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文看懂:私募基金行业监管体系【2018.1更新】
一文看懂:私募基金行业监管体系【2018.1更新】
纲要
一、当前私募基金监管体系
二、私募基金的监管历程
三、私募基金监管原则及思路附:当前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要求图示
一、当前私募基金监管体系(2018年1月)
二、私募基金的监管历程
(一)混沌时期:寄人篱下私募基金首次登上中国资本市场舞台的时间是2003年,当时的典型代表是赵丹阳的赤子之心。但彼时,私募基金领域的相关立法几乎空白,私募证券基金多是以阳光私募基金的形式存在——即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投资顾问的形式,借助信托计划等正规金融机构的产品为载体,来进行投资运作。
(二)初建体系:探索前行2006年3月1日,发改委令2005年第39号《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下发:定义了创业投资企业,并对其首提备案要求。同时,对创业投资企业提供一定政策扶持:可享受国税总局的税收优惠政策。2010年,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创投委)经发改委批准成立,是国内首个经政府主管部门正式审批注册的全国性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组织,旨在宣传贯彻政策法规、推进理论研究和推动行业发展。2011年11月,发改办财金[2011]2864号文《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下发,简单规范了股权投资企业的设立、资本募集与投资领域,并要求股权投资企业至发改委或省级备案管理部门备案。2012年5月份,发改委在全国股权投资备案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省级备案管理部门应在2012年10月底以前,完成本地区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规则的立法程序。2012年6月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经国务院批准后成立,是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接受证监会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基金业协会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实施自律规则,监督检查会员及其从业人员;制定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组织从业考试、开展资质管理和业务培训等等。2013年2月,证监会公告[2013]10号《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规定:符合条件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亦可向证监会申请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2013年3月25日,发改办财金〔2013〕694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要求各地抓紧推进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制度建设、尽快出台地方性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规则。各地方股权投资企业发起或管理公募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金融衍生品、发放贷款将被认定为违规行为。
(三)步入正轨:身份确立,蓬勃壮大2013年6月修订颁发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在市场准入、投资范围、业务运作等多方面优化了行业业态,还将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法律调整范围,拓展了行业的发展空间。对于私募基金行业而言,2013年的基金法修订是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此举正式将“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监管范畴,相当于给了私募基金正式法律身份。2013年6月30日,中央编办下发《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将私募基金划归证监会管理,由证监会实行适度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发改委则负责组织拟订政策措施,两部门协调配合。2014年1月17日,中基协发[2014]1号《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下发,证监会正式接替发改委监管私募行业。2014年2月7日,中基协私募登记备案工作开启第一个时期:初始探索期。在这一时期,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性质定位还较为模糊,缺乏规则,属于登记备案的探索期。当时,平均每月有765家机构申请登记,1563只产品申请备案。2014年5月,国发〔2014〕17号《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方向定调:明确应建立健全私募发行制度、规范募集行为。对私募发行不设行政审批,并提出发展私募投资基金。按照功能监管、适度监管的原则,完善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私募集合理财产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各类私募投资产品的监管标准。2014年8月21日,证监会令105号《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从整体上规范私募投资基金活动,保护投资者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健康发展。2014年12月22日,中基协私募登记备案工作开启第二个时期:全口径登记备案期。当时中基协为摸清行业底数,响应商事改革和“双创”要求,对该时期的登记备案不设门槛。这也导致当时大量背景各异、主业模糊或无明确展业目标的机构纷纷申请登记,登记数呈爆发式增长,行业良莠不齐、风险积聚。这一时期,平均每月有2016家机构申请登记,2294只产品申请备案。
