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
言 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规划依据、目的及背景
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
产业发展规划
支撑服务体系 前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前言
三门,位于浙东沿海三门湾畔,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东濒三门湾,南接临海,西枕天台,北邻宁海。大陆海岸线长167公里,海域约481.7平方公里。全县总面积为1510平方公里,辖10镇4乡,总人口40万。
三门是连接宁波、温州的大陆桥,为长三角经济区南翼,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宁波机场、黄岩机场、北仑港、海门港距县城均在100公里之内;甬台温、上三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04国道、甬临省道、台州沿海大通道交汇境内;健跳港为天然深水良港,常年不淤,为省定台轮停泊点,健跳港区是台州港六大港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人民凭着永不屈服、敢闯敢拼的精神,在资源相对缺乏、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具有三门特色的工业兴县的道路。2003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9000余家,其中国有和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为68家;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其中国有及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6.2亿元;已经形成了橡胶、机电、化工、工艺品等四大支柱行业。1978年~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00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人均GDP 万元。
当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三门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众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滨海新城建设,是三门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三港三城”建
中心区块,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未来的三门滨海新城。
(二)确立滨海新城在全市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1、三门乃至台州沿海城市与产业带的重要组成。
2、近中期作为三门县城东扩的重要功能区,远期为三门县城至六敖、健跳城市组合创造条件,构筑滨海城市新区。
3、形成三门湾资源保护与开发及华东电力城建设的综合服务与配套基地。
4、满足三门县城功能提升过程中的各项设施用地与产业用地需求,成为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区块。
(三)确立滨海新城产业发展的重点
滨海新城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工业为主导,三产联动发展。
三、规划背景
(一)宏观区域经济发展背景
1、国际: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持续推进,跨国公司加大了对我国的战略性投资,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跨国资本流动不断加剧,国际产业结构面临新一轮的分工调整。中国是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有着快速发展的市场容量和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和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是世界制造业转移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地。台州把握这种趋势,可以更广范围地分享国际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改造提升传统集群经济,拓展新兴产业,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国际贸易磨擦、较高的特征。省委、省政府将紧紧围绕推进“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构筑和谐社会。但作为资源小省,浙江在经济发展中的生产要素资源约束问题尤为突出,其中能源、土地和人才的短缺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制约浙江经济增长的瓶颈。这一系列的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台州夯实基础设施,“翻山越海”,更好地将本地经济和产业融入到长三角中去,分享集群效益和规模经济;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支撑制造业的升级;降低发展成本演就外来资本和当地民营资本的“联手好戏”
4、台州周边地区:处于甬台温这条浙江“黄金海岸”中部的台州,其南北温州、宁波的发展势头强劲。今后一个时期台州和宁波、温州的关系将更加紧密。
通过基础设施、产业关联和城市功能三个方面,台州与宁波将呈现更加密切的关系。随着杭州跨海大桥的建成,宁波将成为联系台州和上海的必经之路;随着洋山港建设、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将强化宁波港对台州的辐射;随着宁波北仑港地区开发程度的提高,穿山半岛东南部至象山等沿海地区将成为今后宁波区域开发的重点,这将有力地推进台州北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宁波是长三角重化工业的主战场。随着台州制造业结构的重型化,台州将与宁波在装备工业、造船业、石化原材料工业以及部分加工工业上形成较强的产业衔接性。随宁波城市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增强,生产型服务业规模的扩展和层次的上升,宁波城市功能对台州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更加显著。
