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练中深耕人才——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

时间:2019-05-14 07:4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练中深耕人才——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练中深耕人才——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篇:历练中深耕人才——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

历练中深耕人才——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 热 ★★★

1974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台湾的母公司鸿海公司成立,员工20人。

1988年,在中国大陆投资第一个制造基地:富士康精密组件。

1995年,江苏昆山富士康科技园启用,1998年起稳居全球个人电脑连接器第一大厂。

1996年6月6日,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大本营——深圳龙华科技园正式启用,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准系统制造和系统组装生产基地。

1998年,富士康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强(至今连续8年入榜);同时,富士康和郭台铭被冠以“代工之王”(The King of Outsourcing)。

2002年,富士康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出口公司(至今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内地出口第一名)。

2004年,富士康深圳地区出口突破100亿美元;同时,位列中华英才网“2004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人气榜”第24名。

2005年,富士康跻身《财富》全球500强第371名。

进入大陆17年来,富士康的全球经营战略已从“一地设计、三区制造、全球交货”升级为“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其独创的eCMMS经营模式更是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实力。目前,富士康已成为专业生产6C(Computer电脑,Communication通讯,Consumer Electronics消费性电子,Channel通路,Car汽车,Content数位内容)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现在,富士康在中国以及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在国内设立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

富士康科技集团传奇式的企业成长历程,印证了自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延续至今的国际产业结构性转移,以及中国大陆经济迅猛发展的趋势变迁。

与时俱进的HR系统 富士康的员工队伍由1988年的128人发展到目前的25万余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经受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和历练。回顾起来,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走过了四个发展阶段(见表一)。

目前,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集团中央设人力资源总处,负责集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指导性政策的制定,以及全集团的人力资源服务、协调、整合和稽核;事业群和事业处分别设人力资源处和人力资源部,各自按层级自行制定切合本单位产品和人才队伍特点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并落实执行。

人力资源总处具有三大关键职能。第一,根据集团经营战略和发展阶段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在完成全球经营布局的情况下,富士康集团提出由“制造的富士康”转向“科技的富士康”的战略转型,与之相应的是,人力资源总处提出了“人才本土化、人才科技化、人才国际化”的人才战略,并制定指导性实施政策。

第二,就是全集团的人力资源整合服务。一是干部和骨干员工抽调整合。在富士康,所有员工由集团统一规划调配。二是提供集中性服务,比如集团统一招聘、内部教育训练资源共享、整合企业文化建设和保险统筹办理等。

第三,为各业务单位提供人才培养和储备。富士康每年以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发展,巨大的人力需求对人才的高效选拔和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此,人力资源总处采取了两个有效的措施:一是建立人才储备库,迅速提供新业务单位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内的人力需求;二是为全球各基地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提供系统化培训和实习。这样既能及时满足业务单位的人员需求,又能方便新业务单位借助“完全复制(Copy Exactly)”的经验优势,与深圳和昆山等成熟科技园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互动,迅速开展新单位、新基地的各项创建工作,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集团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

为了准确地把握业务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与需求,富士康集团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多为理工背景出身。这样,无论是招聘选人,还是教育训练,都更能提供准确高效的专业服务。

人才招募:效率与质量并重 富士康发展了独特的“竞争导向赢的策略”:生意型态→经营战略(核心竞争能力)→建立系统→建立组织→找对人才。由此可见,富士康将“找对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那么,富士康是如何找对人才的呢?其中,有两项颇为关键的保障措施:其一是组建专业成熟的招聘团队。其二则是富士康独特的人才选拔标准、程序以及招聘渠道。

选人的七项标准

多年来,富士康集团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用人

标准——“人才七选”,即关注人才的个性及内在特质、工作意愿、三心(责任心、上进心和企图心)、努力程度、工作历练、专业技能和教育背景等七个方面。在具体招聘面试中,面试人员会依照顺序进行考察(见表二)。

富士康选人对人才内在的个性特点、工作动机、价值取向的关注远远高于对专业技能和教育背景等这些

显在能力与素质的关注度。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的个性及内在特质决定了他适合从事何种工作以及是否能融入企业文化,做出优秀业绩,并在公司长期发展。这是选人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个标准,也是科学选人的关键原则。

规范高效的校园招聘

富士康的人才需求量大,且大多数职位需求急。因此,在长期而频繁的招募工作中,逐渐练成了自己的一套大学毕业生招募工作程序(见图一)。将毕业生招聘流程设计成“罗盘”,其工作指南的用意一目了然。被录用的毕业生在集团组织的新员工培训中,被称为“新干班(富士康新世纪储备干部培训班)。