(四)去芜存菁:回归本源,规范发展从2016年初开始至今,证监会与中基协持续细化私募监管体系。尤其是进入2017年后,监管力度与深度持续增长。2016年2月5日,中基协私募登记备案工作开启第三个时期:底线审核和信用约束期。以中基协发[2016]4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的发布为标志,协会从登记备案的源头开始,全面规范私募基金行业的展业秩序和信用环境。2016年7月15日,证监会公告[2016]13号,即在业内被称作“新八条底线”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下发。在正本清源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对违规宣传推介、结构化产品、违法活动、“资金池”业务等的规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亦需参照执行。2016年12月12日,证监会[2016]第130号令《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下发,将投资者分为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私募基金行业也在其调整范围之内。2017年1月13日,发改财金规[2016]2800号《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下发,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了政府出资产业基金的定义及范畴,并确立了管理体制,要求此类管理人在相关信用信息登记系统登记。此外明确管理人实收资本不低于1000万,产品应委托商业银行托管。在投资范围上,该办法明确此类基金应当以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为主,禁止明股实债等变相增加政府债务的行为。2017年2月,各地证监局按照证监办发〔2017〕2号《关于开展2017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的通知》开展专项检查。上海、四川、海南、青岛、甘肃、宁夏、陕西、江西等地区证监局按照“两随机、一公开”要求,依据“问题导向+随机抽取”原则,陆续开展辖区内的私募检查。2017年2月14日,中基协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第4号》,限制私募基金投向不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领域。2017年3月1日,中基协《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基金募集、投资顾问、份额登记、估值核算、信息技术系统等服务业务。此外规定申请机构应当根据《私募投资基金服务机构法律意见书指引》(附件3)的要求,在登记系统中上传法律意见书。2017年3月31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
(十三)》进一步提高了对私募基金管理人“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规定同一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可兼营多种类型的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申请登记时仅选择一类机构及业务类型进行登记,且只可备案与本机构已登记业务类型相符的私募基金,不允许此前所谓的“全牌照”、“多牌照”私募管理人的存在。对于此前已登记多类业务类型、兼营多类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该文件要求整改以落实相关要求,应当从已登记的多类业务类型中仅选择一类业务类型作为展业范围,确认自身机构类型。2017年4月5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资产管理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第二阶段上线运行与私募基金信息报送相关事项的通知》,资产管理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第二阶段上线运行,明确要求管理人上传运营风险控制制度等8类制度,并且不再提示“退回补正超过5次,机构申请将会被锁定3个月”。同时全面启动私募基金从业人员注册管理功能。2017年4月10日,发改办财金规〔2017〕571号《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信用信息登记指引(试行)》印发,宣告 “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信用信息登记系统”正式启用。根据发改财金规[2016]2800号文,中央各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出资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募集完毕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应在全国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信用信息登记系统登记。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直属机构出资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募集完毕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应在本区域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信用信息登记子系统登记。发展改革部门应于报送材料齐备后五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2017年6月28日,中基协发布《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规范了基金募集机构销售行为,以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得到有效落实。其中明确将投资者适当性匹配作为募集程序的必备环节,并规定了投资者分类、产品风险分级;以及投资者与产品风险匹配等内容,核心要求是将适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合的投资者。指引于32017年7月1日起实施。2017年8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对《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条例的出台对完善私募基金的法律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征求意见稿首次对私募基金管理人股东/合伙人提出财务标准,规定了严格的董监高、执行事务合伙人及委派代表任职要求,此外条例还对私募基金的范围、私募管理人以及托管人的职责、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均作了明确的要求。此外,为贯彻相关规定,条例还对33类行为明确规定了处罚措施。2017年10月,其他类私募零登记。本月其他类私募管理人登记数量0增加。实际上自2017年伊始,基金业协会就逐步收紧该类私募机构的登记。据统计,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10月27日,其他类私募管理人共新增13家,远低于此前每月的平均水平。2017年11月3日《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