以及台州市实施和推进四个工程(南北协作工程、北拓工程、“天仙配”工程、人才工程),为今后一个时期三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确定了发展方向。
(三)滨海新城区域位臵
三门滨海新城位于三门城市东部,属于晏站涂围垦工程综合开发区域,主要由东部珠游溪北侧用地、晏站涂围垦工程及花鼓漫岛构成,规划总用地3057.5万平方米,其中晏站涂围垦工程北临旗门港,南接海游港,西靠三门城东用地,东面与花鼓漫岛相邻。建设滨海新城是开发环海游港经济板块的主要举措,是实现三门城市从山谷向滨海发展跨越的客观需要。
第二部分
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
一、总体思路
立足滨海资源生态优势和环境基础,依托三门县橡胶、机电、工艺品等支柱产业,同时作为台州北部滨海产业拓展区,积极参与温台沿海产业带的区域分工和互补协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抓制造业发展,推动养殖、服务业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在发展速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临港型产业发展、打造“平安三门”构建和谐社会等几方面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奠定基
第三部分
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原则
1、工业主导,三产联动发展原则
工业立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台州市今后一段时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以现代大工业带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滨海新城定位为三门县城东扩的重要功能区,因此在其产业发展上也必须以工业为主导,同时利用资源环境基础适当发展以养殖为重点的农业,以及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和为生产生活服务、完善城市功能的服务业。
2、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原则
对区域内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通过引导培育,形成若干个特色主导产业。特别是工业方面,根据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和台州今后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即重点发展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塑料模具等五大主导行业,大力培育电子信息、新型材料、临港型工业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阀门泵类、鞋帽服装、工艺美术、食品饮料等传统特色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三门现有的、在区域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集群,同时从市内、省内、国内引进相关产业,通过引导培育形成若干个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3、可持续发展原则
产业的发展必须牢固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环境是三门的型、多功能低压电器,中高压电器与电器成套设备等。依托电力能源基地建设,开发变压器、电网智能控制装备等电力设备。在三门现有的变压器、传输电缆等电力设备生产的基础上,通过从温州、温岭等地引进生产相关产品的规模企业,形成产业链,推进产业集聚。
(2)泵类制造业
依托三门原有机电行业发展基础,加快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汽车空调用泵、生产工业用特种泵等新型高附加值产品。
2、工艺品行业
巩固和拓展木制工艺品、节日灯、太阳伞、车内装饰件等国内外已有市场,加快引进先进的制造材料、工艺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制作水平,发展电子玩具等新型智能化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旅游休闲用品。
3、临港型产业
考虑到海游港岸线条件制约,区域主要是以发展为健跳港及猫头山修造船业配套的船舶及配件制造业为主,发展船舶配件产业。推进船舶制造业与模具塑料、普通机械制造、船舶五金、阀门与水泵等台州其他制造业之间的互动。
4、其它行业
依托南北协作工程,采用筑巢引凤的方式,主动参与区域产业转移,吸引台州南部区域的企业主要是汽摩配、家用电器以及塑料模具行业企业到区域内落户,从而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
1立足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通过协调统一、合理、合力开发,着重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和专项特种旅游等。
发展方向:统筹滨海新城的山水和丰富的湿地资源,主要发展滨海湿地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整合滨海养殖区和生态农业区等特色资源,把山区生态旅游与海洋旅游结合起来,形成兼具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功能的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并与其他县市等合力开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的生态旅游基地。
三、产业区域布局
1、总体布局
依据产业发展、分区功能、开发模式的要求,以“轴线组团、分区开发”引导新区整体布局,形成“一中心、两片区”的规划结构。