”通过这样完整、规范、高效的管理程序,集团招募中心每年均能圆满完成招聘任务,如2004年招聘了8000多名大学生(含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专生)。这很好地满足了集团快速发展的巨大人才需求,为企业发展不断增添新鲜血液。

核心人才的四个招聘渠道 对于集团和各业务单位需要的核心人才,招聘部门细分目标人才供应市场,开发了四种主要的招聘渠道。善用网络招聘。网络招聘具有传统招聘形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一方面,招聘信息发布快速、保留期长、可反复查阅,而且覆盖面广,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随时增删、刷新招聘信息,而且在对应聘资料的处理上也更为快捷方便,不受时空的限制。其实从招聘信息的受众——应聘者来看,高级人才相对于普通人才,上网的机会相对更大,而且更习惯于上网,这样他们就更容易成为企业网络招聘的目标群。因此,网络招聘便成为富士康积极采用的重要方式。

关注离职员工群体。富士康一直与那些离职的优秀员工保持联系,及时与他们交流工作心得,并在恰当的时候邀请他们重返富士康工作。

奖励“伯乐”。富士康建立举荐优秀人才的奖励制度,鼓励内部员工推荐优秀人才,被举荐者试用期合格转正后以及其工作满一年续约后,举荐员工都会得到一定的奖励。

建立社会人际网络。通过各种社会网络寻找全球各地标杆企业的优秀人才及引进海外华人圈的精英人才。

教育训练:历练能担当责任的人才

富士康集团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最高主管何友成先生这样总结富士康的教育训练:“20世纪90年代,富士康教育训练面对的是如何把来自内地的传统农民转化成合格的产业工人,而现在则是如何有效将优越环境里成长的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责任意识的知识员工。虽然培养对象不同了,但指导思想仍然坚持郭台铭总裁对我们提出的两大原则——„人才是历练出来的‟和„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做比说重要、习比学有效。‟我们就是要通过系统的教育训练,在历练中培养能够担当责任的人才。”

富士康是一所大学

“富士康是一所大学。”业界同行、竞争对手、客户以及富士康的员工异口同声地说。

确实,富士康一直把优秀人才的持续加盟与人才的内部成长,作为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在大陆设立了十多个大型员工培训中心,每年投入大笔的培训经费。富士康的教育训练以“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为基本运作方式,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科研人才培育发展模式(见表三)。

具体说来,主要有五种教育训练项目:

一是学历继续教育。2001年1月,富士康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深圳市富士康先进制造生产力学院,并聘请美国德州大学理工学院教授兼院长陈振国博士担任院长,以便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的合作。所有学历教育的费用均由公司支付,有上进心和企图心的员工均可报名参加学历教育;集团聘请合作院校老师来公司授课,员工进校不离岗,不出厂门就能上完大学,而且是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名牌大学。同时,各业务单位都是各学历班学员最好的实习、实验基地,各单位主管担任学员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双导师制,另有高校指导老师)。

二是网络学院培训。目前,富士康已建立了以深圳为中心,覆盖亚、欧、美三洲的网络学院,以便于员工自己研习。这样,无论员工在美国、捷克,还是在国内各基地,不管走到哪里、什么时间、想学什么,都有了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学习的平台。

三是海外见习和留学。为提升员工基本素质,满足集团国际化发展需要,富士康对员工进行了英语、西班牙语、日语等语言使用能力的培训;同时,配合海外工厂的员工到龙华总部培训历练的需要,还为他们举办了专门的训练班——苏格兰班、捷克班、匈牙利班。……

四是职业技术培训。富士康开设了工管、品管、生管和经管四大系统的核心技能培训和技委会的专业技术培训等项目,通过工程师现场辅导、专业技术研习、讲师技能训练、内部员工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训练。

五是管理技能培训。管理技能研习培训在富士康教育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培训体系涵盖集团四大管制系统,涵盖整个集团运作模块。

在这些教育训练中,贯穿始终的是颇具特色的“日有三问”训诫,相关人员需要反思:课程对不对,讲师对不对,效果好不好? 同时,富士康对每一位员工的教育训练情况进行严格的跟踪管理,比如规定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参加学习的时间要达到288个课时,普通员工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36个课时等,达不到规定学时者,不仅影响年度奖金的领取,还会影响职位的升迁。这些严格的规定较好地保证了员工接受培训的时间和学习效果。

“新干班”:富士康经理人的摇篮

“新干班”是富士康为快速培养优秀基层技术及管理干部,实现集团“人才本土化、科技化、国际化”战略目标而采用的一种育才模式,培养对象为国家正规大学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学员需要经过入职培训、现场历练和培育养成三个成长阶段。