(十四)》发布,明确了六种不予办理登记的情形。此外,该问答明确协会将定期对外公示不予办理登记的申请机构名称及不予登记原因,同时公示为该机构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律师事务所及经办律师名单。同时,在该问答中,明确要求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机构应当书面承诺:在完成首只私募基金备案前,不进行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的重大事项变更。2017年12月2日,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第四届中国私募投资基金峰会上做了《防范利益冲突 完善内部治理 推动私募基金行业专业化发展》的发言,提出任何基金产品都不能对投资者保底保收益,不能搞名股实债或明基实贷。同时强调一下情形不予备案:①涉嫌非法集资;②合伙型私募基金中有限合伙人直接担任基金管理人或通过代持成为管理人;③私募基金产品担任普通合伙人;④基金投资者中出现代缴代付等违反法律法规原则要求的;⑤违法违规开展金融机构持牌专营业务或者不符合协会自律规则的产品,如进行直接借贷、民间借贷、P2P、众筹投资等,或直接购买商品房出售获取差价等的。2017年12月20日,中基协官网首次根据《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
(十四)》,正式开始披露不予登记的申请机构及所涉律师事务所、律师情况。2018年1月6日,银监发[2018]2号《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下发,从此包含私募基金在内的任何资产管理产品,其募集的资金都不能再发放委托贷款。这等于封堵了私募基金开展的非标投资的一个重要途径。解读详见此处。
三、私募基金监管原则及思路在2016年4月29日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中,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督部主任陈自强表示,当前私募基金监管遵循“统一监管、功能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的基本原则,按照“扶优限劣”、“差异化监管”的思路开展监管工作。
(一)监管原则:统一监管、功能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
1、统一监管统一监管,就是落实《证券投资基金法》和中央编办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职责分工要求,将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私募基金等各类私募基金纳入统一监管。
2、功能监管功能监管就是对不同机构条线下的私募基金业务,鉴于其具有相同的功能属性,进而实行统一的功能监管。这主要包括了各类私募基金执行统一的合格投资者标准,均应当遵守非公开募集、投资运作、信息披露等规范性要求,防范监管套利。目前,证监会已经在探索实施对证监会监管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私募基金业务的统一功能监管。这一进程预计有望将在大资管新规实施后加速。
3、适度监管适度监管就是私募基金不设行政审批,而是实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投资者和市场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约束,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自我约束作用。行业监管和自律监管主要从资金募集、投资运作、信息披露等环节入手,提出原则性底线监管要求。
4、分类监管实践中,鉴于私募基金管理人股东控制权复杂、资金来源多样、管理人内控薄弱、兼营一级和二级市场业务冲突大于互补的现实,中基协要求私募证券、私募股权和其他私募业务分类经营且不得兼营,对其采取有差异的分类审核标准。这既是为了避免在管理人层面出现重大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风险,也是为了维护基金的本质,推动行业专业化发展。目前的分类监管,就是在统一立法、统一登记备案的基础上,根据各类私募基金投资标的的不同,对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分别进行备案,提出不同的监管要求。同时根据各类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大小、投资者人数、合规风险程度、投诉举报等维度,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进行分类监测和检查。在2017年底,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主任陈自强指出,还将探索分类分级监管加强诚信激励约束。证监会将根据私募机构的合规守信情况和不同类型私募基金的特点,研究制定分类分级标准,在风险监测、现场检查、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不同监管要求,并实施差异化监管安排。在此基础上,完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制度和分类公示制度,加强私募行业诚信建设,对合规水平和诚信水平较高的机构给予有力激励,对违规失信机构给予应有的诚信约束。
(二)监管思路:扶优限劣、差异化监管在扶优限劣方面,证监会将创造条件鼓励优秀机构做大做强,同时清理违规、失联和空壳机构。
1、扶优鼓励的政策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1)允许符合条件的私募机构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人业务牌照;(2)允许符合条件的私募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户;(3)研究并尽快明确私募机构在新三板挂牌问题;(4)推动引导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投资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基金;(5)支持有条件的私募机构开展境外投资业务;(6)通过分类公示推出行业最佳实践,宣传优秀私募机构。
2、限劣在“限劣”方面,证监会通过组织现场检查和配合地方政府打非等,查处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对失联机构进行公示、对违法违规机构撤销管理人登记、对长期没有展业的机构注销登记等,引导真正专业、规范的私募机构开展业务。
