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机化公共服务情况报告格式
农机化公共服务情况报告格式
县位于市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塬残塬沟壑区,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辖9镇两个发展服务中心171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现有耕地面积29万亩,年种植小麦11多万亩,玉米万亩。苹果20万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920多台(件),其中拖拉机673台,农机配套机具1768台(件),农机总动力拥有116822千瓦,拥有科技示范户109户,乡村从业人员3700人,年均培训200人。
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是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农机推广站、安全监理、农机化学校等四个股室,11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中心干部职工16人;副科级以上领导3人,(本科1人,大专2人)公务员3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2人,11个乡(镇)共有54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
资金投资主要来源是: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二是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体系资金很少。实际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灵活多变的农机服务和经营模式,培育各种专业性和综合型的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式,农机要全方位系列化的渗透到农业服务新领域开展服务。
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使其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健全,设施配套。农机成人教育,技术鉴定,管理组织,行政执法等系列化服务的龙头,加强乡镇基层站建设发挥中骨干作用,积极培育新型农机专业大户,有计划的开展对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知识更新,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农机队伍,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农机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建设是农业关键,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投入为导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提供优惠条件,已达到兴机富民的有效实施。增加农机化投入,走自我积累,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之路,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要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创办农机产业化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结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发展农机化事业。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和店里支持下,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农机耕作水平不断提高,XX年,完成机收小麦万亩,机收率占98%,还田6万亩,机械碾打万亩,机耕面积万亩,机耕率100%。其中深耕7万亩,机播万亩,机播率100%,其中免
耕施肥播种7万亩,全县农机化水平逐年提升,目前平均达到78%以上。
(二)新技术发展步伐加快,从XX年开始,我县连续七年实施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先后,建立巨家车圈、亭口、昭仁、枣元等4个示范园区,其推广保护性耕作示范田万亩。从而转变了广大群众的耕作观念,示范基地宣传带动作用明显。
(三)农机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县新成立农机合作社2个,合作社农机户45户,农机协会14个,从业人员1870人,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日益扩大。
(四)农机化培训教育不断投入,近年来,我中心采取课堂教育与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农机操作人员380人,农机技术人员120人,颁发职业技能资格证30人,驾驶证30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手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驾驶操作意识。
(五)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创建“平安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下大力气提高农业机械化检验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XX年共检验拖拉机405台,职业技能鉴定30人,新增维修网点11个,办理农机互助保险175分,安全互助会员175名。
(六)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顺利实施,XX年我县争取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2060万元,购置补贴政策覆盖全县所有农业即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补贴各类农
机具3293台,受益户2418户。
(一)农机管理部门力量薄弱,工作人员少,仅有干部职工16人,农机化服务量大面广,开展推广、培训、监理执法工作受人员、经费限制。开展不尽人意。
(二)服务网络不健全,各镇政府为配套专职或兼职农机管理员,村级更没有农机下属联络员,11个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站由于工作人员身分、待遇问题得不到落实,多年不发工资,老无所养,站所坍塌,机械设备老化,中枢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导致基层无服务。
(三)专业技术人员薄弱,农机专业技术队伍,人员年龄偏大,大多都出生于六十年代,加之知识老化,专干不专,因此,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等带来一定影响。
(四)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后劲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农机作业人员年龄偏大,80后无人从事农机事业,加之特别是专业合作社,在承接土地流转方面启动资金短缺,群众认识还有待提高,致使农机化服务工作发展滞后。
(一)稳定农机队伍,强化专业技术学习和职工队伍建设。
县级农机管理机构是国家在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农机管理服务人员都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稳定农机队伍,因现有
职工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差。给农机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现急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为农机化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特色农业不断兴起,对于农机来说,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积极尝试新机具、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且让技术和机具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能实现农机自身的效益,使农机活的了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生产的实