第二篇:历练中深耕人才——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

历练中深耕人才——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热★★★

1974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台湾的母公司鸿海公司成立,员工20人。

1988年,在中国大陆投资第一个制造基地:富士康精密组件。

1995年,江苏昆山富士康科技园启用,1998年起稳居全球个人电脑连接器第一大厂。1996年6月6日,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大本营——深圳龙华科技园正式启用,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准系统制造和系统组装生产基地。

1998年,富士康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强(至今连续8年入榜);同时,富士康和郭台铭被冠以“代工之王”(The King of Outsourcing)。

2002年,富士康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出口公司(至今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内地出口第一名)。

2004年,富士康深圳地区出口突破100亿美元;同时,位列中华英才网“2004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人气榜”第24名。

2005年,富士康跻身《财富》全球500强第371名。

进入大陆17年来,富士康的全球经营战略已从“一地设计、三区制造、全球交货”升级为“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其独创的eCMMS经营模式更是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实力。目前,富士康已成为专业生产6C(Computer电脑,Communication通讯,Consumer Electronics消费性电子,Channel通路,Car汽车,Content数位内容)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现在,富士康在中国以及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在国内设立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

富士康科技集团传奇式的企业成长历程,印证了自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延续至今的国际产业结构性转移,以及中国大陆经济迅猛发展的趋势变迁。

与时俱进的HR系统

富士康的员工队伍由1988年的128人发展到目前的25万余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经受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和历练。回顾起来,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走过了四个发展阶段(见表一)。

目前,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集团中央设人力资源总处,负责集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指导性政策的制定,以及全集团的人力资源服务、协调、整合和稽核;事业群和事业处分别设人力资源处和人力资源部,各自按层级自行制定切合本单位产品和人才队伍特点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并落实执行。

人力资源总处具有三大关键职能。第一,根据集团经营战略和发展阶段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在完成全球经营布局的情况下,富士康集团提出由“制造的富士康”转向“科技的富士康”的战略转型,与之相应的是,人力资源总处提出了“人才本土化、人才科技化、人才国际化”的人才战略,并制定指导性实施政策。

第二,就是全集团的人力资源整合服务。一是干部和骨干员工抽调整合。在富士康,所有员工由集团统一规划调配。二是提供集中性服务,比如集团统一招聘、内部教育训练资源共享、整合企业文化建设和保险统筹办理等。

第三,为各业务单位提供人才培养和储备。富士康每年以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发展,巨大的人力需求对人才的高效选拔和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此,人力资源总处采取了两个有效的措施:一是建立人才储备库,迅速提供新业务单位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内的人力需求;二是为全球各基地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提供系统化培训和实习。这样既能及时满足业务单位的人员需求,又能方便新业务单位借助“完全复制(Copy Exactly)”的经验优势,与深圳和昆山等成熟科技园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互动,迅速开展新单位、新基地的各项创建工作,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集团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

为了准确地把握业务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与需求,富士康集团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多为理工背景出身。这样,无论是招聘选人,还是教育训练,都更能提供准确高效的专业服务。

人才招募:效率与质量并重

富士康发展了独特的“竞争导向赢的策略”:生意型态→经营战略(核心竞争能力)→建立系统→建立组织→找对人才。由此可见,富士康将“找对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那么,富士康是如何找对人才的呢?其中,有两项颇为关键的保障措施:其一是组建专业成熟的招聘团队。其二则是富士康独特的人才选拔标准、程序以及招聘渠道。

选人的七项标准

多年来,富士康集团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用人

标准——“人才七选”,即关注人才的个性及内在特质、工作意愿、三心(责任心、上进心和企图心)、努力程度、工作历练、专业技能和教育背景等七个方面。在具体招聘面试中,面试人员会依照顺序进行考察(见表二)。

富士康选人对人才内在的个性特点、工作动机、价值取向的关注远远高于对专业技能和教育背景等这些

显在能力与素质的关注度。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的个性及内在特质决定了他适合从事何种工作以及是否能融入企业文化,做出优秀业绩,并在公司长期发展。这是选人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个标准,也是科学选人的关键原则。

规范高效的校园招聘

富士康的人才需求量大,且大多数职位需求急。因此,在长期而频繁的招募工作中,逐渐练成了自己的一套大学毕业生招募工作程序(见图一)。将毕业生招聘流程设计成“罗盘”,其工作指南的用意一目了然。被录用的毕业生在集团组织的新员工培训中,被称为“

历练中深耕人才——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热★★★

新干班(富士康新世纪储备干部培训班)”。

通过这样完整、规范、高效的管理程序,集团招募中心每年均能圆满完成招聘任务,如2004年招聘了8000多名大学生(含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专生)。这很好地满足了集团快速发展的巨大人才需求,为企业发展不断增添新鲜血液。

