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造真正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模式
创造真正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模式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大家集合在一起,为的是探讨一个共同的话题:如何把我们的学校办成真正适合孩子们的理想学校。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创信来学习是付出了代价的。这种代价有三层含义:第一是信任创信,放弃了去其他学校学习的机会;第二是渴望成功,承担了拿孩子做实验的精神压力;第三勇担责任,付出了较高的经济代价。正是基于对家长所付出代价的清楚地理解,所以,我每天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的。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工作着,一晃就是五年。反思创办弹性学制新基础教育模式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是百感交集。今天,我愿意非常真诚地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对弹性学制实验的基本总结
自2003年8月25日市教育局以2003(130)号文件批准弹性学制实验以来,至今已经五年了。五年来,我们的实验在小学阶段招收了五届学生进行了三轮实验。
第一届学生2003年9月1日入学,共有17名学生,用三年时间学完了他们同龄人五六年才学完的课程。有6名学生参加了油田五中的考试,5名上线。其中武帅在全体考生中取得第五名。升初中时全部留在了我校读初中。
第二届学生2004年9月1 日入学,共有45名学生,到2007年毕业结束时剩下30名学生。20名学生升入市内公立初中,10名学生在我校初中班。在油田五中的牛菲菲,年终考试在班内45名学生中排18名。
第三届学生2005年9月1日入学,共有18名学生,截止今天毕业。前段时间陆续参加了油田五中、六中、市二中、濮阳县三中的考试,喜忧参半。其中5月10日参加油田考试的8名学生7名被录取,上线率87.5%,优秀率25%。其中刘洋同学自幼儿园大班入创信,直至现在毕业,成绩都较理想,参加三所学校的考试,全部上线。
2007年全市教学质量检测,我们的数学/语文平均成绩全部达到优秀。
今年的质量检测,我们各班的成绩如下:
语文平均 :84.2
语文平均: 92.76
数学平均: 89.3
数学平均: 85.13 英语平均: 83.58
英语平均: 80.21
语文平均 :79
语文平均: 89.55
数学平均:73.5
数学平均: 86.74
英语平均: 69.66
英语平均: 85.44
语文平均:82.01
数学平均:68.86
英语平均: 88.75
总结五届三轮实验的情况来看,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成绩、也有失误。
1、我们的实验一直是在困扰中前进的
其中最大的困扰是生源不足。我们创信幼儿园,每年都培养出了上百名毕业生,其中优秀学生因各种原因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上弹性实验班,家长的认识原因是个大问题,前三轮实验尤其如此。但结果也让我们改变了认识,普遍的孩子用三年时间完成小学学业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虽然达不到优秀,但基本上都是合格的。实验五年以来的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智力正常、身心健康的适龄儿童,只要坚定不移的走弹性成才之路,都是能够适应并不断成长的。只有放弃,没有失败。走此成长之路,首要的条件是:家长相信此路可行,并果断选择。成在选择,赢在选择,输在放弃,败在抱怨和怀疑。
2、弹性学制实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的认同
自第一届17名学生开始,我们的实验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50人,第一届17人,第二届45人,第三届50人,第五届52人,累计182人,中途转学的40多人,陆续也有插班的学生过来。但总的趋势是发展的。
3、弹性学制实验的价值和意义在家长中还存在很大争议
我们创办弹性学制实验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四个人生大问题; 一是早期成才的时间问题,二是青春期综合症的预防问题,三是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兼顾问题,四是杰出人才的培养问题。然而现实主义的价值观和从众心理,使得不少家长对弹性学制基本不认同,或者干脆就没有思考的热情。我们的家长中在孩子上弹性学制问题上,夫妻意见分歧的大有人在。部分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比如体罚学生、训斥学生更是偏离实验目标,造成家长的心理波动。所以,行不行,好不好的争论自始至终就没有停止过。但日益深入的实验研究和比较良好的考试结果,使得大多数家长对弹性学制的节时性和小班化取得了一致的赞同。
4、弹性学制因材施教的特点更加突出
五年来,在弹性学制的管理模式上我们采取了许多改进措施,这首先是基于我们对弹性学制理解的加深。弹性学制的宗旨是让时间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让潜能得到最合理的开发,让身心得到最和谐的发展,让质量得到最可靠的保证,从而实现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持续发展。我们为此制订了自主升留级的择班制度和学费优惠制度,我们明文规定自小学至高中三年之间的中途留级学生,每人每段有一次留级机会。留级者学费按《收费制度》规定的标准减半,学费以外的其它费用据实计收。这样便于家长为孩子择校时不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地从孩子的身心和学力实际水平出发,选择适合于孩子自身情况的班级学段。
针对初中段两年的设计,我们于2007年9月24进行了具体反思和总结,具体调整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或者四年),就比较地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原景川老师当时非常动情地评价说:“这次会议在创信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求真务实的一次会议,这是全部工作的基础。”这一调整也得到了初中段大部分家长的认可。2008年春节后,我们及时调整了教学进度,明显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从容和扎实。
5、弹性学制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原则日益明朗
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总结一直是我们的工作作风。五年来的实践中,我们进行了数次的理论研讨,创造性地推进了实验的科学发展。
我们从30个方面对弹性制展开了课题研究,并在中国教育学会以“新基础教育模式实验研究”为名进行了立项。
弹性学制四条教学原理得以明确。这项原理是:(1)量资循序,以度定度;(2)教少知多,短时高效;(3)知新温故,网络归纳;(4)异步发展,自力更新。