第二篇:农机化公共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县位于市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塬残塬沟壑区,全县总面积17.1平方公里,辖9镇两个发展服务中心171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现有耕地面积29万亩,年种植小麦11多万亩,玉米5.5万亩。苹果20万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920多台(件),其中拖拉机673台,农机配套机具1768台(件),农机总动力拥有116822千瓦,拥有科技示范户109户,乡村从业人员3700人,年均培训200人。
(二)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是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农机推广站、安全监理、农机化学校等四个股室,11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中心干部职工16人;副科级以上领导3人,(本科1人,大专2人)公务员3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2人,11个乡(镇)共有54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
资金投资主要来源是: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二是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体系资金很少。
二、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和店里支持下,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农机耕作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完成机收小麦9.5万亩,机收率占98%,还田6万亩,机械碾打3.5万亩,机耕面积11.5万亩,机耕率100%。其中深耕7万亩,机播9.8万亩,机播率100%,其中免耕施肥播种7万亩,全县农机化水平逐年提升,目前平均达到78%以上。
(二)新技术发展步伐加快,从2006年开始,我县连续七年实施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先后,建立巨家车圈、亭口、昭仁、枣元等4个示范园区,其推广保护性耕作示范田7.0022万亩。从而转变了广大群众的耕作观念,示范基地宣传带动作用明显。
(三)农机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县新成立农机合作社2个,合作社农机户45户,农机协会14个,从业人员1870人,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日益扩大。
(四)农机化培训教育不断投入,近年来,我中心采取课堂教育与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农机操作人员380人,农机技术人员120人,颁发职业技能资格证30人,驾驶证30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手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驾驶操作意识。
(五)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创建“平安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下大力气提高农业机械化检验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2012年共检验拖拉机405台,职业技能鉴定30人,新增维修网点11个,办理农机互助保险175分,安全互助会员175名。
(六)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顺利实施,2012年我县争取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2060万元,购置补贴政策覆盖全县所有农业即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补贴各类农机具3293台,受益户2418户。
三、存在问题
(一)农机管理部门力量薄弱,工作人员少,仅有干部职工16人,农机化服务量大面广,开展推广、培训、监理执法工作受人员、经费限制。开展不尽人意。
(二)服务网络不健全,各镇政府为配套专职或兼职农机管理员,村级更没有农机下属联络员,11个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站由于工作人员身分、待遇问题得不到落实,多年不发工资,老无所养,站所坍塌,机械设备老化,中枢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导致基层无服务。
(三)专业技术人员薄弱,农机专业技术队伍,人员年龄偏大,大多都出生于六十年代,加之知识老化,专干不专,因此,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等带来一定影响。
(四)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后劲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农机作业人员年龄偏大,80后无人从事农机事业,加之特别是专业合作社,在承接土地流转方面启动资金短缺,群众认识还有待提高,致使农机化服务工作发展滞后。
四、对策建议
(一)稳定农机队伍,强化专业技术学习和职工队伍建设。
县级农机管理机构是国家在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农机管理服务人员都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稳定农机队伍,因现有职工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差。给农机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现急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为农机化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特色农业不断兴起,对于农机来说,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积极尝试新机具、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且让技术和机具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能实现农机自身的效益,使农机活的了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灵活多变的农机服务和经营模式,培育各种专业性和综合型的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式,农机要全方位系列化的渗透到农业服务新领域开展服务。
(三)搞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队伍素质
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使其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健全,设施配套。农机成人教育,技术鉴定,管理组织,行政执法等系列化服务的龙头,加强乡镇基层站建设发挥中骨干作用,积极培育新型农机专业大户,有计划的开展对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知识更新,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农机队伍,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农机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四)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