核心人才的四个招聘渠道

对于集团和各业务单位需要的核心人才,招聘部门细分目标人才供应市场,开发了四种主要的招聘渠道。善用网络招聘。网络招聘具有传统招聘形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一方面,招聘信息发布快速、保留期长、可反复查阅,而且覆盖面广,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随时增删、刷新招聘信息,而且在对应聘资料的处理上也更为快捷方便,不受时空的限制。其实从招聘信息的受众——应聘者来看,高级人才相对于普通人才,上网的机会相对更大,而且更习惯于上网,这样他们就更容易成为企业网络招聘的目标群。因此,网络招聘便成为富士康积极采用的重要方式。

关注离职员工群体。富士康一直与那些离职的优秀员工保持联系,及时与他们交流工作心得,并在恰当的时候邀请他们重返富士康工作。

奖励“伯乐”。富士康建立举荐优秀人才的奖励制度,鼓励内部员工推荐优秀人才,被举荐者试用期合格转正后以及其工作满一年续约后,举荐员工都会得到一定的奖励。

建立社会人际网络。通过各种社会网络寻找全球各地标杆企业的优秀人才及引进海外华人圈的精英人才。

教育训练:历练能担当责任的人才

富士康集团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最高主管何友成先生这样总结富士康的教育训练:“20世纪90年代,富士康教育训练面对的是如何把来自内地的传统农民转化成合格的产业工人,而现在则是如何有效将优越环境里成长的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责任意识的知识员工。虽然培养对象不同了,但指导思想仍然坚持郭台铭总裁对我们提出的两大原则——„人才是历练出来的‟和„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做比说重要、习比学有效。‟我们就是要通过系统的教育训练,在历练中培养能够担当责任的人才。”

富士康是一所大学

“富士康是一所大学。”业界同行、竞争对手、客户以及富士康的员工异口同声地说。

确实,富士康一直把优秀人才的持续加盟与人才的内部成长,作为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在大陆设立了十多个大型员工培训中心,每年投入大笔的培训经费。富士康的教育训练以“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为基本运作方式,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科研人才培育发展模式(见表三)。

具体说来,主要有五种教育训练项目:

一是学历继续教育。2001年1月,富士康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深圳市富士康先进制造生产力学院,并聘请美国德州大学理工学院教授兼院长陈振国博士担任院长,以便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的合作。所有学历教育的费用均由公司支付,有上进心和企图心的员工均可报名参加学历教育;集团聘请合作院校老师来公司授课,员工进校不离岗,不出厂门就能上完大学,而且是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名牌大学。同时,各业务单位都是各学历班学员最好的实习、实验基地,各单位主管担任学员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双导师制,另有高校指导老师)。

二是网络学院培训。目前,富士康已建立了以深圳为中心,覆盖亚、欧、美三洲的网络学院,以便于员工自己研习。这样,无论员工在美国、捷克,还是在国内各基地,不管走到哪里、什么时间、想学什么,都有了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学习的平台。

三是海外见习和留学。为提升员工基本素质,满足集团国际化发展需要,富士康对员工进行了英语、西班牙语、日语等语言使用能力的培训;同时,配合海外工厂的员工到龙华总部培训历练的需要,还为他们举办了专门的训练班——苏格兰班、捷克班、匈牙利班。……

四是职业技术培训。富士康开设了工管、品管、生管和经管四大系统的核心技能培训和技委会的专业技术培训等项目,通过工程师现场辅导、专业技术研习、讲师技能训练、内部员工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训练。

五是管理技能培训。管理技能研习培训在富士康教育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培训体系涵盖集团四大管制系统,涵盖整个集团运作模块。

在这些教育训练中,贯穿始终的是颇具特色的“日有三问”训诫,相关人员需要反思:课程对不对,讲师对不对,效果好不好?

同时,富士康对每一位员工的教育训练情况进行严格的跟踪管理,比如规定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参加学习的时间要达到288个课时,普通员工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36个课时等,达不到规定学时者,不仅影响奖金的领取,还会影响职位的升迁。这些严格的规定较好地保证了员工接受培训的时间和学习效果。

“新干班”:富士康经理人的摇篮

“新干班”是富士康为快速培养优秀基层技术及管理干部,实现集团“人才本土化、科技化、国际化”战略目标而采用的一种育才模式,培养对象为国家正规大学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学员需要经过入职培训、现场历练和培育养成三个成长阶段。