课堂教学科学高效的四化 四基原则 和四个关键点的基本策略得以贯彻。
四化原则是类化、量化、序化、强化,四基原则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习惯、基本观念,四个观念是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 操作力
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要求具体明确:
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概念性问题准确化,技能性问题多强化,综合性问题层次化,提出问题具体化,回答问题要点化,教学语言规范化,作业考试标准化,业务研讨经常化,复习归纳系统化,激发兴趣善变化。
6.弹性学制小班化、一体化、多元化、弹性制的特色基本形成
7.弹性学制小学段教师集体基本形成
五年来弹性学制实验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晁盼菊、庞自娟、高燕、马静、陈燕、李丽、李胜楠、管永帅等一批年轻教师是和创信弹性学制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们共同支撑起了一片天。这八位教师是称职的创信弹性学制小学段的合格教师。正在成长中的新星还有张艳、李静丽。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他们将会把创信事业推向更大的成功。
周瑞玲的班级自动化管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晁盼菊的理性思维,庞自娟的情感激励,高燕的英语自主教材,马静的语感训练,陈燕的舞蹈教学,管永帅的太极武术队,正在成为创信教育新的亮点。
以上七点是我们对五年来事业发展的总结,但静心观察我们尚有许多地方有待于明显的改进和提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我们的工作现状。
二、对弹性学制的实验的现状分析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我自认为还是教育的内行人,所以,我对创信教育的弹性学制实验的问题看的还是比较清楚的。
1、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明显提升
我们的教师教龄多在2?5年之间,优势是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缺点是理念不成熟,教学经验不足,教风不稳定,工作中易偏激,易冲动,基本功训练不全面、不扎实,偏重学科知识教学,忽略对学生基本道德品质的要求。言教有余,身教不足,波动性较大,持续稳定性不足,对教学的结果追求过于强烈,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自身素养的提升用力不足。
2、校园文化综合影响力较低
狭小的校园固然是个不足,单调的文化生活更是文化影响力不足的症结。对此问题我们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所以春节过后,我们先后组织了诗歌朗诵会,春季运动会,歌咏比赛。五月份以后每天下午开设了自由时空,组建了课外阅读、球类、棋类、书法、绘画、舞蹈、武术、声乐器乐、远足、滑板、跳绳等十二个兴趣小组,用此提升校园文化影响力。
3、师生情感相容度和家校沟通力水平有待明显提升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是便于师生一对一的情感沟通。但是频繁的接触并不代表交流和沟通。交流和沟通应该常常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使师生产生依恋和思念。现在我们有多少学生回到家里没完没了的唠叨老师并且念念不忘呢?我们的教育教学让家长感动的比率有多大呢?尽管我们明确提出了:“做让家长感动的事”、“培养让家长自豪的孩子”的工作要求。这一年当中我没有受到一封来自家长的感谢信,倒是接到了三次,教师体罚学生的投诉。像三年级班5月29日举行的师生感动会实在是太少了。这个问题应该得到明显的改进。
4、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较低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此方面,我们明显不足,对此我们已经采取了措施予以改进,同时提升教师使用现代化手段的能力。
三、对弹性学制实验的发展规划
总结经验和分析现状是为了更好的改进工作,推动我们的事业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针对目前的形势和未来五年的前景,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更加重视思想建设 努力建设两大队伍
必须明确创信弹性教育教学实验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事业。这一共同的事业实现的是我们共同的利益,这一共同的事业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过去的努力促进了我们今天的成长,今后的发展更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教师队伍建设和家长队伍建设同等重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教师要主动和家长沟通,真诚的为家长服务,家长要密切配合教师的工作,真诚的尊重老师,理解支持老师。
2、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
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素质是永恒的关键因素。全体教师要树立和办学模式相适应的工作观念,要端正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态度,加大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工作力度,增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发展意识,牢固树立自己事业的思想、创业奋斗的思想、团队共荣的思想,迅速提高活动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牢记“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真正做希望的使者。
3、加强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
课堂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软环境,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是在这两方面做出成就而取得成功的。为此,我们从3月24日开始,组织部分班主任和中层领导两度考察中国名校洋思中学,5月10日全体教师共赴开封考察求实中学,前去山东考察杜郎口中学。对三所名校参观后,我们明确了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课堂,抓班级。新学期我们将推行全员育人责任制和教学管理承包制,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和班内科任教师分组辅导责任制,切实抓好课堂和班级。
4、让孩子快乐成长