3、差异化监管在差异化监管方面,前期中基协对不同类别的私募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范围、信息披露内容和频率、托管机构资质要求、合同指引版本等方面进行了差异化自律探索,但是相关的差异化制度安排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如在事后风险监测领域,对于证券类基金,将主要关注其杠杆情况、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情况;对股权类基金,将主要关注资金募集合规情况和利益冲突情况。考虑到股权创投类基金已经有一定的自律管理基础,可以充分发挥各地股权、创投协会作用,在考试、培训、信用体系建设和行业最佳实践等方面开展合作。
(三)监管趋势:强化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完善自律规则
1、强化法规建设证监会近期将推动完善行业顶层设计,配合国务院立法部门做好《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称“《条例》”)社会征求意见评估和吸收工作,推动《条例》尽快出台;同时根据《条例》的进展,加快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细化和补充,丰富监管手段。
2、加大执法力度证监会将保持检查执法频率和覆盖率,通过专项检查、常规检查、风险核查等,严厉惩治私募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证监会同时将抓紧完善私募基金监管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私募基金信息统计和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嵌入私募基金监管信息系统,实现科技化风险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3、完善协会自律规则一方面,协会将强化私募机构内控制度要求,切实防范利益冲突。并维护基金的本质,强化专业化经营要求。同时,协会将探索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信用生态。在2018年,协会将在完成和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会员信用信息报告》的基础上,将有序启动私募股权和创投管理人会员信用报告标准制订工作,逐步将信用信息报告服务扩展到协会全部私募类会员。此外,协会将进一步提升行业专业化水平。协会正组织私募基金行业各方,抓紧研究设置“资产配置类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机构类型和产品类型,以满足专业私募基金投资者对所投私募基金配置大类资产的现实需求。
附:当前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要求图示
第二篇:3分钟看懂信托和私募基金的区别(模版)
一、信托和私募的定义
信托就是信用委托,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当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私募又称为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其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对冲基金一般是按照私募基金的方式运作的。
二、两者的特点及分类
信托公司产品:信托产品是指由信托公司发行的,收益率跟投资期限都固定的产品,跟银行存款、国债等类似,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中的一种。信托公司主管部门是中国银监会,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信托产品特点:收益稳定,投资期限1-3年,投资门槛高(100万起),发行规模大,常见起步都在1亿以上。目前国内信托产品的规模:11万亿。
购买的方式及原理:因为信托产品的高门槛,导致我们很多小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接触,今天我们用众筹的模式,大家合伙筹钱去购买一份份的信托产品,就跟网上合伙购买彩票的原理一样,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购买到过去只有那些“高富帅”才能够买到的产品,让我们也变成高富帅。基金产品按照投资标的分类有:
货币市场基金: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风险非常小,如目前网上最火的互联网产品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就是天弘基金发行的货币基金,百度的百发、苏宁的零钱宝、网易的收益宝也同属于货币基金,当然还有各个基金公司自己网站或者通过银行网站系统销售的货币基金。
债券基金:80%以上的债券基金均投资于债券,比如国债、企业债、政府债等,收益低但是非常稳定。
股票型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风险大,收益可能很高也可能亏损,适合于追求高收益且能够承受高风险的人群。
混合型基金: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基金如保本基金、平衡配置基金。
信托型基金:投资于实体企业、政府基建和重大设施的建设,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基金投资方向,风控方式和市场均跟目前的部分信托产品一样,拥有债权,风险控制好,收益稳定且收益高。适合追求稳定高收益的人群。
三、信托产品与私募产品的区别
信托产品与私募产品在过去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分界限,但随着有限合伙私募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将信托产品与私募产品混淆。所以分享有关信托和私募的区别在哪以及一些有效的区别方法。最明显的区别——产品管理人
信托产品的管理人是信托公司,私募产品的管理人是私募投资公司,这是两类产品最本质的区别。当然私募产品有的时候会以很多形式出现,比如过去大家耳熟能详的阳光私募这类产品,由于通过信托平台募集,所以有些产品的名称中会带有信托字样,但它的管理人是私募投资公司。另外就是一些有限合伙私募,它们可能会以券商资管产品或是单一资金信托的形式出现,但券商和信托公司在这里也只起到通道作用,产品的管理人还是私募投资公司。
所以不管私募产品以何种名称何种形式出现,只要找到管理人那一栏,看看到底是信托公司还是私募投资公司投资者,就很容易区分出二者。最容易混淆之处——产品投资方向
集合信托产品基本都是投资实体经济项目,这一设计特点多年未变,但近几年市场中也涌现出一批以有限合伙形式投资实体经济项目的。私募产品从产品投资方向层面来看,很容易将它们和信托产品混淆,但这类私募产品与信托产品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信托和私募基金有什么区别?