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建设是农业关键,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投入为导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提供优惠条件,已达到兴机富民的有效实施。增加农机化投入,走自我积累,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之路,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要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创办农机产业化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结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发展农机化事业。
第三篇: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以近几年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调查为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问题 发展思路 岐山县农机总动力为215938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5773台,配套农具7486部,配套比为1:1.5。全年完成机播面积70万亩,玉米硬茬播种18万亩,机收面积39.1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5%。随着国家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我县目前建设有县、乡两级农机化技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县农机技术推广站为龙头,在全县13个乡镇府设有农业干事为纽带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一、体系建设情况
岐山县目前主要从事农机化工作的有三个单位,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农机化学校。三个单位现实有人数5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27 人,占职工总数的55%,因机构改革曾今在每个乡镇所设的农机管理站被撤销,现在乡镇没有直接管理农机的机构,每个乡镇府有一名主管农业的农业干事来从事农机工作,这些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和比例很少;全县有农机化合作服务组织5个,基层有农机技术人员 52 名,服务于基层一线的农机
从业人员均通过激励机制来服务农业。发展情况:一是县农机部门组织、鼓励本地的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成立农机作业服务队,按农时季节,在本村、本乡和邻近乡村开展耕、种、收、运等农机作业;二是县农机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项目实施,到重点乡镇开展耕、播、收等作业,同时示范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新机具,并建立大面积连片示范区田。三是农机部门通过基层一线的农机技术人员来从事农机人员的培训、机具的管理和登记工作。
二、工作成效与经验
1、开展田间机械化服务。机械化播种、机械收获技术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农机服务技术。在三秋三夏农忙时节,农机服务部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围绕粮食生产的主要环节耕、播、收,做好农机具的检修和技术跟踪服务工作。因现在农机部门没有机具,只能引导、扶持、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的农机耕播收跨区作业服务队,提高农机具有效利用率,扩大作业面积,增加机手收入。近几年,我县实施的农机具补贴政策也使农村有了很多的农机大户来为农业服务,一则促进了农业发展,二则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2、结合项目,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我县近几年来实施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保护性耕作项目,农发项目,结合这三个项目的实施,我县在凤鸣、青化、益店、大营、京当、蔡家坡、雍川、故郡、蒲村、祝家庄等10个乡镇先后
实施这三个项目,主要推广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机械深松、玉米机械化收获等关键技术,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已在全县范围内得到了普及,但秸秆还田、机械深松、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我县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尚未完全推广,机械化水平仅达到10%。
3、农机信息和宣传培训工作不断加强。多年来,农机部门围绕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及时发现、总结、完善、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宣传版面、电视、发放资料和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结合农时季节,围绕粮食生产中心工作,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村镇,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所需的农机技术和配套机具进行现场作业演示、培训和跟踪服务活动,使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全县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4、引导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我县这几年共发展和扶持了5个专业合作社,尤其是秸秆联盟和运丰专业合作社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已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各类农业机械数量明显增加,各种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组织逐步兴起,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县上的农机部门归县农业局统一管理,而乡(镇)技术人员的工作精力放在包村搞行政工作上。特别是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含农业、农机),由乡政府和农业局双重管理,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后,农机专干不专,人员缺少的现象较为突出,基层农机管理功能不强,农机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机发展的需求。由于没有健全的乡、镇农机服务站,因此,县站“中枢”纽带作用难以发挥,乡镇“骨干”的作用更谈不上,导致基层无腿,服务下不去。虽说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农机,但因为乡镇农机部门服务跟不上,从而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新机具的力度就不够,如拖拉机除翻地、运输外,基本闲置在家,农机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低。
2、乡镇农机部门工作条件差。工作场所简陋,工作条件差,无设备、无场地,现乡镇农机站均不存在。