学生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长期战略任务,让孩子快乐成长
是我们今后学生教育的指导思想。
(1)让孩子在自身基础上成长;
(2)让孩子在心理体验中成长;
(3)让孩子在目标引导下成长;
(4)让孩子在制度约束中成长;
(5)让孩子在榜样激励下成长;
(6)让孩子在制度约束中成长;
(7)让孩子在书香淋浴中成长;
(8)让孩子在自主合作中成长;
(9)让孩子在赏识奖励下成长;
(10)让孩子在尝试创新中成长。
围绕上述思想,一年来,我们实行了三级奖卡制度,六级惩罚制度,图书借阅制度,自主择班制度,学生名人制度,奖学金制度,成绩标准制度;开展周日游览活动,教师承诺宣誓活动,十分钟自主班会,夜间军训活动,自由时空活动。新的学期在完善上述工作的同时,重点美化班级,校园,创造高文化品味的校园环境。
5、深化课程改革 创新教学方法
确立快乐教育的主导思想,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快乐教育就是开发人的高层次的快感潜能。人对快感有一种自然的本能的追求,但这种快感是分层次的,一种是潜在的深层的精神快感,一种是外在的表面的生理的快感。人的快感潜能有两个要点,一是需要点,二是好奇心,二者可以统称为欲望。只有让人感觉快乐的事情才能让人乐此不疲的想做重复做。
现在家长和老师有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孩子不知道学习。许多家长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是社会中成长的,社会是有时代性的,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我们这个时代孩子的学习动力是快乐,让他感到快乐的事就想做,反之就不想做。因此,我们的教育,就是想办法把学习变成让孩子感到快乐的事。基于这种思考,我们的幼儿教育就要以快乐为原则,让孩子快乐成长,把外在的乐感变成内在的满足,把低级的满足变成高级追求。活动和游戏是使教育变快乐的好形式。因此,我们每天下午的课程将集中安排活动和游戏,让孩子玩中学习、练中感悟、做中思考、动中变化,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也要贯彻这一理念,要把课堂变成愉悦身心的乐园。
6、改善办学条件 增强办学效益
一是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二是早日建成规范化的校园。这件事已经开始行动,这里不多讲,让事实告诉你吧。
7、推进家校一体化教育进程
许多孩子成功的事实证明: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影响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实现家校教育一体化。
8、为家长提供更多的优质化服务
一是:组织有价值的假日教育活动,比如 个别辅导、夏令营等。二是:改进交费方式。今年特推出趸交型和理财型两种交费新方式。三是:更多自主的升留机会和教育模式,比如半年择班制、四年制小学班、普通班,使更多的孩子接受创信的优质教育。
第二篇:《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1
从今天开始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作者冯恩洪是远伤害建平中学校长,业界普遍认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冯”的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可以说是教育界的一位高人。此书从课堂改革、教育环境、德育、学生个性培养等方面阐述如何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看后令人颇受启发,下面就自己认为好的只言片语和大家共享。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是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3、教育不仅要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4、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能让学生在课堂里听得懂,他就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5、知识就是力量应该这样理解: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光有知识不一定具有力量,简单的知识堆积不产生力量,只有应用的知识,知识才是力量。
6、教师不要讲学生已经会的东西,也不要讲学生听后依然不会的东西。只有这样,方能使课堂从低效走进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
7、美国国家教育中心的实验报告:调动多种感官获得知识24小时以后知识的巩固率要上升到30%,而交流、合作、讨论,24小时以后知识的巩固率要上升到50%。
8、对积极地教育环境的界定是: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期间,置身其间得到暗示,得到启迪的。
9、老师不能不像老师,老师不能光像老师。
10、我们应该是给他提供人生必需的而他的家庭不可能提供给他的那一点东西,这是教育的价值。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2
利用十个月时间读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对我触动很大,感悟很深。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就是其中关于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如何进行教师自我提高的这部分内容。
在这部分中我读到了:在三尺讲台上,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校长的真诚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做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更少。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等的上网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了。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中学够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算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著,除了学校发的读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网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读物来学习,还要做好笔记,以便能不断地提醒自己,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学校服务。