第三篇:家族企业人才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的推动下,家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二十多年过去了,从大量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家族企业只经历了成长、发展阶段,还未到繁荣时期就走下坡路了。国内的一个报告显示,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9岁,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有8年。导致这样的结果应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由此引起国内许多学者的重视,激发了对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热潮。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该方面的探索有个新的突破。本文从中国现代家族企业本身的特点入手,主要分析家族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 家族企业人才人力资源管理

一、前言

家族企业是一个古老的组织形式,历经上百年,从最早的家庭作坊发展到现在的股份公司,其中有成员只包括亲属的纯粹意义上的家族企业,这类企业以杂货、文具、日用品的小商店、以及制造食物的小工厂居多,所有人员几乎来自同一家族,只有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雇用少数几个帮手;第二类就是企业里有本族人员也有外来人员,但企业大权由家族成员担当,外来人员主要是工人或次要管理人员等;第三类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现代意义上的家族股份公司,家族拥有所有权,但经营权交由非家族成员支配。本文主要针对前两种类型的家族企业进行探究。

二、家族企业的特点

1.家族企业起步快,发展缓慢

在共同目标下的召集下,凭借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和相关的社会网络资源,可在较短的时间里,以较低的成本迅速集聚人才,全情投入,团结奋斗,使之能够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的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但在“大家”和“小家”的思想下,大部分成员关注眼前利益,这样容易出现家庭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冲突,从而制肘企业的发展。

2.家族企业反应灵活

在家族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带动下,家族成员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外部尤其是市场变化的信息能很快传递至企业的每位成员;同时,家长制的权威领导,可使得企业的决策速度相对其他企业较快一些;企业内部信息沟通顺畅,成员之间容易达成共识,使政策贯彻坚决、决定执行得力。

3.家族企业具有强烈的凝聚力

家族成员之间彼此间的信任及了解的程度远高于其它非家族企业的成员,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亲缘关系,使家族企业具有强烈的凝聚力,以家长为核心将各成员团结在周围,但过分依赖家族成员而不能很好地利用外来人员的技能。

4.家族企业行业分布广,地域性强

家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到高科技技术产业,包括一些不适合大规模资金运作的领域。家族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排外性强,不利于企业引进新的人才。有的企业位于家族城市、城镇,甚至偏僻的地方,很难吸引人才。

三、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员招聘过程随意,人才选用存在误区

由于家族企业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在招揽人员时首先考虑的是家族内部成员或亲朋好友介绍的人员,对有血缘关系的待聘人员降低要求,一般是直接录用或者根据个人简历情况作概括性的了解,而没进行全面的测评就被聘用;对毫无关系的人却设重重阻拦。另外一个现象是,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有些家族企业也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两三个,多则四五个,大家拥有同等权利。当这些主要领导人意见不和时,便容易引起内部纷争,使其他成员往往无所适从,耽误正常生产。严重后果便是主要领导人各自拉拢一帮支持者,导致企业四分五裂。

4.企业缺乏培训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落后

家族企业一方面受资金的限制,所购设备和材料往往是即将被淘汰的落后产品,这就要求消耗大量的人力,使得每个员工没有参加再培训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没有长远的用人计划,企业没有制定人才培训计划,所以容易导致企业人才匮乏,员工素质和技能普遍较低,难以达到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员工素质要求,从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在现代以人才为核心的竞争中败下来。

5.缺乏科学的激励措施

家族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因亲属关系,对待亲属成员会一视同仁,往往不会采用激励措施;而作为亲属关系的员工,也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开口要求实施奖励制度;其他无血缘关系的员工,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更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长期下去,员工的积极性下降,人员稳定性差。

四、对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见

1.领导者要转变观念,真正重视人力资源

人是一切资源的载体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只有管好和利用好人,才能提高效率、增加收入。为此,家族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摈弃把人当作“物”加以利用管理的思维方式,确立将人视为主要的管理对象,以及最主要资源的人本管理理念,重视以员工为主体和第一要素来发展企业,无论在企业人才结构的战略设计,还是开发、利用、培养人才的规章制度上应以员工为核心,体现人本管理思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还要求打破“内外有别”的界限,让每个有才之士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能够得到重视和采纳。

2.加强宣传,打破家族界限,不拘一格吸引广大优秀人才前来应聘

有些家族企业建立在偏远的城郊、乡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已不占优势,加上企业本身规模小,资金有限,对于这类家族企业,应该有一个宣传、“包装”自己的过程。在对自身的形象设计“包装”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宣传企业的目标、发展前景、企业的福利待遇、员工的培训计划、员工的提拔与晋升机会、企业的地点和工作条件等,吸引广大人才的眼球。在选拔人才时,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应聘人员要一视同仁,任人唯贤,并考虑符合自己岗位的人员,并不是非要聘用非常能干、优秀的人。