信托和基金一样都是委托理财的关系,信托与基金的区别更多是在国内监管政策下的经营方式的不同。信托有特定的规则,在发行、认购和赎回方式上都有别于基金。基金有公募和私募之分,公募基金面向大众,门槛较低,投资者接触也较多,和信托基本不构成竞争关系。至于私募基金和信托,选信托网认为,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别。
一、在安全性方面。信托产品的安全性普遍高于私募基金,这主要是因为信托受银监会的严格监管,行业较为规范,且信托公司本身注册资本雄厚决定的(信托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亿元人民币、净资本不得低于2亿元人民币)。当然,信托近年来也有个别延期和“踩雷”事件,也需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就出现资金亏损的概率而言,信托产品的概率是远远低于私募基金的。
二、在投资渠道方面。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私募监管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可投资于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以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如红酒、艺术品等其他投资标的。而信托产品的投资范围也相当广,既可以投资证券等金融产品,也可以投资实业,两者投资范围限制区别不大。但信托投资实业的居多,投资金融的多为通道类产品;而私募基金投资股票股权之类的证券投资基金为大多数。
三、在流动性方面。信托根据签订的协议,在信托期限届满之前,不得回赎,但可以依法转让,流动性较差。而私募基金经常有封闭期和赎回费的设定,导致转让折价高,流动性也较差。
四、门槛性。信托类的门槛很高,一般都是100万起步,并且不能大范围公开宣传,只能特定的小范围宣传和推介;2016年“7.15新规”出台后,根据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投资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以及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但就市场实际情况而言,由于信托有大小额配比限制,100万能买到的信托产品已经越来越少了。
五、收益性。目前市面上的信托产品多为固定收益,收益区间在10%以下,而私募基金随标的不同,收益构成也不同,浮动收益较多,不能统一比较。总体上来说,金融产品的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每个项目。信托和私募基金都属于百万起点的理财产品,投资者要根据自身资产持有量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
第三篇:一文整理私募基金风险揭示书相关知识点
一文整理私募基金风险揭示书相关知识点!
想必最近正忙着季度更新的私募大大们一定有被风险揭示书刷屏。基金风险揭示书,即对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阶段有可能存在风险的一种书面提示与告知。
中基协发布的各项法规政策中也对风险揭示环节作出了明确的规范。今天跟着君华汇一起来整理下相关知识点吧!
1、风险揭示书应何时签订?
在投资者签署基金合同之前,募集机构应当向投资者说明有关法律法规,说明投资冷静期、回访确认等程序性安排以及投资者的相关权利,重点揭示私募基金风险,并与投资者签署风险揭示书。
2、风险揭示书协会新要求有哪些? 协会要求:
1、请上传截至本季度末所有投资者的风险揭示书,如投资者较多,可将风险揭示书分多个压缩包上传。
2、风险揭示书应加盖募集机构和投资者的签章和签署日期。
3、若私募基金涉及关联交易、单一投资标的、流动性等特殊风险的,应在风险揭示书的“特殊风险”部分中予以披露。同时,在“投资者声明”部分第一项“运作方式及风险收益特征”增加对应表述。
4、投资者应当在风险揭示书的“投资者声明”部分的十三项内容后逐一签章。此前,协会系统中关于上传风险揭示书,是在【产品备案】里的【相关上传附件】里出现的,要求为——风险揭示书(可上传多个),并未明确要求上传所有投资者的:此次新增系统通知后,则是直接要求上传截至本季度末所有投资者的风险揭示书。
3、这个上传有截止时间吗?
截至第二季度末所有投资者的风险揭示书,截止时间为2018年7月31日。逾期会计入异常机构情形次数,累积两次,会被列为异常机构。
4、可以补提电子版的风险揭示书嘛?
对于纸质或电子版的风险揭示书无特殊要求,只要签署内容符合协会要求即可(即投资者需在“投资者声明”部分的十三项内容后逐一签章)。
补签电子版风险揭示书,不局限于之前的基金是否签署过电子合同,只要最终补签的内容符合协会要求即可。
新补的风险揭示书,与之前做产品备案/补录时候的风险揭示书并不冲突。
5、已经赎回的投资者需要再上传吗?
季度内赎回的投资者不需要再上传风险揭示书。季度内新增的投资者则要上传。
6、风险揭示书丢失的怎么办?旧的风险揭示书没有按照投资者声明“十三项内容”签署怎么办?