在书中,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一个优秀教师与一个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的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接下来要上的那一节课,是自己已经上过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专业发展的现有水平、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心态。对照这方面的要求,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一会不能经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是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去反思,如果每个教学行为后,都去反思一下,总结一下,就不是出现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在书中,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要学习的长处,所以要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分享,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充满合作的团结的集体,合作不仅仅是指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合作,因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行为,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就不会成功。所以学会合作、乐于合作是一个优秀教师的素养。应该朝这方面继续努力。
冯校长在书中最后指出每一名优秀教师都是复合型的教师,要释放学生的潜能,除了关注他们所学的国家课程外,还要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教师能不能上一门国家课程,开一门校本课程,带一个学生社团也是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师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才能影响自己的学生。今后自己在这方面也要努力。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3
偶然的机会,将这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收纳到书橱里,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这本教育类读本,不像其他著作曲高和寡,咬文嚼字,而是用大量的事例、典故、寓言等带领我们探寻教育的真谛。
作者冯恩洪先生,曾经是上海建平中学校长,他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他在建平中学推行“走班制”,首创并践行“合格 特长”的办学理念。他著作的这本书深入浅出的向我们讲述了教育的真谛,提倡学校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努力实施实效德育,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学校文化内涵等,每一个章节都有他亲自开展的教育实践,读罢,让人对这位著名的教育家仰慕万分!
冯恩洪先生开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老虎办学》在有趣、诙谐的语言中,仿佛又给教育了一个重重的警醒,故事讲述的是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这个自编寓言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不是要培养一模一样的学生,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个个成才。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对于有差异的.学生给予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如何能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的课程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基于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课程,即将国家课程校本化!而第三课程也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是解决学生差异教育问题的最好办法。第三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需、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发展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逐步树立自信心,发展自己的特长,即冯恩洪先生提出的“合格 特长”的办学思想。
很荣幸,我校正是以建设“合格 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 特长”的学生为办学思想,多年来,我们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大社团课程,即第三课程,课程涵盖舞蹈、音乐等20多门学生喜欢的课程内容,十几年的坚持中,我们走出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再读冯先生的著作,更加坚定了我们要继续走下去的决心,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的战线上,我们将精益求精、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4
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教育专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教育专著。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感触之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感触之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感触之三: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5
翻开书,首先看到了作者冯恩洪的简介: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等等称号,以及对于他的点评。其次看到目录,分为9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很吸引人。
开始进入读书之旅,本以为又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教育理论,读了前言之后发现我的判断是错误的,应该说这是一部触动心灵的书——喜欢!