一中心:注重新区整体空间形态与山水生态绿廊的有机结合,规划依托海游港、正峙港,围绕正屿山、花鼓漫湖形成“到T”形的公共中心区,注重滨海景观面的塑造,两条轴线形成行政商业中心、体育会展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轴线的交点为正屿山中央公园。中心区在空间形态上强调山水的渗透与交融,轴向面江构筑新区中心轴线。
两片区:分别为西部的产业发展区和东部的居住生活休闲区。产业发展区以布臵工业产业、专业市场为主,适当安排居住配套和公建。居住生活休闲区主要利用花鼓岛优越的自然条件布臵重点布臵新城的居住用地,结合自然景观条件适当布臵少量度假与休闲用地。
2、分类布局
3环境引导,形成“一心、一轴、一带、二片、五单元”的布局结构。
“一心”为启动区的公共中心和生态绿化核心,围绕人工湖布臵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化开敞空间,形成启动区的中心。
“一轴”为在工业单元和滨海居住带之间形成连续的公共轴线。“一带”为沿海游港形成滨海生态居住发展带。“二片”为中心居住片和西部晏站居住片。
“五单元”为形成五片工业单元,分别为水岙门片工业单元、中心片工业市场单元、中心西北工业单元、中心西南工业单元和东片工业单元。
第四部分
支撑服务体系
滨海新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支撑服务体系。在滨海新城内建立一套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支撑服务体系,是建设滨海新城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滨海新城支撑服务体系发展的基本要求是:
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投资环境,有利于产业发展;
保障滨海新城内企业进行科研开发、产品生产、人才培训、信息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管理机构健全、管理方法先进、管理手段现代化; 保证企业员工和居民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的各种需要。
5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保证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滨海新城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二、滨海新城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建立滨海新城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依靠国家的政策,充分利用滨海新城综合优势,通过实施指导性管理,提供综合性服务和创业指导,为中小企业的起步和发展提供局部优化环境。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吸引跨国公司、大企业集团以及国内科研院所来设立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到大城市设立技术中心;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路子,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把技术中心建成产学研联合基地,集中力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主导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建立面向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开发推广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解决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完善技术信息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技术政策、科技成果、难题招标、新产品介绍和技术人才供求信息;完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加快引进国外先进的、关键的技术和装备,提高制造水平。鼓励企业引进技术装备,引导企业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结合起来,加强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对引进的技术、装备进行二次创新,实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飞跃。鼓励更多的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和生产工艺组织生产。
第二篇:产业新城情况介绍
产业新城情况介绍
产业新城位于县东南部、渝武高速公路进入四川的第一出口处,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7平方公里。新城与重庆市合川区接壤,处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之内,距离重庆、四川交界处仅5公里、县城10公里、嘉陵江水运码头3公里、兰渝铁路万善客货综合站20公里,到两江新区不足1小时、南充高坪机场半小时、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小时,具备完善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交通网络体系。产业新城区位独特,具有培育西部中小城市的先天优势。
一、发展优势
(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台。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正式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增长极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涵盖广安在内的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位于“五带”中的渝广达发展带,具备打造临渝经济区的先决条件。
(二)“川渝合作示范区”确立。2007年以来,川渝两地先后签署《川渝毗邻地区合作互动框架协议》、《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广