3、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农机队伍知识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大,全县各级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中非专业人员占比重薄弱,加之知识老化等问题,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使用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4、农机服务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
健全。到2010年底,全县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仅有5个,农机作业服务零散无序,分散经营造成农机市场无序竞争,农机作业质量低,农时季节难保证,运行不能规范,管理比较混乱,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在农机化服务体系中,县、乡两级农机服务网络严重缺乏服务手段,村一级处在断腿状态。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中更显得无所作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乡镇农机管理涣散;二是农机市场监管不力,农机经营、维修无序发展,处于自流状态。
四、建议和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农机队伍。
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精简优化人员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机机构和经营机制的建设。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要全面履行农机管理执法、农机具和技术推广、农机培训教育、农机经营服务等四大职能,积极认真做好农机化工作,把关系理顺,把工作做好。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的财产应依法得到保护,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农机服务部门的资产。
2、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兴办包括股份合作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机械协会,培育产业群体。结合国家和省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资金,购买科技含量高,配套系
列化的作业机械,重点扶持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组建农机协会,在农机部门组织引导下,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扩大跨区域作业的规模与范围,提高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做到4个必须:
⑴必须建立专业化的跨区作业服务队。以县区为单位,把有限的农业机械组织起来,利用南、北、东、西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差,进一步开展有序的跨区作业,这样既解决了农机忙闲余缺调剂,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⑵建立形式多样化的专业化公司。根据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建立个体、股份合作、集体等形式的专业化农机服务公司,开展租赁、上门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全方位地进军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突破原先单一为粮食生产服务的模式,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等领域拓展、深入。
⑶建立群众团体的农机手协会。在充分尊重农机户自主权、完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由管理部门牵头,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分散的个体私有农机业主广泛组织起来,加入协会实行机组合理配套,提高组织化、系列化程度。内部协调分工,合理编组配套作业服务,对外承接业务统一收费标准开展服务。既解决部分地方有机无活干,部分地方有活无机干的实际问题,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兼顾少数农机户的利益,实现共同经营、共同致富等,也在一定程度
上避免小型农机具盲目发展。
3、搞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队伍素质。农机服务组织是农机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经济载体。是涉及农、林、牧、付、渔、工、商、建等的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首先要加强乡镇一级建设,重点是搞好五有(有一支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设施、有服务实体、有试验示范基地)站建设,向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建成农机化服务的基地,发挥中坚骨干作用。
其次积极完善巩固提高村组一级,使其成为一方服务的主体。大力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机专业户和股份制组织,使农机化服务向产前、产后拓展延伸。
第三要有计划地开展对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分批进行轮训,进行知识更新和“充电”。要建立和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农机队伍,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增强农机科研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4、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国家扶持投入为导向,集体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社会、工商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种渠道、多元化的路子。一是要积极争
取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二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办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提供优惠条件,实行政策倾斜,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以达到兴机富民计划的有效实施。三要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机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真正解决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四要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各级农机服务组织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积极鼓励广大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开展各种农机技术承包的有偿服务和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壮大自身实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
5、发展农机销售、维修等服务市场,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规范维修行业,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总之,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多方支持,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国家在农机购置补贴、农用柴油、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逐步实现机构网络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促进科技进步,使我县农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第四篇: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1、民政事项(残协、各类救助)