读这本书时,总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感觉这块儿说得挺好,那块儿写得也很有道理,总想把这些内容都记下来,但是又记不住,所以就潜意识地多翻几遍。在主题1中提到: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呢?讲了三方面:第一方面,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其中提到根据学生的差异应该发展和培养哪些能力,又谈到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自然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差异性。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是不是也应该想到学生是有区别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区分对待呢,这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第二方面,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文中提到“和谐”,包括“倾听才能和谐,合适才能和谐,选择才能和谐,享受才能和谐。”第三方面,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人都是有潜能的,而且潜能无限。那么什么是潜能?就是潜在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根据学生实际以及我们现有的条件让学生释放最大的潜能呢?如何让学生的潜在能量在我们的课堂里充分燃烧呢?只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在做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冯恩洪校长是这样说的。这也是值得我深思的。
在课堂上我们充分释放学生潜能,也就提高了课堂效率,正如书中说的:教师不要讲学生已经会的东西,也不要讲学生听后依然不会的东西。只有这样,方能使课堂从低效走进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备课时下功夫,其中备学生是不可少的环节。
看了这本书感觉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6
冯恩洪讲述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状。
课堂教学教什么,适合比标准更重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很重要,进而,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切不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所以,我们不能再抱着课本,抱着教学参考只扣课本和大纲,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备学生。另外,老师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才会收获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怎么教?怎么教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教法。从理论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类:第一类是讲授课堂,用教师的一讲到底来完成知识传授。第二类为合作课堂,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以后,学生仍然存疑的,这个时候才让教师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类课堂,对于相同年龄的人,因为他们智力上的差异不是给他一模一样的教育,而是给他合适的教育,这种提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叫做差异教学或者说差异课堂。
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
所以,课堂变革在于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释放潜能。
冯恩洪前辈的讲座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他的讲座对我来说非常震撼,他是因为有恒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发了我对教育的追求,我并不追求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实的在三尺讲台上站好每一个40分钟。
冯恩洪讲述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状。
课堂教学教什么,适合比标准更重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很重要,进而,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切不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所以,我们不能再抱着课本,抱着教学参考只扣课本和大纲,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备学生。另外,老师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才会收获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怎么教?怎么教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教法。从理论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类:
第一类是讲授课堂,用教师的一讲到底来完成知识传授。
第二类为合作课堂,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以后,学生仍然存疑的,这个时候才让教师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类课堂,对于相同年龄的人,因为他们智力上的差异不是给他一模一样的教育,而是给他合适的教育,这种提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叫做差异教学或者说差异课堂。
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
所以,课堂变革在于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释放潜能。
冯恩洪前辈的讲座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他的讲座对我来说非常震撼,他是因为有恒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发了我对教育的追求,我并不追求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实的在三尺讲台上站好每一个40分钟。
冯恩洪讲述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状。