规划建设中的园区主路网结构图
能源信息配套。率先在建立了水、电、气“三大要素保障小组”。现有的水厂日供能力达1万吨。建成110KV变电站1座,主变2台,容量为47500KVA;35KV变电站6座,变压器10台,容量为50150KVA;启动220KV变电站建设。天然气储量1800亿立方,年供气能力7300万立方,日出气量20万立方;园区规划建设配气站1个,配置DN159x6mm中压燃气干管。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三网”融合、3G、数字电视等新技术,推进园区宽带信息建设,信息化水平较高。
市政设施完善。新建15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垃圾渗滤液处理站1座,建成后年处理垃圾5.48万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占地面积1.3公顷,日处理污水不少于1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2015年将达到70%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100%。已建成道路2.15千米,敷设排水管网3.3千米,铺设供水管网1.6千米。
生活配套齐全。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场镇开发、风貌塑造”三大工程,场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场镇面积达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余人,是省级试点小城镇和广安市重点发展小城镇。商业金融、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建设公租房230套,场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三)资源集聚。土地资源。现征用土地1500亩,完成土石方180万方,整理土地1200亩,新报征土地950亩,为打造川渝合作基地优先配置了土地资源。金融资源。作为川渝合作打造的产业新城,正积极通过高起点规划和优质土地资源,撬动域外金融资本向配置。目前,正通过1000亩的优质江景资源吸引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投入巨资打造产业新城。人力资源。全县拥有富余劳动力20余万人,各类学校、培训机构224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1.5万人,每年可提供大量的技工人才。针对两大主导产业的需要,规划建设职业技术培训城,开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营销、会计等专业,为园区产业发展培育一般员工、6亩,以配套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及富士康为主,建设为集成电路、笔记本电脑、手机配套的各类新型电子元器件、PCB板、汽车电子、LED封装及应用、通信装备制造业、太阳能电池等配套型生产企业。到2015年,引进入园企业20—30家,建成研发中心3—5个,培育进入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达到2—3家,进入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百强的企业达1—2家,培育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公司1家以上。规划发展区用地3000亩,引进集成电路制造、平板显示器件、LED芯片制造、片式元器件等生产企业入驻。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现代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
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起步区产业布局规划图
(三)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打造村镇合作的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搭建制度化、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
(四)生产服务配套基地。整合资本、科研、设计创意、商务、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等六大类生产性服务,搭建生产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配套的高端房地产、生态休闲、商贸物流板块。
园区5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布局图
四、模式创新
(一)产城互动。以工业化催生城市化,以城市化支撑工业化。实现以城兴业、以业活城。通过在镇区发展各类生产型服务业,形成片区的生产型服务业基地;在物流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园区配套相应的高端房地产,实现城市建设和产
第三篇:东营市滨海新城规划方案解析
方案一:
滨海新城重点功能区规划
新城建设区
滨海新城总用地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68.6平方公里,水系(湿地)绿地等非建设面积78.4平方公里。其中滨海商务区规划用地面积3.9平方公里;滨海游憩区规划用地面积4.2平方公里;滨海生态居住区规划用地面积31.6平方公里;科技研发区规划用地面积6.2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规划用地面积18.6平方公里;内海湖面旅游区规划用地面积16.1平方公里。
滨海新城建设成为服务黄河三角洲的现代服务产业区(MSD)。将防潮堤围合区域海水利用与海水分级净化淡化处理相结合,按照海水净化淡化处理的不同阶段进行水面区域划分,根据不同的水质设计不同的项目与活动,实现对滨海土地的海陆统筹及水域空间的综合利用,形成集行政、商务、金融、信息服务、旅游休闲、科教研发、海水净化淡化等为一体的东营滨海现代服务产业区。
空间功能划分为四大板块:
滨海商务板块• 滨海游憩板块• 滨海生态居住板块• 科教研发板块
1、滨海商务区