风险揭示书要按照最新的投资者声明“十三项内容”标准,重新签好上传。如果之前签好的就是十三项投资者声明的,则不需要重新签。否则就需要重新签。
7、成立时间久远的产品,也全都需要补充上传新的风险揭示书吗? 协会关于老产品的处理意见:
①2016年7月15日以前成立的产品,如果产品不涉及特殊风险的,可不上传新的风险揭示书,需要上传情况说明材料,说明为什么没有签署13项投资者声明的风险揭示书。
(情况说明可写明产品设立时间,并承诺后续新投资者将按照新版风险揭示书操作签署。)
②但如果私募基金涉及关联交易、单一投资标的、流动性等特殊风险的,建议都与投资者补签新的风险揭示书。(此类基金产品的风险揭示书,除了13项投资者声明外,还需在风险揭示书的“特殊风险”部分中对相关情况予以披露)。
8、本次更新未按要求上传风险揭示书怎么办?
如果风险揭示书上传不符合要求,季度更新有可能会被打回重报。(不确定一定会被打回)。最后总结一下
7月31日前,要上传所有投资者的风险揭示书,逾期则会增加被列入异常机构的风险。
产品成立于16年7月15日之后,如果风险揭示书丢失、或旧的风险揭示书不符合“十三项投资者声明”的……要进行补签并上传!
如果私募基金涉及关联交易、单一投资标的、流动性等特殊风险的,建议都补签新的风险揭示书。
如果各位投资者还对私募基金风险揭示书有疑惑的话,可在君华汇微信后台留言。
第四篇:私募产业基金公司制度体系
私募产业基金公司制度体系
一、管理决策体系;
二、业务管理体系 包括:
投资管理办法、立项管理办法、投资评审议事规则、投资审查委员会议事规则、投资决策委员会议事规则、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基金管理业务风险控制管理办法、风控内核议事规则、基金投后管理办法、基金项目投资投后管理办法、外派董、监事管理办法等;
三、行政管理体系。包括:
印章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办法、公文管理办法、会议管理办法、重要证照管理办法;
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
公司组织架构、部门设置、岗位职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考勤休假管理办法、员工福利管理办法;
五、财务管理体系 包括:
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费用支出管理办法。
第五篇:私募基金基础知识
投资者教育(私募基金基础知识)
1.什么是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由于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来进行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
2.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
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包括买卖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特定数量。3.私募基金的分类: 按主投资标的又可分为:(1)证券投资基金(标的为股票)(2)期货投资基金(标的为期货合约)(3)货币投资基金(标的为外汇)
(4)黄金投资基金(标的为黄金)
(5)FOF基金 英文全称fund of fund(意为“基金投资基金”,标的为基金)(6)REIT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房地产投资基金,标的为房地产)(7)TOT trust of trust(信托投资基金,标的为信托产品)(6)对冲基金(又叫套利基金,标的为套利空间)4.私募基金的优势有哪些?
1)业绩优异:私募基金长期投资业绩完胜大盘、公募基金及其他股票型理财产品。
2)追求绝对回报:私募基金管理人利益和投资者利益是一致的,私募基金固定管理费很少,主要依靠提取业绩报酬生存发展,而超额业绩费是在净值每次创出新高后才可提取的。只有投资者赚到钱,私募才能赚到钱。所以私募基金需要追求绝对的正收益,对下行风险的控制相对严格。
3)操作灵活:仓位可在0%-100%间灵活调整,牛市可满仓获取全部收益,熊市可空仓规避系统风险,投资策略众多。
4)精英管理:阳光私募基金的资产管理人,大多经历了中国股市20多年牛熊转换的实战考验,他们有的曾经是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有的曾在券商中担任自营部投资经理或资深行业研究员,有的曾被任命为管理关系民生的保险资金、社保组合及企业年金,而有的源于民间股神的华丽转身。5.合格投资者的认定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一)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二)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三)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6.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区别
公募基金是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在法律的严格监管下,有着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限制等行业规范。例如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上的封闭式基金。
公募就是公开募集。公开的意思有二:第一是可以做广告,向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募集。第二是募集的对象数量比较多,比如一般定义为200人以上。
私募就是私下募集或私人配售。私下的意思如上:第一,不可以做广告。第二,只能向特定的对象募集。所谓特定的对象又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对方比较有钱具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二是指对方是特定行业或者特定类别的机构或者人。第三,私募的募集对象数量一般比较少,比如200人以内。
具体而言:
(1)募集的对象不同。公募基金的募集对象是广大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的投资者。而私募基金募集的对象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