课堂教学教什么,适合比标准更重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很重要,进而,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切不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所以,我们不能再抱着课本,抱着教学参考只扣课本和大纲,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备学生。另外,老师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才会收获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怎么教?怎么教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教法。从理论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类:第一类是讲授课堂,用教师的一讲到底来完成知识传授。第二类为合作课堂,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以后,学生仍然存疑的,这个时候才让教师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类课堂,对于相同年龄的人,因为他们智力上的差异不是给他一模一样的教育,而是给他合适的教育,这种提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叫做差异教学或者说差异课堂。
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
所以,课堂变革在于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释放潜能。
冯恩洪前辈的讲座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他的讲座对我来说非常震撼,他是因为有恒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发了我对教育的追求,我并不追求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实的在三尺讲台上站好每一个40分钟。
第三篇:创造适合学生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心得体会
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让我收获颇多。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侧重于评价的甄别、筛选和批判性功能,重视终结性评价和相对评价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发展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作为教师,要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要做复合型的教师。
在细细的阅读中,做感动的是哪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来自冯老自己行为和感悟的教育真谛: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3、我的责任就是让我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我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长,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潜能不释放,学生不快乐。
4、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情决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5、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6、一个教师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
7、这个过程来源于读书,因为从1980年到昨天晚上,我没有一天不读1个小时的书。读书长智慧,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8、最好只是一时的现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9、有什么样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学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
三、感慨万分的学习反思:
1、改变观念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行为上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
我们学习了很多模式,但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模式,感觉我们总是不停地在照搬别人的东西,感到不合适就抛弃了,再搬再抛弃,这种照搬模式浅尝辄止的做法是达不到课改目的的。我们总是想套用现成的模式,通过学模式来带动教学进而形成模式,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我记得在《天龙八部》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吐蕃国师鸠摩智没有练习少林内功心法,而强靠小无相功来推动少林功夫终究导致走火入魔。虽然是小说,但却很在理。所以我们组一致认为对一些名校的做法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结合学校实情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实模式这个东西就是形式,是品牌,当你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关注差异
老师们,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正卖力地讲着习题时,他正在玩铅笔、橡皮或做别的事情;当我们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错了,我想这样的情况大家都遇到过吧!问题出在哪里,错误应该归咎与谁?至少不应该只责备学生,我们也有错误。我们没有去了解我们的学生。虽然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存在差异这个事实,但我们在行动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标准要求他们,一旦做不到,就进行批评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间的怨言,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的境界可能我们都做不到,但如果我们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认同我们学生的差异性,更多地包容学生的错误,换位思考他们的处境,更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到哪怕一点点学习的快乐,我想我们的师生关系肯定会得到改善,我们的课堂肯定可以更活跃一些。