充分依托滨海新城海水梯度利用的空间区划,将黄河路延伸线与现状防潮堤交叉口周围区域建设成为东营现代服务产业区,规划用地面积3.9平方公里。将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集中,配套完善的商务办公、酒店、公寓、会展、文化娱乐等设施,形成东营滨海商务区。
集中运作新金融产业,主要包括地权、水权、海权、碳权、排污权等的交易。
以金融街、投资服务中心、广场及绿化带构成核心区,承担新区最核心的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功能,旨在为各金融机构及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提供国际化的发展平台。核心区内的国际甲级写字楼及配套商业;周边拓展区域的甲级写字楼及配套商业。
行政中心:将黄河三角洲、东营及新城区相关行政机构集中于滨海新城商务板块,实施行政推动城市发展,同时,相对的集中办公能有效提供效率。
金融中心:以金融街为龙头完整区域性金融中心,集合各大银行、交易所、投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现代典当公司等,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的投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多方面服务。
商业中心:集酒店、文化娱乐、公共服务与商业为一体,与商务生活同步的个性化商业中心。
商务中心:以写字楼为主,包括甲级写字楼及乙级写字楼。
2、滨海游憩区
利用海水净化处理后的水体及其周边环境,形成亲水、浴水、临水、戏水、入水、借水、观水、听水、滨水、游水等利用水体、进入水中、借用水景的方式,打造东营滨海游憩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2平方公里。内海湖面旅游区规划用地面积16.1平方公里。
水心:内海区域打造岛屿、沙洲、建筑景观等核心标识系统和游戏目的地,休闲模式包括:水上屋创意风吕、温泉水上度假屋等休闲度假场所;景观小品、艺术建筑等景观标志。
水面:蓝海(内海)本身就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可以打造滨海观光环。水面上还可以船、筏(非机动)等为交通及游憩工具,以漂浮结构形成大地艺术景观。其休闲模式包括:滨海水上乐园的水上游乐设施设备展示和推介,充气类水上游乐设施设备,“水上嘉年华”的滑水、船筏、帆板、冲浪等;在漂浮物上进行的休闲 验性活动;漂浮结构的景观小品等。
水中(水下):水中(水下)是一个新的世界,可以潜水、游泳、戏水,也可以建设水下世界。休闲模式包括:水中的游泳、潜水等戏水游乐项目;海洋温泉浴等水中休闲项目;滨海国际温泉会都酒店的水下 餐厅等。
水空:水空是水面上的空间,可以创造凌空游乐的广泛内容,包括水上热气球、水上伞翼等游乐项目;栈桥、浮桥、水上平台、水上空中花园等景观小品;水上空中花园茶室、酒吧等休闲项目。
水滩:水滩是水岸边浅水区域,为亲水戏水区,是水景制造最有价值的区域。可以使用水榭、船屋等滨水建筑小品打造水上园林;可以开展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橄榄球、沙滩网球、沙滩风筝、沙滩田径、沙滩运动车、沙滩拔河、沙滩舞蹈等滨海金滩的水滩游乐项目;开发沙雕艺术、日光浴、散步、沙滩浴等休闲项目。
水岸:水岸是近邻水体的陆地,也是护堤区域,可以形成生态堤、艺术堤、水岸花园、滨海花园、滨海道路、水城建筑体系等多种景观,也是水城的建筑互动关键。滨水区可以看到水体的岸上区域,是室内游乐、陆地游乐的区域。开发海洋温泉公园、滨海温泉水上度假村、滨海国际温泉会都酒店、旅游房地产等。
3、滨海生态休闲居住区
依托围海而成的滨海景观资源及游憩、商业、金融等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中高档住宅,在满足临港产业区及现代服务产业区人口对居住的需要的同时,考虑滨海旅游度假、滨海休闲的需求,规划用地面积约31.6平方公里。
居住区以中低层建筑为主,注重建筑的节能与生态能源的使用,注重与城市水系景观的结合。
滨海旅游度假区要以低层、低密度住宅为主,以水为脉,将水与生活相结合,打造独具风格的水城居住群,形成西班牙风情区、美式风情区等各种特色组团。
4、滨海科教研发区
科教研发区位于滨海高等级公路以东,与滨海居住、滨海游憩区及临港产业区相邻。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提倡生态办公引领滨海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由具备高度信息化处理功能的楼群构成,是关注企业行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功能区。
从功能上来说是集中展示城市产业文化和形象的基地,满足企业研发、会议、教育、培
训等功能。优先考虑从亊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及相关研究的科研院所入区。
作为产业升级基地、合作基地、创新基地项目,形成综合性的以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研发办公区;同时,联合高校建设可研基地和实践基地,促进产学研集聚联动,成为滨海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聚集地和增长点。
科教研发区将建设产业升级技术支持中心、培训中心、运营中心等,并引进相关的企业入区落户,成为一个以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的总部、部分分支机构及研发中心为龙头,关联产业为支持的综合性、国际性产业升级基地。
5、滨海新城核心建设区基本设计要求
水系与城市空间融合:通过滨海新城内部水系网络将水库、河流、海洋连接形成城市水景观与城市水生态系统。重点对内海区域、观海栈桥、黄河路水系、滨海商务区、游憩区、新填海区域进行特色设计。
低碳与城市设计融合:应用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LED照明等技术,以清洁能源作为城市的主要能源。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源、海水淡化,加强城市供水节水、雨水及中水综合利用等。采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建设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低能耗建筑,重点包括社区、公共服务建筑等。
突出城市核心区的海岸天际线:通过高层集聚、多层过度、低层围绕的布局方式,集中建设高层数、高容积率、高密度的区域打造城市中心区。
广利港区及临港产业区
1、广利港区
建设面积:港口建设区面积41.2平方公里。
建设规模:5000吨级散货泊位2个、3000吨级通用泊位1个、2000吨级码头1个,到2020年吞吐量达到300万吨。