2、人口计生(早教、独生子女奖励办理、证明开具、健康体检、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登记、药具管理、月季度报表)
3、来沪人员登记
4、老龄事项(牛奶卡营养补贴、结对关爱、老干部服务、各类活动、优待证办理、安康通登记、银发无忧登记)
便民服务:
1、轮椅租借
2、量血压
公益服务:
1、文化团队、兴趣班
2、志愿者团队(清洁家园、夜间巡逻、中谊路福利院)
3、哈弗士共建
4、睦邻楼组(特色)
第五篇:购买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情况报告
**镇距**县城12公里,全镇56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人口2.5万。域内瓜、果、梨、桃等资源丰富,采摘园、桃花节,观音禅寺、地热温泉等旅游资源,**产业功能区,聚集了一批企业,廊沧高速过境并设立出口,吸引来大批人员,人员大量流动与消费给沿线的各村带来巨大的社会管理和环
境卫生管理压力。如何在我镇当前社会状况下,政府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卫生,确保居民生活环境,是当下我镇政府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镇基本情况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居住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公共环境总是给我们脏、乱、差的印象,垃圾乱倒、污水乱排、道路泥泞、河水水质恶化等现象比比皆是,由于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不是那么明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改善农村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二、经验做法
(一)广泛宣传
全镇每户发放《环卫整治手册》,告之垃圾处理方式,每季度开展环卫“十佳十差”评比,营造浓厚氛围;出动宣传车,送发公开信,确保了环卫整治家喻户晓。发放连心卡片,建立沟通渠道。机关干部下村走访时,将印有自己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的“连心卡”发放到每一户村民手中,村民需要到政府办事或环境卫生出现问题需要反映,随时电话联系联组干部,拉近了干群距离,方便干部及时发现并迅速解决环卫问题。
(二)积极整治
完善集镇环卫管理模式,确保镇容整洁。为探索集镇环卫管理的长效管理办法,我镇多措并举。一方面,我镇克服财政困难,镇村共投入10多万元新增垃圾池100多个,配置垃圾清运车,镇村给予租金补助,租金由镇村每天进行验收考核后拨付。建立“两固定三统一”垃圾处置模式,保证了垃圾处置运转有力,以此实现了镇村垃圾的正常及时清运中转。另一方面,把全镇的环卫管理推向市场化、公司化。自2010年起引进专业保洁队伍对镇村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专业管理,实行整体承包给个人,建立“镇管办+社区+保洁队伍”三位一体的考核管理模式,即农户将垃圾每日分类入池(桶),村保洁员每1—2天上户收集、科学减量并负责运送至镇垃圾中转站或填埋场。
(三)建立长效机制
推行村级专业清扫保洁,建立长效机制。为全面提升村级环卫整治效果,今年我镇创新了工作模式。首先建立队伍。今年3月全镇以村级名义聘请村级保洁员50个,全镇优化党小组为50个,每个小组配备一名保洁员,进行每天的保洁工作。其次严格考核。镇整治办每月组织对各村进行交叉检查,实行考核评比排名,且与环卫下拨经费挂钩。制定了《环卫整治手册》,要求由联组镇村干部与村保洁员每月上户检查并填写检查情况,评出“十佳十差”,并以此作为到镇村办事的前置条件,通过这些办法,全面构建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的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全面整治,集镇加强了建管力度,规范了乱摆乱放,实现了街道净化、亮化、美化;全镇各村主干道路、房前屋后、坎边水边的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扫,确保了村庄整洁,让群众能够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各村大力完善了环卫设施,实行了环卫“庭院三包”制度,加强了保洁员管理,形成了镇上考核、村级担责的长效机制;淳化了民风,创建了和谐屋场,实现环卫了整体提升,排名保持全县前列。
四、存在问题
一是政府购买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从国际惯例看,主要涉及教育、公共卫生、弱势群体福利、社区服务、就业促进、保障性住宅、城市规划、环境、政策咨询及各种社会问题解决等方面。涉及面很广,如何选择侧重是个问题;另外,有的公共服务向社会力量购买了,相关政府部门是否该裁员?
二是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钱从何而来?按理说,用财政收入来购买公共服务,但是,在目前地方债务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后能否及时付款,会不会拖欠,值得关注。这是因为,政府是最强势的购买者,而一般社会组织和企业又不敢得罪政府,就容易导致矛盾或公共服务质量下降。
三是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公众能否公平分享?比如,某市对实名出租公共自行车进行试运营,但服务对象须有本市户口。这种因为户籍不同带来的公共服务不同在生活中很常见,如何打破人为设置的门槛,如何消除户籍歧视,是摆在我们前面的一道难题。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协调,立足当地实际认真制定并逐步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
服务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并抄送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推动相关制度法规建设。
(二)健全工作机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要求,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
况,建立“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履职,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拟定购买服务目录,确定购买服务计划,指导监督购买服务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做到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三)严格监督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遵守相关财政财务管理规定,确保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滞留资金。购买主体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按规定公开购买服务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承接主体应当健全财务报告制度,并由具有合法资质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工作的组织指导,严格资金监管,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将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纳入年检、评估、执法等监管体系。
(四)做好宣传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和相关要求,做好政策解读,加强舆论引导,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