同理,我们组还觉得在管理教师队伍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差异性,让教师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3、尊重和倾听
“现在的老师不好当,班主任更不好当”,我们可能经常要发这样的感慨,教育无小事,教育也无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然而处理不好,就会激起各种矛盾,不但影响教学,而且还真可能会有 “大事”发生。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怎样尊重呢?这就需要通过满足学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来实现。让他们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不能言语损伤,侮辱性的语言甚至超过一顿痛打对学生的伤害,我曾经与学生交流中获悉,学生记住对自己不好的老师的原因都是说曾经怎样怎样骂过他。要博取学生的认同,还必须有心灵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俯下身来聆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和学生建立了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学生的心里话会对你说,你才能去解决他们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现在我们面临着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设备,遥远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然而我们还有很多思想和技能却停留在梦想中。如果现在不抓紧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了,我们不能真等到这一天再来怨天尤人,我想我们真的要有那么一点点危机感。
我们在平时可以更多地阅读可以提高教学技能的书籍,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一些课件制作的本领。让自己时刻处于前进的状态。
用心了,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只要我们对自己还没有放弃,我们一样可以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
非常感谢校长们为我们创造了又一次读书和交流的机会,让我们放开手脚,用规范加选择的教育思想,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开辟樱桃园小学的教育新天地。
第四篇:孩子成长教育探讨
孩子成长教育探讨
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问题是我们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针对不同的孩子就会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同一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对读小学的女儿的教育,我有一点肤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我的体会就是“信任与理解、沟通与引导、关爱与给予”
1、信任与理解 每个孩子都有“天才”的一面,关键在于父母有没有发现的眼光。顺应孩子的这一份“天赋之才”,多支持、多鼓励、多引导,教育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学龄期的孩子,面临着各种压力,有升学的压力、有新环境的压力、有来自老师的、同学的、父母的......各个方面的压力,孩子们可谓是在压力中成长着。厚重的书包,做不完的作业,一年四季每周五天必完的课程。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家长理解与支持。
2、沟通与引导 每个孩子在他(她)一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很正常,问题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引导孩子面对困难与挫折,这就要求家长不但的沟通,特别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对于好多问题都希望逃避,家长有做好沟通了吗?我们是否和孩子真正成为了朋友?还是偶尔的糖衣炮弹来和孩子交流你想得到的信息?作为孩子,的想法?面对种种我们应该如何沟通呢?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放
下唯我独尊的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平等交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需求,正确引导孩子克服前进路上的种种疑惑与困难,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将来孩子步入社会成为有用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关爱与给予 天下所有的父母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下一个朗朗、下一个姚明,殊不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然而有的父母舍得花一天时间送孩子学英文、上奥数,却舍不得花半小时与孩子交流,为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而努力;有的父母会花一个小时去数落孩子的过错,却不愿花十分钟去发现、肯定、赞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到最后父母满心是“爱”,为什么说出的却是伤害?那么我们到底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爱?孩子的未来到底应该由谁来做主?值得我们做家长的认真去探讨和斟酌。我个人认为爱不仅是对孩子的衣、食、住、行、物的给予,更多的体现在时时刻刻的关注中,关注孩子的心理不到孩子的真爱,孩子才感觉到得到父母的真爱。
最后一点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关爱家人、关爱朋友、关爱同学、关爱每一个需要关爱的人。要求孩子要建文明、懂礼貌、团结同学、尊敬长幼和老师,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
学生:黄梦薇家长:黄文志
2012-2-14
第五篇:创造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活环境
创造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活环境
作者:丁昀发布时间:2008-8-24 18:27:15单位:来源:《幼儿教育》2008.(7.8)
关键字:生活环境创造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活环境
