学的聋哑学生在第一学期利用大部分时间来学习这部分内容,使他们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较熟练地计算技能,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初入学的聋哑儿童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数学用语,如多少、大小、长短等。

2、使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能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和数的组成,能模仿口形读数,能正确的写出10以内的数。

3、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图填写算式,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5、根据听力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活动弥补语言缺陷,随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和习惯。

6、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真做好数学练习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经验。

第五篇:实用的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实用的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 28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不一,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 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 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 “用数学 ”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第 1 周 第一单元:准备课、比较

第 2 至 3 周 第二单元:认识 10 以内的数

第 4 周 第三单元:认识物体 第四单元:合与分

第 5 至 9 周 第五单元: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10 至 11 周 整理和复习、测验

第 12 周 第六单元:分类

第 13 周 第七单元: 11-20 各数的认识

第 14 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15 至 16 周 第九单元: 20 以内的加法

第 17 周 整理与自评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习;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近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习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习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通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通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

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习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习又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真正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习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练习。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习写数的机会,在学习“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同时还在练习一和练习二中适当增加了习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近、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通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数不同的相近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四、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共安排57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4课时,全学期大约有20余课时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建议机动时间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如定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进行讲故事、口算比赛等等,也可上与所教内容相关联的思维训练课。各单元的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知识情况

本班有10个学生,他们中或残疾类型或残疾程度不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对每位学生指定相应的教学及学习计划很有必要。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准备课;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的重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它是聋哑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同时它也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教材内容掌握的如何,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初入学的聋哑学生在第一学期利用大部分时间来学习这部分内容,使他们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较熟练地计算技能,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初入学的聋哑儿童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数学用语,如多少、大小、长短等。

2、使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能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和数的组成,能模仿口形读数,能正确的写出10以内的数。

3、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图填写算式,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5、根据听力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活动弥补语言缺陷,随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和习惯。

6、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真做好数学练习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经验。

下载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一(1)班,一(2)班。基本上都接受过学前教育,上过幼儿园,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本学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都还没有形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充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学生素质分析:我们班学生共有77人,有一大半学生经过了幼儿园教育。从基础知识看,大多数学生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有一定数数经验,能动手摆小棒、观察画面等实践活动。从学习......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和一(2)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共有学生86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纪也小,课堂上很难坐住......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全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