发展定位:黄河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商贸港,集商业贸易、旅游码头等多功能港口。
将广利港迁至广利河入海口外侧深水区域,有效扩大广利港吞吐能力。对广利河入海口附近进行综合整治河口拦门沙和内河航道疏淤,重点建设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5000吨级散杂货泊位及5000吨级件杂货泊位,建成中心城区的建筑材料、生活日用品和零散集装箱海上运输集散地,到2020年吞吐能力达到300万吨。同时,建设旅游码头,发展海上观光旅游。
2、临港产业区
建设面积:35.4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黄河三角洲生态临港产业基地
功能定位:滨海新城重要的产业支撑,新城区科技研发的成果转化基地。
重点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生态技术、海洋装备制造、先进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临港商贸仓储与物流等。
新防潮堤选线方案
新防潮堤位于渤海负两米等深线,新堤长30.03公里,线型整体规整、局部灵活。新防潮堤内侧为300米绿化带和200米水系。
方案二:
相同点:
1、整体布局结构与方案一相同。
2、四大功能板块与方案一相同。
3、水系分割、生态优先、组团布局与方案一相同。
不同点:
1、新防潮堤采用外环环抱式布局方式,利用采油岛和观海栈桥形成外海海湾。
2、水系布局更加灵活,水系面积更大。
3、水系分隔组团更加注重用地与水的相融。
第四篇:团泊新城发展规划
内容
前几日,我们从党课上团泊主任的口中获悉:被列为本市总体发展规划中11个新城之一的团泊新城,六年前已经进入开发建设阶段。位于静海县团泊湖畔的团泊新城将立足天津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努力建设成为以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导,集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娱乐健身、商住会议、教育科研于一体,与自然融合、生态宜居的中国北方水上旅游城市。
据团泊的主任说,团泊新城规划面积210.35平方公里,在新城规划区内,团泊湖水面及周边面积63.05平方公里,湖西区域面积47.81平方公里,湖东区域面积62.5平方公里,湖南区域面积36.99平方公里。新城人口来源设定为60万人,近期规划人口为10万人,新城的人口来源主要是吸纳天津滨海新区人口和接纳天津市区的疏散、分流人口。
团泊新城开发已有天津仁爱集团和市政滨海公司进入团泊新城进行先期开发。天津仁爱集团已进入新城东区,进行土地一级整理和占地5平方公里的二级开发建设,仁爱集团着手建设的有四个项目,一是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整个学院总设计投资在13亿元左右;二是规划建设1个会馆;三是建设2个别墅区,共710栋楼,占地710亩,其中还有4万多平方米的商业楼;四是建设1个五星级宾馆。此外还有早已建成的天津泰达足球训练基地;36洞,占地3470亩的松江高尔夫球场;天津市摩托车技术中心兴建的摩托车综合试验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尧舜度假村和游艇码头等一批重点项目,团泊庭院、团泊新家园、团泊湖运动馆、旅游风景街、湖堤观景带等一批大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感想
郭小川,在1975年9月写下长诗《团泊洼的秋天》,定格了团泊洼的秋日风景。来团泊洼之前,我略有忐忑,“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我,当年诗歌散文中呈现得那么美的地方是不能走第二次的,在我们很多地区,经济发展总是要以自然环境为代价。而当我切身了解了团泊洼对湿地的保护,感受到整个静海县循环经济的发展,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发展经济其实不必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团泊洼的秋天依然是团泊洼的秋天,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楷模。”
前后对比,我用“沧桑巨变”四个字来表达此时的感受:如今的团泊洼不仅仅是山川自然的变化,更是意识观念的改变。现代化的道路有很多条,静海走出了科学、环保、宜居的道路,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思路打开了,眼界打开了,脚踏实地,科学论证,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扎扎实实的力量。静海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可以说取得了后发优势。
第五篇:余姚滨海新城涉塑产业园简介
余姚滨海新城涉塑产业园简介
余姚滨海新城涉塑产业园坐落于余姚滨海新城,位于余姚市北部杭州湾南岸,距杭州湾跨海大桥11公里,紧沿杭州湾高速公路,是未来环杭州湾经济区的交通枢纽。滨海新城规划用地总面积114.8平方公里,首期22.49平方公里,启动区6.1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工。滨海新城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配件、节能环保、新型合成纤维、塑料模具等产业。届时,这里将成为杭州湾跨海大桥西部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
滨海新城涉塑产业园前期规划用地2000亩,该项目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低碳、生态型工业园区为目标,积极引进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建立园区内物质、能量循环利用链条,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使产区成为以推动改性塑料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方向的,改性塑料生产创造基地、国内外著名企业创新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届时将吸引国内外高端改性塑料、塑机企业和塑料制品企业入驻园区,从而提升余姚塑料产业能级。同时,结合中国塑料城世纪大厦改性塑料交易区,形成工贸一体一条龙产业。