3.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和约束机制

家族企业应该放下血缘、亲缘关系,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从德、能、勤、绩各方面考核员工,约束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员工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现在推行较为普遍约束机制是建立职工入股制度,鼓励企业员工以资金入股,既解决员工稳定问题,又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励制度

在大多数家族企业中,员工还是最关心投入与报酬的关系。建立完善的薪酬体制是企业有效的激励途径,它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而且企业也将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企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1)提供充满竞争力的薪酬,使出类拔萃的员工一进来就很珍惜这份工作,竭尽所能;(2)薪酬必须与工作绩效挂钩,对不同方面的人才按照各自的评价标准,奖励工作业绩突出者,利用金钱奖赏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3)施加精神奖励。如对员工的信任,授权,参与式决策等,对于员工而言,特别是知识型的员工,精神奖励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相当大的关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在薪酬制度的完善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有一个公平的评估体系。如果没有公平的评估体系,薪酬制度也就成了行同虚设。

5.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许多家族企业往往忽视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招徕新人时大都通过老员工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新员工,费时又费力,而且许多老员工在传递经验时为了防止徒弟超过自己,往往会留一手,这样不利于新员工技术的提高,而且这种培训只针对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很少有专门针对管理、知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培训。企业要发展壮大起来,就必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家族企业人员素质本来就参差不齐,面对以人为本的竞争市场就更需注重本企业人力素质的提升了。家族企业首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出一个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根据不同岗位系列和岗位层级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体系,如新员工培训、岗前技能培训、员工发展培训、管理人员培训,使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员工提高岗位业务技能。任何一项制度,离开了评估便行同虚设。所以,还要对培训与开发效果进行评估。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它在增强企业吸引力、凝聚力方面发挥着无形的作用。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欲望,齐心协力的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住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对中小企业而言,其影响效果尤为明显。我国大部分家族企业长期以来拥有的只是家族文化,实施的家长制约束下的行为规范,成员之间以亲缘关系为纽带,以维护家族和个人利益为目标。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家族企业要获得长期的发展,不仅要注重企业硬指标的建设,更要着力于企业软项目的耕耘,这样才能拥有高素质的团队,拥有肯为企业卖命的人才,既而获得长期发展的资本。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家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家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被接受,而要落实并实施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改革、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吸引留住有用人才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吸引留住有用人才

张富贤

联系电话:***(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喀拉通克铜镍矿

富蕴 836107)

人力资源是当今社会最有价值的资源,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已成为主体,而企业文化又是吸引人才资源的重要因素,其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主张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即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主导环节。一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独特的文化方式,更在于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在依据,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制约人力资源的开发方向和目标。

铜镍矿建矿以来一直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在于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促进人力资源的持续和谐发展,吸引留住企业有用的人才,能为新疆有色的腾飞提供人才保证。

第一、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工作,主要加强青年员工的学习教育培训力度和深度,通过学习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把员工培训视为实现铜镍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创建了“追求员工能力和价值提升”的育人机制。

第二、制定合理的人才需求计划,拓宽人才招聘渠道,根据企业职工的年龄结构过于集中且偏大,最终会面临着人员的断层现象,对关键性岗位人员实施知识更新计划,根据企业的发展前景,制定了3—5年的人才补充计划,采用现有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学历继续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阶梯式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采矿、冶炼、选矿、机电、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不断加大对核心关键人才的激励力度,合理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制定合理的人才需求计划,扩充企业青年人才队伍,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人才的优化配置和适时激励,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每名员工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都有很大差别,各有所长,因此,强化人才的合理配置,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选择人才,使其各尽所长,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否则很难实现既定目标,又会使人才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工作效率,这其实是一种浪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三种情况:一是正常补充,是针对企业员工离职、退休、死亡等情况所作的补充,这种情况岗位责任明确,可比照原有员工的要求对新员工提出约束。二是替补缺勤,这一情况与正常补充有相似之处,却又有所区别。替补缺勤的岗位其职责不完全明确,但由于其职位虽是新设,而工作确实以前就有,故岗位职责并不难确定。三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及岗位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和引进人员,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

第四、大胆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和领导任命式的用人制度,重视培养青年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给青年员工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空间,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和科学的职业发展引导体系,在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下为青年员工提供一个能者皆上的舞台。我矿许多有才干、有能力的青年员工都相继得到了重用,70后、80后相继走向领导岗位,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也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被列为后备人才使用计划。事实证明,这些青年员工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担负起领导责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五、制定公平健全的薪酬体制,吸引留住有用人才。待遇低、分配不合理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新入企业的大学生一段时间内,如果在工资待遇上感觉不公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使他们跳槽。健全的薪资政策与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项重大决策与基本建设,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有很大的潜在影响,它能够鼓励职工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在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支付能力、社会总体物价水平以及职工责任、贡献、能力、职称、资历、学识等因素基础上建立起新的薪酬体制。比如,每年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做出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业绩的技术人员、在岗技术工人享受了铜镍矿每月300-500元的特殊技术津贴,通过近几年的运行,极大地鼓励广大职工学习专业知识、立足岗位成才地氛围,激发技术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