人类生活的环境就是人类生活的所有空间,包括物质性环境和人文性环境。物质性环境主要指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其他公共环境;人文性环境是指上述物质性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氛围。因此环境除了提供物质性资源以外。还影响个体对环境与自我的认识。已有的研究发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包括内隐的态度倾向和外显的行为特征,婴幼儿也不例外。婴幼儿的行为、能力和兴趣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因此,了解环境对婴幼儿的意义就是了解婴幼儿的行为、能力、兴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我们了解婴幼儿的发展水平。
对于生活的场所,婴幼儿不仅是其中的居住者、使用者,而且是空间的改造者。环境给婴幼儿提供了安全、健康的保证,提供了人际交往的空间,也提供了练习、探索的机会。婴幼儿在环境中可以辨识事物,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模仿、积累各种社会经验。这些能力是婴幼儿通过感知觉活动获得的,比如“看到”“听到”“嗅到”“摸到”等。除了这些外显的活动过程和行为表现,婴幼儿还有可能获得未必外显的内心体验,如“喜欢”“兴奋"“激动”等。
已有的研究表明人脑是“搜索式”的器官,而不是“接受式”的器官。因此,早期教育应该以让儿童在丰富的环境中积极探索为特征,即为儿童创造足够的与人交往的机会,支持儿童与生俱来的对辨别因果关系、认识事物秩序和积累各种生活经验的需要。无论是家庭还是教养机构都需要规划和设置环境,以引导婴幼儿行为、能力和兴趣的表现和发展。
随着对早期教养工作的研究,0~3岁婴幼儿的教养环境被主观划分为“养育”和“教育”两部分,两者的功能不同。养育的功能指向“促进发育”“身体健康”“情绪愉快”,教育的功能指向“感知体验”“能力训练”“经验构建”。当然,成人在婴幼儿生活中是无法将养育和教育截然分开的。婴幼儿教养环境的规划、设置要经过“功能定位与主题(内容)选择”“区域定位与表现形式”“材料选择与制作完善”等一系列过程,具体呈现为“作品”“场景”“专题墙”和“专用室(区域)”等。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归纳出理想的教养环境的特征,但是我们可以试图描述一些基本的要素。
首先,婴幼儿需要相对固定的区域
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有助于婴幼儿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保证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同时,相对固定的区域也便于整理和管理,有利于婴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在规划后的活动区域中,玩具和其他物品的数量要合适,以免分散婴幼儿的注意力。同时要便于清洁与分类整理,促进婴幼儿秩序感的发展。
其次,婴幼儿需要丰富的环境
丰富的环境是指环境在空间上、时间上具有多变性,即具有一定数量的材料或主题,并在一定的时间段后作些变化。丰富的环境能给婴幼儿提供多种刺激,吸引婴幼儿多感官参与,诱导他们表现出行为、能力和兴趣。
例如,婴儿出生6个月以后会通过连续翻滚、移动身体的位置拿取远距离的玩具或食物,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满足婴儿动作发展的需要,教养机构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运动空间”,包括锻炼粗大动作的场地。最理想的是有独立的户外活动场地,如果没有,机构外的花园、公园等也可以。
在家庭中,成人可以让婴儿进行爬行、走楼梯等活动。
●给婴儿床四周围上高度超过70厘米的坚固的栏杆,床的周边不要摆放家具,床内不要放过大的玩具,以免婴儿爬上玩具翻过栏杆,坠落地面。可让婴儿趴在床上,将色彩鲜艳的皮球放在婴儿能摸到的地方,让他努力移动手脚,并逐渐学会调整方向朝皮球爬行。
●可利用橱柜、墙角、床边、沙发、椅子等围出一块“运动空间”,地面铺上塑料地板、地毯或席子,任婴儿翻滚、爬行,或引导婴儿练习扶物站立、移动身体。
●可利用垫子、木板、椅子、台阶、楼梯等生活设施与用具,让婴儿在情绪好的时候运动、锻炼,但要保证婴儿的安全。
●可利用坡道(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婴儿从高处走向低处或从低处走向高处。此时成人须在一旁牵扶,以防婴儿摔跌。
再次,婴幼儿需要游戏的环境
婴幼儿需要能够让他们“动起来”的环境,而不是强调视觉欣赏、忽视实践操作的环境。可以摆弄的材料会吸引婴幼儿不断操作,这符合O~3岁婴幼儿“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尝试模仿,喜欢重复”的行为特点。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电器包装盒、饼干盒、蛋糕盒、牙膏盒、药品盒等让婴幼儿充分操作。大的可以用于运动性活动,如钻、爬等;中等大小的可以用于垒高;小的可以玩“放进去、倒出来”的游戏。盒子本身的形状、颜色、材质等都是很好的认识对象,我们也可以将盒子和其他材料组合,改制成其他玩具。有时在空盒子里放一些物品,让婴幼儿摇动听听声音,说说里面“有”还是“没有”,再打开看看、说说里面放了什么物品。用豆腐盒制作成小拖拉车,装上蔬菜、水果、积木等,让婴幼儿拉着玩玩、说说。
最后,婴幼儿需要刺激适度的环境
我们常常发现,婴幼儿没有按照我们既定的程序或意图操作玩具或材料,这是由于玩具或材料的刺激超出了个体能承受的程度。目前,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中存在着把“适度”演变成“超前”的现象。已有的研究发现,应用生活化场景和生活化材料是比较好的方式,它能把各种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充分体现知识的横向联系。即以“生活化”为教养环境的基本形态,把教育隐含在生活环境中。以就餐和盥洗为例,就餐区的高椅子能让婴儿明白吃饭的时间到了;盥洗室挂一个网兜,装上玩水的玩具和水中温度计等,能让婴幼儿知道这是玩水的活动区。生活化的材料并非指要全部使用生活用品,而是可以用生活环境中的材料制作活动材料,把废旧物品当作玩具或改制成玩具,以辅助婴幼儿进行运动训练和能力开发,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行为。
●图片。许多广告宣传图片颜色鲜艳、印刷精美,可以改制成游戏材料,让婴幼儿认识日常物品、练习不同难度的拼图等。
●瓶子和罐子。收集用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制作的瓶子和罐子进行游戏。如可在小瓶的每一面用即时贴贴上各种几何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或不同颜色(红、绿、黄)的纸片,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图案或颜色的纸片,让婴幼儿一边配对一边说“某某和某某是一样的”。在洗净的各类空瓶子、空罐头中分别放入黄豆、小石子、沙等材料并拧紧盖子,摇晃这些瓶子或罐头,使其发出声响。瓶子中的物品可根据婴幼儿的兴趣及时更换。
●布料和绳子。布料和各种绳子制成的玩具轻便柔软,非常适合婴幼儿使用。如把两片剪成圆形的布缝合起来制成一个软式飞碟;在质地柔软的布袋里分别装入米、绿豆、花生等物品,让婴幼儿在布袋外面触摸,感受所装物品的颗粒大小等;用手帕、布料中同类的、相似的、相关的图案剪贴制作成图片或布书;用布条、绒线、包装绳等编成小辫子,制成金鱼、毛毛虫、小花、小树等,让婴幼儿边看边说。
无论我们规划、设置怎样的物质性环境,实际上婴幼儿最喜欢的还是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我们要利用环境观察婴幼儿的活动,和他们一起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发展他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