(2)募集的方式不同。公募基金募集资金是通过公开发售的方式进行的,而私募基金则是通过非公开发售的方式募集,这是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最主要的区别。
(3)信息披露要求不同。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投资目标、投资组合等信息都要披露。而私募基金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低,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4)投资限制不同。公募基金在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投资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上有严格的限制,而私募基金的投资限制完全由协议约定。
(5)业绩报酬不同。公募基金不提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管理费。而私募基金则收取业绩报酬,一般不收管理费。对公募基金来说,业绩仅仅是排名时的荣誉,而对私募基金来说,业绩则是报酬的基础。7.私募基金投资的误区:
(1)只要收益高的阳光私募基金都可以买
由于每位投资者都有着不同的风险收益偏好,因此,投资者在面对不同投资风格的阳光私募基金时若不顾自己的风险偏好而随意挑选基金,投资结果往往是失败的。例如保守型的投资者买入激进型的基金后,心情就会在基金净值大起大跌的波动中备受煎熬,最终无奈赎回。格上理财建议,无论是激进型还是保守型投资者,在选择阳光私募基金前需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基金。也就是说,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需要考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而不是仅看收益的绝对值而盲目错配了基金。
(2)投资阳光私募只选短期排名靠前的基金
仅以短期业绩排行榜作为选择阳光私募基金的唯一标准并不科学。阳光私募基金暂时的排名靠前可能由于其投资风格激进,甚至有着偶然的运气因素,并不绝对意味着基金经理有较好的投资能力。据统计,现存的2000多只阳光私募基金中,当年业绩排名在前100位,次年能够保持的只有50%,两年后只剩下31%,三年后仅有10%。因此,我们建议您不仅关注基金短期业绩的爆发,还有长期业绩的稳定性,以及更重要的是业绩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否可持续。
(3)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阳光私募一定好
虽然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来自实力派的公募基金以及大型券商,背景光鲜,过往投资业绩辉煌。但对于刚刚成立阳光私募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来说,通常面临着失去强大投研团队支持、需牵扯更多精力考虑公司运营等问题,投资业绩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建议,对于明星基金经理新成立的基金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
(4)净值越高的基金说明基金经理投资能力越强
基金净值的高低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
1、成立时间,2、投资策略(股票多头、股票多空、市场中性等),3、投资类型(股票、债券、期货等),4、投资能力。成立时间不同,风格策略不同的基金不宜简单的用净值来比较投资能力。因此,建议投资者在比较不同基金产品时将同一时期成立且投资类型相同的基金作对比。
(5)净值高的阳光私募上涨空间小于净值低的私募
阳光私募净值的高低与其未来的收益空间并不存在着因果关系,不同的净值水平仅反映了目前该阳光私募基金净资产的市场价值。真正决定阳光私募未来收益高低的是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8.如何选择适合您的阳光私募基金?
在选择阳光私募基金时,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自身需求。理清您的投资目标、投资周期、期望收益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2)了解私募基金。掌握基金的业绩归因及投资风格;熟悉基金经理的过往投资经历,私募基金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及风险控制措施;了解公司基本面情况,如投研团队、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情况、管理规模等。3)构建投资组合。根据您的投资需求,结合市场情况,选择与您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私募基金,构建投资组合。并在未来根据您投资需求的改变、市场波动及私募基金本身的变动,动态调整投资组合。
投资者可向第三方机构咨询私募基金,寻找与您需求相匹配、风险收益比极佳的私募基金。
9.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种? 私募基金根据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契约型基金。指未成立法律实体,而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设立私募基金,基金管理人、投资者和其他基金参与主体按照契约约定行使相应权利,承担相应义务和责任。
其次是公司型基金。指投资者依据《公司法》,通过出资形成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自行或者通过委托专门的基金管理人机构进行管理,投资者既是基金份额持有者又是基金公司股东,按照公司章程行使相应权利、承担相应义务和责任。
最后是合伙型基金。指投资者依据《合伙企业法》,成立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由基金管理人具体负责投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