第六、积极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任何一个企业在寻求发展的道路上都需要忠诚、能共患难的员工,因此作为企业领导,就要懂得用人留人之道,以人为本善待员工,真正激活员工内在动力并使之持续增值,就需要规范化、人性化的机制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刚性化的制度约束固然重要,但一个稳定、有长远发展意识的企业则应采取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坚持企业机制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懂得用荣誉和待遇激励人才,用关爱和尊重感召人才。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创效积极性,提升其成就感和汇报企业的忠诚度,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总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只有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合理开发、吸引、留住人才,激发其生产能动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和创新潜能,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中的骨干作用,给企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有效地发展养分,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摘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定的资本,它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激发人力资本的巨大潜能,也成为管理学中最热点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对人力资本特点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三大范畴,以及激励机制的有效运作应当考虑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经济激励权位激励文化激励 人力资本

正文:

激励,一直是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与研究热点,尤其是在今天科技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组织最为重要的的竞争因素之一,怎样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人力资本的潜力,从而赢得竞争优势,是管理者们头疼的问题,是专家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也是本文的中心内容。人力资本的激励,那么什么是人力资本呢?

1、人力资本的概念与特征

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人力资本,亦称“非物力资本”。

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一样都是企业资本,但是相对于物质、货币等硬资本来说,它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特别是在当今后工业时期和知识经济年代,人力资本将有着更大的增值潜力。因为作为“活资本”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主体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创造性等重要特征,具有有效配置资源、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等市场应变能力。因此,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对激发人力资本潜能,促进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2、激励机制的概念与内容

2.1激励机制相关概念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就是在激励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一些因素,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

如下图:

2.2激励机制的内容:

激励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有激励时机、频率、程度、方向,这四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激励制度的成效。

2.2.1激励时机

激励时机是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励在不同时间进行,其作用与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超前激励可能会使下属感到无足轻重;迟到的激励可能会让下属觉得画蛇添足,失去了激励应有的意义。

根据时间上快慢的差异,激励时机可分为及时激励与延时激励;根据时间间隔是否规律,激励时机可分为规则激励与不规则激励;根据工作的周期,激励时机又可分为期前激励、期中激励和期末激励。激励时机既然存在多种形式,就不能机械地强调一种而忽视其他,而应该根据多种客观条件,进行灵活的选择,更多的时候还要加以综合的运用。

2.2.2激励频率

激励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里进行激励的次数,它一般是以一个工作周期为时间单位的。激励频率的高低是由一个工作周期里激励次数的多少所决定的,激励频率与激励效果之间并不完全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激励频率的选择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客观因素包括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任务目标的明确程度、激励对象的素质情况、劳动条件和人事环境等等。

2.2.3激励程度

激励程度是指激励量的大小,即奖赏或惩罚标准的高低。它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激励效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能否恰当地掌握激励程度,直接影响激励作用的发挥。超量激励

和欠量激励不但起不到激励的真正作用,有时甚至还会起反作用。比如,过分优厚的奖赏,会使人感到得来全不费功夫,丧失了发挥潜力的积极性;过分苛刻的惩罚,可能会导致人的摔破罐心理,挫伤下属改善工作的信心;过于吝啬的奖赏,会使人感到得不偿失,多干不如少干;过于轻微的惩罚,可能导致人的无所谓心理,不但不改掉毛病,反而会变本加厉。所以从量上把握激励,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以防 “过犹不及”。

2.2.4激励方向

激励方向是指激励的针对性,即针对什么样的内容来实施激励,它对激励效果也有显著影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力地表明,激励方向的选择与激励作用的发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某一层次的优势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时,应该调整激励方向,将其转移到满足更高层次的优先需要,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激励的目的。比如对一个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望的员工来说,如果要对他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奖励,奖给他奖金和实物不如为他创造一次能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从中得到更大的鼓励。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激励方向的选择是以优先需要的发现为其前提条件的,所以及时发现下属的优先需要是经理人实施正确激励的关键,对激励的效果有直接和显著的影响。

33、三大激励机制

根据激励方向以及激励的具体方式方法的不同,本文将激励划分为如下三类激励机制:

3.1、确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1998年11月在里昂举行的八国(美、英、法、德、日等)经济管理研究会议上,专家们达成一个共识: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在这三要素中,利益占首位。由此可见,在当今人力资本管理中,物质激励仍是一种重要手段。

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重点在于改善薪酬福利制度使其具有激励功能。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用拉开档次的方法将同样的总工资水平制造出最高工资来,并且高报酬者是不断变化的;二是员工的薪资高于或大致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如华为集团所需人才一旦被聘用,就会享受优于同行业外资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三是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者提供报酬,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高度一致,使员工感觉到:有创造力就有回报; 四是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是借鉴于国外,它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持股形式,将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相统一,建立利益金手铐,从而达到激励目的。

3.2、以权力与地位为中心的激励制度

权位激励,指的是重视员工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设计,公平的竞争环境,健全的晋升制度,尽可能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的环境与机会,实现高层次的激励。

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

路,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的结合,员工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与组织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适当的培训体制,是人力资本的必要投资,实现的是长期激励。

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权利也就意味着更重的责任,员工有了晋升发展的期望,就能够主动激发潜能,促使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好的技能,争取做出更优秀的成绩。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促进员工成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适合自身的有挑战性的工作。这种心理上的成就欲、满足感也正是事业上的激励。

3.3、以精神文化为中心的激励机制

有钱了、有权了,精神上的追求与满足也是激励员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组织氛围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的氛围平台,往往在激励人才成长等正向行为上,产生着巨大的基础作用。

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能够体现对员工人格的真正尊重,一个人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尊重需要的满足。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以雇员为公司最为重要的资产,给予信赖,尊重,和参与与工作有关的决策的权利,他们会因为受到鼓励而不断成长,以及希望实现他们自己的最大潜力。另一方面,能促进竞争与合作,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的结合,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使得员工能够在工作中轻装上阵,以支持和协调为主的领导方式,给予员工自由发挥的空间,竞争与协作共存,共同进步。

4、激励机制运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完善的制度,都只有在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坚定实施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运作的过程如何,是一个制度最终成效的关键因素。

4.1、“因材施制”

这里说的“材”有两重意思,一是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企业所属的行业,发展程度,经营内容,战略目标等,二是雇员的情况,包括雇员的年龄,工龄,学识,价值观等,不能生搬硬套别的企业的成功做法,比如说华为的狼文化激励制度,他对科技开发创新型企业可能适用,但是对于服务行业就不是那么合适。一定要将激励机制四因素相结合,才能运作出更好的成效。

4.2“依法施制”

“公平、公正、公开”既是制定激励机制所应遵循的基础原则,更是运作中应服从的核心理念,一个制度,只有成文成例,所有人都看到了,正确的理解了,才有可能认同它,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想法,尤其是在一个竞争环境中,只有建立公正的执行程序,公平的竞争体制,每个人都能确定自己是被平等的对待的,在分配公平,机遇均等,付出与回报度量可期,员工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是一个系统的运作过程,包括了激励时机、频率、程度、方向四个方面的内容,要发掘人力资本的巨大潜能,只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遵循原则,才能达到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何著、《现代企业管理:激励、绩效与价值创造》、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2]徐斌著、《激励性薪酬福利设计与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申海,黄文平,王晓刚著、《激励机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4]李讯著、《激励机制与效率:公平偏好理论视角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5]张维迎,李其主著,《激励与领导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5[6]姚先国,张俊森著、《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7]崔晓静,李淑湘、《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研究》、资本市场研究、2007(63)

[8]杨善林著、《企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康小明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职业发展成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付泳,郭龙著、《人力资本的理论问题论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下载历练中深耕人才——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练中深耕人才——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精选五篇)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随着生产的智能化趋势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上升为第一资源,使经济的发展由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阶段进入到开发人类自身的创造性潜能为主,......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摘要] 本文介绍了人力资源考核的内涵以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策略选择。[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会作用浅谈

    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会作用浅谈 姚晓成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卷烟厂 摘要: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其职能便是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协调工人和企业之间的矛盾。随着......

    浅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 激励机制 中国论文职称论文摘要:文章首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不同时期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时期激励机制都有其重要性,然后分......

    中农大2013人力资源管理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A。 1 社会结构 2知识经济的到来 3除重视成员工作的完成外,更重视成员的需求,更注意成员的内心感觉。尤其是被接纳感,归属感及认同感 4人力资源的宏观配置 5 计划......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初稿)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已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如何才能办好企业,如何才能使企业在日益......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cn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作者:孙玉琴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9期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

    人力资源管理

    《摩登时代》观后感 学号:10902010116 姓名:李小平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电影,但其内涵绝不是其表面所表达的那样。这部电影的意旨在于从一个批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